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of nonstructural building components:The next frontier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被引量:17
1
作者 Andre Filiatrault Timothy Sulliva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4年第S1期17-46,共30页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performance-based earthquake engineering,harmonization of performance levels between structural and nonstructural components becomes vital. Even if the structural components ...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performance-based earthquake engineering,harmonization of performance levels between structural and nonstructural components becomes vital. Even if the structural components of a building achieve a continuous or immediate occupancy performance level after a seismic event,failure of architectural,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components can lower the performance level of the entire building system. This reduction in performance caused by the vulnerability of nonstructural components has been observed during recent earthquakes worldwide. Moreover,nonstructural damage has limited the functionality of critical facilities,such as hospitals,following major seismic events. The investment in nonstructural components and building contents is far greater than that of structural components and framing. Therefore,it is not surprising that in many past earthquakes,losses from damage to nonstructural components have exceeded losses from structural damage. Furthermore,the failure of nonstructural components can become a safety hazard or can hamper the safe movement of occupants evacuating buildings,or of rescue workers entering buildings. In comparison to structural components and systems,there is relatively limited information on the seismic design of nonstructural components. Basic research work in this area has been sparse,and the available codes and guidelines are usually,for the most part,based on past experiences,engineering judgment and intuition,rather than on objective experimental and analytical results. Often,design engineers are forced to start almost from square one after each earthquake event: to observe what went wrong and to try to prevent repetitions. This is a consequence of the empirical nature of current seismic regulations and guidelines for nonstructural components. This review paper summarizes current knowledge on the seismic design and analysis of nonstructural building components,identifying major knowledge gaps that will need to be filled by future research. Furt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structural building components performance-base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seismic design and analysis
下载PDF
拟合楼层反应谱的三向地震动时程生成方法研究
2
作者 杨兰兰 陈杰 +2 位作者 徐明悦 付晨 吉锋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2-431,共10页
为获得满足规范要求的拟合楼层反应谱的三向地震动时程,采用六阶常微分方程的本征函数为基函数,分解并重构天然地震动时程;通过构建影响矩阵,迭代计算逐步调整本征函数的幅值系数,最终实现预设拟合精度;引入正交化方法保证三向地震动时... 为获得满足规范要求的拟合楼层反应谱的三向地震动时程,采用六阶常微分方程的本征函数为基函数,分解并重构天然地震动时程;通过构建影响矩阵,迭代计算逐步调整本征函数的幅值系数,最终实现预设拟合精度;引入正交化方法保证三向地震动时程两两之间的统计独立性,并通过两组算例提供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迭代所得时程反应谱与目标楼层反应谱的拟合精度较高,迭代过程中时程反应谱均匀一致地向目标谱逼近,迭代过程收敛,所得三向地震动时程均无零飘现象,满足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设计与分析 楼层反应谱 地震动时程拟合 互相关系数 本征函数
下载PDF
基于数字滤波技术拟合规范反应谱的地震动研究
3
作者 杨兰兰 傅梓岳 +1 位作者 王登峰 XIE Weichau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7-67,105,共12页
在重要结构的抗震设计与分析中,常需要输入拟合设计反应谱的地震动时程。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数字滤波技术调整天然地震动记录拟合规范反应谱的方法,以设计谱频率控制点为中心确定频带数目与范围,针对各个频带利用无限冲激响应数字滤波... 在重要结构的抗震设计与分析中,常需要输入拟合设计反应谱的地震动时程。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数字滤波技术调整天然地震动记录拟合规范反应谱的方法,以设计谱频率控制点为中心确定频带数目与范围,针对各个频带利用无限冲激响应数字滤波器对强震动记录时程开展带通滤波,并以滤波所得频带分量为基函数重构地震动时程;以重构时程为种子时程,引入影响矩阵方法开展迭代计算逐步调整频带分量的幅值向量,直至时程反应谱与目标谱的拟合精度满足要求为止。选取3个不同类型设计谱为目标谱分别开展拟合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分解并重构的地震动时程与天然强震动记录在时域和频域的重合度均较高;可与不同设计谱实现高精度拟合,时程反应谱迭代收敛性好,且能较好地保留时程非平稳性,可为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与分析提供合适的地震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设计与分析 地震波拟合 数字滤波 影响矩阵方法
下载PDF
人字形延性中心支撑钢框架的抗震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林瑾 李娟 《钢结构》 2013年第2期32-36,共5页
讨论美国钢结构抗震设计规程中人字形延性中心支撑钢框架的抗震设计和分析。在强震作用下的基本设计理念为:钢支撑框架中的塑性变形集中于支撑上,通过支撑受拉屈服和受压屈曲来消耗能量,其他结构构件需保持弹性。结合1栋9层支撑钢框架,... 讨论美国钢结构抗震设计规程中人字形延性中心支撑钢框架的抗震设计和分析。在强震作用下的基本设计理念为:钢支撑框架中的塑性变形集中于支撑上,通过支撑受拉屈服和受压屈曲来消耗能量,其他结构构件需保持弹性。结合1栋9层支撑钢框架,阐述美国钢结构抗震设计规程的相关具体规定,并得到设计建议:支撑截面的选择受到局部宽厚比的限制;框架梁截面的尺寸由强度控制,主要考虑由于支撑受拉屈服和受压屈曲所形成的竖向不平衡力的作用;框架柱截面的尺寸由考虑所有受压支撑移去时的结构模型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字形支撑钢框架 抗震设计和分析 延性支撑框架 极限能力设计 美国规程
下载PDF
隔震连续梁桥结构以位移为基础的抗震设计方法 被引量:6
5
作者 黄建文 朱晞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5-70,共6页
笔者对隔震连续梁桥结构提出了一种以位移为基础的抗震设计方法 ,建立了设计位移反应谱 ,给出了设计步骤 ,该方法可对对称与非对称隔震连续梁桥结构采用相同的设计步骤进行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
关键词 抗震设计 隔震连续梁桥 位移反应谱 弹性位移设计谱 梁桥结构
下载PDF
重庆来福士广场空中连桥减隔震设计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志刚 侯悦琪 +2 位作者 朱立刚 梁金桐 王隽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9-15,共7页
重庆来福士广场项目的一个重要设计挑战是空中连桥结构设计与其高位连接方案。系统阐述了空中连桥结构体系及其分析设计方法,并讨论了不同连接方式对结构性能的影响,最终创新地提出了高位连体的减隔震设计方案。对不同设计工况,应用不... 重庆来福士广场项目的一个重要设计挑战是空中连桥结构设计与其高位连接方案。系统阐述了空中连桥结构体系及其分析设计方法,并讨论了不同连接方式对结构性能的影响,最终创新地提出了高位连体的减隔震设计方案。对不同设计工况,应用不同的分析模型和假设,以抗震性能化设计为根本,对空中连桥的结构性能、隔震层以及支承节点的地震表现进行全面的评估。在配合建筑与机电等其他专业的同时,满足了结构经济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来福士广场 空中连桥 高位连体结构 减隔震设计与分析 节点设计
原文传递
基于MIDAS/Gen的地下结构抗震设计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丁晓敏 张季超 +2 位作者 朱超 许勇 王可怡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21-24,共4页
常规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认为地下结构受地震力作用较小,一般仅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或者把地下结构等同于地面结构进行抗震验算。基于MIDAS/Gen软件对广州市珠江新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立二维有限元模型,探索在土与结构之间采用弹性边界元... 常规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认为地下结构受地震力作用较小,一般仅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或者把地下结构等同于地面结构进行抗震验算。基于MIDAS/Gen软件对广州市珠江新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立二维有限元模型,探索在土与结构之间采用弹性边界元,对结构进行抗震分析;并与不采用弹性边界元的同一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对地下结构进行抗震计算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抗震设计分析 有限元 弹性边界 对比
原文传递
某图书馆结构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林斯嘉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1年第6期5-9,25,共6页
某图书馆项目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以平面四周对称布置的4个落地L型剪力墙核心筒及12根大矩形框架柱作为主要竖向抗侧构件,筒间混凝土楼盖最大跨度24 m,筒四周悬挑最大跨度10.5 m,钢屋盖最大跨度41 m,四周悬挑最大跨度25 m。... 某图书馆项目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以平面四周对称布置的4个落地L型剪力墙核心筒及12根大矩形框架柱作为主要竖向抗侧构件,筒间混凝土楼盖最大跨度24 m,筒四周悬挑最大跨度10.5 m,钢屋盖最大跨度41 m,四周悬挑最大跨度25 m。采用带楼板翼缘的薄腹梁、施加预应力、双层板、多跨组合桁架等多种方法解决场馆大跨大悬挑问题。通过抗震性能化设计和楼盖温度、舒适度等专项分析,结合相应构造加强措施,共同保障结构受力安全可靠,达到预设的C级抗震性能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筒 大跨度 大悬挑 薄腹梁 性能化设计 舒适度
下载PDF
燃料抓取机抗震设计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可丰 奚梅英 +2 位作者 徐定耿 曹艳芳 谢永诚 《核电工程与技术》 2008年第4期22-27,共6页
燃料抓取机是燃料厂房内的主要吊装设备之一,位于燃料厂房乏燃料贮存水池上方操作。其功能是在燃料运输通道、乏燃料水池和装料池之间转运乏燃料组件。燃料抓取机虽为非安全级和非抗震类设备,但为防止其脱离轨道跌落后对其他安全级部... 燃料抓取机是燃料厂房内的主要吊装设备之一,位于燃料厂房乏燃料贮存水池上方操作。其功能是在燃料运输通道、乏燃料水池和装料池之间转运乏燃料组件。燃料抓取机虽为非安全级和非抗震类设备,但为防止其脱离轨道跌落后对其他安全级部件造成损坏或失效,抗震设计应确保其在安全停堆地震状况下不发生自身倒塌或脱离轨道跌落事故。故该设备具有抗SSE地震的要求。本文采用ANSYS的实体单元和梁单元组合建立燃料抓取机的有限元模型,通过静态分析和反应谱分析方法计算了抓取机在自重和SSE地震下的应力状态,并根据规范要求对其进行评定,验证了抓取机满足抗震鉴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抓取机 有限元 抗震设计分析
下载PDF
刍议复杂框架高层厂房的抗震设计
10
作者 李宗富 周福林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7年第10期29-30,共2页
复杂框架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建设高层厂房的结构类型,目前,国内外有大量的研究人员对这种高层厂房结构的抗震能力进行研究。通过对复杂钢支撑-框架高层厂房的功能和结构进行分析,在复杂钢支撑-框架结构的设计中融入抗震理念,以加强高层厂... 复杂框架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建设高层厂房的结构类型,目前,国内外有大量的研究人员对这种高层厂房结构的抗震能力进行研究。通过对复杂钢支撑-框架高层厂房的功能和结构进行分析,在复杂钢支撑-框架结构的设计中融入抗震理念,以加强高层厂房的抗震性能,满足其功能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框架 高层厂房 抗震性能 抗震设计分析
下载PDF
上海某医院多层裙房不规则论证及分析
11
作者 朱正跃 张晔 施敏超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698-705,共8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上海某医院多层裙房的抗震设计与分析。裙房地上共4层,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结构存在扭转不规则、平面凹凸不规则、楼板局部不连续、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等不规则项。采用ETABS和盈建科两种结构设计软件进行对比计... 本文主要介绍了上海某医院多层裙房的抗震设计与分析。裙房地上共4层,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结构存在扭转不规则、平面凹凸不规则、楼板局部不连续、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等不规则项。采用ETABS和盈建科两种结构设计软件进行对比计算,结构各项指标满足规范限值要求,同时对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时程补充分析、楼板应力分析以及罕遇地震作用下静力弹塑性分析等。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设计的要求,确保了结构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设计分析 结构不规则 静力弹塑性分析
下载PDF
某超限高层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分析
12
作者 黄鉴平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8年第4期3-4,45,共3页
结合工程设计实例,针对目前超高层结构抗震设计分析的特点,从小震作用下的弹性分析、中震性能分析、大震弹塑性分析3个方面进行论述,为大家提供超高层结构抗震设计分析的方法和思路,以供参考。
关键词 超高层结构 结构超限 抗震设计分析
下载PDF
高拱坝抗震设计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3
作者 陈厚群 《中国水利》 2000年第9期62-68,共7页
本文概述了高拱坝抗震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和国内外的研究动态,简要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各有关单位结合小湾、溪洛渡等工程对高拱坝抗震进行攻关研究的目标和思路,以及当前研究的进展。内容包括拱坝体系作为连续介质的地震反应和坝肩抗震稳... 本文概述了高拱坝抗震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和国内外的研究动态,简要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各有关单位结合小湾、溪洛渡等工程对高拱坝抗震进行攻关研究的目标和思路,以及当前研究的进展。内容包括拱坝体系作为连续介质的地震反应和坝肩抗震稳定方法及其在小湾拱坝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拱坝整体和有缝模型的动力试验;拱坝体系作为离散介质的地震反应和坝肩抗震稳定分析方法;厚淤砂对坝面动压影响;以及拱坝随机震动场作用下的反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拱坝 抗震设计 地震反应分析 动力模型试验
下载PDF
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跃进 王树和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5年第17期1274-1276,共3页
简要阐述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理论及方法,结合我国抗震设计规范,对一个七层RC框架结构进行了设计,并应用Pushover方法对设计进行了验证分析。
关键词 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RC框架结构 PUSHOVER分析
下载PDF
上海世博中心结构设计 被引量:3
15
作者 包联进 姜文伟 周建龙 《上海建设科技》 2007年第6期1-4,8,共5页
上海世博中心是上海2010年世博会最大的永久场馆,主要建筑功能为会展及会议。针对主体结构超长、大空间、平面及荷载分布不规则等特点,结构采用性能化抗震设计方法,并设置消能减震装置BRB构件,增加结构的安全性和可修复性,有效提高结构... 上海世博中心是上海2010年世博会最大的永久场馆,主要建筑功能为会展及会议。针对主体结构超长、大空间、平面及荷载分布不规则等特点,结构采用性能化抗震设计方法,并设置消能减震装置BRB构件,增加结构的安全性和可修复性,有效提高结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性能化设计 静力弹塑性分析 BRB防屈曲支撑 抗震构造加强措施
原文传递
建筑抗震设计中地震作用取值问题探讨
16
作者 徐会业 《城市建筑》 2014年第8期89-89,共1页
不同建筑,抗震设计也不同,多震地区与罕见地震的作用变化以及取值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不同,罕见地震的破获作用非常大,需要加强建筑抗震设计的地震取值。本文主要研究了抗震设计公式以及不同设计条件的取值问题。
关键词 地震设计 取值 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