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随机建模中相模型的优选验证原则 被引量:40
1
作者 周丽清 熊琦华 吴胜和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0-71,共2页
在储集层随机建模中 ,相建模 (建立储集层结构模型的过程 )是参数建模的基础 ,二步建模法 (two stagesimulation)已被普遍采用。要为参数建模输送合理的相模型 ,使所建相模型忠实于密井网区的井资料 ,除选择相建模方法外 ,优选和验证相... 在储集层随机建模中 ,相建模 (建立储集层结构模型的过程 )是参数建模的基础 ,二步建模法 (two stagesimulation)已被普遍采用。要为参数建模输送合理的相模型 ,使所建相模型忠实于密井网区的井资料 ,除选择相建模方法外 ,优选和验证相模型是关键之一。归纳出相模型验证和实现优选的原则有 :与实际地质体符合 ,抽稀井后的实现接近密井网实现 (或原模型 ) ,相控的参数建模合理 ,与动态资料符合。在ST油田ST2区沙二段S砂层组S4小层 (主要是分支河道和河道间微相沉积 )相模型建立过程中 ,通过地质分析、抽稀井分析、生产动态资料分析 ,按以上原则优选出最佳的模拟实现 ,取心资料、测井资料或地震资料、生产动态资料验证了所选择的相模型是合理的。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储集层结构模型 随机建模 相模型 优选验证原则
下载PDF
沉积相控制油藏地质建模技术 被引量:19
2
作者 计秉玉 赵国忠 +1 位作者 王曙光 郭德志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12期111-114,共4页
提出了基于沉积相控制的油藏地质属性模型建立方法,可定量应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建立储层的沉积相分布数字模型,并以此为约束,对储层参数和岩石流体相互作用特性进行井间预测,软件化后形成了具有大庆特色的沉积相控制油藏地质建模技术... 提出了基于沉积相控制的油藏地质属性模型建立方法,可定量应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建立储层的沉积相分布数字模型,并以此为约束,对储层参数和岩石流体相互作用特性进行井间预测,软件化后形成了具有大庆特色的沉积相控制油藏地质建模技术。这种建模技术免去了其他方法对人工交互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了地质模型的可靠性和实用性。通过油田几十个实际区块的建模实践表明,其结果不仅能定量反映地质研究人员的认识,也使接续的剩余油分布研究结果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建模 沉积相 数字化 沉积相控制 井间参数预测
下载PDF
基于沉积相控的优质储层预测——以鄂尔多斯盆地X区块下石盒子组致密砂岩气为例 被引量:19
3
作者 胡云亭 刘灵童 +3 位作者 王文升 宣涛 李建荣 刘金滚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05-709,718,共6页
X区块致密砂岩气受储层非均质性及地震资料品质的影响,优质储层预测存在多解性。文中在岩心相、测井相、地震储层预测的基础上,结合厚度串珠法、地质知识库及水动力与物性的关系,综合开展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研究。研究发现:沉积微相控制... X区块致密砂岩气受储层非均质性及地震资料品质的影响,优质储层预测存在多解性。文中在岩心相、测井相、地震储层预测的基础上,结合厚度串珠法、地质知识库及水动力与物性的关系,综合开展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研究。研究发现:沉积微相控制着储层岩性、结构、物性及含气模式;在沉积相控下,结合产能情况进行优质储层预测。依据水平井资料钻遇及新投产井产能验证,优质储层预测准确度较高,表明该技术在X区块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 地震-地质耦合迭代 沉积相控 优质储层预测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地区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 被引量:14
4
作者 洪太元 王离迟 +1 位作者 孟闲龙 吴疆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89-393,共5页
钻探结果表明,准西车排子地区油藏具有"上稀下稠、南稀北稠"的油藏分布特征,成藏条件复杂,该区油藏是典型的它源型油气藏,油气来源于东部的昌吉凹陷及南部的四棵树凹陷.通过对已钻探井的系统分析发现,以P2、P8井为代表的新近... 钻探结果表明,准西车排子地区油藏具有"上稀下稠、南稀北稠"的油藏分布特征,成藏条件复杂,该区油藏是典型的它源型油气藏,油气来源于东部的昌吉凹陷及南部的四棵树凹陷.通过对已钻探井的系统分析发现,以P2、P8井为代表的新近系沙湾组稀油油藏均分布于滨浅湖相的滩坝砂岩中,油藏明显受沉积相的控制,此外,该区成藏还受输导体系以及油气优势运移路径的控制,这3方面的因素构成了该区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通过对车排子地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的研究,以期对该区的油气勘探有所裨益,提高勘探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特征 沉积相 输导体系 油气优势运移路径 主控因素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大港探区上古生界沉积特征与控制因素 被引量:15
5
作者 侯中帅 陈世悦 +3 位作者 鄢继华 付立新 李宏军 冯建园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055-2068,2104,共15页
大港探区上古生界近期取得一系列勘探突破,展现出良好的勘探前景,已成为重要的储量接替领域.但其勘探程度较低,对于沉积相类型与沉积演化认识上的欠缺制约着该层系勘探的深入和井位的部署.以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在岩心、薄片、测井和录井... 大港探区上古生界近期取得一系列勘探突破,展现出良好的勘探前景,已成为重要的储量接替领域.但其勘探程度较低,对于沉积相类型与沉积演化认识上的欠缺制约着该层系勘探的深入和井位的部署.以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在岩心、薄片、测井和录井等资料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区内上古生界各组发育的沉积相类型与沉积演化过程,分析了沉积相发育的控制因素.研究表明,区内本溪组发育障壁海岸相和碳酸盐台地相,太原组发育障壁海岸相、碳酸盐台地相和湿地相,山西组发育浅水三角洲相,下石盒子组和上石盒子组发育河流相.本溪组至上石盒子组的沉积相类型反映了晚古生代海侵作用的肇始、发展、衰退的过程.构造作用、海平面变化和古气候共同控制着沉积相类型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生界 沉积相 沉积演化 控制因素 大港探区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阿尔金断裂的研究现状及其控油意义 被引量:9
6
作者 刘海涛 马立祥 +3 位作者 葛肖虹 刘永江 管全俊 吴光大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6期5-8,共4页
阿尔金断裂是中国西北一条巨型的NEE断裂构造,也是青藏高原的西北边界,它在青藏高原的隆升及中国大陆动力学演化方面有着及其重要的地位,一直成为国内外地学界研究的热点.断裂活动的时间、方式、速度及规模等是阿尔金断裂问题争论的焦点... 阿尔金断裂是中国西北一条巨型的NEE断裂构造,也是青藏高原的西北边界,它在青藏高原的隆升及中国大陆动力学演化方面有着及其重要的地位,一直成为国内外地学界研究的热点.断裂活动的时间、方式、速度及规模等是阿尔金断裂问题争论的焦点.针对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柴达木盆地一些实际资料,认为阿尔金断裂带的活动具有多期次性,而至少在中新世时期开始阿尔金总体呈左行走滑的趋势;阿尔金断裂带对柴达木盆地与塔里木盆地的沉积构造演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对西部大陆构造格架及两侧盆地油气运聚具有重要的控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 研究现状 控油意义 走滑时间 走滑幅度 沉积相 石油勘探
下载PDF
靖边气田北部下奥陶统马五_4~1层孔隙特征 被引量:8
7
作者 庞林 万梨 +1 位作者 陈洪德 赵俊兴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3-77,149-150,共5页
下奥陶统马家沟组马五41层是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北部的主要产气层之一,确定其主要孔隙类型及孔隙组合类型、分析储层影响因素对储层预测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岩心观察以及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分析鉴定,将其储集空间划分为孔隙和裂缝两... 下奥陶统马家沟组马五41层是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北部的主要产气层之一,确定其主要孔隙类型及孔隙组合类型、分析储层影响因素对储层预测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岩心观察以及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分析鉴定,将其储集空间划分为孔隙和裂缝两大类,以及晶间孔、晶间溶孔、溶蚀孔洞、铸模孔、溶蚀裂缝、角砾间微孔(缝)、构造缝、缝合线、收缩缝等9小类,并结合压汞分析资料进一步细分为溶蚀孔(洞)—裂缝复合型、孔隙—裂缝复合型、孔隙型、微孔—裂缝复合型、致密微孔型这5种组合类型。该区孔隙发育主要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的双重影响:沉积微相为孔隙形成的基础,潮上云坪为最有利的孔隙发育相带,潮上膏云坪、灰云坪次之;成岩作用决定其储集能力,白云石化、溶蚀作用、去膏化、构造应力使储层物性得到改善,而去白云化作用、充填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则对储层具有破坏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靖边北部 早奥陶世 气藏 储集层 孔隙类型 裂缝(地质) 沉积相带 控制
下载PDF
长6致密油空气泡沫驱注入有效性地质因素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张洪 张新春 +2 位作者 杨兴利 张建成 李相方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5-113,共9页
空气泡沫驱是目前最具前景的提高采收率技术之一,研究影响空气泡沫驱受效性的地质因素,为空气泡沫驱注入井位选择和方案调整提供依据。提出沉积相控制体系和物性控制体系两个地质因素,从理论上系统阐述两个体系对空气泡沫驱受效性的控... 空气泡沫驱是目前最具前景的提高采收率技术之一,研究影响空气泡沫驱受效性的地质因素,为空气泡沫驱注入井位选择和方案调整提供依据。提出沉积相控制体系和物性控制体系两个地质因素,从理论上系统阐述两个体系对空气泡沫驱受效性的控制作用,然后选取A油田长6致密油8100井组,利用测井曲线划分该井组的河道控制体系,并进一步利用砂体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数据及计算的流动带指数划分不同井间的流动单元系统,以此为基础分别研究8100井组8100-3井注泡沫受效原因、8100井不受效原因,并用动态生产资料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沉积相控制体系和物性控制体系对空气泡沫驱受效性具有重要影响;若注入井和生产井的河道控制体系和流动单元系统对应,则可以完全受效;若注入井和生产井完全属于不同的河道控制体系,则多不受效;若注入井和生产井属于同一河道控制体系,但流动单元系统部分连通或不连通,则可造成部分受效或完全不受效。生产时尽量选择在主河道主流动单元中心部位选择注入井;对于河道边缘井组,可以通过角井转注方式将不规则反9点注采井网转成反5点井网;在顺河道方向加大井距,垂直于河道方向,尤其在河道及流动单元边缘部位减少井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空气泡沫驱 地质因素 沉积相 河道控制体系 流动单元系统
下载PDF
南堡凹陷高柳断层活动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 被引量:7
9
作者 王观宏 甘华军 +5 位作者 赵忠新 陈善斌 赵迎冬 廖佳妮 李晓宁 吴琳娜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1-61,共11页
根据地震数据、岩心、测井及重矿物等资料,利用EBM盆地模拟系统,模拟南堡凹陷高柳断层的活动速率和古落差,分析高柳断层活动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结果表明:高柳断层的活动受南堡凹陷盆地构造演化和区域应力方向转变的联合控制,垂向上... 根据地震数据、岩心、测井及重矿物等资料,利用EBM盆地模拟系统,模拟南堡凹陷高柳断层的活动速率和古落差,分析高柳断层活动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结果表明:高柳断层的活动受南堡凹陷盆地构造演化和区域应力方向转变的联合控制,垂向上呈现"弱—强—弱"的演化趋势,平面上Es1、Ed3x、Ed3s沉积期表现明显的分段活动特征,到Ed2、Ed1和Ng沉积期,分段活动特征消失,活动均一性增强。高柳断层的活动引起南堡凹陷北部沉积中心的迁移,由拾场次凹向南迁移到高柳断层下降盘。高柳断层东段和中段连接部位、高柳断层与柏各庄断层相接部位是陆源碎屑进入凹陷的通道,高柳断层的强烈活动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提供合适的坡降条件和可容纳空间。高柳断层对沉积体系的空间展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总体可划分为两种类型,即走向斜坡控砂型和断角控砂型。研究结果可为南堡凹陷构造—沉积综合分析及油气成藏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堡凹陷 高柳断层 断层活动速率 分段活动性 沉积相 控砂模型
下载PDF
柴北缘马海地区新生界沉积特征与沉积相演化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振强 胡秀梅 +1 位作者 吴义北 王超勇 《四川地质学报》 2010年第2期129-131,共3页
马海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的西北缘,为柴达木盆地"高山深盆地"总背景下的一个次级盆地。其沉积特征一致受构造的控制,主要发育有粒径较大的砾岩、砂岩、粉砂岩,受构造的控制,不同时期沉积特征存在差异,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 马海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的西北缘,为柴达木盆地"高山深盆地"总背景下的一个次级盆地。其沉积特征一致受构造的控制,主要发育有粒径较大的砾岩、砂岩、粉砂岩,受构造的控制,不同时期沉积特征存在差异,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以及滨湖沉积等沉积相,砂岩含量较高,储层较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海 沉积相 构造控制 柴达木
下载PDF
甘泉—富县地区本溪组气藏控制因素和有利成藏区预测 被引量:2
11
作者 孟祥振 宋明 +4 位作者 蒲仁海 高小平 强腾 吴疆 关蕴文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6-479,共14页
根据钻井、地震和试气资料,对甘泉—富县地区本溪组的构造、古地貌、沉积相、储层和气水分布规律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溪组为潮坪-泻湖-障壁沉积体系,储层主要为东、西两个平行岸线的北西向障壁砂坝砂岩,障壁砂坝分布在古岩溶高带两... 根据钻井、地震和试气资料,对甘泉—富县地区本溪组的构造、古地貌、沉积相、储层和气水分布规律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溪组为潮坪-泻湖-障壁沉积体系,储层主要为东、西两个平行岸线的北西向障壁砂坝砂岩,障壁砂坝分布在古岩溶高带两侧,为浅灰色石英质中粗砂岩和细砾岩。研究区中东部下伏地层为奥陶系马六段,由于缺乏马家沟储层和向下运移的通道,油气主要在本溪组东障壁成藏。研究区西南部本溪组下伏古岩溶凹槽,煤系烃源岩与马五溶蚀灰岩储层侧接,所以奥陶系成为主成藏层位,本溪组西障壁砂岩成藏相对较差。本溪组气藏主要为砂岩透镜体圈闭,少量砂岩上倾尖灭圈闭,气藏沿障壁砂坝中心厚砂体呈串珠状分布。水层主要为单层厚度小于2 m的薄砂层,为潮道或障壁边缘砂岩,个别较厚的水层砂岩平面上位于气藏之间,应该与局部存在的大断距断裂在成藏期的活动和破坏有关。干层为孔隙度小于3.2%或渗透率小于0.07×10^(-3)μm^(2)的致密砂岩,主要为深灰色凝灰质和浅灰色岩屑石英两种砂岩类型,二者测井孔隙度均小于3.2%,显微镜下面孔率<1%。凝灰质砂岩具有颜色深(深灰色,简称黑砂岩)、粒度细(细砂岩或粉-细砂岩)、单层厚度薄(0.5~2 m)的特点,随机夹于浅灰色障壁或潮道砂岩之中,本一段和本二段均可含一层凝灰质砂岩,镜下具火山尘杂基、燧石和岩屑含量高、基底式胶结、颗粒分选和磨圆度差等特点。致密的浅灰色岩屑石英砂岩则具有黏土质和白云质胶结、颗粒线接触-凸凹接触、压实作用强、分布不均匀等特点。根据沉积相和物性对气藏的控制,结合地震属性和含气检测等手段对有利成藏区进行预测,认为研究区本一和本二段各发育两个北西向障壁,障壁砂坝内部为有利高产能区,朝障壁边缘物性变差,产能降低;含水厚砂岩主要受燕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溪组 古地貌 沉积相 砂体展布 控藏因素 气藏识别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油田长3油层组储层特征及控藏机理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桂成 曹聪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3油层组油藏与其他油层组油藏基本相似,但发现的储量最少。应用下寺湾油田岩心、测井、录井、试油、试采等资料,探讨长3油层组储层发育特征及油气成藏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下寺湾油田长3油层组构造较平缓,发育近...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3油层组油藏与其他油层组油藏基本相似,但发现的储量最少。应用下寺湾油田岩心、测井、录井、试油、试采等资料,探讨长3油层组储层发育特征及油气成藏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下寺湾油田长3油层组构造较平缓,发育近东西向的鼻状构造;属于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其微相类型有分支河道、陆上天然堤、决口扇和沼泽微相,分支河道微相是砂体最发育的相带;储层岩性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主要孔隙类型为粒间孔隙,平均孔隙度为12.4%,平均渗透率为1.28 mD,属于低孔、低渗储层;油藏主要受岩性控制,其次受构造因素影响,属于构造-岩性油藏。该研究成果对长3油层组油气勘探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储层特征 控藏机理 长3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威远—高石梯地区二叠系栖霞阶层序地层特征及有利储层分布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凌 张照坤 +5 位作者 李明隆 倪佳 耿超 唐思哲 杨文杰 谭秀成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2-46,共15页
通过岩心、岩屑和测录井资料,对四川盆地威远—高石梯地区二叠系栖霞阶层序地层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指明了有利储层分布及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威远—高石梯地区二叠系栖霞阶可识别出2个Ⅰ型层序界面(梁山组底界面和栖霞组顶界面)... 通过岩心、岩屑和测录井资料,对四川盆地威远—高石梯地区二叠系栖霞阶层序地层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指明了有利储层分布及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威远—高石梯地区二叠系栖霞阶可识别出2个Ⅰ型层序界面(梁山组底界面和栖霞组顶界面)和2个Ⅱ型层序界面(栖一段顶界面和栖二b段顶界面),据此将栖霞阶划分为层序SQ1,SQ2和SQ3,分别对应梁山组+栖一段、栖二b段、栖二a段。(2)研究区栖霞阶层序格架和平面分布特征显示,底部地层(SQ1)具有向沉积前古地貌高地超覆的特征,中上部地层(SQ2和SQ3)由沉积期地貌高地不断向低处迁移,呈现出“底超、中上部迁移”的层序充填规律。(3)研究区SQ2和SQ3高位体系域沉积时期,古地貌高地和坡折带发育厚度大、横向连续性较好的丘滩复合体,奠定了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该时期海平面频繁升降,丘滩复合体发生高频暴露岩溶作用,使得储集性能得到改善,叠加白云岩化作用后形成抗压溶骨架,有利储层发育。(4)沉积相和岩溶作用控制了白云岩薄储层的发育和分布,栖霞阶沉积期高地和坡折带为下一步勘探的潜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古地貌高地 坡折带 相控 岩溶作用 白云岩薄储层 栖霞阶 二叠系 威远—高石梯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夏盐南部侏罗系三工河组沉积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5
14
作者 沈伟 方石 +4 位作者 路建国 张永波 刘明杨 谭建华 相加林 《世界地质》 CAS 2018年第2期507-517,共11页
利用岩性、测井曲线、地震反射特征以及储层反演,揭示了夏盐南部下侏罗统三工河组各砂组的沉积相类型主要为湖泊、扇三角洲和重力流;物源主要来自研究区北部和东部两个方向;研究区东部发育扇三角洲前缘,中西部地区发育重力流;其中,三工... 利用岩性、测井曲线、地震反射特征以及储层反演,揭示了夏盐南部下侏罗统三工河组各砂组的沉积相类型主要为湖泊、扇三角洲和重力流;物源主要来自研究区北部和东部两个方向;研究区东部发育扇三角洲前缘,中西部地区发育重力流;其中,三工河组二段上部和三工河组三段半深湖相对发育,三工河组一段上部重力流最发育;三工河组二段下部滨浅湖相对发育。整体上水体由深变浅再变深与该时期气候演化耦合,且气候是研究区沉积演化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夏盐南部 三工河组 沉积相 控制因素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惠民凹陷商河地区古近系沙四上亚段滩坝沉积特征
15
作者 束青林 赵辉 +1 位作者 姜在兴 赵国光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32-1242,共11页
滩坝砂体是一种较好的储集砂体,是近年来油气勘探的热点。渤海湾盆地惠民凹陷商河地区发育大量滩坝沉积,但是目前研究程度相对较低,且大部分研究基于大范围区域背景进行,而对于商河地区沙四段精细化的研究相对匮乏。本次基于测录井资料... 滩坝砂体是一种较好的储集砂体,是近年来油气勘探的热点。渤海湾盆地惠民凹陷商河地区发育大量滩坝沉积,但是目前研究程度相对较低,且大部分研究基于大范围区域背景进行,而对于商河地区沙四段精细化的研究相对匮乏。本次基于测录井资料和岩心资料,分析商河地区沙四上亚段沉积微相类型和特征,并以体系域为单元,分析各时期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规律以及控制因素。结果显示,商河地区沙四上亚段整体主要处于滨浅湖沉积环境,主要发育了风浪滩坝和风暴滩坝两种沉积相类型,沉积构造主要包括反映风浪作用的浪成沙纹层理和波状层理以及反映风暴作用的丘状和洼状交错层理,测井曲线形态可以分为齿化漏斗形、低幅齿形、中-高幅指形和箱形4种类型;沙四上亚段低位域以滨湖沉积环境为主,主要发育风浪滩坝,湖侵域和高位域两种滩坝类型均有发育。滩坝受到古物源、古水深和古地貌的控制,特别是在湖侵域和高位域时期,风浪滩坝发育于商河地区西北部水下低隆起区域,而风暴滩坝发育于东南部水体较深的低洼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河地区 沙四上亚段 沉积相 滩坝 控制因素
下载PDF
荆门-当阳盆地上三叠统沉积相结构特点及其对构造控制的响应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留勤 郭荣涛 钟焱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46-1453,共8页
荆门—当阳盆地上三叠统九里岗组和王龙滩组为发育于前陆盆地系统前渊地带的一个典型陆相碎屑岩沉积序列。根据露头剖面沉积特征,荆当盆地的上三叠统可以识别出8种岩相单元、6种构型和5种沉积体系。根据陆上不整合为主的层序界面可以将... 荆门—当阳盆地上三叠统九里岗组和王龙滩组为发育于前陆盆地系统前渊地带的一个典型陆相碎屑岩沉积序列。根据露头剖面沉积特征,荆当盆地的上三叠统可以识别出8种岩相单元、6种构型和5种沉积体系。根据陆上不整合为主的层序界面可以将上三叠统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每个向上变细的层序形成于加载和卸载的造山旋回,沉积物堆积发生于盆地挠曲沉降阶段,而层序界面则对应于均衡抬升作用阶段。九里岗组以湖泊、沼泽体系薄基底型含煤细粒沉积旋回为特征,反映了物源不足和相对较高的可容纳空间体系阶段(HASS),盆地处于饥饿状态;王龙滩组早中期以发育河流沉积体系厚基底型砂岩沉积旋回为主,代表物源充足和相对较低的可容纳空间体系阶段(LASS),盆地处于过补偿充填状态。可容纳空间和沉积相结构特点主要受到相邻造山带构造活动的控制。在长期温暖潮湿气候背景下,从九里岗组到王龙滩组,沉积体系从低能湖沼向高能河流转变,而每个层序向上变细的趋势代表了造山活动过程中地形坡度的逐渐减小和沉积体系能量从下向上由高到低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门—当阳盆地 上三叠统 沉积相 陆相层序地层 构造控制 河流构型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J58井区盒一段甜点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3
17
作者 胡辉东 李贤庆 +2 位作者 陈纯芳 刘洋 张博翔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2022年第1期71-81,共11页
一直以来,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一段(盒一段)致密砂岩气甜点储层的特征及主控因素不明确,制约着此地区天然气的产能。本文综合运用岩芯观察、铸体薄片、压汞实验及测井资料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J58井区盒... 一直以来,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一段(盒一段)致密砂岩气甜点储层的特征及主控因素不明确,制约着此地区天然气的产能。本文综合运用岩芯观察、铸体薄片、压汞实验及测井资料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J58井区盒一段致密高产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沉积相及成岩作用进行研究,识别并划分研究区盒一段有利区沉积-成岩相类型,建立测井响应特征与沉积成岩相之间对应关系模式,探讨J58井区沉积微相控制型甜点发育规律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杭锦旗地区储层在整体致密的背景下仍发育较多甜点区;高产气区岩性以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为主,颗粒大、分选好,原始沉积环境以水动力强的三角洲-辫状河为主;甜点区主要受控于沉积相,甜点储层主要发育在高能沉积相带和有利的成岩作用相带,甜点储层的预测与评价集中在中弱压实-岩屑溶蚀成岩相和高能心滩沉积微相叠合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点储层 沉积微相 成岩相 下石盒子组 主控因素 杭锦旗地区
下载PDF
油气储层参数建模的“复合相控模型”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董伟 杨敏 +2 位作者 郭永军 申景峰 赵黎明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7-262,共6页
利用沉积微相和油气水分布对砂岩油气储层的控制作用,提出了针对砂岩油气储层进行井间参数预测,研究砂岩厚度、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的平面分布,建立油气储层参数模型的方法——"复合相控模型"法。此方法的实质... 利用沉积微相和油气水分布对砂岩油气储层的控制作用,提出了针对砂岩油气储层进行井间参数预测,研究砂岩厚度、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的平面分布,建立油气储层参数模型的方法——"复合相控模型"法。此方法的实质是实现了受地质和油气复合约束的井间参数预估,特别适用于井控不足的油气储层参数描述,是油气藏描述的一项实用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油气水分布 复合相控 储层参数 参数预测
下载PDF
贵州保田煤炭勘查区沉积环境及聚煤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维龙 邱小龙 王军 《煤炭技术》 CAS 2020年第7期49-53,共5页
根据钻孔岩芯及煤质测试结果,应用沉积学、岩石学、煤田地质学等理论对研究区沉积背景、含煤地层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含煤地层龙潭组沉积相进行了划分和研究,揭示了沉积环境、沉积相特征及空间展布。研究区龙潭组沉积相类型有潟湖-... 根据钻孔岩芯及煤质测试结果,应用沉积学、岩石学、煤田地质学等理论对研究区沉积背景、含煤地层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含煤地层龙潭组沉积相进行了划分和研究,揭示了沉积环境、沉积相特征及空间展布。研究区龙潭组沉积相类型有潟湖-潮坪、三角洲及障壁岛-潟湖-潮坪相。最后,依据研究区的古气候、古构造及沉积环境对聚煤作用的控制因素等方面,总结了聚煤规律,为研究区煤炭资源勘探与开发指出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潭组 沉积环境 沉积相 控制因素 聚煤规律
下载PDF
Fine Single Channel Identification Controlled by Sedimentary Facies—Taking KLA Oilfield as an Example
20
作者 Shaopeng Wang Pengfei Mu +2 位作者 Qiongyuan Wu Meijia Liu Xuefang Zhang 《Open Journal of Geology》 2022年第3期188-198,共11页
The Neogene fluvial reservoir in the Bohai oilfield is one of the leading development horizons for increasing reserves and production in the Bohai oilfield.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offshore fluvial reservoirs is f... The Neogene fluvial reservoir in the Bohai oilfield is one of the leading development horizons for increasing reserves and production in the Bohai oilfield.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offshore fluvial reservoirs is faced with the problems of thin reservoir thickness, narrow plane width, rapid lateral change, and thin well pattern. Taking the KLA oilfield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uanced characterization and configuration of a single channel controlled by sedimentary facies to guide developing offshore river facies’ narrow channel main control oilfield. Firstly, based on a large number of core data, the acceptable sedimentary facies identification is realized, the sedimentary model of the study area is established, the delicate calibration of logging facies and seismic facies is realized under the constraint of the sedimentary model, and a set of technical methods for nuanced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guided by seismic sedimentology is summarized, to realize the boundary identification of composite channel configuration and further realize the nuance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ingle narrow channel. Based on this set of technology, it guides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horizontal wells in the oilfield. The drilling encounter rate of the reservoir in the horizontal section of the single well exceeds 90%, ensuring the injection production connectivity and increasing the reserve production rate by more than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dimentary facies control SINGLE-CHANNEL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Cost Reduction Efficiency Increas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