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数字时代的感知模式及审美经验转换——论韩炳哲对“平滑美学”的批判与反思
1
作者
缐会胜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3年第1期371-388,449-450,共20页
作为“数字时代精神分析师”的当代德国新生代批判理论家,韩炳哲用“平滑”概括当代美学的基本特征。在当下人类“数字化生存”的图景中,韩炳哲对数字技术与主体感知、审美经验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推动当代美学从机械复制技术、电子技术...
作为“数字时代精神分析师”的当代德国新生代批判理论家,韩炳哲用“平滑”概括当代美学的基本特征。在当下人类“数字化生存”的图景中,韩炳哲对数字技术与主体感知、审美经验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推动当代美学从机械复制技术、电子技术背景下的技术美学向数字美学的转变。凭借对当代美学现象的批判与反思,他揭示了当代美学的两个重要维度:其一是从数字技术与感知的维度揭示数字技术对主体感知模式、情感结构、数字无意识以及记忆和回忆等感性因素的重塑;其二是在与本雅明、麦克卢汉等理论家的对话中,阐明当代主体审美经验从灵韵、震惊向平滑的范式转换,并指出当代平滑美学中所呈现出来的平滑感觉、平滑身体以及平滑叙事等感性特征。韩炳哲对数字时代平滑美学的批判与反思通过对主体感知与情感维度的勃扬,表现出感性回归的凸显与对情感层面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韩炳哲
审美经验
感知模式
平滑美学
感性复归
原文传递
题名
数字时代的感知模式及审美经验转换——论韩炳哲对“平滑美学”的批判与反思
1
作者
缐会胜
机构
西北大学文学院
出处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3年第1期371-388,449-450,共20页
基金
西北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项目”资助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文学阐释学的‘中国范式’研究(1942—2022)”(22AZW001)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丝路审美文化中外互通问题研究”(17ZDA272)阶段性成果
文摘
作为“数字时代精神分析师”的当代德国新生代批判理论家,韩炳哲用“平滑”概括当代美学的基本特征。在当下人类“数字化生存”的图景中,韩炳哲对数字技术与主体感知、审美经验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推动当代美学从机械复制技术、电子技术背景下的技术美学向数字美学的转变。凭借对当代美学现象的批判与反思,他揭示了当代美学的两个重要维度:其一是从数字技术与感知的维度揭示数字技术对主体感知模式、情感结构、数字无意识以及记忆和回忆等感性因素的重塑;其二是在与本雅明、麦克卢汉等理论家的对话中,阐明当代主体审美经验从灵韵、震惊向平滑的范式转换,并指出当代平滑美学中所呈现出来的平滑感觉、平滑身体以及平滑叙事等感性特征。韩炳哲对数字时代平滑美学的批判与反思通过对主体感知与情感维度的勃扬,表现出感性回归的凸显与对情感层面的重视。
关键词
数字技术
韩炳哲
审美经验
感知模式
平滑美学
感性复归
Keywords
Digital
technology
Byung-Chul
Han
aesthetic
experience
mode
of
perception
smooth
aesthetics
sensual
reversion
分类号
B83-0 [哲学宗教—美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数字时代的感知模式及审美经验转换——论韩炳哲对“平滑美学”的批判与反思
缐会胜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3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