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芝麻发育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50
1
作者 魏利斌 苗红梅 张海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46-1256,共11页
【目的】系统了解芝麻发育及种子形成转录组特征,丰富芝麻转录组数据信息。【方法】选用6份芝麻样品(5个不同芝麻品种的完整植株、1份不同发育阶段的芝麻籽粒),构建转录组测序文库并进行Illumina RNA-seq双端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系统了解芝麻发育及种子形成转录组特征,丰富芝麻转录组数据信息。【方法】选用6份芝麻样品(5个不同芝麻品种的完整植株、1份不同发育阶段的芝麻籽粒),构建转录组测序文库并进行Illumina RNA-seq双端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共获得原始数据12.69 Gb,有效数据8.80 Gb。通过de novo拼接获得了长度大于100 bp的转录物26 837条(http://www.ncbi.nlm.nih.gov/genbank/TSA.html,登录号:JP631635—JP668414);转录物总长度18.35 Mb,平均长度683 bp,N50长度1 006 bp。转录物注释结果显示,25 331条转录物序列具有同源比对信息;1 506条转录物序列无匹配(no hits)序列信息,可能为芝麻特有的基因序列。采用COG、GO功能分类工具可将已注释转录物序列划分为24个或42个功能类别,共涉及物质及能量代谢、信号传导、转录调控及防卫反应等诸多生理生化过程。通过比较不同材料间转录物序列及表达水平,初步确定1 277条序列在种子形成过程中表达量下调10倍以上,990条序列仅在芝麻植株中表达而未在籽粒中表达;660条序列在种子形成过程中表达量上调10倍以上,296条序列可能与种子形成特异相关。【结论】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芝麻野生种和不同栽培种现蕾期植株以及种子形成过程的转录组进行研究,揭示了芝麻发育转录组的整体表达特征,在得到大量芝麻转录组unigene序列的同时,获得了一批在芝麻生长发育及籽粒形成过程中有重要功能的基因序列。为深入开展芝麻生长发育、籽粒发育相关基因功能及调控以及芝麻分子标记开发等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发育 转录组测序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芝麻EST-SSR标记的开发和初步研究 被引量:33
2
作者 魏利斌 张海洋 +2 位作者 郑永战 郭旺珍 张天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077-2084,共8页
为加速分子标记在芝麻研究中的应用,利用网上现有的芝麻EST(expressed sequencetags)数据信息,开展了芝麻EST-SSR功能性标记的开发和利用研究。在所有的3328条芝麻EST序列中共确认得到1785条非冗余EST序列。其中,在含有微卫星重复的148... 为加速分子标记在芝麻研究中的应用,利用网上现有的芝麻EST(expressed sequencetags)数据信息,开展了芝麻EST-SSR功能性标记的开发和利用研究。在所有的3328条芝麻EST序列中共确认得到1785条非冗余EST序列。其中,在含有微卫星重复的148条序列中共检测有155个EST-SSR。非冗余EST序列总长为774.27kb,平均每4.99kb含有一个EST-SSR。EST-SSR的分布频率和特征分析表明,以AG/TC为重复基元(motif)的SSR出现最多,占总SSR的37.42%。利用这些序列,设计开发了50对EST-SSR引物,并分别选用36个芝麻、2个棉花、2个大豆和2个油葵进行多态性和通用性研究。其中44对引物在供试芝麻材料中扩增出条带,共产生108个位点,平均每对引物产生2.45个位点,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平均值为0.390。根据遗传相似性系数进行聚类,有26个芝麻材料聚类在两个大的亚类(III和IV)中,聚类结果表明芝麻的基因型与地理来源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此外,分别有2对、3对和4对引物可以在棉花、大豆和油葵中进行通用性扩增。本研究证实这种全新开发的芝麻EST-SSR标记在芝麻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以及比较基因组等研究方面有广阔的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表达序列标签(EST) 简单重复序列(SSR) 多态信息含量(PIC)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芝麻不同抗旱基因型对花期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机理 被引量:23
3
作者 孙建 颜小文 +4 位作者 乐美旺 饶月亮 颜廷献 叶艳英 周红英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15-1226,共12页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不同抗旱性芝麻品种叶片和根系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分析不同基因型芝麻对花期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差异,为芝麻抗旱性研究和改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盆栽法,以抗旱品种金黄麻和干旱敏感品种竹山白为试验材料...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不同抗旱性芝麻品种叶片和根系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分析不同基因型芝麻对花期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差异,为芝麻抗旱性研究和改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盆栽法,以抗旱品种金黄麻和干旱敏感品种竹山白为试验材料,在花期进行轻度(T1)、中度(T2)和重度(T3)干旱胁迫处理,以正常浇水为对照(CK),分别测定植株叶片和根系的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_2O_2)、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游离氨基酸(A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还原型抗坏血酸(AsA)等含量,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分析干旱胁迫下2个基因型间生理响应机理的差异。【结果】干旱胁迫后,芝麻叶片中MDA、H_2O_2、Pro、SS、SP、GSH含量和SOD、POD、PAL酶活性以及根系中MDA、SS、SP、AA、GSH、AsA含量和CAT、PAL活性随着胁迫程度的不断加剧呈不断上升趋势,叶片中的AA、AsA含量和CAT活性以及根系中H_2O_2、Pro含量和SOD、POD活性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剧呈先升后降趋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叶片中各项指标测定值与根系中指标值均呈正相关,品种抗旱性与膜脂过氧化伤害物质(MDA和H_2O_2)含量呈负相关,与部分渗透调节物质、防御系统物质含量和保护酶活性呈正相关。【结论】在花期干旱胁迫下,对2个不同基因型芝麻测定的12个生理生化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上升,响应差异较大,叶片大于根系。抗旱品种较干旱敏感品种表现为细胞膜脂过氧化伤害较轻,渗透调节物质积累量较多,保护酶(SOD和CAT)活性较强,抗氧化物质(GSH和AsA)含量较高。芝麻抗旱性生理机理表现为多方面的综合防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花期 干旱胁迫 生理生化指标 响应机理
下载PDF
芝麻资源群体结构及含油量关联分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危文亮 张艳欣 +3 位作者 吕海霞 王林海 黎冬华 张秀荣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95-1903,共9页
【目的】推测芝麻资源群体材料的遗传变异、群体结构和分子亲缘关系,通过关联分析检测群体中影响含油量表型的位点,为芝麻高油育种及开展其它性状关联分析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对SSR引物、43对SRAP引物及16对AFLP引物,对来自... 【目的】推测芝麻资源群体材料的遗传变异、群体结构和分子亲缘关系,通过关联分析检测群体中影响含油量表型的位点,为芝麻高油育种及开展其它性状关联分析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对SSR引物、43对SRAP引物及16对AFLP引物,对来自芝麻核心品的216份芝麻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群体结构分析和含油量性状关联分析。【结果】共检测到338个等位变异,群体遗传多样性为0.2493、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2090。群体结构分析将216份芝麻资源分为2个亚群(POP1和POP2);其中,174份资源(80.56%)归属POP1亚群,42份资源(19.44%)归属POP2亚群。POP1亚群的遗传多样性(0.2180)、多态性信息指数(0.1840)等指标值都低于POP2亚群(分别为0.3190和0.2561),表明POP2亚群内种质遗传变异更为丰富。AMOVA分析表明,亚群内的遗传变异(86.83%)极显著高于亚群间的遗传变异(13.17%)(P<0.001)。关联分析重复检测出2年环境下与含油量性状极显著关联的分子标记8个(P<0.01)。这8个标记的性状变异解释率变幅为0.0343(标记M20E16-8)—0.0587(标记SSR12-2),总的变异解释率为0.2846(2008年)和0.3801(2009年)。【结论】以216份来自中国芝麻核心品的资源构成自然群体,群体结构简单、遗传变异较为丰富,可以用于开展芝麻重要目标性状的关联作图。应用关联分析方法在2个年度环境下重复检出8个标记与含油量性状极显著关联(P<0.01),这些标记可能与含油量性状存在稳定、可靠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含油量 关联分析
下载PDF
芝麻SNP和InDel标记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及连锁不平衡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魏利斌 苗红梅 +3 位作者 李春 段迎辉 徐芳芳 张海洋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070-3079,共10页
为了利用关联分析发掘芝麻种质资源中所携带的优异等位基因,并了解其对目标性状的贡献值。本研究利用随机分布于芝麻基因组中的206对多态性分子标记(167对SNP标记和39对In Del标记),对101份来自国内外的芝麻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亲缘关... 为了利用关联分析发掘芝麻种质资源中所携带的优异等位基因,并了解其对目标性状的贡献值。本研究利用随机分布于芝麻基因组中的206对多态性分子标记(167对SNP标记和39对In Del标记),对101份来自国内外的芝麻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群体结构及连锁不平衡分析。206对标记共检测到413个等位基因;标记位点的基因多样性范围在0.01~0.53,平均为0.35;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01~0.46,平均为0.28。供试芝麻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变幅为0.08~0.88,平均为0.43。聚类结果显示101份芝麻材料被划分为两大亚群:中国绝大部分(93.42%)芝麻材料被划分为第一大亚群,国外绝大部分(80.0%)芝麻材料被划分为第二大亚群。中国北方区(NR)与美洲区(AMR)的材料遗传距离最远(0.36);中国北方区(NR)与中部区(CR)的遗传距离最近(0.04)。群体结构分析显示供试芝麻群体由2个亚群组成,该结果与聚类分析以及主坐标分析结果一致。另外,绝大多数芝麻材料(>84%)间的亲缘关系较远(亲缘关系值<0.2)。连锁不平衡分析显示不同位点组合间存在一定程度的LD。利用SNP和InDel标记成功分析了101份芝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群体结构和连锁不平衡程度,本研究结果为后期芝麻杂交组合的配置以及利用关联分析准确挖掘芝麻有利基因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SNP INDEl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连锁不平衡
原文传递
芝麻耐湿性QTL定位及优异耐湿基因资源挖掘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艳欣 王林海 +3 位作者 黎冬华 高媛 吕海霞 张秀荣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2-430,共9页
【目的】芝麻是对湿害极其敏感的作物,湿害是影响中国芝麻生产发展和单产提高的主要障碍因素,然而,芝麻耐湿性分子生物学研究基础薄弱,迄今,国内外有关芝麻耐湿性基因定位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利用重组自交系(RIL)群体进行芝麻耐湿性QTL定... 【目的】芝麻是对湿害极其敏感的作物,湿害是影响中国芝麻生产发展和单产提高的主要障碍因素,然而,芝麻耐湿性分子生物学研究基础薄弱,迄今,国内外有关芝麻耐湿性基因定位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利用重组自交系(RIL)群体进行芝麻耐湿性QTL定位,结合芝麻核心种质群体进行耐湿性相关分子标记研究,并挖掘优异耐湿基因资源。【方法】以高耐湿芝麻品种中芝13与极敏感种质宜阳白杂交后连续自交6代构建206个株系的RIL群体。利用113对多态性分子标记扫描RIL群体获得基因型数据,用MapMaker/EXP.3.0软件构建遗传连锁图谱。2009年和2010年在武汉和鄂州2地点通过人工淹水胁迫获得RIL群体盛花期湿害后正常株率和存活株率的表型数据,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进行表型数据方差分析,用QTLNetwork 2.0软件基于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定位,利用主效QTL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扫描核心种质群体,并结合耐湿性表型数据分析得到相关有效分子标记。通过盛花期耐湿性表型重复鉴定筛选,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获得优异耐湿基因资源。【结果】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全长592.4 cM,共有70个标记位点进入15个连锁群,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8.46 cM。共检测到与盛花期耐湿性相关的6个QTL位点,定位在第7、9、13和15连锁群上,分别解释5.67%—17.19%的表型变异,加性效应值2.7190—9.7302,贡献率最大的QTL为qWH10CHL09,加性效应3.9394,其增效等位基因来源于母本中芝13,SSR标记ZM428与其紧密连锁(遗传距离为0.7 cM)。标记ZM428在186份芝麻核心种质中验证结果表明,该标记2种基因型的资源间在耐湿表型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63),因此,标记ZM428可作为芝麻耐湿性分子辅助选择的有效标记。还挖掘出8份优异耐湿基因资源,湿害后其正常株率均>70%,存活株率均>80%。【结论】检测到6个芝麻耐湿性相关QTL,其中,贡献率最大的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耐湿性 QTl定位 耐湿资源 挖掘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法对芝麻苗期耐热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11
7
作者 苏小雨 高桐梅 +5 位作者 张鹏钰 李丰 吴寅 王东勇 田媛 卫双玲 《作物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2-59,共8页
为了综合评价芝麻苗期耐热性,对20个芝麻品种的14个相关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分析。结果表明,14个耐热性相关指标存在不同程度变异,变异系数为3.53%~18.26%;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3个主成分,包含全部信息的83.54%;利用隶属... 为了综合评价芝麻苗期耐热性,对20个芝麻品种的14个相关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分析。结果表明,14个耐热性相关指标存在不同程度变异,变异系数为3.53%~18.26%;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3个主成分,包含全部信息的83.54%;利用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对不同芝麻耐热性综合值进行等级划分,将芝麻品种划分为6个等级,其中强耐热型品种2个,高敏感型品种3个。利用逐步回归法建立了芝麻苗期耐热性评价数学模型,从14个指标中筛选出9个关键指标,可以快速鉴定芝麻的耐热性能。结论可为耐热性芝麻品种选育和相关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及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耐热性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 综合评价
原文传递
芽期Al^(3+)胁迫对芝麻幼苗生长的影响及种质资源耐铝毒性评价 被引量:14
8
作者 孙建 乐美旺 +3 位作者 饶月亮 颜廷献 颜小文 周红英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02-609,共8页
铝毒害是影响江西省红壤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解铝对芝麻生长的毒害,发掘耐铝毒种质资源,用Al2(SO4)3·18H2O溶液模拟发芽期Al3+胁迫研究不同浓度Al3+对芝麻品种赣芝9号和赣芝12成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Al3+浓度在0~... 铝毒害是影响江西省红壤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解铝对芝麻生长的毒害,发掘耐铝毒种质资源,用Al2(SO4)3·18H2O溶液模拟发芽期Al3+胁迫研究不同浓度Al3+对芝麻品种赣芝9号和赣芝12成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Al3+浓度在0~100mg/L时,随着Al3+浓度的增加,成苗率、芽长、根长和苗鲜重均不断下降,且根长下降最为明显;而浓度在250~1 000mg/L时,芝麻难以成苗。Al3+浓度在50mg/L时,成苗率、芽长、根长和苗鲜重等测定指标均急剧下降,因此可认为50mg/L的Al3+浓度胁迫可以作为芝麻种质耐铝毒性筛选鉴定的参考浓度。进而在50mg/L Al3+胁迫下评价96份芝麻种质[含39个改良品种(系)和57份地方种质],可将它们聚为3类,即包含21份耐铝毒种质、37份中等耐铝毒种质和38份不耐铝毒种质;发掘出赣芝9号、金黄麻、武宁黑等21份耐铝毒种质。比较分析表明,地方种质资源的平均耐铝毒特性要优于改良品种(系),且除成苗率外,地方种质耐铝毒性的其他指标的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均大于改良品种(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种质资源 红壤 铝胁迫 耐铝毒性
下载PDF
芝麻RSAP-PCR反应体系的正交优化与验证 被引量:12
9
作者 孙建 颜廷献 +5 位作者 涂玉琴 乐美旺 饶月亮 雷刚 颜小文 周红英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200-2209,共10页
限制性位点扩增多态性(RSAP)是一种新型分子标记技术。为获得适用于芝麻的RSAP-PCR的反应体系,本研究通过L16(45)正交设计与单因素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PCR反应体系中模板DNA、Mg2+、d NTPs、引物和Taq DNA聚合酶等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优... 限制性位点扩增多态性(RSAP)是一种新型分子标记技术。为获得适用于芝麻的RSAP-PCR的反应体系,本研究通过L16(45)正交设计与单因素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PCR反应体系中模板DNA、Mg2+、d NTPs、引物和Taq DNA聚合酶等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优化。结果表明,芝麻RSAP-PCR的最佳反应体系为:在15μL反应体系中,30 ng模板DNA、2.0 mmol/L的Mg2+、0.3 mmol/L的d NTPs、0.6μmol/L的引物和1.0 U的Taq DNA聚合酶。利用17个芝麻品种对该体系进行了稳定性验证和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该反应体系稳定、可靠,29对随机引物组合共扩增DNA条带454条,每对引物扩增8~21条,平均15.66条,多态性比例为0%~56.25%,平均25.77%。利用普通芝麻与有限生长习性芝麻构建的F2分离群体对RSAP标记进行了初步遗传验证,结果表明,F2群体植株中出现了亲本位点的分离。该RSAP-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为芝麻遗传多样性分析、连锁图谱构建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RSAP 正交优化 体系验证
原文传递
芝麻栽培种与野生种(Sesamum schinzianum Asch、Sesamum radiatum Schum & Thonn)种间杂交后代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海洋 苗红梅 +5 位作者 张体德 魏利斌 李春 王慧丽 段迎辉 琚铭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3965-3977,共13页
【目的】探明芝麻栽培种与野生种种间杂交的亲和性,分析杂交后代遗传特征。【方法】以26个基因型(Sesamum indicum L.)与刚果野芝麻(Sesamum schinzianum Asch)和野芝1号(Sesamum radiatum Schum&Thonn)野生种为杂交亲本,借助胚培... 【目的】探明芝麻栽培种与野生种种间杂交的亲和性,分析杂交后代遗传特征。【方法】以26个基因型(Sesamum indicum L.)与刚果野芝麻(Sesamum schinzianum Asch)和野芝1号(Sesamum radiatum Schum&Thonn)野生种为杂交亲本,借助胚培养技术获得种间杂交后代。采用SSR标记和生物学方法鉴定并分析杂交种F1的遗传特性。【结果】通过胚培养技术获得2 430个种间杂交F1株系,对部分材料的检测表明杂种阳性率为95.83%。刚果野芝麻×栽培种的正反交杂交率分别为34.62%(A)和11.54%(C),野芝1号×栽培种的正反交杂交率分别为100%(B)和19.23%(D)。F1花粉粒存在部分不育和高度不育两种类型,F1自交结实率分别为2.32—2.57粒/蒴果(S.schinzianum×S.indicum)和0.30—2.45粒/蒴果(S.radiatum×S.indicum)。【结论】S.radiatum与栽培种的杂交亲和率高于S.schinzianum。以野生种为母本与栽培种杂交,杂交种F1在株高、根系结构等性状方面超亲表现明显;株系高抗枯萎病;部分F1株系有低自交结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种间杂交 鉴定 枯萎病抗性 遗传
下载PDF
氮肥与密度互作对红壤旱地秋芝麻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汪瑞清 肖运萍 +4 位作者 吕丰娟 魏林根 袁展汽 刘仁根 林洪鑫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2-508,共7页
为提高红壤旱地秋芝麻的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率,以赣芝5号为供试品种,设3个密度(D_122.5万株/hm^2、D_230.0万株/hm^2、D_337.5万株/hm^2)和4个氮肥水平(N_00、N_152.5kg/hm^2、N_2105.0kg/hm^2、N_3157.5kg/hm^2),分别于2014年在江西... 为提高红壤旱地秋芝麻的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率,以赣芝5号为供试品种,设3个密度(D_122.5万株/hm^2、D_230.0万株/hm^2、D_337.5万株/hm^2)和4个氮肥水平(N_00、N_152.5kg/hm^2、N_2105.0kg/hm^2、N_3157.5kg/hm^2),分别于2014年在江西省东乡县和2015年在进贤县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芝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年两地均表现为N_2条件下芝麻产量较N_0显著增加(分别增加49.82%和76.53%)。2014年东乡点D_3处理的芝麻产量较D_处理显著增加18.44%,但2015年进贤点较D_显著减少12.35%。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芝麻籽粒含油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蛋白质含量则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施用氮肥显著减少了17.8%~20.0%的芝麻素含量,而对芝麻林素无显著影响。随着密度的增加芝麻单株蒴果数和千粒重都随之降低,而不同密度对芝麻品质无明显影响;N_2水平时,不同密度处理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稳定在3.29~4.84和9.89~11.17kg/kg。综上所述,红壤旱地芝麻适宜氮肥用量为105kg/hm^2,进贤县及其周边区域的单秆型品种适宜密度为22.5万株/hm^2,而东乡县及其周边区域适宜密度为37.5万株/hm^2,能够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值得在红壤旱地上大面积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密度 产量 品质 芝麻
下载PDF
芝麻EMS诱变条件优化与突变体筛选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慧丽 张海洋 +5 位作者 马琴 魏利斌 琚铭 李春 段迎辉 苗红梅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6-41,共6页
为明确适于芝麻诱变的最佳甲基磺酸乙酯(EMS)剂量和处理时间,创制优异芝麻突变体,采用0.1%~2.0%EMS浸泡处理芝麻91-0株系种子6~24 h,研究了EMS不同剂量和处理时间对芝麻突变体创制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0.1%EMS浸种24 h、0.5%EMS浸种24 ... 为明确适于芝麻诱变的最佳甲基磺酸乙酯(EMS)剂量和处理时间,创制优异芝麻突变体,采用0.1%~2.0%EMS浸泡处理芝麻91-0株系种子6~24 h,研究了EMS不同剂量和处理时间对芝麻突变体创制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0.1%EMS浸种24 h、0.5%EMS浸种24 h、1.0%EMS浸种12 h、1.5%EMS浸种6 h处理芝麻种子发芽势、发芽率为53.13%~90.17%,根长为0.30~2.00 cm,活力指数为18.53~131.00,适于芝麻诱变研究。2008—2010年,选用1.0%EMS浸种12 h优化条件先后处理芝麻91-0株系成熟种子7万粒,共获得M1代植株22 855份,成株率达到32.65%。对诱变株系及其后代叶型、株型、花器与育性、蒴果及粒型以及其他共5类24个田间农艺性状的调查结果表明,M1、M2代诱变率分别为7.60%、2.78%,M1、M2代株系发生的主要突变性状类型均为花器与育性类,比率分别为4.08%、0.93%。对831份突变体后代株系的农艺性状调查结果显示,后代中可稳定遗传的突变体比率为23.71%,主要突变类型为蒴果及粒型,占总调查株系的14.80%。研究表明,在1.0%EMS浸泡12 h诱变处理条件下,芝麻91-0株系发生可遗传突变的比率为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甲基磺酸乙酯(EMS) 诱变 突变体库 频率
下载PDF
芝麻核雄性不育系ms86-1小孢子败育过程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晓丽 张海洋 +4 位作者 郭旺珍 郑永战 苗红梅 魏利斌 张天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894-1900,共7页
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芝麻核雄性不育系ms86-1的可育和不育花药进行了超微结构的比较观察。根据小孢子的细胞学形态特征,将芝麻花粉发育过程划分为小孢子母细胞形成期、减数分裂期、四分体期、单核小孢子早期、单核小孢子中期、单核小... 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芝麻核雄性不育系ms86-1的可育和不育花药进行了超微结构的比较观察。根据小孢子的细胞学形态特征,将芝麻花粉发育过程划分为小孢子母细胞形成期、减数分裂期、四分体期、单核小孢子早期、单核小孢子中期、单核小孢子晚期、花粉成熟期7个时期。对比观察表明芝麻核雄性不育的败育迹象起始于小孢子母细胞形成期,并伴随着进一步发育,败育现象逐渐明显,小孢子母细胞形成期小孢子母细胞壁形状不规则;减数分裂期小孢子母细胞壁严重扭曲变形,质膜外缺少早期外壁成分——原基粒棒;四分体期胼胝质壁外沉积物异常,呈绒毛状;四分体解体后形成畸形小孢子,孢子外壁不健全,绒毡层异常肥厚、降解延迟,释放极少量的畸形乌氏体;随后小孢子愈发皱缩,胞质凝集,内含物减少并逐渐凝聚成一团电子致密物质,最终走向完全败育。本研究揭示了不育小孢子的败育过程和败育特征,为深入研究芝麻核雄性不育败育机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核雄性不育 小孢子发生 超微结构 透射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芝麻种子萌发动态及其代谢生理变化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孙建 周红英 +5 位作者 乐美旺 颜廷献 饶月亮 颜小文 梁俊超 叶艳英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1-48,共8页
为明确芝麻种子萌发过程的代谢生理变化,丰富芝麻种子生物学内容,在25℃暗培养条件下,以2个芝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种子萌发0~72 h过程中的形态变化、水分吸收以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氨基酸、粗脂肪、游离脂肪酸和脂肪酶活性等代谢... 为明确芝麻种子萌发过程的代谢生理变化,丰富芝麻种子生物学内容,在25℃暗培养条件下,以2个芝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种子萌发0~72 h过程中的形态变化、水分吸收以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氨基酸、粗脂肪、游离脂肪酸和脂肪酶活性等代谢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芝麻种子在浸水后6 h吸胀,12 h萌动,24 h胚根开始快速伸长,48 h胚芽开始快速生长,72 h完成发芽。吸水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在0~6 h和24~60 h 2个时间段表现为急速上升;吸水速率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过程,其中在0~3 h时下降最快,在胚芽开始生长(吸水后48 h)后再次出现较大幅度上升。随着萌发进程的推进,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表现为先降后升趋势,氨基酸含量不断下降,粗脂肪含量在24 h后有所下降,游离脂肪酸含量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趋势,脂肪酶活性不断增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等主要脂肪酸组成变化非常小。因此,芝麻种子萌发过程中,最先启动糖代谢,随后启动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研究结果为芝麻种子萌发机理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种子 萌发动态 代谢 生理变化
下载PDF
铵硝配比对不同芝麻品种苗期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徐子先 秦璐 +7 位作者 李银水 韩配配 廖祥生 胡小加 谢立华 余常兵 张秀荣 廖星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4-212,共9页
为了解芝麻苗期生长对氮素形态和配比的要求,明确芝麻氮肥施用适宜的铵硝比,以长江流域主栽芝麻品种中芝13和黄淮流域主栽芝麻品种漯12为材料,采用室外营养液培养方式,根据铵态氮(NH_4^+-N)和硝态氮(NO_3^--N)摩尔浓度比例的不同设置7... 为了解芝麻苗期生长对氮素形态和配比的要求,明确芝麻氮肥施用适宜的铵硝比,以长江流域主栽芝麻品种中芝13和黄淮流域主栽芝麻品种漯12为材料,采用室外营养液培养方式,根据铵态氮(NH_4^+-N)和硝态氮(NO_3^--N)摩尔浓度比例的不同设置7个处理(10∶0、9∶1、3∶1、1∶1、1∶3、1∶9、0∶10),定期测定和分析营养液p H值、植株生物量、根系形态参数、地上部和根部养分(N、P、K、Ca、Mg)浓度、游离NH_4^+-N和NO_3^--N浓度等。结果表明:高比例NH_4^+-N处理(10∶0、9∶1和3∶1)显著抑制了芝麻苗期生长,主要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枯焦、根系粗短,甚至死亡,随着NH_4^+-N比例的增加,抑制程度越明显。两个芝麻品种对NH_4^+毒害的耐受能力不同,中芝13更耐受NH_4^+毒害。铵硝配比1∶9时,两个芝麻品种植株生物量达到最大值,根系最为发达,根际p H值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内;其中,中芝13整株干重、总根长和根系总表面积较完全NO_3^--N处理(0∶10)分别显著增加了47%、29%和15%,植株地上部和根系N、P、K浓度较完全NO_3^--N处理分别增加了5%、17%、9%和10%、32%、13%;铵硝配比1∶9对漯12的生物量及养分吸收利用与完全NO_3^--N处理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因此,适当加入铵态氮可以提高芝麻苗期生物量,促进根系的生长,铵硝比为1∶9较适合芝麻幼苗的生长及养分的吸收。在芝麻田间氮素施肥中,建议以NO_3^--N为主,同时根据芝麻品种特性及土壤供氮等条件合理配施NH_4^+-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sesamum indicum l.) 铵硝配比 生物量 根系形态 养分吸收
下载PDF
芝麻繁育特性研究Ⅴ: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 被引量:9
16
作者 孙建 魏星 +5 位作者 乐美旺 饶月亮 颜廷献 颜小文 梁俊超 周红英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37-1546,共10页
比较分析直接观察法、醋酸洋红染色法、I2-KI染色法、无机酸法、MTT染色法、TTC染色法和FDA荧光检测法在芝麻花粉活力上的检测效果,监测芝麻花粉活力的日变化情况,并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和不同时间直接授粉法对芝麻柱头可授性的日变... 比较分析直接观察法、醋酸洋红染色法、I2-KI染色法、无机酸法、MTT染色法、TTC染色法和FDA荧光检测法在芝麻花粉活力上的检测效果,监测芝麻花粉活力的日变化情况,并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和不同时间直接授粉法对芝麻柱头可授性的日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直接观察法、TTC染色法和FDA荧光检测法不适合芝麻花粉活力的检测,而醋酸洋红染色法、I2-KI染色法、无机酸法和MTT染色法等4种方法可用于芝麻花粉活力检测,其中,醋酸洋红染色法操作简单、易于观察。(2)芝麻花粉活力的日变化表现为不断下降趋势,在7:30-9:30最高,11:30-17:30不断下降,达显著水平。(3)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的芝麻柱头可授性的日变化表现为先升后降,早晨7:30时已有很高的可授性,随后稍有升高,9:30时达到最高值,11:30后随时间推延呈显著下降趋势。(4)不同时间直接授粉法测得芝麻授粉时间越晚,结蒴率越低,7:30时具有最高的结蒴率;相对结实率在7:30-11:30时差异不明显,均处在较高状态,13:30后开始不断显著下降。(5)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结蒴率和相对结实率等4个指标的日变化值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4个指标相互之间的相关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柱头可授性与相对结实率的相关系数最大,达0.9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繁育特性 花粉活力 检测方法 柱头可授性 日变化
下载PDF
芝麻不同品种间超干种子耐藏性的差异 被引量:8
17
作者 弗洛朗 颜启传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6-78,共3页
对 17个不同芝麻品种超干种子经高温 (5 0℃ )老化处理 14d后生活力和活力指数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超干芝麻种子在 32℃条件下贮藏 5 6d后 ,种子仍能保持较高的生活力和活力。种子耐藏性的强弱有如下趋势 :褐芝麻 >黑芝... 对 17个不同芝麻品种超干种子经高温 (5 0℃ )老化处理 14d后生活力和活力指数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超干芝麻种子在 32℃条件下贮藏 5 6d后 ,种子仍能保持较高的生活力和活力。种子耐藏性的强弱有如下趋势 :褐芝麻 >黑芝麻 >白芝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高温老化 超干种子 耐藏性
下载PDF
芝麻叶绿体基因组的密码子使用偏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路丽 张萍 +5 位作者 曾强 宗营杰 陆瑞菊 刘成洪 王俊生 陈志伟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4535-4544,共10页
通过分析芝麻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偏性,阐明其密码子的使用偏性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以芝麻叶绿体基因组的50个蛋白编码序列为研究对象,利用CodonW等软件对其密码子使用模式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芝麻叶绿体基因的GC... 通过分析芝麻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偏性,阐明其密码子的使用偏性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以芝麻叶绿体基因组的50个蛋白编码序列为研究对象,利用CodonW等软件对其密码子使用模式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芝麻叶绿体基因的GC含量平均为38.48%,密码子3个位置的GC含量平均值分别为47.22%、39.88%和28.33%(即GC_(1)>GC_(2)>GC_(3));GC_(1)和GC_(2)相关性显著,但它们与GC_(3)相关性都不显著;ENC值的范围为36.59~57.73,平均值为47.20,都高于35;密码子使用偏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自然选择是主要影响因素;对应性分析发现,前4个轴为主要影响因素,总共代表了近70%的变异来源,但不同轴与密码子其他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并不相同;通过高频密码子和最优密码子分析,共获得了32个高频密码子,16个最优密码子,这些密码子第3位碱基也都偏向于使用A或T(U)。本研究表明芝麻叶绿体基因组的密码子使用偏性较弱,其主要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并且密码子第3位碱基多以A或T(U)结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使用偏性 最优密码子
原文传递
地膜覆盖对不同芝麻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桑利民 徐婧 +7 位作者 赵晓清 郭元章 蹇家利 郝小玉 郭久林 高永海 韩建国 徐桂真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0-146,共7页
为筛选芝麻高产稳产新品种,探索芝麻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选用冀航芝1号、冀航芝2号和冀航芝3号芝麻新品种,设置露地种植和地膜覆盖2种栽培模式,研究地膜覆盖对不同芝麻品种产量构成因素、主要农艺性状和抗病性的影响,比较不同芝麻品种... 为筛选芝麻高产稳产新品种,探索芝麻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选用冀航芝1号、冀航芝2号和冀航芝3号芝麻新品种,设置露地种植和地膜覆盖2种栽培模式,研究地膜覆盖对不同芝麻品种产量构成因素、主要农艺性状和抗病性的影响,比较不同芝麻品种不同栽培模式下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可显著增加芝麻的株高和茎粗,同时降低始蒴高度,增加有效果轴长和单株果节数,促进根系生长,增加主根长度、侧根数量和分布范围。地膜覆盖栽培对芝麻病害影响不明显,但可显著增强芝麻抗倒伏能力,冀航芝1号、冀航芝2号和冀航芝3号露地种植倒伏率分别是覆膜种植的3.5、2.8和3.0倍;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表明茎粗和株高对倒伏率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品种与栽培模式对小区产量、单株生产力、千粒重和单株蒴数有极显著影响;二者的互作对单株生产力和单株蒴数有极显著影响,对小区产量有显著影响,对千粒重无显著影响。地膜覆盖大幅度提高各品种净收入和成本利润率,覆膜种植冀航芝2号获得的经济效益最大,成本利润率达到126.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地膜覆盖 产量性状 经济效益
原文传递
Analysis on Genetic Diversity and Genetic Basis of the Main Sesame Cultivars Released in China 被引量:5
20
作者 ZHANG Yan-xin SUN Jian ZHANG Xiu-rong WANG Lin-hai CHE Zhuo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11年第4期509-518,共10页
SRAP (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 was used for the analysis of 67 sesame (Sesamum indicum L.) cultivars widely used in Chinese sesame major production areas from 1950 to 2007. A total of 561 bands wer... SRAP (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 was used for the analysis of 67 sesame (Sesamum indicum L.) cultivars widely used in Chinese sesame major production areas from 1950 to 2007. A total of 561 bands were amplified using 21 SRAP random primer pairs, with 265 of them were polymorphic, resulting in a polymorphism ratio of 47.2%. The total bands and polymorphism amplified by each primer pair averaged 26.7 and 12.6,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genetic similar coefficient and genetic distance of the 67 cultivars were 0.9104 and 0.0706,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limited genetic diversity and narrow genetic basis.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genetic similarity and genetic distance of different classified cultivars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ce of average genetic similarity coefficient and genetic distance between the landraces and cultivars bred through crosses reached significant levels (P=0.01), with the genetic basis of landraces wider than that bred cultivars. The genetic basis of cultivars used in 1990-2007 was more narrow than that of cultivars from 1950 to 1969 and from 1970 to 1989, with the differences of average genetic similarity coefficient and genetic distance reached 0.01 significant level. The genetic basis of Chinese sesame main cultivars is relatively narrow, and the genetic basis of cultivars developed through crosses in recent years is narrower than history cultiv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same sesamum indicum l.) CUlTIVARS SRAP genetic diversity genetic basi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