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排沙漏斗优化及输沙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善均 张建民 +1 位作者 曲景学 尹晓林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6-9,共4页
采用大比尺模型试验对排沙漏斗体型进行了优化研究,通过设置适当的悬板和调流墩以及漏斗的体型、尺寸,形成稳定的三维螺旋流使水沙分离实现连续排沙。排沙下界粒径较大时,可以选择较小的漏斗尺寸,使涡流强度提高以较小的耗水率排放泥沙... 采用大比尺模型试验对排沙漏斗体型进行了优化研究,通过设置适当的悬板和调流墩以及漏斗的体型、尺寸,形成稳定的三维螺旋流使水沙分离实现连续排沙。排沙下界粒径较大时,可以选择较小的漏斗尺寸,使涡流强度提高以较小的耗水率排放泥沙。排沙下界粒径很小时,须选择较大的漏斗尺寸,使涡流强度适当以避免细颗粒泥沙因紊动上浮而被带入引水渠,同时还要避免泥沙在漏斗内淤积。直径60m的漏斗经优化体后,试验结果表明,工作流量为40~50m3/s,粒径大于0.1mm的泥沙排除率达到90%,而排沙耗水率小于10%,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沙漏斗 漏斗体型优化 排沙 耗水率 悬板
下载PDF
长江三峡区的坡面土壤流失量和入江泥沙量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杨艳生 史德明 吕喜玺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2-28,共7页
通过野外调查,确定三峡区的水土流失程度分级,和不同土壤流失类别区。在流失程度区域内,据坡面土壤流失量调查,得出各区内的最大可能的流失量值和相应的泥沙输移比值。在对各土壤流失因子进行研究后提出了这一区域内的土壤流失方程。所... 通过野外调查,确定三峡区的水土流失程度分级,和不同土壤流失类别区。在流失程度区域内,据坡面土壤流失量调查,得出各区内的最大可能的流失量值和相应的泥沙输移比值。在对各土壤流失因子进行研究后提出了这一区域内的土壤流失方程。所得结果是:本区平均坡面土壤流失量3094t/km^2·a,全区年坡面流失总量约1.56×10~8t,入江泥沙量为895t/km^2·a,年总最约0.4×10~8;泥沙输移比值平均约0.28。土壤流失方程为: A=0.8351·R·K·Ls·C^(-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流失量 泥沙量 长江三峡 入江
下载PDF
万家寨水库排沙运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侯素珍 胡恬 +1 位作者 路新川 楚卫斌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15,共7页
万家寨水库运用以来,死库容逐渐淤满,进入正常运用期,2011年正式启用排沙运用以维持长期有效库容。基于万家寨水库运用以来的水文泥沙观测资料,对水库排沙运用和降低水位冲沙运用进行统计,分析水库排沙效果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201... 万家寨水库运用以来,死库容逐渐淤满,进入正常运用期,2011年正式启用排沙运用以维持长期有效库容。基于万家寨水库运用以来的水文泥沙观测资料,对水库排沙运用和降低水位冲沙运用进行统计,分析水库排沙效果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2011-2019年8-9月库水位控制在952~957 m排沙运用累计245d,排沙1.688亿t,降低水位冲沙运用39 d,排沙量2.734亿t,单位水量的排沙效率远大于排沙运用;降水冲沙期的排沙量与运用水位具有很好的非线性负相关关系,水位越低,排沙量越大,而排沙运用的出库沙量与径流量呈较好线性正相关关系。不同运用情况的排沙效果可用统一关系式表达,坝前水面比降影响更大。桃汛期水位降低到955 m以下也会产生部分排沙。水库排沙运用仅能够排泄部分泥沙,有助于维持有效库容,而降水冲沙是库区冲刷和库容恢复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家寨水库 排沙运用 降水冲沙运用 排沙量 最低水位
下载PDF
地表糙度对径流和产沙影响的室内试验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郑子成 吴发启 +2 位作者 何淑勤 王健 佘雕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9-24,共6页
该文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分析了连续降雨过程条件下,不同糙度地表的径流量和产沙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人工锄耕的地表,延缓径流的作用较为明显,但这一作用仅发生在降雨初期;随着降雨的进行,不同糙度地表的径流变化规律基本一... 该文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分析了连续降雨过程条件下,不同糙度地表的径流量和产沙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人工锄耕的地表,延缓径流的作用较为明显,但这一作用仅发生在降雨初期;随着降雨的进行,不同糙度地表的径流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先增加,随后趋于稳定的趋势,但径流总量没有明显变化。同样,人工锄耕的地表,延缓地表的产沙作用强于糙度小的地表,产沙率15°坡面要高于5°坡面,随着降雨的进行,在雨强1.0mm/min条件下,这一变化更为明显,最终产沙总量变化不大。地表糙度对侵蚀的影响,不仅与降雨持续时间相关,同时与坡度密切相关,并初步证实黄土区地表糙度对侵蚀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临界条件。这为揭示地表糙度的本质特征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也可服务于黄土高原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治理和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量 产沙量 地表糙度
下载PDF
近50年海南三大河入海水沙通量特征及变化 被引量:18
5
作者 杨志宏 贾建军 +1 位作者 王欣凯 高建华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2-99,共8页
利用海南岛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1957-1987年和2006-2008年的河口水文资料,分析了这三条河流不同月份、不同季节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分布特征和不同年份的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海南三大河入海水、沙通量在夏、秋台风季节(7-10月)... 利用海南岛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1957-1987年和2006-2008年的河口水文资料,分析了这三条河流不同月份、不同季节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分布特征和不同年份的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海南三大河入海水、沙通量在夏、秋台风季节(7-10月)最大,峰值多出现在9月或10月,三条河流水沙通量总体呈现洪水多沙、枯水少沙的特点,南渡江入海径流最为丰沛,而昌化江为输沙最强河流。近50年来,海南三大河入海水沙通量总体呈下降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前水沙通量围绕平均值波动较大,20世纪80年代以后明显偏低;流域降水变化可能是促使三条河流入海径流量变化的主要原因,而输沙量的变化除了流域降水变化的因素以外,流域坡降、下垫面性质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也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三大河 径流量 输沙量
下载PDF
旱作农田土壤风蚀物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毛永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10074-10075,10078,共3页
以科尔沁沙地南缘的典型农牧交错带旱作农田为试验区,利用AVM-01型便携式风速计测定瞬时风速和任一时段的平均风速,采用自制沙尘采集器收集气流中的风蚀物,并对收集到的风蚀物进行筛分、称重和理化检验,详细地分析了不同高度输沙量、粒... 以科尔沁沙地南缘的典型农牧交错带旱作农田为试验区,利用AVM-01型便携式风速计测定瞬时风速和任一时段的平均风速,采用自制沙尘采集器收集气流中的风蚀物,并对收集到的风蚀物进行筛分、称重和理化检验,详细地分析了不同高度输沙量、粒径分布、有机质和养分富集率等风沙运动影响因素的变化特征,初步了解该地区土壤风蚀的特点,为农田沙漠化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农田 风蚀物 输沙量
下载PDF
流域系统科学初探 被引量:26
7
作者 江恩慧 王远见 +3 位作者 田世民 李军华 许琳娟 张向萍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26-1037,共12页
随着人类社会对河流乃至流域影响广度、深度和强度的不断增加,对流域系统内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馈关系和博弈关系研究的不断拓展和深入,以致流域系统治理及其战略研究已经超过传统学科的范畴,亟需建立新的学科支撑体系。本文基于近十年... 随着人类社会对河流乃至流域影响广度、深度和强度的不断增加,对流域系统内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馈关系和博弈关系研究的不断拓展和深入,以致流域系统治理及其战略研究已经超过传统学科的范畴,亟需建立新的学科支撑体系。本文基于近十年的探索研究,提出了流域系统科学的概念,并对其研究对象、科学内涵、科学问题、研究方法及研究前景进行了全面阐释。流域系统科学以物质、能量、信息、价值流动过程为纽带,以行洪输沙-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三大子系统组成的流域复杂巨系统为研究对象,其基础研究需求包括各子系统内部演化过程与机理、各子系统间相互作用关系与协同演化机制、流域系统协调发展策略与战略布局3个层面。流域系统科学以传统学科为基础支撑,基于系统理论和方法探索制约流域治理保护和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博弈关系,通过全流域系统观测网络和大数据平台建设,构建流域系统治理集成研讨厅,为流域系统治理保护与管理的战略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科学 流域系统 行洪输沙 生态环境 社会经济 流域系统科学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对流域输沙变化的响应:进展与问题 被引量:26
8
作者 高抒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3-241,共9页
流域变化对河流三角洲的影响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由于流域水库建设的影响,长江输沙率自1980年以来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引发了研究人员对长江三角洲地貌和沉积响应问题的关注。在地貌上,海图对比和海岸冲淤观测的证据显示,长江输沙率目前... 流域变化对河流三角洲的影响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由于流域水库建设的影响,长江输沙率自1980年以来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引发了研究人员对长江三角洲地貌和沉积响应问题的关注。在地貌上,海图对比和海岸冲淤观测的证据显示,长江输沙率目前已经低于冲淤平衡的临界值,使三角洲进入了蚀退阶段。分析表明,根据水下三角洲部分范围的沉积速率与河流输沙率的关系进行计算,会过低估计临界输沙率。对于水下三角洲整体而言,应根据沉积物滞留指数来更准确地估算临界输沙率,而且需要区分2个"临界输沙率",一个是保持三角洲体积的临界值,另一个是保持三角洲陆上部分面积的临界值。在沉积响应上,来自长江水下三角洲沉积中心的柱状样显示出沉积速率自下而上减小的趋势,反映了流域输沙率变化的影响。今后,如将柱状样采集区域扩大到沉积中心之外的整个水下三角洲范围,则所获得的数据不仅有助于沉积速率响应特征的全面了解,而且还可应用于沉积物滞留指数特征和控制因素的分析以及河口区碳循环过程变化的研究。此外,在长江三角洲沉积记录的分析方面,为了更好地提取气候、环境演化信息,应充分考虑沉积记录形成后所经历的自身变化(如成岩作用变化、分解和衰变等)和相对于岸线迁移的空间位置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海岸相互作用 河流输沙率 沉积物滞留指数 沉积速率 环境演化 长江三角洲
原文传递
水库调水调沙回顾与展望——兼论小浪底水库运用方式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安新代 石春先 +2 位作者 余欣 李世滢 刘继祥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6-42,共7页
作者简要回顾了三门峡、恒山水库调度方式和小浪底工程设计、“八五”攻关和专题研究之运用方式以及碛口、三门峡、小浪底水库联合调度方式等。提出小浪底水库调度应坚持“多年调节泥沙 ,相机排沙”运用方式 ;调控库容应大一些 ,同时要... 作者简要回顾了三门峡、恒山水库调度方式和小浪底工程设计、“八五”攻关和专题研究之运用方式以及碛口、三门峡、小浪底水库联合调度方式等。提出小浪底水库调度应坚持“多年调节泥沙 ,相机排沙”运用方式 ;调控库容应大一些 ,同时要有灵活性 ;充分利用天然大水过程排沙 ,必要时也可相机造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水 调沙 运用方式 小浪底水库 三门峡水库 洪水 控蓄速冲
下载PDF
汛期洪水资源化利用对三峡水库淤积影响研究
10
作者 赵汗青 任实 +3 位作者 闫静 张成潇 刘志武 高宇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4-644,共11页
作为三峡水库诸多优化调度方式中的一种,洪水资源化利用对水库淤积的影响受到持续关注,开展针对场次洪水的相关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水库淤积科学问题的认识,有望为调度工作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通过2013年以来的历史水文资料分析与... 作为三峡水库诸多优化调度方式中的一种,洪水资源化利用对水库淤积的影响受到持续关注,开展针对场次洪水的相关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水库淤积科学问题的认识,有望为调度工作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通过2013年以来的历史水文资料分析与水沙运动数值模拟,探究了入库洪水的输沙过程以及洪水资源化利用对库区淤积与水库排沙的影响。结果表明:洪峰流量介于30000~55000 m 3/s的中小洪水是近年三峡入库洪水的主要形式,随着入库洪峰流量的增加,洪水的地区组成逐渐趋向于金沙江下游、嘉陵江共同主导;常年回水区淤积、水库排沙是“消化”入库泥沙的两种主要途径,且以前者的作用为主;针对Ⅰ-3类入库洪水,坝前起调水位Z 0的抬升或洪水资源化利用对水库淤积的影响主要在于造成了库区淤积的重分布,次要在于改变了水库的排沙作用,在Z 0≤150 m条件下,洪水资源化利用对水库淤积的影响相对较小;针对典型洪水,当武隆洪峰流量Q′WL与入库洪峰流量Q′RK的比值小于1/5(即Q′WL/Q′RK<1/5)且朱沱洪峰流量Q′ZT与北碚洪峰流量Q′BB的比值介于3/2和3之间(即3/2<Q′ZT/Q′BB≤3)时,在Z 0=145 m情景下,洪水量级的提高增加了约50%的入库沙量,而水库调度抬升的库水位不足坝前水深的5%,导致前者较后者产生了更加严峻的变动回水区淤积和水库排沙情势;随着嘉陵江的洪水输沙作用逐渐显著,变动回水区,尤其是嘉陵江与长江干流交汇口下游河道的淤积情势愈发明显,应当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洪水资源化利用 场次洪水 坝前起调水位 入库水沙体量 地区组成
下载PDF
塔尔郎渠首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戚印鑫 耿凡坤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7年第3期138-141,164,共5页
渠首各建筑物位置设计时,要综合考虑泄洪、排沙、引水三者之间的制约关系。在满足引水条件下,尽量避免泥沙进入引水渠道;防止闸前、后出现冲淤现象。解决好上述问题的关键,是合理确定各建筑物的高程及相互之间的平面位置。为了验证塔尔... 渠首各建筑物位置设计时,要综合考虑泄洪、排沙、引水三者之间的制约关系。在满足引水条件下,尽量避免泥沙进入引水渠道;防止闸前、后出现冲淤现象。解决好上述问题的关键,是合理确定各建筑物的高程及相互之间的平面位置。为了验证塔尔郎渠首工程各建筑物的相对位置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进行了模型试验。成果表明:渠首引水闸底板高程偏低,闸室进沙量较大;渠首泄洪排沙闸在校核流量下,闸墩及闸门顶高程偏低;泄洪槽末端出口处的冲坑深度大于设计值。因此,对引水闸进口底板及平面结构进行了调整。经两次优化后,渠首工程引水防沙满足设计要求。为了减少泄洪排沙闸及泄洪槽的淤积,提升引水质量,提出了各种工况下的闸前壅水运行调度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渠首 模型试验 泄洪冲沙 闸底板高程 运行调度
下载PDF
亭口水库运用方式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新宏 刘秀 +1 位作者 吴巍 王汉岗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5-50,共6页
亭口水库是一座位于多沙河流上以供水为主要开发目标的大型水库。入库水沙过程水少沙多,供水与排沙的矛盾十分突出。合理的水库运用方式是解决亭口水库供水与排沙矛盾、确保长期有效库容、充分利用黑河水资源、最大限度满足供水需求的... 亭口水库是一座位于多沙河流上以供水为主要开发目标的大型水库。入库水沙过程水少沙多,供水与排沙的矛盾十分突出。合理的水库运用方式是解决亭口水库供水与排沙矛盾、确保长期有效库容、充分利用黑河水资源、最大限度满足供水需求的关键。本文在对入库水沙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水库的开发目标及水库运用的相关限制条件,利用亭口水库泥沙冲淤及径流调节计算数学模型,通过多方案优选比较,初步确定了亭口水库的合理运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亭口水库 运用方式 排沙期 含沙量界限 流量界限
下载PDF
多沙河流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运用与水库排沙问题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波 赵宏兴 +1 位作者 辛云峰 杨丽娜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06年第2期12-14,共3页
柳河是我国北方地区最为严重的多沙河流,通过对柳河多年水文泥沙特性和库区冲淤特性以及水库壅水排沙特性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基于洪水预报和暴雨径流预报的汛限水位动态控制运用方案,有效地解决了水库蓄水与排沙问题,为洪水资源安全利... 柳河是我国北方地区最为严重的多沙河流,通过对柳河多年水文泥沙特性和库区冲淤特性以及水库壅水排沙特性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基于洪水预报和暴雨径流预报的汛限水位动态控制运用方案,有效地解决了水库蓄水与排沙问题,为洪水资源安全利用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也对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运用进行了效益分析和风险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河 洪水资源化 汛限水位 动态控制 敞泄排沙 壅水排沙
下载PDF
黄河刘家峡水库洮河口排沙洞运行效果及库区河道响应 被引量:3
14
作者 乐茂华 李永清 +1 位作者 付廷勤 张心国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34,共6页
洮河口排沙洞的功能是解决刘家峡水库库区泥沙问题。为优化洮河口新建排沙洞的运行方式及水库调度方案,采用2015-2018年的实测水沙数据和水下地形资料,分析了洮河口排沙洞的排沙效果及库区河道的响应特征。洮河口排沙洞建成运行以来,累... 洮河口排沙洞的功能是解决刘家峡水库库区泥沙问题。为优化洮河口新建排沙洞的运行方式及水库调度方案,采用2015-2018年的实测水沙数据和水下地形资料,分析了洮河口排沙洞的排沙效果及库区河道的响应特征。洮河口排沙洞建成运行以来,累计排沙959.1万t,排沙洞排清前期泥沙淤积后可高效地排出洮河实时来沙,实测过程中排沙洞排沙比可达85.4%;排沙洞排沙能够有效减小刘家峡水电站过机泥沙颗粒粒径,其中值粒径由0.035 mm减小至0.015 mm。2015年以来,黄河刘家峡水库坝前段冲刷主要发生在坝前段靠右岸的深泓线一侧和排沙洞附近区域,且黄河坝前段深泓线高程总体变化不大。洮河口附近河床高程显著降低,排沙洞运行既明显扩大了冲刷漏斗的范围,又有效控制了黄河沙坎的高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洮河口排沙洞 异重流排沙 减淤 刘家峡水库
下载PDF
小浪底水库2018年主汛期防洪预泄排沙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晓宇 李焯 郭银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15,19,共4页
对小浪底水库在2018年7月3—11日主汛期防洪预泄的排沙效果进行了分析,该预泄过程最大流量为4490 m3/s,最大含沙量为154 kg/m3,出库水量为20.03亿m3,出库沙量为1.274亿t,平均含沙量为63.6 kg/m3,取得了良好的排沙效果。分析表明:在小浪... 对小浪底水库在2018年7月3—11日主汛期防洪预泄的排沙效果进行了分析,该预泄过程最大流量为4490 m3/s,最大含沙量为154 kg/m3,出库水量为20.03亿m3,出库沙量为1.274亿t,平均含沙量为63.6 kg/m3,取得了良好的排沙效果。分析表明:在小浪底水库合理调度运用的前提下,降低水库水位能显著提高排沙效果,当排沙期间的平均库水位降至225 m以下时,排沙效果明显提高。建议在今后工作中加强相关研究,合理调度上中游洪水冲刷下游河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沙效果 防洪预泄 主汛期 小浪底水库 2018年
下载PDF
小浪底水库拦沙运用初期水沙调控效果初步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屈章彬 南朝辉 +1 位作者 曲少军 韩英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1-84,共4页
鉴于小浪底水库位于控制黄河水沙的关键部位,基于1999~2008年原型观测资料,初步分析了小浪底水库拦沙运用初期水沙调控效果。结果表明,出库水沙搭配明显改善,绝大多数中粗颗粒泥沙被拦在库内,出库泥沙较细;在入库水量和沙量均大幅减少... 鉴于小浪底水库位于控制黄河水沙的关键部位,基于1999~2008年原型观测资料,初步分析了小浪底水库拦沙运用初期水沙调控效果。结果表明,出库水沙搭配明显改善,绝大多数中粗颗粒泥沙被拦在库内,出库泥沙较细;在入库水量和沙量均大幅减少情况下,水库淤积速率缓于预期。黄河下游河道持续冲刷,冲刷主要集中于高村以上,冲刷强度具有沿程减弱的趋势;下游主槽河床质明显粗化,断面形态趋于窄深;平滩流量不断恢复,主槽行洪排沙能力显著提高;库区和下游河道持续减淤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浪底水库 水沙调控 冲刷 减淤 排沙比
下载PDF
姚河坝电站水库作用及效益
17
作者 段凌剑 《四川水力发电》 2001年第3期4-5,19,共3页
姚河坝电站为日调节水库 ,采用汛期降低水位进行沉沙及定期停机排沙的运行方式 ,用以取代常规沉沙池 ,是具有创新性的新成果。水库的日调节特性 ,使本电站电能质量优良 ,也使已建成的下游两个径流式电站基荷运行能转化为同步调峰运行 。
关键词 水库沉积 定期排沙 同步调峰 姚河坝水电站 水库作用 日调节 汛期 水位 电能质量 径流式 基荷运行
下载PDF
虹吸式管道排沙技术在西霞院水库清淤中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闫振峰 马怀宝 蒋思奇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0-156,共7页
为研究虹吸式管道排沙技术在西霞院水库清淤中的应用及效果,基于水库库区现场的清淤试验,利用西霞院水库上下游水位差的虹吸作用,辅以破土射流冲吸式吸泥头扰沙,通过对输沙管道沿程含沙量和流量等特征值的跟踪监测,研究单泵及双泵串联... 为研究虹吸式管道排沙技术在西霞院水库清淤中的应用及效果,基于水库库区现场的清淤试验,利用西霞院水库上下游水位差的虹吸作用,辅以破土射流冲吸式吸泥头扰沙,通过对输沙管道沿程含沙量和流量等特征值的跟踪监测,研究单泵及双泵串联条件下,200m3/s、220m3/s、230m3/s、240m3/s、250m3/s、300m3/s和330m3/s共7个流量级不同试验工况下测点含沙量的变化范围、趋势及粒径级配等,并对试验清淤效果进行定量分析。水库清淤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虹吸式管道排沙试验的工况流量不断增大,所测的平均含沙量呈现出增大趋势,而最大含沙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整个试验过程最大含沙量达到342.61kg/m3,清淤2 000m3泥沙的生产成本为10.56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吸式 管道排沙 水库 清淤 成本
下载PDF
小浪底水库坝前粗泥沙排放的构想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普庆 刘刚森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18,40,共3页
为了发挥小浪底水库的拦沙减淤作用,充分利用支流无效库容,设想结合现有的支流淤积形态及支流无效库容的分布情况,应用脉冲射流冲吸装备结合工程措施,以现有的支流作为处理库区泥沙的淤区,将库区淤积泥沙输移至两岸的支流内。可根据需要... 为了发挥小浪底水库的拦沙减淤作用,充分利用支流无效库容,设想结合现有的支流淤积形态及支流无效库容的分布情况,应用脉冲射流冲吸装备结合工程措施,以现有的支流作为处理库区泥沙的淤区,将库区淤积泥沙输移至两岸的支流内。可根据需要,依据泥沙的沉降特性和运动规律进行科学设计,有选择地淤积一定粒径的泥沙,排出对下游河道不产生淤积的冲泻质细颗粒泥沙,强化支流淤区的使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区支流 淤积三角洲 淤粗排细 脉冲射流 粗泥沙 小浪底水库
下载PDF
小浪底水库运用方式讨论
20
作者 王士强 刘金梅 钟德钰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1-4,共4页
回顾了小浪底水库运用方式研究的发展历程及几种主要运用方式,着重对“逐步抬高,小幅调水”运用方案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认为:小幅调水难以增加艾山—利津河段的减淤量;调蓄水量少者相对于多者而言,实际上不存在“拦粗排细”,而... 回顾了小浪底水库运用方式研究的发展历程及几种主要运用方式,着重对“逐步抬高,小幅调水”运用方案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认为:小幅调水难以增加艾山—利津河段的减淤量;调蓄水量少者相对于多者而言,实际上不存在“拦粗排细”,而是“拦粗排粗”;固板的定期冲库方式将使后期汛期水沙调节很难实行。通过分析比较“逐步抬高”运用类型中不同调控库容及起调水位方案,建议对于不同水沙条件的中等流量,采取灵活的不同调节程度的运用方式,以期减小水库淤积速率、增加艾山—利津段减淤量。另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蓄水量 起调水位 运用方式 小浪底水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