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结构抗震的鲁棒性 被引量:51
1
作者 叶列平 程光煜 +1 位作者 陆新征 冯鹏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15,共5页
介绍了结构鲁棒性的概念及提高结构鲁棒性对避免结构在罕遇地震下垮塌的重要意义。分别从抗震结构体系、结构承载力与延性、结构破坏模式以及赘余构件等几方面讨论了提高结构抗震鲁棒性的措施,给出了相应的设计建议。
关键词 结构抗震 鲁棒性 结构体系 整体性 破坏模式 结构承载力 结构延性 赘余构件
原文传递
地下结构地震破坏机制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孙海峰 景立平 +1 位作者 王树伟 孟宪春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3627-3635,共9页
利用自行研制的三维叠层剪切模型箱,完成黏土层中典型三层三跨地铁车站模型的地震响应大型振动台试验。通过对车站模型结构和土层中的加速度时程及其傅里叶频率幅值谱的对比研究,分析地下结构动应变变化规律及结构破坏宏观现象。揭示地... 利用自行研制的三维叠层剪切模型箱,完成黏土层中典型三层三跨地铁车站模型的地震响应大型振动台试验。通过对车站模型结构和土层中的加速度时程及其傅里叶频率幅值谱的对比研究,分析地下结构动应变变化规律及结构破坏宏观现象。揭示地下结构地震破坏机制为地下结构地震响应主要受周围土层控制,土层相对较软时,地下结构易发生破坏。同时,埋深越浅,地下结构破坏越严重。地下结构的地震破坏模式是地下结构周围土体的剪切变形使结构产生层间相对位移,当位移过大时,楼板与侧墙将发生拉伸破坏。而柱子则在剪切或弯矩作用下可分别产生剪切破坏和弯曲破坏,或在同一根柱子上同时出现剪切和弯曲组合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叠层剪切模型箱 振动台试验 地震破坏机制 地震破坏模式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水平层状岩质边坡累积损伤与破坏模式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刘新荣 邓志云 +2 位作者 刘永权 刘树林 路雨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507-2516,共10页
研究边坡在反复地震作用下的累积损伤对于库区岩质边坡的长期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振动台试验与理论分析方法,对水平层状岩质边坡在反复地震作用下的累积损伤与破坏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混凝土疲劳裂纹扩展的双K... 研究边坡在反复地震作用下的累积损伤对于库区岩质边坡的长期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振动台试验与理论分析方法,对水平层状岩质边坡在反复地震作用下的累积损伤与破坏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混凝土疲劳裂纹扩展的双K准则可以很好地解释边坡的累积损伤曲线的变化趋势,完整的累积损伤演化曲线表现出初始损伤、细观裂纹扩展、宏观裂缝扩展3个阶段;分别采用三次多项式和幂指数建立了微小地震和强震作用下边坡岩体累积损伤演化模型并取得了良好的拟合效果,微小地震作用下边坡岩体累积损伤曲线表现出初期略微下降、中期线性增长、后期平缓增长的正"S"型的3段式特征,强震作用下边坡岩体累积损伤相比微震作用下有较为快速的增长,且在边坡破坏前增速加快。频发微震作用下,水平层状岩质边坡在坡体上部形成阶梯型破坏面并向坡面出露,在坡体下部形成平直的剪切破坏面,坡体最终的破坏面呈阶梯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作用 岩质边坡 振动台试验 累积损伤 破坏模式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动与汶川地震灾区滑坡破坏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鹏 陈新民 王旭东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5-59,共5页
基于对都江堰、彭州、绵竹、绵阳、北川、青川、平武、江油等重灾区和极重灾区的30多个地震滑坡灾害点进行的滑坡灾害现场测绘、灾害信息数字影像采集、地震滑坡灾害评估工作,发现灾区滑坡破坏模式主要以崩塌破坏或者崩塌破坏诱发的崩... 基于对都江堰、彭州、绵竹、绵阳、北川、青川、平武、江油等重灾区和极重灾区的30多个地震滑坡灾害点进行的滑坡灾害现场测绘、灾害信息数字影像采集、地震滑坡灾害评估工作,发现灾区滑坡破坏模式主要以崩塌破坏或者崩塌破坏诱发的崩滑式破坏,而纯粹滑动式破坏较少,同时灾区滑坡破坏特征与近断层地震动效应存在密切联系,近断层地震滑坡与远震滑坡在灾害机理与破坏形式上存在明显区别,有必要在今后研究工作中针对近断层地震动的大脉冲效应、SH波、崩塌破坏特征展开系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震滑坡 近断层地震动 破坏特征
下载PDF
新配筋方案小跨高比连梁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梁兴文 李方圆 +1 位作者 张涛 邓明科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9-126,共8页
对沿连梁截面高度配置3层封闭约束箍筋的9个小跨高比连梁进行了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了连梁的跨高比、箍筋和纵筋数量对其破坏形态、滞回性能、刚度退化、变形和耗能性能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跨高比为0.75―1.5的连梁,无论受力纵筋... 对沿连梁截面高度配置3层封闭约束箍筋的9个小跨高比连梁进行了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了连梁的跨高比、箍筋和纵筋数量对其破坏形态、滞回性能、刚度退化、变形和耗能性能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跨高比为0.75―1.5的连梁,无论受力纵筋是否屈服,最终还是发生剪切破坏或弯曲剪切破坏;沿连梁截面高度配置的3层封闭约束箍筋有效地改善了连梁的变形和耗能能力。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考虑纵向受力钢筋作用的连梁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公式的预测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跨高比连梁/新配筋方案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破坏形态 变形和耗能性能
原文传递
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能量平衡的抗震塑性设计 被引量:18
6
作者 白久林 金双双 欧进萍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5-134,共10页
为确定防屈曲支撑在结构中的布置方式以使结构抗震性能充分发挥,提出了基于能量平衡的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塑性设计方法。构建了结构的"强柱弱梁"整体屈服机制,采用侧力比将总结构体系离散为防屈曲支撑体系和... 为确定防屈曲支撑在结构中的布置方式以使结构抗震性能充分发挥,提出了基于能量平衡的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塑性设计方法。构建了结构的"强柱弱梁"整体屈服机制,采用侧力比将总结构体系离散为防屈曲支撑体系和纯框架体系,并建立了结构的双线性能力曲线。基于能量平衡方法计算结构的设计基底剪力并分别得到支撑体系和框架体系的设计侧向力,进而完成支撑的截面设计。按照塑性内力分配机制和考虑支撑屈服后性能,计算梁柱构件内力需求。以一幢5层结构为例,分别设计了不同侧力比的14个结构模型,对比了基底剪力、防屈曲支撑面积和梁柱钢筋用量等。通过22条地震波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了不同侧力比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屈服机制、楼层剪力比、支撑最大位移延性、累积位移延性和结构残余层间位移角。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实现结构的预期失效模式,并满足结构的抗震性能要求,并建议设计侧力比选取在0.3~0.5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防屈曲支撑 能量平衡 塑性设计 地震失效模式 侧力比
原文传递
FRP加固钢筋混凝土墩柱抗震性能研究综述 被引量:14
7
作者 董振华 杜修力 韩强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5-64,共10页
回顾并总结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片材和织物抗震加固钢筋混凝土(RC)结构的研究现状,介绍了FRP的加固方式,包括粘贴形式和锚固方法;对影响FRP抗震加固效果的原柱条件、加固参数和受力条件的试验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探讨了FRP加固墩柱... 回顾并总结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片材和织物抗震加固钢筋混凝土(RC)结构的研究现状,介绍了FRP的加固方式,包括粘贴形式和锚固方法;对影响FRP抗震加固效果的原柱条件、加固参数和受力条件的试验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探讨了FRP加固墩柱的破坏模式及FRP加固结构的抗震性能理论研究进展。针对现有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些FRP加固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的建议和意见,为其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抗震加固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 破坏模式 抗震性能 综述
下载PDF
混凝土重力拱坝极限抗震能力评价方法初探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社荣 王高辉 王超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12,共6页
从基于性能的抗震设防标准及理论出发,坝体某个关键性能破坏便可能影响大坝的正常运行,单一的评价准则已经不能满足对大坝极限抗震能力评估的要求。针对混凝土重力拱坝的结构特点,基于混凝土弥散裂缝模型,利用地震动超载时域分析方法,... 从基于性能的抗震设防标准及理论出发,坝体某个关键性能破坏便可能影响大坝的正常运行,单一的评价准则已经不能满足对大坝极限抗震能力评估的要求。针对混凝土重力拱坝的结构特点,基于混凝土弥散裂缝模型,利用地震动超载时域分析方法,从收敛性、地震位移响应突变、塑性区贯通、坝体开裂破坏等方面,对国内某重力拱坝极限抗震能力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研究表明,该重力拱坝的极限抗震能力为0.51g,顶拱中部是坝体相对薄弱的高地震响应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拱坝 极限抗震能力 地震超载法 破坏模式 时程分析
下载PDF
频发微震下上覆软弱岩体边坡动力稳定及失稳模式 被引量:12
9
作者 杨忠平 来云亮 +3 位作者 刘树林 田鑫 胡元鑫 任书霈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297-2306,共10页
水库蓄水诱发的高频次微小地震对库岸边坡稳定性存在一定影响。采用振动台物理模型试验,结合UDEC离散元分析方法,以三峡库区杉树槽滑坡为原型,研究了频发微震作用下典型上覆软弱岩体边坡的累计损伤过程、动力响应特征及破坏模式。结果表... 水库蓄水诱发的高频次微小地震对库岸边坡稳定性存在一定影响。采用振动台物理模型试验,结合UDEC离散元分析方法,以三峡库区杉树槽滑坡为原型,研究了频发微震作用下典型上覆软弱岩体边坡的累计损伤过程、动力响应特征及破坏模式。结果表明:在频发微震作用下,模型边坡自振频率不断降低,阻尼比不断升高,完整性降低;坡体加速度响应在初始阶段和微震阶段体现出"高程效应"和"趋表效应",而在小震加载后,坡体动力响应与上述特征出现偏离;在反复微震下,坡体的破坏演化过程可概括为"次级节理发育→次级节理扩展→上部岩体破碎→后缘裂隙扩张→滑面贯通→边坡失稳破坏"阶段;离散元数值分析结果表明,上覆软弱岩体边坡在频发微震下的变形主要发生于岩层分界面以上,后缘裂隙以下的上部岩体,随着地震次数的增加,其永久位移不断增大,边坡稳定性系数不断降低,边坡破坏特征与振动台试验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发微震 上覆软弱岩体边坡 振动台试验 UDEC离散元方法 动力稳定性 破坏模式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框架夹心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英民 刘建伟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4-82,共9页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通常柱混凝土强度高于梁的混凝土强度,当节点与梁用较低强度混凝土同时浇筑时,便形成钢筋混凝土框架夹心节点。通过11个钢筋混凝土框架夹心节点(包括平面中节点2个,平面端节点2个,改进型平面节点4个,空间中节点、...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通常柱混凝土强度高于梁的混凝土强度,当节点与梁用较低强度混凝土同时浇筑时,便形成钢筋混凝土框架夹心节点。通过11个钢筋混凝土框架夹心节点(包括平面中节点2个,平面端节点2个,改进型平面节点4个,空间中节点、空间端节点、空间角节点各1个)及3个用于对比分析的传统空间节点(空间中节点、空间端节点、空间角节点各1个)的拟静力试验,结合之前完成的7个平面夹心节点试验及6组平面夹心节点与传统节点的抗震性能对比,对钢筋混凝土框架夹心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包括开裂损伤过程、失效模式、位移延性、变形性能、受压承载力、受剪承载力、滞回耗能、梁筋粘结锚固性能等。研究表明:虽然核心区混凝土强度降低对试件抗震性能有一定不利影响,但通常不会改变框架节点的破坏模式,满足剪压比、轴压比、梁柱混凝土强度比、核心区配筋量条件下的夹心节点,其抗震性能大多可以满足结构设计的需求,或采取加插短筋、增设斜筋等加强措施后可以满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夹心节点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失效模式
原文传递
Failure mode classificatio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 using Fisher method 被引量:11
11
作者 戚永乐 韩小雷 季静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0期2863-2869,共7页
In order to apply the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an engineer must first find out whether the column is expected to fail in shear before or after flexural yielding. According to column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an... In order to apply the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an engineer must first find out whether the column is expected to fail in shear before or after flexural yielding. According to column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and failure mod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 the UW-PEER structure performance database was discussed and analyzed.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relevance of failure mode and factors such as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ratio, transverse reinforcement ratio, hoop spacing to depth ratio, aspect ratio, shearing resistance demand to shear capacity ratio and axial load ratio, Fisher's discriminant analysis(FDA) of the above factors was carried out. A discriminant function was developed to identify column failure mode. Results show that three factors, i.e., Vp /Vn, hoop spacing to depth ratio and aspect ratio have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failure mode. The failure mode has less to do with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ratio, transverse reinforcement ratio and axial load ratio. Through using these three factors and the model proposed, over 85.6% of the original grouped cases were correctly classified. The value of coefficient of Vp /Vn is the largest, which means that discriminant equation is most sensitive to the shearing resistance demand to shear capacity rati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sher’s DISCRIMINANT analysis(FDA) concrete COLUMN failure mode identification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下载PDF
FRP加固钢筋混凝土圆柱破坏模式及纤维应变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顾冬生 吴刚 +1 位作者 吴智深 郭正兴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0-67,共8页
大量试验验证了FRP约束混凝土圆柱能显著提高其抗震性能,但对FRP加固柱的破坏模式以及FRP应变发展规律还没有进行系统研究,而FRP加固混凝土圆柱破坏模式的预测与对其抗震性能的评估直接相关。试验表明,当FRP加固混凝土圆柱从弯剪破坏向... 大量试验验证了FRP约束混凝土圆柱能显著提高其抗震性能,但对FRP加固柱的破坏模式以及FRP应变发展规律还没有进行系统研究,而FRP加固混凝土圆柱破坏模式的预测与对其抗震性能的评估直接相关。试验表明,当FRP加固混凝土圆柱从弯剪破坏向弯曲破坏过渡时,FRP应变发展规律会发生显著变化。控制FRP有效极限应变就可以对加固柱的破坏模式进行控制,并且FRP加固柱受剪承载力的计算也和FRP有效极限应变密切相关。建议了FRP加固混凝土圆柱有效极限应变值,给出了判别FRP加固混凝土圆柱破坏模式的方法,与试验结果比较表明该判别方法简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P 圆柱 抗震加固 延性 破坏模式 应变特征
下载PDF
跨越Ⅴ形峡谷桥梁多层介质效应的多点激励破坏模式 被引量:11
13
作者 柳国环 冯啸 江大来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1-113,共13页
由于崎岖地形(非平坦地表和非均匀地层)具有复杂的地震动空间变异性,对于该类场地效应的地震特异性所引发的结构差动损害尚无系统性的研究。为了深入研究崎岖地形下地震动空间效应对结构的影响,针对多层非均匀介质Ⅴ形峡谷这种特殊地形... 由于崎岖地形(非平坦地表和非均匀地层)具有复杂的地震动空间变异性,对于该类场地效应的地震特异性所引发的结构差动损害尚无系统性的研究。为了深入研究崎岖地形下地震动空间效应对结构的影响,针对多层非均匀介质Ⅴ形峡谷这种特殊地形,详细分析了Ⅴ形场地下地震动频谱特性的影响因素(行波效应、相干效应和局部场地效应等),并模拟了相应的地震动输入;对一横跨Ⅴ形峡谷的连续钢箱梁桥进行了有限元计算,对比分析了不同地震动输入和不同边界条件下结构模型的地震响应;探究了Ⅴ形场地超大震作用下的桥梁破坏模式,计算出结构的薄弱部位,并着重对比了Ⅴ形峡谷场地和平坦场地2种地形下的地震激励对结构破坏模式的影响差异,揭示了Ⅴ形峡谷场地下的模拟多点地震输入特异性对桥梁的结构响应和破坏模式的特殊影响,发现同水平场地相比该类场地下的地震激励会在桥梁内部引发额外的差动内力,进而使桥梁破坏更早发生并改变了结构的破坏模式。结果表明:①Ⅴ形峡谷场地极大地改变了地震波场中的散射波组成,且同水平场地地震激励相比,其对结构具有更强的空间差动效应,从而引发更大的差动内力;②与水平场地相比,Ⅴ形峡谷场地地震动输入下的桥梁破坏发生时间较为提前,且初始破坏点并不相同,从而导致结构的破坏模式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抗震分析 有限元方法 破坏模式 钢箱梁桥 Ⅴ形峡谷 非均匀介质
原文传递
设有接地梁的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及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徐军 李英民 +3 位作者 赖永余 姜宝龙 韩军 刘立平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60-68,共9页
为研究位于陡坡上的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1榀比例为1/4的5层3跨设有接地梁的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试件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观察试件的裂缝开展过程和破坏形态,分析接地梁对试件滞回性能、刚度退化和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指标的影响。... 为研究位于陡坡上的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1榀比例为1/4的5层3跨设有接地梁的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试件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观察试件的裂缝开展过程和破坏形态,分析接地梁对试件滞回性能、刚度退化和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指标的影响。利用有限元软件OpenSees对试验框架进行了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模拟分析,得到的滞回曲线与试验滞回曲线总体吻合良好,验证了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框架进行了不同结构布置的拓展分析。试验及有限元分析结果均表明:接地梁显著提高了掉层框架的抗震承载力并改善了其破坏模式,使其坎上部分抗震性能与平地框架相当,掉层部分则损伤轻微;但按常规框架梁设计的接地梁出现了沿构件全长度范围的受拉破坏,建议将其按拉弯构件设计,并适当提高抗震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掉层RC框架 接地梁 拟静力试验 有限元分析 抗震性能 破坏模式
原文传递
基于可恢复指标的结构损伤机制评价方法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英民 杨龙 +1 位作者 刘烁宇 罗文文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197-2206,共10页
为了对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提供决策依据,提出可恢复指标对结构不同损伤机制的安全、经济和可恢复性进行对比评价.以体系恢复力(resilience of system)为基础,阐述给定烈度区下单体结构可恢复指标的计算方法和流程;对5种典型损伤机制... 为了对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提供决策依据,提出可恢复指标对结构不同损伤机制的安全、经济和可恢复性进行对比评价.以体系恢复力(resilience of system)为基础,阐述给定烈度区下单体结构可恢复指标的计算方法和流程;对5种典型损伤机制的RC框架结构,进行易损性分析和恢复力参数计算,得到结构可恢复指标;分析可恢复指标对各主要恢复力参数的敏感性,提出修正的给定烈度区下结构可恢复指标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可恢复指标能够较全面地涵盖结构地震损失相关因素,体现结构的恢复力(即安全、经济和可恢复性);修正的结构可恢复指标能够较好地区分各损伤机制的恢复力,符合已有研究对各损伤机制优劣的定性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损失评估 恢复力 抗震性能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地震易损性分析 损伤机制评价
下载PDF
城市地下管廊结构地震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鹏宇 王述红 朱承金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20-1027,共8页
地震安全问题是城市地下管廊设计中不得不考虑的部分.先使用反应位移法计算地震时管廊结构的内力,得出管廊薄弱部位.接着使用动力时程方法分析管廊的地震响应,建立土体与结构数值模型,在模型底部输入水平地震作用.采用土-结构界面接触单... 地震安全问题是城市地下管廊设计中不得不考虑的部分.先使用反应位移法计算地震时管廊结构的内力,得出管廊薄弱部位.接着使用动力时程方法分析管廊的地震响应,建立土体与结构数值模型,在模型底部输入水平地震作用.采用土-结构界面接触单元,重点考虑土与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出结构与土之间的分离与滑移情况以及管廊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变形和应力分布.结果发现:地下管廊标准段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发生明显的侧向位移,容易发生弯剪破坏,而水平方向未发生明显位移;管廊结构地震破坏时的薄弱环节在顶板、底板与侧墙的连接部位以及中隔墙的墙端,在抗震设计中需采取加固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管廊 时程分析 地震响应 结构变形 破坏模式
下载PDF
承载开闭钢屋盖的预应力混凝土看台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以一 张大照 +1 位作者 薛伟辰 卢文胜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2-28,共7页
为了深入探索承载开闭钢屋盖的预应力混凝土看台结构的抗震性能,针对上海旗忠森林体育城网球中心开闭钢屋盖与预应力混凝土看台组成的结构体系,继振动台模型试验后,采用弹塑性有限元分析,对比研究了主振型为扭转的结构体系的反应特点、... 为了深入探索承载开闭钢屋盖的预应力混凝土看台结构的抗震性能,针对上海旗忠森林体育城网球中心开闭钢屋盖与预应力混凝土看台组成的结构体系,继振动台模型试验后,采用弹塑性有限元分析,对比研究了主振型为扭转的结构体系的反应特点、屋盖闭合与开启状态对预应力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闭环式倒锥台空间框架结构体系的弹塑性地震反应规律和破坏模式。研究发现:屋盖的不同状态影响结构的振动特性和地震反应;以扭转为主振型的闭环式看台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响应模式为平动形式;预应力看台结构罕遇地震后的整体性能良好;闭环式倒锥台空间框架构形限制了大震下结构的侧移,相对于平行式框架,能提高对重力荷载的抗倒塌能力。本研究增进了对有开闭屋盖的结构体系及闭环式框架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认识,有助于这类结构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闭钢屋盖 预应力混凝土 抗震性能 破坏模式 弹塑性反应分析 振动台试验
下载PDF
地下水位变化对砂质边坡地震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黄帅 张力方 +2 位作者 吕悦军 彭艳菊 沙海军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99-606,636,共9页
基于砂土边坡的有限元模型和室内振动台试验,研究了地下水位变化对边坡的地震动力响应和破坏模式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中国规范的拟静力法计算的边坡安全系数相对于日本规范较为保守。随着地下水位的增加,边坡的最大水平位移... 基于砂土边坡的有限元模型和室内振动台试验,研究了地下水位变化对边坡的地震动力响应和破坏模式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中国规范的拟静力法计算的边坡安全系数相对于日本规范较为保守。随着地下水位的增加,边坡的最大水平位移均表现出增加趋势,且在边坡顶部水平位移达到最大值;近场地震作用下的位移要大于远场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地震作用下随着水位的增加,边坡顶部的最大水平加速度呈现减小的趋势,说明地下水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减震作用。地下水对边坡动力特性影响较大,随着地下水位的升高,边坡的自振周期呈现增加趋势,最高水位时(1m)边坡的自振周期比无水时增大了2.88倍。不考虑地下水时,边坡的破坏主要表现为通过坡脚的圆弧形剪出破坏,而地下水的存在使边坡的破坏并没有通过坡脚,而是从边坡前缘某一点处发生剪出破坏。最后通过振动台试验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确定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边坡 振动台试验 地震动力响应 破坏模式
下载PDF
反复荷载作用下钢管混凝土组合桥墩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邱文亮 田甜 张哲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156-164,183,共10页
为研究钢管混凝土组合桥墩的抗震性能,完成了8个剪跨比λ=3.0方形截面桥墩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基于试件的破坏特征及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分析了内置核心钢管对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的改善作用,讨论了轴压比、配箍率、纵筋率和钢... 为研究钢管混凝土组合桥墩的抗震性能,完成了8个剪跨比λ=3.0方形截面桥墩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基于试件的破坏特征及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分析了内置核心钢管对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的改善作用,讨论了轴压比、配箍率、纵筋率和钢管埋置长度对组合桥墩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墩身内埋置核心钢管可避免桥墩发生竖向压溃和弯剪破坏,同时提高试件的承载力、变形和耗能能力,并减小卸载后的残余位移;轴压比大的组合桥墩试件承载力高、耗能能力强,但变形能力差且残余位移大;随着配箍率或纵筋率的增加,滞回曲线的饱满度变好,变形和耗能能力得到提高;核心钢管在墩身内的埋置长度是决定组合桥墩破坏形态和抗震性能的重要因素,随着钢管埋置长度的增加,组合桥墩试件的破坏形态由剪切型转化为弯曲型,其各项抗震性能指标随之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凝土组合桥墩 抗震性能 拟静力试验 破坏形态 滞回曲线
下载PDF
强震作用下独塔斜拉桥模型的非线性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黄学漾 宗周红 +2 位作者 夏坚 黎雅乐 夏樟华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54-359,共6页
建立了基于隐式积分和显式积分的2种有限元模型,对独塔斜拉桥振动台试验中得到的地震响应特性及其破坏模式进行了模拟.然后,利用基于隐式积分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行波效应和索塔梁耦合振动对独塔斜拉桥地震响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基... 建立了基于隐式积分和显式积分的2种有限元模型,对独塔斜拉桥振动台试验中得到的地震响应特性及其破坏模式进行了模拟.然后,利用基于隐式积分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行波效应和索塔梁耦合振动对独塔斜拉桥地震响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隐式积分的有限元模型可以有效地模拟斜拉桥发生破坏前的地震响应特性,而基于显式积分的有限元模型则可用于模拟独塔斜拉桥在地震作用下发生破坏的全过程;由于输入地震波频谱效应以及视波速各异,行波效应对独塔斜拉桥地震响应特性的影响各不相同;在强震作用下,模型会发生索塔梁耦合振动,导致主塔的纵桥向位移响应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塔斜拉桥 振动台试验 地震响应 有限元模型 破坏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