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地震沉积学研究现状和发展思考 被引量:39
1
作者 朱筱敏 董艳蕾 +2 位作者 曾洪流 林承焰 张宪国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97-411,共15页
地震沉积学是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的延续发展。最近10多年来,地震沉积学研究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地震沉积学理论、陆相碎屑沉积砂体、海相沉积砂体、碳酸盐岩和混积岩刻画、地震成岩相预测、砂体精细表征和开发地质应用、地球物理... 地震沉积学是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的延续发展。最近10多年来,地震沉积学研究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地震沉积学理论、陆相碎屑沉积砂体、海相沉积砂体、碳酸盐岩和混积岩刻画、地震成岩相预测、砂体精细表征和开发地质应用、地球物理新方法新技术、RGB(Red-Green-Blue)地震属性融合、储集层预测技术以及三维可视化技术雕刻地质体等10个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未来地震沉积学应该关注地震地貌学理论模型、地震岩性学新方法、勘探地震沉积学、开发地震沉积学、地球物理反演新方法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不断完善地震沉积学理论方法,拓展地震沉积学在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的应用,助力油气勘探开发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沉积学 地震沉积相 地震成岩相 砂体地震表征 地震属性融合
下载PDF
砂岩成岩相地震预测--以松辽盆地齐家凹陷青山口组为例 被引量:27
2
作者 曾洪流 朱筱敏 +1 位作者 朱如凯 张庆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6-274,共9页
以松辽盆地齐家凹陷青山口组为例,探讨应用地震沉积学和实验室岩心分析手段,采用常规三维地震资料预测砂岩成岩相的可行性。用地震资料划分地层和成岩相单元、建立岩心成岩相与地震属性的联系以及寻找有效的地震成岩相成图方法,是地震... 以松辽盆地齐家凹陷青山口组为例,探讨应用地震沉积学和实验室岩心分析手段,采用常规三维地震资料预测砂岩成岩相的可行性。用地震资料划分地层和成岩相单元、建立岩心成岩相与地震属性的联系以及寻找有效的地震成岩相成图方法,是地震成岩相研究的3个关键步骤。井-震高分辨率层序分析和地层切片的制作可提供储集层尺度(20 m)成岩相单元的合理载体。砂岩成岩相分析和成岩序列的建立可揭示影响储集层质量的最重要因素——成岩作用。通过储集层参数和岩石物性分析可进一步了解成岩作用和波阻抗的关系并筛选适用地震检测的主要成岩作用。地震岩性体(如90°相位地震体)转换提供了成岩相的振幅(波阻抗)检测信号,用地震岩性体制作的地层切片可用于识别沉积相。在沉积相图上分析沉积相、波阻抗和成岩相的关系,可最终形成地震成岩相图。对青山口组泥质胶结砂岩和方解石胶结砂岩的实际分析表明,虽然砂岩成岩相地震检测尚处于起步阶段,但目前用常规三维地震资料预测砂岩成岩相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成岩相 成岩相地震检测 地震沉积学 成岩作用 砂岩
下载PDF
地震沉积学在碳酸盐岩中的应用——以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寒武系龙王庙组为例 被引量:20
3
作者 曾洪流 赵文智 +4 位作者 徐兆辉 傅启龙 胡素云 汪泽成 李伯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75-784,共10页
应用地震沉积学对中国西部深层古老海相碳酸盐岩进行分析,将岩心、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的综合解释纳入地震沉积学研究流程,定性恢复碳酸盐岩沉积古地貌,定量预测白云岩储集层厚度。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寒武系龙王庙组形成于碳酸盐... 应用地震沉积学对中国西部深层古老海相碳酸盐岩进行分析,将岩心、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的综合解释纳入地震沉积学研究流程,定性恢复碳酸盐岩沉积古地貌,定量预测白云岩储集层厚度。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寒武系龙王庙组形成于碳酸盐台地相沉积环境,岩相包括从白云石化颗粒岩到泥质岩几乎所有类型,主要发育颗粒滩、潟湖和深水陆棚亚相,其中高孔隙度(大于4%)储集层主要发育在滩相沉积中。采用地震地貌学研究思路,利用印模法和残厚法并经钻井资料标定,重建龙王庙组沉积古地貌。研究认为,帚状断裂体系控制了古地貌和沉积相展布。采用地震岩性学研究思路,引入多频道振幅主因子计算高孔隙度储集层厚度,定量确定相边界;优选反映岩体内部横向变化的相似性方差地震属性,刻画碳酸盐岩溶蚀成岩相。研究表明,将地震地貌学和地震岩性学相结合的研究思路行之有效,可为其他盆地中的碳酸盐岩地震沉积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沉积学 地震地貌学 地震岩性学 地震成岩相 碳酸盐岩 碳酸盐台地 四川盆地 高石梯-磨溪地区 寒武系龙王庙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