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常生活视野下诗歌的生命关怀意蕴探索——以《诗经·卷耳》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增艳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2-60,共9页
二十世纪以来西方哲学思潮对日常生活世界的重视与反思,源于意识到现代性所引发的人的实存性危机,其根本目的在于探索突围生命困境的方法,实现对生命的关注和关怀。以日常生活的视角来重读《卷耳》一诗,发现《卷耳》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 二十世纪以来西方哲学思潮对日常生活世界的重视与反思,源于意识到现代性所引发的人的实存性危机,其根本目的在于探索突围生命困境的方法,实现对生命的关注和关怀。以日常生活的视角来重读《卷耳》一诗,发现《卷耳》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述,虽不导向形而上的超验之域,却蕴含着在日常生活中的生命安顿智慧,彰显出诗歌独特的生命价值。挖掘《卷耳》所具有的生命关怀深度,对于人们反思现代性弊病,寻求生命在日常生活境域中价值意义的解答乃至安顿,通达一种统一的整全性生活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耳》 现代性 日常生活 生命安顿
下载PDF
传统礼俗的生死安顿与当代挑战
2
作者 尉迟淦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8年第5期575-580,共6页
在社会变迁下,传统礼俗失去了安顿生死的实质意义,只剩下形式意义。为了重新证实它确有安顿生死的效果,深入传统礼俗本身,从善尽孝道开始,到传家任务的完成,表示它真的可以安顿人的生死。但仅指出它具有安顿生死的效用还不够,还需要进... 在社会变迁下,传统礼俗失去了安顿生死的实质意义,只剩下形式意义。为了重新证实它确有安顿生死的效果,深入传统礼俗本身,从善尽孝道开始,到传家任务的完成,表示它真的可以安顿人的生死。但仅指出它具有安顿生死的效用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面对当代的挑战,看它是否可以安然通过社会背景变迁、科学否认死后生命、性别价值不再父系、个人主义盛行的考验?如果可以,那么它就有继续存在的价值,否则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经过探讨的结果,发现它对孝道传家的强调就是一项超越时代限制的价值,只是这样的价值不再像过去那样定于一尊,而是个人安顿生死的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礼俗 善尽孝道 传家任务 生死安顿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人居环境地方性体系化构建及其演变评估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滨谊 高文琳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13,共8页
面对人与自然关系动态演变的长三角地区,以人居环境地方性为线索予以识别、分析和评估,有助于解析人居环境这一复杂体系的运转规律与协同机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构建人居环境地方性体系及其演变周期模型;建立主客观结合的人居环境地方... 面对人与自然关系动态演变的长三角地区,以人居环境地方性为线索予以识别、分析和评估,有助于解析人居环境这一复杂体系的运转规律与协同机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构建人居环境地方性体系及其演变周期模型;建立主客观结合的人居环境地方性“潜力-连通度-韧性”演变评估框架,以识别样本城市人居环境地方性的演变表征、演变阶段和发展趋势,提出优化策略。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的地方性韧性整体较低,各城市全域的地方性潜力、连通度分异明显;就人居环境地方性演变阶段而论,各地区分别处于失衡风险较低、发展不足的集聚开发阶段,僵化及失衡风险较高、发展成熟的稳定繁荣阶段,以及因经济持续低迷或政府主动开展超限度更新导致的病态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人居环境生命体 人居环境地方性 长江三角洲地区 时空演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