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行贿受贿行为 被引量:9
1
作者 谢明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19,共4页
本文以理性经济人假设为立论前提,运用博弈模型、决策树和心理分析的方法对行贿受贿行为进行了动机分析,试图回答下列问题:人们为什么要行贿?公务员为什么会受贿?低薪为什么易导致"腐败"?怎样抑制行贿受贿现象的蔓延?并在此... 本文以理性经济人假设为立论前提,运用博弈模型、决策树和心理分析的方法对行贿受贿行为进行了动机分析,试图回答下列问题:人们为什么要行贿?公务员为什么会受贿?低薪为什么易导致"腐败"?怎样抑制行贿受贿现象的蔓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薪养廉"、"健全法治"、"强化惩处"的政策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贿受贿 公务员 高薪养廉 法治 腐败 健全 惩处 博弈模型 动机分析 理性经济人
下载PDF
对做好事应否留名的重新认识——兼考雷锋做好事留名与否 被引量:4
2
作者 扈中平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21,159,共11页
长期以来,做好事不留名是我国正统教育所推崇的,几乎成了一个流行的程式,雷锋便被视为这方面的典范。而做好事留名往往被怀疑为动机不纯,有图回报的利己倾向,是道德不够高尚的表现。其实,这种认识是不能成立的。重新认识这一问题的关键... 长期以来,做好事不留名是我国正统教育所推崇的,几乎成了一个流行的程式,雷锋便被视为这方面的典范。而做好事留名往往被怀疑为动机不纯,有图回报的利己倾向,是道德不够高尚的表现。其实,这种认识是不能成立的。重新认识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利己这一概念。利己在理论上只是一个中性词,并非意味着不道德。做好事留名与不留名通常并不关涉道德问题,而是一个个人的意愿和选择问题,无论作何选择,其指向都是利己。经对大量文献的考证,可以肯定地说,雷锋做好事大多是留名的,但这一事实并不影响雷锋的光辉形象,反而有助于增强雷锋精神的真实性和可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做好事留名 做好事不留名 雷锋精神 人性 利己 选择
下载PDF
基于动态博弈的电子支付系统模型及自利性 被引量:1
3
作者 史伟奇 程杰仁 +1 位作者 刘运 张波云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463-2468,2517,共7页
使用通信顺序进程CSP和博弈理论提出了基于动态博弈的电子支付系统模型,提出了一种电子支付协议的新属性自利性;基于纳什均衡理论给出了自利性的形式化定义,可以用于对电子支付系统安全属性的形式化分析。与以前的工作相比,其主要贡献为... 使用通信顺序进程CSP和博弈理论提出了基于动态博弈的电子支付系统模型,提出了一种电子支付协议的新属性自利性;基于纳什均衡理论给出了自利性的形式化定义,可以用于对电子支付系统安全属性的形式化分析。与以前的工作相比,其主要贡献为:基于CSP事件对参与者的交叠并发和同步行为建模,基于博弈策略理论对协议主体的多种不诚实行为和三种质量的通信媒介建模,可以用于分析协议主体与通信媒介之间的合作和竞争行为;对进程失效和通信失效建模,其中通信失效模型考虑了消息延迟导致的失效,因此可以分析更多失效情况下协议的性质;自利性解决了如何描述协议公平性和计算代价的折中性问题,可以表示以协议主体为中心的性质如匿名性等;证明了在给定条件下协议的公平性蕴涵自利性,反之不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性 自利性 电子支付协议 动态博弈 系统模型 纳什均衡
下载PDF
规则的力量——试论约束力的契约式证明 被引量:1
4
作者 董良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0-115,共6页
在讨论"规则约束力"问题时,学界对以大卫.高蒂耶(David Gauthier)为代表的"以利益为基础的契约论"尚缺乏足够的关注。与罗尔斯主张正当优先的道义论不同,这一流派的契约论立足于人的自利理性,强调规则的力量来自于... 在讨论"规则约束力"问题时,学界对以大卫.高蒂耶(David Gauthier)为代表的"以利益为基础的契约论"尚缺乏足够的关注。与罗尔斯主张正当优先的道义论不同,这一流派的契约论立足于人的自利理性,强调规则的力量来自于它的工具价值,只有能够促成个人利益的规则才具有充分的约束力。然而,寻求"自利"与遵守"规则"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冲突。"以利益为基础的契约论"试图通过人的效用计算理性来解决这一冲突。这一理论路径揭示了另一种考察规则力量的维度,而新颁布的《物权法》的立法精神在某种程度上正是这一维度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利 规则 契约论 高蒂耶
下载PDF
中国式分权下的偏向性投资 被引量:238
5
作者 吴延兵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7-152,共16页
本文基于政府官员"经济政治人"假设,论证了中国式分权下市场参与者的投资行为逻辑,为中国粗放式经济增长提供了一种解释。在垂直集中的官员治理模式下,中央政府因信息所限,难以有效约束地方官员"重生产,轻创新"的... 本文基于政府官员"经济政治人"假设,论证了中国式分权下市场参与者的投资行为逻辑,为中国粗放式经济增长提供了一种解释。在垂直集中的官员治理模式下,中央政府因信息所限,难以有效约束地方官员"重生产,轻创新"的自利性投资偏好。在经济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及其官员掌控着可观的经济资源,形成政府主导型经济。结果是,地方官员的自利性投资偏好能够借助政府"有形之手",作用于各类市场参与者的投资行为,从而整个社会投资呈现"重生产,轻创新"的偏向。本文运用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理论假说,结果表明,在中国式分权下,地方财政分权度越高,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创新性支出占生产性支出的比重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分权 自利性投资偏好 创新性投资 生产性投资 粗放型增长
原文传递
多个大股东的公司治理效应:基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视角 被引量:72
6
作者 姜付秀 申艳艳 +1 位作者 蔡欣妮 姜禄彦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4-98,共25页
本文利用2003-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公司存在多个大股东显著减少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的利益侵占行为,改善了股权质押后的会计盈余信息含量,降低了股权质押后未来股价崩盘的风险;并且其他大股东相对力量越大时,该效应越... 本文利用2003-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公司存在多个大股东显著减少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的利益侵占行为,改善了股权质押后的会计盈余信息含量,降低了股权质押后未来股价崩盘的风险;并且其他大股东相对力量越大时,该效应越大。此外,多个大股东公司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更少面临分析师的降级调整,进一步为多个大股东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监督作用提供了证据支持。本文在丰富多个大股东公司治理效应领域文献的同时,也对构建抑制控股股东私利行为的公司治理机制,以及如何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个大股东 股权质押 控股股东 私利行为
原文传递
机构投资者抱团能抑制控股股东私利行为吗--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52
7
作者 刘新争 高闯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1-152,I0026,I0027,共14页
高度集聚的投资者网络可以缓解“搭便车”问题,以推动投资者集体行动的实现。本文以共同持股的产权关联为依据构建机构投资者网络,利用社会网络算法,从机构投资者网络中识别出高度集聚的机构投资者团体,实证检验了机构投资者抱团持股对... 高度集聚的投资者网络可以缓解“搭便车”问题,以推动投资者集体行动的实现。本文以共同持股的产权关联为依据构建机构投资者网络,利用社会网络算法,从机构投资者网络中识别出高度集聚的机构投资者团体,实证检验了机构投资者抱团持股对控股股东私利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抱团持股能够帮助机构投资者有效抑制控股股东私利行为,抑制效应大小与抱团持股比例正相关。基于公司外部治理环境和内部股权结构的影响分析表明,在审计质量较低、外部约束较弱的情形下,机构投资者抱团对控股股东私利行为的抑制效应更为显著;在两权分离的股权结构中,机构投资者抱团对控股股东私利行为的抑制效应更强,揭示了影响机构投资者抱团边际治理效应的因素。影响机制的分析进一步表明,机构投资者抱团可以通过退出威胁和“用手投票”来抑制控股股东私利行为,然而在我国资本市场中,退出威胁的治理效应显著强于“用手投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机构投资者抱团 控股股东 私利行为
下载PDF
论政府雇员的自利性及其控制 被引量:15
8
作者 沈承诚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15,共5页
政府雇员制本质上就是掌握专业知识的单纯“经济人”为追求自身利益而对公共领域的一种介入。问题的关键根本不在所谓政府雇员“公共人”与“经济人”双重角色的失衡,而在于如何使得这种介入达到政府与雇员之间的利益共赢,而要达到这种... 政府雇员制本质上就是掌握专业知识的单纯“经济人”为追求自身利益而对公共领域的一种介入。问题的关键根本不在所谓政府雇员“公共人”与“经济人”双重角色的失衡,而在于如何使得这种介入达到政府与雇员之间的利益共赢,而要达到这种共赢的局面,就必须对政府雇员的自利性进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雇员 自利性 经济人 信息不对称
下载PDF
权力和地位对自利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4
9
作者 金剑 李晔 +1 位作者 陈冬明 郭凯娇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78-886,共9页
权力和地位对自利行为的影响不同。权力能够降低认知性观点采择水平,进而使个体更加关注自身利益;地位能够提升认知性观点采择水平,进而使个体推测他人思想与感受,考虑他人利益。然而,权力和地位通过认知性观点采择对自利行为的影响可... 权力和地位对自利行为的影响不同。权力能够降低认知性观点采择水平,进而使个体更加关注自身利益;地位能够提升认知性观点采择水平,进而使个体推测他人思想与感受,考虑他人利益。然而,权力和地位通过认知性观点采择对自利行为的影响可能受到情境性质的调节。今后的研究应该对这些关系和解释进行验证,探索共情性关心的中介作用,以及权力和地位影响认知性观点采择的调节变量;探究权力和地位拥有者对群体内、外他人的自利行为差异;探讨权力和地位的交互作用对自利行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 地位 自利行为 认知性观点采择
下载PDF
代理人自利行为下的最优激励契约 被引量:13
10
作者 何山 徐光伟 陈泽明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9-144,155,共7页
在线性契约委托代理框架中引入代理人的自利行为,主要从隐藏收益和在职消费两种自利行为视角分析代理人的自利行为对最优激励契约设计的影响。通过理论模型和数值分析发现,代理人隐藏、转移收益自利行为降低了最优激励契约业绩薪酬系数... 在线性契约委托代理框架中引入代理人的自利行为,主要从隐藏收益和在职消费两种自利行为视角分析代理人的自利行为对最优激励契约设计的影响。通过理论模型和数值分析发现,代理人隐藏、转移收益自利行为降低了最优激励契约业绩薪酬系数。代理人在职消费自利行为提高了最优激励契约业绩薪酬系数。说明代理人不同自利行为下,委托人提供的最优激励契约是不同的。从代理人的最优努力程度来看,代理人的自利行为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自身的努力水平。研究表明在当前我国企业薪酬激励制度背景下,代理人的自利行为可能表现为一种自我激励机制。研究结论为我国企业目前薪酬激励扭曲的后果和未来薪酬制度的改革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理人 自利行为 隐藏收益 在职消费 最优激励契约
下载PDF
委托代理视阈下普惠性民办园发展的困境及治理对策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杨大伟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7-63,共7页
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是我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的重要路径。委托代理视阈下普惠性民办园发展涉及公民与政府、上下级政府、政府与普惠性民办园等多重委托代理关系,客观存在着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和目标函数不一致的问题,造成普... 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是我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的重要路径。委托代理视阈下普惠性民办园发展涉及公民与政府、上下级政府、政府与普惠性民办园等多重委托代理关系,客观存在着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和目标函数不一致的问题,造成普惠性民办园发展在认定、激励和监督方面面临着诸多困境,应该通过健全和完善包括信息公开机制、激励机制与监管机制在内的综合治理机制,保障普惠性民办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惠性民办园 委托代理 信息不对称 自利行为
下载PDF
主流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内涵演变及其缺陷审视 被引量:8
12
作者 朱富强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2-83,共12页
经济人概念经历了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早期是内含特定社会伦理关系的自利人,后来由抽象原子化的经济人所取代,接着演变为更中性的理性人;理性的原意也仅仅体现为实现特定目的的有效手段选择,后来却蜕变为行为的一致性问题。正因为理性... 经济人概念经历了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早期是内含特定社会伦理关系的自利人,后来由抽象原子化的经济人所取代,接着演变为更中性的理性人;理性的原意也仅仅体现为实现特定目的的有效手段选择,后来却蜕变为行为的一致性问题。正因为理性内涵的不断演变及其外延的不断扩大过程,以致经济人概念成了一个同义反复;结果,经济人假设在强化经济学分析框架的同时,也使得经济理论与现实之间越来越相脱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人 自利人 理性人 内在一致性
下载PDF
股票期权激励与管理层业绩预测披露的操控行为 被引量:10
13
作者 扈文秀 付强 吴婷婷 《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2-158,共17页
尽管股权激励能够提高管理层业绩预测披露的意愿,但也会引发其在业绩预测披露中的自利行为。由于管理层对业绩预测披露具有较强的自由裁量权,大量的研究表明管理层会操控业绩预测披露影响股价,从而增加其股票交易的私有收益。在此背景下... 尽管股权激励能够提高管理层业绩预测披露的意愿,但也会引发其在业绩预测披露中的自利行为。由于管理层对业绩预测披露具有较强的自由裁量权,大量的研究表明管理层会操控业绩预测披露影响股价,从而增加其股票交易的私有收益。在此背景下,研究股票期权激励对管理层业绩预测披露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6年至2015年A股上市公司管理层业绩预测和股票期权激励草案公告的数据,以业绩预测发布前后一个交易日的累计异常收益率区分好消息和坏消息以及业绩预测消息的利好和利空程度,分别采用Logistic回归和OLS回归实证检验自利动机的管理层在草案公告前后是否会操控业绩预测披露来压低行权价格,采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来保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在股票期权激励草案公告前30个交易日内会披露更多的业绩预测坏消息,而在草案公告后30个交易日内会披露更多的业绩预测好消息;在草案公告前(后)披露业绩预测时,业绩预测的利空(利好)程度越大;管理层获授股票期权的价值占其总薪酬的比重越大,上述业绩预测操控行为的倾向就越明显;管理层在草案公告前操控业绩预测披露时,更倾向于选择强制性披露,以降低被处罚的风险。草案公告前(后)30个交易日内有显著的负(正)累计异常收益率,说明投资者未能识别管理层的上述操控行为,管理层通过操控业绩预测披露成功压低了行权价格;管理层在草案公告前(后)会有意进行悲观(乐观)的预测偏差,说明管理层确实操控了业绩预测披露,而并非仅根据业绩预测好消息和坏消息的披露来择机公告草案。研究结论对监管层进一步完善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加强对管理层业绩预测披露的监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建议监管层对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推出的时间窗口和业绩预测披露做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票期权激励 管理层业绩预测 操控 行权价格 自利动机
原文传递
并购重组业绩承诺与内部人减持 被引量:9
14
作者 支晓强 王瑶 侯德帅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1-200,222,I0037,I0038,共13页
业绩承诺作为我国企业并购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既可能是激发企业价值创造的利器,也可能沦为内部人自利的工具。本文以2008-2019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并购重组业绩承诺对内部人减持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人在业绩承诺期内减持... 业绩承诺作为我国企业并购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既可能是激发企业价值创造的利器,也可能沦为内部人自利的工具。本文以2008-2019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并购重组业绩承诺对内部人减持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人在业绩承诺期内减持规模显著增加,尤其当公司盈余信息质量较低、分析师乐观度较高时,内部人减持规模更大。当公司业绩承诺实现率虚高时,内部人减持也更多。这些结果表明,内部人可能会利用自身信息优势在承诺期内高位减持套现,导致中小投资者利益受损。此外,本文还发现业绩承诺对内部人减持的影响在非关联并购、民营企业及外部媒体监督较弱的企业中更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内部人主要在业绩承诺期后期减持,并且当业绩承诺水平越高时,内部人减持规模越大。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拓展业绩承诺对内部人减持的影响机理研究,也有助于丰富研究内部人信息优势和自利行为的相关文献,同时对于完善业绩承诺监管和改善投资者决策均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购重组 业绩承诺 内部人减持 信息质量 自利工具
下载PDF
以权谋私:领导者自私行为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9
15
作者 杨晓 刘知 +1 位作者 谭乐 蒿坡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13-224,共12页
领导者自私行为指领导者通过职权获取个人利益并损害组织或下属利益的行为,对组织、领导者和下属都具有消极作用,正逐渐引起学界关注。基于近二十年在中外核心期刊所发表的三十多篇文献,本文初步界定了领导者自私行为的内涵,整理其实验... 领导者自私行为指领导者通过职权获取个人利益并损害组织或下属利益的行为,对组织、领导者和下属都具有消极作用,正逐渐引起学界关注。基于近二十年在中外核心期刊所发表的三十多篇文献,本文初步界定了领导者自私行为的内涵,整理其实验操作方式和测量量表,系统梳理其后果、前因及各自的影响机制、边界条件的相关成果,从而挖掘并提出一些研究方向和具体的研究问题:一是进一步厘清领导者自私行为的内涵和结构,开发适合中国企业情境的量表;二是着重探索领导者自私行为对领导者和团队的作用效果和机制,拓宽对下属作用的理论视角;三是完善并深化权力分别与领导者特征、组织环境交互影响其自私行为的促进—抑制效应及其机制;四是加强领导者自私行为的跨文化和本土研究,如揭示工作场所儒家传统价值观对该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本文期望能够引起国内学术界的研究兴趣,深入拓展领导者自私行为的理论空间,丰富实证成果;补充破坏式领导的相关研究,多视角认识领导者行为、理解领导力;也期冀出现更多本土化的高质量研究成果,帮助中国实践界识别、预防与控制领导者自私行为,减少组织潜在的经济与社会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者自私行为 权力 自利型领导
下载PDF
为私还是为公:伦理氛围对员工非伦理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永军 杜盛楠 李永鑫 《心理研究》 2017年第5期71-77,共7页
私利性非伦理行为和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是性质截然不同的两种非伦理行为。本文重点探讨了伦理氛围对私利性非伦理行为和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自利型伦理氛围正向影响私利性和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关怀型伦理氛围负向影... 私利性非伦理行为和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是性质截然不同的两种非伦理行为。本文重点探讨了伦理氛围对私利性非伦理行为和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自利型伦理氛围正向影响私利性和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关怀型伦理氛围负向影响私利性非伦理行为,正向影响亲组织非伦理行为;规则型伦理氛围负向影响私利性和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最后对研究结论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氛围 私利性非伦理行为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
下载PDF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私利风险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永军 赵君 刘智强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42-1650,1728,共10页
基于道德许可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通过对257份纵向追踪的问卷调研,探讨了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对私利性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正向影响个体私利性非伦理行为,心理特权和道德辩护分别具有中介作用。相对而言,... 基于道德许可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通过对257份纵向追踪的问卷调研,探讨了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对私利性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正向影响个体私利性非伦理行为,心理特权和道德辩护分别具有中介作用。相对而言,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对内控制点个体心理特权的正向影响更为明显,而对外控制点个体道德辩护的正向影响更为强烈;对于外控制点个体,亲组织非伦理行为通过道德辩护影响私利性非伦理行为的间接效应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 心理特权 道德辩护 控制点 私利性非伦理行为
下载PDF
薇甘菊化感物质对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及其化感利己作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郑亚萍 余涵霞 +3 位作者 张昕宇 欧巧菁 岳茂峰 李伟华 《生物安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0-119,共10页
【目的】研究入侵植物薇甘菊提取物对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及化感利己作用,为薇甘菊通过释放化感物质促进自身生长并排斥本地植物生长提供实验证据,为揭示薇甘菊的入侵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经典的化感生测实验、化感物质添加实... 【目的】研究入侵植物薇甘菊提取物对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及化感利己作用,为薇甘菊通过释放化感物质促进自身生长并排斥本地植物生长提供实验证据,为揭示薇甘菊的入侵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经典的化感生测实验、化感物质添加实验以及盆栽控制实验,对比研究薇甘菊及其本地伴生植物水提液和粗提物的化感生测效应、水提液和粗提物添加对土壤氮素的影响以及水提液添加对薇甘菊生长的影响。【结果】与本地伴生种相比,薇甘菊水提液的化感抑制作用较强且促进了土壤硝态氮的生成;而薇甘菊粗提物的化感作用较弱且抑制了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的生成。水提液盆栽控制实验结果表明,与本地伴生种火炭母相比,薇甘菊水提液具有显著的化感利己作用,这与薇甘菊水提液处理后薇甘菊生长土壤中的蛋白酶活性增强和有效氮含量增加相一致。【结论】薇甘菊可通过水溶性化感物质促进有效氮的生成来实现化感利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水提液 粗提物 化感利己作用
下载PDF
企业资本结构调整一定有效率吗?——基于管理者自利视角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7
19
作者 黄辉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3-153,共11页
本文通过比较企业目标资本结构与实际资本结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测度资本结构调整效率,并利用2007~2011年我国沪深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管理者自利行为对资本结构调整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由于管理者的自利倾向,企业调... 本文通过比较企业目标资本结构与实际资本结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测度资本结构调整效率,并利用2007~2011年我国沪深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管理者自利行为对资本结构调整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由于管理者的自利倾向,企业调整其资本结构并非一定有效率,并且管理者自利程度与资本结构调整效率显著负相关。本文的贡献在于,把资本结构调整研究拓展到了调整效率领域,并为企业优化资本结构、完善融资治理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结构调整 调整效率 管理者自利
原文传递
知识获取视角下互惠性与自利性企业文化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耿合江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35-140,共6页
利用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四地市企业的203份调研问卷,提出了互惠性与自利性企业文化、知识获取与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假设模型,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模型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互惠性企业文化对企业短期创新绩效和长期创新绩效均有... 利用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四地市企业的203份调研问卷,提出了互惠性与自利性企业文化、知识获取与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假设模型,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模型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互惠性企业文化对企业短期创新绩效和长期创新绩效均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自利性企业文化对短期创新绩效有正向作用,而对长期创新绩效有负向作用;互惠性企业文化对知识获取具有正向影响,自利性企业文化对知识获取影响不显著;知识获取在互惠性企业文化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惠性企业文化 自利性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 知识获取 创新绩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