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85-2016年南漪湖湖泊面积变化对沉积速率及泥沙输移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小雷 薛滨 +4 位作者 姚书春 程龙娟 朱洪伟 殷露 赵子涵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21-1130,共10页
通过测试南漪湖2008年、2014年和2015年沉积物柱芯中的环境放射性核素^(210)Pb_(ex)和^(137)Cs,辅以相互印证的^(210)Pb CRS计年模式和^(137)Cs定年时标方法,定量估算了南漪湖过去百余年间的沉积速率变化;基于遥感目视解译方法获得了南... 通过测试南漪湖2008年、2014年和2015年沉积物柱芯中的环境放射性核素^(210)Pb_(ex)和^(137)Cs,辅以相互印证的^(210)Pb CRS计年模式和^(137)Cs定年时标方法,定量估算了南漪湖过去百余年间的沉积速率变化;基于遥感目视解译方法获得了南漪湖1985—2016年湖泊面积时空变化,结合构建的湖泊泥沙输移模型,定量估算了南漪湖出湖河流的年均泥沙输移量;基于此,进一步分析了湖泊沉积速率和泥沙输移通量与湖泊面积变化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南漪湖同一湖区不同年份沉积物柱芯剖面中^(210)Pb_(ex)和^(137)Cs比活度分布特征相近,^(210)Pb_(ex)比活度遵循随深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137)Cs则在24和16 cm左右分别记录了1954年首次沉降和1963年最大沉降蓄积峰值;南漪湖沉积速率整体呈现波动变化趋势,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沉积速率出现极大值,随后至采样年份该沉积速率呈缓慢上升趋势,这种变化可能与不同历史时期的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过去31年间,南漪湖湖泊面积整体上呈缩小趋势,减少了57.37 km^(2),主要集中于西北、东北和东南部等区域,湖泊周边过度围垦是影响湖泊面积变化的主导性因素;南漪湖出湖河流的年均泥沙输移量约为1904.60 t/a,湖泊沉积速率和泥沙输移通量受湖泊面积变化影响较大,随着湖泊面积的增加,湖泊沉积速率和泥沙输移通量分别呈指数降低和线性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放射性核素^(210)Pb_(ex)和^(137)Cs 湖泊面积 沉积速率 泥沙输移 南漪湖
下载PDF
南海颗粒物质的通量、组成及其与沉积物积累率的关系初探 被引量:20
2
作者 陈建芳 郑连福 +4 位作者 陈荣华 郑玉龙 陈文斌 M.G.Wiesner H.K.Wong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4-19,共6页
通过大孔径时间系列沉积物捕获器的多年测量及对样品的多学科综合分析表明:南海北部与中部深海区1000m左右水深颗粒通量大约为90mg·m-2·d-1,在多数情况下,季风期间的颗粒通量有比较明显的增高。颗粒物主要... 通过大孔径时间系列沉积物捕获器的多年测量及对样品的多学科综合分析表明:南海北部与中部深海区1000m左右水深颗粒通量大约为90mg·m-2·d-1,在多数情况下,季风期间的颗粒通量有比较明显的增高。颗粒物主要组成为钙质生物来源的CaCO3、生物硅、岩源物质及海洋生物来源的有机质。颗粒通量与组成在水柱中的垂向变化表明,生源组分中CaCO3及有机质随深度具有较为明显的减少。颗粒物侧向运动可能是造成某些时段南海中部深层颗粒通量增加的主要原因。颗粒物质在进入深海沉积物之前,CaCO3、生物硅均在深层水与沉积物界面之间发生大量的溶解作用。有机质在沉降过程中的减少,一方面是由于硅质与钙质壳体的溶解而使结合在壳体内部的有机质随之溶解造成;另一方面可能与生物及生物地球化学作用有关。岩源物质除水柱沉降之外,还可以通过浊流等底层搬运机制进入南海北部及中部海盆,其中在南海北部这种搬运作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通量 物质组成 沉积速率 南海 沉积物
下载PDF
借助^(137)Cs估算滇池沉积量 被引量:20
3
作者 张燕 彭补拙 +1 位作者 陈捷 吕俊杰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1-78,共8页
根据137Cs测量值和具体区位判断,滇池流域土壤与湖泊沉积物中的137Cs是世界与中国核试验生成物叠加的结果,由此在滇池沉积物中识别出1954年、1963年、1976年、1986年几个特定年份的沉积层(时标)。计算不同时标间的沉积物质量,可求出不... 根据137Cs测量值和具体区位判断,滇池流域土壤与湖泊沉积物中的137Cs是世界与中国核试验生成物叠加的结果,由此在滇池沉积物中识别出1954年、1963年、1976年、1986年几个特定年份的沉积层(时标)。计算不同时标间的沉积物质量,可求出不同时段单位面积上的年均沉积质量,不同湖区该值有差别,但符合湖心沉积低于湖岸的湖泊沉积规律。又参照滇池流域地貌、物源供给、湖盆形态及采样点等,借助GIS方法将滇池湖区划分为远岸湖心区(I)、近岸湖心区(II)、湖西区(III)、湖东区(IV)和湖南区(V),并计算各区底面积;然后将面积与年均沉积质量相乘,得到不同时段各区域的年均沉积总量1954~2003年与I^V区对应的年均沉积总量(104t/a)分别是6.85、8.90、8.43、9.82和5.91,滇池外海的总沉积量为39.91×104t/a。这些结果与当地实情吻合,与他人的研究结果也非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沉积量 ^137CS 测量值 具体区位 流域土壤 湖泊 湖盆形态 流域地貌 GIS方法
下载PDF
Coral community changes in response to a high sedimentation event:A case study in southern Hainan Island 被引量:7
4
作者 LI XiuBao HUANG Hui +4 位作者 LIAN JianSheng YANG JianHui YE Cheng CHEN YongQiang HUANG LiangMi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3年第9期1028-1037,共10页
A high sedimentation event caused by dredging and dumping of sediment was recorded on Xiaodonghai Reef in Yulin Bay,southern Hainan Island,China.Significantly high sedimentation and constant light shading were observe... A high sedimentation event caused by dredging and dumping of sediment was recorded on Xiaodonghai Reef in Yulin Bay,southern Hainan Island,China.Significantly high sedimentation and constant light shading were observed during the sediment dumping event(SD Event).Using long-term video transects,we quantified coral community changes and responses to the SD Event between 2008 and 2010.The SD Event caused severe coral mortality on Xiaodonghai Reef at a depth of 6 m,while corals at 3 m were less affected.Total live coral cover at 6 m decreased from 54.3% to 14.8%,and Diploastrea heliopora replaced Galaxea fascicularis as the dominant coral species at 6 and 9 m.The density of juvenile corals also declined after the SD Event,especially for the genera Galaxea and Platygyra.However,the density of juvenile Porites and Pocillopora spp.slightly increased.Monitoring for 11 months after the SD Event indicated no recovery of coral communities on Xiaodonghai Reef.Long-term video transect data also revealed that mean live coral cover dramatically declined,from 30.5% in 2008 to 9% in 2010,while the dominant corals in Yulin Bay shifted to more tolerant coral species,such as massive Porites spp.and D.heliopora.The rapid coral community degradation in Yulin Bay between 2008 and 2010 was probably caused by high sediment deposition resulting from intensive dredging and land-clearing activities.These results highlight the necessity for an integrated watershed management to control sediment deposition on near-shore coral ree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事件 珊瑚礁 海南岛 群落变化 小流域综合治理 泥沙淤积 案例 珊瑚群落
原文传递
湖相混积层系沉积特征和高频层序定量划分——以饶阳凹陷肃宁-大王庄构造带沙一下亚段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杜威 纪友亮 +3 位作者 张艺楼 罗妮娜 房萍 张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9期12415-12421,共7页
为定量划分湖相混积层系高频层序,以肃宁-大王庄构造带沙一下亚段为例,利用岩心和地震资料分析混积体系的岩石学特征和空间分布,运用频谱分析和滤波等方法识别标准井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蕴藏的米兰科维奇旋回并计算沉积速率,据此进行高频... 为定量划分湖相混积层系高频层序,以肃宁-大王庄构造带沙一下亚段为例,利用岩心和地震资料分析混积体系的岩石学特征和空间分布,运用频谱分析和滤波等方法识别标准井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蕴藏的米兰科维奇旋回并计算沉积速率,据此进行高频层序划分并讨论地层超压的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一下亚段混积层系岩性以粉砂岩、钙质砂岩、白云质灰岩、油页岩和暗色泥岩为主,混积主体位于肃宁-大王庄构造带的中部,沉积微相包括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碳酸盐质滩坝、砂质滩坝和湖泥;研究区沙一下亚段混积层系受控于短偏心率和斜率周期,高频层序划分的最高精度可以达到约12 m,可识别出8个中期旋回和17个短期旋回;沙一下亚段烃源岩内部的异常高压源于细粒沉积物的欠压实作用和生烃增压作用,高沉积速率是欠压实作用的主要成因。可见,高频湖平面变化对混积体系地层划分具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沉积物 旋回地层学 沉积速率 冀中坳陷 地震沉积学
下载PDF
南沙海域沉积物^(226)Ra和^(210)Pb的分布特征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邓爽 刘劲 +4 位作者 吴雨田 肖静水 刘广山 李超 彭安国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535-2543,共9页
用HPGeγ谱方法测定了6个来自南沙海域沉积物岩心的226Ra与210Pb,研究结果表明,226Ra的活度变化范围为(8.81±0.96)—(38.51±0.73)Bq·kg^(−1);210Pb的活度变化范围为(17.2±1.87)Bq·kg^(−1)至(143.28±3.31)... 用HPGeγ谱方法测定了6个来自南沙海域沉积物岩心的226Ra与210Pb,研究结果表明,226Ra的活度变化范围为(8.81±0.96)—(38.51±0.73)Bq·kg^(−1);210Pb的活度变化范围为(17.2±1.87)Bq·kg^(−1)至(143.28±3.31)Bq·kg^(−1)。226Ra和210Pb核素含量随岩心深度的增加总体上呈现不断减小的趋势,但在其中两个站位,226Ra的含量变化随着岩心深度增加先微弱增加,然后再逐渐减小。比较这6个岩心中226Ra与210Pb的活度发现,226Ra活度的变化范围相对较小,210Pb活度的变化范围相对较大,且226Ra与210Pb没有达到放射性平衡,有着明显的过剩210Pb(210Pbex)。由岩心中210Pbex的垂直分布计算了这6个岩心中的沉积速率,其变化范围为0.270—0.652 cm·a^(−1)。不同站位沉积速率的大小反映了陆源碎屑输入和生源碎屑输入对该海区沉积过程的影响。同时,在南沙海区复杂的生态系统中,底栖生物的生物扰动和水流也是影响沉积环境特征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 Γ能谱 沉积物岩心 沉积速率
下载PDF
红壤坡耕地土壤污染物的输出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徐悦 王克勤 +3 位作者 李太兴 崔富刚 王丽媛 江红 《中国水土保持》 2013年第7期51-53,77,共3页
以澄江县尖山河小流域为例,研究在自然降雨条件下红壤坡耕地土壤养分输出与泥沙流失特征,探讨红壤坡耕地土壤养分流失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降雨量与红壤坡耕地的泥沙迁移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74。②土壤养分流失量大... 以澄江县尖山河小流域为例,研究在自然降雨条件下红壤坡耕地土壤养分输出与泥沙流失特征,探讨红壤坡耕地土壤养分流失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降雨量与红壤坡耕地的泥沙迁移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74。②土壤养分流失量大小依次为全磷>全氮>碱解氮>速效磷>有机质。③土壤养分流失与降雨量、泥沙迁移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其中全磷流失量和降雨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983,全磷流失量和产沙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993。④暴雨条件下红壤坡耕地的泥沙养分富集率大小依次为全磷>速效磷>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其中全磷的富集率最大,为3.00,说明土壤中磷素多以泥沙形态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坡耕地 养分流失 泥沙富集率 尖山河小流域
下载PDF
贵州茂兰峰丛森林洼地泥沙堆积速率的^137Cs示踪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何永彬 李豪 +5 位作者 张信宝 白晓永 严冬春 文安邦 冉景丞 谭卫林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6-372,共7页
选择黔南峰丛洼地区的茂兰自然保护区的坡格森林洼地典型小流域,进行了泥沙堆积的137Cs示踪研究。(1)坡格森林洼地底部的土壤剖面属于农耕地剖面。(2)受岩土分布、微地形和土壤异质性的影响,137Cs初始沉降后的再分布不均匀,137Cs面积活... 选择黔南峰丛洼地区的茂兰自然保护区的坡格森林洼地典型小流域,进行了泥沙堆积的137Cs示踪研究。(1)坡格森林洼地底部的土壤剖面属于农耕地剖面。(2)受岩土分布、微地形和土壤异质性的影响,137Cs初始沉降后的再分布不均匀,137Cs面积活度变异系数为1.54。相同组成特征的地块内部样点137Cs面积活度变异系数变化为0.36~0.54,变异相对较小。但137Cs面积活度不能表征土壤侵蚀状况。(3)典型沉积剖面B-1的单一137Cs峰值浓度出现在14~16cm,高浓度137Cs均匀分布深度小于当地犁耕层厚度20cm,说明1963年以来坡格森林洼地的堆积速率接近于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含量 沉积剖面 森林洼地小流域 泥沙堆积速率 喀斯特峰丛洼地 茂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