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大多数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系统在动态场景下位姿估计不准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语义先验的加权极线和深度约束的运动一致性检测算法,以此构建一个室内动态场景下的视觉SLAM系统...针对大多数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系统在动态场景下位姿估计不准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语义先验的加权极线和深度约束的运动一致性检测算法,以此构建一个室内动态场景下的视觉SLAM系统.该系统首先对输入图像进行语义分割,获取潜在运动特征点集合;其次对图像非潜在运动区域进行特征点提取,获取帧间变换的初值,利用加权的极线约束和深度约束完成对潜在外点(如运动特征点)的二次判断,并将外点移除从而更新静态特征点集合.最后利用静态特征点集实现对相机位姿的精确求解,并作为位姿优化的初值送入后端.本文在TUM(慕尼黑工业大学)数据集上的9个动态场景序列以及波恩复杂动态环境数据集的3个图像序列上进行了多次对比测试,其绝对轨迹误差(ATE)的均方根误差(RMSE)与现有先进的动态SLAM系统DS-SLAM相比降低了10.53%~93.75%,对于平移和旋转相对位姿误差(RPE),RMSE指标最高实现73.44%和68.73%的下降.结果表明,改进的方法能够显著降低动态环境下的位姿估计误差.展开更多
实际场景中运动物体的特征点加入到相机位姿计算中,以及静态环境特征点过度稀疏都会导致移动机器人传统视觉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算法在位姿估计时精度低、鲁棒性差。设计了基于分支空洞卷...实际场景中运动物体的特征点加入到相机位姿计算中,以及静态环境特征点过度稀疏都会导致移动机器人传统视觉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算法在位姿估计时精度低、鲁棒性差。设计了基于分支空洞卷积的双边语义分割算法,将环境区分为潜在运动区域和静态区域;结合几何约束进行静态特征点的二次判断及对没有先验动态标记而具有移动性的特征点的判断,并在事先均匀提取的全部特征点中进行移除,只应用静态特征点求解相机位姿和构建静态环境地图。在TUM公共数据集上进行实验,验证了提出算法在动态环境中SLAM的定位精度明显优于现有其他方法。在存在运动物体的真实环境下进行建图实验,与ORB-SLAM2算法进行对比,本文算法在动态场景中构建的地图更清晰。展开更多
文摘针对大多数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系统在动态场景下位姿估计不准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语义先验的加权极线和深度约束的运动一致性检测算法,以此构建一个室内动态场景下的视觉SLAM系统.该系统首先对输入图像进行语义分割,获取潜在运动特征点集合;其次对图像非潜在运动区域进行特征点提取,获取帧间变换的初值,利用加权的极线约束和深度约束完成对潜在外点(如运动特征点)的二次判断,并将外点移除从而更新静态特征点集合.最后利用静态特征点集实现对相机位姿的精确求解,并作为位姿优化的初值送入后端.本文在TUM(慕尼黑工业大学)数据集上的9个动态场景序列以及波恩复杂动态环境数据集的3个图像序列上进行了多次对比测试,其绝对轨迹误差(ATE)的均方根误差(RMSE)与现有先进的动态SLAM系统DS-SLAM相比降低了10.53%~93.75%,对于平移和旋转相对位姿误差(RPE),RMSE指标最高实现73.44%和68.73%的下降.结果表明,改进的方法能够显著降低动态环境下的位姿估计误差.
文摘实际场景中运动物体的特征点加入到相机位姿计算中,以及静态环境特征点过度稀疏都会导致移动机器人传统视觉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算法在位姿估计时精度低、鲁棒性差。设计了基于分支空洞卷积的双边语义分割算法,将环境区分为潜在运动区域和静态区域;结合几何约束进行静态特征点的二次判断及对没有先验动态标记而具有移动性的特征点的判断,并在事先均匀提取的全部特征点中进行移除,只应用静态特征点求解相机位姿和构建静态环境地图。在TUM公共数据集上进行实验,验证了提出算法在动态环境中SLAM的定位精度明显优于现有其他方法。在存在运动物体的真实环境下进行建图实验,与ORB-SLAM2算法进行对比,本文算法在动态场景中构建的地图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