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15岁中学生未来生涯准备度分析
1
作者 陈奕桦 周谊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CSSCI 2017年第4期96-103,共8页
针对中国1 5岁中学生未来生涯准备度不佳的问题, 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出发,探究提高他们未来生涯准备度的措施.以P I S A 2 0 1 2公布的中国上海地区1 5岁中学生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在3 4 1 0名样本中, 利用阶层回归, 依序检验三个阶层变... 针对中国1 5岁中学生未来生涯准备度不佳的问题, 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出发,探究提高他们未来生涯准备度的措施.以P I S A 2 0 1 2公布的中国上海地区1 5岁中学生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在3 4 1 0名样本中, 利用阶层回归, 依序检验三个阶层变量群对未来生涯准备度的影响.分析发现: 校内及校外I C T应用的学习活动、 学生对于学校的归属感以及对于学校所安排学习活动的态度, 这些变量均与其未来生涯的准备度有显著正向关联.参照描述统计结果, 中国上海中学生的校内及校外I C T应用学习活动频率不低于其他国家, 但是对于学校的整体自觉较为消极.据此, 建议学校领导除了持续让中学生从事需应用I C T的学习活动外, 更重要的是积极建立他们对于学校的归属感和激发其对于学校的正向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生涯准备 PISA2012 ICT活动 学校归属感
下载PDF
家校共育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探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可心 刘巍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94-100,共7页
塑造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文章通过问卷形式调查疫情防控期间东北三省12所高校的1822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家校共育视角出发,探索学校归属感和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 塑造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文章通过问卷形式调查疫情防控期间东北三省12所高校的1822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家校共育视角出发,探索学校归属感和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后以结果为依据,提出家校共育方案,期望通过合力来共同提高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共育 大学生心理 父母教养方式 学校归属感 焦虑情绪
下载PDF
大学生学校归属感问卷的编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沛兵 苗淼 +3 位作者 陈雅镧 梁馨文 姜欣怡 于跃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0年第10期1567-1571,共5页
目的:编制适合我国大学生的学校归属感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通过访谈、文献检索形成问卷的初始项目,在预测的基础上,采用自编问卷对被试进行施测,得到有效问卷661份。用中文版PSSM量表进行效标效度检验。结果:大学生学校归属感问... 目的:编制适合我国大学生的学校归属感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通过访谈、文献检索形成问卷的初始项目,在预测的基础上,采用自编问卷对被试进行施测,得到有效问卷661份。用中文版PSSM量表进行效标效度检验。结果:大学生学校归属感问卷共包括5维度:同伴支持、个人地位认可、学校环境、学校融入、教师行为,共解释总变异的69.98%;5因素模型在验证性因素分析中得到了较好的验证。问卷总分与中文版PSSM量表总分显著正相关(r=0.69,P<0.001)。总问卷Cronbachα系数为0.96,5个因素的Cronbachα系数为0.89~0.94。总问卷的分半信度为0.87,5个因素的分半信度为0.88~0.93。结论:大学生学校归属感问卷由5个因素构成,信度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用于相关的研究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归属感 大学生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社会与情感能力如何影响学生的公共参与?——基于第二轮SSES测评数据
4
作者 唐汉卫 张红 高星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111,共13页
积极有效的公共参与是培养学生成为“时代新人”的关键。研究利用Survey on Social and Emotional Skills(SSES 2023)的中国济南调查数据,考察10岁和15岁组学生的公共参与现状,并探究社会与情感能力对公共参与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 积极有效的公共参与是培养学生成为“时代新人”的关键。研究利用Survey on Social and Emotional Skills(SSES 2023)的中国济南调查数据,考察10岁和15岁组学生的公共参与现状,并探究社会与情感能力对公共参与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超半数参与调查的学生未参加过环境保护和志愿服务相关的公共活动,公共参与人数随参与频率的增加而降低,且10岁组学生公共参与频率显著高于15岁组学生;(2)果敢、创造性与成就动机是影响学生公共参与的关键能力,其对公共参与的重要性优于其他社会与情感能力;(3)社会与情感能力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公共参与,还通过同学关系的中介路径、学校归属感的中介路径以及同学关系和学校归属感的链式中介路径间接影响学生的公共参与。研究揭示了社会与情感能力在公民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启示以社会与情感能力为抓手,多举措提升学生的公共参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与情感能力 公共参与 学校归属感 同学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