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0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坝址地震动输入机制探讨 被引量:82
1
作者 陈厚群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417-1423,共7页
本文首先对坝址地震危险性分析给出的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基本概念进行了阐述,讨论了采用封闭的振动体系和开放的波动体系的两种不同地震动输入方式进行建筑物抗震分析的适用范围。论述了作为坝体和地基相互作用中主要因素的地基辐... 本文首先对坝址地震危险性分析给出的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基本概念进行了阐述,讨论了采用封闭的振动体系和开放的波动体系的两种不同地震动输入方式进行建筑物抗震分析的适用范围。论述了作为坝体和地基相互作用中主要因素的地基辐射阻尼的本质,及其在坝体地震响应分析中应予考虑的必要性。总结归纳了与考虑地基辐射阻尼的坝体抗震分析模型相应的两类更合适的入射自由场地震动输入的方式和机制,指出了目前在一些大坝抗震分析中采用地震动输入方式,需要澄清和探讨的问题。最后,对当前在坝址地震动输入方面需要关注和深入探讨的重点问题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坝坝址 地震动输入 动态相互作用 地基辐射阻尼 散射场 自由场
下载PDF
超大型地下洞室群的三维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44
2
作者 陈健云 胡志强 林皋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94-498,共5页
在大型水电站、核电站的地下厂房及大型地铁车站等超大型地下洞室群结构的动力反应分析中 ,围岩的动刚度特性不仅涉及到围岩对结构的动力约束作用 ,而且也是地震动输入机制的关键和地下结构分析中的难点。采用阻尼影响抽取法研究了围岩... 在大型水电站、核电站的地下厂房及大型地铁车站等超大型地下洞室群结构的动力反应分析中 ,围岩的动刚度特性不仅涉及到围岩对结构的动力约束作用 ,而且也是地震动输入机制的关键和地下结构分析中的难点。采用阻尼影响抽取法研究了围岩动刚度的动力特性 ,提出了岩石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的实用算法。该算法具有较好的精度和计算效率。在此基础上对溪洛渡超大型地下洞室群的抗震安全性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洞室群 三维地震响应 脉冲响应函数
下载PDF
筒仓在地震作用下的计算理论 被引量:20
3
作者 马建勋 梅占馨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5-30,共6页
通过总结已有的研究资料,首次建立了一种筒仓在地震作用下考虑贮料的运动特征、贮料与仓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的计算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关键词 筒仓 非线性分析 地震反应 贮料 相互作用
下载PDF
盾构隧道地震响应分析方法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23
4
作者 赵武胜 何先志 +3 位作者 陈卫忠 杨建平 王辉 袁敬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415-2421,共7页
盾构隧道在地震作用下可发生接头螺栓剪断、管片开裂、管片端部混凝土脱落、大变形及错台等震害,将影响隧道的安全与正常使用,因此,建立合理的分析模型与计算方法来研究隧道可能的震害具有重要的工程防震减灾意义。采用嵌入梁单元模拟接... 盾构隧道在地震作用下可发生接头螺栓剪断、管片开裂、管片端部混凝土脱落、大变形及错台等震害,将影响隧道的安全与正常使用,因此,建立合理的分析模型与计算方法来研究隧道可能的震害具有重要的工程防震减灾意义。采用嵌入梁单元模拟接头,厚壳单元模拟管片,无限元作为动力人工边界,同时在管片之间及管片与地层间设置非连续接触关系,更好地模拟了管片厚度方向应力及管片与地层间的相互作用,建立了厚壳-接触-无限元地震响应分析模型。并将该模型运用于某大直径越江盾构隧道的抗震分析中,计算结果与盾构隧道震害特征较为吻合,表明该模型可反映盾构隧道的真实地震动响应。并应用该模型分析了壁后注浆层材料参数及结构与土体相互作用对管片动力响应的影响。所建模型对于研究盾构或TBM施工隧道的震害分析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管片 接头 地震响应 相互作用 接触 无限元 壁后注浆
下载PDF
地震中砌体填充墙和RC框架梁柱协同作用机理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碧雄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7-101 96,共6页
系统地介绍了汶川地震灾区填充墙框架结构的震害特征,分析了震害原因。研究表明,填充墙能显著增大结构的侧向刚度和侧向承载力,填充墙的强度越高或框架越弱,填充墙对结构刚度和承载力的提高程度越大;填充墙在平面内的布置不均造成局部... 系统地介绍了汶川地震灾区填充墙框架结构的震害特征,分析了震害原因。研究表明,填充墙能显著增大结构的侧向刚度和侧向承载力,填充墙的强度越高或框架越弱,填充墙对结构刚度和承载力的提高程度越大;填充墙在平面内的布置不均造成局部刚度集中,导致地震中出现应力集中或结构整体发生扭转;填充墙在竖向布置不连续形成软弱层时,结构的变形和破坏在软弱层集中发生。当实心砖填充墙与框架梁柱连接较强且框架较弱、填充墙相对较强时,两者形成组合体共同承受地震作用;地震中填充墙对框架梁柱的约束作用、挤压作用以及填充墙局部失效会改变框架梁柱的约束条件和受力状态,形成短柱、极短柱、短梁,甚至会发生某些非常规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砌体填充墙 RC框架 地震震害 协同作用 破坏机理
原文传递
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相互作用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金昊贵 李鸿晶 孙广俊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1-41,共11页
对带填充墙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数值分析,研究填充墙体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填充墙框架结构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别分析了墙体开洞、墙体材料以及填充墙与框架的连接形式在多遇和罕遇地震下对填充... 对带填充墙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数值分析,研究填充墙体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填充墙框架结构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别分析了墙体开洞、墙体材料以及填充墙与框架的连接形式在多遇和罕遇地震下对填充墙框架动力响应及损伤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刚性连接下的填充墙对框架产生了刚度效应,使得其自振周期为纯框架的0.2~0.7倍,导致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增大,但填充墙对框架的约束效应限制了框架柱的变形,增大了结构的抗侧承载力;罕遇地震下填充墙与框架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开洞填充墙对框架柱产生了约束作用,减小了柱的计算高度,满布填充墙对框架产生斜压杆效应,导致柱端出现附加剪应力容易出现剪切破坏。柔性连接下的填充墙对框架的自振周期影响很小,在进行抗震验算时可不进行自振周期折减,在多遇和罕遇地震波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以及损伤均与纯框架类似,与抗震规范的设计计算吻合,同时也可避免填充墙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填充墙 地震响应 相互作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桩-土接触效应及对桥梁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清军 姜文辉 李哲明 《力学季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09-613,共5页
目前有关涉及桥梁桩基础地震反应的研究大多是基于桩与桩侧土体之间无相对滑动、位移保持协调的假定。本文针对地震作用下桥梁桩基础的接触面效应及其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问题,以某桥梁工程为背景,通过在桩-土交界面处设置接触单元来... 目前有关涉及桥梁桩基础地震反应的研究大多是基于桩与桩侧土体之间无相对滑动、位移保持协调的假定。本文针对地震作用下桥梁桩基础的接触面效应及其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问题,以某桥梁工程为背景,通过在桩-土交界面处设置接触单元来模拟桩-土间的接触非线性,建立了土-桩-桥梁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三维分析模型。利用这一模型,分析了地震作用下桩-土交界面处的动力反应形态,探讨了桩-土间的接触非线性及其对桥梁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在强震作用下,桩-土间会产生较强的接触非线性,在本文模型中,这种非线性主要表现为桩-土交界面处的滑移;考虑桩-土间的接触面效应将使结构的位移反应结果较基于桩-土间位移协调的情形有所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土接触非线性 桥梁结构 地震反应 相互作用
下载PDF
结构与地基动力相互作用的解析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刚 尚守平 王贻荪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9年第6期78-84,共7页
利用简化的位于弹性半空间上的基础和上部分结构模型,采用子结构法,结合波函数展开法,对地震引起的上、下部动力相互作用进行理论分析. 在分析中得到仅含少量参数的解析闭合解. 利用该解的数值计算结果,获得对上、下部动力相互作用规律... 利用简化的位于弹性半空间上的基础和上部分结构模型,采用子结构法,结合波函数展开法,对地震引起的上、下部动力相互作用进行理论分析. 在分析中得到仅含少量参数的解析闭合解. 利用该解的数值计算结果,获得对上、下部动力相互作用规律的部分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 结构 地基 基础上 上部结构 相互作用
下载PDF
埋地玻璃钢夹砂管地震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徐磊 刘杰 +1 位作者 叶志才 任青文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7-63,共7页
玻璃钢夹砂管在土木水利工程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现有的埋地管道地震响应分析模型大多不考虑管-土动力相互作用,且多针对均质材料管道,无法应用于具有明显层状复合材料结构特征的玻璃钢夹砂管。为此,本文基于玻璃钢夹砂管... 玻璃钢夹砂管在土木水利工程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现有的埋地管道地震响应分析模型大多不考虑管-土动力相互作用,且多针对均质材料管道,无法应用于具有明显层状复合材料结构特征的玻璃钢夹砂管。为此,本文基于玻璃钢夹砂管的层状复合材料结构特征,建立了完整的埋地玻璃钢夹砂管地震响应分析模型,在数值分析模型中,考虑了管-土间复杂的动力相互作用,以及地震散射波从有限域向无限域的传播。在上述基础上,重点分析管道长度、管道直径、管周土体弹性模量以及管道埋深等因素对埋地玻璃钢夹砂管地震响应的影响,并通过对影响规律的分析给出提高埋地玻璃钢夹砂管抗震能力的工程建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钢夹砂管 地震响应 粘弹性边界 动力接触 层合壳单元 ABAQUS
下载PDF
铅销橡胶支座应用与桥梁减震的优化配置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云贺 张俊发 田洁 《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9-42,共4页
探讨了铅销橡胶支座 ( LRB)用于桥梁减震的有效性及其铅销的优化配置 ,利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研究了典型“U”型和“V”型河谷上的梁式简支桥在不同地震波激励下的地震作用 ,结果表明采用合理配置的 LRB较普通的橡胶支座 ( RB)具有同时... 探讨了铅销橡胶支座 ( LRB)用于桥梁减震的有效性及其铅销的优化配置 ,利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研究了典型“U”型和“V”型河谷上的梁式简支桥在不同地震波激励下的地震作用 ,结果表明采用合理配置的 LRB较普通的橡胶支座 ( RB)具有同时减小支座的最大变位和降低桥墩的地震响应等优点 ,并指出桥梁采用 LRB减震主要是靠墩与梁的动力相互作用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销橡胶支座 减震 优化配置 梁式简支桥
下载PDF
框架-预应力锚杆-土体系统地震动相互作用分析模型及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叶帅华 朱彦鹏 +1 位作者 王邓峮 陈长流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2-109,共8页
建立了框架-预应力锚杆-土体系统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计算模型,这种模型将框架与锚杆自由段之间的作用和锚杆锚固段与土体之间的作用均处理成一个线性弹簧和一个与速度有关的阻尼器,将锚杆自由段处理成一弹簧,锚杆预应力通过自由段的弹... 建立了框架-预应力锚杆-土体系统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计算模型,这种模型将框架与锚杆自由段之间的作用和锚杆锚固段与土体之间的作用均处理成一个线性弹簧和一个与速度有关的阻尼器,将锚杆自由段处理成一弹簧,锚杆预应力通过自由段的弹性变形传递至锚杆锚固段,然后再通过锚杆锚固段传递至土层。框架(横梁、立柱和挡土板)质量和主动区土体质量以集中质量的形式连接在锚杆自由段,并通过自由段弹簧与锚固段阻尼器进行连接。由此分别建立框架-锚杆系统和锚杆-土体系统地震作用下的阻尼微分方程,并分别求解在简谐地震作用下锚杆预应力的地震响应和锚固段锚杆的动力响应。最后,结合一工程实例进行分析,并用ADINA对此计算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这种计算模型对黄土地区土质均匀的边坡动力设计和分析是安全、可靠、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预应力锚杆-土体系统 地震作用 相互作用 动力模型 地震响应
下载PDF
±800 kV特高压换流阀塔——厅整体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徐俊鑫 谢强 +3 位作者 杨振宇 卓然 胡蓉 孙帮新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6-103,共8页
换流阀塔通常采用悬挂在换流站的阀厅的安装方式,在地震作用下往往导致较大的水平位移,换流阀塔之间的连接以及阀塔-阀厅相互作用的机理需深入研究。文中以±800 kV特高压直流换流站的换流阀厅及6组阀塔为研究对象,考虑阀塔与相连... 换流阀塔通常采用悬挂在换流站的阀厅的安装方式,在地震作用下往往导致较大的水平位移,换流阀塔之间的连接以及阀塔-阀厅相互作用的机理需深入研究。文中以±800 kV特高压直流换流站的换流阀厅及6组阀塔为研究对象,考虑阀塔与相连接的支柱绝缘子的金具连接特性,建立了阀塔—厅及阀厅耦联回路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不同地震动输入下的时程响应分析。研究表明:换流站阀厅结构在其基频附近对地面运动输入有明显的放大作用,且换流阀塔位移响应较大。采用具有较大变形能力的柔性管母线及金具,可以避免在地震作用下阀塔与相连的支柱绝缘子的牵拉作用。在换流阀抗震设计时应考虑阀厅的放大作用,阀塔与相邻设备的连接应选用具有大变形能力的金具,以改善其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输电 换流阀塔 阀厅耦联回路 地震响应 动力放大系数 相互作用
下载PDF
强震作用下密贴交叉组合地铁车站三维地震动响应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积栋 陶连金 +2 位作者 安军海 吴秉林 黄凯平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68,共5页
基于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密贴交叉组合地铁地下车站结构的三维计算模型,研究强震作用下密贴交叉组合地铁地下车站结构的三维非线性地震反应特性,并与单一浅埋/深埋地铁地下车站结构的地震反应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密贴交叉... 基于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密贴交叉组合地铁地下车站结构的三维计算模型,研究强震作用下密贴交叉组合地铁地下车站结构的三维非线性地震反应特性,并与单一浅埋/深埋地铁地下车站结构的地震反应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密贴交叉组合车站结构中,由于上下层车站相互作用影响,对上下层车站的相对水平位移均具有放大作用;上层车站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小于浅埋车站,而下层车站的加速度放大系数略比深埋车站的大,且变化率较大的部位均发生在密贴交叉部位;下层车站的存在,对上层车站结构的应力有一定的消弱作用,但是由于两车站结构相互作用影响,在两车站交叉部位出现应力集中,致使交叉部位应力出现明显的放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贴交叉组合 车站结构 地震反应 相互作用
下载PDF
宁波姚江大桥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斌斌 袁建兵 +1 位作者 刘延芳 叶爱君 《结构工程师》 2007年第3期38-42,52,共6页
目前,大跨度钢桁架拱桥的抗震设计分析相对较少,无规范可遵循。以宁波城庄路姚江大桥为例,建立了主桥和引桥一体的动力分析模型,分析了桥跨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探讨了主、引桥相互间的影响作用,并比较了几种改善抗震性能措施的效... 目前,大跨度钢桁架拱桥的抗震设计分析相对较少,无规范可遵循。以宁波城庄路姚江大桥为例,建立了主桥和引桥一体的动力分析模型,分析了桥跨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探讨了主、引桥相互间的影响作用,并比较了几种改善抗震性能措施的效果。罕遇地震下主桥纵向固定墩基础难满足抗震要求,可采用减震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拱桥 结构模型 地震反应 相互作用 抗震性能
下载PDF
国家地震安全公共服务平台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姜立新 帅向华 +3 位作者 关晶波 张勤 杨天青 张维佳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2014年第2期263-270,共8页
本文主要立足于我国地震多发、震灾严重的国情,着眼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社会公众对地震安全信息服务提出的新要求,探讨把防震减灾工作成果转化为公共服务产品,实现从被动救灾到主动救灾的创新和转变。以地震安全公共服务为目标,以地理... 本文主要立足于我国地震多发、震灾严重的国情,着眼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社会公众对地震安全信息服务提出的新要求,探讨把防震减灾工作成果转化为公共服务产品,实现从被动救灾到主动救灾的创新和转变。以地震安全公共服务为目标,以地理信息技术为手段,为国家防震减灾信息化建设提供先进的关键技术支撑,不断提高地震行业应对地震灾害的基础信息保障能力,更好地发挥地震行业中各个业务技术系统的功能,使防震减灾成果更好、持续地为社会提供服务,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安全 协同联动 公共服务
下载PDF
桩径对桩-土-结构共同作用时的抗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大明 王敏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9-91,88,共4页
根据上海某高层建筑地基基础结构数据建立软土地基上桩基础高层建筑平面动力有限元计算模型,以横观各向同性材料模拟软土地基,弹性阻尼人工边界模拟地基半无限体,薄膜单元模拟桩-土间接触滑移性能,并考虑桩-土-结构相互作用,采用上海地... 根据上海某高层建筑地基基础结构数据建立软土地基上桩基础高层建筑平面动力有限元计算模型,以横观各向同性材料模拟软土地基,弹性阻尼人工边界模拟地基半无限体,薄膜单元模拟桩-土间接触滑移性能,并考虑桩-土-结构相互作用,采用上海地铁某车站地震监测数据作为地震波输入进行动力有限元计算。基于此计算模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选择各种桩基直径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讨论了在该模型条件下桩径选择对上部结构以及桩基础整体抗震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优化方案,进行总结并得出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有限元 桩基础 桩径 地震反应 共同作用
原文传递
立式储罐与地基相互作用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利剑 孙建刚 梁立孚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2-158,共7页
在考虑地基与储罐相互作用的情况下,采用有限元法对储罐在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反应进行了计算。推导了系统刚度矩阵及质量矩阵的计算过程。通过对四种场地条件下的地震响应分析,得出了储罐各种参数对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表明:不同的... 在考虑地基与储罐相互作用的情况下,采用有限元法对储罐在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反应进行了计算。推导了系统刚度矩阵及质量矩阵的计算过程。通过对四种场地条件下的地震响应分析,得出了储罐各种参数对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表明:不同的地震激励对储罐系统的反应是不同的;地基刚度对系统的动力响应的影响也很大:即地基越“柔”,基底弯矩、罐壁轴向应力越小,但环向应力和底板变形却在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罐 地震反应 相互作用 有限元
下载PDF
大豆散料-钢板筒仓模型动力相互作用试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静行 贺婉筠 杨金平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4-92,M0008,共10页
为揭示粮食散料与仓体之间相互作用对结构体系地震反应的影响,进行了空仓、半仓大豆和满仓大豆3种储粮状态下的钢筒仓模型振动台试验,从动力特性、加速度反应和耗能特性等方面研究了不同堆料高度与不同输入峰值加速度对模型地震反应的... 为揭示粮食散料与仓体之间相互作用对结构体系地震反应的影响,进行了空仓、半仓大豆和满仓大豆3种储粮状态下的钢筒仓模型振动台试验,从动力特性、加速度反应和耗能特性等方面研究了不同堆料高度与不同输入峰值加速度对模型地震反应的影响规律,并对大豆-钢板筒仓体系的动力相互作用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模型空仓、半仓和满仓的一阶频率分别为109.6 Hz、59.4 Hz和49.5 Hz,阻尼比为1.2%、23.4%和6.7%;大豆-钢板筒仓模型随着堆料高度增加,其一阶频率显著降低,阻尼比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输入峰值加速度的增大加剧了大豆与筒仓的相互作用程度,从而改变了模型最大幅值点位置和动力放大系数的垂直分布;贮料与筒仓耦合系统的耗能减震能力随大豆贮料的增加而提升;贮料与钢板筒仓之间存在相对运动的临界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筒仓 振动台试验 地震反应 耗能特性 相互作用
下载PDF
Joint Effects and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riving Factors of Landslides in Earthquake Areas 被引量:1
19
作者 Jintao Yang Chong Xu Xu Ji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2期330-338,共9页
Understanding the joint effects of earthquakes and driving factors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andslides is helpful for targeted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in earthquake-prone areas.By far,little work has ... Understanding the joint effects of earthquakes and driving factors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andslides is helpful for targeted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in earthquake-prone areas.By far,little work has been done on this issue.This study analyzed the co-seismic landslide of the Ms8.0 Wenchuan earthquake in 2008 and 2014.The joint effects and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riving factors in seismic regions were revealed.Results show that(a)between 2008 and 2014,the dominant driving-factor for landslides has changed from earthquake to rock mass;(b)driving factors with weak driving force have a significant enhancement under the joint effects of other factors;(c)the joint effects of driving factors and earthquake decays with time.The study concluded that the strong vibration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and the rock mass strength are the biggest contributors to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andslides in 2008 and 2014,respectively.It means that the driving force of the earthquake is weaker than that of the rock mass after six years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Moreover,the landslide spatial distribution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joint effects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and driving factors,and the earthquake has an enhanced effect on other fa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detector co-seismic landslide spatial pattern triggering factors interaction effects driving force engineering geology
原文传递
Machine learning-based seismic assessment of framed structures with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20
作者 Mohamed NOURELDIN Tabish ALI Jinkoo KIM 《Frontiers of Stru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23年第2期205-223,共19页
The objective of the current study is to propose an expert system framework based on a supervised machine learning technique(MLT)to predict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low-to mid-rise frame structures considering soil-... The objective of the current study is to propose an expert system framework based on a supervised machine learning technique(MLT)to predict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low-to mid-rise frame structures considering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SSI).The methodology of the framework is based on examining different MLTs to obtain the highest possible accuracy for prediction.Within the MLT,a sensitivity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 main SSI parameters to select the most effective input parameters.Multiple limit state criteria were used for the seismic evaluation within the process.A new global seismic assessment ratio was introduced that considers both serviceability and strength aspects by utilizing three different engineering demand parameters(EDPs).The proposed framework is novel because it enables the designer to seismically assess the structure,while simultaneously considering different EDPs and multiple limit states.Moreover,the framework provides recommendations for building component design based on the newly introduced global seismic assessment ratio,which considers different levels of seismic hazards.The proposed framework was validated through comparison using non-linear time history(NLTH)analysi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framework provides more accurate results than conventional methods.Finally,the generalization potential of the proposed framework was tested by investigating two different types of structural irregularities,namely,stiffness and mass irregularities.The results from the framework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NLTH analysis results for the selected case studies,and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was found to be the most influential input parameter in the assessment process for the case study models investigated.The proposed framework shows high generalization potential for low-to mid-rise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hazar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seismic analysi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