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泡巨鼠对森林种子选择和贮藏的观察 被引量:36
1
作者 肖治术 张知彬 王玉山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8-213,共6页
小泡巨鼠是四川省都江堰林区一种占优势的鼠种 ,取食多种林木种子和果实 ,可能影响这些树种的更新。于 2 0 0 1年秋季 ,调查了小泡巨鼠对栓皮栎、树、栲树、石栎、青冈和油茶等 6种重要林木种子的选择和贮藏 ,并初步探讨了其对森林更... 小泡巨鼠是四川省都江堰林区一种占优势的鼠种 ,取食多种林木种子和果实 ,可能影响这些树种的更新。于 2 0 0 1年秋季 ,调查了小泡巨鼠对栓皮栎、树、栲树、石栎、青冈和油茶等 6种重要林木种子的选择和贮藏 ,并初步探讨了其对森林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 ,小泡巨鼠对上述 6种林木种子有很强的选择性 ,种子的营养价值和单宁含量是影响其选择和贮藏的主要因素。小泡巨鼠喜好取食和贮藏单宁含量较低的栲树、油茶和石栎种子 ,而不喜好取食和贮藏单宁含量较高的树、青冈和栓皮栎种子。小泡巨鼠在围栏内分散贮藏了部分种子 (特别是石栎和油茶种子 ) ,且绝大部分贮藏点仅有 1粒种子。小泡巨鼠对种子的选择和贮藏可能对有关林木的更新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泡巨鼠 森林 种子 选择 贮藏
下载PDF
基于区域生长的图像分割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2
作者 徐蔚波 刘颖 章浩伟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7年第3期317-322,共6页
图像分割是图像处理与图像分析的基础步骤,主要难点是图像分割的不适定性。区域生长法算法简单,计算速度较快,是一种运用广泛的图像分割技术。本文根据当前主要的基于区域生长的分割模型,讨论了区域生长法中的种子点自动选取、相似性判... 图像分割是图像处理与图像分析的基础步骤,主要难点是图像分割的不适定性。区域生长法算法简单,计算速度较快,是一种运用广泛的图像分割技术。本文根据当前主要的基于区域生长的分割模型,讨论了区域生长法中的种子点自动选取、相似性判断准则、适用情况及其改进方向,并对区域生长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区域生长 种子点选取区域 生长准则 不适定性
下载PDF
基于联合偏度的高光谱图像波段选择对玉米种子分类研究(英文) 被引量:8
3
作者 杨赛 朱启兵 黄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90-996,共7页
高光谱图像技术是在种子识别领域广泛应用的农产品品质无损检测方法。特征信息的充分提取和最优波段的选择是影响高光谱图像技术种子鉴选在线应用的关键因素。目的在于利用联合偏度算法选择高光谱图像的最优波段,用于开发在线的种子分... 高光谱图像技术是在种子识别领域广泛应用的农产品品质无损检测方法。特征信息的充分提取和最优波段的选择是影响高光谱图像技术种子鉴选在线应用的关键因素。目的在于利用联合偏度算法选择高光谱图像的最优波段,用于开发在线的种子分级系统。论文利用高光谱图像采集系统获取10类共960粒玉米种子在438~1 000 nm(共219个波段)波段范围内的高光谱图像,并提取了种子高光谱图像的平均光谱、图像熵特征。利用联合偏度算法选择了高光谱图像的最优波段,分别建立了基于平均光谱、图像熵、平均光谱和图像熵联合特征条件下的支持向量机种子分类模型,比较不同特征下分类模型的识别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全波段分类模型,还是建立在最优波段基础上的分类模型,利用平均光谱和图像熵联合特征获得的分类精度均高于平均光谱和图像熵两种单一特征模型。在10个最优波段条件下,联合特征分类模型的识别精度达到了96.28%,比光谱均值和图像熵的识别精度分别提高了4.30%和20.38%,也高于全波段联合特征识别模型的93.47%。利用联合特征建立玉米种子分类模型时,基于联合偏度的波段选择算法的分类精度要高于无信息变量消除法、连续投影算法和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该研究为种子高光谱图像识别技术的在线运用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种子 高光谱图像 波段选择 联合偏度 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the Properties of Fibrous Cotton Seeds, for Sorting on a Mesh Surface 被引量:3
4
作者 Avazbek Obidov Khamid Akhmedhodjaev +1 位作者 Olimjon Sarimsakov Qurbonali Holikov 《Engineering(科研)》 2018年第9期572-578,共7页
In the article the research of cotton seeds for the purpose of increasing the fiber in the enterprise is investigated, separated from the mass of the derivatives of ginning of fibrous seeds by means of effective clean... In the article the research of cotton seeds for the purpose of increasing the fiber in the enterprise is investigated, separated from the mass of the derivatives of ginning of fibrous seeds by means of effective cleaning and sorting on the mesh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TTON seeds COTTON Fiber Litter Technical seeds SOWING seeds LINT Gin SORTING Moisture selection Variety FIBROUS seeds
下载PDF
锥栗农家品种栗疫病抗性及果实表型性状的变异分析与联合选择 被引量:5
5
作者 叶树涛 顾光仕 +5 位作者 李煜 方周 张晶 杨金辉 郑国华 陈辉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2-94,共13页
【目的】比较分析锥栗不同农家品种在栗疫病抗性、果实主要表型性状及营养成分等方面的差异情况,筛选出对栗疫病有较强抗性且果实品质表现优良的农家品种,从而为锥栗的良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锥栗疫病的病原菌进行形态学和核... 【目的】比较分析锥栗不同农家品种在栗疫病抗性、果实主要表型性状及营养成分等方面的差异情况,筛选出对栗疫病有较强抗性且果实品质表现优良的农家品种,从而为锥栗的良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锥栗疫病的病原菌进行形态学和核糖体DNA-ITS序列鉴定,在此基础上,对17个锥栗农家品种栗疫病抗性和果实表型性状指标(包括栗疫病染病率、果质量、淀粉含量等15个指标)进行测定,并对锥栗疫病抗性和果实表型性状进行变异分析,通过标准化分析选择优良品种。【结果】栗疫病抗性最强的农家品种为‘小尖嘴’,其染病指数为23.55;栗疫病抗性最弱的农家品种为‘处暑红’,其染病指数为59。17个农家品种在15个表型性状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果实营养成分的平均变异系数为5.56%,其染病率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8.29%,果实表型性状指标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3.33%。17个农家品种的栗疫病抗性和果实表型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除淀粉含量(P=0.275)外的15个表型性状指标在17个农家品种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栗疫病染病率和果实中蔗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之间均呈现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292(P≤0.05)和-0.415(P≤0.01)。通过对所测数据进行标准化分析,从17个农家品种中筛选出了‘大包榛’‘白露仔’‘黄榛’这3个优良农家品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7个农家品种可分为3大类:‘牛角仔’(中熟)单独分为第1类;‘牛角仔’(晚熟)‘油桐仔’‘处暑红’‘红仔榛’‘乌榛’聚为第2类;其余11个农家品种聚为第3类。【结论】不同农家品种的果实品质不同,对于栗疫菌侵染所表现出的抗性也存在显著差异。以栗疫病抗性和重要经济性状为选择目标,筛选出了3个栗疫病抗性较强且果实品质优良的农家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栗 农家品种 栗疫病抗性 果实品质 良种选择
下载PDF
Indirect costs counteract the effects of pollinator-mediated phenotypic selection on corolla size in the mediterranean shrub Halimium atriplicifolium 被引量:3
6
作者 Alberto L.Teixido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2014年第4期364-372,共9页
Aims larger corollas receive more pollinator visits but involve higher production and maintenance costs,especially under hot and dry conditions.this can result in indirect costs on reproductive output,which may counte... Aims larger corollas receive more pollinator visits but involve higher production and maintenance costs,especially under hot and dry conditions.this can result in indirect costs on reproductive output,which may counteract the effects of pollinator-mediated phenotypic selection on corolla size.In this study,I explo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olla size and indirect costs and whether these costs counteract the effects of pollinator-mediated phenotypic selection on this trait in the mediterranean shrub Halimium atriplicifolium.I hypothesized that(i)corolla production entails direct costs in dry mass,N and P,(ii)corollas entail significant indirect costs in terms of fruit and seed production,(iii)indirect costs increase with corolla size,(iv)this species may suffer pollen limitation to a certain degree and(v)indirect costs counteract the effects of pollinator-mediated selection on corolla size.Methods I compared fruit set and seed production of petal-removed flow-ers(r flowers)and unmanipulated control flowers(C flowers)and evaluated the influence of individual mean corolla size on relative fruit and seed gain of r compared to C flowers.I also estimated phenotypic selection on corolla size mediated by indirect costs and the combined effect of costs and pollinators(i.e.total selection).Important Findings Corollas allocated sizeable amount of resources in terms of dry mass relative to the other floral structures.Fruit set and seed per frui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r flowers,while individual mean corolla size showed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relative fruit gain.Phenotypic selection analysis revealed cost-mediated negative directional selection and absence of positive directional total selection on corolla size through fruit set.this translated into stabilizing total selection.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mediterranean environments can impose constraints on corolla size,counteracting advantages of larger corollas from the pollination point of view with increased indirect costs of such flow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y mass fruit set petal removal relative gain of fruits and seeds seeds per fruit stabilizing selection
原文传递
基于局部学习的玉米种子近红外高光谱图像鉴选 被引量:3
7
作者 唐金亚 黄敏 朱启兵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9-95,共7页
将局部学习算法引入到种子的近红外高光谱图像最优波段选择中,并建立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分类预测模型,实现少波段条件下的玉米种子的快速鉴选。实验共采集了6类样本共720粒的玉米种子在874~1734nm波段范围内的256幅近红外高光谱图像... 将局部学习算法引入到种子的近红外高光谱图像最优波段选择中,并建立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分类预测模型,实现少波段条件下的玉米种子的快速鉴选。实验共采集了6类样本共720粒的玉米种子在874~1734nm波段范围内的256幅近红外高光谱图像,利用局部学习算法获得波段的特征权重,并依据特征权重选择了最优波段。实验结果表明局部学习算法可有效获取最优鉴选波段,在13个最优波段条件下,对6组玉米种子可以获得平均纯度为95.97%的鉴选结果,为实现玉米种子的快速鉴选提供了一个合适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局部学习 近红外高光谱 玉米种子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波段选择
原文传递
基于多特征算法选择的太赫兹时域光谱用于水稻种子掺假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接昭玮 周世瑞 +3 位作者 王继芬 孔艺青 李文凭 邵作山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8-165,共8页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的水稻种子模式识别方法。实验以10种不同品牌混合掺假的水稻种子为样本,基于采集的样本太赫兹时域光谱数据,通过建立Relief、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SVM-RFE)和最大相关最小冗余(mRMR...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的水稻种子模式识别方法。实验以10种不同品牌混合掺假的水稻种子为样本,基于采集的样本太赫兹时域光谱数据,通过建立Relief、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SVM-RFE)和最大相关最小冗余(mRMR)模型分别对样本光谱波长进行特征选择,最后设计分类器对4种特征选择方法处理后的样本进行分类识别。结果表明,基于布谷鸟算法(CS)优化的极限学习机模型对经RF特征选择算法提取后的样本光谱数据具有最佳识别效果,其准确率可达100%,实验对于法庭科学领域内种子的掺假鉴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时域光谱 模式识别 水稻种子 特征选择 掺假鉴定
下载PDF
浮筏式养殖中海带个体生产力与夹苗位置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任伟 袁著涛 刘升平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2-127,共6页
在浮筏式养殖中,海带的个体生产力与夹苗位置密切相关,上水层的海带长势较好。在育种中按照生产性状优劣的方法选种时,可被选种的个体仅占总个体的10%左右。本文采用同一对配子体无性繁殖系培育的克隆苗为实验材料,进行了个体生产力与... 在浮筏式养殖中,海带的个体生产力与夹苗位置密切相关,上水层的海带长势较好。在育种中按照生产性状优劣的方法选种时,可被选种的个体仅占总个体的10%左右。本文采用同一对配子体无性繁殖系培育的克隆苗为实验材料,进行了个体生产力与夹苗位置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长度、宽度、厚度、鲜质量、干质量等各项指标中,干质量最能体现海带的个体生产力,得到方程式:y=-0.010x+0.387(R=0.933,P<0.01),该方程式表达了夹苗位置对海带个体生产力的影响。在海带育种选种时,利用公式y=0.010(n-1)+x,可以通过各个夹苗位置的实测值计算出最佳夹苗位置的期望值,消除因环境因素对海带个体生产力带来的影响,使实验结果之间有了可比性,能避免选种中的漏选或误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浮筏式养殖 个体生产力 夹苗位置 育种
下载PDF
华北落叶松种子园杂种配合力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崔宝禄 宋丽 +1 位作者 杨俊明 张世红 《河北林果研究》 2006年第4期367-369,共3页
利用X射线对华北落叶松和日本落叶松杂种的播种品质进行配合力分析,选出了优良的华北落叶松杂交母本,并选出了优良的杂交组合。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x日本落叶松杂种 配合力分析 选择 种子园
下载PDF
通过区域筛选和简洁de Bruijn图比对高重复短序列
11
作者 黎瑶 钟诚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999-2005,共7页
下一代测序平台产生的大量短序列(short reads)包含许多重复的子序列,这给求解短序列比对(short-read alignment)问题带来了挑战.如何处理包含重复子序列的基因组区域将影响后续基因组的分析.现有的利用de Bruijn图的短序列比对算法效... 下一代测序平台产生的大量短序列(short reads)包含许多重复的子序列,这给求解短序列比对(short-read alignment)问题带来了挑战.如何处理包含重复子序列的基因组区域将影响后续基因组的分析.现有的利用de Bruijn图的短序列比对算法效果并不理想或者未考虑重复子序列的影响.针对包含许多重复子序列的短序列比对问题,依据种子预定义由给定的shape布局中生成的关键字建立hash索引,通过采用基于空位种子(gapped seeds)搜索策略的区域选择方法,通过搜索索引筛选候选位置以减少待比对的候选位置个数、减少搜索空间;运用Hough变换分组操作将种子命中聚集为粗对准形式,以降低后续比对验证时间;采用简洁de Bruijn图结构压缩存储和索引长度为k的序列片段(k-mer),以降低比对所需的存储空间.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与已有的代表性同类算法相比,本文的算法既保持或获得更高正确比对百分比,又降低了所需的运行时间和存储空间,尤其是对高重复率的序列进行比对,本文算法可获得更高的正确对准百分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列比对 空位种子 区域选择 简洁de Bruijn图 高重复率
下载PDF
凉水自然保护区松鼠(Sciurus vulgaris)贮食生境选择 被引量:22
12
作者 马建章 宗诚 +3 位作者 吴庆明 邹红菲 孙岩 郑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542-3548,共7页
2003年10月-2004年4月,在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用跟踪观察法、样线调查法、样方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采用Vanderploeg和scavia选择系数阢和选择指数髓作为衡量指标,对松鼠贮食红松种子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研究表... 2003年10月-2004年4月,在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用跟踪观察法、样线调查法、样方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采用Vanderploeg和scavia选择系数阢和选择指数髓作为衡量指标,对松鼠贮食红松种子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松鼠贮食对生境具有选择性:以主要林型为划分标准,松鼠偏爱贮食生境依次为:原始红松林,云杉林,人工云杉林,针叶混交林,人工落叶松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次生白桦林和人工红松林。在原始红松林内,松鼠对微生境的利用存在选择性差异:松鼠对郁闭良好(郁闭度大于0.6)、灌丛密度中等、倒木和枯立木密度中等(1—5个)、盗食动物活动较弱(大林姬鼠Apodiemus peninsulae为主要盗食动物)的原始红松林生境表现出较强的选择性(Ei〉0.2);而对坡度小于5°、基质为霉菌土、倒木和枯立木密度较高(大于5个)、草本盖度较高、盗食动物活动中等(花鼠Eutamias sibiricus为主要盗食动物)的原始红松林生境表现出较强的负选择性(Ei〈-0.2),对阴坡表现出强烈的回避性(Ei=-0.53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鼠 红松种子 贮食生境选择 贮食微生境利用
下载PDF
谷类作物半粒种子的PCR分析及其在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3
作者 翟文学 陆朝福 +2 位作者 朱立煌 杨文才 赵开军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16-421,共6页
建立了适于种子DNA分析的快速简便的PCR方法。水稻、小麦和玉米的半粒种子用提取缓冲液处理,产生的提取液可用于PCR和RAPD分析。水稻丰粒种子的DNA和来自叶片的DNA用专一的PCR引物扩增后可以产生同样的PCR产物。含有胚的另半粒种子可以... 建立了适于种子DNA分析的快速简便的PCR方法。水稻、小麦和玉米的半粒种子用提取缓冲液处理,产生的提取液可用于PCR和RAPD分析。水稻丰粒种子的DNA和来自叶片的DNA用专一的PCR引物扩增后可以产生同样的PCR产物。含有胚的另半粒种子可以正常发芽。将半粒种子的PCR分析方法用于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型的鉴定,证明是植物育种和遗传学研究中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类作物 PCR 半粒种子 标记辅助选择 育种
下载PDF
关于气吸式精密播种有关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正林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1996年第2期145-148,共4页
本文通过2BJQ—6型精密播种机的试制,对其精密播种种子的落种性,种床位置的变化以及吸附性进行了初步的理论研究探讨。给出了一些主要参数选取的方法,为精少量播种机械的研究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关键词 种子 落种性 种床 吸附性 精密播种 播种 气吸式
下载PDF
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基的筛选 被引量:7
15
作者 袁建平 张国凤 马立芝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81-83,共3页
以菌丝干重、菌球直径、菌球密度以及菌球回接平板后菌丝的生长速度、萌发时间为指标,分别对黄豆粉培养基、玉米粉培养基、麸皮培养基和马铃薯培养基等4种培养基进行筛选。结果表明:黄豆粉培养基中菌丝干重最大、菌球最小、菌球密度最大... 以菌丝干重、菌球直径、菌球密度以及菌球回接平板后菌丝的生长速度、萌发时间为指标,分别对黄豆粉培养基、玉米粉培养基、麸皮培养基和马铃薯培养基等4种培养基进行筛选。结果表明:黄豆粉培养基中菌丝干重最大、菌球最小、菌球密度最大,回接平板后菌球萌发时间最短、日均生长速度最快,为杏鲍菇液体菌种生长的最佳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液体菌种 培养基 筛选
下载PDF
福桔新生(系)的选育研究初报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光华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31-34,共4页
以柚子为父本,选择福桔优良单株为母本进行杂交,培育珠心苗进行福桔的品种提纯复壮。运用高接换种的方法可使珠心苗提早2~3a开花结果,缩短童期,并保持了福橘优良性状,显著地提高了品质。对珠心苗高接植株多年观察及品质鉴定,认... 以柚子为父本,选择福桔优良单株为母本进行杂交,培育珠心苗进行福桔的品种提纯复壮。运用高接换种的方法可使珠心苗提早2~3a开花结果,缩短童期,并保持了福橘优良性状,显著地提高了品质。对珠心苗高接植株多年观察及品质鉴定,认为珠心胚植株在品质上表现较大差异。选出优良福桔珠心系“新农1号”、“新农2号”和“新农3号”3个株系,其中新农1号株系可溶性固形物达14.2%,单果种子数仅8粒,单果重118g,具有丰产、果大、色艳、种子少、可溶性固形物高等优良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桔 珠心苗 新生系 优质 少籽 大果 选优
下载PDF
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检测红松籽中的水分含量 被引量:4
17
作者 仇逊超 曹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20,30,共7页
为了建立红松籽水分无损、快速检测,采用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在波长范围900~1 700 nm对红松籽的光谱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建立红松籽水分的近红外预测模型。利用多种预处理方法优化模型,同时采用反向间隔偏最小二乘法、无信息变量消除法... 为了建立红松籽水分无损、快速检测,采用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在波长范围900~1 700 nm对红松籽的光谱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建立红松籽水分的近红外预测模型。利用多种预处理方法优化模型,同时采用反向间隔偏最小二乘法、无信息变量消除法实现特征波段的选取。结果表明,带壳红松籽光谱经矢量归一化预处理后构建的模型最优,松仁光谱经一阶导数预处理后构建的模型最优;波段筛选能够优化模型质量,其中反向间隔偏最小二乘法的筛选结果最优,其带壳红松籽和松仁水分模型校正集相关系数分别为0.864 1和0.907 8,验证集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041 7和0.833 8。结果表明,经过优化后,模型的效果较好,能够实现红松籽水分无损检测,为带壳坚果的在线检测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光谱仪 红松籽 水分 预处理方法 波段筛选
下载PDF
基于颜色分割和PSO-RELM算法的花生种子筛选研究
18
作者 杨丽 薛亚许 +1 位作者 李鹏飞 彭信杰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9-96,共8页
针对花生种子人工筛选存在工作量大、效率低等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颜色分割和改进ELM的花生种子筛选算法。根据花生图像的聚类特性,采用限定RGB和HSV颜色空间中颜色范围的方法对花生图像进行颜色分割,获取花生种子图像目标区域。采用颜... 针对花生种子人工筛选存在工作量大、效率低等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颜色分割和改进ELM的花生种子筛选算法。根据花生图像的聚类特性,采用限定RGB和HSV颜色空间中颜色范围的方法对花生图像进行颜色分割,获取花生种子图像目标区域。采用颜色、形状、改进HU矩特征对花生图像进行描述,结合改进HU矩平移、旋转和缩放不变性,对提取到的花生图像特征进行数量扩充,获得花生图像数据集。采用黄金分割法,确定隐含层神经元个数。引入正则化参数,提高ELM算法隐含层神经元与输出层之间连接权值矩阵的稳定性;采用PSO算法,获取最优输入权值和隐含层神经元阈值,构建PSO-RELM算法模型,并与BP、ELM、RELM算法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PSO-RELM算法不仅对完好花生有很高的识别准确率(100%),还对破损花生也有很高的识别准确率(96.71%),平均测试时间为0.0068 s,均方根误差为0.0520,决定系数达0.9874,能够满足花生种子筛选的实时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种子筛选 颜色分割 极限学习机 正则化参数 粒子群算法
下载PDF
基于GIS的红松籽物流集散点选址研究——以吉林省汪清林区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闫慧凝 邢艳秋 +3 位作者 孙术发 刘劲风 李慧子 尤号田 《森林工程》 2014年第4期147-150,共4页
研究红松籽的物流集散点选址,以汪清林区红松林密集区为研究对象,在GIS平台上,结合小班数据、DEM数据等对物流集散点进行初选,再建立基于混合整数规划法的经济模型和影响因素辅助模型,优化初选地,得到汪清林区红松籽物流集散点选址21个... 研究红松籽的物流集散点选址,以汪清林区红松林密集区为研究对象,在GIS平台上,结合小班数据、DEM数据等对物流集散点进行初选,再建立基于混合整数规划法的经济模型和影响因素辅助模型,优化初选地,得到汪清林区红松籽物流集散点选址21个。最后在GIS技术支持下,结合模糊数学中的贴近度分析,对所选地址评价优劣。本文的研究结果为红松籽物流集散点的选址提出一种新的构想以及实现思路,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符合今后林业物流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籽 物流配送中心选址 GIS 混合整数规划法 模糊数学 贴近度
下载PDF
太赫兹光谱结合特征选择算法分选掺混稻种
20
作者 汪宇杰 张傲林 高春芳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3-149,共7页
农业生产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粳米作为日常食用的大米,劣质掺混种子的快速检验是相关领域的重要研究工作。本研究使用太赫兹时域光谱采集220份掺混稻种和纯品稻种样本的光谱信号,通过傅里叶变换(Fourier transform, FT)对光谱数... 农业生产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粳米作为日常食用的大米,劣质掺混种子的快速检验是相关领域的重要研究工作。本研究使用太赫兹时域光谱采集220份掺混稻种和纯品稻种样本的光谱信号,通过傅里叶变换(Fourier transform, FT)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将时域信号转化为频域信号作为建模数据集,对QUSET等5种模式识别模型进行分选研究。结果表明,随机森林算法(RF)、连续投影算法(SPA)、变量集群分析耦合迭代保留算法(VCPA-IRIV)等3种算法分别选择9个、6个、25个重要的特征频率,其中VCPA-IRIV作为耦合算法选择的特征频率包含的光谱信息最为丰富。为进一步优化模型,对特征频率选择后建模,在分析速度和识别精准度上显著优于全光谱建模方法,经VCPA-IRIV算法筛选的25个特征频率建立的QUEST和KNN分类对是否掺混的鉴别准确率均能达100%。变量集群分析耦合迭代保留算法能够有效地选择包含信息丰富的太赫兹光谱特征频率,能够有效提升所建立的识别模型的准确率。基于太赫兹光谱和耦合特征选择算法建立的掺混稻种识别模型快速、准确,能够为检测劣质掺混粳米种子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种子 掺混 太赫兹时域光谱 耦合特征选择算法 模式识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