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迈克尔·斯洛特的情感主义德性伦理 被引量:3
1
作者 韩玉胜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5-51,共7页
迈克尔·斯洛特是当今德性伦理学研究领域的代表者之一,其德性伦理的研究思路不是要"回到亚里士多德",而是诉诸情感主义传统,并积极借鉴当代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国内学界围绕斯洛特德性伦理的独特路径、注重行为动机... 迈克尔·斯洛特是当今德性伦理学研究领域的代表者之一,其德性伦理的研究思路不是要"回到亚里士多德",而是诉诸情感主义传统,并积极借鉴当代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国内学界围绕斯洛特德性伦理的独特路径、注重行为动机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出现了一些相关的译介。国外学者则进行了更为细致地分析和推理,他们深入讨论了斯洛特的道德情感主义德性伦理(尤其是"移情"理论)的道德合理性,斯洛特本人也进行了必要回应。最后,我们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将斯洛特德性伦理思想置身于西方伦理思想史发展的历史背景之中考察,试图做出公允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伦理 情感主义 移情
下载PDF
情感主义德性知识论:超越责任主义与可靠主义 被引量:2
2
作者 迈克尔.斯洛特 李妮娜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109-116,共8页
情感主义德性知识论,它可以超越目前德性知识论两种最主要的形式,即责任主义与可靠主义。包容和决断这两种认知德性有助于情感主义进路超越责任主义。责任主义无法充分证成居于下一级的基于知觉、记忆或归纳的信念。另一方面,可靠主义... 情感主义德性知识论,它可以超越目前德性知识论两种最主要的形式,即责任主义与可靠主义。包容和决断这两种认知德性有助于情感主义进路超越责任主义。责任主义无法充分证成居于下一级的基于知觉、记忆或归纳的信念。另一方面,可靠主义的问题在于,它对基于知觉、记忆或归纳的信念的合理性证明仅仅基于隶属于人的认知系统的德性。拟证明,一种注重情感主义之基础地位的德性知识论,如何可能准确地说明认知的品性特征的确有助于证成我们的知觉信念、记忆信念、归纳(也包括溯因)信念的合理性。认知上的决断涉及归纳的合理性证明,而认知上的包容涉及知觉的合理性证明,同时二者相互涵摄。通过倡导的人格主义进路将德性知识论引向情感主义的方向,从而丰富了德性知识论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主义 德性知识论 责任主义 可靠主义 包容 决断
下载PDF
中国哲学现代性转型中的情感论进路及其发展逻辑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海超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17,共9页
在中国哲学现代性转型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种情感主义的发展进路,此种哲学进路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明代中期到清代的萌芽阶段,民国时期的转型过渡阶段,20世纪末以来的蓬勃发展阶段。三个发展阶段的核心理论问题与表现形态是:以情欲... 在中国哲学现代性转型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种情感主义的发展进路,此种哲学进路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明代中期到清代的萌芽阶段,民国时期的转型过渡阶段,20世纪末以来的蓬勃发展阶段。三个发展阶段的核心理论问题与表现形态是:以情欲为本的“理欲之辨”(天理、人欲之辨),从“理欲之辨”到“情理之辨”(情感、理智或理性之辨)的过渡,“情理之辨”作为理论基础的确立。与此相应,其现代性文化诉求和主张亦明显地表现为激进突破、生硬嫁接和贯通发展三个阶段。中国哲学情感论进路的未来开展,应在交叉学科的视野下,进一步深化“情理之辨”,并更多地关照中国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情感论 理欲之辨 情理之辨 现代性
下载PDF
情感如何既“生成”又“见证”德性?——评王庆节的“道德感动”说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海超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9-24,共6页
王庆节教授提出的"道德感动"说,以"道德感动"为基础,将情感的道德生成作用与道德的见证作用统合在了一起,这对当代情感主义伦理学和情感儒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过,王教授的"道德感动"说本身也存在理... 王庆节教授提出的"道德感动"说,以"道德感动"为基础,将情感的道德生成作用与道德的见证作用统合在了一起,这对当代情感主义伦理学和情感儒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过,王教授的"道德感动"说本身也存在理论困境,即:道德感动如何既是优先的德性生成者,又是后发的德性见证者?事实上,发挥德性生成作用的情感与发挥德性见证作用的情感并不是同一种类型的情感。前者是自然的、未与以往道德经验相捆绑的道德情感(道德生成性情感),后者是理性化的、与以往道德经验相捆绑的道德情感(道德见证性情感)。只有对这两种情感作出明确的区分,"道德感动"说的内在困境才能消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感动 道德生成性情感 道德见证性情感 情感主义伦理学 情感儒学
下载PDF
关怀伦理对自由主义的挑战 被引量:2
5
作者 迈克尔·斯洛特(MichaelSlote)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0-116,共7页
在道德领域,如果关怀伦理想要成为一种可以取代传统主义、理性主义方法的系统方案,它必须令人信服地讨论政治问题。然而我们向来讨论政治权利的典型方式并不是关怀伦理式的,关怀伦理相对于康德式、罗尔斯式理性主义的政治自由主义似乎... 在道德领域,如果关怀伦理想要成为一种可以取代传统主义、理性主义方法的系统方案,它必须令人信服地讨论政治问题。然而我们向来讨论政治权利的典型方式并不是关怀伦理式的,关怀伦理相对于康德式、罗尔斯式理性主义的政治自由主义似乎处于弱势地位。不仅是理性主义哲学家,甚至普通的美国人也认为我们有关于公民自由的基本权利:例如,言论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但任何一种发自其原初倾向的关怀伦理都会说这种对于直觉意义上的基本的和独立的权利的强调是错误的,我们应该通过源自于人类情感关联和关心观念的术语来思考政治权利,而这事实上并不是当今大多数美国人的思考方式。自由主义的权利概念在言论自由等重要问题上犯了错误,如果我们把权利建立于对共感的考量和对别人福利的关心就会得到规范意义上正确的结论,因此,关怀伦理能纠正我们在人权或政治权利的基础问题上的错误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主义者的自由主义 情感主义者的关怀伦理 共感 正义 自主
下载PDF
试论道德情感目标在英语诗歌通识课教学中的实现 被引量:1
6
作者 郭忠义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3-90,共8页
诗歌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承载着诗人对世界、人生、价值的思考和关怀。在课程思政的语境下,英语诗歌教师应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实现与诗歌共情,引导他们探讨和学习诗歌情感中的道德观念和人文关怀,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诗歌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承载着诗人对世界、人生、价值的思考和关怀。在课程思政的语境下,英语诗歌教师应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实现与诗歌共情,引导他们探讨和学习诗歌情感中的道德观念和人文关怀,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情感教学目标。本文基于斯洛特的道德情感关怀伦理,以《英语经典诗歌赏读》通识课的单元教学为例,呈现英语诗歌通识课教学中道德情感目标的分层次实现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诗歌 道德情感目标 共情 课程思政
原文传递
超越康德式理性主义——斯洛特情感主义德性伦理学的理论路径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建霞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81-87,共7页
迈克尔·斯洛特是当今最激进、最坚定的情感主义德性伦理学家,他吸收并发展了休谟的情感主义和中国古代的儒家伦理思想,并将其与当代关怀伦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成果糅合在一起,构建了以移情为基础的情感主义德性伦理学体系,并以此来... 迈克尔·斯洛特是当今最激进、最坚定的情感主义德性伦理学家,他吸收并发展了休谟的情感主义和中国古代的儒家伦理思想,并将其与当代关怀伦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成果糅合在一起,构建了以移情为基础的情感主义德性伦理学体系,并以此来定位我们的正义观。斯洛特认为,情感和理性共同构成认知的基本元素,移情是人类基本的、普遍的情感。斯洛特的情感主义德性伦理学在道德判断、道德义务及社会正义方面导致了其与康德式理性主义的规范性分歧。他试图以一种情感主义的理路来超越理性主义伦理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缺陷,为当代哲学提供一种新的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迈克尔·斯洛特 情感主义德性伦理学 移情 康德式理性主义
下载PDF
现代自我的资本批判——现代价值危机与《资本论》
8
作者 路红芳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36,共6页
启蒙运动对"人的解放"筹划失败,后果是塑造了以"情感的自我"为典型特征的"现代自我"。贯穿着马克思"解放"理想的《资本论》的首要任务就是揭示"现代自我"这一价值主体的虚构性,从而... 启蒙运动对"人的解放"筹划失败,后果是塑造了以"情感的自我"为典型特征的"现代自我"。贯穿着马克思"解放"理想的《资本论》的首要任务就是揭示"现代自我"这一价值主体的虚构性,从而呈现"现代自我"的现实面目——"资本的自我"。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来看,基于"情感的自我"的价值个体主义缺少现实的依托,只是一种观念的虚构,价值理想的重建依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只有深入社会生产深处寻找现实根源,才能解构现代自我的现实逻辑,真正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危机 现代自我 情感主义的自我 资本的自我 《资本论》
下载PDF
《我的人生笔记》:三位女作家同题“类自传”的叙事
9
作者 叶志良 雷莹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21-25,共5页
当代"类自传"作品迥异于传统的自传,不仅有作家自己成长、发展经历的自述,而且间有议论和想象的成分,文体显得更加自由,兼有小说、随笔和杂文的特色。当代三位女作家虹影、毕淑敏和徐坤于2006年推出的《我的人生笔记》三部同... 当代"类自传"作品迥异于传统的自传,不仅有作家自己成长、发展经历的自述,而且间有议论和想象的成分,文体显得更加自由,兼有小说、随笔和杂文的特色。当代三位女作家虹影、毕淑敏和徐坤于2006年推出的《我的人生笔记》三部同题作品,具有典型的"类自传"特征,在叙事上共同呈现出零散叙事、情绪化叙述、图文结合结构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自传 零散叙事 情绪化叙述 图文结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