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峨眉地幔柱构造对四川盆地栖霞期沉积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46
1
作者 张廷山 陈晓慧 +5 位作者 刘治成 魏国齐 杨巍 闵华军 张奇 杨雨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51-1264,共14页
一系列地质分析表明,上升的地幔柱通常能造成大规模的地壳抬升以及形成穹窿状隆起地貌,并控制区域古地理格局和沉积相带展布。根据四川盆地内钻遇栖霞组的井下资料,以及盆地内部和周边栖霞组野外露头剖面的岩性、古生物组合及沉积构造特... 一系列地质分析表明,上升的地幔柱通常能造成大规模的地壳抬升以及形成穹窿状隆起地貌,并控制区域古地理格局和沉积相带展布。根据四川盆地内钻遇栖霞组的井下资料,以及盆地内部和周边栖霞组野外露头剖面的岩性、古生物组合及沉积构造特征,并结合前人对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及峨眉地幔柱的研究资料,本文系统讨论了峨眉地幔柱活动对该区中二叠世栖霞期沉积古地理格局特征及沉积相展布的控制。因峨眉地幔柱活动而造成的穹窿状水下隆起影响了栖霞期古地理特征,进而控制了其沉积相及其展布。由于中二叠世栖霞期时峨眉地幔柱的活动,在研究区内表现为西南部地区古地貌较高,并平缓地向东及东北方向降低的水下古地貌特征,不发育较陡的斜坡和明显的斜坡转折带。此种古地貌格局与区域海平面升降一起,直接控制了栖霞期沉积相带分布和地层厚度,形成了特殊的缓坡型碳酸盐台地沉积格局。根据本区穹窿状水下隆起不同部位所沉积的岩性及发育的沉积构造特征、古生物组合,可分划分出开阔台地亚相、浅缓坡亚相、深缓坡亚相及相应的微相。研究区西南部位于穹窿状水下隆起的较高处,为开阔台地亚相发育区,并逐渐向东及东北方向古地貌变低的缓坡亚相发育区过渡。本区栖霞期古地理格局特征及沉积相带的展布可视为碳酸盐缓坡逐渐向台地演化的早期阶段,并为峨眉地幔柱的活动提供了部分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地幔柱 地壳抬升 古地理特征 沉积相 栖霞期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河砂岩沉积期次及油气勘探 被引量:39
2
作者 张惠良 杨海军 +3 位作者 寿建峰 张荣虎 耿忠霞 王波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35-842,共8页
东河砂岩是塔里木盆地晚泥盆世—早石炭世一套穿时的岩石地层单元,是盆地重要的含油层系。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以露头、钻井和地震资料为基础,分析了东河砂岩的地层展布模式、沉积前古地貌特征、砂岩发育期次、沉积环境演化和砂岩分布... 东河砂岩是塔里木盆地晚泥盆世—早石炭世一套穿时的岩石地层单元,是盆地重要的含油层系。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以露头、钻井和地震资料为基础,分析了东河砂岩的地层展布模式、沉积前古地貌特征、砂岩发育期次、沉积环境演化和砂岩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东河砂岩是海侵背景下从西南向东北,即依次由麦盖提斜坡、巴楚凸起向塔中凸起、塔北隆起超覆的沉积砂体;东河砂岩沉积前古地貌有两隆两凹的特征;由早到晚可划分为5期砂体。第1期砂体主要分布在麦盖提斜坡和巴楚凸起,第2期砂体主要分布在巴楚凸起和塔中凸起,第3期砂体主要分布在塔中凸起和塔北隆起,第4期砂体主要分布在塔北隆起,第5期砂体主要分布在塔北隆起及塔东低凸起周缘。东河砂岩的岩相主要有砂砾岩、粗砂岩、中砂岩和细砂岩,沉积环境主要为河口湾和滨岸环境。由于不同地区、不同期次砂体的沉积特征、储盖组合及成藏条件不同,对不同地区和不同期次砂体需采用不同的油气勘探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泥盆系 石炭系 东河砂岩 沉积期次 沉积环境
下载PDF
泥盆纪-石炭纪右江盆地结构与岩相古地理演化 被引量:23
3
作者 陈洪德 张锦泉 刘文均 《广西地质》 1994年第2期15-23,共9页
右江泥盆纪─石炭纪沉积盆地是伴随着古特提斯洋的打开,在杨子古陆南部被动大陆边缘上逐渐发育形成的裂谷型盆地。在同沉积断裂活动的强烈影响下,形成以北西向为主,北东向次之的次级深水盆地与台地相间展布的岩相-构造格局。由于区... 右江泥盆纪─石炭纪沉积盆地是伴随着古特提斯洋的打开,在杨子古陆南部被动大陆边缘上逐渐发育形成的裂谷型盆地。在同沉积断裂活动的强烈影响下,形成以北西向为主,北东向次之的次级深水盆地与台地相间展布的岩相-构造格局。由于区域应力场和同沉积活动断裂带延伸方向的差异,使北西向次级深水盆地呈张裂性质的地堑式和半地堑式盆地,而北东向次级深水盆地则大都具走滑盆地特征。泥盆纪的岩相古地理演化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初始裂陷阶段、被动陆缘裂谷作用阶段和沉积充填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古地理 泥盆纪 右江盆地 石炭纪 区域应力场 深水盆地 被动大陆边缘 演化 发育 三个阶段
全文增补中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沉积相类型及储集层评价 被引量:34
4
作者 谢庆宾 管守锐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40-44,共5页
柴达木盆地东部三湖地区第四纪湖相沉积面积达1× 1 0 4km2 以上 ,第四系厚度最大为 34 0 0m ,其中 ,下更新统涩北组中上段的泥岩夹粉砂岩段是该区的主力气源岩 ,也是原生构造型气藏发育层段。目前的勘探和研究成果表明 ,该区第四... 柴达木盆地东部三湖地区第四纪湖相沉积面积达1× 1 0 4km2 以上 ,第四系厚度最大为 34 0 0m ,其中 ,下更新统涩北组中上段的泥岩夹粉砂岩段是该区的主力气源岩 ,也是原生构造型气藏发育层段。目前的勘探和研究成果表明 ,该区第四系局部构造属同沉积构造 ,其形成虽受深层第三纪古构造和古地形影响 ,但第四纪变形的边界控制条件不同。采用遥感解译手段 ,结合地震剖面研究 ,认为三湖地区第四系局部构造的形成受盆地北侧边界断裂的影响更大 ,变形动力主要来自盆地北缘 ,构造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受盆地边界断裂、盆内主干断裂等控制 ,根据主干断裂的分布特征可推测局部构造的分布位置。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可划分为 3个层序。层序Ⅰ :早侏罗世盆地具明显的断陷性质 ,边界断层控制物源供给和沉积相的类型及展布 ,发育近岸浊积扇—湖泊沉积体系和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 ,在湖盆中央凹陷区发育滑塌浊积扇。层序Ⅱ :中侏罗世早中期湖盆由断陷转化为坳陷 ,地势较平缓 ,陆源碎屑供给较少 ,广泛发育湖泊和沼泽沉积。层序Ⅲ :中侏罗世晚期至晚侏罗世 ,气候变干旱 ,湖盆由原先的坳陷转为挤压 ,发育冲积扇、河流和氧化滨浅湖沉积。盆地北缘侏罗系储集层总体为低孔低渗储集层 ,但在局部地区有机酸大量产生的溶解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系 沉积相 类型 储集层评价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柏垭——石龙场地区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油气成藏地质条件 被引量:25
5
作者 邓康龄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1年第2期9-13,共5页
从大安寨段油气组分和物性分布所反映的烃类运移 ,结合中、上侏罗统的展布 ,提出川 30井和川 43井区存在一个燕山期隆起和油气富集带。在其后的漫长岁月中 ,该带储集层因深埋而致密化 ,油气被“冰冻”于储集层中。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 ,... 从大安寨段油气组分和物性分布所反映的烃类运移 ,结合中、上侏罗统的展布 ,提出川 30井和川 43井区存在一个燕山期隆起和油气富集带。在其后的漫长岁月中 ,该带储集层因深埋而致密化 ,油气被“冰冻”于储集层中。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 ,改造、支解了古隆起 ,形成了若干背斜与鼻状构造 ,这些正向构造上裂缝发育 ,改造了其储集层的储渗条件 ,停滞的油气具有了工业产能。因此 ,大安寨段的油气是燕山构造运动期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中隆起 大安寨段油气藏 侏罗系 沉积相 喜马拉雅期 燕山期
下载PDF
时频分析技术划分砂砾岩沉积期次方法探讨——以渤南洼陷北部陡坡带沙四段—沙三段为例 被引量:24
6
作者 郭玉新 隋风贵 +1 位作者 林会喜 刘雅利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11,共4页
基于米氏旋回分析,证实了渤南洼陷北部陡坡带沙四段—沙三段砂砾岩发育高频沉积旋回;将小波变换时频分析技术与Fischer图解法相结合,对研究区砂砾岩进行了沉积期次划分和对比。基于声波测井资料,采用db4小波,通过小波变换将渤南洼陷北... 基于米氏旋回分析,证实了渤南洼陷北部陡坡带沙四段—沙三段砂砾岩发育高频沉积旋回;将小波变换时频分析技术与Fischer图解法相结合,对研究区砂砾岩进行了沉积期次划分和对比。基于声波测井资料,采用db4小波,通过小波变换将渤南洼陷北部陡坡带沙四段上亚段—沙三段下亚段砂砾岩划分出93个高频沉积旋回,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Fischer图解。Fischer图解显示出研究层段发育了8个可容空间变化旋回,每个旋回的可容空间上升初期和下降末期对应了厚层砂砾岩沉积,可容空间最大处湖侵泥岩明显增多,反映了一个完整的砂砾岩进积—退积沉积旋回。据此,将研究层段砂砾岩划分为8个沉积期次。在单井沉积期次划分的基础上,通过地震约束的可容空间变化旋回对比,实现了连井沉积期次等时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 沉积期次 时频分析 小波变换 Fischer图解 陡坡带 渤南洼陷
下载PDF
苏北盆地晚白垩世泰州期原型盆地恢复 被引量:12
7
作者 任红民 陈丽琼 +1 位作者 王文军 陈平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2-57,共6页
通过研究区域地震剖面、砂砾岩分布特征等,确定苏北盆地晚白垩世原始盆地沉积边界;研究重矿物分布特征、砂岩体展布特征及联井剖面等,确定当时的沉积物源方向;通过区域地震相与单井相的结合,来恢复全区沉积相,进而恢复当时的原型盆地。... 通过研究区域地震剖面、砂砾岩分布特征等,确定苏北盆地晚白垩世原始盆地沉积边界;研究重矿物分布特征、砂岩体展布特征及联井剖面等,确定当时的沉积物源方向;通过区域地震相与单井相的结合,来恢复全区沉积相,进而恢复当时的原型盆地。研究认为,泰一段沉积时期,以建湖隆起为界,苏北盆地分为东台坳陷和盐阜坳陷2个大盆,在这2个坳陷内的凸起控制着地层的沉积厚度,沉积物源主要来自通扬隆起、鲁苏隆起和建湖隆起;而泰二段沉积时期,整个苏北盆地可能为一个大盆,东部以湖泊相沉积为主,西部为河流相与泛滥平原相,沉积物源来自通扬隆起和建湖隆起,但规模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泰州期 晚白垩世 原型盆地 苏北盆地
下载PDF
湖北兴山大峡口二叠系沉积相及层序地层特征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正允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7,共7页
在沉积相研究基础上,对湖北兴山大峡口二叠系的露头剖面进行了层序地层学分析,建立了二叠系层序地层系统,共识别出42个Ⅳ级层序,5个Ⅲ级层序及1个半Ⅱ级层序,讨论和解释了各级别层序的构成和识别特征。层序地层学研究表明:该... 在沉积相研究基础上,对湖北兴山大峡口二叠系的露头剖面进行了层序地层学分析,建立了二叠系层序地层系统,共识别出42个Ⅳ级层序,5个Ⅲ级层序及1个半Ⅱ级层序,讨论和解释了各级别层序的构成和识别特征。层序地层学研究表明:该区在早二叠世发生过一次完整的海平面升降旋回,而晚二叠世则以迅速广泛的持续海进为主导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沉积相 二叠纪 地层特征 油气藏
下载PDF
神东矿区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杜锋 Syd S PENG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09-1015,共7页
通过对神东矿区3个典型大采高工作面钻孔柱状岩石物理力学性质与沉积时期和埋深关系的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埋深相同的同类岩性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与沉积时期有着密切联系,同矿区不同矿井同一岩性即使在同一埋深条件下,其岩石物理力学... 通过对神东矿区3个典型大采高工作面钻孔柱状岩石物理力学性质与沉积时期和埋深关系的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埋深相同的同类岩性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与沉积时期有着密切联系,同矿区不同矿井同一岩性即使在同一埋深条件下,其岩石物理力学性质也有很大的不同,沉积时期早的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大于沉积时期晚的岩石;2)同类岩性岩石的物理力学参数总体上随着埋深的增加而增加,且大多数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与埋深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3)同一矿井的砂岩类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与颗粒粒径成反比,且泥岩类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普遍比粗砂岩和含砾粗砂岩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力学性质 沉积时期 数值模拟 相似模拟
原文传递
滇中元江古元古代浊积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桂春 李静 +5 位作者 胡绍斌 邓仁宏 刘发刚 陈光艳 冯庆来 徐桂香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007-2014,共8页
对滇中元江地区调查研究发现一套以钙质浊积岩-碎屑浊积岩组合为特征的岩石序列。测制的剖面由2个钙质浊积岩-碎屑浊积岩旋回组成,发育大量不完整的鲍马序列组合及粒序层理、斜层理、包卷层理、槽模构造、透镜状构造等典型浊积沉积构造... 对滇中元江地区调查研究发现一套以钙质浊积岩-碎屑浊积岩组合为特征的岩石序列。测制的剖面由2个钙质浊积岩-碎屑浊积岩旋回组成,发育大量不完整的鲍马序列组合及粒序层理、斜层理、包卷层理、槽模构造、透镜状构造等典型浊积沉积构造,且岩石成熟度及分选度都较低。上部还发育一套凝灰质球粒石英岩,粒序层理发育,在其中获得了LA-ICP-MS锆石U-Pb年龄1102±76Ma和1713±48Ma(YJgzn-03),具有明显铅丢失现象;对侵入地层中的石英正长斑岩进行年代学研究,获得了LA-ICP-MS锆石U-Pb年龄349±13Ma和1732±13Ma(YJgzn-02),上部未发生明显铅丢失的平均年龄为1718±30Ma,应为成岩期年龄。两者的锆石都具环带结构,Th/U值都大于0.4,都明显发生了铅丢失,且形成时代相近,应为同期岩浆作用的结果。推测该套地层沉积或受到后期热蚀变年龄为1713±48~1718±30Ma,其沉积年龄应早于古元古代晚期。对比区域昆阳群及前人划分的古元古代地层,认为这套地层下伏于昆阳群之下,应属于早于古元古代晚期(1.7Ga)的碳酸盐前缘-陆棚斜坡浊积岩体系,建议依据地名定义为古元古代"曼林组"(Pt1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元古代 浊积岩 沉积特征 沉积时代 滇中元江
下载PDF
塔中地区石炭系碎屑岩岩石学特征与物源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郭建华 刘生国 翟永红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7,共7页
塔中地区石炭系碎屑岩是优质储层。碎屑岩以砂岩类为主,其中又以石英砂岩类和岩屑砂岩类为主,缺少长石砂岩类。粒度分析表明,碎屑颗粒的分选性除了与沉积环境有关外,还明显受海平面升降、容纳空间的增长速率以及沉积物供给速率控制... 塔中地区石炭系碎屑岩是优质储层。碎屑岩以砂岩类为主,其中又以石英砂岩类和岩屑砂岩类为主,缺少长石砂岩类。粒度分析表明,碎屑颗粒的分选性除了与沉积环境有关外,还明显受海平面升降、容纳空间的增长速率以及沉积物供给速率控制。区内碎屑岩大多数为离物源区近、堆积速率快的环境下的产物。储层研究表明,碎屑岩的储集物性受沉积相带的控制。通过岩石学研究,结合区域构造发育史及沉积演化史,指出了区内碎屑物源主要来自于沉积盆地内部以及盆地周边再旋回造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岩石学 碎屑岩 石炭纪 塔里木盆地 储集层
下载PDF
中国东南部侏罗纪沉积特征与形成环境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舒良树 王艳 沙金庚 《地质学刊》 CAS 2011年第4期337-348,共12页
侏罗纪是中国东南部从特提斯构造域向太平洋构造域发生重大变化的转换期,该时期形成的沉积盆地以及至今保留完好的侏罗纪沉积序列是研究和发掘中生代构造演化信息的理想对象。根据地球动力学特征,将侏罗纪盆地分为后造山盆地(T3-J1)和... 侏罗纪是中国东南部从特提斯构造域向太平洋构造域发生重大变化的转换期,该时期形成的沉积盆地以及至今保留完好的侏罗纪沉积序列是研究和发掘中生代构造演化信息的理想对象。根据地球动力学特征,将侏罗纪盆地分为后造山盆地(T3-J1)和伸展盆地(J2)2种类型,后者可再分为裂谷断陷和沉积断陷2种。发生在早、中三叠世期间华南与华北块体的碰撞以及华南与东南亚块体的碰撞,基本结束了特提斯洋在华南的历史,导致本区及其邻区先前的浅海盆地关闭,褶皱隆升,形成陆内造山带和山前盆地。岩石组合和古流向研究表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期间,水体携带碎屑物从北向南搬运,呈现北高南低的古地理格局;中侏罗世开始,区内古地理格局发生变化,武夷山开始抬升,导致原先北高南低的单向地貌格局变为南北两侧地形高、中间地形低的古地理环境。武夷山地区的沉积序列研究表明,下侏罗统由粗变细,反映水体由浅变深,沉积环境从山前河流→湖滨→湖泊演化,中侏罗统则由细变粗,反映水体变浅,地壳抬升,山体剥蚀,推测其挤压动力来自太平洋板块朝东亚陆缘的俯冲作用。另一方面,在武夷山西缘的闽西—赣南一带,则发生了中国东南部自寒武纪以来最强烈的一次火山喷发活动,形成东西向的陆内裂谷盆地带,盆内堆积双峰式火山岩、碱性—偏碱性玄武岩,并有双峰式侵入岩的形成。通过SHRIMP锆石U-Pb成分测定,获赣南东坑盆地中侏罗世火山岩剖面上部的流纹岩160Ma±1Ma的测年值。研究认为,发生在中侏罗世的地理格局改变、沉积环境变化、闽西—赣南裂谷型火山活动是太平洋板块开始影响华南的重要证据,也是构造转换事件(从挤压到伸展、从特提斯到太平洋)的直接标志。武夷山—南岭东段是中国东南部发生构造转换的重要区段,时间为中侏罗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古地理格局 构造转换 火山岩定年 侏罗纪 中国东南部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奥陶纪岩相古地理特征 被引量:8
13
作者 章贵松 张军 《低渗透油气田》 2006年第3期34-39,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处于鄂尔多斯地块与阿拉善地块、秦祁褶皱带之间,经历了多阶段沉积演化,构造变形复杂,岩相古地理重建困难。本文通过大量地表露头和钻井剖面观察,采用盆地构造和盆地沉积充填相结合分析的方法,将鄂尔多斯盆地西部...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处于鄂尔多斯地块与阿拉善地块、秦祁褶皱带之间,经历了多阶段沉积演化,构造变形复杂,岩相古地理重建困难。本文通过大量地表露头和钻井剖面观察,采用盆地构造和盆地沉积充填相结合分析的方法,将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划分出2大沉积体系7个沉积-构造单元,认为奥陶纪岩相古地理总格局为“海陆并存、台地斜坡海槽(盆地)相邻过渡,台地中有坪和滩,斜坡海槽(盆地)中有扇”。指出桌子山期以台地相沉积为主,克里摩里-平凉期以斜坡-海槽(盆地)沉积为主,背锅山期海退隆升。经历了拗陷→裂陷→闭合回返一个完整的海水进退旋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对比 沉积体系 岩相古地理 奥陶纪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
下载PDF
渤海埕岛油田东斜坡古近纪东营组划分与对比及沉积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鹏飞 张磊 +1 位作者 李大伟 李德生 《山东地质》 2003年第C00期47-50,共4页
埕岛油田是我国浅海—极浅海海域的第一个大型油田,该油田东斜坡古近纪东营组油层发育良好,但沉积环境变化较大,对准确进行地层对比和沉积特征分析造成了影响。本文从层序地层学入手,应用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对该区的东营组进行了划分对... 埕岛油田是我国浅海—极浅海海域的第一个大型油田,该油田东斜坡古近纪东营组油层发育良好,但沉积环境变化较大,对准确进行地层对比和沉积特征分析造成了影响。本文从层序地层学入手,应用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对该区的东营组进行了划分对比,综合运用了时间地层对比及岩性地层对比两种方法建立了东斜坡东营组对比格架,并在纵向上识别出两套沉积体系:东营组下部为滨浅湖半深湖相水下扇沉积体系,中上部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为该带进行深入的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埕岛油田 油层 古近纪 东营组 渤海 地层对比 沉积特征 层序地层学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石炭系测井沉积学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军 王贵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5-68,共4页
分析测井资料反映的沉积学信息,认为综合分析多种测井资料,可以提供岩石成分、粒度特征、层序特征、沉积结构和构造等沉积相标志,尤其是高分辨率地层倾角洲井资料,能够提供沉积体内部充填结构和形态、细微沉积构造和古水流特征等沉... 分析测井资料反映的沉积学信息,认为综合分析多种测井资料,可以提供岩石成分、粒度特征、层序特征、沉积结构和构造等沉积相标志,尤其是高分辨率地层倾角洲井资料,能够提供沉积体内部充填结构和形态、细微沉积构造和古水流特征等沉积相标志。应用多种测井资料对塔中地区CⅠ和CⅡ油组进行了测井沉积相分析(包括古水流研究、沉积微相划分),提出了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数据 沉积学 油藏描述 塔里木盆地 石炭纪
下载PDF
湖北省大洪山地区青白口纪花山群沉积特征及其构造古地理意义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汉金 叶琴 +4 位作者 毛新武 杨金香 李琳静 廖明芳 李京丽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3年第6期737-740,768,共5页
湖北省随南大洪山地区之"花山群"自创名以来,是一个集碎屑沉积岩、基性火山岩、酸性火山岩于一体的地质体。解体后的花山群,仅代表碎屑沉积岩组合,该组合进一步划分为洪山寺组和六房咀组,为一套由水下近岸冲积扇至盆地中央的... 湖北省随南大洪山地区之"花山群"自创名以来,是一个集碎屑沉积岩、基性火山岩、酸性火山岩于一体的地质体。解体后的花山群,仅代表碎屑沉积岩组合,该组合进一步划分为洪山寺组和六房咀组,为一套由水下近岸冲积扇至盆地中央的沉积岩系,其下不整合于扬子克拉通中元古代打鼓石群碳酸盐岩褶皱基底之上,其上被南华纪莲沱组不整合超覆,属前陆盆地之构造古地理环境。并与解体出来的基性火山岩和酸性火山岩构成前陆盆地—蛇绿混杂岩带—岩浆弧之大地构造环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古地理 沉积特征 花山群 青白口纪 大洪山
下载PDF
Geochron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Evidence for the Sedimentary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Banxi Period to Nanhua Glacial Period 被引量:6
17
作者 WANG Zhengjiang WANG Jian +3 位作者 DU Qiuding DENG Qi LIU Hao YANG Fe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5期1915-1916,共2页
Objective There has been considerable debate about the definition of the lower boundary of Nanhua System by far.One definition is based on sedimentary sequence of different stages of basin evolution,focusing on whethe... Objective There has been considerable debate about the definition of the lower boundary of Nanhua System by far.One definition is based on sedimentary sequence of different stages of basin evolution,focusing on whether deposits of the Banxi Period should be classified as Nanhua System.Another is the onset time of Nanhua glacial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chron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Evidence for the sedimentary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Banxi period to Nanhua Glacial period PB
下载PDF
淮河流域上游沉积记录的历史时期沙尘灾害研究
18
作者 范小露 张新毅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淮河流域风成黄土为研究黄淮平原历史时期沙尘灾害提供了新的窗口。相较于史料记载中的灾害文字记录,风成黄土所提供信息更具本源性和客观性。淮河上游沉积剖面中的风成黄土层拥有较好的光释光测年约束和良好的研究基础,本研究以卢庄剖... 淮河流域风成黄土为研究黄淮平原历史时期沙尘灾害提供了新的窗口。相较于史料记载中的灾害文字记录,风成黄土所提供信息更具本源性和客观性。淮河上游沉积剖面中的风成黄土层拥有较好的光释光测年约束和良好的研究基础,本研究以卢庄剖面中的风成黄土层为研究对象,结合对应历史年代区间内流域灾害史料,从地质学和灾害史双视角进行历史时期沙尘灾害考证。结果显示,淮河流域上游沉积记录中沙尘灾害可能为东汉元初二年(115)三月和延光二年(123)春季颍川郡风灾及东晋义熙五年(409)十一月正阳县风灾引发的近源沙尘暴连续堆积所致。依据同时期气候代用指标及历史文献记载,东汉中期(115-123)和东晋末年(409)处于气候急剧波动期,淮河北岸沙尘灾害可能是当时气候异常多变的瞬时响应。该研究结果可为淮河流域灾害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灾害 沉积记录 历史时期 考证 淮河流域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彬县地区铀成矿关键时期的古地貌特征 被引量:5
19
作者 贺锋 张字龙 +3 位作者 刘红旭 李平 李亚锋 殷龙飞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27-533,共7页
中侏罗世为直罗组下段沉积期,辫状河道为有利的铀储层砂体,铀矿(化)体主要赋存于辫状河砂体中,受沉积古地貌控制,主要发育在低洼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古新世、始新世-中新世是砂岩型铀成矿期,古地貌控制了地下古水流的流向,控制着氧... 中侏罗世为直罗组下段沉积期,辫状河道为有利的铀储层砂体,铀矿(化)体主要赋存于辫状河砂体中,受沉积古地貌控制,主要发育在低洼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古新世、始新世-中新世是砂岩型铀成矿期,古地貌控制了地下古水流的流向,控制着氧化还原带的分布和铀矿的富集:晚侏罗世铀预成矿期,古隆起区受到潜水淋滤,含铀物质向斜坡和低洼区迁移;早白垩世-古新世铀主成矿期,古地貌控制了含氧含铀水的水流方向,氧化还原带主要分布在古地貌斜坡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特征 沉积期 成矿期 铀成矿
下载PDF
四川盆地德阳—武胜拉张槽西段构造—沉积特征及勘探领域 被引量:4
20
作者 罗开平 曹清古 +3 位作者 彭金宁 李龙龙 曾华盛 张宏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3-171,共9页
基于前人的认识和勘探成果,结合川西地区地球物理及地表地质资料,研究分析了四川盆地德阳—武胜拉张槽(西段)的结构及沉积充填特征,探讨了有利勘探领域及方向。德阳—武胜拉张槽是四川盆地晚二叠世长兴期在弱伸展背景下形成的北西向张... 基于前人的认识和勘探成果,结合川西地区地球物理及地表地质资料,研究分析了四川盆地德阳—武胜拉张槽(西段)的结构及沉积充填特征,探讨了有利勘探领域及方向。德阳—武胜拉张槽是四川盆地晚二叠世长兴期在弱伸展背景下形成的北西向张性构造单元,具有两侧地层厚、中间地层薄的槽状结构特征。德阳—武胜拉张槽两侧边缘(台缘带)发育生物礁、生屑滩等高能相带沉积,有利于储层发育;槽中央发育较深水—深水环境下的微晶灰岩、硅质泥岩、碳质泥岩、页岩等岩性组合,是有利的烃源岩;其西段龙宝梁三维工区内沿着北西向台缘带发育带状生物礁,与下伏龙潭组等烃源岩及槽内长兴组泥页岩构成"下生上储"、"旁生侧储"源—储组合。该拉张槽边缘相带是油气的潜在勘探领域,龙宝梁地区是近期勘探的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 沉积特征 源储组合 长兴组 上二叠统 德阳—武胜拉张槽 四川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