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俄语主观情态性的句法学研究及语用观 被引量:6
1
作者 曹越明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23-28,共6页
在俄语中对句子主观情态性的研究发端于瑞士语言学家Charles Bally的模态理论。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从情态性中区分出了客观情态意义与主观情态意义,并将情态性的研究从传统句法学层面扩展到了语句的语用层面。客观情态性可以以一定词... 在俄语中对句子主观情态性的研究发端于瑞士语言学家Charles Bally的模态理论。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从情态性中区分出了客观情态意义与主观情态意义,并将情态性的研究从传统句法学层面扩展到了语句的语用层面。客观情态性可以以一定词法或句法形式表现出来,而主观情态性则不一定,它或为显性的表达,或为潜在的隐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子 语句 模态 情态性 主观情态性
下载PDF
构建以情态为标志的句子新系统“句态” 被引量:5
2
作者 邵敬敏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21年第1期1-7,共7页
在语言各级单位里,句子的地位无疑是最重要的,本文着重讨论四个问题:一、句子到底是语法层面的还是语用层面的?二、句子研究的重点究竟是形式还是意义?三、句子的意义到底由哪几部分构成?四、句子研究新的突破点在哪里?我们在深入研究... 在语言各级单位里,句子的地位无疑是最重要的,本文着重讨论四个问题:一、句子到底是语法层面的还是语用层面的?二、句子研究的重点究竟是形式还是意义?三、句子的意义到底由哪几部分构成?四、句子研究新的突破点在哪里?我们在深入研究句子三大系统(句型、句类、句式)的基础上,建议再构建第四个以"情态"为标志的新系统"句态",这应该是句子研究新的增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语法 语义决定论 语义多重性 句态
下载PDF
论语气与情态、语气词与句类的关系
3
作者 邵敬敏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20,共9页
本文试图厘清“语气与情态”以及“语气词与句类”的复杂关系。“语气_1”指语言的形式,“情态”则是其内容;“语气_2”是指句子的话语功能,它决定了句类的区分。不带情态的句子叫作“基础句”,带有情态的句子叫作“情态句”。现代汉语... 本文试图厘清“语气与情态”以及“语气词与句类”的复杂关系。“语气_1”指语言的形式,“情态”则是其内容;“语气_2”是指句子的话语功能,它决定了句类的区分。不带情态的句子叫作“基础句”,带有情态的句子叫作“情态句”。现代汉语情态的表达,采用综合性手段,从而形成一个“前呼后应”“里应外合”的格局。现代汉语语气词主要有23个,可以分为四大类。语气词都有自己的“核心情态”,至于“派生情态”则由句类及话语背景所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气 语气词 句类 核心情态 派生情态
下载PDF
毒品死刑犯罪实证研究:样态、归因与防控——以78例毒品犯罪死刑复核书为样本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国华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28-32,共5页
毒品死刑案件频繁发生,却未能得到应有的关注。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毒品犯罪死刑案件的犯罪人主要以男性为主并呈现出多民族混合实施的样态,犯罪人在年龄上集中于30至40岁。而在犯罪行为方面,以贩卖、运输毒品为优先的作案选择,共同犯罪... 毒品死刑案件频繁发生,却未能得到应有的关注。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毒品犯罪死刑案件的犯罪人主要以男性为主并呈现出多民族混合实施的样态,犯罪人在年龄上集中于30至40岁。而在犯罪行为方面,以贩卖、运输毒品为优先的作案选择,共同犯罪的可能性极高,并偶有武装掩护、暴力反抗等不法情节。在归因上,严重毒品犯罪既有犯罪人自身的原因,也不乏外在的制度结构的因素,因此,犯罪防控应当从不利经济因素的消除、监管的节点与效果的评估甚至第三方警务等维度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品犯罪 死刑 样态 归因 防控 实证
下载PDF
论日汉程度副词在构句和情态上的表现特点--以表示“程度低”的副词为中心
5
作者 赵宏 吕妍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 2018年第5期36-45,共10页
本文主要利用语料库中的文学作品,考察和比较了日语程度副词「すこし、ちょっと、多少」和汉语程度副词"有点、稍微、多少"这六个表示"程度低"的副词与构句以及情态的共现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构句上,日语的"... 本文主要利用语料库中的文学作品,考察和比较了日语程度副词「すこし、ちょっと、多少」和汉语程度副词"有点、稍微、多少"这六个表示"程度低"的副词与构句以及情态的共现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构句上,日语的"计量构句"和汉语的"非特定的比较句"的比较基准都潜在于句中;日语的"比较构句"和汉语的"特定的比较句"的比较基准都明显存在于句中;「すこし、ちょっと、多少」用于"计量构句","有点、稍微、多少"用于"非特定的比较句";「すこし、ちょっと、多少」可以用于"比较构句","稍微、多少"可以用于"特定的比较句","有点"用于一部分的"特定的比较句"。在与情态的共现上,与日语的「すこし、ちょっと、多少」相比,汉语的"有点、稍微、多少"不易与情态共现。"稍微、多少"与「すこし、ちょっと」有相似之处,在和表示劝诱、命令、请托这样的情态共现的时候,都表示说话者表达的道歉的心情或避免说话的直截了当,缓解了听话者的心理压力,减轻了命令和要求的语气,使得听话者更容易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度副词 程度低 构句 情态
原文传递
甘谷方言中的特殊疑问句式“X吗不X”
6
作者 王思逸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19-123,共5页
在甘肃甘谷方言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疑问句式"X吗不X",其中"X"包括"VP""A",即"VP/A吗不VP/A",表示说话人敦促、不耐烦的语气,虽然形式与正反问相似,但实际上属于是非问中,说话人话语... 在甘肃甘谷方言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疑问句式"X吗不X",其中"X"包括"VP""A",即"VP/A吗不VP/A",表示说话人敦促、不耐烦的语气,虽然形式与正反问相似,但实际上属于是非问中,说话人话语焦点在"X吗",只是通过附加了否定形式来表示一种强调语气。随着语用发展,"X吗不X"根据疑问程度的高低,可以分为两种—有疑而问、无疑而问,无疑而问表达了说话人的主观评价义,一般倾向于负面的、消极的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谷方言 是非问 客观疑问 主观情态
原文传递
汉语条件句的句法表现 被引量:9
7
作者 王春辉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7-112,共6页
一直以来,学界基本上是从逻辑语义的角度对条件句进行研究,而很少关注其句法特征。在类型学的视野下,探究汉语条件句在时态、语气、体、情态、极性等一些句法范畴上的表现,可以更加深入地揭示它的个性与共性。
关键词 条件句 时态 语气 情态 极性
原文传递
现代汉语“比”字句中情态动词意义分布考察 被引量:3
8
作者 许国萍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9-93,共5页
情态动词“能、会、应该、可以、可能、要”的不同情态意义在“比”字句中的分布比较复杂,“比”字句中情态动词主要有“比”字前和结论项中两个句法位置。情态动词出现在哪个位置、出现频率都与其情态意义类型密切相关。此外,还论述了... 情态动词“能、会、应该、可以、可能、要”的不同情态意义在“比”字句中的分布比较复杂,“比”字句中情态动词主要有“比”字前和结论项中两个句法位置。情态动词出现在哪个位置、出现频率都与其情态意义类型密切相关。此外,还论述了差比句中不同情态动词以及相同情态动词不同情态意义连用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比句 认识情态 道义情态 动力情态
下载PDF
语法分析中的“语气”
9
作者 石定栩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3-304,共12页
“语气”有几个不同的定义,指向不同的语法范畴和语法功能,往往因此而造成混乱。在讨论英语语法的中文文献中,“语气”用于表示mood这个modality的子集,也就是以特殊的屈折形态变化为标记的那一部分;在分析汉语的文献中,“语气”表示句... “语气”有几个不同的定义,指向不同的语法范畴和语法功能,往往因此而造成混乱。在讨论英语语法的中文文献中,“语气”用于表示mood这个modality的子集,也就是以特殊的屈折形态变化为标记的那一部分;在分析汉语的文献中,“语气”表示句子类型,也有人说“语气”表示mood。本文总结分析了“语气”的五大类十七小类,建议在讨论印欧语的mood时保留“语气”,讨论汉语的句子类型时不用“语气”,并将汉语的“语气助词”和“语气副词”分别改为“情态助词”和“情态副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气 情态 句子类型 情态助词 情态副词
原文传递
广丰方言语气词的构造、音读和功能 被引量:6
10
作者 胡松柏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6-142,共7页
广丰方言的语气词构造整齐而有系统,从音节声韵和音节构成上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而读音上则有轻重读和高低调的区别。广丰方言的语气词在表示陈述、祈使、感叹和疑问的句类语气的同时也带有复杂丰富、区别细微的具有积极表达功能的情态... 广丰方言的语气词构造整齐而有系统,从音节声韵和音节构成上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而读音上则有轻重读和高低调的区别。广丰方言的语气词在表示陈述、祈使、感叹和疑问的句类语气的同时也带有复杂丰富、区别细微的具有积极表达功能的情态语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丰方言 语气词 句类语气 情态语气
下载PDF
浅析俄语单部句中的动词不定式句 被引量:1
11
作者 荣荣 《黑河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02-104,共3页
单部句中动词不定式句以其独特的结构形式和丰富多样的语义情态性区别于其他四种类型的动词单部句,即确定人称句、不定人称句、无人称句、泛指人称句。通过对单部句中动词不定式的情态意义、聚合体形式、句中词的排列等层面进行分析,认... 单部句中动词不定式句以其独特的结构形式和丰富多样的语义情态性区别于其他四种类型的动词单部句,即确定人称句、不定人称句、无人称句、泛指人称句。通过对单部句中动词不定式的情态意义、聚合体形式、句中词的排列等层面进行分析,认识到单部句动词不定式情态性的决定意义、主观认定和评价、理性感知的特点,语序性中的语义功能特点和聚合体的应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部句 动词不定式句 情态性
下载PDF
转折性引述回应句“VP/不VP,S”考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承佼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33,共11页
转折性引述回应句“VP/不VP,S”在构成上具有鲜明特点,其句义表现可概括为呈现事态突转、蕴含对抗否定、传递负面事理立场、凸显意外认识四个方面。以句义表现为基础,通过语用推理,“VP/不VP,S”有如下语用功能:反驳“VP/不VP”言论、... 转折性引述回应句“VP/不VP,S”在构成上具有鲜明特点,其句义表现可概括为呈现事态突转、蕴含对抗否定、传递负面事理立场、凸显意外认识四个方面。以句义表现为基础,通过语用推理,“VP/不VP,S”有如下语用功能:反驳“VP/不VP”言论、嗔怪“S”事态、嘲讽言谈对象“言行不一”。“VP/不VP,S”表达意外语义与它的整体语义背景及发话人的主观认识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折性引述回应句 言行不一 知域冲突 意外认识
下载PDF
句末语气词“的”的确认语气考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一姝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2期151-156,共6页
句末语气词"的"表示说话人向听话人传递自己的高度确认语气,说话人向听话人传递的事件信息已经过说话人的主观情态处理,这些事件在真实世界中是否会发生是不确定的,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仅是说话人向听话人传递自己主观上非常确... 句末语气词"的"表示说话人向听话人传递自己的高度确认语气,说话人向听话人传递的事件信息已经过说话人的主观情态处理,这些事件在真实世界中是否会发生是不确定的,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仅是说话人向听话人传递自己主观上非常确认这些经情态处理的事件。句末语气词"的"可与多种表情态的词汇共现,形成表达确认语气的句法结构,同时还可隐含这些词汇,呈现为隐含了情态成分的"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的” 句末语气词 情态
下载PDF
“使役型Vテモラウ句”与モダリティ的呼应使用
14
作者 郭力 《黑河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75-78,共4页
"恩惠"是"Vテモラウ"的基本语义功能,既可以表示说话者请求动作主体为自己做某事,也可以表示动作主体主动为自己做某事。当"Vテモラウ"用来表示前者意义时,与使役态语义接近,笔者称为"使役型Vテモ... "恩惠"是"Vテモラウ"的基本语义功能,既可以表示说话者请求动作主体为自己做某事,也可以表示动作主体主动为自己做某事。当"Vテモラウ"用来表示前者意义时,与使役态语义接近,笔者称为"使役型Vテモラウ句"。在有事先请求行为的情况时,"使役型Vテモラウ句"与モダリティ呼应使用通过与不同的句尾语气呼应,表达不同的情感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语 “使役型Vテモラウ句” モダリティ
下载PDF
Metaphors in English Passive Sentences
15
作者 LEI Ping-li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4年第6期454-459,共6页
Passive voice is frequently used in English language, and generally speaking, the subject is acted upon by the verb, and the actor must be someone or something else in passive voice sentences. However, what requires n... Passive voice is frequently used in English language, and generally speaking, the subject is acted upon by the verb, and the actor must be someone or something else in passive voice sentences. However, what requires noticing and deserves study is that, apart from the congruent expression from passive sentences, in English there also exist a variety of non-congruence within some passive sentences, namely, metaphoric uses. This paper, based on Halliday's theory about metaphor and having conducted detailed analyses on some English passive sentences, reveals a noticing phenomenon that some passive sentences are used in a style of metaphor, including transitivity metaphor, modality metaphor, and tense metaph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ssive voice sentences transitivity metaphor modality metaphor tense metaphor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