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北部中新世以来粘土矿物特征及东亚古季风记录 被引量:27
1
作者 万世明 李安春 +1 位作者 胥可辉 尹学明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9-300,共12页
应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EDS)分析技术对南海北部ODP1146站中新世以来(~20Ma)粘土矿物的组成、结晶学特征、微形貌和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粘土矿物的物质来源及其记录的东亚季风演化历史.1146站粘土... 应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EDS)分析技术对南海北部ODP1146站中新世以来(~20Ma)粘土矿物的组成、结晶学特征、微形貌和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粘土矿物的物质来源及其记录的东亚季风演化历史.1146站粘土矿物组合的总体特点是以伊利石和蒙脱石为主,高岭石和绿泥石含量较低.物源分析表明,1146站蒙脱石主要来自于吕宋岛,伊利石和绿泥石来自于珠江和台湾(长江),而高岭石则主要来自于珠江.1146站的粘土矿物不仅被南海周围物源的同时代气候所控制,而且为相互消长的不同传输作用(表层洋流)的强度所影响.1146站(伊利石+绿泥石)/蒙脱石比值可以用来作为东亚季风演化的矿物学标志.指标变化显示出东亚冬季风强度和冬季风相对夏季风的强度在15Ma、8Ma和3Ma左右发生了3次显著加强,结果可以与黄土、北太平洋风尘沉积、南海微体古生物记录等很好对比.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升可能促进了东亚季风的这3次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土矿物 物源分析 东亚季风 中新世 南海
下载PDF
三峡库区典型农村型消落带沉积物风险评价与重金属来源解析 被引量:23
2
作者 敖亮 雷波 +2 位作者 王业春 周谐 张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9-185,共7页
本研究以三峡库区核心区——忠县典型农村型消落带为对象,于2011年7月,采集大坝水位回落后消落带沉积物样品,分析重金属含量,评价沉积物潜在风险,解析三峡库区农村型消落带重金属来源,为库区流域面源污染物控制提供基础数据.结... 本研究以三峡库区核心区——忠县典型农村型消落带为对象,于2011年7月,采集大坝水位回落后消落带沉积物样品,分析重金属含量,评价沉积物潜在风险,解析三峡库区农村型消落带重金属来源,为库区流域面源污染物控制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消落带沉积物中As、Cd、Co、Cr、Cu、Mn、Ni、Pb和Zn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55~160In:5.17~14.81、0.06—0.57、8.55~20.56、62.79~93.04、15.38—60.97、425.72—782.32、21.34—48.5、23.03~43.39、57.78~130.10mg·kg^-1;170~175m:7.05~12.57、0.17~0.33、10.71~18.89、65.22~92.89、18.89~42.91、74.06—774.41、22.47~42.49、24.17—29.23、55.67~103.18mg·kg^-1.地累积指数(Igeo)表明,155—160m消落带沉积物重金属累积顺序为Cd〉Co〉Mn〉As〉Cu〉Pb〉Zn,170~175m消落带累积程度大小为Co〉Mn〉Cd〉As.沉积物污染指数(SPD说明,155~160m消落带沉积物潜在风险高于170~175m沉积物,忠县城区下游155~160ITI消落带沉积物风险达到峰值.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55~160m消落带重金属cr、cu、Pb和zn主要来源于自然背景,As、Ni、Cd、Co和Mn则来源于上游来水;170—175m消落带沉积物重金属Cr、Ni、Pb和Zn主要来自自然背景,Cd、As、Co、Mn和Cu则极有可能来源于农田面源和上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型消落带 沉积物 重金属 风险评价 来源分析
原文传递
衡水湖沉积物中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特征与风险评估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嘉雯 魏健 +4 位作者 吕一凡 段亮 刘利 王俭 孟淑锦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57-1367,共11页
在衡水湖布设11个点位,于2018年8月和2019年3月开展两次采样,对衡水湖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有机氯农药(OCPs)和多溴联苯醚(PBDEs)这3类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进行污染特征分析及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①8月和3月衡水湖沉积物... 在衡水湖布设11个点位,于2018年8月和2019年3月开展两次采样,对衡水湖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有机氯农药(OCPs)和多溴联苯醚(PBDEs)这3类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进行污染特征分析及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①8月和3月衡水湖沉积物中∑PAHs平均值分别为875.49 ng·g^-1和1 010.17 ng·g^-1,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相比处于中等污染水平,∑PAHs空间分布存在差异,但是季节变化差异不明显;PAHs污染来源复杂,最主要为木材和煤燃烧,其次为石油污染;PAHs生态风险处于较低水平,建议加强对芴的防控.②8月和3月衡水湖沉积物中∑OCPs平均值分别为35.57 ng·g^-1和38.39 ng·g^-1,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相比处于中等污染水平,∑OCPs空间差异较小,季节差异变化显著;沉积物中DDTs含量主要受土壤中长期分化残留的DDTs和新DDTs源输入的影响,HCHs含量同时受工业历史使用和农业林丹的输入的影响;OCPs总体生态风险处于中等水平,需加强对DDTs防控.③8月和3月衡水湖沉积物中∑PBDEs平均值分别为1.77 ng·g^-1和1.45 ng·g^-1,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相比处于较低污染水平,各点位∑PBDEs空间差异较小,季节变化差异不明显;沉积物中PBDEs主要为低溴代PBDEs,其污染可能来源于纺织、泡沫品产生的五溴联苯醚,也可能是通过远距离的大气、水体沉降迁移或岸边土壤冲刷入湖;PBDEs暂时没有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衡水湖 沉积物 源解析 生态风险
原文传递
APCS-MLR结合PMF模型解析厦门杏林湾近郊流域沉积物金属来源 被引量:16
4
作者 沈宸宇 闫钰 +4 位作者 于瑞莲 胡恭任 崔建勇 颜妍 黄华斌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476-2488,共13页
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集约化的快速发展,导致排入近郊流域水体中的金属不断增多.为了及时阻断污染源头,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缓解措施,准确识别和量化复杂环境内沉积物中金属的污染来源显得尤其重要.对厦门杏林湾近郊流域水系表层沉积物... 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集约化的快速发展,导致排入近郊流域水体中的金属不断增多.为了及时阻断污染源头,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缓解措施,准确识别和量化复杂环境内沉积物中金属的污染来源显得尤其重要.对厦门杏林湾近郊流域水系表层沉积物中14个金属元素(Cd、Cu、Sr、Zn、U、Pb、Th、Ni、Be、Co、Cr、Rb、V和Mo)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综合运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等多种方法,识别和定量解析污染源及贡献.近郊流域水系沉积物中大部分金属元素含量超过厦门市C层土壤环境背景值,各金属在不同区域(许溪、苎溪、后溪和杏林湾)分布存在差异,平水期和丰水期的苎溪区域样点的表层沉积物中,变异系数大的Cr、Cu、Zn、Mo和Cd元素含量比其他区域的含量高,其中,Cu和Cd污染较为严重;丰水期的整体区域沉积物中金属的富集程度相比于平水期有所下降,Cu和Cd在两个时期均为显著富集;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杏林湾近郊流域水系表层沉积物中金属污染来源较为复杂.Ni、Cu、Zn和Pb主要来源于采矿活动;Be、Rb、Th和U均由自然源控制;Mo和Cr主要来源于工业活动;Co、V和Sr以海源为主;Cd以农业生产影响为主.APCS-MLR和PMF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水系表层沉积物中金属来源分为5种,人类活动排放的贡献率达到52.57%,其中采矿活动、工业生产和农业活动的贡献率分别为17.72%、19.09%和15.77%;自然输入的贡献率为47.43%,其中自然源和海源的贡献率分别为16.73%和3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 来源解析 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PMF) 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
原文传递
陆浑水库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蒙蒙 宋刚福 +5 位作者 翟付杰 张超 姜时欣 李建立 韩明海 单保庆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31-1339,共9页
为了解洛阳市饮用水水源地陆浑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采集32个点位的表层沉积物,分析6种重金属(Cd、Cr、Cu、Ni、Pb和Zn)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运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 为了解洛阳市饮用水水源地陆浑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采集32个点位的表层沉积物,分析6种重金属(Cd、Cr、Cu、Ni、Pb和Zn)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运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生态风险评价及源解析.结果表明:Cd、Cu、Pb和Zn含量超过黄河流域河南段重金属土壤背景值,分别是其8.8、2.0、6.5、2.3倍,重金属存在明显富集,且主要污染集中于坝前区域.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Cd为强污染,Pb为中-强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陆浑水库沉积物重金属风险呈自上游至下游逐渐增强的趋势,总体处于高度生态危害,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值达到312.94,其中Cd为主要贡献因子.富集系数法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Cd、Cu、Pb和Zn主要为人为源,Cr和Pb以自然源为主.总体而言,陆浑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Cd和Pb污染相对较重,可能会对水库水环境构成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浑水库 沉积物 重金属 风险评价 源解析
原文传递
Characteristics of Clay Minerals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Evolution of East Asian Monsoon since Miocene 被引量:12
6
作者 万世明 李安春 +1 位作者 胥可辉 尹学明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8年第1期23-37,共15页
Clay mineral assemblages, crystallinity, chemistry, and micromorphology of clay particles in sediments from ODP Site 1146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SCS) were analyzed, and used to trace sediment sources and o... Clay mineral assemblages, crystallinity, chemistry, and micromorphology of clay particles in sediments from ODP Site 1146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SCS) were analyzed, and used to trace sediment sources and obtain proxy records of the past changes in the East Asian monsoon climate since the Miocene, based on a multi-approach, including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combined with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metry (SEM-EDS). Clay minerals consist mainly of illite and smectite, with associated chlorite and kaolinite. The illite at ODP Site 1146 has very well-to-well crystallinity, and smectite has moderate-to-poor crystallinity. In SEM the smectite particles at ODP Site 1146 often appear cauliflower-like, a typical micromorphology of volcanic smecites. The smectite at ODP Site 1146 is relatively rich in Si element, but poor in Fe, very similar to the smectite from the West Philippine Sea. In contrast,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illite at ODP Site 1146 has no obvious differences from those of the Loess plateau, Yellow River, Yangtze River, and Pearl River. A further study on sediment source indicates that smectite originates mainly from Luzon, kaolinite from the Pearl River, and illite and chlorite from the Pearl River, Taiwan and/or the Yangtze River. The clay mineral assemblages at ODP Site 1146 were not only controlled by continental eathering regimes surrounding the SCS, but also by the changing strength of the transport processes. The ratios of (illite+chlorite)/smectite at ODP Site 1146 were adopted as proxies for the East Asian monsoon evolution. Relatively higher ratios reflect strongly intensified winter monsoon relative to summer monsoon, in contrast, lower ratios indicate a strengthened summer monsoon relative to winter monsoon. The consistent variation of this clay proxy from those of Loess plateau, eolian deposition in the North Pacific, planktonic, benthic foraminifera, and black carbon in the SCS since 20 Ma shows that three profound shifts of t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y mineral sediment source analysis East Asian monsoon MIOCENE South China Sea.
下载PDF
重金属在黄浦江流域的污染现状与来源解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刘靳 涂耀仁 +5 位作者 蒲雅丽 段艳平 智伟迪 唐钰 张浩 罗鹏程 《环境科技》 2019年第6期1-7,共7页
通过对上海黄浦江流域沉积物中几种典型重金属的含量水平、分布特征、污染情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评价,并利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来源进行剖析。同时,通过分析黄浦江流域从上游至下游各河段污染的情况,厘清黄浦江... 通过对上海黄浦江流域沉积物中几种典型重金属的含量水平、分布特征、污染情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评价,并利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来源进行剖析。同时,通过分析黄浦江流域从上游至下游各河段污染的情况,厘清黄浦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与上海市城市化进程之间的关联,对当前环境领域的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具有一定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黄浦江沉积物中Pb,Zn,Cu,Cr,Cd,Sb的含量较高,均呈现从上游到下游污染加重的趋势;重金属总量的污染评价结果显示,黄浦江Cd污染最为严重,其次为Pb,Zn和Cu;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结果表明,黄浦江沉积物中Mn,Co和Sr多为自然来源,Cu,Pb,Zn,Cd,Bi,As和Sb受人为活动影响较重,可认定为工业、农业及交通复合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浦江沉积物 重金属 污染评价 源解析
下载PDF
晋江河口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历史与来源 被引量:15
8
作者 于瑞莲 张伟芳 +2 位作者 胡恭任 张晨晨 王晓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07-914,共8页
为研究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的主要来源,分别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冷原子吸收法,测定了晋江河口柱状沉积物中15种重金属元素(Pb、Sr、Cr、Cd、Zn、Cu、Fe、Mn、V、Ni、Co、Cs、Sn、Sb和Hg)的质量分数,结合^210Pb定年技术,运用Pb... 为研究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的主要来源,分别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冷原子吸收法,测定了晋江河口柱状沉积物中15种重金属元素(Pb、Sr、Cr、Cd、Zn、Cu、Fe、Mn、V、Ni、Co、Cs、Sn、Sb和Hg)的质量分数,结合^210Pb定年技术,运用Pb、Sr同位素示踪技术及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聚类分析法),探讨沉积物中15种重金属元素的垂向分布特征及污染历史.结果表明:1近300a来晋江河口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2柱状沉积物中的Pb主要来自于上游流域的采矿活动(贡献率为47.5%-83.7%)和土壤母质(贡献率为16.3%-52.5%).3沉积物的^87Sr/^86Sr为0.716 37-0.719 26,高于人为源(≤0.711 72),说明沉积物中的Sr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主要来源于土壤母质.4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5种重金属元素可分两大类,Ⅰ类为Sr、Hg、Cr、V、Ni和Cs,以自然源为主;Ⅱ类为Pb、Fe、Mn、Zn、Cd、Sb、Sn、Cu和Co,以人为源为主,主要与上游流域的采矿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江河口 柱状沉积物 重金属 污染历史 Pb、Sr同位素示踪 来源分析
下载PDF
洞庭湖表层沉积物营养盐空间分布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俊 田学达 +1 位作者 王琳杰 余辉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701-706,共6页
在洞庭湖设置20个采样点,测定表层沉积物中总氮(TN)、总有机碳(TOC)和总磷(TP)浓度,分析营养盐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有机指数评价沉积物有机污染水平,并根据碳氮比(C N)、15 N同位素比例(δ15 N)解析沉积物中有机质来源。结果表明:... 在洞庭湖设置20个采样点,测定表层沉积物中总氮(TN)、总有机碳(TOC)和总磷(TP)浓度,分析营养盐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有机指数评价沉积物有机污染水平,并根据碳氮比(C N)、15 N同位素比例(δ15 N)解析沉积物中有机质来源。结果表明:洞庭湖表层沉积物TOC、TN及TP浓度平均值分别为13260、1046和368.85 mg kg,不同营养盐浓度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但均呈现自西洞庭湖向东洞庭湖和南洞庭湖递减的趋势;洞庭湖表层沉积物20%采样点存在有机氮污染,但表层沉积物整体为清洁至尚清洁,未达到有机污染水平;表层沉积物C N均值为13.22,沉积物中有机质主要来自外源输入;δ15 N解析进一步表明,陆域土壤中有机质是沉积物有机污染的主要来源,建议加强陆域土壤有机质流失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沉积物 营养盐 生态风险 源解析
下载PDF
湖州市养殖池塘表层沉积物重金属风险评价及其来源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施沁璇 赵汉取 +4 位作者 王俊 张敏 姚伟忠 盛鹏程 徐磊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0-84,共5页
于2013-2014年间对湖州市5个县(区)98个养殖池塘及其周边外河采集表层沉积物,原子吸收法测定Cu、Zn、Pb、Cd、Cr干重,原子荧光法测定Hg、As干重。结果表明:养殖池塘表层沉积物中相对土壤背景值Cd、Zn污染程度较高,绝对浓度分别为0.24 mg... 于2013-2014年间对湖州市5个县(区)98个养殖池塘及其周边外河采集表层沉积物,原子吸收法测定Cu、Zn、Pb、Cd、Cr干重,原子荧光法测定Hg、As干重。结果表明:养殖池塘表层沉积物中相对土壤背景值Cd、Zn污染程度较高,绝对浓度分别为0.24 mg/kg和105.82 mg/kg,As较为清洁;县(区)间养殖池塘表层沉积物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均为中等污染水平,远低于周边外河,但高于本地区耕地等土壤的污染水平,说明渔业生产过程中存在输入性污染;单个重金属生态风险系数中Cd为强、Hg为中等,依次为Cu、Pb、As、Cr、Zn,均为轻微生态风险水平。此外,池塘表层沉积物中Cu、Zn、Cr两两之间显著相关,符合这三种重金属在水产饲料中同时添加的特性;而Cd与Cu、Zn显著相关,一定程度上印证了Cd在水产饲料中可能超标的事实,但其生态风险系数远低于周边外河表层沉积物,所以周边流域外源性Cd输入风险也需要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风险评价 来源
下载PDF
北京燕山河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规律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洁 林壬子 王占生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 CAS 2007年第2期40-43,共4页
采用GC/MS法分析了北京燕山河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及其来源。结果显示:在这些沉积物样中,18种多环芳烃的含量分布范围在0.3476~4.4781mg/kg之间,平均为2.6675mg/kg,主要特征是在近排污口处含量最大,远离排污口的源头含量较低。除了S... 采用GC/MS法分析了北京燕山河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及其来源。结果显示:在这些沉积物样中,18种多环芳烃的含量分布范围在0.3476~4.4781mg/kg之间,平均为2.6675mg/kg,主要特征是在近排污口处含量最大,远离排污口的源头含量较低。除了SA采样点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含量相对较低外,其余采样点多环芳烃分布均匀且含量较高,显著高于长江南京段、辽河及台湾高平等河流含量。对多环芳烃特征组分的比值(荧蒽/芘(F/Py)、苯并(a)蒽/(苯并(a)蒽+■)(BaA/(BaA+Cy))及甲基菲与菲的比值分析表明:该河流表层沉积物的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原油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河流 沉积物 分布特征 来源分析
下载PDF
泉州湾洛阳江河口潮间带沉积物中重金属来源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于瑞莲 胡恭任 郑志敏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18,共9页
采用ICP-MS检测技术,对泉州湾洛阳江河口潮间带3个沉积柱中重金属Hg、V、Cr、Mn、Co、Ni、Cu、Zn、Cd、Pb、Fe的含量与垂向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柱中各重金属元素的来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 采用ICP-MS检测技术,对泉州湾洛阳江河口潮间带3个沉积柱中重金属Hg、V、Cr、Mn、Co、Ni、Cu、Zn、Cd、Pb、Fe的含量与垂向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柱中各重金属元素的来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泉州湾洛阳江潮间带柱状沉积物中主要受污染元素为Cu、Zn、Cd、Hg,以人类活动输入为主;V、Mn、Co、Ni、Fe主要受地球化学背景值影响,以自然来源为主。并利用V和Fe作为参考元素,将数据进行标准化,以目标元素和V对应Fe的变化趋势做了归一化分析并作散点图,得出的结论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一致,说明该方法适用于区分沉积物重金属的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 来源分析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归一化
下载PDF
洞庭湖沉积物中持久性有机有毒物质的分布、评价与源解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杨海君 张海涛 +2 位作者 刘亚宾 许云海 黄钟霆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30-1539,共10页
为揭示洞庭湖沉积物中六氯环己烷(HCHs)、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DDTs)、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特征及其来源,评价存在的生态风险,于2015年12月采集洞庭湖沅江市南嘴等31个点位0~20cm沉积物,测定了沉积物样品中HCHs、DDTs、PAHs的含量.结果... 为揭示洞庭湖沉积物中六氯环己烷(HCHs)、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DDTs)、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特征及其来源,评价存在的生态风险,于2015年12月采集洞庭湖沅江市南嘴等31个点位0~20cm沉积物,测定了沉积物样品中HCHs、DDTs、PAHs的含量.结果发现,南洞庭湖点位ΣHCHs和ΣPAHs含量变化最大,西洞庭湖点位ΣPDTs和ΣOCPs含量变化最大;沉积物中HCHs的空间分布为东洞庭含量最高,其次为东洞庭湖与南洞庭湖的交界处,其它区域HCHs含量较低,DDTs含量除了在西洞庭湖北部含量较低外,其它区域DDTs含量都相对较高,并出现了多个高值区域,PAHs含量空间分布的最大值出现在东洞庭湖与南洞庭湖交界处,其次为西洞庭湖北部和中部区域;污染源分析发现,洞庭湖沉积物中的23种有机化合物聚类归为3类,而31个监测点归为4类.所有样品中α-HCH/γ-HCH的比值为0.66左右,可以认为洞庭湖沉积物中的HCHs来源于农业生产,并有林丹的使用.而p,p'-DDE/p,p'-DDT的比值发现,沉积物中有新的DDTs输入,比值法得出沉积物中的PAHs主要来自于燃烧源和石油源的污染.风险评价发现,苊烯(Acy)在洞庭湖中存在轻微污染,其它环芳烃在沉积物中不存在污染,而沉积物中o,p'-DDT、p,p'-DDT和SDDTs残留量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此外苯并[b]荧蒽(BbF)、苯并[k]荧蒽(BkF)、苯并[ghi]苝(B ghiP)、茚并[1,2,3-cd]BE(IncdP)、α-C_6H_6Cl_6、β-C_6H_6Cl_6、δ-C_6H_6Cl_6及EHCHs残留量均有一定检出,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沉积物 有机有毒物质 分布 评价 源解析
下载PDF
长江口外海域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的含量分布与物质来源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蓝先洪 张志珣 +2 位作者 田振兴 郭兴伟 徐晓达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3-19,共7页
对长江口外海域18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稀土元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研究了稀土总量分布特征及与Fe2O3、TiO2、Cr、Co等元素含量和沉积物粒径的相关性,对长江口外海域沉积物物质来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长江口外海域沉积物稀土... 对长江口外海域18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稀土元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研究了稀土总量分布特征及与Fe2O3、TiO2、Cr、Co等元素含量和沉积物粒径的相关性,对长江口外海域沉积物物质来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长江口外海域沉积物稀土元素总量(CREE)平均含量为186.5μg/g,最大值为307.2μg/g,最小值为126.7μg/g,标准差系数为0.15,反映不同站位CREE差异较小;稀土富集与重矿物有密切关系;稀土元素的球粒陨石配分模式均呈现Eu负异常,模式具负斜率,表明表层沉积物物质主要来源于大陆地壳.相关分析表明,CREE与CFe2O3、CTiO2、CCr和CCo有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其中CREE与CTiO2的线性相关较好(r=0.90).从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区域变化来看,长江口外海域中北部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黄河物质;西部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长江及浙江沿岸物质输入,局部有黄河物质存在;中部区域沉积物主要与长江及黄河物质东南、西南方向扩散有关;南部区域主要为长江物质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化学 稀土元素 分布 表层沉积物 长江口外海域 物源分析
下载PDF
Distribution and dispersal pattern of clay minerals in surface sediments,eastern Beibu Gulf,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7
15
作者 LI Jun GAO Jianhua +3 位作者 WANG Yaping LI Yan BAI Fenglong CEES Laban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2期78-87,共10页
Clay minerology of sediments are useful in determining distribution, sources and dispersal routes of fine-grained sediments. In the present paper, clay minerals of surface sediments throughout the eastern part of Beib... Clay minerology of sediments are useful in determining distribution, sources and dispersal routes of fine-grained sediments. In the present paper, clay minerals of surface sediments throughout the eastern part of Beibu Gulf has been investigated to reveal sources and transport of detrital fine- grained sediments. Four distinct clay mineral suites were observed from cluster analysis of clay mineral compositions of the samples. From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clay minerals, we conclude that kaolinte in the eastern gulf is mainly derived from South China Landmass; Smectite could not be transported mainly by surface current from north-western Hainan Island, and maybe minor portion of it from Red River; Illite is mainly transported by the currents fl'om South China Sea. Chlorite has two sources, namely South China Sea and South China Landmass. The Zhujiang River derived sediments could not be one of the sources for the clay mineral here, because of very different composition and ratios.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clay minerals in the eastern Beibu Gulf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fine-grained sediment source and local currents. The Silt/Clay, Smectite/Kaolinte, and Smetite/(Chlorite+Illite) ratios could be used as indicators of fine-grained sediment dispersal in the gul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y minerals sediment source analysis sediment dispersal Beibu Gulf
下载PDF
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来源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致春 桂和荣 孙林华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12年第5期94-96,共3页
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来源分析方法主要有元素形态分析法、剖面分析法、空间分布法、Pb同位素示踪法、多元统计分析法等。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进行了对比。介绍了重金属来源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河流沉积物 重金属 来源分析
下载PDF
南极普里兹湾表层沉积物的元素组合特征及物源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蓝木盛 于培松 +3 位作者 韩正兵 扈传昱 潘建明 张海生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15年第1期9-16,共8页
利用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第18—27航次在普里兹湾获得的2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了其中C、N、Ca和Ti等多种常、微量元素的含量,分析了元素组合对指示物源的意义,探讨了普里兹湾的沉积环境和物质来源。结果表明:研究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元素含... 利用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第18—27航次在普里兹湾获得的2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了其中C、N、Ca和Ti等多种常、微量元素的含量,分析了元素组合对指示物源的意义,探讨了普里兹湾的沉积环境和物质来源。结果表明:研究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均较大,元素的平面分布、相关性和聚类特征出现两种模式;一类以OC、TN和S元素为主的元素组合指示了海洋生物来源,而另一类元素组合K、Ti和Rb等指示了陆源碎屑来源;湾内中心及东南部区域的沉积作用主要受控于上层水体的生物生产,而西侧的弗拉姆浅滩和艾默里冰架前缘陆架区的沉积物则包含大量冰筏碎屑的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里兹湾 沉积物 多元素分析 物源分析
下载PDF
广东汕头市内海湾沉积物重金属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金哲 刘宁强 +1 位作者 龚庆杰 李承柱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41-1449,共9页
内海湾底泥沉积物的环境质量状况与水生生物的生存和人体健康关系密切。在广东汕头市内海湾两岸23个点位采集了表层(0~20 cm)和深层(100~120 cm)底泥沉积物样品46件,对其pH值和Cd、Hg、As、Pb、Cr、Cu、Zn计7项重金属及K含量进行测试分... 内海湾底泥沉积物的环境质量状况与水生生物的生存和人体健康关系密切。在广东汕头市内海湾两岸23个点位采集了表层(0~20 cm)和深层(100~120 cm)底泥沉积物样品46件,对其pH值和Cd、Hg、As、Pb、Cr、Cu、Zn计7项重金属及K含量进行测试分析,调查底泥中这些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并参照农用地水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对重金属环境污染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汕头内海湾底泥沉积物的pH介于7.00~8.82之间,平均值为7.83,在46件样品中41件样品的pH值大于7.5。内海湾底泥中7项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明显低于环境污染风险管制值,即对该区底泥重金属环境污染不需要管制。Cd、As、Pb、Cr这4项重金属含量均低于污染风险筛选值,其污染风险可以忽略。2件表层样品的Hg含量值高于污染风险筛选值,18件样品的Cu和Zn含量值高于污染风险筛选值,因此建议对底泥中Cu、Zn、Hg含量进行环境质量监测。K含量介于0.70%~2.59%,平均值为1.54%。基于表层底泥和深层底泥元素含量对比分析,认为该区Hg污染来源应为人为源;Cu、Zn的污染来源一部分为人为源,另一部分可能为人为源、自然源或二者的混合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海湾 底泥沉积物 重金属 环境评价 来源分析
下载PDF
鄱阳湖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时空分布及源解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妍 孙晨 +6 位作者 毕笳乐 张波涛 刘艳 邵鹏 刘统 王圣瑞 钟文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92-1501,共10页
对鄱阳湖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PAHs)含量、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对湖体不同区域的PAHs进行定量源解析.PAHs在沉积物中广泛存在,所有点位表层沉积物中ω(∑_(16)PAHs)范围为203~2 318μg·kg^(-1),其中湖体表层沉积物中P... 对鄱阳湖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PAHs)含量、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对湖体不同区域的PAHs进行定量源解析.PAHs在沉积物中广泛存在,所有点位表层沉积物中ω(∑_(16)PAHs)范围为203~2 318μg·kg^(-1),其中湖体表层沉积物中PAHs含量高于入湖河流表层沉积物中PAHs含量.鄱阳湖PAHs环数比例大小依次排列为:4环>5环>6环>3环>2环,4环PAHs组成占主导地位,其含量占∑_(16)PAHs的比例高达86.11%.2~3环以及部分4环PAHs包括Flua和Pyr更容易受到SOM的影响,4~6环PAHs更容易受到ORP及重金属等环境因子的影响.在空间分布上,∑_(16)PAHs的较高含量位于湖体邻近都昌县与鄱阳县区域,此区域地形相对封闭,与周围区域水流交换量小,不利于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及降解.在时间分布上,PAHs含量水平的变化与江西省GDP的发展呈现出高度一致性,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影响可能是导致PAHs含量水平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鄱阳湖表层沉积物PAHs的主要来源包括石油污染及石油、煤炭和生物质燃烧源,不同区域PAHs来源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本研究可为鄱阳湖表层沉积物中PAHs污染情况提供参考,对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沉积物 多环芳烃(PAHs) 时空分布 源解析
原文传递
上犹江水库(崇义段)底泥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环境等级评价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长志 邹勇军 +2 位作者 李贤飞 李昌龙 姜智东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4期381-384,400,共5页
基于上犹江水库(崇义段)研究区28件底泥样对Cd、Cr、As、Hg、Cu、Pb、Zn、Ni等8种重金属元素的分析测试结果,按照现有环境地球化学等级标准进行评价,利用地质统计分析法和空间分析法,探讨分析重金属元素可能来源,为上犹江水库的开发和... 基于上犹江水库(崇义段)研究区28件底泥样对Cd、Cr、As、Hg、Cu、Pb、Zn、Ni等8种重金属元素的分析测试结果,按照现有环境地球化学等级标准进行评价,利用地质统计分析法和空间分析法,探讨分析重金属元素可能来源,为上犹江水库的开发和管理提供一些科学依据。上犹江水库底泥重金属含量与其周边土壤重金属含量相比,Zn、Cr和Ni元素相差不大,Cd含量相差最大;底泥环境地球化学综合等级总体是中度污染以上,主要存在As和Cd污染;底泥中Cd含量与Cu、As、Zn、pH显著正相关,而与Ni、Cr为显著负相关。本区重金属元素来源主要为地质来源,人为来源可能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犹江水库 地质统计 底泥重金属 来源分析 等级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