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维氧化锌晶面调控及催化抗菌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李丹 张忞灏 +4 位作者 廖佩姿 谢远 甄贺伟 徐晓玲 周祚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6-64,共9页
低维结构氧化锌(ZnO)作为一种典型的直接宽带隙半导体材料,具有独特的形貌可调性、优异的催化活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长效抗菌、催化降解和能源转化等领域受到较多关注。大量研究表明,通过制备方法的设计,可以得到球、棒、针、片、... 低维结构氧化锌(ZnO)作为一种典型的直接宽带隙半导体材料,具有独特的形貌可调性、优异的催化活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长效抗菌、催化降解和能源转化等领域受到较多关注。大量研究表明,通过制备方法的设计,可以得到球、棒、针、片、带、管和多面体等形貌各异的低维ZnO晶体材料,而不同的形貌结构对其宏观性质具有显著的影响,甚至直接导致了材料在应用领域上的差异。因此,低维ZnO晶体材料的形貌结构调控对于其应用而言至关重要。ZnO丰富的形貌特征源于其晶体生长的各向异性。在ZnO晶体生长过程中,反应体系中的各种因素(如溶剂、成核剂、添加剂等)均可能对晶体生长产生影响,促使晶体沿不同晶向生长。因此,反应条件不仅能够影响ZnO的形貌,更重要的是,其表面的暴露晶面也会随之变化。而ZnO不同暴露晶面上的原子排布、原子密度和表面悬挂键等都不尽相同,这使得其性质和功能会出现显著差异。通过控制ZnO的形貌结构、晶体取向和暴露晶面等能够有效提高其稳定性、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吸附等能力,并进一步实现对材料物理/化学性质的调控。随着制备技术和模拟计算的不断发展,现阶段对于ZnO暴露晶面的调控方法大致可分为晶面吸附法、晶种诱导法、溶剂调节法和晶面刻蚀法四种。其中前三种均属于自下而上的合成法,在ZnO晶体的成核和生长过程中,通过引入吸附剂、晶种或改变溶剂,来控制目标晶体特定晶面的结晶、生长,从而实现晶体形貌和暴露晶面的调控;而晶面刻蚀法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制备方法,利用ZnO晶体自身各向异性所带来的晶面活性差异来选择性刻蚀高活性晶面,得到所需的暴露晶面。通过上述方法,研究者能够实现对ZnO晶体形貌和暴露晶面的可控制备,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ZnO暴露晶面与催化抗菌活性间的规律和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暴露晶面 晶面调控 催化抗菌活性 晶面吸附 晶种诱导 晶面刻蚀
下载PDF
木蓝愈伤组织诱导与不定芽分化培养 被引量:2
2
作者 贾薇 雍嘉仪 +3 位作者 李傲天 李成 马聪慧 胡海英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21期109-117,共9页
初步建立了木蓝(Indigofera bungeana Walp.)的离体再生培养体系,为其基因工程育种研究提供前期技术参考。通过种子无菌播种技术获得野生木蓝无菌实生苗,以胚轴、茎段和叶片为外植体,筛选木蓝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增殖、壮苗培养... 初步建立了木蓝(Indigofera bungeana Walp.)的离体再生培养体系,为其基因工程育种研究提供前期技术参考。通过种子无菌播种技术获得野生木蓝无菌实生苗,以胚轴、茎段和叶片为外植体,筛选木蓝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增殖、壮苗培养的最适培养基配方。结果显示,木蓝种子无菌播种发芽率达98%,最适培养基为1/2MS。3种外植体在不同培养基下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根据愈伤组织生长及质地色泽筛选出最适诱导培养基,其中,叶片为MS+0.5 mg/L 6-BA+0.5 mg/L 2,4-D+0.5 mg/L NAA;茎段为MS+0.5 mg/L 6-BA+0.1 mg/L 2,4-D+0.1 mg/L NAA;胚轴为MS+0.1 mg/L 6-BA+0.1 mg/L2,4-D+0.5 mg/L NAA。相比较叶片和茎段,胚轴来源的愈伤组织适于不定芽分化,最适分化培养基为MS+0.5 mg/L 6-BA+0.1 mg/L 2,4-D+0.1 mg/L NAA和MS+2.0 mg/L 6-BA。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1 mg/L NAA,壮苗和生根的最适培养基均为1/2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蓝 无菌播种 愈伤组织诱导 不定芽分化 生根培养
下载PDF
人工诱导珠芽黄魔芋开花结子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岩香甩 魏丽萍 +2 位作者 田耀华 周会平 原慧芳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14期87-91,共5页
以珠芽黄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 K.Koch)2个量级球茎为供试材料,采用喷施不同浓度梯度生长素和赤霉素等体积混合溶液,以及光照、自然阴干、花芽分化后和分化前埋入基质中的技术手段,探究人工诱导珠芽黄魔芋开花结子的方法。结果表... 以珠芽黄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 K.Koch)2个量级球茎为供试材料,采用喷施不同浓度梯度生长素和赤霉素等体积混合溶液,以及光照、自然阴干、花芽分化后和分化前埋入基质中的技术手段,探究人工诱导珠芽黄魔芋开花结子的方法。结果表明,2.0 kg及以上球茎的开花率均要高于1.0~1.5 kg的球茎,最高的开花率达93.33%;2.0 kg及以上球茎在光照处理条件下,生长调节剂浓度配比为1∶1 200,花芽分化后埋入基质中的结子率最高,达81.11%;2.0 kg及以上球茎在自然阴干处理条件下,生长调节剂浓度配比为1∶800,花芽分化后埋入基质中的种子数量最多,达4 442粒,繁殖倍数将近300倍。2.0 kg及以上的球茎,生长调节剂浓度配比为1∶400~1∶1 200,花芽分化后埋入基质中的方法可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芽黄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 K.Koch) 开花结子 人工诱导
下载PDF
钛酸钡晶体生长研究
4
作者 王四亭 朱洪滨 +1 位作者 朱烨 侯印春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1995年第1期15-19,共5页
本文介绍了采用感应加热顶部籽晶法生长BaTiO_3晶体的工艺技术。根据稳态引上法生长晶体的热平衡原理,设计了合理的生长装置,使得晶体能够在保持加热功率不变的情况下稳定生长,获得了大尺寸(Φ20~25mm×15mm... 本文介绍了采用感应加热顶部籽晶法生长BaTiO_3晶体的工艺技术。根据稳态引上法生长晶体的热平衡原理,设计了合理的生长装置,使得晶体能够在保持加热功率不变的情况下稳定生长,获得了大尺寸(Φ20~25mm×15mm)的BaTiO_3晶体。阐述了感应加热和通常使用的电阻加热法的区别,指出了本方法的优点。对生长出的晶体进行结构测试,居里温度测定和偏振拉曼谱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折变 晶体 钛酸钡晶体 引上法 晶体生长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5
作者 杨立华 王远亮 +1 位作者 何创龙 潘君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03年第3期59-61,共3页
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成纤维细胞、神经细胞等多种组织细胞。研究者从骨髓中分离提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并通过诱导和体外培养使之分化为成骨细胞 ,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种子细胞 组织工程 诱导 分化
下载PDF
2,4-D和BA对黑麦草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1
6
作者 杨茹 袁庆华 +1 位作者 曹致中 王锁民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34-39,共6页
以多年生黑麦草的芽尖、根尖、下胚轴、成熟种子为外植体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划割处理的成熟种子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不同,不同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也不同,芽尖、根尖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较差,纵向划割的成熟... 以多年生黑麦草的芽尖、根尖、下胚轴、成熟种子为外植体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划割处理的成熟种子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不同,不同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也不同,芽尖、根尖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较差,纵向划割的成熟种子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及分化能力均优于下胚轴。2,4-D浓度在7 mg/L、BA浓度为0.1 mg/L时有利于成熟种子诱导产生愈伤组织,2,4-D浓度在5mg/L、BA浓度在0.05mg/L时有利于下胚轴诱导产生愈伤组织。继代培养时间对愈伤组织的分化率有很大影响,成熟种子和下胚轴在继代培养基上继代培养60d和80d时分化率最高,分别达到76%和35%,继代天数过长不利于愈伤组织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生黑麦草 成熟种子 下胚轴 愈伤组织诱导 愈伤组织分化
下载PDF
哈茨木霉对紫羊茅和草地早熟禾的促生及抗性诱导作用 被引量:20
7
作者 谢琳淼 常春丽 +4 位作者 姚志红 王洪瑞 赵冬雪 张荣沭 敖红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9期2079-2086,共8页
为研究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对紫羊茅(Festuca rubra)和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生长的影响和抗性的诱导作用,以不同浓度的哈茨木霉提取液对两种草进行种子萌发及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哈茨木霉可以提高两种草种子的发芽势... 为研究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对紫羊茅(Festuca rubra)和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生长的影响和抗性的诱导作用,以不同浓度的哈茨木霉提取液对两种草进行种子萌发及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哈茨木霉可以提高两种草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其中以1×10~4cfu·mL^(-1)哈茨木霉提取液的提高效果最为显著(P<0.05)。此外哈茨木霉处理后两种草幼苗的胚根、胚芽长度显著高于对照(P<0.05)。土壤中加入1×10~7cfu·mL^(-1)哈茨木霉可以增加两种草的株高、相对含水量及生物量,并可以提高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因此,1×10~4 cfu·mL^(-1)的哈茨木霉可以促进紫羊茅和草地早熟禾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1×10~7cfu·mL^(-1)哈茨木霉对两种草的营养生长有明显的促生效应,并可以诱导两种草抗性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茨木霉 草地早熟禾 紫羊茅 种子萌发 促生 抗性诱导
下载PDF
杜仲种子的多倍体诱导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跃华 《亚太传统医药》 2006年第8期73-76,共4页
目的:改良杜仲现有品种,增加其药用成分含量,丰富遗传育种资源。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对杜仲种子进行不同时间的诱导。结果:经植物形态学和染色体数检测,诱导后的材料具有明显的多倍体特征。结论:杜仲种子用0.4%的秋水仙素... 目的:改良杜仲现有品种,增加其药用成分含量,丰富遗传育种资源。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对杜仲种子进行不同时间的诱导。结果:经植物形态学和染色体数检测,诱导后的材料具有明显的多倍体特征。结论:杜仲种子用0.4%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48h和用浓度为0.8%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24h,其诱导率都较高。但从降低生产成本来考虑,我们建议在对杜仲种子进行多倍体诱导时应选择0.4%的秋水仙素溶液诱导48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种子 多倍体 诱导
下载PDF
黄瓜种子萌发的逆温耐性诱导 被引量:10
9
作者 宋勇 肖深根 何长征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7-128,共2页
为解决生产中越夏黄瓜的高温耐性问题,以黄瓜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预处理后黄瓜种子在萌发阶段对高温和低温的耐性变化.结果表明,黄瓜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在低于15℃和高于35℃下萌发,种子活力显著下降.通过适度的温度胁迫处... 为解决生产中越夏黄瓜的高温耐性问题,以黄瓜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预处理后黄瓜种子在萌发阶段对高温和低温的耐性变化.结果表明,黄瓜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在低于15℃和高于35℃下萌发,种子活力显著下降.通过适度的温度胁迫处理,可提高黄瓜种子在高温(35℃)下的萌发活力.10℃和30℃分别是预处理的最适宜低温和高温.4h是高温和低温预处理的适宜时间,黄瓜种子经低温预处理后,在随后的高温(35℃)中萌发,其活力提高,说明黄瓜种子对高温和低温胁迫具有交叉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种子萌发 温度 耐性诱导 预处理 交叉适应性
下载PDF
植物人工种子研究概况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福平 张小杭 崔寿福 《江西科学》 2015年第4期484-490,共7页
植物人工种子综合了天然种子和组培无性系的优点,在农林业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综述了植物人工种子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包括人工种子概念、国内外取得进展,人工种子关键技术,包括体细胞胚发生与同步化调控方法、人工种子制作、贮藏、人工... 植物人工种子综合了天然种子和组培无性系的优点,在农林业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综述了植物人工种子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包括人工种子概念、国内外取得进展,人工种子关键技术,包括体细胞胚发生与同步化调控方法、人工种子制作、贮藏、人工种子的萌发与成苗。应组织多学科专家联合攻关,力求在大田作物、经济植物上人工种子研制方面取得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种子 体细胞胚 诱导与同步化 制作 贮藏 转化
下载PDF
大鼠腹腔脂肪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诱导成骨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玲慧 丁道芳 +4 位作者 龚浩 杜国庆 宋奕 邓真 詹红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3期4232-4239,共8页
背景:脂肪干细胞取材方便、增殖旺盛、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有望取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而成为新一代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然而,脂肪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仍存在诸多困难与不足。目的:优化脂肪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并鉴定其成骨分化潜能。方法:... 背景:脂肪干细胞取材方便、增殖旺盛、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有望取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而成为新一代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然而,脂肪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仍存在诸多困难与不足。目的:优化脂肪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并鉴定其成骨分化潜能。方法:选取200g成年雌性大鼠1只,无菌环境下切取大鼠肾脏、子宫周围及腹后外侧白色脂肪组织,多次胶原酶消化法分离消化,低糖培养基培养脂肪干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脂肪干细胞的形态变化及增殖能力。采用成骨诱导培养液对第3代细胞进行成骨诱导,并采用碱性磷酸酶、茜素红染色方法进行鉴定。结果与结论:脂肪干细胞形态以长梭形为主,增殖活跃呈旋涡状生长。经成骨诱导10d后,碱性磷酸酶染色为阳性;成骨诱导28d后,茜素红染色阳性。提示采用多次酶消化法得到的大鼠腹腔源性脂肪干细胞在体外易于分离培养,可以稳定传代。在一定条件诱导下,可以向成骨细胞分化。采用以上方法进行脂肪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可以为组织工程提供大量、优质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脂肪干细胞 种子细胞 分离培养 成骨分化 诱导 腹腔 矿化结节 碱性磷酸酶 矫形外 组织工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干细胞图片文章
下载PDF
谷子种子愈伤组织的诱导与植株再生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晓璐 尹艺臻 +3 位作者 温银元 原向阳 王育选 赵娟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20,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配比对晋谷21号谷子种子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影响,旨在筛选最佳的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激素配比,建立稳定高效的谷子种子再生体系。[方法]以晋谷21号谷子的成熟种子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 [目的]研究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配比对晋谷21号谷子种子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影响,旨在筛选最佳的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激素配比,建立稳定高效的谷子种子再生体系。[方法]以晋谷21号谷子的成熟种子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配比对晋谷21号谷子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愈伤组织的诱导以MS培养基中附加2,4-D的效果要优于NAA,同时加入适合浓度的6-BA与之配比可以提高愈伤组织的质量,以MS培养基中附加2,4-D 2.0 mg·L^(-1)、6-BA 0.2 mg·L^(-1)时,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达92.86%; 6-BA诱导愈伤组织分化的效果优于ZT,培养基中附加6-BA 1.0 mg·L^(-1)时,愈伤分化率最高,为13.33%;将谷子分化苗转接于MS培养基上可诱导生根。[结论]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2.0 mg·L^(-1)2,4-D+0.2 mg·L^(-1)6-BA,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 mg·L^(-1) 6-B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种子 愈伤组织 诱导 植株再生
下载PDF
两种冷季型草坪草愈伤组织诱导研究初报 被引量:3
13
作者 段碧华 韩宝平 +1 位作者 高遐虹 孙月梅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65-67,共3页
以草地早熟禾(PoapratensisL.)2品种即超级伊克利(SuperEclipse)、新哥来德(Nuglade)和多年生黑麦草(LoliumperenneL.)1品种即爱神特(Accent)的成熟种子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2,4D和6BA对各品种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1)... 以草地早熟禾(PoapratensisL.)2品种即超级伊克利(SuperEclipse)、新哥来德(Nuglade)和多年生黑麦草(LoliumperenneL.)1品种即爱神特(Accent)的成熟种子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2,4D和6BA对各品种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1)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草地早熟禾为:MB5+6BA0.5mg/L+2,4D3.0mg/L;多年生黑麦草为:MS+6BA0.5mg/L+2,4D5.0mg/L。(2)愈伤组织质量最好的培养时间为20~4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愈伤组织诱导 冷季型草坪草 研究初报 多年生黑麦草 草地早熟禾 培养基配方 成熟种子 质量浓度 培养时间 品种 外植体 6BA 继代
下载PDF
卷叶贝母种子萌发和多倍体诱导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跃华 代勇 +3 位作者 胡胜铃 闫胜杰 何宗晟 王晓蓉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01-1204,共4页
目的:改良卷叶贝母现有品种,增加其药用成分含量,丰富遗传育种资源。方法:本研究通过使用低温沙藏层积处理卷叶贝母种子,使其完成生理和形态后熟,再采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对卷叶贝母种子进行不同时间的诱导处理。结果:经植物形态... 目的:改良卷叶贝母现有品种,增加其药用成分含量,丰富遗传育种资源。方法:本研究通过使用低温沙藏层积处理卷叶贝母种子,使其完成生理和形态后熟,再采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对卷叶贝母种子进行不同时间的诱导处理。结果:经植物形态学和染色体数检测,诱导后的材料具有明显的多倍体特征。结论:卷叶贝母种子用30 mg/L的GA3处理32 h,再经沙藏70 d,其种子萌发率为67.0%;沙藏处理成熟后的种子用0.1%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48 h,其多倍体诱导率为8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叶贝母 种子 萌发 多倍体诱导
下载PDF
蛛网萼未成熟种子培养与离体繁殖 被引量:5
15
作者 曹丽雯 支肖 +5 位作者 戴嘉禾 于宁宁 陈怡倩 叶立新 陈利萍 徐礼根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7-163,共7页
以国家二级濒危种蛛网萼为研究材料,通过未成熟种子离体培养"、芽生芽"离体繁殖、秋水仙素诱导、生根等组织培养技术开展物种的保护与繁殖研究。结果发现:蛛网萼未成熟种子培养在木本植物用培养基(woody plant medium, WPM)+4... 以国家二级濒危种蛛网萼为研究材料,通过未成熟种子离体培养"、芽生芽"离体繁殖、秋水仙素诱导、生根等组织培养技术开展物种的保护与繁殖研究。结果发现:蛛网萼未成熟种子培养在木本植物用培养基(woody plant medium, WPM)+400 mg/L谷氨酰胺+500 mg/L水解酪蛋白+2 000 mg/L活性炭培养基上可被诱导萌发,35 d萌发率达40%。以种子萌发的带腋芽实生苗茎段为外植体,在WPM附加1 mg/L 6-benzylaminopurine, 6-BA)和0.5 mg/Lα-萘乙酸(1-naphthylacetic acid, NAA)的培养基上培养有利于其芽的诱导与扩大繁殖;在附加200 mg/L秋水仙素的液体MS培养基上培养,可诱导出混倍体的芽。再生芽在WPM+0.5 mg/L吲哚丁酸(indole butyric acid, IBA)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并获得完整植株,部分植株野外回归至浙江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本研究为解决蛛网萼种子萌发率差、植株生长缓慢、种群增强困难等问题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萼 未成熟种子 离体繁殖 多倍体诱导 野外回归
下载PDF
“黑生101”大豆子叶节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3
16
作者 肖刚 逯慧 +1 位作者 王帆 李建粤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4期420-424,共5页
以高产、抗病、高蛋白"黑生101"大豆(Glycine max)为材料,以子叶节(带子叶)为外植体建立了再生体系.研究结果显示:在B5基本培养基基础上附加0.8 mg/L6-BA对"黑生101"大豆进行预培养,将能够较好地促进大豆种子的萌发... 以高产、抗病、高蛋白"黑生101"大豆(Glycine max)为材料,以子叶节(带子叶)为外植体建立了再生体系.研究结果显示:在B5基本培养基基础上附加0.8 mg/L6-BA对"黑生101"大豆进行预培养,将能够较好地促进大豆种子的萌发;完整子叶培养,子叶节芽诱导率平均为44.26%,每个子叶节外植体平均出芽数为3.23,略高于以1/2子叶培养的结果,并且丛生芽生根率高达100%.为今后实现以"黑生101"大豆作为受体进行高效表达外源基因,以及将"黑生101"大豆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用蛋白的转基因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生101”大豆 种子萌发 子叶节 芽诱导 再生体系
下载PDF
国内火龙果种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彭坤 赵志平 +2 位作者 易小艳 曾建生 刘代兴 《热带农业科技》 2023年第4期31-36,共6页
对目前国内火龙果种子的萌发特性、离体快繁、多倍体诱导、营养成分、开发利用等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后续火龙果育种工作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火龙果 种子 萌发 离体快繁 多倍体诱导 油脂提取
下载PDF
高压静电对水稻种子播种落地偏移量的影响
18
作者 谭峰 侯召龙 +2 位作者 马志欣 祝司明 王强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7-161,共5页
为改善稻种播种过程中落地时的窜穴现象,通过感应式静电试验装置,对水稻种子在不同高度落地的效果进行了试验,利用数显游标卡尺测量了50组添加和未添加静电的种子落地偏移量,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静电可以减小水... 为改善稻种播种过程中落地时的窜穴现象,通过感应式静电试验装置,对水稻种子在不同高度落地的效果进行了试验,利用数显游标卡尺测量了50组添加和未添加静电的种子落地偏移量,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静电可以减小水稻种子落地偏移量;静电电压为17 kV时,种子距地高度不宜超过250 mm;种子落地偏移量可比对照组平均减小6-9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种子 精密播种 高压静电 感应 偏移量
下载PDF
地下玉米种子非接触检测系统的设计
19
作者 冯娟 曾立华 +2 位作者 史智兴 程洪 刘海琴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4-86,111,共4页
针对目前国内精播机播种均匀性的验证方法存在费时费力且不能完全反映其工作效果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非接触检测地下玉米种子的方法,并研究设计了相关的检测系统。为此,详细叙述了该系统电路设计方面的内容,包括线圈的... 针对目前国内精播机播种均匀性的验证方法存在费时费力且不能完全反映其工作效果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非接触检测地下玉米种子的方法,并研究设计了相关的检测系统。为此,详细叙述了该系统电路设计方面的内容,包括线圈的选形与设计、激励信号源和信号处理部分的设计等。经验证,其检测效果达到了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种均匀性 电磁感应 激励线圈 检测线圈 信号处理
下载PDF
鸭茅成熟种子愈伤组织诱导影响因素
20
作者 许蕾 韩佳婷 +3 位作者 冯光燕 刘亚男 黄琳凯 张新全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0年第1期87-97,共11页
以鸭茅(Dactylis glomerata)成熟种胚为外植体,探讨了种子预处理、品种选择、培养基及激素配比对其愈伤组织诱导过程的影响,为鸭茅高频再生体系建立奠定了基础。结果表明,3个预处理条件中,次氯酸钠浓度对安巴鸭茅种子愈伤诱导率影响达... 以鸭茅(Dactylis glomerata)成熟种胚为外植体,探讨了种子预处理、品种选择、培养基及激素配比对其愈伤组织诱导过程的影响,为鸭茅高频再生体系建立奠定了基础。结果表明,3个预处理条件中,次氯酸钠浓度对安巴鸭茅种子愈伤诱导率影响达显著水平(P<0.05)。10个鸭茅品种中,以安巴愈伤诱导能力最佳。不同培养基愈伤诱导率及愈伤形成后的形态发育存在差异,SH、MS、LS培养基均具有较高的愈伤诱导率,其中SH诱导效果最好,愈伤呈现淡黄或黄、干爽松脆。在添加2,4-D的基础上配合30μmol·L^–1 dicamba可以促进鸭茅种子的愈伤诱导;同时,2,4-D与较低浓度的6-KT组合也有利于愈伤的诱导。综上所述,鸭茅种子先放置于4℃处理24 h,而后用75%酒精处理5 min,1.1%NaClO灭菌处理30 min,最佳诱导培养基为SH+2.0 mg·L^–1 CPA+0.1 mg·L^–16-KT+30μmol·L^–1dicamba+0.5 mg·L^–12,4-D,愈伤诱导效率较高且在后期较易形成胚性愈伤,初步建立了一套鸭茅高效稳定的组织培养再生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茅 成熟种子 愈伤诱导 预处理 2 4-D DICAMBA 再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