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星箭包带锁紧装置分离过程动态包络的动力学仿真 被引量:12
1
作者 孙海霞 范瑞祥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5-18,共4页
包带锁紧装置是世界上各主要运载火箭大都采用的星箭连接和分离机构。随着卫星种类、结构形式的不断变化 ,卫星对包带装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对包带分离过程中动态包络的研究也显得日益重要。介绍了用ADAMS软件对包带装置分离过... 包带锁紧装置是世界上各主要运载火箭大都采用的星箭连接和分离机构。随着卫星种类、结构形式的不断变化 ,卫星对包带装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对包带分离过程中动态包络的研究也显得日益重要。介绍了用ADAMS软件对包带装置分离过程动态包络进行动力学仿真的研究情况 ,包括建模的方法 ,模型的ADAMS描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包带 分离运动 动力学 仿真
下载PDF
近距平行跑道配对进近运行间隔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田勇 颜于杰 +1 位作者 万莉莉 叶博嘉 《航空计算技术》 2015年第5期11-14,19,共5页
相比于目前广泛运用的近距平行跑道一起一降模式,配对进近模式更能发挥跑道的容量潜力。在配对进近模式下,前后机之间的运行间隔是十分小的,因此需要得到兼顾安全与高效的间隔值。考虑前机错误近进和尾流对后机的影响,通过分析前后机在... 相比于目前广泛运用的近距平行跑道一起一降模式,配对进近模式更能发挥跑道的容量潜力。在配对进近模式下,前后机之间的运行间隔是十分小的,因此需要得到兼顾安全与高效的间隔值。考虑前机错误近进和尾流对后机的影响,通过分析前后机在配对进近时的运动过程和时空变化,建立运动学模型,对配对机的纵向间隔问题进行求解。以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为例,得出前后机的最佳起始纵向间隔为1 711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运输 近距平行跑道 配对进近 间隔 尾流运动
下载PDF
运动想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促分离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夏秋蓉 顾志娥 凡国华 《中国康复》 2016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含手部)Brunnstrom III期促分离运动的影响。方法:将102例Brunnstrom分期为III期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和上肢作业训练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含手部)Brunnstrom III期促分离运动的影响。方法:将102例Brunnstrom分期为III期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和上肢作业训练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运动想象训练,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U)、Lovett分级、改良Ashworth分级(MAS)、上肢Brunnstrom分期来评价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2组FMA-U及Lovett分级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肢肩臂及手部BrunnstromIV^VI期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想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含手部)Brunnstrom III期促分离运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想象训练 脑卒中 BRUNNSTROM 共同运动 分离运动
下载PDF
针灸配合促通技术对中风后遗症瘫痪患者肢体促分离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明 《中医学报》 CAS 2016年第8期1232-1234,共3页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促通技术对中风后遗症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后遗症瘫痪患者,随机分为甲组、乙组与丙组,甲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乙组患者采用促通技术治疗,丙组患者采用针灸联合促通技术治疗,对3组患者临床治...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促通技术对中风后遗症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后遗症瘫痪患者,随机分为甲组、乙组与丙组,甲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乙组患者采用促通技术治疗,丙组患者采用针灸联合促通技术治疗,对3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作比较和分析。结果:甲组患者有效率为56.67%,乙组患者有效率为53.33%,明显低于丙组有效率96.67%(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Fugl-Meyer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丙组患者评分高于甲、乙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风后遗症瘫痪治疗中,采用针灸联合促通技术,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瘫痪 针灸 促通技术 促分离运动
下载PDF
综放开采上覆巨厚砾岩层离层和断裂力学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翟新献 赵晓凡 +4 位作者 翟俨伟 钱红亮 刘勤裕 任柱安 郭钊洋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1-254,共14页
放顶煤开采上覆巨厚砾岩层变形移动直接影响到采场矿压显现,上覆巨厚砾岩层断裂下沉造成综放面出现大能量微震事件.基于河南省西部矿区某煤矿13230综放面地质采矿条件,利用相似模拟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综放开采上覆巨厚砾岩层离层和断... 放顶煤开采上覆巨厚砾岩层变形移动直接影响到采场矿压显现,上覆巨厚砾岩层断裂下沉造成综放面出现大能量微震事件.基于河南省西部矿区某煤矿13230综放面地质采矿条件,利用相似模拟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综放开采上覆巨厚砾岩层离层和断裂力学模型.基于巨厚砾岩层发育特征,以中部弱面为界将其划分为下位和上位砾岩层.相似模拟得到了综放开采砾岩层与下伏岩层之间离层的时空演化规律,将离层演化过程划分为“孕育阶段—加速阶段—缓慢扩展阶段—稳定阶段”4个阶段;模拟得到了砾岩层初次和周期垮落体为四棱柱体,推出了垮落体对综放面冲击能量计算式;建立了综放开采巨厚砾岩层离层和断裂力学模型,推出了离层量和砾岩层初次垮落步距计算式.现场微震系统监测结果表明,巨厚砾岩层下、上位砾岩层的初次和周期垮落产生的震动场都将对综放面煤岩体产生冲击,在综放面前方煤岩体出现大能量的矿震,其中下位砾岩层断裂时对综放面冲击最严重.研究结论对巨厚砾岩层下综放开采时地面减沉和井下冲击地压预测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综放开采 巨厚砾岩层 离层 变形移动 矿震
原文传递
新疆地区粗颗粒盐渍土毛细水上升和隔断层隔断效果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温小平 翁兴中 +2 位作者 张俊 徐庭江 徐佳蛟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6-60,67,共6页
为了探索新疆地区机场盐渍土毛细水上升的规律,并进一步研究不同粒料组成和材料特性对毛细水上升高度的隔断作用,进行了不同压实度、原始含水量和含盐量对其毛细水上升规律的影响试验,开展了不同材料隔断层的阻水仿真数值模拟,分别分析... 为了探索新疆地区机场盐渍土毛细水上升的规律,并进一步研究不同粒料组成和材料特性对毛细水上升高度的隔断作用,进行了不同压实度、原始含水量和含盐量对其毛细水上升规律的影响试验,开展了不同材料隔断层的阻水仿真数值模拟,分别分析了上述3种因素对毛细水上升高度的影响规律和不同材料隔断层的阻断性能。结果表明:无论在何种条件下,土体的毛细水上升高度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都在经历从开始的上升速度较快到后期的缓慢上升过程后,达到一个稳定的高度值;砂和水泥稳定砂砾石作为隔断层不能有效地隔断毛细作用,砂砾石和卵石作为隔断层能够有效地隔断毛细作用;应该选取砂砾石和卵石作为新疆盐渍土地区机场道面结构中的隔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隔断层 毛细试验 盐渍土 水分运动
原文传递
基于上肢机器人分离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及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从洋洋 陈威 +2 位作者 蒋留军 邱晓 白玉龙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59-964,共6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上肢机器人分离运动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并通过分析其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motor-evoked potential,MEP),进一步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招募符合条件的脑卒中患... 目的:本研究探讨上肢机器人分离运动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并通过分析其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motor-evoked potential,MEP),进一步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招募符合条件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试验组(n=21)和对照组(n=23),试验组进行固定轨迹(肘关节屈曲伸直、肩关节内收外展的分离运动)的上肢机器人训练,对照组进行随意运动轨迹(够取物品的复合动作)的上肢机器人训练。两组的机器人训练均1次/天,20min/次,5次/周,连续3周;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 of upper extremity,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的评定。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EP的潜伏期以及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CMCT)。结果:治疗3周后试验组患者的FMA-UE、MBI评分及MEP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的FMAUE、MBI评分、MEP与治疗前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周后组间比较,两组患者的FMA-UE、MBI评分及MEP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上肢机器人的分离运动训练能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这可能与增强了脑卒中患者的脑功能重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机器人 分离运动 运动诱发电位 运动功能
下载PDF
胡麻脱粒清选装置作业过程仿真与试验 被引量:3
8
作者 徐鹏庆 戴飞 +3 位作者 赵武云 史瑞杰 宋学锋 瞿江飞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61-171,共11页
针对分段收获后胡麻脱出物形状差异小、混杂程度大、清选困难等问题,设计了胡麻脱粒清选装置。为提高胡麻脱粒清选装置作业效率,探究胡麻脱粒物料气流式清选机理,以装置气流清选系统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清选系统CFD模型和胡麻脱出物DEM... 针对分段收获后胡麻脱出物形状差异小、混杂程度大、清选困难等问题,设计了胡麻脱粒清选装置。为提高胡麻脱粒清选装置作业效率,探究胡麻脱粒物料气流式清选机理,以装置气流清选系统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清选系统CFD模型和胡麻脱出物DEM模型。采用CFD-DEM耦合仿真技术,通过研究各组分脱出物料的运动轨迹与空间位置分布,得出清选系统内胡麻脱出物分离规律,并进行验证试验,校验仿真模型可靠性。仿真试验表明,胡麻脱粒物颗粒在清选系统内气流场的作用下表现出较好的分离清选效果,同时,通过分析模拟试验所得到的胡麻脱粒物颗粒数量和平均速度变化曲线,探明了胡麻脱粒物料在分离清选作业过程中运移的平均速度和数量的变化规律。验证试验表明,该装置在最佳工作状态下作业后胡麻籽粒的清选损失率为2.78%,含杂率为2.23%,与仿真模拟胡麻籽粒损失率(2.05%)、含杂率(1.56%)相比,二者试验结果分别仅相差0.73、0.67个百分点,实际试验结果与仿真模拟结果吻合度较高,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脱粒清选装置 气流式 分离清选 物料运移 CFD-DEM耦合
下载PDF
机制砂风选中砂粒运动轨迹简化计算模型
9
作者 陈建斌 白智鹏 +1 位作者 韩忠烈 彭书华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1期107-110,共4页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对机制砂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以及机制砂行业的持续发展,对于提高砂石粒径级配的要求也在随之提高。机制砂在风选中的运动规律的研究,是机制砂风选设备结构设计与风速设计的基础,对提高风选分级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该...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对机制砂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以及机制砂行业的持续发展,对于提高砂石粒径级配的要求也在随之提高。机制砂在风选中的运动规律的研究,是机制砂风选设备结构设计与风速设计的基础,对提高风选分级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以机制砂风选中砂石骨料运动规律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对机制砂颗粒在风选中的运动轨迹进行研究,建立砂石颗粒风选运动数学模型,使用Matlab软件对该模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砂石颗粒粒径、气流速度、风口高度等因素明显影响最终的风选分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砂 风选 颗粒运动 计算模型 运动轨迹
下载PDF
Experiment and analysis of potato-soil separation based on impact recording technology 被引量:3
10
作者 Zhongcai Wei Hongwen Li +4 位作者 Yijin Mao Chuanzhu Sun Xueqiang Li Wenzheng Liu Guoliang S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2019年第5期71-80,共10页
In order to discover the damage mechanism and improve separation performance in the separation process of potato-soil mixture,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on an in-house test-bed.The impact recording device and high-s... In order to discover the damage mechanism and improve separation performance in the separation process of potato-soil mixture,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on an in-house test-bed.The impact recording device and high-speed camera technology were employed in order to obtain the instantaneous dynamics of the potato-soil mixture for detail data analysis.Five vibration intensities were defined according to the vibration frequency and amplitude.It was found that the mean number of impacts and maximum impact acceleratio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s the level of vibration intensity rose.As a result,the separation performanc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however,the bruising rate also increased to a certain extent.The mathema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ximum impact acceleration and the factors of interest,including vibration amplitude,the vibration frequency and the operating speed of the separation sieves was established through the response surface experiment.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resented model was capable to reflect the degree of the factors on influencing bruising rate and separation performance.According to the significance on the maximum impact acceleration,the factors of interest were given in a descending order with vibration frequency,vibration amplitude,running speed of the separation sieve.A set of the optimum operating parameters were found to achieve a desired separation performance as follows,the vibration amplitude was 34.1 mm,the vibration frequency was 5.24 Hz,the running speed of the separation sieve was 2.05 m/s;where the maximum impact acceleration was 98.62 g,the relative error was 3.23%,the bruising rate was 1.81%and the separation performance was 98.5%.The presented model can potentially provide a technical reference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 of the separation mechanism and development of measures for reducing the loss of sepa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TATO impact recording high speed camera potato-soil separation MECHANIZATION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原文传递
基于三维摄像测量法的整流罩分离运动规律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江帆 郭文婧 +3 位作者 蔡劭佳 张凯 葛鹏 巴晓蕾 《强度与环境》 2016年第4期29-35,共7页
整流罩分离是火箭飞行过程中重要的动作,能否实现安全分离是决定发射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采用三维摄像测量方法,对大型弹性整流罩分离过程进行了运动测试,通过测试结果来分析整流罩在分离过程中质心的运动规律及罩体结构"呼吸运动... 整流罩分离是火箭飞行过程中重要的动作,能否实现安全分离是决定发射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采用三维摄像测量方法,对大型弹性整流罩分离过程进行了运动测试,通过测试结果来分析整流罩在分离过程中质心的运动规律及罩体结构"呼吸运动"对罩内有效载荷可用空间的影响,以及研究弹性变形对分离过程及分离系统设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载火箭 整流罩分离 摄像测量 运动规律 呼吸运动
下载PDF
高梯度磁场中单根磁介质捕集磁性微粒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发辉 铁占续 《选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23,共4页
以FLUENT软件为计算工具,采用Euler-Lagrange方法模拟高梯度磁场中气-固两相流动,气相用标准k-ε湍流模型描述,综合考虑颗粒受力,并用颗粒轨道模型对颗粒的运动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对亚观尺度的磁性微粒,磁场作用力和流体曳力对颗... 以FLUENT软件为计算工具,采用Euler-Lagrange方法模拟高梯度磁场中气-固两相流动,气相用标准k-ε湍流模型描述,综合考虑颗粒受力,并用颗粒轨道模型对颗粒的运动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对亚观尺度的磁性微粒,磁场作用力和流体曳力对颗粒的运动起主要作用;颗粒起始位置越靠近磁介质,颗粒就越容易被捕捉;当磁性微粒的直径在5~40μm范围内时,粒径越大,粒子被捕捉的可能性就越大;较低的气流速度有利于颗粒的捕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梯度磁场 磁介质 模型 磁性微粒 运动轨迹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接触判断方法的尾喷管堵盖分离运动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明阳 王革 +1 位作者 韩万之 张琦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2017年第12期207-210,252,共5页
为研究堵盖在初始分离及后续过程中与燃气的相互作用,应用CFD和动网格技术,结合接触判断及多孔介质模型,建立了堵盖接触分离及后续运动的物理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堵盖与高压燃气的相互作用,使堵盖获得较高的冲击动能;同时相较于非接触... 为研究堵盖在初始分离及后续过程中与燃气的相互作用,应用CFD和动网格技术,结合接触判断及多孔介质模型,建立了堵盖接触分离及后续运动的物理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堵盖与高压燃气的相互作用,使堵盖获得较高的冲击动能;同时相较于非接触式预留缝隙的处理方法,接触判断耦合多孔介质模型的方法,更准确的模拟出堵盖的分离延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喷管堵盖 接触分离运动 接触判断 多孔介质
下载PDF
低空高速分瓣式头罩分离仿真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学昌 喻天翔 +1 位作者 李浩远 宋笔锋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13年第6期59-63,73,共6页
针对低空高速分瓣式头罩分离运动过程,为获得不同工况下头罩分离运动参数和罩体结构变形特征,采用CFD方法求解N-S方程得到分离过程气动力,并通过编程加载至动力学仿真模型;基于多体动力学使用LMS Virtual.Lab建立头罩分离模型.通过仿真... 针对低空高速分瓣式头罩分离运动过程,为获得不同工况下头罩分离运动参数和罩体结构变形特征,采用CFD方法求解N-S方程得到分离过程气动力,并通过编程加载至动力学仿真模型;基于多体动力学使用LMS Virtual.Lab建立头罩分离模型.通过仿真获得低空高速头罩在不同工况下分离角速度等运动参数和头罩罩体变形量,分析不同分离弹簧力和工况对头罩分离运动和变形的影响.结果发现:分离弹簧对低空高速头罩的分离运动起主要作用,工况中的头罩分离高度对头罩运动的影响大于攻角对其影响,头罩在低空的结构变形量最大为125.964 mm,应在同类问题研究分析中予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瓣式头罩 气动力加载 分离运动 刚柔耦合 仿真
下载PDF
利用超重力分离铝熔体中的夹杂颗粒 被引量:2
15
作者 宋高阳 宋波 +3 位作者 杨玉厚 杨占兵 李龙飞 马良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7-183,共7页
利用Al-17%Si-4.5%Cu熔体中密度较小的初生硅颗粒模拟金属熔体内部的夹杂物,并采用超重力场分离熔体中的夹杂颗粒,研究了不同重力系数条件下,金属熔体中夹杂物的分离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经过超重力处理后,初生硅颗粒在试样上部区域发生... 利用Al-17%Si-4.5%Cu熔体中密度较小的初生硅颗粒模拟金属熔体内部的夹杂物,并采用超重力场分离熔体中的夹杂颗粒,研究了不同重力系数条件下,金属熔体中夹杂物的分离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经过超重力处理后,初生硅颗粒在试样上部区域发生明显的偏聚现象,试样内部出现无初生硅颗粒区域,且随着重力系数的增加,无初生硅颗粒的区域面积逐渐增大,说明重力系数越大,硅颗粒在试样上部区域的聚集程度越好.随着重力系数的增大,试样的净化效率逐渐升高,当重力系数(G)为500时,试样的净化率达到了84.98%.利用DPM离散相模型对超重力场下熔体内部硅颗粒的具体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并模拟研究铝熔体内部硅颗粒在不同重力场中的分离行为.数值模拟结果证明了夹杂颗粒在沿着超重力方向上的运动行为近似符合Stokes运动定律.这表明超重力场可以有效分离金属熔体中的夹杂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 铝熔体 夹杂颗粒 定向分离 运动行为
原文传递
气-液旋流分离器流场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倪玲英 尹兆娟 +2 位作者 张新军 陆诗建 刘晓成 《过滤与分离》 CAS 2010年第2期24-25,共2页
为研究旋流分离器内部气体和液滴的运动情况和分离机理,用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对旋流分离器内部流场和液滴的运动状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在模拟过程中,采用k-epsilon(2 eqn)方程来模拟气相旋流流动,采用Lagrange方法模拟液滴运动。模... 为研究旋流分离器内部气体和液滴的运动情况和分离机理,用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对旋流分离器内部流场和液滴的运动状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在模拟过程中,采用k-epsilon(2 eqn)方程来模拟气相旋流流动,采用Lagrange方法模拟液滴运动。模拟结果表明,旋流分离器内部流场呈旋转分布,分为内、外两个流场,在不同流动区域,气体压力场、速度场分布成规则变化;液滴的运动较为复杂,带有随机性;总体运动轨迹的形状与气相流场的分布趋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分离 数值模拟 流场分布 运动轨迹
下载PDF
振动分离流化床中沉积组分的运动速度 被引量:2
17
作者 靳海波 张济宇 +2 位作者 陈荣耀 孙东凯 张碧江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28-432,共5页
本文在槽式振动流化床中研究沉积组分的运动特性,分别考察了振动参数、振动角度及床体倾角对运动速度的影响,根据碰撞理论推导出沉积组分的抛掷高度和物料运动速度的计算式,同时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且研究了振动参数和物料的运动速... 本文在槽式振动流化床中研究沉积组分的运动特性,分别考察了振动参数、振动角度及床体倾角对运动速度的影响,根据碰撞理论推导出沉积组分的抛掷高度和物料运动速度的计算式,同时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且研究了振动参数和物料的运动速度对焦渣混合物的分选效率的影响。根据分选效率,确定较佳的物料运动速度,对焦渣的工业放大及进一步开发的设计工作将会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流化床 沉积组分 分离 运动速度 流化床
下载PDF
Restoration of Time-Spatial Scales in Global Temperature Data
18
作者 Igor Zurbenko Ming Luo 《American Journal of Climate Change》 2012年第3期154-163,共10页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utilize images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fluctuations of temperature over the Earth to study the global climate variation. We illustrated that monthly temperature observations from weat...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utilize images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fluctuations of temperature over the Earth to study the global climate variation. We illustrated that monthly temperature observations from weather stations could be decomposed as components with different time scales based on their spectral distribution. Kolmogorov-Zurbenko (KZ) filters were applied to smooth and interpolate gridded temperature data to construct global maps for long-term (≥ 6 years) trends and El Nino-like (2 to 5 years) movements over the time period of 1893 to 2008. Annual temperature seasonality, latitude and altitude effects have been carefully accounted for to capture meaningful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climate variability. The result revealed striking facts about global temperature anomalies for specific regions.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the movie of thermal maps for El Nino-like component clearly supported the existence of such climate fluctuations in time and sp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paration of Scales Kolmogorov-Zurbenko Filtration in Time and Space Climate Variability El Nino-like movement Global Long Term Trend Spectral Analysis Correlation Analysis Temporal-Spatial Data
下载PDF
Modeling lateral placement and movement of vehicles on urban undivided roads in mixed traf?c:A case study of India
19
作者 Punith BKotagi Pooja Raj Gowri Asaithambi 《Journa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English Edition)》 CSCD 2020年第6期860-873,共14页
In India,the majority of urban roads are undivided where the behavior of flows in a particular direction is predominantly influenced by the opposing traffic.Due to lack of lane segregation,the vehicles in ongoing dire... In India,the majority of urban roads are undivided where the behavior of flows in a particular direction is predominantly influenced by the opposing traffic.Due to lack of lane segregation,the vehicles in ongoing direction occupy the opposing lane,which increases the lateral interactions between vehicles.These lateral interactions are influenced by various parameters such as vehicle types,driver behavior and vehicular speeds.Study of such complex interaction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valuating various management measures using microscopic simulation models.The lateral characteristics of vehicles,such as placement,separation and movement,act as necessary input for simulation models.The present study aims to analyze and model the lateral characteristics of vehicles on two-lane urban undivided roads.To achieve this,traffic flow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an urban undivided mid-block section in Bangalore City,India,using video graphic technique.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was developed for predicting the lateral placement of subject vehicle and it was found that lateral placement of subject vehicle is influenced by types and speeds of subject and opposing vehicles.Lateral separation for different types of ongoing(subject)and opposing pairs was also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the ongoing and opposing vehicles have less freedom to move laterally when their sizes increase and hence,lateral separation decreases.The choice of path of vehicles’lateral shifts(left,current and right)on urban undivided roads was modeled using multinomial logistic regression.Lateral shift of a vehicle is influenced by speeds of subject vehicle and leader vehicle in current path,speed of leader vehicle in target path,and lateral gap between leader vehicles in current path and target pa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portation Urban undivided road Mixed traffic Lateral placement Lateral separation Lateral movement
原文传递
一种新型分离技术——分子蒸馏技术 被引量:26
20
作者 冯武文 杨村 于宏奇 《化工生产与技术》 CAS 2000年第4期6-9,共4页
介绍了分子蒸馏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有别于一般蒸馏技术的特点。例如 ,蒸馏温度远低于液体沸点 ,蒸馏压强低 ,受热时间短等。还介绍了分子蒸馏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以及国内外发展概况 ,特别介绍了北京化工大学的有关研究开发情况。
关键词 分子蒸馏 分离 分子运动平均自由程 蒸馏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