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桃儿七种子低温层积过程中胚形态及生理生化物质变化 被引量:15
1
作者 久西加 杜弢 +2 位作者 陈红刚 李飞 徐宠然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096-2103,共8页
为探究低温层积过程中桃儿七种子胚形态及生理生化变化与休眠解除的内在联系,该研究通过低温层积处理(90 d)解除桃儿七种子休眠,观测不同层积时间种子胚形态、胚率、发芽率、营养物质(淀粉、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内源激素[赤霉... 为探究低温层积过程中桃儿七种子胚形态及生理生化变化与休眠解除的内在联系,该研究通过低温层积处理(90 d)解除桃儿七种子休眠,观测不同层积时间种子胚形态、胚率、发芽率、营养物质(淀粉、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内源激素[赤霉素(GA)、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水平及呼吸途径关键限速酶[丙酮酸激酶(PK)、琥珀酸脱氢酶(SDH)、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H)]的活性变化。结果显示:(1)在低温层积过程中,桃儿七种子胚形态为鱼雷或子叶型胚;种子发芽率在层积后期(60~75 d)显著提高(P<0.05)。(2)层积后,种子内淀粉含量及PK活性、SDH活性显著降低(P<0.05),其可溶性蛋白含量和IAA含量显著升高(P<0.05),萌发促进物和抑制物比例(GA/ABA、IAA/ABA、GA+IAA/ABA)也呈升高趋势。(3)种子胚率与其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种子发芽率与其可溶性蛋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研究发现,桃儿七种子无形态休眠;种子内营养物质的分解转化为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各种代谢活动提供能量,且淀粉可能是此过程中最主要的供能物质;磷酸戊糖途径(PPP)的活化、萌发促进物和抑制物比例的升高及IAA含量的显著上升是桃儿七解除休眠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儿七 种子休眠 种胚形态 生理生化变化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蒜头果种子萌发特征与幼苗类型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普甜 栗宏林 +3 位作者 王娟 潘悦 张平芳 陈婉东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2-254,共13页
以去除果皮后阴干的珍稀濒危植物蒜头果种子为材料,在温室大棚沙池内进行层积处理,从层积处理开始至子叶出土的不同萌发阶段,考察蒜头果种子发育形态、贮藏物质积累、酶活性以及幼苗类型等变化特征,初步探讨其种子休眠形成原因。结果显... 以去除果皮后阴干的珍稀濒危植物蒜头果种子为材料,在温室大棚沙池内进行层积处理,从层积处理开始至子叶出土的不同萌发阶段,考察蒜头果种子发育形态、贮藏物质积累、酶活性以及幼苗类型等变化特征,初步探讨其种子休眠形成原因。结果显示:(1)蒜头果种子从解除休眠开始至萌发形成幼苗的过程约需195 d,其中幼胚的形态发育后熟约需75 d,随后30 d内是种子集中萌发的时期,其发芽率达到最高(53.33%);依据种胚发育形态的标志特征将此过程划分为7个阶段(S1~S7阶段):S1阶段种子未萌发,S2阶段种胚“露白”,S3阶段胚根突破种皮长超过1 cm, S4阶段下胚轴与胚根连接处形成弯钩结构,S5阶段“S”型胚形成及胚根前端膨大,S6阶段种子不仅具有膨大的胚根且已有侧根的分化,S7阶段子叶脱落,胚芽出土,真叶出现。(2)蒜头果种子在湿沙层积过程中,种胚胚长和胚率从S1阶段的(5.49±1.57)mm和(19.48±5.72)%分别增加至S6阶段的(67.92±2.94)mm和(240.75±15.29)%,胚率平均增加了12.4倍,显示蒜头果种子的胚需要经历后熟过程才能萌发,属于胚后熟型种子。(3)从种子生理指标看,随着湿沙层积时间的增加,种胚内可溶性蛋白含量、淀粉含量先降后升,可溶性糖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总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同期胚乳的大小和形态没有明显变化,但其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等含量以及SOD和POD活性总体呈下降的趋势。(4)种子胚率、萌发率与胚乳内可溶性蛋白含量、淀粉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发现,蒜头果种子从解除休眠至萌发前内部发生了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包括胚乳中贮藏营养物质可溶性蛋白等大分子物质的降解和酶活性不断下降,为种胚完成后熟解除休眠进入萌发提供了物质和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蒜头果 种子萌发 种子后熟 种胚形态 生理变化 幼苗类型
下载PDF
淫羊藿种子变温层积过程中胚形态及生理生化变化 被引量:5
3
作者 徐宠然 葛慧 +6 位作者 贾袭伟 李飞 久西加 赵鑫 张妍 陈红刚 杜弢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075-2081,共7页
为探究变温层积过程中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 Maxim.)种子胚形态及生理生化的变化规律,为淫羊藿种子变温层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淫羊藿种子进行变温层积处理(1~90 d为20~25℃,91~150 d为4℃),观测不同层积温度下,种胚形态、胚... 为探究变温层积过程中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 Maxim.)种子胚形态及生理生化的变化规律,为淫羊藿种子变温层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淫羊藿种子进行变温层积处理(1~90 d为20~25℃,91~150 d为4℃),观测不同层积温度下,种胚形态、胚率、营养物质含量、呼吸途径关键限速酶活性及内源激素随着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层积过程中,淫羊藿种子胚形态从球形胚逐渐发育为心形胚,最后为子叶胚,胚率显著升高,变温层积有利于胚形态发育。营养物质的相互转化为种子的形态生理后熟提供能量和物质基础,淀粉是该过程中的主要供能物质,赤霉素(Gibberellin,GA)、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的变化趋势与种子发育进程密切相关,可能有效促进了种子形态后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种子 休眠 变温处理 种胚形态 生理生化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