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山—西昆仑地区沉积—构造演化史——新疆地学断面走廊域及邻区不同地体的沉积—构造演化 被引量:29
1
作者 刘训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1-31,共11页
通过新疆地学断面项目的研究 ,探讨了新疆南部天山—塔里木—昆仑山地区的沉积—构造演化史。以古生代及其以后的历史为重点 ,针对若干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了初步的认识。本区的地壳演化历史可以分为 4个不同的时期 ,总体来说 ,表现为一个... 通过新疆地学断面项目的研究 ,探讨了新疆南部天山—塔里木—昆仑山地区的沉积—构造演化史。以古生代及其以后的历史为重点 ,针对若干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了初步的认识。本区的地壳演化历史可以分为 4个不同的时期 ,总体来说 ,表现为一个地壳逐渐从活动趋于稳定、不同时期的古洋盆闭合和不同陆壳板块碰撞拼合的过程。古生代时以古亚洲洋的活动为主导因素 ,到古生代末 ,北方形成统一的古欧亚大陆。晚古生代至中生代时受南面特提斯洋活动所控制 ,随着特提斯洋的闭合及南侧陆块的碰撞 ,发生了一系列沉积—构造事件 ,包括古特提斯洋的闭合和康西瓦缝合带的形成 ,南侧羌塘、冈底斯和喜马拉雅等陆块的碰撞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西昆仑地区 沉积-构造演化 地体拼合 地学断面
下载PDF
塔里木板块周缘晚古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 被引量:20
2
作者 刘训 GrahamS. +6 位作者 ChangE. 吴绍祖 傅德荣 姚建新 丁孝忠 SobelE. 闫毅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715-725,共11页
塔里木板块在晚古生代以来,经历了一系列碰撞和拼合事件。受北侧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碰撞的影响,南天山石炭纪再生洋盆于早二叠世末隆起,并导致天山山前的前陆盆地形成。这一时期塔里木西部强烈的热活动事件,反映了一次地壳开裂活动,... 塔里木板块在晚古生代以来,经历了一系列碰撞和拼合事件。受北侧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碰撞的影响,南天山石炭纪再生洋盆于早二叠世末隆起,并导致天山山前的前陆盆地形成。这一时期塔里木西部强烈的热活动事件,反映了一次地壳开裂活动,同时进一步推动了塔里木向天山下插的陆内俯冲活动及前陆盆地的形成。中生代时期,特提斯洋盆的活动及先后闭合,推动了羌塘、冈底斯等地块以及印度板块不断向北增生,发生了一系列碰撞和拼合事件。这些事件在塔里木周缘的沉积作用和构造演化中都有明显反映。新生代时期,拼合以后的印度板块继续不断向北推挤,形成了一系列逆掩断层、帕米尔构造结以及塔里木周缘的现代构造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板块 晚古生代 构造演化 板块构造
下载PDF
开鲁盆地陆家堡凹陷绍根地区早白垩世裂陷期后沉积构造演化与铀矿化特征 被引量:11
3
作者 吴兆剑 韩效忠 胡航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32,共13页
作为中国北方主要产煤铀盆地之一,松辽盆地西南缘开鲁盆地一直是铀矿找矿工作的重点区域。基于开鲁盆地陆西凹陷绍根地区煤田勘探过程中发现的大量伽马异常信息,对该区展开煤田资料的铀矿二次开发,并钻探发现了铀矿化显示。在此背景下,... 作为中国北方主要产煤铀盆地之一,松辽盆地西南缘开鲁盆地一直是铀矿找矿工作的重点区域。基于开鲁盆地陆西凹陷绍根地区煤田勘探过程中发现的大量伽马异常信息,对该区展开煤田资料的铀矿二次开发,并钻探发现了铀矿化显示。在此背景下,对绍根地区早白垩世裂陷期晚期至今沉积地层展开地层精细对比划分、沉积环境和构造演化分析、铀成矿类型和赋矿规律探讨。综合分析认为:1)绍根地区自早白垩世阜新期以来发育阜新组、姚家组、嫩江组、四方台组和泰康组,泉头—青山口组、明水组缺失。2)绍根地区阜新期为断陷期末期深湖—湖沼相沉积,发育多层煤;之后受燕山运动影响,阜新期末发生构造反转,泉头—姚家期早期处于构造隆升的欠补偿时期,阜新组顶部遭受剥蚀,泉头—姚家早期未接受沉积;姚家晚期—嫩江期为热沉降坳陷阶段,发育冲积扇相和滨浅湖—半深湖相沉积;四方台期为挤压反转期,地层快速隆升,发育冲洪积扇沉积。3)嫩江组和四方台组为绍根地区主要赋矿层,其中嫩江组发育泥岩型铀矿体,四方台组发育砂岩型铀矿体。4)泥岩型铀矿体顺层呈中心向下凹的薄板状发育,为典型的同生沉积成岩成矿;砂岩型铀矿体呈板状,主要赋存于四方台组底部红褐色与灰绿色交界部位的灰绿色砂砾岩中,其成矿类型可能为潜水氧化型。上述成果认识与钱家店等邻区有较大差异,对绍根地区下一步的铀矿找矿工作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成矿 沉积构造演化 绍根地区 陆西凹陷 开鲁盆地
下载PDF
西南天山中—新生界层控砂砾岩型铜铅锌矿成矿规律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增仁 朱红英 +2 位作者 贾润幸 帅磊 唐虎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0-66,共17页
西南天山是新疆中—新生界层控砂砾岩型铜铅锌矿的重要产出地区,以萨热克铜矿、乌拉根铅锌矿、花园铜矿、伽师铜矿为代表,均产于隆起剥蚀区边缘的红层盆地中并严格受层位控制,赋矿盆地的下部为煤系生烃岩,中部为渗透性良好的砂砾岩铜铅... 西南天山是新疆中—新生界层控砂砾岩型铜铅锌矿的重要产出地区,以萨热克铜矿、乌拉根铅锌矿、花园铜矿、伽师铜矿为代表,均产于隆起剥蚀区边缘的红层盆地中并严格受层位控制,赋矿盆地的下部为煤系生烃岩,中部为渗透性良好的砂砾岩铜铅锌矿储集层,上覆膏岩及泥岩等密闭盖层,具有铜铅锌-铀-煤-天然气同盆共存富集的成矿特征。文章总结了西南天山赋矿盆地沉积-构造演化及赋矿层位特征,研究了铜铅锌典型矿床的控矿条件和成矿作用特征。通过对比分析,总结了中—新生界砂砾岩型铜铅锌矿的区域成矿规律,认为有机质与铜铅锌成矿关系密切,推测在原始矿源层的基础上,在隆起部位经油田卤水叠加形成铜铅锌贫矿体,喜马拉雅期断裂构造沟通深源成矿流体再次叠加形成铜铅锌富矿体。总结构建了西南天山中—新生界层控砂砾岩型铜铅锌矿的成矿模式,以期为已知矿山深边部勘查及区域找矿工作部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矿层位 沉积相 油田卤水 有机质 砂砾岩型铜铅锌矿 层控矿床 沉积构造演化 西南天山
下载PDF
渭河盆地新生代沉积速率特征与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梦婷 李红 +4 位作者 李文厚 白金莉 张倩 王晓晨 祁凯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4-82,共9页
为了研究渭河盆地新生代沉积速率特征与成因,系统收集、整理了研究区已有的重力和磁力资料,结合地震、地质、钻井等研究成果,分析了新生代各期沉积速率变化,探讨了盆地内新生代各期沉积速率与盆内基底、断裂、周缘构造的关系。研究表明... 为了研究渭河盆地新生代沉积速率特征与成因,系统收集、整理了研究区已有的重力和磁力资料,结合地震、地质、钻井等研究成果,分析了新生代各期沉积速率变化,探讨了盆地内新生代各期沉积速率与盆内基底、断裂、周缘构造的关系。研究表明,中新世,西安凹陷沉积速率较大,几乎是固市凹陷的2倍,沉积速率最大处位于渭深10井附近,约为93m/Ma;上新世,西安凹陷沉积速率仍较固市凹陷大,二者的沉积速率最大处分别为1 800,1 400m/Ma;第四纪三门期,盆内沉积速率逐渐变缓,沉积速率最大处位于固市凹陷内,约为380m/Ma;秦川期,盆地整体沉积速率明显加快。新生代西安凹陷沉降中心变化不大,主要位于户县以北地区,而固市凹陷沉降中心多变,主要位于华县和临潼以北地区,沉降中心整体偏南。沉积速率的变化受多种因素控制,古近纪,盆地周缘板块运动导致地壳加厚及深部地幔对流对盆内沉积速率影响较小;新近纪早中新世,受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影响,渭河盆地沉积速率显著增大;晚中新世,秦岭北缘大型正断层活动导致渭河盆地发生大规模的沉降和扩展;上新世到第四纪,盆内沉积速率受秦岭山脉和渭北隆起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盆地 新生代 沉积速率 沉积构造演化 主控因素
下载PDF
西昆仑-塔西南坳陷晚古生代以来的沉积构造演化 被引量:41
6
作者 方爱民 马建英 +2 位作者 王世刚 赵越 胡健民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396-3406,共11页
自柯克亚深层油气勘探取得突破以来,塔西南坳陷一直受到各类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有关该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历史及其油气资源评价近年来更是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本文在总结前人资料的基础上,探讨塔西南和西昆仑地区自晚古生代以来所经历... 自柯克亚深层油气勘探取得突破以来,塔西南坳陷一直受到各类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有关该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历史及其油气资源评价近年来更是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本文在总结前人资料的基础上,探讨塔西南和西昆仑地区自晚古生代以来所经历的构造及沉积格架的演变过程,对塔西南坳陷性质及其演化阶段划分所存在的争议进行了归纳,分析了塔西南-西昆仑这一盆山体系形成和演化中的构造变形和沉积记录。总体来说,根据现有沉积和构造变形资料,中生代之前西昆仑和塔西南坳陷分别处于同一构造背景下的不同沉积单元;二者之间盆山体系的形成主要自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上新世是造盆造山作用机制发生重大转折的时期,或者说早更新世末的构造运动基本上奠定了西昆仑-塔里木盆地南缘现今的盆-山构造格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仑地区 塔西南坳陷 晚古生代以来 沉积构造演化 LATE Paleozoic west KUNLUN orogen Tarim BASIN BASIN system KUNLUN orogenic belt tectonic movements structural geology sedimentary strata Early Pleistocene 盆山体系 构造变形 Early Cretaceous 塔里木盆地南缘 LATE Jurassic 油气资源评价 深层油气勘探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部中——新生代沉积构造演化 被引量:54
7
作者 曹国强 陈世悦 +2 位作者 徐凤银 彭德华 袁文芳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1期33-40,共8页
通过柴达木盆地西部茫崖—赛什腾山地表地质、航磁、重力、大地电磁测深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柴达木盆地夹持在昆北地块与赛什腾构造带之间,其中包括柴达木地块与祁连地块南缘2个一级构造单元和昆北地体北缘,柴达木盆地,赛什腾构... 通过柴达木盆地西部茫崖—赛什腾山地表地质、航磁、重力、大地电磁测深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柴达木盆地夹持在昆北地块与赛什腾构造带之间,其中包括柴达木地块与祁连地块南缘2个一级构造单元和昆北地体北缘,柴达木盆地,赛什腾构造带和祁连地块南部的苏干湖盆地等4个二级构造单元。盆地的总体结构表现为东昆仑山和祁连山相向向盆地挤压对冲,盆地中部沉降的构造格局。盆地内部的构造样式以自盆地边缘至中心以此形成背斜构造为显著特征,背斜两翼多发育逆断层,构成“两断夹一隆”的构造格局。挤压应力主要来自南西方向、北东方向起阻挡作用。在两侧造山带的强烈挤压作用下,侏罗纪时期在祁连造山带南缘形成并不典型的前陆盆地,古近纪至新近纪时期则在祁连造山带与昆仑造山带之间形成双侧前陆盆地,第四纪属挤压坳陷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造山带 构造格局 沉积构造 构造单元 构造带 前陆盆地 西部 内部 中部
下载PDF
银根—额济纳旗中生代盆地构造演化及油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40
8
作者 刘春燕 林畅松 +2 位作者 吴茂炳 巩固 郑孟林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328-1335,共8页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是中新生代陆相盆地,前中生代岩石构成盆地基底。晚三叠世—侏罗纪进入了断陷盆地发育阶段,早白垩世为断陷盆地全面发展期,晚白垩世为坳陷期,其后表现为挤压抬升状态。发育中下侏罗统和下白垩统两个含油气系统,部分...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是中新生代陆相盆地,前中生代岩石构成盆地基底。晚三叠世—侏罗纪进入了断陷盆地发育阶段,早白垩世为断陷盆地全面发展期,晚白垩世为坳陷期,其后表现为挤压抬升状态。发育中下侏罗统和下白垩统两个含油气系统,部分坳陷生、储、盖条件及其组合十分优越,勘探实践证实有过油气运聚,显示了盆地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目前需要抓住勘探重点,从有利区带和圈闭入手,注重湖相沉积演化的特点和岩浆岩对烃源岩演化及油气成藏的影响,寻找突破口,打开该区油气勘探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断陷盆地 构造沉积演化 含油气系统 勘探方向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地层年代框架与沉积-构造演化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伟涛 张培震 +8 位作者 段磊 张博譞 刘康 黄荣 刘彩彩 张竹琪 郑德文 郑文俊 张会平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8期3452-3475,共24页
柴达木盆地的新生代地层非常发育,保存了从新生代早期至第四纪之间连续、完整的沉积记录.更为重要的是,柴达木盆地中发育丰富的新生代动、植物化石,为利用磁性地层学与古生物地层学方法建立盆地尺度的新生代地层年代框架,揭示盆地沉积... 柴达木盆地的新生代地层非常发育,保存了从新生代早期至第四纪之间连续、完整的沉积记录.更为重要的是,柴达木盆地中发育丰富的新生代动、植物化石,为利用磁性地层学与古生物地层学方法建立盆地尺度的新生代地层年代框架,揭示盆地沉积演化、构造变形,以及青藏高原隆升、扩展的过程和动力学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制约.然而,目前关于柴达木盆地新生代地层层序和地层时代的认识还存在诸多矛盾之处。本文在野外观测、测量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柴达木盆地近年发表的相对连续、完整(厚度≥4500m)的磁性地层剖面,厘定了柴达木盆地新生代各岩石地层单元的地质年代.在此基础上,我们发现柴达木盆地西缘可能自始新世开始沉积,中部自渐新世(约31Ma)开始沉积,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沉积范围扩大至盆地东部柴达木盆地大部分地区自渐新世(31~26Ma)开始沉降,接受沉积的现象表明,青藏高原东北缘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影响开始发生构造变形.中中新世(约15Ma)以来,柴达木盆地沉积速率显著增加,盆地周缘山脉强烈隆升,揭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持续汇聚作用导致的地壳缩短开始主宰高原东北部的构造变形,使柴达木盆地及其周缘造山带成为青藏高原向东北方向扩展过程中最新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新生代地层 磁性地层学 沉积-构造演化
原文传递
雪峰山西侧地区海相油气勘探前景初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卓皆文 汪正江 +4 位作者 王剑 谢渊 杨平 刘建清 赵瞻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8,共8页
通过对雪峰山西侧地层叠覆关系、沉积序列、层序地层和旋回沉积特征等油气地质的调查研究,表明雪峰山西侧盆地演化与四川盆地一样,均经历了从被动陆缘(Z-O1)→类前陆(O2-S)→克拉通-大陆边缘盆地(D-T2)→内陆湖盆(T3-J)和山间盆地(K-Q)... 通过对雪峰山西侧地层叠覆关系、沉积序列、层序地层和旋回沉积特征等油气地质的调查研究,表明雪峰山西侧盆地演化与四川盆地一样,均经历了从被动陆缘(Z-O1)→类前陆(O2-S)→克拉通-大陆边缘盆地(D-T2)→内陆湖盆(T3-J)和山间盆地(K-Q)5个演化阶段;发育9个区域性平行不整合和1个角度不整合,构成5个构造层,即①南华系—震旦系;②下古生界;③上古生界—下中三叠统;④上三叠统—下中侏罗统;⑤上白垩统及其以上。总体构造活动性不强,对油气长期保存和演化有利。5个构造层孕育了4个一级生储盖组合,其中Ⅰ、Ⅱ为有利组合。因此,该地区原生油气地质条件优越,但后期改造较强,特别是侏罗纪末期的燕山运动以来的造山和隆升剥蚀量大,是该区海相下组合油气勘探的制约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峰山西侧 海相下组合 层序地层 生储盖组合 沉积构造演化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新元古界层序地层划分及区域对比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沈卫兵 王义凤 +2 位作者 谢鸿哲 王勋 何源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967-3983,共17页
进行塔里木盆地新元古界层序划分及区域对比,有助于盆地形成早期环境演化研究与深部油气勘探。本文以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为例,通过新元古界沉积特征详尽剖析,划分了地层序列,进一步结合前人成果,对盆地周缘新元古界层序地层进行了区域对... 进行塔里木盆地新元古界层序划分及区域对比,有助于盆地形成早期环境演化研究与深部油气勘探。本文以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为例,通过新元古界沉积特征详尽剖析,划分了地层序列,进一步结合前人成果,对盆地周缘新元古界层序地层进行了区域对比。结果表明,受塔里木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演化的“裂陷—裂拗转换—拗陷”三个阶段控制,盆地西北缘新元古界可划分为三个二级层序:层序Sq1形成于成冰纪早期裂陷阶段,由成冰系东巧恩布拉克组和牧羊滩组构成,分布于孤立的小型地垒-地堑盆地,主要发育冰川及浅水陆棚沉积;层序Sq2形成于成冰纪晚期—埃迪卡拉纪早期裂—拗转换阶段,由成冰系尤尔美那克组与埃迪卡拉系苏盖特布拉克组构成,因盆地连通性加强而分布范围增大,发育冰川、潮坪及浅水陆棚沉积;层序Sq3形成于埃迪卡拉纪晚期拗陷阶段,由埃迪卡拉系奇格布拉克组构成,地层向隆起上超且分布范围广,发育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根据塔里木盆地新元古代沉积-构造演化背景及年代地层格架,盆地西北缘阿克苏地区新元古界三分的层序充填样式可与盆地东北缘库鲁克塔格地区、西南缘叶城地区对比,其中Sq1层序及Sq2层序底部冰川杂砾岩分别与全球成冰纪Sturtian和Marinoan冰期沉积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界 沉积相 地层序列 沉积-构造演化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与相邻中亚盆地白垩系——古近系沉积演化对比 被引量:6
12
作者 任泓宇 傅恒 +2 位作者 纪佳 关月珊 朱达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3期103-112,共10页
塔西南地区位于新特提斯洋北缘,与中亚地区的阿莱盆地、费尔干纳盆地和塔吉克盆地连通。本文综合前人构造研究成果及塔西南地区最新钻井、野外露头资料,发现塔西南地区白垩系—古近系经历了陆相-海相-陆相的沉积演化过程。下白垩统及始... 塔西南地区位于新特提斯洋北缘,与中亚地区的阿莱盆地、费尔干纳盆地和塔吉克盆地连通。本文综合前人构造研究成果及塔西南地区最新钻井、野外露头资料,发现塔西南地区白垩系—古近系经历了陆相-海相-陆相的沉积演化过程。下白垩统及始新统上部—渐新统发育陆相沉积,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上白垩统—始新统下部发育海相沉积,识别出蒸发台地、开阔台地、局限台地和有障壁海岸等沉积相。中亚地区白垩系—古近系受新特提斯洋海侵-海退过程的影响,整体与塔西南地区同步,也经历了陆相-海相-陆相的沉积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西南地区 中亚盆地 沉积构造演化 沉积体系 沉积序列对比 白垩系 古近系
下载PDF
黔北地区奥陶纪—志留纪之交黑色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以贵州道真道页1井为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安亚运 杨忠琴 +5 位作者 向坤鹏 黄艺 陈厚国 贺永忠 刘伟 余谦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05-1118,共14页
奥陶纪—志留纪之交是华南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向前陆盆地演化的重要转折时期,形成广泛分布的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为进一步探讨该套黑色页岩的形成背景,以黔北地区道页1井为例,开展沉积序列和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五峰组及... 奥陶纪—志留纪之交是华南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向前陆盆地演化的重要转折时期,形成广泛分布的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为进一步探讨该套黑色页岩的形成背景,以黔北地区道页1井为例,开展沉积序列和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五峰组及龙马溪组底部主要为硅质碳质页岩,夹多层斑脱岩,U/Th为0.2~2.90,V/Cr为1.18~14.34,Ni/Co为2.31~11.59,TOC为0.68%~5.91%,平均3.76%,稀土配分曲线为平坦型,δEu以弱正异常为主、个别为弱负异常;龙马溪上部及新滩组主要由泥岩及钙质泥岩组成,U/Th为0.16~0.23,V/Cr为0.88~1.79,Ni/Co为1.77~3.91,TOC为0.1%~0.84%,δEu以明显负异常为主,表现出低斜率右倾型稀土配分曲线。以上特征表明五峰组及龙马溪组底部形成于间歇性缺氧的还原环境,龙马溪组上部及新滩组为富氧环境。结合斑脱岩的分布特征综合分析认为,五峰组及龙马溪组底部页岩是汇聚背景下前陆盆地早期沉积的产物,强烈火山作用给大陆边缘海带来营养元素,刺激初级生产力的增加,造成水体迅速缺氧,可能是造成同期海底缺氧的主要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北地区 道页1井 奥陶纪—志留纪之交 黑色页岩 地球化学特征 沉积构造演化
下载PDF
新生代渭河盆地沉积-构造迁移与渭北隆起及东秦岭耦合关系探讨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鹏 任战利 +4 位作者 张金功 夏斌 田涛 蔡周荣 张勇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76-892,共17页
渭河盆地、渭北隆起及东秦岭造山带地处青藏块体东北缘、华北克拉通和扬子克拉通的交界处,形成了特有的盆山体系,分布有油气、氦气及地热等多种能源矿产资源。新生代是渭河盆地沉积-构造演化及渭北隆起和东秦岭隆升的重要时期,缺乏... 渭河盆地、渭北隆起及东秦岭造山带地处青藏块体东北缘、华北克拉通和扬子克拉通的交界处,形成了特有的盆山体系,分布有油气、氦气及地热等多种能源矿产资源。新生代是渭河盆地沉积-构造演化及渭北隆起和东秦岭隆升的重要时期,缺乏该时期盆山体系耦合关系的研究,制约了对区域矿产资源分布规律的认识。盆山耦合体现在时间、空间、物质、构造作用及地表形态等多方面。以大量钻孔资料为依托,运用“回剥法”分析了渭河盆地新生代的沉降幅度及沉降速率,并根据主沉降期新近纪以来不同阶段沉积地层厚度展布特征恢复了盆地沉积演化历史。研究表明渭河盆地新生代以来沉降中心具有自西南方向西安凹陷向北东方向固市凹陷迁移的特征。古近纪始新世以来,渭河盆地发生快速构造沉降,中新世早-中期以西安凹陷为主要沉积、沉降中心,晚中新世以来以西安、固市两个凹陷为主要沉积、沉降中心,晚上新世-早更新世沉降中心转移到东北部固市凹陷,晚更新世以来,西安凹陷和固市凹陷均发生快速沉降。裂变径迹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渭北隆起约45—32Ma整体快速抬升,同步于东秦岭太白山和华山约57-40Ma的快速隆升阶段,与渭河盆地古近纪始新世约40Ma的基底快速沉降具有耦合关系。晚中新世约7-3Ma以来,渭河盆地的持续快速沉降,与渭北隆起上新世约5Ma及东秦岭太白山约10—9.6Ma、华山约8—5Ma以来的快速耦合关系明显。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始新世约55-45Ma碰撞及青藏高原约10-8Ma隆升外扩的远程效应对研究区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厚图 裂变径迹 沉积-构造演化 隆升剥蚀 盆山关系 渭河盆地渭北隆起东秦岭造山带
下载PDF
藏东昌都盆地沉积构造演化及油气远景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占王忠 谭富文 陈明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8年第4期85-96,共12页
根据沉积充填与沉积演化分析,昌都盆地中生代为一个叠合型盆地,晚三叠世为一个陆内断陷盆地,经历了断陷期-坳陷期-萎缩期,侏罗纪为一个受东、西两侧造山带挤压而形成的山间坳陷盆地。喜山期,昌都盆地经历了强烈的改造。昌都盆地存在3套... 根据沉积充填与沉积演化分析,昌都盆地中生代为一个叠合型盆地,晚三叠世为一个陆内断陷盆地,经历了断陷期-坳陷期-萎缩期,侏罗纪为一个受东、西两侧造山带挤压而形成的山间坳陷盆地。喜山期,昌都盆地经历了强烈的改造。昌都盆地存在3套烃源岩,即阿堵拉组和夺盖拉组潟湖相泥岩和沼泽相含煤岩系、中侏罗统东大桥组深湖相泥岩和灰岩; 4套储集岩,即甲丕拉组河流相碎屑岩、阿都拉和夺盖拉组滨岸相和三角洲相碎屑岩、波里拉组颗粒灰岩和白云岩。有利油气构造均形成于侏罗纪末,与三叠系的生油阶段基本吻合,可形成较好的油气成藏,其中昌都-察雅香堆为最有利油气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都盆地 岩相古地理 沉积构造演化 石油地质条件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华北盆地三叠纪物源特征及其沉积—构造演化——来自碎屑锆石年龄的指示 被引量:3
16
作者 彭深远 杨文涛 +1 位作者 张鸿禹 方特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28-1249,共22页
华北盆地三叠纪沉积厚度大,分布广泛,其地层沉积特征很好地记录了周缘造山带或隆起区在该时期的构造演化过程。目前,前人已经对华北各地区三叠纪碎屑物源进行了大量研究,而对于物源区的认识仍存在分歧,对于盆缘地区沉积—构造演化过程... 华北盆地三叠纪沉积厚度大,分布广泛,其地层沉积特征很好地记录了周缘造山带或隆起区在该时期的构造演化过程。目前,前人已经对华北各地区三叠纪碎屑物源进行了大量研究,而对于物源区的认识仍存在分歧,对于盆缘地区沉积—构造演化过程的研究也相对较少。通过整理前人对华北各地区三叠纪碎屑物源研究的锆石年龄数据,并结合造山带构造演化过程和地层沉积特征,对华北盆地三叠纪碎屑物源及沉积—构造演化过程进行了整体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北部三叠纪沉积物源均来自北缘的内蒙古隆起,锆石年龄和地层沉积特征记录了源区逐渐增强的岩浆活动和隆升过程。华北南部地区在该时期主要接受来自华北南缘二叠纪沉积盖层和北秦岭造山带的碎屑物质供给,华北南缘伴随着秦岭造山过程可能在中三叠世就已经逆冲隆升并遭受剥蚀,两者的协同演变共同控制着盆地南部沉积演化过程。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碎屑物源主要来自阿拉善地块和北祁连造山带,西南部地区物源则主要来自盆地西南缘再旋回沉积盖层和北祁连造山带,分别为伸展和挤压状态下的内陆盆地沉积。早—中三叠世,华北盆地为统一的大型内陆沉积盆地,晚三叠世,盆地南、北缘发育沿褶皱逆冲带分布的陆内前陆盆地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纪 华北盆地 碎屑锆石 物源分析 沉积—构造演化
下载PDF
渭河地区及周缘晚古生代-中生代碎屑锆石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构造-沉积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祁凯 任战利 +3 位作者 张梦婷 马骞 杨燕 刘润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97-1912,共16页
本文在对渭河地区及周缘晚古生代-中生代残存地层分布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岩石学、锆石同位素年代学、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渭河地区南北两侧上古生界二叠系及中生界三叠系进行对比,进而恢复了研究区晚古生代晚期、中生代早期沉... 本文在对渭河地区及周缘晚古生代-中生代残存地层分布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岩石学、锆石同位素年代学、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渭河地区南北两侧上古生界二叠系及中生界三叠系进行对比,进而恢复了研究区晚古生代晚期、中生代早期沉积面貌,并结合裂变径迹构造抬升的研究结果,探讨了渭河地区中生代后期改造过程及演化阶段。结果显示:渭河盆地内部主要凹陷可能仅残留小范围的、不连续的C-P地层,未发现中生代地层。岩石学、锆石U-Pb年龄、主微量元素表明鄂尔多斯南部和北秦岭地区二叠系、三叠系具有很好的对比性,两者在相同时期为同一盆地。二叠系碎屑岩源区可能为再旋回造山带及陆块源区,主要来自北秦岭中-新元古界宽坪群变质碎屑岩及南部二郎坪群火山-沉积岩;三叠系沉积岩物源主要来自北秦岭地区的宽坪群、秦岭群或同期发育的火山岩。裂变径迹资料暗示渭河地区与渭北隆起及秦岭造山带中生代抬升期次具有一致性: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末,地层以强烈的构造变形、弱抬升为主;早白垩世末以来,地层发生大规模抬升、剥蚀,致使上古生界-中生界在渭河地区残留较少。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将渭河地区晚古生代-中生代演化过程分为晚古生代二叠纪、中生代三叠纪-早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末、早白垩世末-白垩纪末几个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B定年 沉积-构造演化 晚古生代-中生代 渭河地区 渭北隆起 秦岭造山带
下载PDF
STUDY ON SEDIMENTARY-TECTONIC EVOLUTION IN THE NORTH QAIDAM BASIN,QINGHAI PROVINCE 被引量:1
18
作者 CHEN Shi- yue and ZHONG Jian- hua (Petroleum University of China,Dongying Shandong 257061,China)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2000年第1期31-38,共8页
Jurassic deposition was extensively developed in the northern Qaidam basin.According to sequence stratigraphical analysis of outcrops,the Jurassic profile in the Dameigou area can be divided into 6 sequences.Sequences... Jurassic deposition was extensively developed in the northern Qaidam basin.According to sequence stratigraphical analysis of outcrops,the Jurassic profile in the Dameigou area can be divided into 6 sequences.Sequences 1 and 4 consist of lowstand,water transgression and highstand systems tracts,and sequences 2,3 and 5 consist of lowstand and transgression systems tracts.However,sequence 6 only consists of a lowstand systems tract.The development of depositional sequences is controlled by lake level changes and basement faulting,which continued to be active in the Jurassic. The result of sedimentary- tectonic evolution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e Qaidam Basin is a fault subsidence.This kind of basin framework determined that the coal- forming environment would occur on the north side of the northern boundary fault of the Qaidam Basin and on the south side of the Lingjian fault, and the source rock would develop in the central subsidence belt between the two fa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quence sedimentary- tectonic evolution BASEMENT fault JURASSIC Qaidam basin
下载PDF
季曼-伯朝拉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培培 杨松岭 +2 位作者 刘志国 方勇 徐善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8-75,共8页
季曼-伯朝拉盆地是俄罗斯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经历了前裂谷、裂谷、被动陆缘和前陆4期演化阶段,形成现今古被动边缘-前陆叠合的构造格局。盆地不同期次的构造演化及叠合效应控制着盆地的烃源岩、储层发育和分布,进而控制了油气分布规... 季曼-伯朝拉盆地是俄罗斯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经历了前裂谷、裂谷、被动陆缘和前陆4期演化阶段,形成现今古被动边缘-前陆叠合的构造格局。盆地不同期次的构造演化及叠合效应控制着盆地的烃源岩、储层发育和分布,进而控制了油气分布规律。盆地的主要烃源岩和储盖组合多发育于中晚古生界,上泥盆统多马尼克组烃源岩是盆地的主力烃源岩;主力储层为中上泥盆统、石炭系-下二叠统的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储层物性整体较好;圈闭类型多为岩性-构造型圈闭;盆地油气主要沿着早期裂谷的反转隆起分布。盆地勘探程度分布不均,其中东部前渊区以及海域勘探程度较低,油气地质综合分析表明,前渊地区是最有潜力的含气区,海域仍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是未来勘探的两个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曼-伯朝拉盆地 沉积构造演化 石油地质 勘探潜力
下载PDF
阿根廷内乌肯盆地演化及其石油地质特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秦雁群 邓宏文 李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96-698,共3页
阿根廷内乌肯盆地沉积构造演化可分为同裂谷期(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后裂谷期(早侏罗世-早白垩世)和前陆期(晚白垩世-新生代)等3个阶段。同裂谷期主要发育河流相、湖泊相和火山碎屑沉积物;后裂谷期发育2个较大的海进-海退旋回,下部旋回... 阿根廷内乌肯盆地沉积构造演化可分为同裂谷期(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后裂谷期(早侏罗世-早白垩世)和前陆期(晚白垩世-新生代)等3个阶段。同裂谷期主要发育河流相、湖泊相和火山碎屑沉积物;后裂谷期发育2个较大的海进-海退旋回,下部旋回以湖相、海相沉积为主,上部旋回主要发育河流三角洲相沉积;前陆期以压性机制为主,发育了海相、陆相沉积。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其中,最主要烃源岩位于Vaca Muerta组;主要产层是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砂岩和灰岩;侏罗系及其以下盖层多为区域性的,其上盖层多为半区域性的。盆地内石油主要分布于盆地周边,天然气集中于盆地中心,以构造-地层复合型油气藏为主。盆地西部逆掩带以及盆地东部周缘重油分布带是有利勘探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乌肯盆地 前陆盆地 沉积构造演化 石油地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