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菊苣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1
作者 凡杭 陈剑 +2 位作者 梁呈元 任冰如 李维林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80-688,共9页
菊苣为维吾尔族习用药材,在我国分布广泛。目前发现菊苣中主要含有多糖类、萜类、黄酮类和酚酸类等化学成分。其药理研究主要集中在保肝、抗菌、降血糖、调血脂和抗高尿酸血症等作用上。通过文献检索,对近年来国内外对菊苣的化学成分和... 菊苣为维吾尔族习用药材,在我国分布广泛。目前发现菊苣中主要含有多糖类、萜类、黄酮类和酚酸类等化学成分。其药理研究主要集中在保肝、抗菌、降血糖、调血脂和抗高尿酸血症等作用上。通过文献检索,对近年来国内外对菊苣的化学成分和主要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以期为菊苣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苣 倍半萜内酯 多糖 保肝作用 降血糖
原文传递
苍耳属中倍半萜内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晓琦 叶文才 赵守训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951-953,共3页
介绍了近年来苍耳属植物中倍半萜内酯化合物的研究概况 ,包括准确的结构式、植物来源及波谱数据。由于其具有多种活性 ,尤其是抗肿瘤、抗癌活性 。
关键词 苍耳属 植物来源 倍半萜内酯 化合物
下载PDF
具有抗肿瘤活性的青蒿酸衍生物 被引量:8
3
作者 邓定安 蔡俊超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540-543,共4页
中药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annua L.),我国民间用于治疗疟疾,并已从中分离到抗疟药青蒿素。
关键词 青蒿酸 倍半萜烯内酯 抗癌活性
下载PDF
细梗紫菊中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8
4
作者 叶晓霞 王明奎 +2 位作者 黄可新 官家发 丁立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970-972,共3页
目的 对细梗紫菊 N otoseris gracilipes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和抗菌活性测试。方法 以甲醇室温提取 ,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 ,根据 NMR等波谱数据鉴定结构 ,按常规方法进行抗菌活性的定性测定。结果 从细梗... 目的 对细梗紫菊 N otoseris gracilipes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和抗菌活性测试。方法 以甲醇室温提取 ,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 ,根据 NMR等波谱数据鉴定结构 ,按常规方法进行抗菌活性的定性测定。结果 从细梗紫菊全草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 12个化合物 ,其中 8个为倍半萜内酯 :jacquilenin( ) ,scorzoside( ) ,ixerisoside D( ) ,austricin( ) ,notoserolide A( ) ,crepidiaside A( ) ,crepidiaside B( )和 lactuside B( )。另外 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6 ,7-二羟基香豆素 ( ) ,野莴苣苷 ( ) ,木犀草素 - 7-葡萄糖苷( )和胡萝卜苷 ( ) ,倍半萜内酯的抗菌实验表明化合物 和 对蜡状芽孢杆菌 (Bacillu cereus AS.1.16 88)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结论 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目的 对细梗紫菊 N otoseris gracilipes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和抗菌活性测试。方法 以甲醇室温提取 ,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 ,根据 NMR等波谱数据鉴定结构 ,按常规方法进行抗菌活性的定性测定。结果 从细梗紫菊全草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 12个化合物 ,其中 8个为倍半萜内酯 :jacquilenin( ) ,scorzoside( ) ,ixerisoside D( ) ,austricin( ) ,notoserolide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梗紫菊 倍半萜内酯 抗菌活性 化学成分 中药
下载PDF
鹅不食草中倍半萜内酯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林雨珊 吕秋月 陈四保 《中南药学》 CAS 2019年第3期356-360,共5页
目的从鹅不食草Centipeda minima(L.)A. Br. et Aschers.中分离鉴定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倍半萜内酯成分,并评价其抗肿瘤生物活性。方法利用95%乙醇提取,应用正、反相硅胶(RP-C18)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制备高效液相等... 目的从鹅不食草Centipeda minima(L.)A. Br. et Aschers.中分离鉴定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倍半萜内酯成分,并评价其抗肿瘤生物活性。方法利用95%乙醇提取,应用正、反相硅胶(RP-C18)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制备高效液相等进行分离纯化;运用1H-NMR、13C-NMR和MS等波谱技术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采用MTT法测试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从鹅不食草中分离得到5个倍半萜内酯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短叶老鹳草素(brevilin A)(1)、小堆心菊素C(microhelenin C)(2)、minimolide F(3)、山金车内酯C(arnicolide C)(4)、山金车内酯D(arnicolide D)(5)。化合物1~5对4种肿瘤细胞株[CNE-1(鼻咽癌)、CNE-2(鼻咽癌)、Hela(子宫颈癌)、HepG2(肝癌)]的增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正常肝细胞LO2抑制作用较小。其中化合物1、4、5对鼻咽癌细胞CNE-1和CNE-2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其IC50值均小于10μmol·L-1,与阳性药物顺铂接近。结论倍半萜内酯化合物是鹅不食草抗肿瘤的活性成分,化合物1、4、5对鼻咽癌细胞抑制作用明显,有望成为潜在的抗肿瘤先导化合物,其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不食草 倍半萜内酯 鼻咽癌 抗肿瘤活性 结构鉴定
下载PDF
地胆草属药用植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王建军 刘宇婧 +3 位作者 徐家星 王敖 王业玲 龙春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01-409,415,共10页
菊科地胆草属植物被广泛用于多个国家或地区的传统医药中,该属中的地胆草(Elephantopus scaber)具有清热、凉血、利湿的功效;我国多个民族也用来治疗感冒、肾炎、肝炎以及虫蛇咬伤等多种伤病。该属植物含有多种化学成分,按结构类型主要... 菊科地胆草属植物被广泛用于多个国家或地区的传统医药中,该属中的地胆草(Elephantopus scaber)具有清热、凉血、利湿的功效;我国多个民族也用来治疗感冒、肾炎、肝炎以及虫蛇咬伤等多种伤病。该属植物含有多种化学成分,按结构类型主要有倍半萜烯内酯、三萜、甾体、黄酮等化合物。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该属药用植物粗提物及单体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抗原虫以及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系统综述了该属药用植物传统知识、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可为该属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胆草属 传统知识 倍半萜烯内酯 抗肿瘤 利什曼原虫病防治
下载PDF
基于UHPLC-LTQ-Orbitrap MS^(n)的苦碟子醇提物不同洗脱部位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赵媛媛 任一冉 +3 位作者 刘兆薇 刘洁 刘珍清 刘颖 《中南药学》 CAS 2022年第3期482-493,共12页
目的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串联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HPLC-LTQ-Orbitrap MSn)对苦碟子药材醇提物不同洗脱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方法采用Acquity UHPLC BEH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以乙腈(A)-0.1%甲酸... 目的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串联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HPLC-LTQ-Orbitrap MSn)对苦碟子药材醇提物不同洗脱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方法采用Acquity UHPLC BEH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以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负离子模式下,分别对苦碟子药材醇提物经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的30%、50%、70%和95%乙醇洗脱部位进行数据采集。根据高分辨质谱提供的准分子离子峰和多级质谱碎片,获取目标化合物的精确分子量和结构信息,并结合保留时间、ClogP值、对照品分析、参考文献等相关数据对化合物进行鉴别。结果分别在30%、50%、70%和95%乙醇洗脱部位中鉴定出36、56、33和15个化合物,包括核苷类、黄酮类、有机酸类、倍半萜内酯类、三萜类、苯丙素类等共80个化学成分,其中5个为共有成分,分别为木犀草素、芹菜素、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和七叶内酯。结论该研究较为全面地表征了苦碟子药材醇提物的化学成分基础,并分析了其不同洗脱部位化学成分的差异,为进一步阐明苦碟子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碟子醇提物 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串联静电场轨道阱质谱 化学成分 核苷类 黄酮类 有机酸类 倍半萜内酯类
下载PDF
A New Sesquiterpene Lactone from Ainsliaea bonatii 被引量:5
8
作者 Jian Xin PU Jing Feng ZHAO +3 位作者 Xiao Dong YANG Shuang Xi MEI Hong Bin ZHANG Liang LI School of Pharmacy,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1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1454-1456,共3页
A new sesquiterpene lactone, Ainsliaolide A, was isolated from Ainsliaea bonatii. The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on the basis of spectral data.
关键词 Ainsliaea bonatii sesquiterpene lactone ainsliaolide A diaspanolide A.
下载PDF
A New Sesquiterpene from the Roots of Lindera strychnifolia 被引量:5
9
作者 Jian Bei LI Yi DING Wei Min LI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965-967,共3页
A new sesquiterpene lactone, strychnilactone (1), together with five known sesquiterpenoids, linderane (2), lindenenol (3), linderalactone (4), hydroxylindestenolide (5), pseudoneolinderane (6) have been isolated from... A new sesquiterpene lactone, strychnilactone (1), together with five known sesquiterpenoids, linderane (2), lindenenol (3), linderalactone (4), hydroxylindestenolide (5), pseudoneolinderane (6) have been isolated from the extracts of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of Lindera strychnifolia. The structure of the new compound was elucidated by means of spectroscopic analysis. And the relative configuration of 1 was assigned on the basis of NOE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dera strychnifolia sesquiterpene lactone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下载PDF
苦碟子中的新倍半萜内酯 被引量:4
10
作者 封锡志 徐绥绪 马双刚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02-302,310,共2页
A new compound,3 hydroxy 1(10),3 guaiadiene 12,6 olide 2 one,was isolated from Ixeris sonchifolia (Bge.)Hance.This compound was identified by 1H NMR, 13 C NMR, 1H 1HCOSY,HMQC,HMBC,EI MS.
关键词 苦碟子 倍半萜内酯 苦碟内酯A 化学成分
下载PDF
豚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浦海 徐军 吴美玉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64-166,共3页
从豚草地上部分分得3个倍半萜内酯,鉴定为psilostachyin,psilostachyin B和psilostachyin C。药理实验表明3个化合物皆有一定的杀螺活性。
关键词 豚草 倍半萜内酯 杀螺活性
下载PDF
杯菊中的倍半萜内酯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祖强 马国义 +1 位作者 罗蕾 张熹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59-862,共4页
杯菊(Cyathocline purpurea)是云南民间民族药,全株用于治疗各种炎症和肺结核.采用L1210细胞系对杯菊的粗提物、分步萃取物的成分进行了细胞毒试验;用柱层色谱法同步对活性组分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数据测定及波谱分析鉴定单... 杯菊(Cyathocline purpurea)是云南民间民族药,全株用于治疗各种炎症和肺结核.采用L1210细胞系对杯菊的粗提物、分步萃取物的成分进行了细胞毒试验;用柱层色谱法同步对活性组分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数据测定及波谱分析鉴定单体结构.杯菊的氯仿及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细胞毒活性,其IC50分别为3.5和2.8μg/mL.从活性组分中分离出3种成分,分别鉴定为Santam arin(1)、9β-乙酰基广木香内酯(9-βacetoxycostunolide,2)和9β-乙酰基小白菊内酯(9-βacetoxypathenolide,3),其IC50分别为0.41,0.89,0.59μg/mL.这三个化合物都有较强的抗癌活性,其中化合物3为新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杯菊 细胞毒性 倍半萜内酯 9β-乙酰基广木香内酯 9β-乙酰基小白菊内酯
下载PDF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Bioactive Constituents from Stem Barks of Illicium difengpi 被引量:4
13
作者 Yong-zhi He Eric Kibagendi Osoro +2 位作者 Sivoko Imbenzi Palmer Li-ning Wang Naji Said Aboud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AS 2014年第1期76-79,共4页
Objective To isolate and identify bioactive constituents from the stem barks of I//icium difengpi. Methods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ed by repeated silica gel, Sephadex LH-20, recrystallization... Objective To isolate and identify bioactive constituents from the stem barks of I//icium difengpi. Methods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ed by repeated silica gel, Sephadex LH-20, recrystallization, and preparative HPLC techniques. The structures of the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on the basis of spectral data including NMR, MS, and IR. Results Two sesquiterpene lactones, majucin (I) and anisatin (2), two steroids, l^-sitosterol (3) and daucosterol (4), three carboxylic acids, 2-ethyldecanoic acid (5), shikimic acid (6), and 3,4-dihydrobenzoic acid (7), and a flavonoid, quercetin (8), were successively isolated from the stem barks of L difengpL Conclusion Apart from compound 3, other seven compounds are reported in this plant for the first time.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current studies on L difengpi is still far from being well known and therefore more studies need to be done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is pl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xylic acid flavonoid ILLICIACEAE Illicium difengpi sesquiterpene lactone
原文传递
HPLC同时测定金粟兰植物中香豆素及倍半萜内酯类有效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6
14
作者 罗杠 马兴霞 +1 位作者 罗永明 尹小英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金粟兰属植物中香豆素类成分异嗪吡啶及倍半萜内酯类成分长尾粗木叶内酯和党参内酯3种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 C18柱(4.6mm×250mm,5μm),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金粟兰属植物中香豆素类成分异嗪吡啶及倍半萜内酯类成分长尾粗木叶内酯和党参内酯3种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 C18柱(4.6mm×250mm,5μm),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0℃,检测波长230nm,流速1.0mL·min^-1。结果:异嗪吡啶、长尾粗木叶内酯、党参内酯线性范围分别为2~100,2~100,4~200ng,在上述范围内3种成分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0.999,上述3种成分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1%(RSD2.3%),94.4%(RSD2.0%),94.2%(RSD1.9%);异嗪吡啶在多穗金粟兰中含量较高,最高含量为18μg·g^-1,长尾粗木叶内酯和党参内酯在丝穗金粟兰中含量较高,分别为2.4,1.2μg.g^-1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分离效果好,重复性好,可为金粟兰属植物的质量控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粟兰属植物 香豆素 倍半萜内酯 党参内酯 长尾粗木叶内酯 异嗪吡啶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蓍草总倍半萜内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建 邱彦 +3 位作者 李克冉 朱文君 董雅芬 刘河龙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529-532,共4页
目的探讨蓍草总倍半萜内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模型大鼠的抗炎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右后足跖皮下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建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给予不同剂量蓍草总倍半萜内酯和雷公藤多苷药物干预21d。通过检测大鼠关节... 目的探讨蓍草总倍半萜内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模型大鼠的抗炎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右后足跖皮下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建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给予不同剂量蓍草总倍半萜内酯和雷公藤多苷药物干预21d。通过检测大鼠关节肿胀度、关节炎指数和血清白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等指标,观察蓍草总倍半萜内酯片对佐剂性RA大鼠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蓍草总倍半萜内酯中、高剂量组在14、21、28d大鼠足跖肿胀度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P<0.01),明显抑制了RA大鼠足关节肿胀度。蓍草总倍半萜内酯中、高剂量组在14、21、28d大鼠关节指数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蓍草总倍半萜内酯低、中、高剂量组均能够显著降低IL-6、IL-1β、TNF-α水平(P<0.05,P<0.01),各剂量组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蓍草总倍半萜内酯具有较好的治疗大鼠RA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蓍草 倍半萜内酯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下载PDF
木奶果根中的新倍半萜内酯 被引量:6
16
作者 徐静 管华诗 林强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50-1452,共3页
目的研究木奶果Baccaurea ramiflor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UV、IR、ESI-MS、1H-NMR、13C-NMR、Dept90、Dept135、1H-1HCOSY、1H-1HNOESY、HMQC、HMBC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和鉴定... 目的研究木奶果Baccaurea ramiflor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UV、IR、ESI-MS、1H-NMR、13C-NMR、Dept90、Dept135、1H-1HCOSY、1H-1HNOESY、HMQC、HMBC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和鉴定出一种新化合物。结论该化合物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表二氢羟基马桑毒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奶果 倍半萜内酯 表二氢羟基马桑毒素
下载PDF
倍半萜内酯类天然产物抗肿瘤活性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金榕 陈四保 《中南药学》 2023年第6期1589-1598,共10页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主要因素之一。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一直是热点和重点。天然产物历来是新药的重要来源,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是一大类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等多种显著生物活性的天然化合物,特别是其抗肿瘤活性吸引了研究者的兴...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主要因素之一。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一直是热点和重点。天然产物历来是新药的重要来源,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是一大类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等多种显著生物活性的天然化合物,特别是其抗肿瘤活性吸引了研究者的兴趣,对该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较快。本文对2015—2022年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抗肿瘤活性及机制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为探索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抗肿瘤研究提供新的依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倍半萜内酯 天然产物 抗肿瘤活性 作用机制
下载PDF
Monomeric and dimeric sesquiterpene lactones from Artemisia heptapotamica 被引量:2
18
作者 Zhamilya Abilova YUAN Jie +2 位作者 Janar Jenis TANG Chun-Ping YE Yang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785-791,共7页
One new dimeric(1) and two monomeric sesquiterpene lactones(5 and 13), together with 10 known compounds(2-4, 6-12), were isolated from Artemisia heptapotamica collected in Almaty region of Kazakhstan. All compounds we... One new dimeric(1) and two monomeric sesquiterpene lactones(5 and 13), together with 10 known compounds(2-4, 6-12), were isolated from Artemisia heptapotamica collected in Almaty region of Kazakhstan. All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this plant for the first time. The structures of the new compounds were mainly achieved by extensive analysis of MS, 1D and 2D NMR spectroscopic data, and ECD spectrum as well. The inhibitory activities of all isolates against activation of NF-κB induced by LPS were assessed on a THP1-Dual cell model. Some of them showed strong inhibitory activity with IC50 values ranging from 2 to 25μ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EMISIA heptapotamica Artemisiane E Artemdubolide I Ajaniaolide B sesquiterpene lactone ANTI-INFLAMMATION
原文传递
八角属植物萜类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邓富声 贾学恭 +2 位作者 黄园园 陈兴广 袁经权 《中国药业》 CAS 2022年第17期128-128,I0001-I0007,共8页
目的 为深入研究八角属植物萜类成分和开发其药理活性提供参考。方法 总结2011年至2021年全球八角属植物中萜类成分的新化合物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结果 八角属植物主要含有挥发油、萜类、黄酮类、木脂素、有机酸等化学成分。其中,萜类... 目的 为深入研究八角属植物萜类成分和开发其药理活性提供参考。方法 总结2011年至2021年全球八角属植物中萜类成分的新化合物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结果 八角属植物主要含有挥发油、萜类、黄酮类、木脂素、有机酸等化学成分。其中,萜类新化合物有80多个,以结构复杂、类型繁多的倍半萜类为主,具有抗柯萨奇病毒B3型、抗乙型肝炎病毒、抗菌、抗氧化、抗炎、营养神经、抑制细胞毒性等多种药理活性。结论 倍半萜类化合物为八角属植物萜类成分的主要成分,其抗病毒、营养神经、抗炎、抑制细胞毒性、抗菌、抗氧化等药理活性有待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属 萜类成分 倍半萜内酯 药理活性 细胞毒性
下载PDF
晋产苍耳叶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及其主要抗菌组分 被引量:3
20
作者 宋丽丽 梁静 +4 位作者 魏思琪 李杨 杨春 曹挥 郅晓燕 《山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12期1695-1701,共7页
为了探究苍耳叶提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并明确其中的抗菌活性物质,以山西太谷地区野生苍耳叶为研究对象,使用95%乙醇提取其有效成分,利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对其抗菌物质进行初步分离,采用反复硅胶柱层析和重结晶等技术分离纯化... 为了探究苍耳叶提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并明确其中的抗菌活性物质,以山西太谷地区野生苍耳叶为研究对象,使用95%乙醇提取其有效成分,利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对其抗菌物质进行初步分离,采用反复硅胶柱层析和重结晶等技术分离纯化其主要抗菌组分,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析上述各组分的抗菌作用。结果表明,苍耳叶中的主要抗菌物质为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苍耳亭;苍耳亭对6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均显示出良好的抑制菌丝生长作用,对玉米圆斑病菌(Bipolaris carbonum)、辣椒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腐皮镰刀病菌(Fusarium solani)和黄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的抑制中浓度均在30μg/mL左右;苍耳亭对4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孢子表现出优异的抑制萌发活性,尤其是对腐皮镰刀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孢子的抑制萌发效果最为显著,抑制中浓度分别为78.00、15.22μg/mL,远优于阳性对照药剂苯醚甲环唑和恶霉灵。研究证实,苍耳叶中丰富的倍半萜类物质苍耳亭是其发挥抗菌活性的重要物质基础,其不仅拥有良好的抑制真菌菌丝生长作用,而且首次发现苍耳亭对植物病原真菌孢子也有强烈的抑制萌发活性,具有开发成新型植物源抗菌剂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耳 倍半萜内酯 苍耳亭 抗菌活性 植物源抗菌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