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低周疲劳寿命的改进Park-Ang地震损伤模型 被引量:98
1
作者 王东升 冯启民 王国新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41-49,共9页
随着基于性态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 ,Park Ang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在建立性态目标量化准则方面受到重视。本文的研究目的是结合钢筋混凝土构件低周疲劳试验结果 ,对该模型作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基于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构件疲劳寿... 随着基于性态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 ,Park Ang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在建立性态目标量化准则方面受到重视。本文的研究目的是结合钢筋混凝土构件低周疲劳试验结果 ,对该模型作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基于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构件疲劳寿命方程 ,结合国内外发表的试验结果分析了构件极限滞回耗能与位移延性系数的关系 ,近似为指数衰减关系。通过引入另外的与加载路径有关的能量项加权因子 βi,由定义的临界延性系数 μ0 和能量等效系数YE 计算 ,提出了Park Ang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新的改进形式。改进的地震损伤模型规格化最大位移与规格化滞回耗能是非线性组合 ,可以近似考虑加载路径对损伤影响。试验和数值分析表明改进损伤模型可以有效地降低组合参数 β不确定性对损伤指数计算结果的影响 ,而新引入参数的不确定性对其计算结果几乎没有影响。分析了滞回耗能在构件地震累积损伤中所占的比重及其与加载路径的关系。建议了改进Park Ang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可修复破坏和倒塌破坏损伤指数临界值可分别取为 0 4和 0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性态抗震设计 地震损伤模型 低周疲劳 损伤指数 滞回耗能
下载PDF
钢管再生混凝土柱抗震性能与损伤评价 被引量:55
2
作者 黄一杰 肖建庄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0-335,354,共7页
以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混凝土强度为主要参数,完成了6个钢管再生混凝土柱试件的低周反复试验,研究了其破坏形态和滞回特性,分析其承载力、刚度退化、延性、耗能能力、破坏形态等抗震性能.结果表明:钢管再生混凝土柱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以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混凝土强度为主要参数,完成了6个钢管再生混凝土柱试件的低周反复试验,研究了其破坏形态和滞回特性,分析其承载力、刚度退化、延性、耗能能力、破坏形态等抗震性能.结果表明:钢管再生混凝土柱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试件的耗能能力、延性、滞回特性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混凝土强度的改变而略有变化;考虑粘结滑移与否对试件的抗震性能影响很小;钢管再生混凝土柱极限承载力受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影响并不明显.最后,提出了基于Miner原理的改进损伤评估模型,通过对比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钢管再生混凝土柱的抗震损伤水平,与试验结果符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再生混凝土 再生粗骨料取代率 抗震性能 粘结滑移 损伤指标
下载PDF
中小跨径板式橡胶支座梁桥横向抗震性能 被引量:40
3
作者 汤虎 李建中 邵长宇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5-65,共11页
为了明确板式橡胶支座梁桥在强震作用下的横向抗震性能,在总结国内外学者有关板式橡胶支座滑动效应、钢筋混凝土挡块力学性能的基础上,建立了板式橡胶支座梁桥全桥精细化有限元数值模型;以支座位移、挡块变形和桥墩位移延性系数为损伤... 为了明确板式橡胶支座梁桥在强震作用下的横向抗震性能,在总结国内外学者有关板式橡胶支座滑动效应、钢筋混凝土挡块力学性能的基础上,建立了板式橡胶支座梁桥全桥精细化有限元数值模型;以支座位移、挡块变形和桥墩位移延性系数为损伤指标分别制定了板式橡胶支座、钢筋混凝土挡块和桥墩的损伤状态判断准则;选择汶川地震及国内外其他地震事件的近断层地震动记录作为输入,考察典型板式橡胶支座简支梁桥在近断层地震动输入下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基于精细化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真实再现了汶川震区板式橡胶支座梁桥的典型震害现象;上、下部结构连接部位是板式橡胶支座梁桥横桥向抗震薄弱环节;抗震设计时,应加强和重视该类型桥梁钢筋混凝土挡块的合理力学性能参数研究以及新型横向限位装置设计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板式橡胶支座 有限元模拟 抗震性能 钢筋混凝土挡块 损伤指标 精细化模型
原文传递
2014年云南鲁甸6.5级地震烈度分布与房屋震害特征 被引量:33
4
作者 卢永坤 张建国 +3 位作者 宋立军 代博洋 和嘉吉 庞卫东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49-557,669,共9页
阐述了云南鲁甸6.5级地震烈度分布情况,并给出了各地震烈度区的房屋建筑震害特征,探讨了不同结构房屋分烈度的破坏比、震害指数,与中国地震烈度表进行了对比,认为调查点数据较为合理,支持各烈度区划定。
关键词 云南鲁甸6.5级地震 地震烈度 破坏比 震害指数
下载PDF
汶川8.0级地震震害遥感定量化初步研究--以都江堰城区破坏为例 被引量:33
5
作者 王晓青 王龙 +6 位作者 章熙海 丁香 邱虎 董彦芳 窦爱霞 张飞宇 刘在涛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4-181,共8页
随着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遥感在地震应急救援、灾害调查和损失评估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然而由于缺乏系统的遥感震害定量研究,使得遥感的实用性常常受到质疑。文中叙述了遥感震害定量研究的基本思路,提出了遥感震害指数的概念与定量分... 随着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遥感在地震应急救援、灾害调查和损失评估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然而由于缺乏系统的遥感震害定量研究,使得遥感的实用性常常受到质疑。文中叙述了遥感震害定量研究的基本思路,提出了遥感震害指数的概念与定量分析的基本模型,并以2008年汶川8.0级地震造成的都江堰城区震害为例,依据建筑物震害遥感解译结果和地面震害调查结果,进行了都江堰城区部分街区的建筑物遥感震害指数和地面调查震害指数的统计分析,并建立了两者之间的统计关系。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依据高分辨率航空遥感影像和卫星雷达图像建立的建筑物遥感震害指数与地面调查震害指数及房屋倒塌率存在显著的对应性。因此,通过遥感震害定量化研究,将为地震震害调查、损失评估提供有力的方法和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害指数 遥感 汶川地震 定量化
下载PDF
基于功能的混凝土重力坝地震破坏评价模型 被引量:29
6
作者 沈怀至 张楚汉 寇立夯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114-2118,共5页
为了定量反映混凝土重力坝地震破坏程度,进行基于功能的重力坝抗震设计,建立了一种地震破坏评价模型。基于线弹性模型,分析了混凝土重力坝在地震作用下的需求能力比、超应力累积持时,并在弹塑性损伤力学的基础上分析了损伤区长度、位置... 为了定量反映混凝土重力坝地震破坏程度,进行基于功能的重力坝抗震设计,建立了一种地震破坏评价模型。基于线弹性模型,分析了混凝土重力坝在地震作用下的需求能力比、超应力累积持时,并在弹塑性损伤力学的基础上分析了损伤区长度、位置及损伤因子,建立了重力坝地震破坏评价模型。通过印度K oyna重力坝典型地震破坏事例分析,模型计算的损伤指标(DM)值均大于0.6,属于严重损伤破坏,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因此,该模型可以定量评估重力坝震后的破坏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破坏 评价模型 需求能力比 超应力累积持时 损伤因子 名义抗拉强度
原文传递
基于易损性指数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损伤评估 被引量:28
7
作者 于晓辉 吕大刚 范峰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9-75,100,共8页
在传统地震易损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易损性指数的概念,并用其来评估结构的地震损伤。通过引入群体结构震害评估中震害指数的概念,结合解析地震易损性分析得到的结构破坏状态概率,将震害指数的数学期望作为单体结构的易损性指数。选择... 在传统地震易损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易损性指数的概念,并用其来评估结构的地震损伤。通过引入群体结构震害评估中震害指数的概念,结合解析地震易损性分析得到的结构破坏状态概率,将震害指数的数学期望作为单体结构的易损性指数。选择8层和10层两组考虑不同抗震设防水平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分析得到结构的地震易损性曲线、破坏状态概率曲线、易损性指数曲线以及结构在小震、中震和大震作用下的易损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按我国抗震规范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本可以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和"大震不倒"的性能要求。在大震作用下,结构可以较好地控制较严重破坏的发生。随着抗震设防水平的提升,结构的抗震能力得到了加强,但结构在小震、中震和大震作用下的易损性指数却发生了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易损性 地震损伤 易损性指数 钢筋混凝土框架 抗震设防水平
原文传递
基于弹塑性耗能差率的地震损伤评估模型及分析方法 被引量:26
8
作者 何浩祥 陈奎 范少勇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82-390,共9页
针对现有地震损伤模型的不足,从能量耗散角度认为损伤的形式和程度与结构理想弹性变形能和实际弹塑性变形能之间的差异相关,可以用该差值的变化率表征损伤演变。从静力和动力耗能角度分别阐述地震损伤模型的力学机理和计算方法,提出了... 针对现有地震损伤模型的不足,从能量耗散角度认为损伤的形式和程度与结构理想弹性变形能和实际弹塑性变形能之间的差异相关,可以用该差值的变化率表征损伤演变。从静力和动力耗能角度分别阐述地震损伤模型的力学机理和计算方法,提出了利用多次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计算理想弹性变形能、整体屈服初始时刻,进而获得结构损伤演变过程的方法。通过对比各种损伤模型特性和不足,论证该模型的优越性,并进而定义结构不同破坏等级的损伤性能目标。最后,通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及框架结构静动力弹塑性分析验证了该能量损伤模型的准确性、全面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设计 地震损伤模型 损伤指数 滞回耗能 地震
下载PDF
结构震害指数研究评述 被引量:21
9
作者 郭子雄 刘阳 杨勇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61,共6页
结构震害指数是评价某个结构或构件在受到地震作用后的破坏状态的无量纲指数,是人们在地震后对受损建筑做出处理决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对国际上较常用的震害指数计算模型进行了简要介绍和评述,分析了这些模型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震... 结构震害指数是评价某个结构或构件在受到地震作用后的破坏状态的无量纲指数,是人们在地震后对受损建筑做出处理决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对国际上较常用的震害指数计算模型进行了简要介绍和评述,分析了这些模型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震害指数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震害指数 地震作用 无量纲指数 累积损伤 滞回耗能
下载PDF
地震损伤评价的累积滞回耗能计算 被引量:20
10
作者 刘良林 王全凤 林煌斌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65-568,共4页
从地震损伤评价的角度出发,概括常见的两种经典模型的参数计算方法及存在的缺陷,并建议研究累积滞回耗能的必要性.基于4个HRB 400级钢筋混凝土柱的低周加载试验,研究累积滞回耗能的计算方法.此外,为了进行地震损伤指数的计算,根据试验结... 从地震损伤评价的角度出发,概括常见的两种经典模型的参数计算方法及存在的缺陷,并建议研究累积滞回耗能的必要性.基于4个HRB 400级钢筋混凝土柱的低周加载试验,研究累积滞回耗能的计算方法.此外,为了进行地震损伤指数的计算,根据试验结果,建立累积滞回耗能与极限位移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损伤 损伤模型 损伤指数 损伤评价
下载PDF
云南地区简易房屋的震害指数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周光全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8-95,共8页
1992~2005年,云南地区共发生56次破坏性地震,积累了丰富的震害资料。2005年10月,《地震现场工作第4部分:灾害直接损失评估》(GB/T 18208.4—2005)发布实施,提出简易房屋的概念,并将原有5个破坏等级归并为3个破坏等级。针对这种变化,... 1992~2005年,云南地区共发生56次破坏性地震,积累了丰富的震害资料。2005年10月,《地震现场工作第4部分:灾害直接损失评估》(GB/T 18208.4—2005)发布实施,提出简易房屋的概念,并将原有5个破坏等级归并为3个破坏等级。针对这种变化,统计了云南56次地震不同烈度区简易房屋的破坏比,按破坏比对原规定的震害指数进行加权平均,得出简易房屋3个破坏等级的震害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易房屋 破坏等级 破坏比 震害指数 加权平均
下载PDF
GFRP管约束再生混凝土柱抗震性能与损伤评价 被引量:20
12
作者 肖建庄 黄一杰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2-120,共9页
以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混凝土强度为主要参数,开展了6个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RP)管再生混凝土柱试件的低周反复试验,对试件的承载力、刚度退化过程、滞回特性、延性、耗能能力、破坏形态等抗震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GFRP管约束再生... 以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混凝土强度为主要参数,开展了6个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RP)管再生混凝土柱试件的低周反复试验,对试件的承载力、刚度退化过程、滞回特性、延性、耗能能力、破坏形态等抗震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GFRP管约束再生混凝土柱的耗能能力、延性、滞回特性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混凝土强度的改变而略有变化;粘结滑移的效应对试件的抗震性能影响很小;GFRP管约束再生混凝土柱极限承载力受混凝土强度作用影响并不明显。最后,提出GFRP约束再生混凝土柱归一化损伤计算公式,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GFRP管约束再生混凝土柱的损伤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FRP管约束再生混凝土 抗震性能 粘结滑移 损伤指标
下载PDF
Kratzig及Park-Ang损伤指数模型比较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何利 叶献国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6,共6页
随着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地震损伤模型在建立性态目标方面受到重视。为了对基于能量的Kratzig模型作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并与目前常用的Park-Ang模型作比较,首先进行6个不同轴压比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试件... 随着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地震损伤模型在建立性态目标方面受到重视。为了对基于能量的Kratzig模型作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并与目前常用的Park-Ang模型作比较,首先进行6个不同轴压比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试件各循环加载的损伤情况进行详细的描述,在此基础上分别用两种模型计算各构件每一级加载的损伤指标,并与试验现象进行对照。将计算结果与有关文献提出的损伤指数抗震设防目标比较,提出Krizig模型对应的设防目标指数范围;对损伤指数目标、模型合理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ark-Ang过低估计构件的损伤,认为基于能量的Krizig模型更符合构件的塑形变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损伤模型 比较研究 损伤指数 滞回耗能
下载PDF
玉树7.1级地震学校建筑震害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李巨文 薄景山 +3 位作者 卢滔 蔡晓光 张建毅 张宇东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3-129,共7页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了Ms7.1级地震,造成了大量学校建筑的严重破坏甚至倒塌。通过对玉树地震学校建筑震害的调研,进行了不同类别建筑结构震害指数与破坏机理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震害指数由低到高的结构依次为混凝土框架结...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了Ms7.1级地震,造成了大量学校建筑的严重破坏甚至倒塌。通过对玉树地震学校建筑震害的调研,进行了不同类别建筑结构震害指数与破坏机理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震害指数由低到高的结构依次为混凝土框架结构、实心砖混结构、砖木结构、空心砖混结构和土木结构。混凝土框架结构要严格按照强柱弱梁的抗震概念进行设计,加强填充墙与框架柱的连接;实心砖混结构、空心砖混结构应设置构造柱、圈梁、预制楼板拉结筋,增强房屋抗倒塌能力;空心砖混结构还要在砌块内腔配置足量的钢筋,提高砂浆强度;土木结构、砖木结构应从建筑材料、构造措施等方面予以加强。要研究适合当地特色的新型结构抗震体系,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地震 学校建筑 震害分析 震害指数 破坏机理
下载PDF
高墩多塔斜拉桥地震动强度指标选择及易损性评估 被引量:18
15
作者 胡思聪 李立峰 王连华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0-59,共10页
为研究高墩多塔斜拉桥的抗震特性,以一座墩高178m的四塔斜拉桥为例,考虑材料和几何非线性,建立全桥有限元动力模型;选取长、短周期2类共80条实测地震波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以4类能够反映斜拉桥响应特点的工程需求参数为对象,结合对数回... 为研究高墩多塔斜拉桥的抗震特性,以一座墩高178m的四塔斜拉桥为例,考虑材料和几何非线性,建立全桥有限元动力模型;选取长、短周期2类共80条实测地震波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以4类能够反映斜拉桥响应特点的工程需求参数为对象,结合对数回归分析,对9种常用的地震动强度指标的可行性、有效性和适用性进行评价,并提出此类桥梁地震动强度指标的选择建议;结合各构件的损伤特点,合理定义支座系统、索塔、主梁和拉索的损伤指标;基于易损性分析理论,建立关键构件的易损性曲线,明确各类构件的易损位置,并对不同构件的损伤特性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提出改善此类桥梁抗震性能的思路。研究结果表明:高墩多塔斜拉桥不宜沿用常规桥梁的地震动强度指标进行地震响应预测,而应针对不同情况采用基本周期谱加速度或峰值谱位移;纵向地震作用下,支座系统、主梁和拉索均呈现出较高的损伤概率,而索塔的损伤相对较低;主梁的损伤主要集中在中跨1/4和3/4截面处,拉索的损伤主要集中在端锚索和中跨的长索;由于索塔的损伤远小于其他构件,而易损构件都是由于结构较大变形引起的,因而在此类结构的抗震设计中,控制位移或变形较控制索塔内力更加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地震动强度指标 易损性评估 多塔斜拉桥 高墩 损伤指标
原文传递
高强混凝土框架柱的地震损伤模型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国军 吕西林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0-104,共5页
本文首先讨论了现有的几种地震损伤模型及其特点,然后计算出试验框架柱累积滞回耗能随加载循环水平的变化,分析和讨论了轴压比、箍筋形式、配箍率、纵向配筋率、混凝土强度等级以及剪跨比对累积滞回耗能的影响。根据现有的损伤模型,对... 本文首先讨论了现有的几种地震损伤模型及其特点,然后计算出试验框架柱累积滞回耗能随加载循环水平的变化,分析和讨论了轴压比、箍筋形式、配箍率、纵向配筋率、混凝土强度等级以及剪跨比对累积滞回耗能的影响。根据现有的损伤模型,对试验框架柱的损伤指数进行了分析比较,给出了符合高强混凝土框架柱和普通混凝土框架柱的地震损伤模型。根据损伤指数随加载循环水平的变化规律,分析和讨论了剪跨比、轴压比以及配箍率对损伤的影响。最后通过对各地震损伤模型的比较分,提出了高强混凝土框架柱的地震损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混凝土框架柱 地震损伤模型 累积滞回耗能 损伤指数
下载PDF
框架结构房屋地震灾害风险评估 被引量:12
17
作者 楼思展 叶志明 陈玲俐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9-105,共7页
如何预测地震作用下建筑物的损伤风险,一直是地震工程和生命线工程领域的一个关键而不易解决的问题。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上海浦东某医院框架结构进行了多地震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针对延性破坏指标和强度破坏指标,计算了不同地震... 如何预测地震作用下建筑物的损伤风险,一直是地震工程和生命线工程领域的一个关键而不易解决的问题。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上海浦东某医院框架结构进行了多地震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针对延性破坏指标和强度破坏指标,计算了不同地震烈度下建筑物震害的严重程度,及5种破坏状态的发生概率,给出了震害率曲线。通过曲线,预测了类似建筑的震害,为城市抗震防灾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害评估 震害率 破坏指标 弹塑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修正Park-Ang模型的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框架节点地震损伤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陈宗平 徐金俊 +2 位作者 陈宇良 薛建阳 梁莹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0-98,共9页
为了研究型钢混凝土(SRC)异形柱框架节点的地震损伤评估,考虑Park-Ang损伤模型存在数值收敛性差及适用范围受限的不足,结合异形柱结构力学特性,通过引入组合系数提出了适用于SRC异形柱框架节点地震损伤的Park-Ang修正模型。根据低周反... 为了研究型钢混凝土(SRC)异形柱框架节点的地震损伤评估,考虑Park-Ang损伤模型存在数值收敛性差及适用范围受限的不足,结合异形柱结构力学特性,通过引入组合系数提出了适用于SRC异形柱框架节点地震损伤的Park-Ang修正模型。根据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SRC异形柱框架平面与空间节点的实测滞回数据,确立了组合系数的计算方法,并对各试验影响因素进行了损伤演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RC异形柱框架节点的修正Park-Ang模型损伤指数最大接近1.0,较好地满足了数值收敛性,且理论上更为合理;当水平加载角为45°时,T形截面柱空间节点的损伤水平最低,而十形截面柱空间节点则与之相反;在一定范围内,增大轴压比能延缓SRC异形柱框架节点的地震损伤;配钢形式对平面节点的损伤影响不大,对于空间节点的损伤水平的影响,配槽钢试件的比配T形钢试件的大,配空腹式钢试件的比配实腹式钢试件的大;L形截面柱的节点损伤程度较十形截面柱的大,而十形截面柱的节点损伤发展与累积则远大于T形截面柱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异形柱 平面节点 空间节点 Park-Ang修正模型 组合系数 损伤指数
原文传递
混凝土桥梁结构非线性地震损伤演化 被引量:13
19
作者 邵长江 吴永红 钱永久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1-45,共5页
采用基于断裂能的损伤变量表达式,以单位体积材料当前耗能与断裂能的比值定义损伤变量,考虑了混凝土的拉压异性效应。引入了地震损伤的整体演化指标,通过有限元方法利用材料塑性损伤模型模拟桥梁结构在地震激励下的非线性损伤演化过程... 采用基于断裂能的损伤变量表达式,以单位体积材料当前耗能与断裂能的比值定义损伤变量,考虑了混凝土的拉压异性效应。引入了地震损伤的整体演化指标,通过有限元方法利用材料塑性损伤模型模拟桥梁结构在地震激励下的非线性损伤演化过程。数值计算过程中考虑了混凝土后继屈服的随动强化效应,采用损伤型本构关系及相应的Drucker-Prager型屈服函数,并通过算例验证了混凝土结构的非线性地震损伤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地震损伤 有限元方法 损伤指数 屈服函数 随动强化 损伤本构关系
下载PDF
考虑加载路径影响的改进Park-Ang损伤模型 被引量:14
20
作者 罗文文 李英民 韩军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2-118,128,共8页
合理准确地评价结构和构件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程度是地震工程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课题。Park-Ang损伤模型具有良好的试验基础,近似考虑了首次超越和塑性累积损伤综合作用的破坏机理,在地震工程研究领域应用广泛。该文针对Park-Ang损伤模型... 合理准确地评价结构和构件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程度是地震工程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课题。Park-Ang损伤模型具有良好的试验基础,近似考虑了首次超越和塑性累积损伤综合作用的破坏机理,在地震工程研究领域应用广泛。该文针对Park-Ang损伤模型不能考虑加载路径的影响、单调加载时损伤指标大于1等问题,根据低周疲劳理论和Miner准则,结合国内外相关试验结果,提出了能考虑加载路径影响的改进模型。利用Kunnath完成的尺寸和配筋构造完全相同仅加载路径不同的系列试验的结果对改进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改进模型能比较准确地评价加载位移幅值较小时试件产生的低周疲劳损伤破坏,且对于不同的加载路径,改进模型减小了构件破坏时损伤指标的离散性,提高了损伤评估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地震损伤模型 损伤指标 滞回耗能 低周疲劳 加载路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