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痛定思痛:当代中国武术发展之缺失--刍议武术所缺乏宽容态度、自省精神、固守品质、稳定情感、真正说教与现代反思 被引量:13
1
作者 陆小黑 王岗 朱大梅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24,共4页
当代中国武术经历了时代的沧桑和变迁,在历经了文化和历史的发展与洗礼之后,依然发展、繁衍至今。在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中,伴随着以社会环境和社会人群价值取向为主的变迁与变化,当代中国武术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的发展正逐渐的呈现出某些... 当代中国武术经历了时代的沧桑和变迁,在历经了文化和历史的发展与洗礼之后,依然发展、繁衍至今。在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中,伴随着以社会环境和社会人群价值取向为主的变迁与变化,当代中国武术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的发展正逐渐的呈现出某些相背离和不和谐的表象。通过研究,我们发觉中国武术中原本一些内在的东西正在不断的被遗忘,正在不断的流逝。本文试从中国武术在当代发展中的问题境域入手,解读中国武术在当今世界和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中国武术发展的"合法性"或"合时性"的内在依据,以挺立中国武术的脊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武术 发展 宽容 自省 品质 情感 说教 反思
下载PDF
刑事侦查中的程序分流制度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陈晓辉 《政法学刊》 2005年第1期45-48,共4页
侦查阶段实行"程序分流"符合诉讼经济原则的要求,不违背诉讼公正原则,也符合刑法谦抑原则的发展趋势。我国侦查阶段"程序分流"应设定决定主体、监督主体和参与主体;规定严格的程序以保证该措施不被滥用;确定犯罪情... 侦查阶段实行"程序分流"符合诉讼经济原则的要求,不违背诉讼公正原则,也符合刑法谦抑原则的发展趋势。我国侦查阶段"程序分流"应设定决定主体、监督主体和参与主体;规定严格的程序以保证该措施不被滥用;确定犯罪情节轻微依法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可以免除刑罚的适用范围;使用警察训诫与警告、责令赔偿或者补偿以及社区公益劳动等具体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分流 制度研究 刑事侦查 诉讼经济原则 社区公益劳动 侦查阶段 公正原则 发展趋势 谦抑原则 决定主体 参与主体 监督主体 犯罪情节 具体内容 责令赔偿 刑罚 刑法 适用 判处 警察
原文传递
唐代艺术、文学和讲唱表演的宝贵证据——再谈发现于莫高窟藏经洞的《降魔变文画卷》 被引量:1
3
作者 巫鸿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33,共14页
发现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降魔变文画卷》(P.4524)是研究唐代文化中结合了绘画、文学和讲唱表演的“综合性艺术”的一份宝贵材料。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其进行讨论,分别为卷子的形态和内容、卷正面所载画像、卷背面抄写的文字,以及可能的... 发现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降魔变文画卷》(P.4524)是研究唐代文化中结合了绘画、文学和讲唱表演的“综合性艺术”的一份宝贵材料。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其进行讨论,分别为卷子的形态和内容、卷正面所载画像、卷背面抄写的文字,以及可能的演出方法。并考虑此卷流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形态及使用上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魔变文画卷》 牢度差斗圣变 变文 讲经 说唱 线性叙事 二元图画空间
下载PDF
从敦煌文献论灵验故事在唱导活动中的运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郑阿财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2-148,共7页
灵验故事的记述是宗教的弘传文学,既是宗教的见证,也是宗教的宣传。汉魏六朝以来,道教流行,佛教传入中土,各类灵验事迹广为流传。此外,传统儒家忠孝感通的灵验故事,也每每见于各类史籍、载录。这些灵验故事在各种宣唱教化活动中作为宣... 灵验故事的记述是宗教的弘传文学,既是宗教的见证,也是宗教的宣传。汉魏六朝以来,道教流行,佛教传入中土,各类灵验事迹广为流传。此外,传统儒家忠孝感通的灵验故事,也每每见于各类史籍、载录。这些灵验故事在各种宣唱教化活动中作为宣教的重要材料被广为运用。本文以敦煌文献为核心,分别就灵应故事传播的途径、手段及其在佛教唱导活动、道教讲经及儒家宣讲等方面,论证灵验故事在高僧、道士、儒生宣唱教化,开导信众时运用之实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灵验故事 灵验记 唱导 俗讲 宣讲
下载PDF
A Prosodic Analysis of English Sermons of Selected Pastors in Southwest Nigeria
5
作者 James Oladunjoye Faleye Eunice Olatokunbo Fajobi 《Language and Semiotic Studies》 2019年第3期111-133,共23页
Sermon as a religious discourse thrives on the use of prosodic features which give extra information to enhance understanding of utterances in oral discours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rosodic innovations that mani... Sermon as a religious discourse thrives on the use of prosodic features which give extra information to enhance understanding of utterances in oral discours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rosodic innovations that manifest in the sermons of selected Pentecostal pastors in Southwest Nigeria. It also identifies some prosodic features in the selected sermons and relates them to their themes. Data was sourced from one sermon-VCD tape each by Pastors Kumuyi(Inf-Kum), Adeboye(Inf-Adeb) and Bishop Oyedepo(Inf-Oyed). The tapes were played back to extract some prosodic features in the sermons;these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pitch extraction software, PRAAT. Analyses of the data reveal that preachers put extra prosodic force on some words in order to emphasize the focus of their messages. But while Inf-Oyed and Inf-Adeb use higher pitch for accented words and lower pitch for non-accented, Inf-Kum uses the same pitch of voice for both. Additionally, the subjects’ vowel length(SV-L) rendition appeared longer than what obtains in native English. Moreover, there are specific prosodic features characterizing each preacher’s doctrinal persuasions: Inf-Oyed deploys emphatic stress with enthusiastic voice;Info-Kum uses a relatively same level of voice pitch while Info-Adeb’s renditions are generally slower in tempo.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Nigerian Pentecostal sermons are replete with prosodic features deployed for achieving thematization of messages and doctrinal identity con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rmon prosodic features accented and non-accented WORDS VOWEL duration doctrinal IDENTITY construction
原文传递
释真观及其辞赋创作的文体策略 被引量:1
6
作者 郑群辉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47-51,共5页
释真观是由陈入隋的高僧,也是当时著名的佛教艺术家、文学家。其辞赋创作深受佛经文学及讲经、唱导等宗教文艺形式的影响,自觉采用了对话体、讲经文的“释经名”以及唱导文中的“杂序因缘,傍引譬喻”等文体策略,刷新了当时的辞赋创作,... 释真观是由陈入隋的高僧,也是当时著名的佛教艺术家、文学家。其辞赋创作深受佛经文学及讲经、唱导等宗教文艺形式的影响,自觉采用了对话体、讲经文的“释经名”以及唱导文中的“杂序因缘,傍引譬喻”等文体策略,刷新了当时的辞赋创作,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真观 《梦赋》 《愁赋》 文体策略 讲经 唱导 释经名
下载PDF
“三言”“二拍”中反面商人形象及其劝诫意义
7
作者 赵雪艳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02-105,共4页
"三言""二拍"中的反面商人形象打破了传统塑造反面商人形象的模式,客观地塑造了一些富有生命力的真实可信的反面典型。这些反面商人形象不再是单一的平面,而是具有多方面的复杂的心理和性格、集多种道德品质于一身... "三言""二拍"中的反面商人形象打破了传统塑造反面商人形象的模式,客观地塑造了一些富有生命力的真实可信的反面典型。这些反面商人形象不再是单一的平面,而是具有多方面的复杂的心理和性格、集多种道德品质于一身。文章通过这些反面商人形象劝诫世人,做人应该老实本分,多做好事;为人贪婪,用心险恶,必然自取灭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 “二拍” 反面商人形象 劝诫
下载PDF
敦煌佛教唱导小考 被引量:1
8
作者 喻民军 湛如 《文学与文化》 2016年第4期84-90,共7页
本文通过考察唱导的生成和流变,发现唱导在不同时期的内容有继承有演变。通过考证敦煌的相关资料,我们发现唐时期唱导并未衰废,而是广泛存在于敦煌当地斋会、布萨、水陆等各种佛教法会中,唱导文趋于程式化,以更加宽泛的忏悔文、回向发... 本文通过考察唱导的生成和流变,发现唱导在不同时期的内容有继承有演变。通过考证敦煌的相关资料,我们发现唐时期唱导并未衰废,而是广泛存在于敦煌当地斋会、布萨、水陆等各种佛教法会中,唱导文趋于程式化,以更加宽泛的忏悔文、回向发愿文、布萨文等形式出现。作为"宣唱法理,开导众心"的唱导内容,又得以通过俗讲中佛经类故事变文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佛教 唱导 布萨文
下载PDF
笔尖上的美国之音:《白鲸》的美国口头传统研究
9
作者 黄永亮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128-138,160,共12页
口头传统是美国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美国文学的一大特色。梅尔维尔在《白鲸》中融入演说、布道和民间文学等口头文化形式,它们对美国民族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口头传统有助于深化小说思想主题,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美国社会生活和... 口头传统是美国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美国文学的一大特色。梅尔维尔在《白鲸》中融入演说、布道和民间文学等口头文化形式,它们对美国民族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口头传统有助于深化小说思想主题,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美国社会生活和民族精神,使《白鲸》更具美国本土特色,响应了19世纪美国社会对民族文学独立的呼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鲸》 美国口头传统 演说 布道 民间文学
下载PDF
求道与求长生之一贯:论《老子想尔注》的养生之道
10
作者 徐会利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2年第4期43-52,共10页
关于长生保身问题的研究历来是道教关注的重点,《老子想尔注》作为早期五斗米道的经典著作,蕴含着对长生的不懈追求和乐生、贵生等思想。一方面,《老子想尔注》通过对《老子》文本的重新解读,把“生”提到与“道”同高的地位,求“道”... 关于长生保身问题的研究历来是道教关注的重点,《老子想尔注》作为早期五斗米道的经典著作,蕴含着对长生的不懈追求和乐生、贵生等思想。一方面,《老子想尔注》通过对《老子》文本的重新解读,把“生”提到与“道”同高的地位,求“道”就是求长生,由此确立了求长生的终极目标,并且为这一目标的实现寻找到形而上的依据。另一方面,《老子想尔注》为道教徒实现长生这一终极目标指明了具有可操作性、可实践性的养生之法:对内要积精成神、清静不争,对外要遵守“道诫”、积累善功。从求长生之形而上依据——“道”的神化和形而下之实践——内外兼修的长生之法这一角度切入,可阐明《老子想尔注》蕴含的养生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生 精气 善恶 道诫
下载PDF
以修辞理论分析布道《永远的代祷者》中的说服性效果(英文)
11
作者 江莹 《海外英语》 2014年第19期224-226,231,共4页
虽然布道是一种很特别的演讲形式却鲜有人关注。之前对于宗教语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圣经》对文学的影响,对宗教语言形式的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的目的是用修辞理论分析基督教布道中体现出的说服性。由于史密斯主教的布道《永远的代祷... 虽然布道是一种很特别的演讲形式却鲜有人关注。之前对于宗教语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圣经》对文学的影响,对宗教语言形式的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的目的是用修辞理论分析基督教布道中体现出的说服性。由于史密斯主教的布道《永远的代祷者》较具代表性,因此被选作此次分析的文本。本研究主要分析布道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亚里士多德的修辞手法(信誉、情感、逻辑)。分析表明这个布道中最常用的修辞手法是押韵,首语重复,押头韵,和修饰性问句。布道中,主教的正面形象有利于赢得观众对基督教教义的信任。主教讲述的故事不仅让听众敬畏神灵,也让他们对神充满期待。整场布道十分有技巧,进而起到以理服人的效果。所有修辞手法的运用都是为了说服听众相信上帝以及为教会捐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理论 说服 文本分析 布道 基督教
下载PDF
但丁、乔叟与“山上宝训”
12
作者 谢大卫 南宫梅芳 《基督教文化学刊》 CSSCI 2013年第1期211-246,共36页
对比但丁(Dante)和乔叟(Chaucer)对耶稣"山上宝训"的解读,我们可以一窥古代晚期到宗教改革期间产生的、最为显著的"情感转移"(sensibility shift),这与《圣经》在基督教教育中的地位相关。如果上面这个说法听上去... 对比但丁(Dante)和乔叟(Chaucer)对耶稣"山上宝训"的解读,我们可以一窥古代晚期到宗教改革期间产生的、最为显著的"情感转移"(sensibility shift),这与《圣经》在基督教教育中的地位相关。如果上面这个说法听上去有点骄傲自大,请您稍安勿躁,我们这就尽力赶上《炼狱》第十二章中的但丁和维吉尔(Virgil),他们正行走在炼狱的第一层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nte CHAUCER sermon on the MOUNT Beatitudes
原文传递
莎士比亚的基督教渊源
13
作者 许相全 《柳州师专学报》 2006年第1期54-57,共4页
莎士比亚与基督教的关系近年来成为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重点考察了莎剧与圣经版本的关系以及莎剧中丰富宗教内容的来源。不仅表明莎士比亚深受基督教经典圣经的影响,更力图说明他主要受哪些圣经版本的影响;同时还深入到莎士比亚时... 莎士比亚与基督教的关系近年来成为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重点考察了莎剧与圣经版本的关系以及莎剧中丰富宗教内容的来源。不仅表明莎士比亚深受基督教经典圣经的影响,更力图说明他主要受哪些圣经版本的影响;同时还深入到莎士比亚时代的宗教礼仪,考察莎士比亚在日常生活中接受圣经影响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基督教 圣经版本 《公祷书》 《布道书》 布道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第254窟帝释窟说法佛传图像新辨——“难陀出家因缘变”献疑
14
作者 樊雪崧 《艺术探索》 2024年第4期68-77,共10页
敦煌莫高窟第254窟主室北壁东起第一幅故事画,《敦煌石窟内容总录》判断为“难陀出家因缘变”,然其缺少与难陀因缘故事直接相关的画面,学界对此图主题尚存争议。第254窟此图应是在“梵天劝请”图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帝释窟说法图,显示出... 敦煌莫高窟第254窟主室北壁东起第一幅故事画,《敦煌石窟内容总录》判断为“难陀出家因缘变”,然其缺少与难陀因缘故事直接相关的画面,学界对此图主题尚存争议。第254窟此图应是在“梵天劝请”图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帝释窟说法图,显示出与犍陀罗造像、中国龟兹石窟帝释窟说法主题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第254窟 难陀出家 帝释窟说法 梵天劝请 佛传
下载PDF
化工工程设备布道与管道材料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8
15
作者 戴承波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18年第2期90-90,243,共2页
化工工程是促进我国发展的重要工程之一,因此化工工程的良好发展很关键。影响化工工程质量及水平的因素有很多,设计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化工工程是一个大型工程,其设计包含多个方面,每一项设计对化工工程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对化... 化工工程是促进我国发展的重要工程之一,因此化工工程的良好发展很关键。影响化工工程质量及水平的因素有很多,设计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化工工程是一个大型工程,其设计包含多个方面,每一项设计对化工工程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对化工工程设备布道与管道材料优化设计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化工工程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工程设备 布道 管道 材料 优化设计
下载PDF
敦煌本法成讲授《瑜伽师地论》笔记的文献学考察
16
作者 彭晓静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113,共12页
敦煌本法成讲授的《瑜伽师地论》笔记文献主要包括《瑜伽论手记》和《瑜伽论分门记》两部分,以此为题的写本约65个卷号,分藏于国内外等多机构。通过从文献学的角度对写本形制、抄写形式以及文字特征等方面的梳理,概括出写本的基本面貌... 敦煌本法成讲授的《瑜伽师地论》笔记文献主要包括《瑜伽论手记》和《瑜伽论分门记》两部分,以此为题的写本约65个卷号,分藏于国内外等多机构。通过从文献学的角度对写本形制、抄写形式以及文字特征等方面的梳理,概括出写本的基本面貌。因听讲人不同,就有了不同版本的笔记形式,将各写本进行比对分析,以期进一步展现讲经笔记的理论特色和价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成 《瑜伽师地论》 讲经笔记 敦煌文献 唯识
下载PDF
林小发德译《西游记》的底本不是善本 被引量:6
17
作者 竺洪波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31-33,共3页
林小发德译本《西游记》的出版发行在海外掀起一股中国文化热潮,以此为阐述对象,肯定了译者付出的辛劳,为传播中华文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也指出了德译本《西游记》存在的缺陷。结合《西游记》学术史研究认为,德译本《西游记》的底... 林小发德译本《西游记》的出版发行在海外掀起一股中国文化热潮,以此为阐述对象,肯定了译者付出的辛劳,为传播中华文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也指出了德译本《西游记》存在的缺陷。结合《西游记》学术史研究认为,德译本《西游记》的底本为《西游证道书》,并非最佳选择,因为它不是一部《西游记》的善本;以《西游证道书》的思想立意欠准确,不能全面、准确反映《西游记》的"丰富性、多样性"文化内容;德译本《西游记》的作者署名无名氏值得商榷,因为"佚名"是一种混沌状态,标志着《西游记》文学主体性的失落,德译本重新退回混沌状态,等于抹去了以往百年的《西游记》研究成果,同时割裂了与中国读者普遍认同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德译本《西游记》 底本 《西游证道书》 林小发
下载PDF
中国早期的看图讲诵与文学传播
18
作者 伏彦冰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77-83,共7页
“看图讲诵”在中国有着古老的传统,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且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从远古时期的巫图讲诵到西周时期的宗庙祖神图像叙事,图像作为辅助记忆、丰富讲诵形式的叙事要素,参与了各种仪式的讲诵表演。但中国先秦的看图诵唱,因为... “看图讲诵”在中国有着古老的传统,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且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从远古时期的巫图讲诵到西周时期的宗庙祖神图像叙事,图像作为辅助记忆、丰富讲诵形式的叙事要素,参与了各种仪式的讲诵表演。但中国先秦的看图诵唱,因为由史官书写主导的文化传播方式所决定,因此,其内容偏于政治训诫,洋洋洒洒的口传文化被挤兑浓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看图讲诵 文学传播 仪式表演 史官书写 政治训诫
下载PDF
略论宋代家训中的“女教”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欣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91-95,共5页
宋代是我国家训发展的重要时期,家训中出现了大量针对女性的训诫——"女教"。宋代"女教"的内容偏重于以儒家纲常伦理去规范女性行为;形式则多种多样以适应不同社会阶层的需要;"女教"一个显著的特征是重... 宋代是我国家训发展的重要时期,家训中出现了大量针对女性的训诫——"女教"。宋代"女教"的内容偏重于以儒家纲常伦理去规范女性行为;形式则多种多样以适应不同社会阶层的需要;"女教"一个显著的特征是重亲情、重感情,这使受教者与施教者在情感交流中实现了互动。宋代家训中的"女教"反映了宋代两性关系上男性的话语主导权,宋儒借此成功地塑造了宋代女性,完成了儒家伦理对家庭的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家训 宋儒 女教
下载PDF
热忱与冷峻的背后——《老实人》和《阅微草堂笔记》的文化意蕴初探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淼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06-109,共4页
读《老实人》和《阅微草堂笔记》,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其一热忱一冷峻的不同精神风貌。但在其背后,又有着理、情、心方面种种既相似又不同的文化意蕴。
关键词 布道与劝惩 情意与情理 黄金国与鬼隐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