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半卧体位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高云 李文哲 +2 位作者 于湘友 王毅 杜欣欣 《西部医学》 2018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分析两种半卧体位(25°~30°与45°)预防成人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评价25°~30°是否较45°更有优势。方法通过计算机和手工检索的方法收集自1980年1月~2017年5月国内外... 目的分析两种半卧体位(25°~30°与45°)预防成人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评价25°~30°是否较45°更有优势。方法通过计算机和手工检索的方法收集自1980年1月~2017年5月国内外对比床头抬高25°~30°与45°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探讨床头抬高角度与VAP发生率及其他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共6项RCT符合纳入条件,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对6项随机试验(636例患者)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在降低VAP发生率上,床头抬高25°~30°与45°相比没有发现显著差异[相对危险度(RR)=1.30;95%可信区间(CI)0.91,1.86;P=0.99;I2=0%]。共纳入3篇观察性研究,显示床头抬高25°~30°可能有更低的压疮风险,更好的临床依从性。结论在机械通气的成人重症患者中,与床头抬高45°相比,床头抬高25°~30°在预防VAP发生率上以及其他临床并发症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可以提高临床依从性和降低压疮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卧位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压疮
下载PDF
不同操作方法半卧位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心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刘丽英 王建荣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7期40-42,76,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操作方法半卧位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心电图的影响,探索适合此类患者的最佳半卧位操作方法。方法便利抽样选择入住我院CCU且发病12~24h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8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实施逐级抬高至半卧位和一步抬高至半... 目的观察不同操作方法半卧位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心电图的影响,探索适合此类患者的最佳半卧位操作方法。方法便利抽样选择入住我院CCU且发病12~24h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8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实施逐级抬高至半卧位和一步抬高至半卧位,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指标:R-R间期标准差(standard diviation of normal to normal intervals,SDNN)、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oot mean square of successive difleremes,RMssD);QT间期离散度指标: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及校正后的QT离散度(heart-corrected QT dispersion,QTcd)。结果不同操作方法半卧位时,两组患者SDNN、RMSSD、QTD、QTcd的改变幅度,逐级半卧位组为(3.34±1.05)、(2.14±1.96)、(2.4±1.03)、(3.21±1.02)ms,小于直接半卧位组的(5.98±2.07)、(4.23±1.87)、(4.4±1.92)、(4.57±1.91)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从心脏电生理角度而言,逐级半卧位实施法优于直接半卧位实施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 半卧位 操作方法
下载PDF
中国大陆46所医院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多中心前瞻性监测 被引量:54
3
作者 高晓东 胡必杰 +2 位作者 崔扬文 孙伟 沈燕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40-543,共4页
目的 了解我国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发病情况。方法 选择全国12个省及直辖市共46所医院,监测2013年10月—2014年9月所有入住ICU患者VAP发病率,并将其与美国NHSN监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共监测ICU患者17 358例... 目的 了解我国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发病情况。方法 选择全国12个省及直辖市共46所医院,监测2013年10月—2014年9月所有入住ICU患者VAP发病率,并将其与美国NHSN监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共监测ICU患者17 358例,住院总日数为176 096 d,其中插管总日数91 448 d,发生VAP813例,VAP发病率为8.89‰,以综合ICU为主,其病例数占总数的76.74%;不同类型ICU患者VAP发病率差别较大,为4.50‰-32.79‰。结论 我国46所医院ICU患者VAP发病率高于美国NHSN公布的数据,甚至高于其P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肺炎 综合干预 口腔卫生 半卧位 每日评估
下载PDF
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全麻术后早期体位的研究 被引量:31
4
作者 曾定芬 李晓霞 +3 位作者 邱有波 江华 阳静 范玉霞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22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恶性肿瘤全麻术后患者早期适宜的体位。方法将头颈部恶性肿瘤全麻术后患者13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B组、C组,术后早期A组46例取去枕平卧位,B组46例取半卧位,C组47例循序渐进抬高床头至半卧位。观察三组患者的生命... 目的探讨头颈部恶性肿瘤全麻术后患者早期适宜的体位。方法将头颈部恶性肿瘤全麻术后患者13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B组、C组,术后早期A组46例取去枕平卧位,B组46例取半卧位,C组47例循序渐进抬高床头至半卧位。观察三组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结果、疼痛(头部、肩颈部及腰背部疼痛)、恶心、呕吐、排尿困难、颜面部水肿及术后下床活动等情况,调查患者的舒适度。结果三组头痛、肩颈部疼痛、腰背部疼痛发生情况及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呕吐、排尿困难、颜面部水肿发生率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三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恶心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全麻术后早期,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抬高床头至半卧位,在保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不增加呕吐窒息概率的情况下,既可减轻疼痛,预防并发症,还可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促使患者早日下床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恶性肿瘤 全麻术后 体位 循序渐进半卧位 护理
下载PDF
早期半坐卧位结合早期活动对腹部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曹何琼 李春霞 《现代临床护理》 2008年第2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半坐卧位结合早期活动对腹部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制订详细的活动计划及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及胃肠功能恢... 目的探讨早期半坐卧位结合早期活动对腹部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制订详细的活动计划及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不适症状明显减少,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提前,拔除胃管时间明显缩短,进食时间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早期半坐卧位结合早期活动可促进腹部术后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手术 早期半坐卧位 早期活动 康复护理
下载PDF
半卧位在全麻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复苏期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何茹 黄燕 +2 位作者 徐定英 曹枫 郭凯璇 《护理学报》 2013年第11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全麻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复苏期间的合理体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于2011年8月—2012年10月入住ICU的腹部外科全麻术后机械通气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入科后即予缓慢摇至半卧位(床头30°,床尾10°~1... 目的探讨全麻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复苏期间的合理体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于2011年8月—2012年10月入住ICU的腹部外科全麻术后机械通气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入科后即予缓慢摇至半卧位(床头30°,床尾10°~15°),对照组予头偏向一侧平卧位,6 h后再取半卧位。观察入室后0、2、4、6 h的支气管分泌物胃蛋白酶含量,并监测记录入室后6 h的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氧合指数。结果入室后2、4、6 h对照组患者支气管分泌物胃蛋白酶含量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支气管分泌物胃蛋白酶含量组内两两比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仅0与2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卧位有利于降低腹部全麻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复苏期间支气管分泌物胃蛋白酶的含量,避免误吸的发生,有利于改善呼吸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 复苏 半卧位 胃蛋白酶 误吸
下载PDF
强化气道管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刘楠楠 刘菲菲 +2 位作者 战海涛 王蕴 徐淑凤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4年第1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加强阻断胃肠道病原菌纵向移位至气道及肺内的护理措施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作用。方法本试验为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收集1年间入住我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并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共108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 目的探讨加强阻断胃肠道病原菌纵向移位至气道及肺内的护理措施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作用。方法本试验为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收集1年间入住我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并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共108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加强阻断胃肠道病原菌纵向移位的护理措施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二组患者在VAP发生率和预后方面的差异。结果①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干预护理组患者VAP的总发生率和晚期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19.64%vs 48.08%,P=0.0034,14.29%vs 40.38%,P=0.0031);但在早期VAP发生率,二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6%vs 7.69%,P=0.5414)。②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干预护理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和病死率等均明显低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1,0.0026,0.0390)。结论强化阻断胃肠道病原菌纵向移位的护理措施能明显降低VAP的发生率并改善预后,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预防VAP低成本、低风险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半卧位 护理 干预
原文传递
不同角度半卧位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心肌耗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刘丽英 王建荣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23期19-21,共3页
目的 观察不同角度半卧位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心肌耗氧量的影响,探索适合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的半卧位角度.方法 选择入住CCU发病12~24 h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30°组、45组°及60°组三组,分别实施30°... 目的 观察不同角度半卧位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心肌耗氧量的影响,探索适合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的半卧位角度.方法 选择入住CCU发病12~24 h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30°组、45组°及60°组三组,分别实施30°、45°及60°的半卧位.结果 在体位变换过程中30°和45°半卧位组患者心肌耗氧量未见明显变化,60°半卧位组心肌耗氧量在半卧位即刻较平卧位时显著增加(P<0.05).结论 AMI早期患者可采取30°和45°半卧位,以减轻患者症状,促进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半卧位 心肌耗氧量 体位护理
下载PDF
半卧位联合指压颈内静脉阻断法对降低早产儿PICC置管异位率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梁小琼 梁丽玲 +2 位作者 黄菲 叶丽 宾芬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第17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半卧位联合指压颈内静脉阻断法对降低早产儿PICC置管异位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PICC置管早产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体位护理,观察组采用半卧位联合指压颈内... 目的探讨半卧位联合指压颈内静脉阻断法对降低早产儿PICC置管异位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PICC置管早产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体位护理,观察组采用半卧位联合指压颈内静脉阻断法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后的导管异位率、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导管异位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儿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产儿PICC置管采用半卧位联合指压颈内静脉阻断法可显著降低导管异位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儿因导管带来的疼痛程度,有效提高患儿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卧位 指压颈内静脉阻断法 早产儿 PICC置管 导管异位
下载PDF
改良低半卧位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烨 刘欢宁 +1 位作者 Zhao Xia Luo Yaxiu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6年第9期1363-1366,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低半卧位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10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平卧位组和改良低半卧位组。主要观察指标为Kolcaba的舒适状况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 目的探讨改良低半卧位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10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平卧位组和改良低半卧位组。主要观察指标为Kolcaba的舒适状况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呕吐、误吸、假体脱位、压疮和肺部感染等。结果与平卧位相比,改良低半卧位患者术后1h、3h和6h GCQ评分显著增加(P<0.05);术后1h、3h和6h VA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术后呕吐、肺部感染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发生误吸、假体脱位和压疮等并发症。结论改良低半卧位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6h内是安全有效的,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舒适状况量表 改良低半卧位 并发症
原文传递
逐级半卧位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近期临床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丽英 王建荣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5期1-4,共4页
目的 观察逐级半卧位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近期临床症状的影响,探讨该干预措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择入住某医院心内科重症监护室且发病12~24 h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 目的 观察逐级半卧位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近期临床症状的影响,探讨该干预措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择入住某医院心内科重症监护室且发病12~24 h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发病12~24 h内即给予逐级45°半卧位干预,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前3 d绝对平卧位休息.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心功能指标以及舒适度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早期相关心功能指标及临床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后前3 d腰酸背痛、排尿困难、焦虑等不适症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逐级半卧位干预是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在不影响患者心功能的情况下缓解其部分不适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逐级半卧位 临床症状 护理
下载PDF
改良半卧位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压力性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容燕婷 《河北医药》 CAS 2022年第24期3730-3733,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半卧位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82例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30°半卧位结合30°... 目的探讨改良半卧位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82例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30°半卧位结合30°左右侧卧位,每2小时交替;试验组在30°半卧位时采用改良半卧位,其余同对照组。测量两种半卧位2 h内血氧饱和度和骶尾部温度,记录2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5.1%(2/39),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2.6%(1/39),对照组分别为10.0%(4/40)、7.5%(3/4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半卧位不同时间点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半卧位不同时间点(8∶00、8∶30、9∶00、9∶30、10∶00)骶尾部温度为(36.64±1.18)℃、(36.97±0.81)℃、(36.92±1.40)℃、(37.18±1.50)℃、(37.28±1.36)℃,低于对照组的(37.15±0.86)℃、(37.58±1.15)℃、(37.53±1.15)℃、(37.85±0.86)℃、(37.88±0.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2~2.685,P<0.05)。结论改良半卧位不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风险,同时可以降低骶尾部温度,适用于机械通气患者体位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半卧位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压力性损伤
下载PDF
体位变换对妊娠晚期孕妇和胎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雪群 彭李珍 陆云爱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0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变换对妊娠晚期孕妇和胎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脐动脉血流检测仪监测妊娠晚期孕妇仰卧位、左或右侧卧位及半坐卧位时孕妇子宫动脉阻力指数(UtA-RI)、脐动脉S/D值及脐动脉阻力指数(RI),监测不同体位时孕妇和胎儿...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变换对妊娠晚期孕妇和胎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脐动脉血流检测仪监测妊娠晚期孕妇仰卧位、左或右侧卧位及半坐卧位时孕妇子宫动脉阻力指数(UtA-RI)、脐动脉S/D值及脐动脉阻力指数(RI),监测不同体位时孕妇和胎儿心率。结果左或右侧卧位及半坐卧时孕妇UtA-RI、S/D值和RI值均显著低于仰卧位(均P<0.05);左或右侧卧位及半坐卧时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体位孕妇及胎儿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于S/D标准值下限组孕妇改变体位S/D值升高,反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妊娠晚期孕妇半坐卧位具有与左、右侧卧位同等效果,改变体位有利于胎儿血流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妊娠晚期 体位 仰卧位 侧卧位 半卧位 胎儿 脐动脉血流 心率
下载PDF
半卧截石位和左侧卧位对肛肠测压检查的影响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春霞 金黑鹰 +4 位作者 叶晓瑞 王俊 刘建磊 杨阳 朱雅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0年第4期464-468,共5页
目的探讨半卧截石位与左侧卧位进行肛管直肠测压结果的差异。方法纳入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肛肠中心进行肛肠测压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6例因便秘就诊,20例因肛门坠胀或肛门疼痛就诊。患者先进行... 目的探讨半卧截石位与左侧卧位进行肛管直肠测压结果的差异。方法纳入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肛肠中心进行肛肠测压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6例因便秘就诊,20例因肛门坠胀或肛门疼痛就诊。患者先进行左侧卧位检查,检查结束后休息10 min再进行半卧截石位检查。比较两种体位的肛肠测压仪器各通道(P1~P7)检测数据,以P1~P4作为直肠压力,以P5~P7作为肛管压力。结果静息时,左侧卧位P1、P2、P3低于半卧截石位,P6高于半卧截石位(均P<0.05)。收缩时,左侧卧位P1、P2、P3低于半卧截石位,P4、P5、P6高于半卧截石位,左侧卧位P1收缩压增加值低于半卧截石位,P3、P4、P5、P6收缩压增加值高于半卧截石位(均P<0.05)。持续收缩时,左侧卧位P1、P2、P3低于半卧截石位,P5、P6高于半卧截石位,左侧卧位P1、P4持续缩榨压力增加值低于半卧截石位,P5、P6持续缩榨压力增加值高于半卧截石位(均P<0.05)。力排时,左侧卧位行肛肠测压提示64例符合盆底失弛缓1型,2例未能诊断盆底失弛缓;半卧截石位行肛肠测压时提示57例符合盆底失弛缓1型,3例符合盆底失弛缓3型,6例未能诊断盆底失弛缓;左侧卧位P1、P4力排时的压力变化值高于半卧截石位(均P<0.05)。两种体位的首次感觉、首次便意、强烈便意阈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左侧卧位最大耐受容量高于半卧截石位(P<0.05)。所有患者的肛门直肠抑制反射在两种体位均能正常引出。结论左侧卧位的部分直肠压力指标及变化值总体呈现低于半卧截石位的现象,而部分肛管压力指标则一定程度上表现出高于半卧截石位的趋势,临床应重视肛管直肠测压的体位对结果数据判读可能带来的影响,相比之下,半卧截石位可认为更接近自然排便时的生理体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疾病 肛肠测压 半卧截石位 左侧卧位
下载PDF
半坐卧式椭圆机的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
15
作者 赵凤静 贺占蜀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73-378,共6页
为了拓展椭圆机的适用人群,这里设计了一种半坐卧式椭圆机。并通过解析法建立了半坐卧式椭圆机的运动方程,一方面获得脚踏板中心J点和扶手中心S点的轨迹,并根据半坐卧位时的脚踝轨迹确定各杆件的最优长度;另一方面获得J点和S点的速度与... 为了拓展椭圆机的适用人群,这里设计了一种半坐卧式椭圆机。并通过解析法建立了半坐卧式椭圆机的运动方程,一方面获得脚踏板中心J点和扶手中心S点的轨迹,并根据半坐卧位时的脚踝轨迹确定各杆件的最优长度;另一方面获得J点和S点的速度与加速度,并通过运动仿真进行验证,从而确保半坐卧式椭圆机的运动平稳性。最后,对半坐卧式椭圆机在运动过程中和单脚站立的极端受力情况进行静力仿真,从而确保两种工况下满足强度要求。结果表明:J点和S点的轨迹、速度和加速度的解析值和仿真值吻合,验证了运动方程的准确性;当l_(1)=165mm、l_(2)=740mm、l_(3)=250mm、l _(J)=350mm、l_(5)=594mm、l_(6)=596mm和l_(7)=518mm时,J点和S点的轨迹最优,其速度、加速度的波动也较小。无论是运动过程中,还是单脚站立的极端受力情况,最大应力都位于连杆2连接飞轮的轴A上。为了保证两种工况下的最大应力都小于屈服强度,选择轴A的直径为34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坐卧式椭圆机 优化设计 运动特性 最大应力
下载PDF
半卧位翻身训练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诸红萍 王蓉 徐桂花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36期121-124,共4页
目的:研究半卧位翻身训练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患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老年人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目的:研究半卧位翻身训练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患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老年人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单纯给予改良后Epley管石复位法及改良Semont管石复位法治疗,治疗组给予半卧位翻身训练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17%明显低于治疗组的9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05,P=0.00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83%明显高于治疗组的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98,P=0.046)。结论:半卧位翻身训练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卧位翻身训练 手法复位 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Dix-Hallpike试验
下载PDF
肩难产产妇不同体位分娩方式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飞燕 吴巧珠 +2 位作者 苏丹 戴秋香 肖淑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2年第4期936-939,共4页
目的:探讨肩难产产妇不同体位分娩方式的分娩结局。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8月-2019年6月本院肩难产孕妇分娩资料,根据其娩体位不同分为对照组(半卧位屈大腿抱膝法)和观察组(手膝支持俯卧位法),采用倾向性匹配评分法排除年龄、孕周、孕... 目的:探讨肩难产产妇不同体位分娩方式的分娩结局。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8月-2019年6月本院肩难产孕妇分娩资料,根据其娩体位不同分为对照组(半卧位屈大腿抱膝法)和观察组(手膝支持俯卧位法),采用倾向性匹配评分法排除年龄、孕周、孕次等混杂因素影响,最终纳入46对肩难产孕妇,对比两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和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并发症情况,评估两组阴道分娩产妇6个月后会阴伤口愈合及盆腔肌综合收缩力情况。结果:观察组顺产率(82.6%)高于对照组(58.7%),剖宫产率(15.2%)低于对照组(34.8%),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后2h出血量(148.2±43.5ml)少于对照组(188.3±52.2ml)(均P<0.05);新生儿出生体重观察组(3872.23±215.25g)与对照组(3889.58±195.68g)无差异(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12.8%)和并发症总发生率(15.4%)均低于对照组(35.9%、53.9%)(P<0.05);阴道分娩产妇会阴伤口愈合分级和盆腔肌综合收缩力等级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难产产妇选择手膝支持俯卧位法进行胎方位矫正,能明显提高顺产率,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时间并减少产后出血量,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风险,利于阴道分娩产妇产后会阴伤口愈合和盆腔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膝支持俯卧位法 半卧位屈大腿抱膝法 肩难产 分娩结局
下载PDF
导丝部分外撤联合半卧位纠正PICC导管异位颈内静脉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苏红利 程实 吴海燕 《系统医学》 2019年第10期161-163,共3页
目的对导丝部分外撤联合半卧位在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操作中纠正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的应用效果进行临床分析。方法2017年6月—2018年10月间,该院302例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其中18例患者,在操作中发生导管颈内静脉异位。在超声监测... 目的对导丝部分外撤联合半卧位在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操作中纠正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的应用效果进行临床分析。方法2017年6月—2018年10月间,该院302例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其中18例患者,在操作中发生导管颈内静脉异位。在超声监测下,采用导丝部分外撤联合半卧位再送管的方法及时纠正PICC导管尖端位置。结果18例患者均复位成功(均以术后X线评判),成功率100%。结论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患者,在操作中发现导管颈内静脉异位时,采用导丝部分外撤联合半卧位的方法,可及时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PICC 部分导丝外撤 半卧位 导管颈内静脉异位
下载PDF
胃复安不同给药时间及不同体位对重症胰腺炎患者鼻空肠管置入成功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凤香 《黑龙江医学》 2022年第21期2670-2672,共3页
目的:探究胃复安不同给药时间及不同体位对重症胰腺炎(SAP)患者鼻空肠管置入成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赣州市人民医院2018年2月—2020年10月收治的300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胃复安的不同给药时间分为胃复安(立即)组(以下简称立... 目的:探究胃复安不同给药时间及不同体位对重症胰腺炎(SAP)患者鼻空肠管置入成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赣州市人民医院2018年2月—2020年10月收治的300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胃复安的不同给药时间分为胃复安(立即)组(以下简称立即组)及胃复安(30 min)组(以下简称30 min组),每组各150例。两组患者均行徒手盲插鼻空肠管,立即组患者于注射胃复安后,立刻摆放平卧位(75例)及右侧卧位(75例),30 min组患者于注射胃复安30 min后,取平卧位(75例)及右侧半卧位(75例)。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置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0 min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为82.00%,二次置管成功率为12.00%,总置管成功率为94.00%,均高于立即组患者的58.00%、22.00%、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571,5.315,12.997,P<0.05)。30 min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33%,低于立即组患者的1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77,P<0.05)。结论:经肌肉注射10 mg胃复安30 min后,协助患者摆放右侧半卧位行床旁鼻空肠管置管术,有助于提高鼻空肠管置入成功率,减少反复置管次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提高SAP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胰腺炎 胃复安 平卧位 右侧半卧位 鼻空肠管置入
下载PDF
改良半坐卧位在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中作用探讨
20
作者 肖亮 《中国医药导刊》 2015年第2期197-198,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半坐卧位在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患者30例,将其分成实验组15例,对照组15例,为实验组患者头背部垫海绵,摇高病床,使患者呈30°-45°半坐卧位,手术时,根据需要向手术部位... 目的:探讨改良半坐卧位在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患者30例,将其分成实验组15例,对照组15例,为实验组患者头背部垫海绵,摇高病床,使患者呈30°-45°半坐卧位,手术时,根据需要向手术部位对侧倾斜30°,对照组采用常规侧卧位方法,呈90°,一侧手术完成后,安置患者,使其对侧90°侧卧位,继续手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体位摆置时间更短(P〈0.01),手术效果更佳。结论:对于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手术,采用半坐卧位的方法能够缩短医生手术时间,增加患者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 半坐卧位 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 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