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市售芝麻酱产品品质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颖颖 侯利霞 +1 位作者 胡爱鹏 汪学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10-314,共5页
对市场销售的35个芝麻酱产品,进行感官评价及粗脂肪、粗蛋白、木酚素、VE、甾醇、钙、磷等14个理化品质指标测定,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产品的综合得分,结合感官评价对芝麻酱品质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白芝麻酱和黑芝麻酱感官评分均... 对市场销售的35个芝麻酱产品,进行感官评价及粗脂肪、粗蛋白、木酚素、VE、甾醇、钙、磷等14个理化品质指标测定,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产品的综合得分,结合感官评价对芝麻酱品质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白芝麻酱和黑芝麻酱感官评分均受色泽和组织状态影响较大,总体而言,白芝麻酱感官评分高于黑芝麻酱;各理化指标间差异性不同,水分、酸价变异系数较大,粗脂肪、粗蛋白等指标变异系数较小。根据主成分解释总变量提取了矿物质、木酚素、粗蛋白、酸价、VE、甾醇6个主成分,这6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75.33%。同时对样品主成分综合得分排序,排序结果与感官评价结果基本一致。35个受测样品中,有6个产品不合格,样品不合格率达17.14%,不合格项目主要为酸价、水分含量和粗脂肪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酱 品质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下载PDF
电子鼻在芝麻酱品质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淼 贾洪锋 +1 位作者 刘国群 黄晓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13-317,共5页
采用电子鼻对市售不同品牌及不同品种的芝麻酱进行识别,并在芝麻酱中分别添加不同比例的自制花生酱进行掺假,对电子鼻响应信号进行主成分分析、辨别因子分析、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和统计质量控制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能有效识别不同品... 采用电子鼻对市售不同品牌及不同品种的芝麻酱进行识别,并在芝麻酱中分别添加不同比例的自制花生酱进行掺假,对电子鼻响应信号进行主成分分析、辨别因子分析、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和统计质量控制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能有效识别不同品牌的黑芝麻酱、白芝麻酱及混合芝麻酱;各掺假芝麻酱样品随着掺假比例的增加(0%、5%、10%、20%、40%、60%、80%、100%),样品的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电子鼻响应信号与掺假样品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9;对掺假芝麻酱建立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模型预测值误差在0.7%~2.7%之间。证明电子鼻检测技术能有效应用于芝麻酱品质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鼻 芝麻酱 掺假 识别 传感器
下载PDF
乳化剂对芝麻酱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毕海燕 邵悦 马勇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8,共4页
分析芝麻酱长期放置后分层、板结现象的原因,研究乳化剂的加入方法以及乳化剂的配比对芝麻酱稳定性的影响。蔗糖酯与单甘酯复配后的乳化效果好于二者单独使用的乳化效果,蔗糖酯∶单甘酯=2∶3的复合乳化剂的乳化效果最好,乳化溶液透光率... 分析芝麻酱长期放置后分层、板结现象的原因,研究乳化剂的加入方法以及乳化剂的配比对芝麻酱稳定性的影响。蔗糖酯与单甘酯复配后的乳化效果好于二者单独使用的乳化效果,蔗糖酯∶单甘酯=2∶3的复合乳化剂的乳化效果最好,乳化溶液透光率为68.3%;复合乳化剂与芝麻酱中油脂的质量比为3.50%,乳化效果最好,乳化溶液透光率为72.1%;向芝麻中加入复合乳化剂,再研磨成芝麻酱,其上浮指数(0.01%)小、稳定性大,呈棕黄色,放置100 d未析油;而向芝麻酱中加入复合乳化剂的酱体发灰,其上浮指数(0.11%)大、稳定性小,放置60d后出现析油、麻渣板结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酱 稳定性 复合乳化剂 添加方式
下载PDF
不同加工方式对芝麻酱感官品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淼 何莲 贾洪锋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7-111,共5页
芝麻酱营养丰富、口感醇香,是我国消费者喜爱的一种调味品。文章分别以带皮和脱皮芝麻为原料,采用炒制和微波两种不同的热加工方式进行热处理,对石磨和胶体磨碾磨之后的芝麻酱感官质量进行综合评定,选取色泽、香气、组织状态、口感为评... 芝麻酱营养丰富、口感醇香,是我国消费者喜爱的一种调味品。文章分别以带皮和脱皮芝麻为原料,采用炒制和微波两种不同的热加工方式进行热处理,对石磨和胶体磨碾磨之后的芝麻酱感官质量进行综合评定,选取色泽、香气、组织状态、口感为评价因素,采用强制决定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权重的确定,通过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评判芝麻酱的感官品质。结果表明:不同加工方法对芝麻酱的感官品质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以脱皮芝麻通过微波加热、胶体磨碾磨制得的芝麻酱感官得分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酱 加工方式 模糊数学法 感官评价
下载PDF
芝麻酱成分真实性的PCR定性检测 被引量:13
5
作者 袁茵 陈世琼 +1 位作者 刘晓莉 曹宝森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77-280,共4页
食品原料成分的真实性检验是食品标签管理、食品监管和食品质量控制的基本技术保障。为检测芝麻酱成分的真实性,根据编码芝麻的特异蛋白2SAlbumin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用PCR方法检测购自超市的17个芝麻酱样品中的芝麻特异性内源基因,发... 食品原料成分的真实性检验是食品标签管理、食品监管和食品质量控制的基本技术保障。为检测芝麻酱成分的真实性,根据编码芝麻的特异蛋白2SAlbumin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用PCR方法检测购自超市的17个芝麻酱样品中的芝麻特异性内源基因,发现其中14个样品含有芝麻成分、3个不含芝麻成分。同时用PCR方法检测了这17个芝麻酱样品中的花生、大豆、葵花籽、水稻、玉米等成分,发现11个样品中含有花生成分,6个样品中含有大豆成分,2个样品中含有葵花籽成分,所有样品均不含水稻、玉米成分。为芝麻酱中芝麻成分的真实性检验提供了检测方法。应用该方法对芝麻酱的真实性进行检验,国内外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酱 真实性 PCR检验
原文传递
我国传统调味品芝麻酱掺假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国群 张淼 +2 位作者 黄晓琴 邵雪梅 文芬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4-177,共4页
芝麻酱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营养而美味的调味品,但由于缺乏尺度统一的检测标准,因此不少商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不惜在芝麻酱中掺入其他价格低廉的物质,甚至其他有毒有害物质,不仅危害消费者健康,甚至威胁到消费者生命。文章介绍了芝麻... 芝麻酱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营养而美味的调味品,但由于缺乏尺度统一的检测标准,因此不少商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不惜在芝麻酱中掺入其他价格低廉的物质,甚至其他有毒有害物质,不仅危害消费者健康,甚至威胁到消费者生命。文章介绍了芝麻酱的营养价值及加工工艺,总结了掺假手段及检测方法,展望了芝麻酱掺假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酱 加工工艺 产品标准 掺假 检测技术
下载PDF
芝麻花生酱的制备及其流变学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素慧 汪学德 +2 位作者 马宇翔 林静远 曾国展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1-146,共6页
为增强芝麻酱的风味,提高芝麻酱的营养价值,以芝麻、花生为主要原料,大豆蛋白、糖浆为添加剂,采用单因素实验对芝麻花生酱制备工艺条件及配方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实验设计优化芝麻花生酱配方,并对其流变学性质进行研究。结... 为增强芝麻酱的风味,提高芝麻酱的营养价值,以芝麻、花生为主要原料,大豆蛋白、糖浆为添加剂,采用单因素实验对芝麻花生酱制备工艺条件及配方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实验设计优化芝麻花生酱配方,并对其流变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芝麻花生酱的最优制备工艺条件为花生烘烤温度140℃、烘烤时间30 min、研磨次数2次,并在此条件下得到芝麻花生酱最优配方为花生酱添加量30%、大豆蛋白添加量0. 80%、糖浆添加量1%。在最优条件下,得到的芝麻花生酱感观评分为8. 80,黏度为62. 23 g·s。所制得的芝麻花生酱是非牛顿假塑性流体,符合Her-schel-Bulkley模型,流变学稳定性优于纯芝麻酱,口感更细腻柔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酱 花生酱 芝麻花生酱 流变学性质 感官评价
下载PDF
不同工艺对芝麻酱稳定性及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檀静 汪学德 +1 位作者 李晓明 曾国展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3-77,共5页
分别以带皮芝麻和脱皮芝麻为原料,研究传统石磨、胶体磨以及介质磨3种制酱方法对芝麻酱稳定性及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胶体磨和石磨,介质磨磨制的芝麻酱粒度最小达到3.87μm,稳定性也是最好,达到90.14%。介质磨磨制的芝麻酱... 分别以带皮芝麻和脱皮芝麻为原料,研究传统石磨、胶体磨以及介质磨3种制酱方法对芝麻酱稳定性及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胶体磨和石磨,介质磨磨制的芝麻酱粒度最小达到3.87μm,稳定性也是最好,达到90.14%。介质磨磨制的芝麻酱开始出现油脂上浮比石磨将近减少了20天;不同的粒径对芝麻酱的流变学特性影响很大,粒径越小,黏度越小;脱皮芝麻酱比普通芝麻酱粗纤维含量低,草酸含量低,而且含油量较高,是一种值得开发的新型芝麻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酱 稳定性 流变性
下载PDF
萌芽对芝麻品质及芝麻酱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丽霞 芦鑫 +2 位作者 宋国辉 黄纪念 王静博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6年第2期54-58,共5页
对芝麻进行萌芽处理,研究萌芽发育程度对芝麻理化指标的影响和对芝麻制品芝麻酱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萌芽程度的增加,芝麻中水分和灰分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粗蛋白含量先减小后增加,粗脂肪含量逐渐减少;硬脂酸和油酸变化不显著... 对芝麻进行萌芽处理,研究萌芽发育程度对芝麻理化指标的影响和对芝麻制品芝麻酱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萌芽程度的增加,芝麻中水分和灰分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粗蛋白含量先减小后增加,粗脂肪含量逐渐减少;硬脂酸和油酸变化不显著(P>0.05),棕榈酸含量有轻微的降低,而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都随萌芽程度的增加先增多后降低;芝麻酱中易挥发性成分主要为吡嗪类、醛类、烷烃、烯烃、酚类、醇类、吡咯类等,随萌芽程度的增加,芝麻制品芝麻酱的风味物质数目增多,尤其是吡嗪类物质的数目由未萌芽芝麻酱的5种增加到10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萌芽 脂肪酸 芝麻酱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芝麻酱中16种真菌毒素 被引量:9
10
作者 郭礼强 崔晓娜 +3 位作者 丁葵英 孙朝红 王亮亮 刘春雪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4-159,共6页
建立了芝麻酱中16种真菌毒素(赭曲霉毒素A、T-2毒素、伏马菌素B2、伏马菌素B1、O-甲基杂色曲霉素、蛇形菌素、新茄镰孢菌醇、杂色曲霉素、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B2、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G2、曲酸、青霉酸、橘青霉素、黄曲霉毒素... 建立了芝麻酱中16种真菌毒素(赭曲霉毒素A、T-2毒素、伏马菌素B2、伏马菌素B1、O-甲基杂色曲霉素、蛇形菌素、新茄镰孢菌醇、杂色曲霉素、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B2、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G2、曲酸、青霉酸、橘青霉素、黄曲霉毒素M1)多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的检测方法。芝麻酱样品经乙腈-水-乙酸(80∶19∶1,体积分数,下同)溶液提取,QuEChERS方法净化后,以含0.1%甲酸的水溶液与乙腈为流动相,经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mm×50mm,1.7μm)分离,以多级反应监测(MRM),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6种真菌毒素的检出限为0.03~1.5μg/kg,定量限为0.10~4.0μg/kg;线性范围在0.10~200μg/kg内各成分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1;样品在定量限1倍、2倍和10倍3个添加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70.7%~99.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26%~10.5%。该方法简便、灵敏、快速,可用于芝麻酱中多种真菌毒素污染的监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酱 真菌毒素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分散固相萃取
下载PDF
热干面芝麻酱生产中HACCP体系的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蕙蕙 鲁永超 +1 位作者 何四云 王永中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48-50,共3页
本文针对目前芝麻酱产品出现的卫生和质量问题,应用HACCP原理分析了热干面芝麻酱生产环节中可能引入的微生物污染、化学物质污染和物理性污染等潜在危害,进而确定了"原料验收"、"烘炒"和"磨浆"这三步工... 本文针对目前芝麻酱产品出现的卫生和质量问题,应用HACCP原理分析了热干面芝麻酱生产环节中可能引入的微生物污染、化学物质污染和物理性污染等潜在危害,进而确定了"原料验收"、"烘炒"和"磨浆"这三步工艺为关键控制点,并提出了控制和纠错措施,有助于芝麻酱及同类型企业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酱 生产工艺 HACCP
下载PDF
红枣奇亚籽芝麻酱的研制与品质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施梦娇 袁传勋 +3 位作者 孙汉巨 金日生 沈阳 沈源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6-92,共7页
为生产出低脂健康、风味更佳的复合芝麻酱,以奇亚籽提取物、浓缩红枣汁、果葡糖浆、食盐为配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产品原辅料配比,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并对复合酱的组成成分、质构和稳定性进行分析。确定最优配方:以芝麻原酱... 为生产出低脂健康、风味更佳的复合芝麻酱,以奇亚籽提取物、浓缩红枣汁、果葡糖浆、食盐为配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产品原辅料配比,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并对复合酱的组成成分、质构和稳定性进行分析。确定最优配方:以芝麻原酱为基准100%,奇亚籽提取物添加量5%、浓缩红枣汁添加量6%、果葡糖浆添加量3%、食盐添加量1.0%,此条件下制得的红枣奇亚籽芝麻酱色泽棕黄,黏稠适宜、口感细腻,滋味丰富,且具有红枣和芝麻特有的香气,品质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酱 配方 正交试验 感官评价 品质分析
下载PDF
市售调味酱中5种真菌毒素的测定 被引量:7
13
作者 蒋孟圆 陈俊秀 +4 位作者 农蕊瑜 申颖 李洁 胡琳 李文廷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0-163,共4页
建立了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检测芝麻酱、花生酱及黄豆酱中5种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_(1)、黄曲霉毒素B_(2)、黄曲霉毒素G_(1)、黄曲霉毒素G_(2)、赭曲霉毒素A)的检测方法。样品采取乙腈-甲酸-水(70∶1∶29,体积比)混合溶液提取... 建立了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检测芝麻酱、花生酱及黄豆酱中5种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_(1)、黄曲霉毒素B_(2)、黄曲霉毒素G_(1)、黄曲霉毒素G_(2)、赭曲霉毒素A)的检测方法。样品采取乙腈-甲酸-水(70∶1∶29,体积比)混合溶液提取,利用多功能净化柱净化,采用1%的甲酸水相和混合甲醇-乙腈有机相进行梯度洗脱,经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采用内标法定量。5种真菌毒素在浓度0.10~100.0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样品测定的方法检出限为0.05~0.20μg/kg,定量限为0.20~0.70μg/kg,3个添加浓度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87.1%~103.4%,相对标准偏差为1.18%~5.26%。该方法灵敏度高、操作便捷、快速准确,可适用于多种调味酱中5种真菌毒素的污染监测情况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酱 花生酱 黄豆酱 真菌毒素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下载PDF
芝麻酱、花生酱酸值和过氧化值测定中的油脂提取方法 被引量:4
14
作者 高牡丹 师景双 胡明燕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6-109,134,共5页
为解决现有芝麻酱和花生酱酸值、过氧化值测定中油脂提取方法存在的提取时间长、效率低等问题,通过在样品中加入丙酮水溶液,使蛋白质发生变性、絮凝,从而破坏芝麻酱、花生酱稳定的溶胶体系,使体系快速分层,油脂快速游离出来,从而快速高... 为解决现有芝麻酱和花生酱酸值、过氧化值测定中油脂提取方法存在的提取时间长、效率低等问题,通过在样品中加入丙酮水溶液,使蛋白质发生变性、絮凝,从而破坏芝麻酱、花生酱稳定的溶胶体系,使体系快速分层,油脂快速游离出来,从而快速高效地提取油脂。具体方法:按料液比1∶1向芝麻酱、花生酱样品中加入丙酮水(体积比1∶1)溶液,搅拌混匀后加入3倍样品体积的石油醚,振摇提取,静置约30 min分层,将上层有机相经无水硫酸钠过滤,于40℃脱除溶剂,获得油脂。通过加入丙酮水溶液大大缩短了油脂提取时间,效率极大提高,并且降低了提取时间长带来的油脂氧化风险,提高了结果准确度。通过精密度、准确度方法学考察,证明该方法准确可靠。综上,该方法可以用于芝麻酱、花生酱产品酸值、过氧化值测定中油脂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酱 花生酱 丙酮 油脂提取 酸值 过氧化值
下载PDF
不同凝胶剂对芝麻酱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怡真 马传国 李婕妤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0-77,共8页
在芝麻酱中分别添加不同量的单甘酯、蜂蜡和米糠蜡,通过对其离心出油率、质构、流变特性及微观结构进行测定,并对流变结果进行模型拟合,对比芝麻酱在贮存期间质构的变化情况,探究不同凝胶剂对芝麻酱稳定性的影响,以得到健康稳定的芝麻... 在芝麻酱中分别添加不同量的单甘酯、蜂蜡和米糠蜡,通过对其离心出油率、质构、流变特性及微观结构进行测定,并对流变结果进行模型拟合,对比芝麻酱在贮存期间质构的变化情况,探究不同凝胶剂对芝麻酱稳定性的影响,以得到健康稳定的芝麻酱涂抹制品。结果表明:所有芝麻酱样品均表现出剪切变稀的假塑性,经过模型拟合得到其非牛顿指数n在0.12~0.68范围内。对芝麻酱的表观黏度和温度的关系进行Arrhenius模型拟合,对比得到不同添加量米糠蜡流动活化能范围最大,单甘酯次之,蜂蜡最小。单甘酯添加量为4%、蜂蜡和米糠蜡添加量为5%时,芝麻酱的离心出油率和硬度达到合适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酱 凝胶油 流变特性 黏度 激光共聚焦
下载PDF
预处理工艺对芝麻酱风味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孙强 王静博 +4 位作者 张丽霞 黄纪念 宋国辉 芦鑫 朱笑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6-9,15,共5页
为了探明预处理工艺对芝麻酱风味成分的影响,本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对经不同预处理工艺得到的芝麻酱中的风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烃类、吡嗪类、醛类、醇类化合物是... 为了探明预处理工艺对芝麻酱风味成分的影响,本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对经不同预处理工艺得到的芝麻酱中的风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烃类、吡嗪类、醛类、醇类化合物是组成芝麻酱的主要风味成分,尤其是烯烃类相对含量分别达60.87%、46.95%、53.47%,但3种不同处理工艺得到的芝麻酱中的风味成分的组成差异较大。湿热过程影响芝麻酱风味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使得烃类含量和峰面积出现大幅降低,吡嗪类含量和峰面积显著增加,醇类峰面积稍有减少而含量稍有增加,而醛类物质呈现出加热利于或加湿阻碍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酱 风味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预处理
下载PDF
芝麻品种对芝麻酱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素慧 汪学德 +1 位作者 魏其超 曹艳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1-86,92,共7页
为研究不同品种芝麻酱的品质差异,本实验选取白芝麻品种郑芝13、豫芝11和黑芝麻品种郑芝HL05、郑黑芝1号4个芝麻品种,对其制备的芝麻酱的理化指标、感官品质、质构特性、稳定性和流变学特性五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郑芝HL05、郑黑芝... 为研究不同品种芝麻酱的品质差异,本实验选取白芝麻品种郑芝13、豫芝11和黑芝麻品种郑芝HL05、郑黑芝1号4个芝麻品种,对其制备的芝麻酱的理化指标、感官品质、质构特性、稳定性和流变学特性五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郑芝HL05、郑黑芝1号芝麻酱粗蛋白、粗纤维、灰分和草酸含量显著高于郑芝13、豫芝11(p <0.05);感官评价中白芝麻酱平均得分7.17高于黑芝麻酱的平均得分6.29,并且黑芝麻酱苦味明显;质构分析结果显示:4个品种芝麻酱在稠度、硬度上差异显著(p <0.05),其中豫芝11的稠度、硬度、粘聚性、粘度最小分别为184.66 g·s、30.53 g、30.91 g、43.21 g·s; 4个品种的离心乳析率变化范围在4.30%~6.90%,其中黑芝麻酱的离心乳析率低于白芝麻酱,不易出现析油现象,但在氧化稳定性方面,品种间差异较大;流变学分析表明,芝麻酱是非牛顿假塑性流体,不同品种制备的芝麻酱流变学性质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酱 理化品质 感官品质 胶体稳定性 质构特性 流变性
下载PDF
天然抗氧化剂对芝麻酱储存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玉兰 麻梦含 +2 位作者 徐彦辉 刘燕 刘华敏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9-142,共4页
在芝麻酱中分别添加茶多酚和迷迭香提取物,置于(50±1)℃恒温烘箱内储存至60 d,期间取样萃取其中的油脂并测定其过氧化值和氧化诱导时间,研究天然抗氧化剂对芝麻酱储存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茶多酚和迷迭香提取物对提升芝麻... 在芝麻酱中分别添加茶多酚和迷迭香提取物,置于(50±1)℃恒温烘箱内储存至60 d,期间取样萃取其中的油脂并测定其过氧化值和氧化诱导时间,研究天然抗氧化剂对芝麻酱储存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茶多酚和迷迭香提取物对提升芝麻酱的储存稳定性是有效的;在延长芝麻酱中油脂的氧化诱导时间方面,添加迷迭香提取物比茶多酚效果好,且随着迷迭香提取物添加量的增加,氧化诱导时间延长;在过氧化值升高及芝麻酱综合感官品质方面,添加茶多酚比迷迭香提取物效果好。茶多酚在添加量达到0.4 g/kg时可将芝麻酱的氧化诱导时间从12.9 h提高至16.8 h,提高了3.9 h,迷迭香提取物添加量达到0.70 g/kg时,可将芝麻酱的氧化诱导时间从12.9 h提高至31.6 h,提高了18.7 h。综合芝麻酱过氧化值、氧化诱导时间及综合感官品质的结果,本着在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抗氧化剂使用量的原则,茶多酚的最适添加量为0.26 g/kg,迷迭香提取物的最适添加量为0.40 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酱 天然抗氧化剂 茶多酚 迷迭香提取物 过氧化值 氧化诱导时间
下载PDF
基于LAMP技术检测纯芝麻酱中的多种植物源性成分 被引量:7
19
作者 谢文佳 石盼盼 +1 位作者 陈蕾 李轲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恒温DNA扩增技术,有着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方便快捷的优点。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一套利用LAMP技术检测芝麻酱中芝麻、花生、葵花籽源性成分的... 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恒温DNA扩增技术,有着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方便快捷的优点。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一套利用LAMP技术检测芝麻酱中芝麻、花生、葵花籽源性成分的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好,能够在60min以内检测低至0.1%的农作物混合物中芝麻、花生、葵花籽源性成分,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应用试验建立的方法,结合大豆、玉米、水稻内源性基因检测试剂盒对市场流通环节41份标识为纯芝麻酱的样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其中18份检出花生成分,2份检出大豆成分,1份检出葵花籽成分,所有样品均未检出水稻、玉米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AMP) 芝麻酱 真伪 植物源性成分分析
下载PDF
粒径和稳定剂对芝麻酱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周国磊 揭金潮 +5 位作者 傅科涵 王东阳 兰向东 陈钊 张若梅 田文秀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12-217,共6页
为改善芝麻酱的稳定性,通过自然沉降试验以上浮指数为指标,研究了粒径和单甘酯、磷脂、蔗糖酯、吐温80及起酥油5种稳定剂对芝麻酱稳定性的影响和改善效果。结果表明:粒径对芝麻酱稳定性的影响显著。芝麻酱静置过程中,固形物粒径越大,分... 为改善芝麻酱的稳定性,通过自然沉降试验以上浮指数为指标,研究了粒径和单甘酯、磷脂、蔗糖酯、吐温80及起酥油5种稳定剂对芝麻酱稳定性的影响和改善效果。结果表明:粒径对芝麻酱稳定性的影响显著。芝麻酱静置过程中,固形物粒径越大,分布越靠近下层,且随着储存时间延长,酱体中固形物聚集,粒径增大。芝麻酱的平均粒径和上浮指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在13.85~18.19μm时,粒径越大,稳定性越差。单甘酯和起酥油对芝麻酱的稳定性影响显著,磷脂、蔗糖酯和吐温80则对此并无明显的改善作用。一定范围内,单甘酯的含量越高,芝麻酱的稳定性越强,单甘酯含量分别为0.5%、1.0%和1.5%时能将芝麻酱的稳定时间延长至20、40、60 d。起酥油含量高于15%时能将芝麻酱的稳定时间延长至60 d以上,5%~8%时可减少油脂析出。复配后,单甘酯含量为1.0%且起酥油含量在5%以上时,可延缓芝麻酱分层3个月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酱 稳定性 粒径 稳定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