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胆胰手术后假性动脉瘤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
10
1
作者
李斌
姜小清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90-1194,共5页
胆胰疾病病人经外科手术、介入或内镜治疗后发生迟发性大出血时,救治困难、病死率高,而术后假性动脉瘤形成和破裂是主要原因。胆胰手术后假性动脉瘤成因复杂多样,瘤体破裂出血前临床症状隐匿。从致病机制源头预防假性动脉瘤形成、重视...
胆胰疾病病人经外科手术、介入或内镜治疗后发生迟发性大出血时,救治困难、病死率高,而术后假性动脉瘤形成和破裂是主要原因。胆胰手术后假性动脉瘤成因复杂多样,瘤体破裂出血前临床症状隐匿。从致病机制源头预防假性动脉瘤形成、重视前哨出血等特征性临床症状,将会有效确保胆胰疾病病人围手术期安全性,提高术后迟发性大出血的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
胰腺
迟发性大出血
假性动脉瘤
前哨出血
原文传递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诊断与治疗——单中心临床经验
被引量:
1
2
作者
武春涛
刘亮
+6 位作者
徐华祥
徐近
刘辰
龙江
王文权
倪泉兴
虞先濬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680-684,共5页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PPH)的发生原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年期间收治的779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79例患者中,术后发生PPH 16例(...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PPH)的发生原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年期间收治的779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79例患者中,术后发生PPH 16例(PPH组),未发生PPH 763例(非PPH组)。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输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的术后胰瘘发生率、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率、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PH组患者的术后胰瘘发生率、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率、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率均较高(长)。16例PPH患者中包括早期出血3例(消化道出血2例,腹腔出血1例),均经手术止血后痊愈;迟发性出血13例(消化道出血6例,腹腔出血7例),其中行介入止血5例,内镜止血2例,保守治疗3例,均治愈,余3例患者经栓塞+再次手术治疗后死亡(均有前哨出血表现)。结论 PPH的病死率高,早期出血首选手术治疗,迟发性出血则以介入或内镜干预为主,对于前哨出血应给予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
前哨出血
诊疗
原文传递
介入治疗在腹部外科术后前哨出血中的应用探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杨安
申景
刘玉娥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21年第2期144-149,共6页
目的评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腹部外科术后前哨出血患者初始诊断工具的有效性和介入治疗在此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11月我科诊治的45例腹部外科术后前哨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其DSA造影结果...
目的评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腹部外科术后前哨出血患者初始诊断工具的有效性和介入治疗在此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11月我科诊治的45例腹部外科术后前哨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其DSA造影结果及介入治疗疗效。结果DSA首次血管造影发现45例患者中,31例表现为对比剂外溢20例、假性动脉瘤6例和间接出血征象5例,阳性率为68.9%(31/45);其余14例首次血管造影阴性的患者中有6例出现迟发性出血,随后行DSA造影显示对比剂外溢2例,假性动脉瘤1例,动脉管壁不光整3例;8例未再出血经保守治疗后好转。DSA造影发现有出血征象的37例患者中有4例因腹腔感染行外科手术,其余33例患者均首选血管腔内治疗,其中2例因介入术中止血困难转外科手术,技术成功率为93.9%(31/33)。31例患者中有24例仅行介入治疗后取得临床成功,临床成功率为77.4%(24/31)。7例患者介入治疗后发生再出血,其中4例经重复栓塞后止血成功,3例介入止血失败转外科手术。单纯介入治疗组死亡率为17.6%(5/28),外科手术死亡率为55.5%(5/9),P=0.041。结论DSA可作为腹部外科术后前哨出血患者的一线诊断工具,在血管造影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介入治疗对降低腹部外科术后迟发性大出血患者的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外科术后
前哨出血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题名
胆胰手术后假性动脉瘤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
10
1
作者
李斌
姜小清
机构
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胆道一科
出处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90-1194,共5页
基金
上海市科委科技支撑西医引导类项目(No.19411967000)。
文摘
胆胰疾病病人经外科手术、介入或内镜治疗后发生迟发性大出血时,救治困难、病死率高,而术后假性动脉瘤形成和破裂是主要原因。胆胰手术后假性动脉瘤成因复杂多样,瘤体破裂出血前临床症状隐匿。从致病机制源头预防假性动脉瘤形成、重视前哨出血等特征性临床症状,将会有效确保胆胰疾病病人围手术期安全性,提高术后迟发性大出血的救治成功率。
关键词
胆道
胰腺
迟发性大出血
假性动脉瘤
前哨出血
Keywords
biliary
tract
pancreas
delayed
massive
haemorrhage
pseudoaneurysm
sentinel
bleeding
分类号
R6 [医药卫生—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诊断与治疗——单中心临床经验
被引量:
1
2
作者
武春涛
刘亮
徐华祥
徐近
刘辰
龙江
王文权
倪泉兴
虞先濬
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复旦大学胰腺肿瘤研究所
出处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680-684,共5页
文摘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PPH)的发生原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年期间收治的779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79例患者中,术后发生PPH 16例(PPH组),未发生PPH 763例(非PPH组)。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输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的术后胰瘘发生率、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率、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PH组患者的术后胰瘘发生率、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率、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率均较高(长)。16例PPH患者中包括早期出血3例(消化道出血2例,腹腔出血1例),均经手术止血后痊愈;迟发性出血13例(消化道出血6例,腹腔出血7例),其中行介入止血5例,内镜止血2例,保守治疗3例,均治愈,余3例患者经栓塞+再次手术治疗后死亡(均有前哨出血表现)。结论 PPH的病死率高,早期出血首选手术治疗,迟发性出血则以介入或内镜干预为主,对于前哨出血应给予高度重视。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
前哨出血
诊疗
Keywords
postpancreaticoduodenectomy
hemorrhage
sentinel
bleeding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分类号
R657.5 [医药卫生—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介入治疗在腹部外科术后前哨出血中的应用探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杨安
申景
刘玉娥
机构
山西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介入治疗科
出处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21年第2期144-149,共6页
文摘
目的评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腹部外科术后前哨出血患者初始诊断工具的有效性和介入治疗在此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11月我科诊治的45例腹部外科术后前哨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其DSA造影结果及介入治疗疗效。结果DSA首次血管造影发现45例患者中,31例表现为对比剂外溢20例、假性动脉瘤6例和间接出血征象5例,阳性率为68.9%(31/45);其余14例首次血管造影阴性的患者中有6例出现迟发性出血,随后行DSA造影显示对比剂外溢2例,假性动脉瘤1例,动脉管壁不光整3例;8例未再出血经保守治疗后好转。DSA造影发现有出血征象的37例患者中有4例因腹腔感染行外科手术,其余33例患者均首选血管腔内治疗,其中2例因介入术中止血困难转外科手术,技术成功率为93.9%(31/33)。31例患者中有24例仅行介入治疗后取得临床成功,临床成功率为77.4%(24/31)。7例患者介入治疗后发生再出血,其中4例经重复栓塞后止血成功,3例介入止血失败转外科手术。单纯介入治疗组死亡率为17.6%(5/28),外科手术死亡率为55.5%(5/9),P=0.041。结论DSA可作为腹部外科术后前哨出血患者的一线诊断工具,在血管造影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介入治疗对降低腹部外科术后迟发性大出血患者的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腹部外科术后
前哨出血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介入治疗
Keywords
Abdominal
surgery
sentinel
bleeding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Interventional
therapy
分类号
R656 [医药卫生—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胆胰手术后假性动脉瘤诊断及治疗
李斌
姜小清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0
原文传递
2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诊断与治疗——单中心临床经验
武春涛
刘亮
徐华祥
徐近
刘辰
龙江
王文权
倪泉兴
虞先濬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7
1
原文传递
3
介入治疗在腹部外科术后前哨出血中的应用探究
杨安
申景
刘玉娥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21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