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隆升对云南高原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33
1
作者 程捷 刘学清 +2 位作者 高振纪 唐德翔 岳建伟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90-296,共7页
讨论了云南高原环境从上新世至早更新世对青藏高原隆升的响应。在上新世 ,云南高原普遍发育一套粘土岩、亚粘土岩、粉砂岩及褐煤的湖相、湖沼相沉积 ,大致以红河断裂为界 ,西厚东薄 ,说明在上新世云南高原内部总体构造环境较稳定 ,但西... 讨论了云南高原环境从上新世至早更新世对青藏高原隆升的响应。在上新世 ,云南高原普遍发育一套粘土岩、亚粘土岩、粉砂岩及褐煤的湖相、湖沼相沉积 ,大致以红河断裂为界 ,西厚东薄 ,说明在上新世云南高原内部总体构造环境较稳定 ,但西部盆地下沉的速度大于东部盆地。在早更新世 ,云南高原的沉积相和厚度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红河断裂以西为洪冲积相的砾石层 ,厚度薄 ;滇西北主要为河流相的砾石层和砂层 ,略较滇西的厚 ;滇中地区为河湖相和河流相的砂质粘土层、粘土层、砂层和砾石层 ,厚度较大。说明进入早更新世 ,云南高原隆升强度明显加强 ,而且从西部向东部逐渐推进。在早更新世晚期 ,在青藏高原的昆黄运动的影响下 ,全区发生了一次显著的构造运动———元谋运动 ,造成下更新统的褶皱、断裂变形和金沙江的全线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晚新生代 高原隆升 沉积相变 水系变迁 构造运动 气候变迁 青藏高原
下载PDF
贵州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潜力分析 被引量:27
2
作者 岳来群 康永尚 +3 位作者 陈清礼 商岳男 佘振兵 陈玲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3-128,共6页
贵州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分布区域较广,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成生于缺氧的闭塞滞留海洋环境。牛蹄塘组页岩气资源量约为1 960×108m3.虽然经历多次构造运动和热事件,导致贵州地区牛蹄塘组黑色页岩产状复杂、局部微变质,但... 贵州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分布区域较广,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成生于缺氧的闭塞滞留海洋环境。牛蹄塘组页岩气资源量约为1 960×108m3.虽然经历多次构造运动和热事件,导致贵州地区牛蹄塘组黑色页岩产状复杂、局部微变质,但仍应具有一定的页岩气资源潜力。在未来的页岩气勘探、开发中,应将其与常规以及致密碎屑岩、碳酸盐岩油气藏等一并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下寒武统 牛蹄塘组 黑色页岩 沉积环境 构造运动 页岩气
下载PDF
江汉盆地东部第四纪钻孔地层与沉积环境 被引量:19
3
作者 顾延生 管硕 +4 位作者 马腾 朱宗敏 刘红叶 郭森 余舒琪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989-4000,共12页
为深刻理解江汉盆地第四纪新构造运动、气候变化与盆地沉积响应的关联,利用沔阳凹陷区第四纪典型钻孔样品进行系统岩石学、年代学与沉积学研究,首次建立了盆地东部沉积中心区可对比的地层序列.利用岩性、粒度、磁组构分析重建了研究区14... 为深刻理解江汉盆地第四纪新构造运动、气候变化与盆地沉积响应的关联,利用沔阳凹陷区第四纪典型钻孔样品进行系统岩石学、年代学与沉积学研究,首次建立了盆地东部沉积中心区可对比的地层序列.利用岩性、粒度、磁组构分析重建了研究区140万年以来依次经历的河流相、河湖交替相、湖相、河湖交替相、湖相、泛滥平原相演化过程.区域构造、沉积、气候资料综合对比表明,响应于新构造沉降,江汉盆地第四纪以来存在3大成湖期,即Qp2/Qp1之交、Qp3与Qh中后期(古云梦泽),其中MIS3以来古湖发育是新构造沉降与异常强盛夏季风的耦合,且湖相沉积的独特环境为盆地高砷地下水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不仅为第四纪钻孔地层划分对比提供可靠基础资料,也为盆地地下资源调查与环境规划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盆地 第四纪 钻孔地层 沉积响应 新构造运动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颗粒在起伏成品油管道中的沉积运移规律 被引量:19
4
作者 隋冰 刘刚 +2 位作者 李博 赵家良 陈雷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3-530,共8页
成品油管道中杂质颗粒的沉积会增加管道内积水,腐蚀管道。通过建立的成品油携水携杂质实验环道系统,研究了成品油管道中颗粒的沉积运移规律,测量了将颗粒从管道中清除的临界流速,同时考虑了颗粒沉积对油携水运动的影响。根据实验现象,... 成品油管道中杂质颗粒的沉积会增加管道内积水,腐蚀管道。通过建立的成品油携水携杂质实验环道系统,研究了成品油管道中颗粒的沉积运移规律,测量了将颗粒从管道中清除的临界流速,同时考虑了颗粒沉积对油携水运动的影响。根据实验现象,将临界流速划分为可沉积临界流速和稳定沉积临界流速,分别界定颗粒是否会产生沉积和是否会稳定沉积。采用LES-DEM耦合计算方法,仿照实验过程对颗粒的沉积运移进行数值模拟。实验和模拟结果表明:杂质颗粒一般会在上倾管段之后的高点位置沉积;颗粒沉积后容易引发积水,若要将积水清除,须同时将颗粒清除;2种临界流速随管道倾角的增大而增大,受颗粒尺寸影响较小,与管道中颗粒的含量无关;数值模拟验证了颗粒在管道高点位置沉积的实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液两相流 成品油管道 杂质颗粒 沉积运移 临界流速
下载PDF
川中—川南过渡带嘉二段储集性及储层控制因素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晓东 谭秀成 陈景山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38-342,共5页
嘉二段是川中—川南过渡带嘉陵江组最发育的层段,嘉二时期该区主要发育台内滩、台坪、局限泻湖、半局限泻湖、开阔潮下沉积亚相。认为不同亚相类型的孔隙度值说明该区嘉陵江组台内滩亚相和台坪亚相的云坪微相为最有利的储集相带,但由于... 嘉二段是川中—川南过渡带嘉陵江组最发育的层段,嘉二时期该区主要发育台内滩、台坪、局限泻湖、半局限泻湖、开阔潮下沉积亚相。认为不同亚相类型的孔隙度值说明该区嘉陵江组台内滩亚相和台坪亚相的云坪微相为最有利的储集相带,但由于后期成岩作用的改造,不同储集相带可以相互转化,故该段储集性主要受沉积相类型、同生期溶蚀作用、埋藏溶蚀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等因素控制。结合该区实际情况,将嘉二段储层划分为好、较好、一般、非储层4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川南过渡带 嘉二段 沉积微相 储集空间 构造运动 成岩作用
下载PDF
贺兰山及周边地区加里东运动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许淑梅 冯怀伟 +1 位作者 李三忠 李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137-2150,共14页
基于对贺兰山及周边地区下古生界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通过碎屑锆石年龄谱的物源分析、地层接触关系追踪、岩性岩相突变特征分析、残留地层分布、古生物组合及亲缘性分析,讨论了阿拉善地块与华北地块和中祁连地块的亲缘关系,探讨了研究... 基于对贺兰山及周边地区下古生界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通过碎屑锆石年龄谱的物源分析、地层接触关系追踪、岩性岩相突变特征分析、残留地层分布、古生物组合及亲缘性分析,讨论了阿拉善地块与华北地块和中祁连地块的亲缘关系,探讨了研究区加里东运动的幕次,认为早古生代阿拉善地块和华北地块相互独立,俯冲造山特征建造不清晰,两者之间可能为转换型陆缘。阿拉善地块和中祁连地块之间的加里东运动幕次清晰。加里东运动一幕发生在中-晚寒武世,香山群深水复理石沉积和张夏组浅水碳酸盐台地相沉积呈拼合式接触,生物组合为亲华北-亲祁连混合型,彼时中祁连地块从Rodinia大陆裂离,逐步靠近阿拉善地块;加里东运动二幕发生在早-中奥陶世,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在全区稳定分布,与下伏香山群不整合接触,与阿不且亥组整合接触,生物相统一,生物组合为华北型,中祁连地块-阿拉善地块-华北地块平和成为一个统一的块体,整体为浅水台地沉积环境;加里东运动三幕发生在奥陶纪末,中-上奥陶统与泥盆系角度不整合接触,商丹洋闭合,扬子地块与阿拉善地块和华北地块靠近,商丹缝合带南部的宽坪洋打开,导致研究区中、晚奥陶世亲华北-亲扬子混合型生物组合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古生代 沉积记录 地层接触关系 加里东运动 贺兰山及周边地区
下载PDF
川东南丁山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7
作者 何顺 秦启荣 +3 位作者 范存辉 周吉羚 钟城 黄为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9年第4期61-67,78,共8页
川东南丁山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勘探潜力巨大,明确页岩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全岩“X”衍射和Maps显微扫描对页岩矿物组分及微观孔隙结构进行分析,对页岩矿物组成、储集空间类型、孔隙度、渗透率及其控制因素进行研... 川东南丁山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勘探潜力巨大,明确页岩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全岩“X”衍射和Maps显微扫描对页岩矿物组分及微观孔隙结构进行分析,对页岩矿物组成、储集空间类型、孔隙度、渗透率及其控制因素进行研究,从沉积环境和构造运动两方面剖析储层发育控制因素。结果表明,丁山地区页岩储层具备有机质高、脆性矿物含量高的特点,孔隙直径发育范围在10~100 nm,不同层段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参数不一,下部6~9小层孔隙度和渗透率高,裂缝和页理发育处渗透率出现陡增现象。储层发育受沉积和构造运动的双重影响,沉积环境是页岩储层形成的基础,与埋藏演化共同决定原生储集空间的发育,后期构造运动对储集空间组成和结构进行改造,一方面微裂缝增加储集空间和渗流能力,另一方面,过于发育的裂缝破坏储层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山地区 沉积环境 构造运动 五峰—龙马溪组 页岩储层特征
下载PDF
川西丰谷构造须家河组四段钙屑砂岩优质储层控制因素 被引量:14
8
作者 林煜 吴胜和 +1 位作者 徐樟有 倪玉强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91-699,共9页
钙屑砂岩在整个川西坳陷须家河组四段广泛发育,且普遍致密。采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和水岩实验等手段,对丰谷构造须四段钙屑砂岩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构造运动对该类型优质储层形成的控制作用。... 钙屑砂岩在整个川西坳陷须家河组四段广泛发育,且普遍致密。采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和水岩实验等手段,对丰谷构造须四段钙屑砂岩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构造运动对该类型优质储层形成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钙屑砂岩分选中等—好,成分成熟度低,主要的储集空间为粒间溶孔和残余粒间孔,属特低孔特低渗储层。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是钙屑砂岩优质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其中,发育在高能相带、且碳酸盐岩岩屑含量高(>90%)是钙屑砂岩优质储层发育的先决条件;而埋藏成岩过程中有机酸的溶蚀、烃类的早期充注和早期方解石胶结物的少量生成是钙屑砂岩优质储层孔隙保存及次生溶孔形成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屑砂岩 特低孔特低渗储层 控制因素 沉积特征 成岩作用 构造运动 须四段
原文传递
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沉积相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被引量:12
9
作者 罗启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15,132,共4页
前人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的沉积相进行过很多研究,但迄今为止认识分歧仍然很大。为此,根据数十年的野外露头剖面及岩心观察,结合对岩石薄片鉴定、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反复思索,认为:①须一段为海湾中形成的海陆交互相沉积;②香二段、... 前人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的沉积相进行过很多研究,但迄今为止认识分歧仍然很大。为此,根据数十年的野外露头剖面及岩心观察,结合对岩石薄片鉴定、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反复思索,认为:①须一段为海湾中形成的海陆交互相沉积;②香二段、香四段、香六段砂岩在盆地中西部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水进河床与河口砂坝至滨湖滩、坝沉积,夹香三段、香五段湖相砂泥;③四川盆地东部的整个上三叠统均为泛滥平原—三角洲平原辫状河道砂和河间湖沼沉积。特别指出,盆地中西部香二段、四段、六段中许多与湖泊有密切联系的正粒度韵律砂体应属水进型三角洲的水进河床充填砂微相,所谓"水下分流河道"一词实际上是与客观情况不太吻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晚三叠世 沉积相 水进河床砂 海陆交互相 安县运动 水下分流河道
下载PDF
皖南地区下寒武统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卢炳雄 郑荣才 +1 位作者 文华国 徐文礼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12-719,共8页
以野外剖面观测和室内薄片及扫描电镜分析为基础,结合地质与钻井等资料,提出皖南地区下寒武统沉积相的具体划分方案。认为盆地相的深水还原环境是形成页岩气藏的最佳相带,而碳酸盐缓坡不利于页岩气勘探;对储层贡献最大的储集空间类型为... 以野外剖面观测和室内薄片及扫描电镜分析为基础,结合地质与钻井等资料,提出皖南地区下寒武统沉积相的具体划分方案。认为盆地相的深水还原环境是形成页岩气藏的最佳相带,而碳酸盐缓坡不利于页岩气勘探;对储层贡献最大的储集空间类型为裂缝,其次为次生溶蚀微孔,而晶间孔相对不发育,对储层的贡献则十分有限。从富含有机质页岩的空间展布、地化特征、保存条件等方面出发,采用页岩气目标优选评价综合分析方法,对皖南地区下寒武统页岩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研究,着重定量评价了页岩厚度、有机碳含量、镜质体反射率、脆性矿物含量等指标。皖南地区下寒武统页岩平均厚度大于50 m,石台县-南陵县一带达页岩厚度最大值为200~600 m;有机碳含量较高,平均值达2.37%;镜质体反射率平均值大于2%,页岩气藏处于干酪根裂解气的成熟-高熟阶段;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平均值为46.89%,有利于压裂形成网络裂缝。通过与美国主要页岩气藏的地化参数进行对比分析,认为皖南地区下寒武统页岩具备非常优越的页岩气成藏条件,可选为我国非常规能源首选的有利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热演化 构造运动 页岩气 皖南地区
下载PDF
伊朗KASHAN区块第三系沉积演化与构造运动分析及储层特征 被引量:7
11
作者 齐勋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4期10-12,共3页
介绍了伊朗KASHAN区块第三系沉积环境,确定了各时期沉积相类型,归纳出三大相组和8个沉积相及若干亚相,并建立了沉积模式。结合其区域构造背景,对KASHAN区块的构造运动及沉积演化进行了分析,最终确定了各时期的有利储层。
关键词 沉积演化 构造运动 第三系 区块 沉积相 储层特征 区域构造 沉积模式 沉积环境
下载PDF
伸展盆地拆离构造分析及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9
12
作者 郑大海 杨明慧 杨斌谊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14-16,21,共4页
岩石圈的层状结构使拆离作用在沉积盆地中成为一种普遍发生的现象。拆离作用具有 4种岩石圈伸展模式。拆离构造具有发育剪切滑移带、多级次滑脱、构造形态上下不协调、发育动力变质岩和地层重复或缺失等特征。
关键词 沉积盆地 伴生构造 岩石圈 拆离构造 油气储集 拆离作用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震旦纪~奥陶纪岩相古地理 被引量:8
13
作者 郑家凤 穆曙光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1-5,共5页
震旦纪至早古生代中期(寒武纪、奥陶纪),差异性构造升降活动,使塔里木盆地的古地理格局发生了重大演化。震旦纪,盆地性质具滨、浅海及局限海盆特征;寒武纪,盆地古地理特征的总趋势是西高东低,依次为碳酸盐台地~斜坡~深海盆地... 震旦纪至早古生代中期(寒武纪、奥陶纪),差异性构造升降活动,使塔里木盆地的古地理格局发生了重大演化。震旦纪,盆地性质具滨、浅海及局限海盆特征;寒武纪,盆地古地理特征的总趋势是西高东低,依次为碳酸盐台地~斜坡~深海盆地;奥陶纪,大规模海侵使中~西部的碳酸盐台地转化为混积陆棚,深海盆地也由寒武纪时期的欠补偿性演化为奥陶纪的补偿性盆地。到晚奥陶世晚期,早加里东运动的影响,海水几乎全部退出塔里木盆地,结束了盆地范围内震旦纪~奥陶纪沉积古地理发展演化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运动 塔里木盆地 震旦纪 奥陶纪
下载PDF
江陵凹陷梅槐桥地区第三系新沟咀组下段沉积相及砂体分布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易积正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7-82,共6页
通过岩心、测井、录井、粒度及薄片等分析资料对梅槐桥地区第三系新下段沉积相进行研究:认为该区新下段沉积期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相带的变化受构造和气候双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气候因素,新下段Ⅲ油组沉积期,气候表现为干旱—半干旱... 通过岩心、测井、录井、粒度及薄片等分析资料对梅槐桥地区第三系新下段沉积相进行研究:认为该区新下段沉积期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相带的变化受构造和气候双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气候因素,新下段Ⅲ油组沉积期,气候表现为干旱—半干旱,泥隔层沉积期,气候变现为半干旱—半湿润,Ⅱ油组沉积期,气候变现为湿润性气候,Ⅰ油组沉积期,气候表现为半湿润—半干旱,沉积总体特征为浅湖—湖进—湖退—浅湖的沉积演变过程。砂体主要发育在Ⅱ油组沉积期,类型多样: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天然堤砂体、决口扇砂体,同生作用形成的砂体较发育。气候与构造活动有较好的正相关性,物源供给对小规模的构造活动造成的地貌差得以及时充填,致使当时的古地貌变化不大,且同生构造较明显。因此,砂体分布区带,即可作为该区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槐桥向斜 新下段 沉积相 气候 构造运动 砂体
下载PDF
青岛前海沉积物运移特征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正新 董贺平 +3 位作者 赵德志 李绍全 尹延鸿 李春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5-53,共9页
根据2002—2005年在研究区所获取的23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析、浅地层剖面和多波束测量以及水动力等有关资料,对青岛前海的动力作用和物质运移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在特定的动力作用下,青岛前海可区分出5种沉积类型;从胶州湾口到... 根据2002—2005年在研究区所获取的23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析、浅地层剖面和多波束测量以及水动力等有关资料,对青岛前海的动力作用和物质运移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在特定的动力作用下,青岛前海可区分出5种沉积类型;从胶州湾口到东部的拦门沙坝外侧,为一套以退潮流为主体的泛平原沉积体;潮流侧向运移结果形成潮道两侧的(南北)沙脊;沿岸各海湾海滩中部和沿岸波基面附近则是波浪作用的含砾砂质沉积体。本区的动力作用主要是潮流和波浪,潮流主要对纵向和侧向滚动旋转的物质运移起作用,波浪和局部沿岸流则对沿岸各海湾沙滩提供物质并对沉积物分选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沉积动力 沉积物运移 青岛前海
下载PDF
Meso-Cenozoic Evolution of the Tanlu Fault and Formation of Sedimentary Basins 被引量:5
16
作者 WANG Weifeng JIN Qiang MA Zongji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50-362,共13页
Abstract: There are a group of large and medium-scale Meso-Cenozoic petroliferous basins along both sides of the Tanlu fault or within the fault zone, e.g., the Songliao basin, the Bohai Bay basin and the Subei-Yellow... Abstract: There are a group of large and medium-scale Meso-Cenozoic petroliferous basins along both sides of the Tanlu fault or within the fault zone, e.g., the Songliao basin, the Bohai Bay basin and the Subei-Yellow Sea basin. As shown by studies of the structural types, sedimentary formations, volcanic activities, tectonic evolution as well as the time-spac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anlu fault zone and the basins, the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basins are controlled by the movement of the Tanlu fault.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nalysis of the tectono-geometric, kinematic and geodynamic features of the basins on the basis of integrated geological-geophysical data, and an exploration into the intern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fault and the basins as well a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geodynamic processes of the bas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nlu fault sedimentary basins tectonic movement Meso-Cenozoic GEODYNAMICS
下载PDF
黄河下游泥沙灾害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师长兴 《灾害学》 CSCD 1999年第4期40-44,共5页
基于黄河下游对泥沙运动与泥沙灾害发生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下游泥沙灾害类型主要包括洪水、河岸侵蚀、土地沙化、水涝和土地盐碱化, 并认为改造下游泥沙灾害环境应通过改变泥沙堆积分布入手。
关键词 泥沙灾害 黄河下游 减灾 泥沙运动
下载PDF
南海关键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海岸线变化 被引量:7
18
作者 许淑梅 吴鹏 +5 位作者 张威 张海洋 刘智 戴黎明 李健伟 李灵波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0,共10页
整个南海新生代的演变可概括为一系列微板块在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运动影响下发生拉薄、裂解、滑移、旋转、会聚和碰撞的过程,特别是经过55、33、25、16、6、2Ma关键时期的演化,最终形成现在具有陆架和深水海盆特征的西太平洋最大边... 整个南海新生代的演变可概括为一系列微板块在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运动影响下发生拉薄、裂解、滑移、旋转、会聚和碰撞的过程,特别是经过55、33、25、16、6、2Ma关键时期的演化,最终形成现在具有陆架和深水海盆特征的西太平洋最大边缘海。依据南海内部各坳陷盆地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海相边缘沉积相类型、古水深、钻井资料等能够依次重建南海特殊历史时期的古岸线位置,分析其变迁规律,并与古新世、始新世之交的高温事件,始新世末—渐新世初全球气候变冷事件,渐新世—中新世全球变冷、海平面下降事件,中中新世早期气候回暖、全球海平面上升事件,上新世早期全球变暖事件,晚上新世北极冰盖形成等系列事件进行对比,从而进一步了解古新世以来南海的环境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沉积相 古海岸变迁 构造运动 南海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西缘晚第四纪沉积演化和最大海侵古岸线的重建 被引量:6
19
作者 周良 王洋 +4 位作者 杜学斌 卜建军 吴俊 吕万军 刘秀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9-135,共17页
第四纪以来,受全球气候和海平面变化影响,海岸带地区发生了一系列强烈的海陆相互作用和海侵—海退等地质事件,包含了丰富的沉积环境演化和海平面变化等信息。选用珠江三角洲西缘台山地区的30个地质钻孔,通过14C、光释光、地球化学特征... 第四纪以来,受全球气候和海平面变化影响,海岸带地区发生了一系列强烈的海陆相互作用和海侵—海退等地质事件,包含了丰富的沉积环境演化和海平面变化等信息。选用珠江三角洲西缘台山地区的30个地质钻孔,通过14C、光释光、地球化学特征、底栖有孔虫、磁化率数据,建立了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层框架,重建了最大海侵古岸线的位置。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沉积单元(石排组、西南镇组、三角组、横栏组),经历了晚更新世中晚期的河流—海相交替沉积环境、末次冰期的海退暴露环境以及全新世滨海、浅海沉积环境。MIS3和MIS1的高海面时期发生了2次主要的海侵事件。2)依据钻孔圈定的晚更新世和全新世最大海侵界线最远向陆延伸分别为15.4 km和16.3 km,两条最大海侵线距离接近,走势相同。这与当时实际海平面高度之间的显著差异不符,可能是由于构造抬升作用导致晚更新世海侵时古地势较低。两期海侵沉积物的高程和年代资料揭示了研究区晚更新世以来整体处于构造抬升状态,抬升速率为+0.51 mm/a,而全新世以来整体处于沉降状态,沉降速率为-0.61 mm/a,重建的MIS3和MIS1时期最大海侵古岸线分别与研究区当前2.8 m和3 m等高线相符。此外,中国沿海不同地区由于新构造背景不同,晚第四纪海侵发生次数和最大范围在空间上整体具有"北强南弱"的特点,同一地区不同时期之间海侵强度差异并未完全遵循"早弱晚强"的特征,主要原因是除不同构造单元存在着构造差异外,海平面高度和沉积物供给变化同样对海侵强度有着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西缘 晚第四纪 沉积演化 最大海侵古岸线 新构造运动
下载PDF
济源盆地中侏罗统马凹组沉积环境演化及其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宋自成 郑德顺 +2 位作者 李明龙 周璐 程涌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43-550,共8页
通过对济源盆地中侏罗统马凹组露头剖面的详细实测和野外资料的室内整理分析,运用沉积学和地层学方法,进行了马凹组沉积相划分和沉积环境演化研究,并探讨了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该剖面马凹组下段主要发育河流相,上段主要发育湖泊相,其... 通过对济源盆地中侏罗统马凹组露头剖面的详细实测和野外资料的室内整理分析,运用沉积学和地层学方法,进行了马凹组沉积相划分和沉积环境演化研究,并探讨了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该剖面马凹组下段主要发育河流相,上段主要发育湖泊相,其中河流相识别出河床、堤岸和河漫滩3种亚相,湖泊相主要发育湖泊三角洲、滨湖和浅湖3种亚相.马凹组下段沉积时期由于北秦岭发生逆冲推覆活动,黛眉寨背斜隆升,大量粗碎屑进入济源盆地,形成了厚层的河流相砂岩沉积;之后其活动性减弱,由于气候周期性变化,经历了2个浅湖-滨湖的沉积旋回,形成了多个细砂岩-泥岩-泥灰岩的沉积韵律.马凹组下段沉积主控因素为构造运动;上段沉积受气候的周期性变化和构造运动共同作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构造运动 气候变化 济源盆地 马凹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