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活性肽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高血压大鼠血管胶原重构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陈光远 王秀艳 +1 位作者 刘星群 温霞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898-903,共6页
目的 探讨血管活性肽(IMD)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高血压大鼠血管胶原重构的作用机制。方法 36只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均分为AngⅡ组(肌肉注射10^(-7)mol/L AngⅡ)、AngⅡ+IMD组(肌肉注射10^(-7)mol/L AngⅡ+IMD的生理盐水)及... 目的 探讨血管活性肽(IMD)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高血压大鼠血管胶原重构的作用机制。方法 36只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均分为AngⅡ组(肌肉注射10^(-7)mol/L AngⅡ)、AngⅡ+IMD组(肌肉注射10^(-7)mol/L AngⅡ+IMD的生理盐水)及对照组(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1次/d,处理2周时检测各组大鼠的尾动脉血压;60 mg/kg水和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各组大鼠,经内眦静脉抽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Ⅰ、Ⅲ型胶原蛋白含量;取各组大鼠胸主动脉中段血管0.5 cm,苏木精-伊红染色(HE)观察血管微结构,并用ImageJ软件检测胸动脉壁厚/腔径比值(W/C)和胶原面积百分比(VFC);取各组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组织200 mg,采用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大鼠血管细胞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的表达。结果 AngⅡ组大鼠尾动脉血压分别较对照组和AngⅡ+IMD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AngⅡ组大鼠血清中Ⅰ、Ⅲ型胶原含量、主动脉W/C及VFC升高(P<0.05),AngⅡ+IMD组大鼠血清中Ⅰ型胶原含量与主动脉W/C升高(P<0.05);与AngⅡ组相比,AngⅡ+IMD组大鼠血清中Ⅰ、Ⅲ型胶原含量及主动脉W/C及VFC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AngⅡ组大鼠的血管细胞中p-AktmRNA表达升高(P<0.05),p-MAPKmRNA表达水平无差异(P> 0.05);与对照组相比,AngⅡ+IMD组大鼠的血管细胞中p-Aktt及p-MAPKmRNA的表达水平无变化(P> 0.05)。结论 IMD可能是通过抑制Akt及MAPK蛋白的磷酸化激活水平改善AngⅡ诱导高血压大鼠的血管胶原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高血压 血管活性肽 胶原重构 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