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皮石斛总黄酮对D-半乳糖所致小鼠衰老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闫建华 许晓玲 +1 位作者 李荷莲 王高伟 《中医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366-370,共5页
目的:观察铁皮石斛总黄酮对D-半乳糖所致小鼠衰老模型的影响。方法: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抗坏血酸(100 mg·kg^-1)组,铁皮石斛总黄酮高、低剂量(400 mg·kg^-1、200 mg·kg^-1)组。空白组除外,其余各组颈背部... 目的:观察铁皮石斛总黄酮对D-半乳糖所致小鼠衰老模型的影响。方法: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抗坏血酸(100 mg·kg^-1)组,铁皮石斛总黄酮高、低剂量(400 mg·kg^-1、200 mg·kg^-1)组。空白组除外,其余各组颈背部皮下注射5%的D-半乳糖连续6周,建立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活性及丙二醛(monochrome display adapter,MDA)含量;检测小鼠皮肤组织中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ATP酶活性及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脂褐素(lipofuscin,LF)、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含量;取小鼠的胸腺、脾脏、肝脏、肾脏称质量并计算脏器指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铁皮石斛总黄酮各剂量组可不同程度升高模型动物血清及皮肤组织中SOD、T-AOC、ATP活性,降低CAT活性,降低血清中MDA含量;升高皮肤组织中HYP、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含量,降低LF含量;升高模型小鼠胸腺、脾脏、肾脏指数,降低肝脏指数(P<0.05;P<0.01)。结论:铁皮石斛总黄酮对小鼠皮肤衰老模型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总黄酮 D-半乳糖 衰老模型
下载PDF
竹茶酒对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抗衰老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昱鼎 叶小辉 +3 位作者 叶乃兴 林志达 郑德勇 陈兴煌 《武夷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28-31,42,共5页
为了研究竹茶酒的抗衰老作用,将60只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衰老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竹茶酒高、中、低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通过腹腔注射300mg/(kg·d)D-半乳糖建立衰老小鼠模型,在建模的同时,给药组分别灌胃相应剂量... 为了研究竹茶酒的抗衰老作用,将60只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衰老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竹茶酒高、中、低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通过腹腔注射300mg/(kg·d)D-半乳糖建立衰老小鼠模型,在建模的同时,给药组分别灌胃相应剂量的竹茶酒,其余组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6周灌胃后测定其血清及肝脏的抗氧化指标,实验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的竹茶酒均能显著提高小鼠肝脏、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并有效降低丙二醛的含量,由此认为竹茶酒可提高自由基的清除率,减少自由基对机体产生的损伤,具有抗衰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加工技术 茶叶 竹茶酒 D-半乳糖衰老模型 抗衰老
下载PDF
树鼩脑微血管内皮永生化细胞系的建立及最适D-半乳糖浓度诱导BMECs衰老细胞模型的探讨
3
作者 陈柳 邱敏 +4 位作者 丁相荣 霍姝汭 王文广 陆彩霞 代解杰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7-345,共9页
目的建立树鼩永生化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s),明确D-半乳糖对BMECs衰老的影响,探索其潜在机制。方法用携带SV40T基因的慢病毒转染BMECs,传至50代后进行形态观察、生长曲线测定以及免疫荧光和核... 目的建立树鼩永生化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s),明确D-半乳糖对BMECs衰老的影响,探索其潜在机制。方法用携带SV40T基因的慢病毒转染BMECs,传至50代后进行形态观察、生长曲线测定以及免疫荧光和核型鉴定;再用不同浓度D-半乳糖(D-galactose,D-gal)诱导BMECs,通过细胞增殖实验确定最适诱导条件,用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染色分析细胞衰老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衰老相关蛋白p53的表达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脂质氧化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结果永生化的细胞生长状态较好,不同代次的细胞形态一致,单个细胞呈短梭形或多角形,整体呈典型的铺路石状;细胞生长曲线显示细胞数量在第2~5天时处于对数生长期,在第6天时达到高峰,之后缓慢增长进入平台期;免疫荧光显示该细胞特异蛋白vWF和CD31及永生化基因SV40T为阳性;细胞核型结果显示永生化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滇西亚种树鼩的染色体数量相符;D-gal诱导BMECs抑制细胞增殖,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实验组,即浓度为10 g/L的D-gal诱导48 h的BMECs,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明显增多、衰老相关蛋白p53显著增多、细胞内SOD酶活性降低和MDA含量增多。结论成功构建树鼩永生化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系,10 g/L的D-gal是建立永生化BMECs衰老模型的适合浓度,D-gal在体外促进细胞衰老可能是通过促进氧化应激水平、抑制细胞增殖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永生化 D-半乳糖 衰老模型
下载PDF
“逆向色谱-树脂联用法”追踪核桃的神经保护活性部位
4
作者 孟磊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84-790,共7页
目的采用"逆向色谱-树脂联用法"追踪核桃的神经保护活性部位。方法采用AB-8大孔吸附树脂,根据各个洗脱流分对H_2O_2诱导的PC12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确定其活性部位;采用Na NO_2-Al(NO_3)_3-NaOH法对其黄酮类成分进行测定,再采... 目的采用"逆向色谱-树脂联用法"追踪核桃的神经保护活性部位。方法采用AB-8大孔吸附树脂,根据各个洗脱流分对H_2O_2诱导的PC12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确定其活性部位;采用Na NO_2-Al(NO_3)_3-NaOH法对其黄酮类成分进行测定,再采用高速逆流色谱进行第二步纯化,并进行黄酮含量测定;采用体外PC12损伤模型和体内动物模型验证其活性,并测定氧化应激相关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等指标。结果核桃粗提物经AB-8大孔吸附树脂富集后,50%洗脱流分的活性最好,黄酮的含量为52.7%,推测其活性成分可能是其黄酮类化合物。采用高速逆流色谱进一步纯化,黄酮含量能达到88.2%,且对H_2O_2诱导的PC12损伤模型有保护作用、减缓D-半乳糖(D-galactose,Dgal)诱导的小鼠的衰老,这可能与清除多余ROS、M DA,增加SOD、CAT、GSH-Px活力有关。结论核桃的黄酮类成分是其神经保护的药效物质,采用"逆向色谱-树脂联用法"能得到疗效更好、纯度更高的核桃黄酮类成分,为今后核桃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8大孔吸附树脂 核桃黄酮 高速逆流色谱 PC12细胞 衰老模型
下载PDF
小麦旗叶衰老过程不同数学模型拟合比较及衰老特征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吕国锋 范金平 +6 位作者 张伯桥 高德荣 王慧 刘业宇 吴素兰 程凯 王秀娥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4-152,共9页
为了准确了解小麦叶片的衰老特征,筛选适合描述小麦叶片衰老过程的数学模型, 2011年和2012年分别以91个和105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用"S"型曲线中的Logistic、Gompertz和Richards模型拟合了试验品种叶片的衰老过程,解析了其... 为了准确了解小麦叶片的衰老特征,筛选适合描述小麦叶片衰老过程的数学模型, 2011年和2012年分别以91个和105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用"S"型曲线中的Logistic、Gompertz和Richards模型拟合了试验品种叶片的衰老过程,解析了其叶片衰老特征。结果表明,试验品种可分为延绿、中等延绿、中等早衰和早衰4种类型。其旗叶衰老过程可分为衰老起始期、快速衰老期和衰老结束期3个阶段,3个阶段旗叶的衰老速度表现为"慢–快–慢",不同延绿类型品种开花后旗叶的绿色叶面积百分比下降主要在衰老过程的中后期。3种模型对不同延绿类型品种旗叶衰老过程均可以拟合,Gompertz和Richards模型拟合度接近,高于Logistic模型。Gompertz模型的拟合度以早衰>中等早衰>中等延绿>延绿类型。不同延绿类型品种旗叶衰老曲线特征参数达到最大衰老速度时间(TMRS)、平均衰老速度(ARS)和绿色叶面积持续期(GLAD)存在显著差异, TMRS和GLAD以延绿>中等延绿>中等早衰>早衰, ARS以早衰>中等早衰>中等延绿>延绿。Gompertz模型对小麦叶片衰老过程的拟合度优于Logistic模型。叶片衰老过程特征参数可以用于品种延绿性差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片衰老模型 非线性拟合 延绿
下载PDF
诱导型衰老细胞模型的建立及Klotho启动子截短型突变体的构建和活性检测 被引量:1
6
作者 郭淑军 吴国艺 +3 位作者 王海龙 赵影 李小燕 陈小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3-149,共7页
目的:建立诱导型衰老细胞模型并检测抗衰老相关的Klotho基因启动子的不同截短型突变体的活性,为下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原代的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UVEC)经过流式细胞术分离鉴定后,通过设置不同过氧化氢的浓度,按时间梯度摸索诱导原代... 目的:建立诱导型衰老细胞模型并检测抗衰老相关的Klotho基因启动子的不同截短型突变体的活性,为下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原代的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UVEC)经过流式细胞术分离鉴定后,通过设置不同过氧化氢的浓度,按时间梯度摸索诱导原代HUVEC细胞衰老的条件并最终通过SA-β-gal染色及定量PCR技术来确定其诱导条件.以全长的Klotho启动子为模版,通过PCR的方法,获得不同长度的Klotho启动子截短型突变体,并通过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试剂盒检测不同的启动子截短型突变体在诱导型衰老细胞内的激活程度.结果:培养基中过氧化氢浓度为600μM,处理96 h后,成功构建了诱导型衰老细胞模型;通过PCR的方法成功构建了长度分别为1 711 bp、1 262 bp、785 bp和735 bp的4个长度截短型突变体,并发现735 bp的截短型突变体在诱导型衰老细胞内的激活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结论:成功建立了诱导型衰老细胞模型,并成功构建了Klotho基因的启动子截短型突变体,检测和发现这些突变子在诱导型衰老细胞内的激活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为下一步治疗衰老相关疾病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型衰老细胞模型 KLOTHO 启动子 截短型突变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