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洲大陆逃逸构造与现今中国地震活动 被引量:66
1
作者 嵇少丞 王茜 +2 位作者 孙圣思 许志琴 李海兵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644-1667,共24页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让中国地学界强烈感受到深入研究地震地质与构造变形的重要性和肩负防震减灾巨大的社会责任。本文作者从构造地质学家的角度对中国大陆地震分布、成因规律以及发展趋势做了一些讨论。按地震分布,中国大陆可以粗分...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让中国地学界强烈感受到深入研究地震地质与构造变形的重要性和肩负防震减灾巨大的社会责任。本文作者从构造地质学家的角度对中国大陆地震分布、成因规律以及发展趋势做了一些讨论。按地震分布,中国大陆可以粗分为两个区域,其交界是一条过渡带。该过渡带的东界是郯庐断裂及其和海南岛的连线,西界是齐齐哈尔—北京—邯郸—郑州—宜昌—贵阳—(越南)河内连成的线,后者其实就是松辽盆地的西界(大兴安岭的东界、太行山的东界、大娄山的东界)。我们不妨将上述两线所夹过渡带称之为"地震区分界线"。分界线以西的广大地区,活动断裂、活动褶皱、活动盆地都与印度板块楔入欧亚大陆造成的青藏高原隆升、快速侧向扩展、亚洲大陆逃逸构造活动有关。流变性较好的造山带(如青藏高原和天山)和流变性较差的古老地块(如塔里木、准噶尔、阿拉善、鄂尔多斯、四川盆地等)在其边界强烈对抗,形成强震。地震区分界线以东的中国沿海地区受太平洋和菲律宾海板块运动的影响也会发生地震,但其强度和频度与该线以西的青藏高原周边、天山、鄂尔多斯地块周缘以及张家口-渤海断裂带上地震低得多。由太平洋板块在日本海沟向西深俯冲形成的地震在中国仅分布在吉林省珲春—汪清一带,这些深源地震对地面工程建筑破坏性不大。处于欧亚、菲律宾海和南海3个板块的交汇部位的我国台湾地震不断。受我国台湾地震的影响,闽粤沿海NW和NE向断裂往往被激活,形成地震。总之,虽然中国大陆的现代地震受太平洋、欧亚、印度和菲律宾海四大板块联合作用控制,但最主要、最直接、影响最大的还是印度板块楔入欧亚大陆造成的青藏高原隆升、快速侧向扩展和大陆逃逸。因此,对中国的地震研究不能仅局限于某区域或某条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震 印度板块楔入欧亚大陆 青藏高原隆升和侧向扩展 大陆逃逸构造
下载PDF
中国地震活动性的研究
2
作者 严忠琼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100-106,共7页
根据中国新的地震目录数据库提供的自公元前780年至1990年5级以上强震的分布,讨论了东北、华北、华南、台湾、青藏高原、川滇及新疆地区的地震活动分区特征,以及本世纪7级以上强震的空间分布、震源深度分布、震源机制及应力场等,并给出... 根据中国新的地震目录数据库提供的自公元前780年至1990年5级以上强震的分布,讨论了东北、华北、华南、台湾、青藏高原、川滇及新疆地区的地震活动分区特征,以及本世纪7级以上强震的空间分布、震源深度分布、震源机制及应力场等,并给出了大陆岩石圈板内地震活动的若干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活动性 中国
下载PDF
中国大陆强震前地震活动图像演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慧敏 吕梅梅 +1 位作者 黎明晓 张晓东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4-52,共9页
将1966年以来中国大陆发生的75次6.5级以上地震分为52组,按华北-东北、西南、青藏块体、新疆不同构造区域,分别对其6.5级以上强震前4级、5级以上地震活动图像进行了全时空扫描,选取震前特征图像,按构造区域进行分析、总结,研究强震前中... 将1966年以来中国大陆发生的75次6.5级以上地震分为52组,按华北-东北、西南、青藏块体、新疆不同构造区域,分别对其6.5级以上强震前4级、5级以上地震活动图像进行了全时空扫描,选取震前特征图像,按构造区域进行分析、总结,研究强震前中等地震活动图像演变的基本特征,及其震前图像演化的共性和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强震前不同级别中等地震活动出现二个阶段异常图像转化具有普适性。5级地震图像后期在时间和空间上配套出现的4级地震的异常图像,可能是强震孕育过程中由中期向短期过渡的一种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 构造区域 地震活动图像 中国大陆
下载PDF
2016年7月31日广西苍梧5.4级地震灾害特征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周军学 聂高众 +3 位作者 谭劲先 李莎 范熙伟 毕熙荣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80-792,共13页
2016年7月31日广西苍梧县发生5.4级地震,震源深度10km,位于广西、湖南、广东3省(区)交界,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人口分布、气候条件等。此次地震相比国内同等级地震,造成的灾害损失相对较轻,但其打破了华南少震弱震地区的平静... 2016年7月31日广西苍梧县发生5.4级地震,震源深度10km,位于广西、湖南、广东3省(区)交界,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人口分布、气候条件等。此次地震相比国内同等级地震,造成的灾害损失相对较轻,但其打破了华南少震弱震地区的平静,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经过现场实地考察和总结分析,得出苍梧地震7大灾情特征:发生于少震弱震地区;灾区人口密度低;灾区建筑类型单一,经济发展水平低;地震动持续时间短;余震少且震级低;地震未引发大型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台风等气候灾害多发,易与地震灾害叠加。文中通过介绍此次地震的基本概况,初步分析了苍梧地震的灾害特征,总结了部分经验和启示,为华南少震弱震地区更好地应对中强地震,最大限度减轻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梧5.4级地震 少震弱震地区 灾害特征分析
下载PDF
华北地区地震活动图象反映的地震构造特征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四昌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23-228,共6页
本文主要依据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出版的1:600万《中国地震震中分布图(M_L≥2,1970—1989)》,对华北地区地震活动基本图象进行了构造解释。由获取的中上地壳构造信息发现,本区具有清楚的共轭地震构造特征。并且指出,华北平原拗陷区... 本文主要依据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出版的1:600万《中国地震震中分布图(M_L≥2,1970—1989)》,对华北地区地震活动基本图象进行了构造解释。由获取的中上地壳构造信息发现,本区具有清楚的共轭地震构造特征。并且指出,华北平原拗陷区的深、浅构造具有某些不协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象 地震构造 地震活动性
下载PDF
临汾盆地地震危险性浅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董瑞树 冉洪流 《山西地震》 1995年第3期119-123,共5页
本文通过强震地震穴的地震序列分析,华北地震迁移、汾渭地震带地震丛式分布,和地震丛的强度分析以及汾渭地震带分段及强弱段相间分布特征,与本活动期地震丛活动空间分布等论述了临汾地震的危险性。
关键词 临汾盆地 地震序列 地震 危险性 地震活动性
下载PDF
利用太原盆地地震活动判断华北地震区地震活动趋势 被引量:1
7
作者 田勇 《山西地震》 1997年第1期64-70,共7页
通过对1970年以来太原盆地及其两侧山区ML≥3.0地震的研究,发现在太原盆地北部、沿交城断裂、太谷断裂以及盆地两侧的4个隆起部位发生的ML≥3.0地震与华北地震区距太原盆地600km范围内发生的MS≥5.
关键词 地震活动趋势 地震活动性 盆地 地震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