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川中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三段源储特征及配置关系
被引量:
5
1
作者
阮蕴博
周刚
+5 位作者
霍飞
孙豪飞
郭佩
罗涛
蒋华川
文华国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9-151,共13页
通过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等资料,结合岩石物性、X射线衍射、总有机碳(TOC)含量及岩石热解和干酪根碳同位素等分析结果,对川中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三段(雷三段)的烃源岩和储层特征以及二者的配置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川中地...
通过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等资料,结合岩石物性、X射线衍射、总有机碳(TOC)含量及岩石热解和干酪根碳同位素等分析结果,对川中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三段(雷三段)的烃源岩和储层特征以及二者的配置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川中地区雷三段2亚段发育一套以页岩和泥质灰岩为主的烃源岩,厚度为20~100 m,页岩平均TOC值为1.08%,最高可达4.01%,泥质灰岩平均TOC值为0.40%,有机质类型以Ⅱ_(1)型为主,Ⅰ型次之,处于高成熟—过成熟早期阶段,生烃潜力较好。②研究区雷三段3亚段发育一套以粉晶白云岩和砂屑白云岩为主的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晶间(溶)孔和粒间溶孔,平均孔隙度为4.05%,平均渗透率为1.1 mD,具有低孔中渗的特征。③雷三段2亚段烃源岩与3亚段储层形成了良好的源储配置关系,可形成“下生上储”“、自生自储”型油气藏,裂缝系统既为油气运移通道,也是重要的储集空间,上覆雷四段膏盐岩和须家河组一段泥岩均为有效盖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白云岩
源储配置
下生上储
自生自储
雷口坡组三段
中三叠统
川中地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酒泉盆地营尔凹陷油—源地质分布关系
被引量:
5
2
作者
唐海忠
赵建宇
+4 位作者
高岗
马国福
赵乐义
杨智明
胡丹丹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590-1599,共10页
在酒泉盆地营尔凹陷白垩系原油基本物性、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主要利用饱和烃中甾、萜烷生物标志化合物指纹特征将原油分为A、B、C和D 4种类型,并明确不同类型原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烃源岩之间的亲缘关系。A类原油主要分布于...
在酒泉盆地营尔凹陷白垩系原油基本物性、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主要利用饱和烃中甾、萜烷生物标志化合物指纹特征将原油分为A、B、C和D 4种类型,并明确不同类型原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烃源岩之间的亲缘关系。A类原油主要分布于中沟组,属于自生自储的未成熟-低熟油。B类原油为下沟组上段自生自储的正常成熟原油。C类和D类原油成熟度高于前两类,其中C类原油来自赤金堡组烃源岩,主要分布于赤金堡组和下沟组下段;D类原油属于赤金堡组和下沟组下段烃源岩生成的原油的混合,主要分布在下沟组下段和中段。不同类型原油平面上分层叠置且靠近断裂沟通位置,原油整体在长沙岭构造带聚集成藏。已发现的不同类型原油的分布明显受烃源岩、古隆起与砂地比分布等因素的控制,总体具有自生自储、汇聚成藏特征,层控特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类型
油源对比
烃源岩
自生自储
营尔凹陷
原文传递
八面河老河口地区构造演化研究及潜力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蔡炳坤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20年第6期8-11,共4页
老河口洼陷形成于早第三纪喜山旋回的右旋拉张期,为"北断南超、北深南浅"的箕状结构;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印支-燕山-喜山三期运动,印支期褶皱隆升,形成北西向逆断层,燕山期北西向断裂负反转,形成中古生界潜山雏形和区域上东西...
老河口洼陷形成于早第三纪喜山旋回的右旋拉张期,为"北断南超、北深南浅"的箕状结构;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印支-燕山-喜山三期运动,印支期褶皱隆升,形成北西向逆断层,燕山期北西向断裂负反转,形成中古生界潜山雏形和区域上东西分带特征,喜山期发育近东西向断层,形成大量局部构造;该区东营运动末期整体抬升遭受严重剥蚀,西侧羊角沟凸起和北部潍北凸起馆陶组直接与古生界接触,凸起定形时间早于区域油气运移高峰期,不利于八面河油区及青东凹陷油气运移到本区,区内钻探的羊斜8井揭示了该区沙四段烃源岩具有生烃潜力,且该区中、古生界保存完整,其沉积的煤系地层及海相烃源岩可作为该区油源条件,综合评价认为老河口洼陷存在自生自储油藏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河口
构造演化
自生自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中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三段源储特征及配置关系
被引量:
5
1
作者
阮蕴博
周刚
霍飞
孙豪飞
郭佩
罗涛
蒋华川
文华国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9-151,共13页
基金
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项目“天然气成藏物质基础”(编号:22CXTD0064)资助。
文摘
通过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等资料,结合岩石物性、X射线衍射、总有机碳(TOC)含量及岩石热解和干酪根碳同位素等分析结果,对川中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三段(雷三段)的烃源岩和储层特征以及二者的配置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川中地区雷三段2亚段发育一套以页岩和泥质灰岩为主的烃源岩,厚度为20~100 m,页岩平均TOC值为1.08%,最高可达4.01%,泥质灰岩平均TOC值为0.40%,有机质类型以Ⅱ_(1)型为主,Ⅰ型次之,处于高成熟—过成熟早期阶段,生烃潜力较好。②研究区雷三段3亚段发育一套以粉晶白云岩和砂屑白云岩为主的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晶间(溶)孔和粒间溶孔,平均孔隙度为4.05%,平均渗透率为1.1 mD,具有低孔中渗的特征。③雷三段2亚段烃源岩与3亚段储层形成了良好的源储配置关系,可形成“下生上储”“、自生自储”型油气藏,裂缝系统既为油气运移通道,也是重要的储集空间,上覆雷四段膏盐岩和须家河组一段泥岩均为有效盖层。
关键词
烃源岩
白云岩
源储配置
下生上储
自生自储
雷口坡组三段
中三叠统
川中地区
Keywords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dolomite
source-reservoir
configuration
lower
generation
and
upper
accumulation
self
-
generation
and
self
-
accumulation
the
third
member
of
Leikoupo
Formation
Middle
Triassic
central
Sichuan
Basin
分类号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酒泉盆地营尔凹陷油—源地质分布关系
被引量:
5
2
作者
唐海忠
赵建宇
高岗
马国福
赵乐义
杨智明
胡丹丹
机构
中国石油玉门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石油玉门油田青西采油厂
出处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590-1599,共10页
基金
中石油股份公司重大科技专项(编号:2012E330)
中国石油第四次油气资源评价资助项目(编号:2013E-050209)联合资助
文摘
在酒泉盆地营尔凹陷白垩系原油基本物性、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主要利用饱和烃中甾、萜烷生物标志化合物指纹特征将原油分为A、B、C和D 4种类型,并明确不同类型原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烃源岩之间的亲缘关系。A类原油主要分布于中沟组,属于自生自储的未成熟-低熟油。B类原油为下沟组上段自生自储的正常成熟原油。C类和D类原油成熟度高于前两类,其中C类原油来自赤金堡组烃源岩,主要分布于赤金堡组和下沟组下段;D类原油属于赤金堡组和下沟组下段烃源岩生成的原油的混合,主要分布在下沟组下段和中段。不同类型原油平面上分层叠置且靠近断裂沟通位置,原油整体在长沙岭构造带聚集成藏。已发现的不同类型原油的分布明显受烃源岩、古隆起与砂地比分布等因素的控制,总体具有自生自储、汇聚成藏特征,层控特征显著。
关键词
原油类型
油源对比
烃源岩
自生自储
营尔凹陷
Keywords
Crude
oil
type
Oil-source
correlation
Source
rock
self
-
generation
and
self
-
accumulation
Ying’er
Sag
分类号
TE1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原文传递
题名
八面河老河口地区构造演化研究及潜力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蔡炳坤
机构
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出处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20年第6期8-11,共4页
文摘
老河口洼陷形成于早第三纪喜山旋回的右旋拉张期,为"北断南超、北深南浅"的箕状结构;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印支-燕山-喜山三期运动,印支期褶皱隆升,形成北西向逆断层,燕山期北西向断裂负反转,形成中古生界潜山雏形和区域上东西分带特征,喜山期发育近东西向断层,形成大量局部构造;该区东营运动末期整体抬升遭受严重剥蚀,西侧羊角沟凸起和北部潍北凸起馆陶组直接与古生界接触,凸起定形时间早于区域油气运移高峰期,不利于八面河油区及青东凹陷油气运移到本区,区内钻探的羊斜8井揭示了该区沙四段烃源岩具有生烃潜力,且该区中、古生界保存完整,其沉积的煤系地层及海相烃源岩可作为该区油源条件,综合评价认为老河口洼陷存在自生自储油藏潜力。
关键词
老河口
构造演化
自生自储
Keywords
Laohekou
Tectonic
Evolution
self
-
generation
and
self
—
accumulation
Reservoir
分类号
P618.1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川中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三段源储特征及配置关系
阮蕴博
周刚
霍飞
孙豪飞
郭佩
罗涛
蒋华川
文华国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酒泉盆地营尔凹陷油—源地质分布关系
唐海忠
赵建宇
高岗
马国福
赵乐义
杨智明
胡丹丹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5
原文传递
3
八面河老河口地区构造演化研究及潜力分析
蔡炳坤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