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S12台阵的微弱爆炸信号识别技术 被引量:2
1
作者 郝春月 李丽 郑重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22-828,共7页
对GSN台网的HIA地震台站与CTBTO/IMS的PS12地震台阵记录的2007年12月11日河北怀来"明灯1号"爆炸及2006年10月9日朝鲜爆炸事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PS12台阵子台监测的P波信噪比提高至普通台站监测的P波信噪比的4.6倍;利用... 对GSN台网的HIA地震台站与CTBTO/IMS的PS12地震台阵记录的2007年12月11日河北怀来"明灯1号"爆炸及2006年10月9日朝鲜爆炸事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PS12台阵子台监测的P波信噪比提高至普通台站监测的P波信噪比的4.6倍;利用聚束技术进一步压低噪声后,PS12台阵聚束信号的信噪比提高至单个钻井台站的3倍,比普通HIA台站记录的地震信号信噪比高10多倍。研究结果表明,钻井小孔径台阵可高效提高微弱信号的检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弱爆炸信号 地震台阵 HIA PS12 信噪比 聚束技术
下载PDF
台阵地震学方法及对间断面结构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吕苗苗 徐小明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4年第6期1041-1050,共10页
地震台阵是为了监测核爆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地震观测系统。近年来,地震台阵被推广到地球内部速度间断面的研究中并极大地推动了地震学的发展。本文主要介绍处理台阵资料的技术方法,如聚束、倾斜叠加、N次根叠加、频率波数法以及相位加权... 地震台阵是为了监测核爆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地震观测系统。近年来,地震台阵被推广到地球内部速度间断面的研究中并极大地推动了地震学的发展。本文主要介绍处理台阵资料的技术方法,如聚束、倾斜叠加、N次根叠加、频率波数法以及相位加权叠加等,并讨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在提取微弱但相关信号方面,重点讨论相位加权叠加方法及现有的研究成果。结果表明,这些方法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记录的信噪比,高质量的台阵数据使得地球内部速度结构的成像研究更加精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台阵技术 速度间断面 相位加权叠加 地球内部速度结构成像
下载PDF
中国石化陆上地震采集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燕燕 赵殿栋 +3 位作者 于世焕 王淑艳 于晨 赵秀芳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3-371,332,共9页
基于近5年地震采集工作基本数据的统计分析,介绍了中国石化当前陆上地震采集技术的总体能力,评估了地震激发和接收技术水平现状,讨论了三维地震观测系统方法及适应性,展示了数字检波器单点接收技术、开发地震技术及页岩气地震技术的试... 基于近5年地震采集工作基本数据的统计分析,介绍了中国石化当前陆上地震采集技术的总体能力,评估了地震激发和接收技术水平现状,讨论了三维地震观测系统方法及适应性,展示了数字检波器单点接收技术、开发地震技术及页岩气地震技术的试验进展与应用效果。分析预测了2020年前、后中国石化陆上地震采集技术的发展前景,指出全方位高密度采集技术、超多道数固定排列采集技术、三维三次采集技术未来将会在陆相薄层、海相深层、开发监测等应用中发挥出应有的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采集 观测系统 单点接收 开发地震 页岩气勘探 超多道数固定排列采集技术
下载PDF
接收函数方法应用的现状及其发展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小平 宋秀青 秦浩文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45-549,共5页
利用远震PS转换波波形提取出的接收函数来研究地震台站下方地壳、上地幔速度间断面结构是有效的方法之一[1].最近几年,利用SP转换波波形的接收函数为进一步研究地壳、上地幔间断面提高了精度;并出现了利用SKS的ReceiverFunction及利用... 利用远震PS转换波波形提取出的接收函数来研究地震台站下方地壳、上地幔速度间断面结构是有效的方法之一[1].最近几年,利用SP转换波波形的接收函数为进一步研究地壳、上地幔间断面提高了精度;并出现了利用SKS的ReceiverFunction及利用切向分量来研究地壳、上地幔的各向异性的研究.随着流动台阵和固定台阵地震数据资料的增加,台阵技术与接收函数的结合,为提高间断面精度提供了有利的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收函数 各向异性 台阵技术
下载PDF
用Nakamura方法评估北京地区场地效应 被引量:3
5
作者 马淑芹 王湘南 +2 位作者 卞真付 栗连弟 任峰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22,共12页
传统的评估场地效应的经验转换函数方法需要有一个小孔径台阵,布设若干地震计,其中须有离软土台不远的基岩台,但因北京市位于很大部分无基岩出露的大面积平原地区,所以无法实现。我们用Nakamura方法对北京地区进行场地效应评估。北京市&... 传统的评估场地效应的经验转换函数方法需要有一个小孔径台阵,布设若干地震计,其中须有离软土台不远的基岩台,但因北京市位于很大部分无基岩出露的大面积平原地区,所以无法实现。我们用Nakamura方法对北京地区进行场地效应评估。北京市"十五"期间建立了数字地震观测台网,位于不同场地上的强震观测点清晰完整地记录了若干有感地震。本文利用近场地面自由场强震三分向地震记录,通过Nakamura方法研究了北京地区的场地效应。并与1679年三河-平谷MS8.1地震时北京地区实际遭受的宏观地震烈度相对比,结合北京地区的地下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用Nakamura方法所获得的反映震害的指标(Nakamura谱比率)有3个高值异常区,分别在北京东北部的怀柔县(值11.1)、北京昌平区西部(值10.1)和市中心区(值8.1),这与三河-平谷MS8.1地震时实际震害和观测点的地下局部构造基本一致。说明Nakamura方法在与北京地区地质构造类似的城市(平原、第四纪沉积层覆盖)如上海、成都、天津具有推广应用价值。我国正在建设大量自由场、数字化、宽频带、大动态强震观测点,该方法对于工程安全性评价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效应 Nakamura方法 经验转换函数 台阵 自由场强震三分向记录 沉积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