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部署、推进与成就
1
作者 杜博士 吴宗法 《当代中国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80,M0005,M0006,共13页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推动经济发展、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以来,党和政府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出一系列重要部署,科技工作的重点逐渐转变为以自立自强为中心。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落实发展教...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推动经济发展、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以来,党和政府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出一系列重要部署,科技工作的重点逐渐转变为以自立自强为中心。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落实发展教育和聚集人才、组织重大科技项目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等举措,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在支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驱动发展 美自立自强 科技强国 科技攻关 科技合作
原文传递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下国家创新平台高质量发展策略 被引量:9
2
作者 韩凤芹 陈亚平 马羽彤 《经济纵横》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4-62,共9页
作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创新平台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推动关键共性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家科技发展迈上新台阶,进而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经过近40年的探索,我国国家创新平... 作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创新平台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推动关键共性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家科技发展迈上新台阶,进而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经过近40年的探索,我国国家创新平台呈现设立方式多元化、功能定位多样化、多种类化发展、部门化建设等特点,初步形成了全国统管、省级主导、地方主建的三级联动管理体系。当前,针对功能定位不清晰、缺乏系统布局、脱离市场和资源共享程度低等发展困境,需要重点加快解决顶层设计整体统筹不足、管理关系不够清晰、政府重建设轻管理及主体协同合作水平不高等问题,以坚持系统观念、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开放创新、坚持自信自立为原则,推动建立国家创新平台统筹协调机制和平台管理制度体系,提升平台产学研合作水平,营造平台发展生态,推动国家创新平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创新平台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高质量发展
原文传递
“双一流”建设高校:如何担负起科技自立自强的历史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体会与思考 被引量:7
3
作者 眭依凡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38-41,共4页
基于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之于国家“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极端重要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为报告的第五部分作了完整的阐述,特别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 基于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之于国家“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极端重要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为报告的第五部分作了完整的阐述,特别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双一流”建设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双一流”建设高校既是融合了高水平、高质量、高投入概念的“教育、科技、人才”实体,又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主力军,必须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强大使命责任驱使下,自觉、主动、积极聚焦“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并充分发挥自身高端专业人才及高新科技资源集中的优势,为攻克我国高新科技薄弱领域,提升我国高新科技的全球竞争力起到领跑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大报告 “双一流”建设高校 科技自立自强 学习思考
下载PDF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视域下的科技创新:历史演进、内涵特征和实现路径 被引量:7
4
作者 陈元志 陈劲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8,共18页
在百年奋斗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不断加深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认识,从实际出发诠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新时代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 在百年奋斗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不断加深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认识,从实际出发诠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新时代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系列的强国目标是现代化强国总目标的任务分解。其中,科技强国、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是现代化强国总体目标和系列强国目标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现代化强国对科技创新的核心需求是科技自立自强,应以“七个坚持”为政治原则,以“五大任务”为战略举措,强化科技自立自强对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世界科技强国 科技现代化 科技自立自强
下载PDF
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和重点方向 被引量:2
5
作者 曾学文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0-97,共8页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的背景下,科技创新成为现代化大国竞争的焦点。新时代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发挥金融“加速器”的强大推力作用,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和基本经济金融制度,探索科技...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的背景下,科技创新成为现代化大国竞争的焦点。新时代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发挥金融“加速器”的强大推力作用,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和基本经济金融制度,探索科技金融发展的中国路径,可从科技金融政策制度创新、组织人才专业化发展、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生态经营、风险管理与科创规律相适应、科技金融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等五个重点方向着手,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为新时代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金融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金融 科技革命
下载PDF
科技自立自强背景下的新型举国体制:基本内涵、适用范围与构建思路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洋 李哲 韩军徽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成为中国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战略支撑和必然要求。其中,构建和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举措。本文认为,科技自立自强背景下进一步健全新型举国体制需要把握以下重... 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成为中国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战略支撑和必然要求。其中,构建和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举措。本文认为,科技自立自强背景下进一步健全新型举国体制需要把握以下重点:在基本内涵上,理解新型举国体制的关键是同时抓住“举国”这个原内核和“新型”这个新内核,正确认识两个内核的关系;在适用范围上,运用新型举国体制的前提是提出需求明确、仅靠市场竞争难以突破的战略科技任务,并注意适用范围的动态演化性;在构建思路上,要围绕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以系统化思维推进相关改革,强化中央层面的决策指挥体系,完善技术攻关组织管理体系,建立适配新型举国体制的政策体系;在推进实施上,应根据事项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当前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核心技术 新型举国体制 科技自立自强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的理论贡献
7
作者 陈慧玲 《理论建设》 2024年第1期70-79,共10页
习近平关于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的理论贡献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阐释。从继创性贡献来说,强调“继承+创新”的认知模式,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人科技思想的科学认知与能动把握,具体表现在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劳动价... 习近平关于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的理论贡献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阐释。从继创性贡献来说,强调“继承+创新”的认知模式,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人科技思想的科学认知与能动把握,具体表现在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劳动价值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等的继承与创新。从集创性贡献来说,强调“集成+创新”的认知模式,着眼于“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以及“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核心较量两个方面,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各要素间的高效联动与整体协同。从原创性贡献来说,强调“初始与创造”的认知模式,形成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生动展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背景论、战略地位论、目标导向论、方针举措论、精神文化论和国际治理论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自立自强 继创性贡献 集创性贡献 原创性贡献 习近平科技观
下载PDF
面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科研机构改革进路
8
作者 陈劲 吴丰 《改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3-44,共12页
国家科研机构的持续深入改革对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至关重要。面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新战略需求,国家科研机构须立足“四个面向”,坚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功能定位。当前国家科研机构尚面临诸多现实困... 国家科研机构的持续深入改革对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至关重要。面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新战略需求,国家科研机构须立足“四个面向”,坚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功能定位。当前国家科研机构尚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如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定位不清晰,创新活力难以释放,改革过程中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在创新网络中与其他创新参与者协同性较差。应基于“有为政府”的“一主多元”非均衡网络化治理场域,通过加强统一领导、实施分类发展策略、发挥“两院”组织作用、加快制度建设和立法等举措推动国家科研机构改革,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科研机构改革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体制改革
下载PDF
坚持“四个面向”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判断与实践路径
9
作者 陈学琴 梁军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迫切要求打好科技自立自强的“主动仗”。“四个面向”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是高质量推动科技创新的战略方向和科学指引。坚持“四个面向”推动高水平科...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迫切要求打好科技自立自强的“主动仗”。“四个面向”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是高质量推动科技创新的战略方向和科学指引。坚持“四个面向”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综合国家科技政策演进、现实挑战及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作出的最新战略判断。新时代新征程,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牢牢把握“四个面向”的战略要求,以“政策规划+制度框架”做好科技创新顶层设计,以“自主创新+国际合作”提振科技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以“全链条创新+成果转化”促进经济、科技间的协调发展,以“协同创新+体系化布局”助力国家发展重大需求,以“医药技术+健康治理体系”增强人民生命健康的保障力量,不断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并加快建成世界科技强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个面向”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下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双循环”生态系统建设路径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寒旭 刘洋 +1 位作者 罗梦思 盘思桃 《科技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69-77,共9页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速构建的背景下,科技创新本身也要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即以科技创新国内循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以科技创新国际循环构建高水平开放创新格局。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链条完...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速构建的背景下,科技创新本身也要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即以科技创新国内循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以科技创新国际循环构建高水平开放创新格局。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链条完善、产业链互补性强、创新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开放创新优势显著,但仍然面临基础研究能力有待提升、内外创新资源循环不畅、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发展未实现有效协同等问题,因此,提出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双循环”生态系统。基于创新资源流动和配置视角,该系统包括创新主体与创新组织、创新资源与创新环境、创新集群与产业集群,其中科技创新资源为基础和前提,创新链为核心。以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为轴的国内循环系统建设要着力提升源头创新能力,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科技产业协同发展,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以“一带一路”为核心的国际循环系统建设要发挥港澳的国际化优势,推动国际合作向创新链源头延伸。同时,要通过完善创新资源自由流动机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机制、人才流动机制等,推动完善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发展的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国内国际双循环 创新生态系统 资源流动 资源配置 科技自立自强 开放创新 粤港澳大湾区
下载PDF
当前科技发展态势下强化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思考
11
作者 王静 杜新峰 《今日科苑》 2023年第10期53-59,共7页
在当前全球创新格局重大变革、国际经贸关系深度调整的背景下,加快建设和完善新型国家创新系统,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创新能力,是中国参与和推动全球创新治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本文系统梳理分析我国科技创新情... 在当前全球创新格局重大变革、国际经贸关系深度调整的背景下,加快建设和完善新型国家创新系统,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创新能力,是中国参与和推动全球创新治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本文系统梳理分析我国科技创新情况,所处的位势,国有企业当前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典型创新模式及面临的挑战,并围绕促进国有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给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国有企业 创新能力 科技自立自强
下载PDF
自立自强逻辑下双元协同创新与引领共创机制研究
12
作者 陶金元 张玲娜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7-108,共12页
自立自强的理论、战略、实践和价值逻辑重塑了双元协同创新的逻辑基础。经济价值视角下双元创新悖论表现为单一模式陷阱、二元对立关系和序贯跃迁风险。自立自强逻辑下,有意义的创新理论重构双元创新悖论问题,转换必要性决策为重要性决... 自立自强的理论、战略、实践和价值逻辑重塑了双元协同创新的逻辑基础。经济价值视角下双元创新悖论表现为单一模式陷阱、二元对立关系和序贯跃迁风险。自立自强逻辑下,有意义的创新理论重构双元创新悖论问题,转换必要性决策为重要性决策,拓展了问题解空间;双元协同创新机制遵循辩证法的矛盾规律,其交互关系遵循否定之否定规律,依据量变质变规律向颠覆式创新推进。自立自强的战略逻辑赋予企业引领创新的历史使命;实践逻辑要求企业构建创新网络、突破边界约束并破解时空配置冲突,打造竞合优势;价值逻辑要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具备系统性、针对性,并整合创新网络外部客观视角和创新网络内部主观视角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立自强 引领创新 双元创新 共创机制
下载PDF
小窑采空区人工充填关键层厚度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建明 江汪龙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24,共4页
对以前的充填体胶结自立强度理论进行修正,推导了人工充填关键层厚度计算公式,得到较为经济合理的充填关键层厚度,进而在保证工作面正常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可以利用分层充填的方式对节约成本产生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实现小窑开采破坏区域... 对以前的充填体胶结自立强度理论进行修正,推导了人工充填关键层厚度计算公式,得到较为经济合理的充填关键层厚度,进而在保证工作面正常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可以利用分层充填的方式对节约成本产生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实现小窑开采破坏区域煤炭资源的回收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结充填 分层 关键层 自立强度
下载PDF
特大型采空区充填体强度设计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春鹏 曹万宝 吴和平 《现代矿业》 CAS 2020年第2期88-91,共4页
为保证某矿特大型采空区的稳定性,最大程度回收采空区内的矿柱,采用工程类比法和理论计算法分别得出设计的充填体强度为2和1.5 MPa,根据设计强度得出灰砂比在(1∶4)^(1∶8),对充填体两侧进行受力分析后,应在采空区受力较大的顶底板处适... 为保证某矿特大型采空区的稳定性,最大程度回收采空区内的矿柱,采用工程类比法和理论计算法分别得出设计的充填体强度为2和1.5 MPa,根据设计强度得出灰砂比在(1∶4)^(1∶8),对充填体两侧进行受力分析后,应在采空区受力较大的顶底板处适当提高灰砂比,使设计充填体的抗压强度高于该处的实际受压强度,采用经验公式和杨辛公式进行充填体自立强度计算比较,得出40 m高充填体的设计强度为1.664 MPa。结果表明,3#矿体采空区最下部采用灰砂比1∶4胶结充填,然后逐步下降至灰砂比1∶8进行充填;在中段水平位置采用灰砂比1∶4胶结充填,充填高度不小于6 m;在距离采空区顶部2~3 m采用较高的灰砂比,甚至是水泥砂浆进行充填;可获取最佳的充填效果,保证矿山安全持续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全尾砂胶结充填 灰砂比 自立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