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饱和裂纹对地壳岩样中地震波速及各向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刘斌 王宝善 席道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02-710,共9页
选择4种地壳岩石样品,经干燥或水饱和处理后在不同围压条件下测量了在其中传播的纵、横波的速度及其各向异性.在大气压条件下低孔隙度(<1%岩样中,水饱和样品中的纵波速度明显地比干燥样品中的高,但横波速度的差别不大.因为在... 选择4种地壳岩石样品,经干燥或水饱和处理后在不同围压条件下测量了在其中传播的纵、横波的速度及其各向异性.在大气压条件下低孔隙度(<1%岩样中,水饱和样品中的纵波速度明显地比干燥样品中的高,但横波速度的差别不大.因为在低孔隙度岩样中纵波速度对孔隙流体的反应比横波速度敏感,可以用泊松比的变化来反映随着围压的增加晶粒间流体对弹性波传播特性的影响.根据实验数据,按O’Connell模型分别计算了干燥和水饱和岩样中的裂纹密度,与通过实测体应变曲线得到的裂纹孔隙度十分吻合.利用横波的速度和偏振特性可以推断岩样中定向排列微裂纹的空间取向情况.研究表明,同时测量在岩样中传播的纵、横波的速度,通过Vp/Vs比值可以给出有关颗粒边界流体的证据,也可以估计岩样中的裂纹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速 各向异性 地震前兆 地壳岩样 裂纹密度
下载PDF
青藏块体东北缘平均波速比的测定及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冯建刚 代炜 +1 位作者 董治平 胡永钧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1-65,F0003,共6页
利用兰州数字地震遥测台网观测报告,采用和达法计算出2001年1月—2007年6月发生在青藏块体东北缘2 953次地震的波速比值。将青藏块体东北缘按1°×1°、0.2°×0.2°分成小区,求出每个小区域内的平均波速比值... 利用兰州数字地震遥测台网观测报告,采用和达法计算出2001年1月—2007年6月发生在青藏块体东北缘2 953次地震的波速比值。将青藏块体东北缘按1°×1°、0.2°×0.2°分成小区,求出每个小区域内的平均波速比值。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青藏块体东北缘平均波速比值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差异,甘东南(N34°以南)波速比值最高,祁连山地震带和西秦岭北缘断裂附近次之,甘肃中部最低;(2)青藏块体东北缘矿震分布区域和1°×1°的低波速比值区域一致,地震波速比值是判定矿震的可能依据之一;(3)地震波速比值随震级的增大而增大。所得的平均波速比值为研究青藏块体东北缘波速比值随时间变化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速比 平均值 青藏块体东北缘 矿震
下载PDF
张北6.2级地震前后地震波速比在源区与场区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继录 张从珍 +2 位作者 曹肃朝 李玉 周建成 《华北地震科学》 2001年第2期14-20,共7页
计算了 1 991年~ 1 999年发生在北纬 3 9°0 0′~ 42°0 0′,东经 1 1 2°3 0′~ 1 1 6°0 0′范围内的ML≥ 2 .0级地震的波速比 ,分析了张北 6 .2级地震前后源区与场区波速比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差异 ,发现 6 .2级... 计算了 1 991年~ 1 999年发生在北纬 3 9°0 0′~ 42°0 0′,东经 1 1 2°3 0′~ 1 1 6°0 0′范围内的ML≥ 2 .0级地震的波速比 ,分析了张北 6 .2级地震前后源区与场区波速比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差异 ,发现 6 .2级地震前源区和场区波速比在时间分布上都出现较明显的低值异常 :下降—低值—平静—恢复—发震过程。在空间分布上低值异常比较集中和同步。对计算结果进行了 t检验 ,源区与场区波速比的时空变化及 t检验表明 6 .2级地震前源区与场区波速比异常非常明显 ,场区 1 995年开始出现波速比在正负之间比较大的变化后持续低值。 6 .2级地震后源区和场区的波速比计算结果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北地震 地震波速比 源区 场区 时空变化 七检验
下载PDF
新疆新源、和静交界6.6级地震前后波速比异常特征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高朝军 宋春燕 +1 位作者 张琳琳 郭寅 《内陆地震》 2013年第2期121-126,共6页
利用天山中段数字化地震观测报告,采用多台和达法,计算了2012年6月30日新疆新源、和静交界6.6级地震前后波速比异常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该次地震前,波速比在空间上形成一个的低值异常区,其值在1.6左右,地震发生在该异常区的东北缘;地... 利用天山中段数字化地震观测报告,采用多台和达法,计算了2012年6月30日新疆新源、和静交界6.6级地震前后波速比异常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该次地震前,波速比在空间上形成一个的低值异常区,其值在1.6左右,地震发生在该异常区的东北缘;地震发生后,震区周围波速比在1.8左右,基本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观测报告 多台和达法 6 6级地震 波速比异常
下载PDF
澜沧-耿马大震前单台波速比突变异常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5
5
作者 蔡静观 雷素华 张喜玲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6-63,共8页
用整体的观点、综合的方法研究了1988年澜沧-耿马7.6、7.2级大震前8年中澜沧、腾冲、洱源3个地震台单台波速比(简称波速比)的动态变化过程,发现自1983年始,远在250km以外地区发生的中强震、强震可引起澜沧地... 用整体的观点、综合的方法研究了1988年澜沧-耿马7.6、7.2级大震前8年中澜沧、腾冲、洱源3个地震台单台波速比(简称波速比)的动态变化过程,发现自1983年始,远在250km以外地区发生的中强震、强震可引起澜沧地区波速比突变,其突变幅度随大震的临近和距离的逼近而增大。对波速比突变数据的可靠性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证,并对波速比突变异常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及其物理成因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速比 地震预报 地震前兆 云南 时空变化
下载PDF
菏泽5.9级地震前后地震波的异常特性 被引量:3
6
作者 周焕鹏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28-233,共6页
本文利用1978~1985年菏泽地震巢内发生的地震,分析研究了1983年11月7日菏泽5.9级地震前后的地震波特性。发现在菏泽5.9级地震前出现26个月的波速比和振幅比低值异常,两者同步变化,震后恢复正常。这种现象,为观测地震波特性的前兆异常... 本文利用1978~1985年菏泽地震巢内发生的地震,分析研究了1983年11月7日菏泽5.9级地震前后的地震波特性。发现在菏泽5.9级地震前出现26个月的波速比和振幅比低值异常,两者同步变化,震后恢复正常。这种现象,为观测地震波特性的前兆异常给予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 地震前兆 异常 地震
下载PDF
锦屏一级水电站库区蓄水前后波速比变化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赵敏 龙锋 宫悦 《四川地震》 2016年第2期22-26,共5页
利用单台和达法计算锦屏一级电站木里地区地震波速比,结果显示:1波速比变化与库区水位升降具有一定的同步性,表明库区蓄水可能对当地波速比变化产生影响。2木里台与泸沽湖台存在的波速比整体差异反映了木里地区地下速度结构的横向不均... 利用单台和达法计算锦屏一级电站木里地区地震波速比,结果显示:1波速比变化与库区水位升降具有一定的同步性,表明库区蓄水可能对当地波速比变化产生影响。2木里台与泸沽湖台存在的波速比整体差异反映了木里地区地下速度结构的横向不均匀性。3西侧子区的波速比值自2008年开始了长达4年多的趋势上升,分析认为这可能是2012年宁蒗5.7级地震前兆;表明在中强地震前可能会有较长时间的波速比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屏一级电站 波速比 单台多震和达法 地下介质变化
下载PDF
近海多波地震技术在YGH盆地浅层气藏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树林 姜立红 《断块油气田》 CAS 2002年第1期5-9,共5页
为了解决YGH盆地纵波勘探中遇到的难题 ,在该盆地 4个构造上开展了多波地震勘探工作。多波地震不但能够有效地、很好地解决构造勘探问题 ,而且能够准确地预测出气层和含钙层。钻井证实 ,利用纵横波振幅比和速度比预测浅层气层的方法是... 为了解决YGH盆地纵波勘探中遇到的难题 ,在该盆地 4个构造上开展了多波地震勘探工作。多波地震不但能够有效地、很好地解决构造勘探问题 ,而且能够准确地预测出气层和含钙层。钻井证实 ,利用纵横波振幅比和速度比预测浅层气层的方法是完全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多波地震技术 YGH盆地 浅层气藏勘探 应用 纵波 转换横波 速度比 泊松比 气层预测
下载PDF
用波谱分析方法研究雅江6.0级地震前后的波速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永久 程万正 《高原地震》 2004年第1期18-25,共8页
利用成都区域数字化地震台网记录的雅江地震序列的波形资料,使用波谱分析方法,通过纵、横波的零频谱值的比值得到了雅江地震序列前及余震的纵、横波速比。结果表明,雅江地震序列纵、横波速比在主震前后存在不同变化,不同台站求得的波速... 利用成都区域数字化地震台网记录的雅江地震序列的波形资料,使用波谱分析方法,通过纵、横波的零频谱值的比值得到了雅江地震序列前及余震的纵、横波速比。结果表明,雅江地震序列纵、横波速比在主震前后存在不同变化,不同台站求得的波速比变化过程也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江地震 数字地震 波谱分析 波速比
下载PDF
输入基底对深厚土层地震反应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彭小波 杨伟林 +1 位作者 洪海春 瞿红梅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3-38,共6页
对于孔深达到100m,但剪切波速低于500m/s的深厚土层,首先论述了计算其地震反应时输入基底的常用处理方法,然后基于理论分析和工程实例,建立了3个输入基底(线性外推、软弱夹层假定、坚硬基底)模型,结合土层非线性试验数据,使用一维等效... 对于孔深达到100m,但剪切波速低于500m/s的深厚土层,首先论述了计算其地震反应时输入基底的常用处理方法,然后基于理论分析和工程实例,建立了3个输入基底(线性外推、软弱夹层假定、坚硬基底)模型,结合土层非线性试验数据,使用一维等效线性化程序计算了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各模型的反应。对地表加速度峰值和反应谱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坚硬基底模型建模简单,结果偏安全,适于工程应用。最后,通过多个基底波速值对地表反应影响的敏感性分析,提出了坚硬基底剪切波速的合理取值为相邻土层波速值的1.3~1.4倍,且不低于500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厚土层 基底 地震反应 波速比
下载PDF
Mutation Anomalies of the Wave Velocity Ratio at a Single Station Before the Lancang-Gengma Earthquake
11
作者 Cai Jingguan,Lei Suhua,and Zhang Xiling Seismological Bureau of Yunnan Province,Kunming 650041,China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1996年第3期53-62,共10页
In this paper,the process of dynamic variation of the wave velocity ratio that occurred at a single station,such as Lancang,Tengchong,and Eryuan stations,8 years before the Lancang-Gengma earthquakes(Ms=7.6 and 7.2),i... In this paper,the process of dynamic variation of the wave velocity ratio that occurred at a single station,such as Lancang,Tengchong,and Eryuan stations,8 years before the Lancang-Gengma earthquakes(Ms=7.6 and 7.2),is studied by applying the synthetic method as a whole.It is found that the moderately strong and strong earthquakes 250 km away that occurred since 1983 may lead to mutation anomalies of the wave velocity ratio in the Lancang region.The mutation amplitude is increased with the approaching time and distance of a large event.The reliability of mutation data for the wave velocity ratio has been demonstrated in many ways.The application of mutation of the wave velocity ratio to earthquake prediction and its physical explanation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velocity ratio EARTHQUAKE prediction EARTHQUAKE PRECURSOR YUNNAN MUTATION
下载PDF
TDT转换法
12
作者 朱衍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06-110,共5页
TDT(Time-Depth-Time)转换法是转换波处理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其主要目的是将SV波剖面压缩成P波剖面。此法基于SV波与P波剖面对某一反射层具有等深度(而不是时深)的原理。该方法需要通过人工对比,将相同的反射层位提供给程序。转... TDT(Time-Depth-Time)转换法是转换波处理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其主要目的是将SV波剖面压缩成P波剖面。此法基于SV波与P波剖面对某一反射层具有等深度(而不是时深)的原理。该方法需要通过人工对比,将相同的反射层位提供给程序。转换后的SV剖面可以用于数据解释,求取纵、横波速度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处理 转换波 TDT转换法
下载PDF
扎兰屯地区测震学指标分析
13
作者 高源 张帆 +1 位作者 王鑫 张辉 《山西地震》 2018年第3期1-4,9,共5页
文章运用2008至2016年内蒙古地震台网观测资料,对扎兰屯地区的b值、波速比时空特征进行分析。根据震例和经验,低b值和波速比低值有一定的震兆意义。b值空间扫描结果显示,额尔古纳和阿荣旗地区为低b值区域。波速比空间上看,牙克石和扎兰... 文章运用2008至2016年内蒙古地震台网观测资料,对扎兰屯地区的b值、波速比时空特征进行分析。根据震例和经验,低b值和波速比低值有一定的震兆意义。b值空间扫描结果显示,额尔古纳和阿荣旗地区为低b值区域。波速比空间上看,牙克石和扎兰屯一带为波速比低值区域,波速比在空间上西北侧高、东南侧低。结合b值、波速比构造特征,判断牙克石-扎兰屯可能为应力积累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 波速比 B值
下载PDF
多波地震技术在中国部分气田的应用和进展 被引量:21
14
作者 刘振武 撒利明 +2 位作者 张明 董世泰 甘利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8-672,608+742,共7页
多波地震技术可同时采集地下地质体反射的纵、横波信息,通过处理提取反射纵、横波各项物性参数,并利用其在不同地质体中的反射特征差异,进行综合对比和解释,以预测储层的横向变化和含油气性。自2002年以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鄂... 多波地震技术可同时采集地下地质体反射的纵、横波信息,通过处理提取反射纵、横波各项物性参数,并利用其在不同地质体中的反射特征差异,进行综合对比和解释,以预测储层的横向变化和含油气性。自2002年以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鄂尔多斯苏里格气田、四川广安气田、柴达木三湖地区、松辽徐深气田开展了二维、三维多波地震勘探试验,积累了宝贵经验。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国外多波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分析了当前国内多波地震勘探应用中仍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速推进国内多波地震技术应用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地震勘探 转换波 含气层识别 纵横波速度比 转换波各向异性动校正
下载PDF
张渤地震带及邻区近震体波成像及孕震环境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杨歧焱 吴庆举 +3 位作者 盛艳蕊 高家乙 宋键 邸龙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251-3262,共12页
针对张渤地震带深部孕震构造环境和地幔岩浆对地壳底侵作用的问题,本文充分收集了华北地区区域数字地震台网176个固定台站记录到的观测数据,应用近震体波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华北地区地壳的P波三维速度结构和VP/VS波速比.依据VP/VS波速... 针对张渤地震带深部孕震构造环境和地幔岩浆对地壳底侵作用的问题,本文充分收集了华北地区区域数字地震台网176个固定台站记录到的观测数据,应用近震体波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华北地区地壳的P波三维速度结构和VP/VS波速比.依据VP/VS波速比能反映岩石物理性质和流变学特征的特性,并结合人工地震测深剖面、大地电磁测深、地球化学等成果,讨论了张渤地震带的孕震环境和动力学机制等问题.研究结果显示:张渤地震带强震位于高低速异常分界线附近或偏向高速体一侧,震源体下方均存在广泛的低速异常分布,据此推测这些低速异常的存在可能与流体有关,同时也揭示出张渤地震带地震主要分布在上地壳,从震源深度分布及地壳物性结构分析上地壳具有发震的构造背景,也有发震的物性基础,是一个易震层和多震层.张渤地震带地壳内部在20km下方存在偏高的波速比特征,这些可能反映了在该区域内中、上地壳幔源物质的侵入和热状态的岩体在横向上的变化,可能是地幔岩浆长期底侵作用的结果.由于深部幔源物质的侵入,使得地壳深部流体的供给量增加,在地壳发震层下长期存在的流体会影响断裂带的结构,降低断裂带的强度,使区域应力场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断裂带上应力的集中,进而引发地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走时 层析成像 波速比 张渤地震带
下载PDF
波速异常的进一步研究和问题讨论(三)——水库诱发地震前的Vp/Vs异常 被引量:12
16
作者 冯德益 虞雪君 盛国英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38-43,共6页
本文研究了一些水库诱发地震前的波速比变化。结果表明:(1)在水库诱发地震(M=2-6)前均可观测到波速比异常;(2)前兆异常时间△T和震级M的关系为log△T=aM+b,其斜率明显小于天然构造地震;(3)在震级相同的情况下,水库诱发地震的波速比异常... 本文研究了一些水库诱发地震前的波速比变化。结果表明:(1)在水库诱发地震(M=2-6)前均可观测到波速比异常;(2)前兆异常时间△T和震级M的关系为log△T=aM+b,其斜率明显小于天然构造地震;(3)在震级相同的情况下,水库诱发地震的波速比异常区比天然构造地震小得多。所得结果可用来区分水库诱发地震与天然构造地震,本文给出了一个具体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诱发地震 波速比 地震活动性
下载PDF
基于Zoeppritz方程的叠前和叠后混合多参数非线性地震反演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凌远 张宏兵 +2 位作者 尚作萍 严立志 任权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4-171,I0014,共9页
目前通过Shuey近似式或Gray近似式及基追踪理论反演泊松比,或依据叠前反演获得的纵、横波速度计算纵横波速度比,但不可避免地降低了参数反演精度。为此,尝试通过精确的Zoeppritz方程直接反演纵横波速度比或泊松比。基于垂直入射反射系... 目前通过Shuey近似式或Gray近似式及基追踪理论反演泊松比,或依据叠前反演获得的纵、横波速度计算纵横波速度比,但不可避免地降低了参数反演精度。为此,尝试通过精确的Zoeppritz方程直接反演纵横波速度比或泊松比。基于垂直入射反射系数和精确Zoeppritz方程的褶积模型,结合边界保护正则化建立叠前和叠后地震反演的目标函数,以降低反演不适定性的不利影响,并使用快速模拟退火算法进行全局非线性优化。由于多参数之间的量级差异以及多参数同步随机搜索增大了不确定性,在反演时通过在改进Fatti方程中引入密度与纵波速度、横波速度与纵波速度两个拟合式提高反演精度与稳定性。实际资料反演结果表明:精确Zoeppritz方程直接反演纵横波速度比的精度明显高于间接反演,各参数反演结果与测井数据基本吻合;叠后反演获得的纵波速度和密度精度较高,叠前反演获得的纵横波速度比的精度高于叠后反演,18°~24°角度道集的反演效果好于3°~9°和33°~39°角度道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反演 混合反演 ZOEPPRITZ方程 边界保护正则化 纵横波速度比 气层识别
下载PDF
中国近海四分量地震资料解释及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树林 姜立红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11-116,共6页
莺歌海盆地中浅层存在大量的密度型、低速型和钙质型亮点 ,只有低速型亮点才是气藏亮点 ,单纯用纵波地震难以准确预测出亮点类型 ;莺歌海盆地中深层可能还存在中弱振幅型的气层 ,用纵波地震预测这种形式的气层也是很困难的。四分量地震... 莺歌海盆地中浅层存在大量的密度型、低速型和钙质型亮点 ,只有低速型亮点才是气藏亮点 ,单纯用纵波地震难以准确预测出亮点类型 ;莺歌海盆地中深层可能还存在中弱振幅型的气层 ,用纵波地震预测这种形式的气层也是很困难的。四分量地震可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浅层气层的纵横波振幅比、速度比、泊松比远远低于水层和泥岩层 ,中深层气层的纵横波速度比和泊松比明显低于其它层。用纵横波地震参数比可较好地预测岩性和气藏。应用不同方向的转换横波的走时差异、准各向异性系数的大小及横向 (Y)分量的转换横波的反射能量的强弱来预测地层岩石各向异性的强弱。总结出了一套适合于中国近海四分量地震勘探资料解释和应用的流程。四分量地震技术在改善莺歌海盆地的构造成像、浅层气层检测及岩石各向异性 (裂隙预测 )方面的效果是很好的。乐东 8- 1等构造中深层的储层发育 ,储盖组合和储层物性均较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分量地震 纵横波速度比 泊松比 气层检测 岩性预测 各向异性 地震资料解释
下载PDF
基于动态图像变形的PP与PS波层位直接匹配 被引量:6
19
作者 蒋雪珍 芦俊 王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06-1117,共12页
多分量地震资料的矢量偏移、多波地震资料的联合解释与反演均需要估算纵横波的速度比,实现纵波与转换横波在时间或深度域的匹配.基于DTW,本文实现了一种适用于PP与PS波直接匹配的动态图像变形算法.该算法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使用二阶对... 多分量地震资料的矢量偏移、多波地震资料的联合解释与反演均需要估算纵横波的速度比,实现纵波与转换横波在时间或深度域的匹配.基于DTW,本文实现了一种适用于PP与PS波直接匹配的动态图像变形算法.该算法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使用二阶对称动态规划算法逐样点递归计算PP与PS波走时或深度的误差累积和;其次,在以误差累积和为目标函数的回溯阶段设定变形窗,并在纵横波速比约束的变形窗内递归回溯搜索匹配路径;最后,根据最大相关系数判定准则在匹配路径中确定最佳匹配路径,获得使PP与PS波匹配的拉伸或压缩时移量.利用所获得的拉伸压缩时移量计算纵横波速度比就可以实现PP与PS波之间的匹配.模型与实际陆上多分量地震资料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匹配精度,且对于信噪比、相似度较低的多分量地震资料,该方法也能产生较好的匹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分量地震 动态图像变形 纵横波速比 匹配 最大相关系数判定准则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及“霍山窗”断层活动特征与地震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曹志磊 周琼 +4 位作者 葛计划 孙军 隆爱军 龙剑锋 赵希磊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81-685,共5页
利用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及“霍山窗”区域的跨断层水准测量资料,运用断层形变累积率及年滑动速率比方法计算各测线近20a的观测数据,研究区域内断层活动及能量积累的整体空间演化特征,梳理各测点所跨断裂带的断层形变特征及变化过程,从空... 利用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及“霍山窗”区域的跨断层水准测量资料,运用断层形变累积率及年滑动速率比方法计算各测线近20a的观测数据,研究区域内断层活动及能量积累的整体空间演化特征,梳理各测点所跨断裂带的断层形变特征及变化过程,从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化的角度探讨断层活动特征与安徽及邻近地区中强地震的关联性。结果显示:1)郯庐断裂带安徽段断层形变累积率总体高于“霍山窗”区域,震前存在高值聚集、区域分界、高密度低值梯度带等特征,显示震前的应力积累背景;2)安徽地区断层活动明显受郯庐断裂带整体活动的影响,区域性差异和阶段性变化显著;3)断层形变的年滑动速率比异常对地震活动的判断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主要表现为震前2个月~1a的高值异常及多个测点的群体性异常等特征,随着震级的增大,异常分布范围和变化幅度均有所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霍山窗” 跨断层形变测量 断层形变趋势累积 年滑动速率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