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31
篇文章
<
1
2
…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七情定义新探
被引量:
36
1
作者
乔明琦
张惠云
+1 位作者
韩秀珍
胡春雨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12-15,共4页
按照科学概念定义规则,在情志抽象概念定义下,对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逐一定义。力求各定义体现中医学对七种情志的认识特征,且与现代情绪概念内涵相融洽,为当前有关七情及七情致病的实际研究提供可操作性的定义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七情
定义
中医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七情发生与五脏功能调节
被引量:
41
2
作者
岳广欣
黄启福
+1 位作者
陈家旭
贾春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85-588,共4页
七情发生涉及了外界客观事物与主体间的相互作用,它是在由本性演化出的欲求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七情活动以脏腑精气为基础,并受五脏的调节,其中心是七情发生的先导和主宰,肝是七情调畅的保障,脾胃是七情调衡的枢纽,肺是情志活...
七情发生涉及了外界客观事物与主体间的相互作用,它是在由本性演化出的欲求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七情活动以脏腑精气为基础,并受五脏的调节,其中心是七情发生的先导和主宰,肝是七情调畅的保障,脾胃是七情调衡的枢纽,肺是情志活动之辅脏,肾是七情发生的根本,五脏协调一致、相互作用产生了七情的各种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情
五脏调节
心肾相交
神志
君火
相火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脾胃病与情志的相关性初探
被引量:
42
3
作者
夏梦幻
刘文平
王庆其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351-1354,共4页
情志因素作为病因或诱因参与并影响脾胃病发病及预后,研究情志与脾胃的关系、探析脾胃心身问题对诊治脾胃心身疾病十分必要。从中医心身关系、脾胃对情志刺激的易感性、情志与脾胃病的关系以及情志相关性脾胃病的辨治四个层面对脾胃心...
情志因素作为病因或诱因参与并影响脾胃病发病及预后,研究情志与脾胃的关系、探析脾胃心身问题对诊治脾胃心身疾病十分必要。从中医心身关系、脾胃对情志刺激的易感性、情志与脾胃病的关系以及情志相关性脾胃病的辨治四个层面对脾胃心身问题展开讨论,以期为脾胃心身关系研究及情志相关性脾胃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病
七情
五神
心身疾病
原文传递
御神在肿瘤防治中的作用探析
被引量:
35
4
作者
田建辉
刘海涛
+1 位作者
董昌盛
刘嘉湘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093-2098,共6页
目前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局限在形体层次(瘤体、人体等),疏于对机体"神"的层次(心神、神机、七情、五志等)的调控,而"神"的失调在肿瘤发病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中医学认为,神与生俱来,是生命的主宰;提倡"...
目前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局限在形体层次(瘤体、人体等),疏于对机体"神"的层次(心神、神机、七情、五志等)的调控,而"神"的失调在肿瘤发病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中医学认为,神与生俱来,是生命的主宰;提倡"形与神俱"是养生疗病的关键,强调守神、全神、养神以养生却病保命;移精(神)变气以纠正气血运行状态治疗疾病;明确提出神即正气,统摄五脏,神伤、神不正则五脏受邪,积聚渐生;建立色脉理论评估神对预后的影响,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中药、针灸、音乐等均可调神,攻癌祛邪不能过度,以神壮为基础。明确提出御神可扶正,并针对调神治癌的学术发展提出理论构建、临床与实验研究方面的思路,以期充分挖掘调"神"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重要价值,为提高恶性肿瘤的疗效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心神
神机
七情
五志
原文传递
抑郁情绪的中医学认识
被引量:
24
5
作者
田青
包祖晓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60-1362,共3页
通过分析抑郁情绪与中医七情的关系、抑郁情绪的病因病机、抑郁情绪与肝气郁结证的关系,发现抑郁情绪与七情中的"忧"、"悲"具有很高的相关性;病因病机有躯体因素、感受外邪、它病影响、社会心理因素等方面;原发性...
通过分析抑郁情绪与中医七情的关系、抑郁情绪的病因病机、抑郁情绪与肝气郁结证的关系,发现抑郁情绪与七情中的"忧"、"悲"具有很高的相关性;病因病机有躯体因素、感受外邪、它病影响、社会心理因素等方面;原发性抑郁、内源性抑郁、恶劣心境中的抑郁情绪在本质上属"虚",五脏阳气不足是其重要的病理基础;外邪并不是抑郁情绪产生的直接原因,外邪导致的脏腑功能失调才是抑郁情绪产生的原因;抑郁情绪与肝气郁结证存在一定联系,有必要在鉴别诊断肝气郁结时加以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情绪
七情
病因病机
肝气郁结证
原文传递
中医“七情”在临床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
21
6
作者
刘静茹
毛智慧
刘晨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31-1332,共2页
临床越来越重视人的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内经》提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说明"七情"太过可以导致人体内脏功能失调而产生各种疾病。中医学还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是引起疾病的主要原...
临床越来越重视人的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内经》提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说明"七情"太过可以导致人体内脏功能失调而产生各种疾病。中医学还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是引起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运用中医"七情"理论来疏导病人不良的心理情绪,对于疾病的转归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七情
临床护理
应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情志相胜疗法的源流、理论及应用
被引量:
18
7
作者
张辉
张先庚
+3 位作者
王红艳
梁小利
刘琴
高静
《中国疗养医学》
2015年第4期357-359,共3页
情志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病因、病机、治疗、预防和护理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情志相胜疗法是指在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理论指导下治疗情志所引起的某些心身疾病的一种心理疗法,是情志理论的核心内容。本文梳理情志相胜疗法的历史源...
情志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病因、病机、治疗、预防和护理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情志相胜疗法是指在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理论指导下治疗情志所引起的某些心身疾病的一种心理疗法,是情志理论的核心内容。本文梳理情志相胜疗法的历史源流,阐释其内在机制,综述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比较与主流西方心理学疗法的异同,以期从多角度论述情志疗法,发挥优势,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促进情志疗法的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心理学
情志相胜
心理
七情
五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加坡、成都及乐山中医门诊七情背景及事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9
8
作者
王米渠
严石林
+5 位作者
陈聪
王冬梅
陈美娥
李启海
严俨
钟思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2,19,共3页
笔者对新加坡、成都及乐山三地的中医内科患者作了七情情绪的发病背景及七情刺激的生活事件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新加坡患者在七情发病背景方面存在着较明显的负性情绪。而在七情刺激生活事件方面,成都及乐山患者较多遭遇“怒”、“忧...
笔者对新加坡、成都及乐山三地的中医内科患者作了七情情绪的发病背景及七情刺激的生活事件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新加坡患者在七情发病背景方面存在着较明显的负性情绪。而在七情刺激生活事件方面,成都及乐山患者较多遭遇“怒”、“忧”的负性刺激,新加坡患者则多表现为“恐”。这种引起跨地区文化上的心理差异的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但用七情问卷调查无疑是情志病因、病机和辨证研究的一个良好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情
新加坡
成都
乐山
跨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帝内经》血虚浅析
被引量:
12
9
作者
张磊
于海亮
+1 位作者
尹荟萃
郑杨
《中医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309-310,共2页
目的:探究《黄帝内经》关于血虚病机的理论。方法: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黄帝内经》中有关血的生成、循行和功能的探讨以及血虚病机方面的研究,探求传统中医学中血虚理论的精髓。结果:对《黄帝内经》中有关血虚的内容进行了分析,比较...
目的:探究《黄帝内经》关于血虚病机的理论。方法: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黄帝内经》中有关血的生成、循行和功能的探讨以及血虚病机方面的研究,探求传统中医学中血虚理论的精髓。结果:对《黄帝内经》中有关血虚的内容进行了分析,比较完整的描述中医学中关于血虚理论方面的内容,对中医基础理论整理研究工作做一些的补充,同时对现在中医临床血虚疾病方面的治疗提供借鉴。结论:《黄帝内经》中对于血虚理论有丰富的内容,是中医学血虚理论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血虚病理
血虚病因
外感六淫
内伤七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七情与上火
被引量:
10
10
作者
李彦
秦璐
+2 位作者
焦一凤
周岳君
徐莉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43-445,共3页
七情内伤易导致气血失调,进而影响脏腑阴阳。文章从中医理论角度认为七情内伤与上火的关系密切,七情对上火的发生、发展、转归和预后都有重要的影响。过或不及均会导致脏腑气机失调,妨碍机体的气化过程,引起精气血津液的代谢失常,进而...
七情内伤易导致气血失调,进而影响脏腑阴阳。文章从中医理论角度认为七情内伤与上火的关系密切,七情对上火的发生、发展、转归和预后都有重要的影响。过或不及均会导致脏腑气机失调,妨碍机体的气化过程,引起精气血津液的代谢失常,进而生热化火。在预防治疗或治疗七情内伤引起的上火的时,要注重标本兼顾的原则。治疗时,除对脏腑的气机失调采用方药治疗外,还应重视患者的情志方面的宣泄,根据五行相克理论确定治疗方法,如情志疗法及五音疗法等辅助治疗,促进脏腑功能恢复平衡。阴平阳秘,上火则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情
七情内伤
脏腑
上火
原文传递
郁证“从肺”病机探析
被引量:
11
11
作者
王珑
李冬杰
+2 位作者
王翠娟
张迪
孙忠人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86-1088,共3页
郁证是临床上常见的复杂症状,可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病证中。对于本病,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病机学说,历代医家多从怒郁伤肝,思郁伤脾,过喜伤心神等方面论述,莫衷一是。从七情之悲忧致郁,联系到诸气膹郁的五运六气学说,旨在打破郁证多从肝...
郁证是临床上常见的复杂症状,可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病证中。对于本病,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病机学说,历代医家多从怒郁伤肝,思郁伤脾,过喜伤心神等方面论述,莫衷一是。从七情之悲忧致郁,联系到诸气膹郁的五运六气学说,旨在打破郁证多从肝论治的传统,理清从肺论郁的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证
病机
七情
五运六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七情和君臣佐使配伍理论探讨“异类相制”
被引量:
10
12
作者
张林落
周学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55-658,共4页
传统中药减毒配伍理论主要是七情和君臣佐使。七情中相畏相杀是两味药之间最基本的减毒配伍形式;君臣佐使理论中佐制药是复方配伍减毒的核心,也是相畏相杀的具体运用和扩展。早在相畏相杀和佐制配伍中即蕴含将不同性质类别的中药配伍以...
传统中药减毒配伍理论主要是七情和君臣佐使。七情中相畏相杀是两味药之间最基本的减毒配伍形式;君臣佐使理论中佐制药是复方配伍减毒的核心,也是相畏相杀的具体运用和扩展。早在相畏相杀和佐制配伍中即蕴含将不同性质类别的中药配伍以减毒,即“异类相制”的思想,“异类相制”在相畏相杀和佐制基础上提炼而来,是对传统中药减毒配伍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具有科学内涵,有利于更好地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毒性
相畏
相杀
佐制
配伍减毒
异类相制
七情
君臣佐使
原文传递
七情所伤的致病特点
被引量:
9
13
作者
Birling Yoann
冯帆
汪卫东
《光明中医》
2017年第21期3196-3199,共4页
目的研究七情致病的规律和特点,指导中医养生、预防和治疗。方法对50份精神障碍患者填写的提纲式作业进行质性分析研究。对问卷内容中情志导致症状的相关字段进行编码,并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怒、思(怀念)、悲、恐四种情志可以导致症状...
目的研究七情致病的规律和特点,指导中医养生、预防和治疗。方法对50份精神障碍患者填写的提纲式作业进行质性分析研究。对问卷内容中情志导致症状的相关字段进行编码,并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怒、思(怀念)、悲、恐四种情志可以导致症状,其中恐导致症状的频率最多;情志所导致的症状以失眠最为常见;不同情志所伤的脏腑没有显著差异(P<0.05);思(思维)不能单独导致症状但可以与其他情志协同导致症状。结论研究结果不支持"恐伤肾"等"本情志伤本脏"学说;情志致病主要涉及心、肝两脏,其次为脾,病机以郁、火、虚、风等为特点;思在七情当中具有中心地位;临床上面对症状尤其是失眠需要谨慎考虑是否由情志因素所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情
情志
中医心理
相应症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医七情病因概念的源流
被引量:
9
14
作者
张光霁
张燕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62-1164,共3页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加上20世纪80年代中医心理学概念的提出,中医七情学说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七情病因作为中医病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文章从发生学角度,详细论述...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加上20世纪80年代中医心理学概念的提出,中医七情学说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七情病因作为中医病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文章从发生学角度,详细论述了中医七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对更好地理解中医七情学说所包含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情
概念
源流
原文传递
刘大新对七情理论的认识、思考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
7
15
作者
刘娇媚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009-5011,共3页
七情是人体内脏腑精气对外在环境因素影响的一种应答,对于外界事物,人类表现出的态度和体会代表正常的心理状态,这种正常的心理状态受到不当的外界刺激时,出现过激或抑制的心理状态,就会影响人体的脏腑功能,导致人体阴阳气血的失衡而使...
七情是人体内脏腑精气对外在环境因素影响的一种应答,对于外界事物,人类表现出的态度和体会代表正常的心理状态,这种正常的心理状态受到不当的外界刺激时,出现过激或抑制的心理状态,就会影响人体的脏腑功能,导致人体阴阳气血的失衡而使人体患病,处于病理状态。中医学认为人体正常的情绪变化不会引起疾病,只有在强烈的刺激下情绪发生激烈的变化,才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影响,使人体生理活动处于不平衡的状态,造成疾病,即七情内伤。国家级名老中医刘大新教授精于医理,善于推究,文章就其对七情理论的认识、思考与临床应用进行了总结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大新
七情
病因
七情理论
经验
原文传递
痰火作眩浅析
被引量:
8
16
作者
范翠莲
朱林平
杨扬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第8期1461-1465,共5页
朱丹溪为金元四大家之一,滋阴派创始人,"痰火致眩"是朱丹溪首倡,通过了解他的生平和学术思想,著作,可知其是对前辈医家理论的批判继承而得到升华的。朱丹溪时代对痰及眩晕的病机都是一次大的总结和创新。其六郁学说已经得到...
朱丹溪为金元四大家之一,滋阴派创始人,"痰火致眩"是朱丹溪首倡,通过了解他的生平和学术思想,著作,可知其是对前辈医家理论的批判继承而得到升华的。朱丹溪时代对痰及眩晕的病机都是一次大的总结和创新。其六郁学说已经得到了医家的认可,并且在临床应用也非常广泛,其对眩晕"痰火论"的阐述也日益深入人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火
七情
相火
眩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悲(忧)伤肺
被引量:
8
17
作者
张伟
张晓蕾
《中医药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4-6,共3页
肺系疾病的治疗一直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除了药物治疗,心理、情绪疗法发挥着独特且重要的作用。中医学对于情绪与肺脏疾病的关系论述丰富,但应用并不普遍。在现代社会,运用此法意义深远,并有很大的可行性。
关键词
肺
悲(忧)伤肺
情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情志思想分析
被引量:
7
18
作者
郭林轩
李明
王宇昕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52-1754,共3页
文章探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情志思想。陈言情志思想主要内容包括:重视情志致病,将情志致病作为三大病因之一的内因;最早提出七情这一概念,并将其应用到各类疾病中;提出了情志脉法,确定了七情与五志致病的脉象,丰...
文章探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情志思想。陈言情志思想主要内容包括:重视情志致病,将情志致病作为三大病因之一的内因;最早提出七情这一概念,并将其应用到各类疾病中;提出了情志脉法,确定了七情与五志致病的脉象,丰富了对于情志病的诊断;对于情志病辨治与分阶段治疗也有所发展。陈言对于中医情志学说贡献巨大,通过对陈言的情志思想分析,丰富了中医心理学内容,为辨治情志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有一定的理论及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志
七情
五志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陈言
中医心理学
原文传递
浅析《内经》七情学说
被引量:
8
19
作者
张红梅
刘晓伟
《天津中医药》
CAS
2003年第1期65-66,共2页
《内经》非常重视七情对人体的影响 ;深入探讨《内经》七情学说 ,对情志所致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七情的生理基础、致病特点、治疗、养生等方面开展研究 。
关键词
《内经》
七情学说
预防
治疗
养生
生理基础
中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大规模语料库的情感与修辞互动研究
被引量:
7
20
作者
张永伟
顾曰国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8-54,共17页
情感与修辞互动是我国修辞学永恒的主题之一。本文首先回顾前人分别从作者和读者两个视角研究所形成的两个主流范式。主流范式涉及的语料是文字型的文学作品。研究大众语言中的情感修辞刚刚出现。本文的主旨是提出一个基于大规模语料库...
情感与修辞互动是我国修辞学永恒的主题之一。本文首先回顾前人分别从作者和读者两个视角研究所形成的两个主流范式。主流范式涉及的语料是文字型的文学作品。研究大众语言中的情感修辞刚刚出现。本文的主旨是提出一个基于大规模语料库研究情感与修辞互动的思路。其研究的对象不是作家个体情感修辞技巧,而是普通话语言群体的情感修辞特点。语料库包括词典库和4亿字左右的《人民日报》文字文本库。文章提出基于语料库的情感与修辞互动研究理论架构;根据"感"和"情"双字情感词重构情感与修辞互动研究的基本概念;统计并举例分析"喜、惊、思、忧、怒、恐、悲"七情的情感言语行为。最后以讨论本文的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
修辞
互动
语料库
七情
原文传递
题名
七情定义新探
被引量:
36
1
作者
乔明琦
张惠云
韩秀珍
胡春雨
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出处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12-15,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020900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金资助项目(2000-J-P-02)
文摘
按照科学概念定义规则,在情志抽象概念定义下,对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逐一定义。力求各定义体现中医学对七种情志的认识特征,且与现代情绪概念内涵相融洽,为当前有关七情及七情致病的实际研究提供可操作性的定义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七情
定义
中医理论
Keywords
seven
emotions
key
feature
definition
Chinese
medical
theory
分类号
R229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七情发生与五脏功能调节
被引量:
41
2
作者
岳广欣
黄启福
陈家旭
贾春华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85-588,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0672578)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No.006002600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No.20070410491)
文摘
七情发生涉及了外界客观事物与主体间的相互作用,它是在由本性演化出的欲求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七情活动以脏腑精气为基础,并受五脏的调节,其中心是七情发生的先导和主宰,肝是七情调畅的保障,脾胃是七情调衡的枢纽,肺是情志活动之辅脏,肾是七情发生的根本,五脏协调一致、相互作用产生了七情的各种变化。
关键词
七情
五脏调节
心肾相交
神志
君火
相火
Keywords
seven
emotions
Five
zang-organs
regulation
Intercourse
between
heart
and
kidney
Mental
activity
Sovereign
fire
Ministerial
fire
分类号
R229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脾胃病与情志的相关性初探
被引量:
42
3
作者
夏梦幻
刘文平
王庆其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出处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351-1354,共4页
文摘
情志因素作为病因或诱因参与并影响脾胃病发病及预后,研究情志与脾胃的关系、探析脾胃心身问题对诊治脾胃心身疾病十分必要。从中医心身关系、脾胃对情志刺激的易感性、情志与脾胃病的关系以及情志相关性脾胃病的辨治四个层面对脾胃心身问题展开讨论,以期为脾胃心身关系研究及情志相关性脾胃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脾胃病
七情
五神
心身疾病
Keywords
pleen
and
stomach
disease
seven
emotions
five
spirits
psychosomatic
disease
分类号
R256.3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御神在肿瘤防治中的作用探析
被引量:
35
4
作者
田建辉
刘海涛
董昌盛
刘嘉湘
机构
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中医肿瘤研究所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出处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093-2098,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3621
81774166)
+1 种基金
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017BR044)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第三届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DSGZS-2017002)
文摘
目前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局限在形体层次(瘤体、人体等),疏于对机体"神"的层次(心神、神机、七情、五志等)的调控,而"神"的失调在肿瘤发病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中医学认为,神与生俱来,是生命的主宰;提倡"形与神俱"是养生疗病的关键,强调守神、全神、养神以养生却病保命;移精(神)变气以纠正气血运行状态治疗疾病;明确提出神即正气,统摄五脏,神伤、神不正则五脏受邪,积聚渐生;建立色脉理论评估神对预后的影响,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中药、针灸、音乐等均可调神,攻癌祛邪不能过度,以神壮为基础。明确提出御神可扶正,并针对调神治癌的学术发展提出理论构建、临床与实验研究方面的思路,以期充分挖掘调"神"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重要价值,为提高恶性肿瘤的疗效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心神
神机
七情
五志
Keywords
malignant-tumor
heart
and
spirit
'spiritual
mechanism
seven
emotions
five
minds
分类号
R273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原文传递
题名
抑郁情绪的中医学认识
被引量:
24
5
作者
田青
包祖晓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浙江省台州医院
出处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60-1362,共3页
基金
浙江省中医药优秀青年人才基金(No.2010ZQ016)~~
文摘
通过分析抑郁情绪与中医七情的关系、抑郁情绪的病因病机、抑郁情绪与肝气郁结证的关系,发现抑郁情绪与七情中的"忧"、"悲"具有很高的相关性;病因病机有躯体因素、感受外邪、它病影响、社会心理因素等方面;原发性抑郁、内源性抑郁、恶劣心境中的抑郁情绪在本质上属"虚",五脏阳气不足是其重要的病理基础;外邪并不是抑郁情绪产生的直接原因,外邪导致的脏腑功能失调才是抑郁情绪产生的原因;抑郁情绪与肝气郁结证存在一定联系,有必要在鉴别诊断肝气郁结时加以注意。
关键词
抑郁情绪
七情
病因病机
肝气郁结证
Keywords
Depressive
emot
ion
seven
emotions
Etiopathogenisis
and
pathogenesis
Syndrome
of
stagnation
of
liver
qi
分类号
R277.7 [医药卫生—中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医“七情”在临床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
21
6
作者
刘静茹
毛智慧
刘晨冰
机构
辽宁中医药大学
出处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31-1332,共2页
文摘
临床越来越重视人的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内经》提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说明"七情"太过可以导致人体内脏功能失调而产生各种疾病。中医学还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是引起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运用中医"七情"理论来疏导病人不良的心理情绪,对于疾病的转归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中医七情
临床护理
应用
Keywords
seven
emotions
clinical
nursing
application
分类号
R248.1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情志相胜疗法的源流、理论及应用
被引量:
18
7
作者
张辉
张先庚
王红艳
梁小利
刘琴
高静
机构
成都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中国疗养医学》
2015年第4期357-359,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医调护PTSD大鼠"胎损"的行为及表观遗传学机制研究(81373710)
+1 种基金
成都中医药大学科技发展基金
情志护理"恐伤肾"胎损大鼠的奖赏回路研究(ZRMS201348)
文摘
情志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病因、病机、治疗、预防和护理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情志相胜疗法是指在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理论指导下治疗情志所引起的某些心身疾病的一种心理疗法,是情志理论的核心内容。本文梳理情志相胜疗法的历史源流,阐释其内在机制,综述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比较与主流西方心理学疗法的异同,以期从多角度论述情志疗法,发挥优势,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促进情志疗法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中医心理学
情志相胜
心理
七情
五志
Keywords
TCM
psychology
emot
ion
inter-resistance
Psychology
seven
emotions
Five
wills
分类号
R229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加坡、成都及乐山中医门诊七情背景及事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9
8
作者
王米渠
严石林
陈聪
王冬梅
陈美娥
李启海
严俨
钟思冰
机构
成都中医药大学
新加坡中医学院
新加坡中医心理学研究中心
四川省乐山市红十字医院
出处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2,19,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17112690209013)
文摘
笔者对新加坡、成都及乐山三地的中医内科患者作了七情情绪的发病背景及七情刺激的生活事件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新加坡患者在七情发病背景方面存在着较明显的负性情绪。而在七情刺激生活事件方面,成都及乐山患者较多遭遇“怒”、“忧”的负性刺激,新加坡患者则多表现为“恐”。这种引起跨地区文化上的心理差异的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但用七情问卷调查无疑是情志病因、病机和辨证研究的一个良好开端。
关键词
七情
新加坡
成都
乐山
跨文化
Keywords
seven
emotions
Singapore
Chengdu
Leshan
spanning
culture
分类号
R2-03 [医药卫生—中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帝内经》血虚浅析
被引量:
12
9
作者
张磊
于海亮
尹荟萃
郑杨
机构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中医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309-310,共2页
文摘
目的:探究《黄帝内经》关于血虚病机的理论。方法: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黄帝内经》中有关血的生成、循行和功能的探讨以及血虚病机方面的研究,探求传统中医学中血虚理论的精髓。结果:对《黄帝内经》中有关血虚的内容进行了分析,比较完整的描述中医学中关于血虚理论方面的内容,对中医基础理论整理研究工作做一些的补充,同时对现在中医临床血虚疾病方面的治疗提供借鉴。结论:《黄帝内经》中对于血虚理论有丰富的内容,是中医学血虚理论的基础。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血虚病理
血虚病因
外感六淫
内伤七情
Keywords
Huangdi
Neijing
pathomechanism
of
blood
deficiency
etiology
of
blood
deficiency
the
six
climatic
seven
emotions
分类号
R2-52 [医药卫生—中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七情与上火
被引量:
10
10
作者
李彦
秦璐
焦一凤
周岳君
徐莉
机构
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出处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43-445,共3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No.2014CB543001
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202628)~~
文摘
七情内伤易导致气血失调,进而影响脏腑阴阳。文章从中医理论角度认为七情内伤与上火的关系密切,七情对上火的发生、发展、转归和预后都有重要的影响。过或不及均会导致脏腑气机失调,妨碍机体的气化过程,引起精气血津液的代谢失常,进而生热化火。在预防治疗或治疗七情内伤引起的上火的时,要注重标本兼顾的原则。治疗时,除对脏腑的气机失调采用方药治疗外,还应重视患者的情志方面的宣泄,根据五行相克理论确定治疗方法,如情志疗法及五音疗法等辅助治疗,促进脏腑功能恢复平衡。阴平阳秘,上火则消。
关键词
七情
七情内伤
脏腑
上火
Keywords
seven
emotions
seven
emotions
induced-damages
Zang-fu
viscera
Excessive
internal
heat
分类号
R228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郁证“从肺”病机探析
被引量:
11
11
作者
王珑
李冬杰
王翠娟
张迪
孙忠人
机构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86-1088,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303044)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H2015036)
+4 种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3M531080,2016T903202)
黑龙江省政府博士后基金项目(LBH-Z12252)
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专项项目(2014RFQXJ134)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
文摘
郁证是临床上常见的复杂症状,可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病证中。对于本病,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病机学说,历代医家多从怒郁伤肝,思郁伤脾,过喜伤心神等方面论述,莫衷一是。从七情之悲忧致郁,联系到诸气膹郁的五运六气学说,旨在打破郁证多从肝论治的传统,理清从肺论郁的脉络。
关键词
郁证
病机
七情
五运六气
Keywords
depression
pathogenesis
seven
emotions
five
elements
motion
and
six
kinds
of
natural
factors
theory
分类号
R228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七情和君臣佐使配伍理论探讨“异类相制”
被引量:
10
12
作者
张林落
周学平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55-658,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973741)。
文摘
传统中药减毒配伍理论主要是七情和君臣佐使。七情中相畏相杀是两味药之间最基本的减毒配伍形式;君臣佐使理论中佐制药是复方配伍减毒的核心,也是相畏相杀的具体运用和扩展。早在相畏相杀和佐制配伍中即蕴含将不同性质类别的中药配伍以减毒,即“异类相制”的思想,“异类相制”在相畏相杀和佐制基础上提炼而来,是对传统中药减毒配伍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具有科学内涵,有利于更好地指导临床。
关键词
中药毒性
相畏
相杀
佐制
配伍减毒
异类相制
七情
君臣佐使
Key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xicity
Xiangwei
Xiangsha
Zuozhi
Detoxification
compatibility
Heterogeneous
phase
system
seven
emotions
Monarch
minister
assistant
and
guide
分类号
R289.1 [医药卫生—方剂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七情所伤的致病特点
被引量:
9
13
作者
Birling Yoann
冯帆
汪卫东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理(睡眠)科
出处
《光明中医》
2017年第21期3196-3199,共4页
文摘
目的研究七情致病的规律和特点,指导中医养生、预防和治疗。方法对50份精神障碍患者填写的提纲式作业进行质性分析研究。对问卷内容中情志导致症状的相关字段进行编码,并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怒、思(怀念)、悲、恐四种情志可以导致症状,其中恐导致症状的频率最多;情志所导致的症状以失眠最为常见;不同情志所伤的脏腑没有显著差异(P<0.05);思(思维)不能单独导致症状但可以与其他情志协同导致症状。结论研究结果不支持"恐伤肾"等"本情志伤本脏"学说;情志致病主要涉及心、肝两脏,其次为脾,病机以郁、火、虚、风等为特点;思在七情当中具有中心地位;临床上面对症状尤其是失眠需要谨慎考虑是否由情志因素所导致。
关键词
七情
情志
中医心理
相应症状
Keywords
seven
emotions
Minds
and
emotion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sychology
Corresponding
Symptoms
分类号
R277.7 [医药卫生—中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医七情病因概念的源流
被引量:
9
14
作者
张光霁
张燕
机构
浙江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62-1164,共3页
基金
浙江省中医药科研基金项目(No.2003C014)~~
文摘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加上20世纪80年代中医心理学概念的提出,中医七情学说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七情病因作为中医病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文章从发生学角度,详细论述了中医七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对更好地理解中医七情学说所包含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七情
概念
源流
Keywords
seven
emotions
Concept
Headstream
分类号
R228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刘大新对七情理论的认识、思考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
7
15
作者
刘娇媚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
出处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009-5011,共3页
文摘
七情是人体内脏腑精气对外在环境因素影响的一种应答,对于外界事物,人类表现出的态度和体会代表正常的心理状态,这种正常的心理状态受到不当的外界刺激时,出现过激或抑制的心理状态,就会影响人体的脏腑功能,导致人体阴阳气血的失衡而使人体患病,处于病理状态。中医学认为人体正常的情绪变化不会引起疾病,只有在强烈的刺激下情绪发生激烈的变化,才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影响,使人体生理活动处于不平衡的状态,造成疾病,即七情内伤。国家级名老中医刘大新教授精于医理,善于推究,文章就其对七情理论的认识、思考与临床应用进行了总结归纳。
关键词
刘大新
七情
病因
七情理论
经验
Keywords
LIU
Da-xin
seven
emotions
Cause
of
disease
Theory
of
seven
emotions
Experience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原文传递
题名
痰火作眩浅析
被引量:
8
16
作者
范翠莲
朱林平
杨扬
机构
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河北省唐山南湖医院
出处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第8期1461-1465,共5页
基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国中医药人教发[2017]29号)
天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课题(2017138)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2018KJ017)。
文摘
朱丹溪为金元四大家之一,滋阴派创始人,"痰火致眩"是朱丹溪首倡,通过了解他的生平和学术思想,著作,可知其是对前辈医家理论的批判继承而得到升华的。朱丹溪时代对痰及眩晕的病机都是一次大的总结和创新。其六郁学说已经得到了医家的认可,并且在临床应用也非常广泛,其对眩晕"痰火论"的阐述也日益深入人心。
关键词
痰火
七情
相火
眩晕
Keywords
Phlegm
fire
seven
emotions
Phase
fire
Dizziness
分类号
R255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悲(忧)伤肺
被引量:
8
17
作者
张伟
张晓蕾
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中医药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4-6,共3页
基金
"泰山学者"建设工程专项经费资助项目(No.ts20110819)
文摘
肺系疾病的治疗一直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除了药物治疗,心理、情绪疗法发挥着独特且重要的作用。中医学对于情绪与肺脏疾病的关系论述丰富,但应用并不普遍。在现代社会,运用此法意义深远,并有很大的可行性。
关键词
肺
悲(忧)伤肺
情志
Keywords
Lung
Sadness
Melancholy
Melancholy
impairing
lung
seven
emotions
emot
ion
分类号
R241.6 [医药卫生—中医诊断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情志思想分析
被引量:
7
18
作者
郭林轩
李明
王宇昕
机构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出处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52-1754,共3页
文摘
文章探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情志思想。陈言情志思想主要内容包括:重视情志致病,将情志致病作为三大病因之一的内因;最早提出七情这一概念,并将其应用到各类疾病中;提出了情志脉法,确定了七情与五志致病的脉象,丰富了对于情志病的诊断;对于情志病辨治与分阶段治疗也有所发展。陈言对于中医情志学说贡献巨大,通过对陈言的情志思想分析,丰富了中医心理学内容,为辨治情志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有一定的理论及临床意义。
关键词
情志
七情
五志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陈言
中医心理学
Keywords
emot
ion
seven
emotions
Five
minds
Sanyin
Ji
Yi
Bingzheng
Fang
Lun
CHEN
Yan
Psych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
分类号
R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浅析《内经》七情学说
被引量:
8
19
作者
张红梅
刘晓伟
机构
第一军医大学研究生管理大队四队
出处
《天津中医药》
CAS
2003年第1期65-66,共2页
文摘
《内经》非常重视七情对人体的影响 ;深入探讨《内经》七情学说 ,对情志所致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七情的生理基础、致病特点、治疗、养生等方面开展研究 。
关键词
《内经》
七情学说
预防
治疗
养生
生理基础
中医
Keywords
Canon
of
Medicine
seven
emotions
theoretical
research
分类号
R22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大规模语料库的情感与修辞互动研究
被引量:
7
20
作者
张永伟
顾曰国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出处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8-54,共17页
基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2018-2019年度创新工程项目的一部分
文摘
情感与修辞互动是我国修辞学永恒的主题之一。本文首先回顾前人分别从作者和读者两个视角研究所形成的两个主流范式。主流范式涉及的语料是文字型的文学作品。研究大众语言中的情感修辞刚刚出现。本文的主旨是提出一个基于大规模语料库研究情感与修辞互动的思路。其研究的对象不是作家个体情感修辞技巧,而是普通话语言群体的情感修辞特点。语料库包括词典库和4亿字左右的《人民日报》文字文本库。文章提出基于语料库的情感与修辞互动研究理论架构;根据"感"和"情"双字情感词重构情感与修辞互动研究的基本概念;统计并举例分析"喜、惊、思、忧、怒、恐、悲"七情的情感言语行为。最后以讨论本文的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结束。
关键词
情感
修辞
互动
语料库
七情
Keywords
emot
ion
and
rhetoric,
conceptualization
of
emot
ion,
corpus,
seven
emotions
分类号
H15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七情定义新探
乔明琦
张惠云
韩秀珍
胡春雨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6
3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七情发生与五脏功能调节
岳广欣
黄启福
陈家旭
贾春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4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脾胃病与情志的相关性初探
夏梦幻
刘文平
王庆其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
42
原文传递
4
御神在肿瘤防治中的作用探析
田建辉
刘海涛
董昌盛
刘嘉湘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
35
原文传递
5
抑郁情绪的中医学认识
田青
包祖晓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24
原文传递
6
中医“七情”在临床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刘静茹
毛智慧
刘晨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
2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情志相胜疗法的源流、理论及应用
张辉
张先庚
王红艳
梁小利
刘琴
高静
《中国疗养医学》
2015
1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新加坡、成都及乐山中医门诊七情背景及事件的比较研究
王米渠
严石林
陈聪
王冬梅
陈美娥
李启海
严俨
钟思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6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黄帝内经》血虚浅析
张磊
于海亮
尹荟萃
郑杨
《中医学报》
CAS
2011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论七情与上火
李彦
秦璐
焦一凤
周岳君
徐莉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0
原文传递
11
郁证“从肺”病机探析
王珑
李冬杰
王翠娟
张迪
孙忠人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从七情和君臣佐使配伍理论探讨“异类相制”
张林落
周学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0
原文传递
13
七情所伤的致病特点
Birling Yoann
冯帆
汪卫东
《光明中医》
2017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中医七情病因概念的源流
张光霁
张燕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9
原文传递
15
刘大新对七情理论的认识、思考与临床应用
刘娇媚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7
原文传递
16
痰火作眩浅析
范翠莲
朱林平
杨扬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浅谈悲(忧)伤肺
张伟
张晓蕾
《中医药学报》
CAS
2013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情志思想分析
郭林轩
李明
王宇昕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7
原文传递
19
浅析《内经》七情学说
张红梅
刘晓伟
《天津中医药》
CAS
2003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基于大规模语料库的情感与修辞互动研究
张永伟
顾曰国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7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7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