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欺诈市场理论在公司债券虚假陈述纠纷中的适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樊健 《财经法学》 2020年第2期3-19,共17页
“11超日债”案是我国公司债券虚假陈述民事侵权诉讼第一案,从目的性限缩的角度看,该案不能直接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法院应当对本案进行实质、全面和充分的说理。这样不仅能... “11超日债”案是我国公司债券虚假陈述民事侵权诉讼第一案,从目的性限缩的角度看,该案不能直接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法院应当对本案进行实质、全面和充分的说理。这样不仅能令当事人信服,也能为将来相同或者类似案件的处理提供重要参考。借鉴美国法院在相似案件方面的司法经验,在充分把握公司股票与公司债券区别的基础上,从交易场所、换手率、分析师数量、发行规模与利息、机构投资者数量、信用评级、股价波动对债券的影响以及债券价格对新信息的反映八个条件来看,欺诈市场理论能够适用于“11超日债”虚假陈述案。本案投资者的全部(或绝大部分)损失与虚假陈述无关,而是源于债券发行人内外部条件的剧烈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欺诈市场理论 公司债券 11超日债 虚假陈述
下载PDF
美国内幕交易执法理论演进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建伟 张锐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9-135,共7页
本文通过对美国内幕交易执法实践中出现的若干个经典判例的回顾和评论,揭示了美国执法部门在内幕交易执法实践中所依托的理论基础的演进历程,重点探讨了内幕交易归责的财产权分析路径和证券欺诈分析路径之间的紧张和冲突。最后,作者指... 本文通过对美国内幕交易执法实践中出现的若干个经典判例的回顾和评论,揭示了美国执法部门在内幕交易执法实践中所依托的理论基础的演进历程,重点探讨了内幕交易归责的财产权分析路径和证券欺诈分析路径之间的紧张和冲突。最后,作者指出中国证券监督部门可以从美国内幕交易执法制度建设方面的诸多经验和教训中汲取可贵的司法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幕交易 财产权分析 证券欺诈
下载PDF
人际利益关系论下的内幕信息泄露责任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缪因知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9-141,共13页
证券内幕信息泄露责任之认定是内幕交易法的一个难点,需具体考察内幕信息泄露时的情境。美国通过判例规则形成的内幕信息泄露责任的法理最为复杂与精巧,其基于人际利益关系构建,围绕泄密人的所得与受密人的所知,具有内在逻辑性。受密人... 证券内幕信息泄露责任之认定是内幕交易法的一个难点,需具体考察内幕信息泄露时的情境。美国通过判例规则形成的内幕信息泄露责任的法理最为复杂与精巧,其基于人际利益关系构建,围绕泄密人的所得与受密人的所知,具有内在逻辑性。受密人责任源于泄密人责任,受密人须知道或应当知道泄密人的信息传递行为违法。泄密人责任不会自受密人处传递,其违法性以其因泄露而获取实质性的个人利益为前提。确立这一客观标准是为了避免陷入考察泄密人主观心态的不确定性。在多链条泄露的情形下,最终受密人/交易者的责任亦须以知道或应当知道泄密人为获得个人利益而泄密为前提;但知道泄密人将内幕信息提供给近亲属用以交易的,可视为知道泄密人已经获益。人际利益关系论的法理是基于经济理性人自利假设的“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故对泄露之利益对价的认知将影响泄密人的违法性、影响受密人是否将其违法用于内幕交易。此种法律责任推导的进路与中国几乎反向的内幕信息泄露案件的执法模式区别甚大,但法理基础更强,具有更好的责任追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幕交易 内幕信息 证券欺诈 受信义务
原文传递
论反欺诈原则在证券法中的确立——对诚实信用作为证券法基本原则的反思 被引量:12
4
作者 万国华 杨海静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9-129,共11页
合目的性、普遍适用性、可诉性是证券法基本原则的构成要件。诚实信用作为证券法的基本原则,是我国民事基本立法在证券立法中的惯性体现。较之诚实信用,反欺诈原则揭示了证券市场的本然之理,贯穿于证券法的始终,并在域外司法实践中切实... 合目的性、普遍适用性、可诉性是证券法基本原则的构成要件。诚实信用作为证券法的基本原则,是我国民事基本立法在证券立法中的惯性体现。较之诚实信用,反欺诈原则揭示了证券市场的本然之理,贯穿于证券法的始终,并在域外司法实践中切实发挥着补充法律漏洞的作用。《证券法》修改应摒弃诚实信用对市场主体主观态度的伦理倡导,确立反对一切欺诈行为的客观理念,构建基本原则与具体规范相结合的反欺诈规则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原则 证券市场 诚实信用 反欺诈
原文传递
证券欺诈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韩德宗 陈启欢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6,共6页
本文用经济学分析及实证的方法研究了中国证券市场关于信息披露的欺诈行为。结论是 :当监管加强 ,欺诈的预期成本增加 ,欺诈上市减少 ,反之 ,欺诈上市增加 ;当一股独大时 ,市场监督容易失效 ,便产生持续信息披露上的欺诈行为 ,此时 ,社... 本文用经济学分析及实证的方法研究了中国证券市场关于信息披露的欺诈行为。结论是 :当监管加强 ,欺诈的预期成本增加 ,欺诈上市减少 ,反之 ,欺诈上市增加 ;当一股独大时 ,市场监督容易失效 ,便产生持续信息披露上的欺诈行为 ,此时 ,社会公众股东承担的总成本是无欺诈条件下的代理成本与受欺诈导致的成本之和 ;监督失效时 ,削弱了诚实公司潜在的长期融资能力。实证结果表明 ,欺诈公司及其高层管理人员所受处罚量与其欺诈行为量的相关度很差 ,处罚的公平性值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 实证分析 证券欺诈 预期成本 代理成本 行为量 处罚量 证券市场 中国
下载PDF
证券欺诈民事责任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齐恩平 吕永学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0-134,共5页
追究证券欺诈者的民事责任,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应是证券法的主要任务。我国证券法确立了民事责任优先的原则,却缺乏可操作性。为防范证券欺诈,化解金融风险,我国应确立证券欺诈的民事责任制度,为证券欺诈的求偿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
关键词 证券欺诈 民事责任 损害赔偿 投资者利益 《证券法》
原文传递
美国证券欺诈赔偿检诉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7
7
作者 焦津洪 高旭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4-160,共7页
美国的证券欺诈赔偿检诉制度是由检察官提起私诉的做法,这种私诉形式具有强化市场公开竞争、恢复公平交易秩序,促进社会财富实现最大化的价值。从法律经济学的角度看,检察官提起证券欺诈赔偿诉讼可以最大限度节省管理诉讼和弥补错误疏... 美国的证券欺诈赔偿检诉制度是由检察官提起私诉的做法,这种私诉形式具有强化市场公开竞争、恢复公平交易秩序,促进社会财富实现最大化的价值。从法律经济学的角度看,检察官提起证券欺诈赔偿诉讼可以最大限度节省管理诉讼和弥补错误疏漏的成本,并且在社会收益和诉讼效率方面都有所提升,能够最大限度恢复交易秩序、促进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反观我国的证券欺诈赔偿民事诉讼,在诉讼成本控制、社会收益获取、诉讼效率提升以及法律供需均衡方面都有待提高。为此,借鉴美国的证券欺诈赔偿检诉制度,探索我国的检察机关提起证券欺诈公益诉讼,是解决证券欺诈赔偿纠纷的一条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欺诈 赔偿责任 公益诉讼 检诉制度
原文传递
市场操纵的规范解构和分析框架维度构建 被引量:7
8
作者 张超 甘培忠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9-70,共12页
证券市场操纵是我国主要的证券违法行为,但有关市场操纵的整体分析框架和局部基础问题的理论研究进展缓慢,既有的理论突破也因为过于着重细微与个案,难以形成对监管具有指导作用的普适性认定标准。证券市场操纵的分析需要与证券欺诈区... 证券市场操纵是我国主要的证券违法行为,但有关市场操纵的整体分析框架和局部基础问题的理论研究进展缓慢,既有的理论突破也因为过于着重细微与个案,难以形成对监管具有指导作用的普适性认定标准。证券市场操纵的分析需要与证券欺诈区别开来,借助域外比较研究寻求与我国市场现实相匹配的制度设置。全球金融一体化进程和金融科技的发展给证券市场操纵者提供了新的市场操纵手段和套利空间,市场操纵的认定标准需要应势而变,更加深入关注市场操纵的违法性实质。现有的市场操纵分析框架强调对行政处罚案例中涉及的认定标准的优化与完善,采用了规则分析框架,但规则分析框架不能有效地就新型市场操纵行为、业务规则做出恰当的理论回应,需要在规则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构建价值分析框架,二者共同作用,优化市场操纵行为的分析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操纵 证券欺诈 监管挑战 价值分析框架
下载PDF
论我国证券欺诈代表人诉讼制度的完善 被引量:7
9
作者 肖建华 陈迎宾 宋芳 《天津法学》 2012年第3期53-62,共10页
证券欺诈严重破坏市场正常秩序,然而行政监管并没有提供有效的约束。文章将对我国现有的证券欺诈诉讼制度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外经验,提出完善建议,以期完善我国证券欺诈诉讼制度。
关键词 证券欺诈 政策建议 立法建议 诉讼代表人制度
下载PDF
证券欺诈诉讼之比较法视野——以我国台湾地区证券投资人团体诉讼制度为核心之探讨 被引量:5
10
作者 廖铭辉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96-102,共7页
2002年7月,我国台湾地区制定并公布《证券投资人及期货交易人保护法》(以下称投保法),嗣后,依据该法之规定,成立了"财团法人证券投资人及期货交易人保护中心"(以下称投保中心)。依《投保法》第二十八条之规定,得接受二十名以... 2002年7月,我国台湾地区制定并公布《证券投资人及期货交易人保护法》(以下称投保法),嗣后,依据该法之规定,成立了"财团法人证券投资人及期货交易人保护中心"(以下称投保中心)。依《投保法》第二十八条之规定,得接受二十名以上投资人书面授权,以自己名义进行团体诉讼。相较于《投保法》制定之前由弱势散户受害人单打独斗,改由投保中心受投资人委托后以自己名义提起诉讼,在《投保法》赋予相关职权下,诉讼及和解谈判的成效似逐渐有所成果。本文以我国台湾地区的团体诉讼制度为探讨之核心,冀能提供未来我国证券欺诈民事诉讼的立法与修法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欺诈 团体诉讼 证券投资人及期货交易人保护法 财团法人证券投资人及期货交易人保护中心
下载PDF
《证券法》虚假信息责任条款适用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高旭军 《财经法学》 2016年第2期100-106,116,共8页
在我国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发布虚假信息损害投资者利益的情况十分严重,这是导致我国证券市场股票价格像"过山车"一样大起大落、发展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证券法》不仅在第63条等条款中明确规定了上市公司必须承担的&... 在我国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发布虚假信息损害投资者利益的情况十分严重,这是导致我国证券市场股票价格像"过山车"一样大起大落、发展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证券法》不仅在第63条等条款中明确规定了上市公司必须承担的"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披露"义务,而且分别在第69条、第193条和第231条中规定了违反这一义务时相关责任人必须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行政处罚责任和刑事责任。为什么在我国有如此严格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上市公司依然会不断发布虚假信息呢?这是本文探究的核心问题。本文将从分析上述法律条款的适用状况入手探求上述问题的答案,因为即使最完善的法律条款,如果未能切实实施,也是水中月。文章首先界定了虚假陈述的概念,并从义务和责任两个方面分析了《证券法》中相关的法律条款,然后,结合有关实证调查的结果和法律规定,分别探究了这些法律条款在我国的适用状况,最后剖析了产生此种状况的深层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革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假陈述 证券法 适用状况 证券欺诈
下载PDF
我国证券欺诈集团诉讼之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静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4-159,共6页
通过美国证券欺诈集团诉讼典型案件"中国人寿案"、"前程无忧案"与国内证券欺诈共同诉讼典型案件"大庆联谊案"的比较研究,探讨美国证券欺诈集团诉讼制度在我国的可行性。由于证券欺诈案件原告众多而损失... 通过美国证券欺诈集团诉讼典型案件"中国人寿案"、"前程无忧案"与国内证券欺诈共同诉讼典型案件"大庆联谊案"的比较研究,探讨美国证券欺诈集团诉讼制度在我国的可行性。由于证券欺诈案件原告众多而损失相对小额等特点,我国现有共同诉讼制度无法有效地解决证券欺诈侵权纠纷,有必要理性借鉴集团诉讼,重新思考我国证券欺诈案件的审理方式与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欺诈 集团诉讼 共同诉讼 可行性
原文传递
债券市场虚假陈述问题与治理对策探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洋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9-56,共8页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不断发展,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凸显。然而,在市场繁荣的表象下,虚假陈述等违法违规行为层出不穷,影响债券市场正常运转秩序和健康可持续发展。虚假陈述行为表现形式多样、涉及主体...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不断发展,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凸显。然而,在市场繁荣的表象下,虚假陈述等违法违规行为层出不穷,影响债券市场正常运转秩序和健康可持续发展。虚假陈述行为表现形式多样、涉及主体较多,加之现行法律法规在处罚不法行为方面滞后于市场发展,导致债券市场有效监管不足、市场乱象屡禁不止。为此,本文在厘清虚假陈述行为和其责任主体的前提下,借鉴国外证券市场治理虚假陈述的先进经验,对照我国的现状与不足之处,就提高违法经济成本、完善投资人保护制度、鼓励举报不法行为、投票选择第三方中介机构提出了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券市场 虚假陈述 信息不对称 信息披露 债券发行 欺诈发行 证券欺诈 集团诉讼 信用评级 司法救济 证券市场监管 投资者权益保护
下载PDF
我国台湾地区证券团体诉讼制度评介及对大陆之启示 被引量:3
14
作者 冯亚景 《上海商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97-107,113,共12页
当下,为妥当解决包括证券欺诈在内的现代性纷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保护有关主体之集合性利益,震慑阻却违法行为,赋予具备一定资格之团体组织以诉权,允许其为保护自身之外的权益而提起民事诉讼的制度正越来越受到不少国家和地区的重... 当下,为妥当解决包括证券欺诈在内的现代性纷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保护有关主体之集合性利益,震慑阻却违法行为,赋予具备一定资格之团体组织以诉权,允许其为保护自身之外的权益而提起民事诉讼的制度正越来越受到不少国家和地区的重视和青睐。我国台湾地区的证券团体诉讼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独树一帜、别具一格,在实践中也取得巨大成绩。研究其证券团体诉讼制度对于我国大陆地区和其他国家之立法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诉讼 证券侵权 投保中心
下载PDF
美国证券域外纠纷诉权新解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雳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10,共7页
2010年6月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审结的莫里森案,是美国证券法发展史上的重要节点,代表了全球化背景下最大资本市场在处理涉外欺诈纠纷问题上的转向。以往的行为和影响标准被否定,交易标准得到强调,《证券交易法》第10(b)条的适用范围被限缩... 2010年6月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审结的莫里森案,是美国证券法发展史上的重要节点,代表了全球化背景下最大资本市场在处理涉外欺诈纠纷问题上的转向。以往的行为和影响标准被否定,交易标准得到强调,《证券交易法》第10(b)条的适用范围被限缩,存托凭证和国外基础证券受到区别对待。此后一年间,尽管不无争议,莫里森案判决和交易标准被下级法院广泛援引,并经受住了Dodd-Frank法案的考验。由此释放出的信号包括,美国有意愿加强公共执法和国际多边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欺诈 涉外诉讼管辖 私人民事诉讼 美国证券法
下载PDF
新《证券法》下证券欺诈集体诉讼的司法审查——以美国《联邦民事诉讼法》第23条为范本 被引量:1
16
作者 汪伟 《中国证券期货》 2023年第1期85-96,共12页
全面实行发行注册制容易引发虚假陈述、操纵市场等证券群体性纠纷。2020年新《证券法》第95条规定了普通代表人诉讼和特别代表人诉讼并驾齐驱的“双轨制”诉讼,克服了集体行动难题和公共执法不足的两大流弊。然而,作为我国首例适用特别... 全面实行发行注册制容易引发虚假陈述、操纵市场等证券群体性纠纷。2020年新《证券法》第95条规定了普通代表人诉讼和特别代表人诉讼并驾齐驱的“双轨制”诉讼,克服了集体行动难题和公共执法不足的两大流弊。然而,作为我国首例适用特别代表人诉讼的康美药业案,并未提及“双轨制”诉讼程序转换的司法审查要求,无疑会产生诉讼选择困惑、审判实务疑难、法律规范难以预期等结构性矛盾。对此,我国亟须以美国《联邦民事诉讼法》第23条为借鉴,完善中国式证券欺诈集体诉讼的默示要件、先决要件和维持要件。其中,对于先决要件的实质审查,法院应重点关注众多性中的非数量要素、聚焦“定性而非定量”的共同性问题、把握典型性中的诉请本身是否利益一致、判断充分性是否嵌入正当程序之中。同时,法院也要对投资者的声明退出加以审查,避免道德风险引发“诉讼失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欺诈 康美药业 特别代表人诉讼 普通代表人诉讼 投服中心
下载PDF
证券欺诈民事责任法律性质之争议在法学方法论上的检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江高峰 《河北法学》 CSSCI 2004年第10期97-101,共5页
从类型分析法入手,全面阐述了证券欺诈的各种类型:证券发行、交易欺诈,证券收购欺诈,第三人证券欺诈,代理人欺诈,操纵市场,内幕交易,欺诈客户,并深刻分析了上述证券欺诈应由合同法予以规制的必要性。其次,运用目的分析法,立足于证券法... 从类型分析法入手,全面阐述了证券欺诈的各种类型:证券发行、交易欺诈,证券收购欺诈,第三人证券欺诈,代理人欺诈,操纵市场,内幕交易,欺诈客户,并深刻分析了上述证券欺诈应由合同法予以规制的必要性。其次,运用目的分析法,立足于证券法的立法目的,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证券欺诈导致了契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产生,为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应赋予受损害的投资者选择权,而非单一的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欺诈 契约责任 侵权责任 责任竞合 投资者利益 证券法
下载PDF
美国证券欺诈起诉标准的新发展——以Matrixx v.Siracusano案为中心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剑玲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0-25,共6页
2011年3月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审结的Matrixx案,明确了原告提起私人证券欺诈之诉时应满足的"重大性"和"故意"两个起诉标准之具体含义。最高法院拒绝在"重大性"问题上适用黑白分明的判断标准,坚持从"是... 2011年3月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审结的Matrixx案,明确了原告提起私人证券欺诈之诉时应满足的"重大性"和"故意"两个起诉标准之具体含义。最高法院拒绝在"重大性"问题上适用黑白分明的判断标准,坚持从"是否有实质性可能性使一个理性的投资者认为被遗漏信息的披露将显著改变现有信息的全局"角度来判断某一信息是否重大。Matrixx案判决将进一步加强上市公司的披露义务,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原告提起证券欺诈之诉提供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欺诈 起诉标准 美国证券法
下载PDF
论证券欺诈
19
作者 郭丽红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70-75,共6页
证券欺诈是证券市场常见的违法行为,也是我国证券监管机关重点打击的对象。针对目前学界在证券欺诈有关问题上的争议,本文提出,证券欺诈是一种包括若于证券违法行为在内的民事侵权行为,法律应对其规定全面的法律责任形式,特别是应... 证券欺诈是证券市场常见的违法行为,也是我国证券监管机关重点打击的对象。针对目前学界在证券欺诈有关问题上的争议,本文提出,证券欺诈是一种包括若于证券违法行为在内的民事侵权行为,法律应对其规定全面的法律责任形式,特别是应完善民事责任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欺诈 侵权行为 法律责任形式 中国 证券市场 证券法 民事责任
下载PDF
塑建中国证券法的灵魂——纲领性反证券欺诈条款研究
20
作者 吴晓萍 周显志 《地质技术经济管理》 2004年第3期51-54,共4页
在中国现行的证券法制体系下,尚缺乏民事反证券欺诈的纲领性条款,造成反证券欺诈的不力。本文通过分析反欺诈条款的典范——美国证券法10b-5规则和研究证券欺诈行为的特殊性,论述了中国反欺诈条款应具备的特质,据此拟定了纲领性反证券... 在中国现行的证券法制体系下,尚缺乏民事反证券欺诈的纲领性条款,造成反证券欺诈的不力。本文通过分析反欺诈条款的典范——美国证券法10b-5规则和研究证券欺诈行为的特殊性,论述了中国反欺诈条款应具备的特质,据此拟定了纲领性反证券欺诈条款,特别在反欺诈条款中强调了民事赔偿责任、举证责任倒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欺诈 民事责任 反欺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