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捆绑游离皮质骨块包裹松质骨植骨治疗胫骨节段性骨缺损疗效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辉 许亚军 +2 位作者 陈政 韦旭明 殷渠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9-113,共5页
目的评价线捆绑游离皮质骨块包裹松质骨植骨治疗胫骨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治疗胫骨节段性骨缺损35例,其中采用线捆绑游离皮质骨块包裹松质骨植骨治疗15例设为试验组,采用传统方法植骨或ILIZAROV技术治疗20例设为对照组。比... 目的评价线捆绑游离皮质骨块包裹松质骨植骨治疗胫骨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治疗胫骨节段性骨缺损35例,其中采用线捆绑游离皮质骨块包裹松质骨植骨治疗15例设为试验组,采用传统方法植骨或ILIZAROV技术治疗2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愈合时间、骨愈合分级、并发症、患肢功能恢复和关节活动度恢复情况。结果患者获12~48个月、平均18.6个月随访。骨缺损均愈合。试验组的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骨愈合分级、临近关节活动度和功能恢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线捆绑游离皮质骨块包裹松质骨植骨修复节段性骨缺损,方法简便,愈合较快,愈合率高,并发症少,但也有适应证等方面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段性骨缺损 植骨 包裹植骨 游离皮质骨块
下载PDF
定制型股骨近段假体的骨水泥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洋 屠重棋 +2 位作者 李小彪 段宏 裴福兴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4-327,共4页
目的建立股骨近段大段骨缺损及定制型股骨近段假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柄长的股骨近段假体柄植入髓内后对股骨-骨水泥的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通过CT扫描数据建立股骨近段130mm骨缺损不同髓内柄长度(140mm、120mm、100mm、80mm、60... 目的建立股骨近段大段骨缺损及定制型股骨近段假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柄长的股骨近段假体柄植入髓内后对股骨-骨水泥的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通过CT扫描数据建立股骨近段130mm骨缺损不同髓内柄长度(140mm、120mm、100mm、80mm、60mm)的定制型假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下肢单足行走进行负荷加载,分析股骨-骨水泥的应力分布。结果骨水泥应力由近端向远端逐渐增加,在假体柄末端附近达到最大值。当髓内柄长度为140mm时,骨水泥层内、外侧最大应力值分别为2.5MPa和5.5MPa,均小于骨水泥自身强度,可以有效避免因高应力而导致骨水泥的碎裂。结论股骨近段假体髓内柄要有足够长度,以减少骨水泥所受应力,防止因骨水泥碎裂而出现假体松动。对于股骨近段130mm的骨质缺损,采用髓内柄长为140mm骨水泥型股骨近段人工假体重建能够有效减少骨水泥层压力,从而避免因骨水泥发生疲劳碎裂而导致假体松动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段骨缺损 定制型假体 骨水泥应力分布 三维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单边外固定架与环形外固定架骨搬运技术治疗股骨骨髓炎并骨缺损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9
3
作者 李祖涛 赵清斌 +2 位作者 蔡昱 石守印 孙俊刚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12期1253-1256,共4页
目的比较Orthofix单边外固定架与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骨搬运技术联合抗生素硫酸钙治疗股骨骨髓炎并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12—2018-12采用外固定架骨搬运技术联合抗生素硫酸钙治疗的76例股骨骨髓炎并骨缺损,37例采用... 目的比较Orthofix单边外固定架与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骨搬运技术联合抗生素硫酸钙治疗股骨骨髓炎并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12—2018-12采用外固定架骨搬运技术联合抗生素硫酸钙治疗的76例股骨骨髓炎并骨缺损,37例采用Orthofix单边外固定架(单边组),39例采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环形组)。比较2组骨愈合时间、骨愈合指数、骨延长长度、外固定架固定时间、外固定指数、外固定期间膝关节活动受限程度、钉道感染发生率。结果 7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43.5(12~72)个月。单边组与环形组在骨愈合时间、骨愈合指数、骨延长长度、外固定架固定时间、外固定指数、钉道感染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边组外固定期间膝关节活动受限程度低于环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股骨骨髓炎合并骨缺损患者,通过Orthofix单边外固定架或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骨搬运技术联合抗生素硫酸钙治疗可以控制感染、促进骨与软组织愈合,但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固定对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的限制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髓炎 大段骨缺损 单边外固定架 环形外固定架 骨搬运技术 抗生素硫酸钙
原文传递
钛网包裹打压植骨修复大段骨缺损初步报告 被引量:8
4
作者 殷渠东 顾三军 +1 位作者 孙振中 马运宏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1-104,共4页
目的 探讨钛网包裹打压植骨修复大段骨缺损的初步治疗效果。 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钛网包裹打压植骨修复6例长骨骨折后大段骨缺损。骨折骨缺损部位:股骨和肱骨各1例,胫骨、桡骨各2例。骨缺损长度5.2~9.0 cm,平均6.5 cm... 目的 探讨钛网包裹打压植骨修复大段骨缺损的初步治疗效果。 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钛网包裹打压植骨修复6例长骨骨折后大段骨缺损。骨折骨缺损部位:股骨和肱骨各1例,胫骨、桡骨各2例。骨缺损长度5.2~9.0 cm,平均6.5 cm。固定方法:髓内钉2例,钢板4例。合并肌腱神经损伤2例。在双侧髂后部或和髂前部等处切取骨缺损体积2倍以上大量松质骨,用钛网包裹骨缺损处两端,将颗粒状骨打压植于钛网内。骨缺损恢复长度5.2~9.0 cm,平均6.3cm。 结果 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随访12~46个月,平均18个月,骨缺损处均骨性愈合,临床愈合时间4.0~6.5个月,平均5.1个月,无固定物松动断裂;至末次随访,临近关节活动度:优1例、良4例、可1例。 结论 钛网包裹打压植骨修复大段骨缺损,具有简便、安全、临床愈合较快、效果良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段骨缺损 长骨 包裹打压植骨 钛网
下载PDF
大动物节段性骨缺损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陈胡贵 覃建国 +4 位作者 李理 石展英 潘浩波 李兵 崔旭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1年第2期203-208,共6页
四肢节段性骨缺损,尤其是临界尺寸节段性骨缺损的修复仍然是骨科最具挑战性的难题之一。人工骨材料逐渐取代自体骨及同种异体骨成为骨缺损修复的研究热点。为评价人工骨材料作为骨缺损修复替代物的发展前景,有必要建立可重复且有效的节... 四肢节段性骨缺损,尤其是临界尺寸节段性骨缺损的修复仍然是骨科最具挑战性的难题之一。人工骨材料逐渐取代自体骨及同种异体骨成为骨缺损修复的研究热点。为评价人工骨材料作为骨缺损修复替代物的发展前景,有必要建立可重复且有效的节段性骨缺损动物模型,但目前尚无一种理想的大动物节段性骨缺损模型能完美模拟人类骨结构和力学特征。因此本文对大动物节段性骨缺损模型的临界尺寸骨缺损大小的取值、常用建模动物的优缺点、节段性骨缺损模型的建立、骨材料的不同固定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促进大动物节段性骨缺损模型的优化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段性骨缺损 生物材料 骨缺损修复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带蒂筋膜瓣包裹国产多孔钽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辉 王茜 +5 位作者 张辉 史伟 赖振权 崔逸爽 李琪佳 王志强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00-1207,共8页
目的观察带蒂筋膜瓣包裹国产多孔钽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成骨效果。方法选取6~8月龄成年新西兰大白兔60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5~3.0 kg;制备兔右侧桡骨中段连同骨膜1.5 cm骨缺损模型。实验分为2组,每组30只。实验组于兔右侧前肢切取... 目的观察带蒂筋膜瓣包裹国产多孔钽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成骨效果。方法选取6~8月龄成年新西兰大白兔60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5~3.0 kg;制备兔右侧桡骨中段连同骨膜1.5 cm骨缺损模型。实验分为2组,每组30只。实验组于兔右侧前肢切取皮下带蒂筋膜瓣(30 mm×20 mm)包裹多孔钽棒植入桡骨缺损处,对照组于右侧桡骨骨缺损处植入单纯多孔钽棒。于术后当日及4、8、16周行X线片观察,术后4、8、16周取材切片行HE染色及甲苯胺蓝染色观察,术后16周行三点弯曲生物力学测定标本最大载荷力及抗弯曲强度,并行Micro-CT检测及定量分析骨缺损处新生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 fraction,BV/TV),比较两组多孔钽棒体内骨缺损修复能力。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发生。术后4、8、16周X线片可见两组植入物与宿主骨界面结合越来越牢固,无明显位移,骨折线逐渐消失。HE染色及甲苯胺蓝染色示两组钽-骨界面新生骨组织数量逐渐增多,并沿多孔钽孔隙长入材料内部,骨组织由幼稚到成熟。术后16周,两组三点弯曲试验测定结果示,实验组最大载荷力和抗弯曲强度分别为(96.54±7.21)N、(91.26±1.76)MPa,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分别为(82.65±5.65)N、(78.53±1.16)MPa](t=3.715,P=0.004;t=14.801,P=0.000)。Micro-CT扫描观察两组植入物界面、表面均有大量骨组织覆盖,内部不同程度新生骨组织填充;实验组新生骨BV/TV为32.63%±3.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07%±4.34%(t=3.299,P=0.008)。结论带蒂筋膜瓣包裹国产多孔钽可增加局部血运,增强材料骨传导能力,促进节段性骨缺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钽 筋膜瓣 节段性骨缺损 骨修复 Micro-CT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脱钙骨基质复合牛骨形态发生蛋白与单纯脱钙骨基质修复兔桡骨缺损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温宏 刘忠堂 +3 位作者 胡蕴玉 冯彦博 张宇 李也白 《临床骨科杂志》 2005年第2期175-177,共3页
目的 比较脱钙骨基质(DBM)复合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和单纯DBM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能力。方法 32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桡骨15mm节段性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2组:A组植入异体DBM与bBMP(10mg)复合材料;B组植入异体DBM。术后4、8、12、16周... 目的 比较脱钙骨基质(DBM)复合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和单纯DBM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能力。方法 32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桡骨15mm节段性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2组:A组植入异体DBM与bBMP(10mg)复合材料;B组植入异体DBM。术后4、8、12、16周,进行放射学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和计算机图象分析新生骨面积。结果 X线和组织学检查显示异体DBM与bBMP复合材料组的新骨生成、修复骨缺损能力优于异体DBM组,组织切片的计算机图象分析提示DBM+bBMP组修复新骨面积大于DBM组,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4、8、12周P<0. 05, 16周P<0 .01)。结论 异体DBM复合bBMP材料通过骨诱导和骨传导两种方式修复骨缺损,其修复骨缺损的能力要优于单纯DBM材料,是一种较为理想,具有高效成骨活性的植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钙骨基质 骨缺损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下载PDF
骨搬运技术结合腓骨段植入治疗胫骨骨缺损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尚旭亚 童良勇 +3 位作者 张志凌 潘魏巍 严惠强 李民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0年第3期269-272,共4页
目的探讨骨搬运技术结合胫骨髓内腓骨段植入治疗下肢胫骨骨折术后感染性大段骨缺损的效果。方法纳入2013年9月-2018年9月住院的胫骨骨折术后感染性大段骨缺损患者42例,随机分成两组,各21例,一组采用单边重建外固定延长架结合胫骨髓内腓... 目的探讨骨搬运技术结合胫骨髓内腓骨段植入治疗下肢胫骨骨折术后感染性大段骨缺损的效果。方法纳入2013年9月-2018年9月住院的胫骨骨折术后感染性大段骨缺损患者42例,随机分成两组,各21例,一组采用单边重建外固定延长架结合胫骨髓内腓骨植入治疗,另一组采用常规单边重建外固定延长架治疗。术后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病程、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手术次数、HHS膝关节功能评分、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胫骨髓内腓骨段植入组病程短、手术次数少,与不植骨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的HHS膝关节功能评分、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的疗效佳,可较好地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和踝关节功能。其中骨搬运技术结合胫骨髓内腓骨段植入能缩短病程、减少手术次数,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段骨缺损 髓内植骨 骨搬运术 胫骨骨折 感染
下载PDF
近交系猪皮质骨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及BMP修复兔大段骨缺损 被引量:3
9
作者 滕寿发 林月秋 +3 位作者 徐永清 汤逊 阮默 黄若昆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07年第2期80-84,124,共6页
目的探讨及观察近交系版纳小耳猪皮质骨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在修复日本大耳兔大段骨缺损中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将35只日本大耳兔,双上肢桡骨中段制造长约1.5cm的骨缺损模型。左侧作为实验组,将版纳猪皮质骨... 目的探讨及观察近交系版纳小耳猪皮质骨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在修复日本大耳兔大段骨缺损中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将35只日本大耳兔,双上肢桡骨中段制造长约1.5cm的骨缺损模型。左侧作为实验组,将版纳猪皮质骨脱脂、脱蛋白处理,消毒后与MSCs在体外联合培养,并加入BMP后植入骨缺损区,右侧作为对照组,骨缺损区单纯用脱脂、脱蛋白处理后的皮质骨植入。另5只兔骨缺损区不植入任何材料,作为空白对照组。术后4,8,12周各时间点行标本大体观察,X线观察,组织学观察,骨密度测试,比较其骨缺损区修复愈合情况。结果术后第12周,实验组骨缺损区完全修复,骨矿密度接近正常,实验后4、8、12周各移植区骨矿密度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BMC:P<0.05,BMD:P<0.01);对照组骨缺损区修复缓慢,新骨形成量少;空白对照组骨缺损区未修复。结论近交系小耳猪皮质骨复合MSCs及BMP治疗骨缺损效果满意,经处理的近交系小耳猪皮质骨是良好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为大段骨缺损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交系小耳猪 大段骨缺损 皮质骨 骨髓基质干细胞 骨形态发生蛋白
下载PDF
膜诱导技术治疗肢体肿瘤切除后骨干缺损的初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韩天宇 纪振钢 +3 位作者 张昊 宋夏楠 梁娜 周大鹏 《骨科》 CAS 2020年第4期287-292,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Masquelet膜诱导技术治疗肢体肿瘤切除后长节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应用膜诱导技术治疗的5例骨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为15~60岁,平均为35.8岁。病人均实施序贯性治... 目的探讨应用Masquelet膜诱导技术治疗肢体肿瘤切除后长节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应用膜诱导技术治疗的5例骨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为15~60岁,平均为35.8岁。病人均实施序贯性治疗方案:第1阶段彻底切除肿瘤的基础上,内固定稳定骨端和置入骨水泥间隔物;第2阶段,去除间隔物,在诱导膜内植入自体松质骨修复骨缺损。采用Ilizarov方法研究与应用协会(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of Ilizarov, ASAMI)评价标准评价综合疗效,美国肌肉骨骼肿瘤学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 MSTS)评分系统评价病人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病人骨缺损长度为8.5~11.0 cm,平均为9.5 cm。5例病人术后获10~34个月的随访,平均为15.4个月,无局部复发,无感染发生。骨愈合时间为第二阶段后4.2~11.0个月,平均为6.4个月。ASAMI评定标准均为优秀,MSTS评分平均为27.4分(25~29分)。1例出现骨质部分吸收,成骨菲薄,但功能正常。结论 Masquelet膜诱导技术治疗肿瘤切除后节段性骨缺损,是一种安全、简便、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骨重建 节段性骨缺损 诱导膜技术 骨水泥间隔物
下载PDF
骨搬移技术用于胫骨骨髓炎伴长段骨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邹惠平 《当代医学》 2019年第2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骨搬移技术用于胫骨骨髓炎伴长段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取本院收治的胫骨骨髓炎伴长段骨缺损患者78例,按1~78进行编号,单号纳入对照组39例采取同侧带蒂腓骨移植技术,双号纳入观察组39例采取骨搬移技术。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 目的探讨骨搬移技术用于胫骨骨髓炎伴长段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取本院收治的胫骨骨髓炎伴长段骨缺损患者78例,按1~78进行编号,单号纳入对照组39例采取同侧带蒂腓骨移植技术,双号纳入观察组39例采取骨搬移技术。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低于对照组、骨性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Barid-Jackson评分、HHS评分及骨愈合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骨髓炎常伴有长段骨缺损发生,采取骨搬移技术具有操作简便、骨愈合率高的特点,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髓炎 长段骨缺损 骨搬移
下载PDF
钛网和线捆扎包裹嵌压松质骨植骨修复长骨干节段骨缺损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殷渠东 顾三军 +2 位作者 孙振中 刘军 马运宏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年第2期188-190,共3页
目的比较采用钛网和线捆扎包裹嵌压松质骨植骨修复长骨干节段骨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7-01—2013-01采用钛网(6例)和线捆扎(13例)包裹嵌压松质骨植骨修复长骨干骨折后节段骨缺损19例。骨缺损长度5.4~7.5 cm。在双侧髂后部、髂... 目的比较采用钛网和线捆扎包裹嵌压松质骨植骨修复长骨干节段骨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7-01—2013-01采用钛网(6例)和线捆扎(13例)包裹嵌压松质骨植骨修复长骨干骨折后节段骨缺损19例。骨缺损长度5.4~7.5 cm。在双侧髂后部、髂前部或胫骨近端髓内钉进钉处切取骨缺损体积2倍以上松质骨,嵌压植于骨缺损处,用钛网或多束线捆扎包裹。线捆扎组术后用石膏托固定6周。结果 19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18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骨缺损处均骨性愈合。钛网组骨缺损临床愈合时间3.5~6.0个月,平均4.9个月;线捆扎组骨缺损临床愈合时间4.0~8.0个月,平均5.7个月;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7,P=0.333)。但在胫骨干部位,钛网组骨缺损临床愈合时间少于线捆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00,P=0.001)。至末次随访,2组修复方法治疗后其邻近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钛网和线捆扎包裹嵌压松质骨植骨修复长骨节段骨缺损的效果相似,但钛网植骨量多,术后患者可更早进行康复活动,骨愈合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骨干 节段骨缺损 嵌压植骨 钛网 线捆扎
原文传递
3D打印金属微孔支架填充PRP搭载ADSCS修复大节段骨缺损的护理措施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桂红 蔡树鹏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2期98-100,120,共4页
目的探讨3D打印金属微孔支架填充富血小板血浆(PRP)搭载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修复大节段骨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广东省水电医院收治的100例大节段骨缺损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n=50)与对照组(n=... 目的探讨3D打印金属微孔支架填充富血小板血浆(PRP)搭载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修复大节段骨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广东省水电医院收治的100例大节段骨缺损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n=50)与对照组(n=50)。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干预3个月后的优良率、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骨愈合时间。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χ^(2)=4.330,P=0.037);研究组的HAMD评分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t=25.284,P=0.000;t=8.465,P=0.000),HAMA评分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t=17.219,P=0.000;t=7.027,P=0.000);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000,P=0.046);研究组的骨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t=5.306,P=0.000)。结论在3D打印金属微孔支架填充PRP搭载ADSCS修复大节段骨缺损中应用围手术期护理,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及骨愈合,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PRP ADSCS 大节段骨缺损 围手术期护理 骨愈合
下载PDF
提取并部分纯化bBMP促进节段性骨缺损愈合的定量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费伟 李铮 +1 位作者 尹明平 王大章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1年第4期246-248,共3页
目的 从小牛骨基质中提取并部分纯化bBMP ,以促进节段性骨缺损的愈合。方法 通过SDS PAGE电泳及生物活性鉴定实验 ,证实bBMP保留了其活性蛋白成分 ,具有良好的骨诱导活性。在此基础上 ,合成一种新型复合人工骨材料即HA bBMP Co ,用以... 目的 从小牛骨基质中提取并部分纯化bBMP ,以促进节段性骨缺损的愈合。方法 通过SDS PAGE电泳及生物活性鉴定实验 ,证实bBMP保留了其活性蛋白成分 ,具有良好的骨诱导活性。在此基础上 ,合成一种新型复合人工骨材料即HA bBMP Co ,用以整复家兔尺骨中段 1.5cm节段性骨缺损 ,并对缺损区新骨生长量进行定量组织学测定。结果 HA bBMP Co复合人工骨植入整复节段性骨缺损 ,其新骨生长量明显高于同期HA Co复合人工骨组 (P <0 .0 1)。结论 HA bBMP Co复合人工骨能有效地促进节段性骨缺损的愈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骨白 节段性骨缺损 骨诱导活性 复合人工骨 尺骨 家兔
原文传递
骨伤复原汤配合骨搬运技术对创伤性四肢大段骨缺损的治疗效果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伟雄 尹晶晶 杨志芬 《中医临床研究》 2021年第33期141-142,146,共3页
目的:研究骨伤复原汤配合骨搬运技术对创伤性四肢大段骨缺损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广东省阳春市中医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72例创伤性四肢大段骨缺损患者分为采取骨搬运技术治疗的对照组及采取骨伤复原汤配合... 目的:研究骨伤复原汤配合骨搬运技术对创伤性四肢大段骨缺损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广东省阳春市中医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72例创伤性四肢大段骨缺损患者分为采取骨搬运技术治疗的对照组及采取骨伤复原汤配合骨搬运技术治疗的观察组各36例,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骨搬运后4周、骨搬运后8周、骨搬运后12周骨痂直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骨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总植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骨伤复原汤配合骨搬运技术在创伤性四肢大段骨缺损治疗中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四肢大段骨缺损 骨伤复原汤 骨搬运技术
下载PDF
外固定架辅助髓内钉技术治疗大段骨缺损引起的骨不连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胜利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5年第3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辅助髓内钉技术对大段骨缺损致骨不连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4月至2012年10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胫骨大段骨缺损致骨不连患者94例,分为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42例。研究组患者予以外固定...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辅助髓内钉技术对大段骨缺损致骨不连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4月至2012年10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胫骨大段骨缺损致骨不连患者94例,分为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42例。研究组患者予以外固定架辅助交锁髓内钉手术方案,对照组患者予以改良植骨手术方案。随访12~24个月,比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ley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AKSS)评分及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等指标差异,记录其术后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活动度范围、机械轴向偏向及患肢较健侧长度缩短值等治疗指标变化情况,分析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等预后指标差异。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Paley评分、AKSS评分及Baird-Jackson评分等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其中研究组增幅大于对照组(P〈0.05)。(2)研究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机械轴向偏向及患肢较健侧长度缩短值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范围则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3)研究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2%(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1%,显著高于研究组的3.8%(P〈0.05);术后研究组NRS评分及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对胫骨大段骨缺损致骨不连患者予以外固定架辅助髓内钉技术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其膝关节及踝关节功能,对促进骨折愈合、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架辅助髓内钉技术 大段骨缺损 骨不连
原文传递
节段性切除一期骨重建治疗长骨纤维结构不良
17
作者 徐莘香 张晓南 +1 位作者 谷贵山 秦大明 《中国骨肿瘤骨病》 CAS 2003年第5期282-285,300,共5页
目的 探索治疗长骨纤维结构不良(FD)降低复发率的新途径。方法 从1988年7月至2001年8月采用节段性切除,一期骨重建治疗四肢FD27例29个骨。术式包括:(1)瘤段骨切除,离体切刮灭活再植,行自家骨或同种异体骨移植(ATBG,ALBG)。(2)全桡骨切除... 目的 探索治疗长骨纤维结构不良(FD)降低复发率的新途径。方法 从1988年7月至2001年8月采用节段性切除,一期骨重建治疗四肢FD27例29个骨。术式包括:(1)瘤段骨切除,离体切刮灭活再植,行自家骨或同种异体骨移植(ATBG,ALBG)。(2)全桡骨切除,自家腓骨置换(ATFI)1例。(3)同种异体腓骨置换(ALFR)3例4骨。除1例采用普通钢板外,28个骨均L-梯形钢板(L-TCP)固定,其中1例合并克氏针固定。另一侧单一克氏针固定。平均骨缺损12.3cm(7.8~23.5cm)。结果 22例23个骨随访1年至13年8个月,2例切口感染,均于术后l~2年治愈。全部截骨处均愈合,仅1例股骨上端FD并发髋内翻。2例复发,为酒精灭活再植病例。17例18个肢体的关节功能优,良好、尚可各2例,1例差。结论瘤体骨节段性切除,一期骨重建的术式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复发率,而且有利于骨愈合和恢复功能,减少井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节段性骨缺损 骨重建 长骨纤维结构不良 FD 手术
下载PDF
藻酸盐凝胶微球辅助修复大段骨缺损的成骨效果研究
18
作者 陈翔 邹俊 +3 位作者 矢庆明 吴凯 赵彪 彭鲲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9年第9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藻酸盐凝胶微球辅助修复大段骨缺损的成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年1—8月,12只大白兔随机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与微球组,建立模型后12周,微球组将藻酸盐凝胶微球植入骨缺损部位,术后静脉滴注庆大霉素2万U/kg,持续3d,模型组... 目的探讨藻酸盐凝胶微球辅助修复大段骨缺损的成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年1—8月,12只大白兔随机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与微球组,建立模型后12周,微球组将藻酸盐凝胶微球植入骨缺损部位,术后静脉滴注庆大霉素2万U/kg,持续3d,模型组以等剂量0.9%氯化钠注射液代替,记录成骨效果。结果大白兔实验进行顺利,骨缺损大鼠未出现炎症反应、排斥等不良反应;模型组与微球组术后12周骨密度均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模型组术后18周、24周的缺损区表面粗糙不平,质地软,与周围组织分界明显;微球组缺损区已完全为修复组织所覆盖,界限几不可分,修复组织颜色接近于正常周围组织。结论藻酸盐凝胶微球在大段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安全性,可提高骨密度值与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酸盐凝胶微球 大段骨缺损 成骨效果 骨密度
原文传递
高生物诱导活性复合人工骨整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王大章 费伟 +1 位作者 刘松筠 田卫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6,共4页
在建立家兔尺骨节段性骨缺损动物模型的基础上 ,首次采用羟基磷灰石 -骨形成蛋白 -胶原 (HA- b BMP-Co)和羟基磷灰石 -胶原 (HA- Co)两种不同复合人工骨材料分别整复骨缺损 ,经 X线、大体、体视显微镜及组织学观察结果证实 ,HA- b BMP-... 在建立家兔尺骨节段性骨缺损动物模型的基础上 ,首次采用羟基磷灰石 -骨形成蛋白 -胶原 (HA- b BMP-Co)和羟基磷灰石 -胶原 (HA- Co)两种不同复合人工骨材料分别整复骨缺损 ,经 X线、大体、体视显微镜及组织学观察结果证实 ,HA- b BMP- Co复合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显著的骨诱导及骨引导作用 ;在植入整复骨缺损区 ,其促使新骨形成的速度、数量和质量均显著优于 HA- Co复合人工骨 ,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bBMP-Co 复合人工骨 骨缺损 骨生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