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3篇文章
< 1 2 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通俗音乐的社会文化内涵解读 被引量:7
1
作者 郭锄非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4-166,共3页
当前的通俗音乐是新时期流行文化中最活跃的一种,是以高科技的大众传媒为依托,以人才、智力和创造力为主要特征,以都市大众为消费对象,按照市场规则批量生产,集中满足人们感性娱乐的文化形态,其文化内涵也大多是非主流的,造成了新的文... 当前的通俗音乐是新时期流行文化中最活跃的一种,是以高科技的大众传媒为依托,以人才、智力和创造力为主要特征,以都市大众为消费对象,按照市场规则批量生产,集中满足人们感性娱乐的文化形态,其文化内涵也大多是非主流的,造成了新的文化矛盾和冲突。在市场规则和经济效益占据主导地位的今天,如何历史地看待审美标准,平衡地对待通俗音乐带来的精神与物质导致新的人性冲突和裂变,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通俗音乐 娱乐性 流行文化 开放性 市场化
下载PDF
论海派绘画对传统绘画题材与审美观的发展 被引量:3
2
作者 惠剑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2-144,共3页
"海派绘画"是中国近代美术史中的重要现象,它是在上海独特的地域环境中,在多元的移民文化与快速发展的商业经济以及西方文化的侵袭等条件下所形成的。海派绘画有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并对传统文人画有很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绘画... "海派绘画"是中国近代美术史中的重要现象,它是在上海独特的地域环境中,在多元的移民文化与快速发展的商业经济以及西方文化的侵袭等条件下所形成的。海派绘画有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并对传统文人画有很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绘画题材的大众化、世俗化以及设色上的雅俗共赏。海派绘画对后世的中国画影响很大,它在中国画的传统与现代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成为现代中国画的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派绘画 题材 审美观 商业化 世俗性
下载PDF
世俗化社会思潮中的女性文学——对近年女性文学创作的一种分析
3
作者 潘晓生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3-46,共4页
世俗化文化时代的到来以及由此而造成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和社会审美风尚的变异 ,使近年来的女性文学创作发生了诸多变化。女性写作已经被有意无意地纳入了一个商业运作的轨道 ,文学作品的消费性特征日益明显 ,它们以满足公众的娱乐化... 世俗化文化时代的到来以及由此而造成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和社会审美风尚的变异 ,使近年来的女性文学创作发生了诸多变化。女性写作已经被有意无意地纳入了一个商业运作的轨道 ,文学作品的消费性特征日益明显 ,它们以满足公众的娱乐化审美需求为目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俗化 消费性 商业化 娱乐化
下载PDF
论《天香》对中国女性现代文化品格的塑立 被引量:1
4
作者 白军芳 《职大学报》 2014年第5期9-13,共5页
王安忆的长篇小说《天香》虽然书写的是明朝晚期申绣发展的故事,但是,女性文化品格却是富有现代女性文化气息的建构。首先,"天香园绣"的女子们不是"红楼世界"中的依附人格,是依赖自身劳动来"挣"自己生活... 王安忆的长篇小说《天香》虽然书写的是明朝晚期申绣发展的故事,但是,女性文化品格却是富有现代女性文化气息的建构。首先,"天香园绣"的女子们不是"红楼世界"中的依附人格,是依赖自身劳动来"挣"自己生活的主体型品格,其次,作者在塑造女性文化品格时,一反传统的"清高型"方向塑造,而凸显女性"世俗化"的生命面向,而源源不断的生命活力就来自种种民间元素的"错接"。最后,论文强调,《天香》中的女性现代文化品格是整个文明健康发展的一部分,和男性文化的民间审美浑然一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现代文化品格 劳动 错接 世俗化
下载PDF
来来往往一首诗,禅俗两不离——论释惠洪及其诗歌创作
5
作者 孙海洋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77-80,共4页
释惠洪有世俗化的一面 ,主要表现在青中年时期 ,晚年却是真实的禅子。其诗世俗色彩颇浓 ,但禅佛色彩也很浓 ,其风格以清丽为主 ,兼有雄豪、凄清、空寂之色 ,其早、中。
关键词 释惠洪 世俗化 诗歌创作
下载PDF
晚清民国时期的瓷绘桃花纹饰
6
作者 陈英 马俊波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0-74,共5页
花,在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积淀过程中,被赋予人格化的力量,成为表现和构建文化的载体,深深的溶入文学、艺术中。通过对桃花及其相关纹饰的组合,在晚清民国瓷绘艺术中的精彩,揭示其繁荣表象下,审美主体的变迁以及文化的转向对瓷绘纹饰的... 花,在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积淀过程中,被赋予人格化的力量,成为表现和构建文化的载体,深深的溶入文学、艺术中。通过对桃花及其相关纹饰的组合,在晚清民国瓷绘艺术中的精彩,揭示其繁荣表象下,审美主体的变迁以及文化的转向对瓷绘纹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文化 世俗性 浅绛彩 桃花纹饰
下载PDF
世俗化与宗教的未来 被引量:21
7
作者 高师宁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38,共5页
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 ,世俗化不仅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而且对宗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方面 ,在现代社会中 ,宗教在公共领域的影响力和重要性日益减退 ,宗教信仰越来越成为个人的私事 ;另一方面 ,世俗化并没有导致宗教的死... 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 ,世俗化不仅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而且对宗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方面 ,在现代社会中 ,宗教在公共领域的影响力和重要性日益减退 ,宗教信仰越来越成为个人的私事 ;另一方面 ,世俗化并没有导致宗教的死亡 ,相反 ,现代社会的巨大变迁全方位地为各种新兴宗教提供了生存环境 ,而且 ,在某些情况下还出现了传统宗教的明显复兴。如何处理宗教与社会科学的关系 ,如何处理传统宗教与新兴宗教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世俗化 新兴宗教
原文传递
从两种世俗化视角看当代中国大众文化 被引量:18
8
作者 陶东风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8,共4页
本文尝试创造性地运用阿伦特、哈贝马斯等西方思想家的世俗化与现代性理论,区分当代中国的世俗化与大众文化的两种类型。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文化经历了第一次世俗化过程,其特点是让世俗社会从准宗教化的"文革"极权主义... 本文尝试创造性地运用阿伦特、哈贝马斯等西方思想家的世俗化与现代性理论,区分当代中国的世俗化与大众文化的两种类型。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文化经历了第一次世俗化过程,其特点是让世俗社会从准宗教化的"文革"极权主义的压制中解放出来,重建私人性与公共性相统一的公民社会,以及既有个体权利意识,又有公共关怀的新颖的理性自律个体。作为第一次世俗化的主要文化形态,80年代的大众文化积极参与了这种新公共性的建构;但90年代以后,另一类型的世俗化出现了:不再关注公共世界和他人,而是沉迷于物质享受和内心隐私。这是一种与宗教不同的否弃公共世界的方式:退回到生理性/身体性快乐和封闭的个人内心世界,导致病态的自恋人格。本文认为,这两种世俗化形态是我们准确把握两种大众文化及其政治功能的主要依据和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俗化 大众文化 公共性
下载PDF
陕北腰鼓运动的历史变迁与传承研究——以安塞、横山腰鼓为个案 被引量:17
9
作者 高鹏飞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8-82,共5页
基于发生学理论,田野调查、文献资料法及逻辑分析的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的陕北腰鼓运动变迁及其传承进行研究。认为:陕北腰鼓的起源与先民们对鼓的多符号通神崇拜和鼓在历史代际中的工具理性功能密不可分;陕北腰鼓由祭祀、娱神和祈祷等... 基于发生学理论,田野调查、文献资料法及逻辑分析的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的陕北腰鼓运动变迁及其传承进行研究。认为:陕北腰鼓的起源与先民们对鼓的多符号通神崇拜和鼓在历史代际中的工具理性功能密不可分;陕北腰鼓由祭祀、娱神和祈祷等神圣化角色扮演向政治符号、娱人、表演等世俗化变迁过程中,呈现出越来越宽泛的适应性功能;陕北腰鼓运动传承载体主要依附于陕北秧歌、社火、搬水船与抬楼子等陕北民族节庆仪式;陕北腰鼓在传承中存在角色神圣与世俗化断裂、战争符号记忆的武鼓与表演化的文鼓断裂;与断裂伴随的弥合主要藉以权力救赎、机构制度符号记忆和传统乡土社会的仪式而得以维系;鼓文化崇拜和传统乡土社会的秧歌仪式是陕北腰鼓生存与传承的文化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腰鼓 传承变迁 断裂 弥合 政治符号 战争符号 世俗化 商业化
下载PDF
Carbon isotopic variations of Proterozoic carbonates in Jixian, Tianjin, China 被引量:14
10
作者 CHU Xuelei, ZHANG Tonggang, ZHANG Qirui, FENG Lianjun & ZHANG Fusong1.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 China 2. Key Laboratory for Mine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 China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 to Chu Xuelei (email: xlchu@mail.c-geos.ac.c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4年第2期160-170,共11页
Along the Proterozoic stratigraphic sections of Jixian, Tianjin, the ??13C values of carbonates are mostly negative in the Changchengian (Changcheng System), varying approximately within a range of (0±1)‰ in the... Along the Proterozoic stratigraphic sections of Jixian, Tianjin, the ??13C values of carbonates are mostly negative in the Changchengian (Changcheng System), varying approximately within a range of (0±1)‰ in the Jixianian (Jixian System), and have commonly positive values of (2±2)‰ in the Qingbaikouan (Qingbaikou System). From Chuanlinggou Formation to Dahongyu Formation, i.e. from ca. 1700 Ma to 1600 Ma, the δ13C values of carbonates increase from about -3‰ to 0‰, but oscillate with large excursion in Dahongyu Formation. Two large excursions occur in the Jixianian, one in Yangzhuang Formation and the other in the third submember of Wumishan Formation overlaying. These integrated and continuous records of carbon isotope reflect secular variations of δ13C value in ancient seawater from ca. 1700 Ma to ca. 800 Ma. The increase and subsequent oscillation of seawater δ13C value occurring from the ages of ca. 1700 to ca. 1600 Ma and <1300 Ma may signify two correlative global tectonic ev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terozoic Jixian CARBON isotope chemostratigraphy secular variation global tectonic event.
原文传递
唐代尼僧与世俗家庭的关系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杨梅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20-26,共7页
按佛典规定 ,尼僧一旦出家就应断绝尘缘 ,与世俗家庭的关系自然也不复存在。但实际情况似乎并非如此。本文收集整理的唐代碑石和其他文献中的相关资料可以证明 ,唐代女子出家后依然被视为世俗家庭的成员 ,并与家庭、家族互为依存。唐代... 按佛典规定 ,尼僧一旦出家就应断绝尘缘 ,与世俗家庭的关系自然也不复存在。但实际情况似乎并非如此。本文收集整理的唐代碑石和其他文献中的相关资料可以证明 ,唐代女子出家后依然被视为世俗家庭的成员 ,并与家庭、家族互为依存。唐代尼僧可以住家并参与家庭事务管理 ,死后亦可按俗法葬于家族墓地 ,至有“生归于佛 ,殁归于乡”、在迁化后葬归世俗家庭的现象发生。这生动地说明了中古中国佛教的中国化和世俗化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僧 世俗家庭 本家 世俗化
下载PDF
社会化,还是世俗化?——中国当代佛教发展的社会学审视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向平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6-61,共6页
中国当代佛教与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之间的互动关系日呈复杂。中国当代佛教的发展特征表面上类似世俗化,因而常常遭遇所谓世俗化的批评。其实,这并不能用西方宗教学理论中的神圣性与世俗性的关系来加以审视。中国佛教的当代发展并不是所谓... 中国当代佛教与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之间的互动关系日呈复杂。中国当代佛教的发展特征表面上类似世俗化,因而常常遭遇所谓世俗化的批评。其实,这并不能用西方宗教学理论中的神圣性与世俗性的关系来加以审视。中国佛教的当代发展并不是所谓的世俗化倾向,而是具有深刻的社会学意义的"社会化"内在要求。中国佛教的历史发展形态基本上围绕着真与俗、空与有等关系的演变而演变,其内在张力并非神圣与世俗的二元对立,而是真与俗、空与有的互补与互渗,一种特殊的相互嵌入的关系。当代的"人间佛教"是这种内在张力的现代社会形态,已成为中国佛教发展的主流。因而,在处理中国佛教与中国社会的关系时,在中国当代佛教的社会学研究中,与其使用"世俗化"概念,不如提出"人间佛教"的"社会化"命题,以真实讨论当代中国佛教所应具有的社会化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俗化 社会化 人间佛教
原文传递
来自宗教的反抗:《权力与荣耀》中的现代性建构探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吕鹏 张弛 《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9年第3期28-33,共6页
《权力与荣耀》是格雷厄姆·格林以他在墨西哥两个月的经历为基础创作而成的小说。结合墨西哥近三百年的被殖民遭遇及拉美近代社会建构的史实,小说通过描绘在宗教运动背景下天主神父的逃亡之旅再现了拉美地区后殖民地社会的权力关... 《权力与荣耀》是格雷厄姆·格林以他在墨西哥两个月的经历为基础创作而成的小说。结合墨西哥近三百年的被殖民遭遇及拉美近代社会建构的史实,小说通过描绘在宗教运动背景下天主神父的逃亡之旅再现了拉美地区后殖民地社会的权力关系图景。主人公威士忌神父逃难过程中态度的转变不仅反映出外来天主教信仰对于殖民地“他者”的深刻影响,通过其逃难之旅的空间呈现也折射出殖民地社会现代性的建构范式。本文结合安东尼·吉登斯关于现代性“时空伸延”的理论,分析墨西哥为寻求现代性建构所面临的冲突和压迫现状,揭示后殖民语境中深刻复杂的权力话语争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 现代性 去宗教化 格雷厄姆·格林 时空伸延
下载PDF
“土耳其模式”:历史与现实 被引量:15
14
作者 昝涛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22,共13页
土耳其的发展道路作为一种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形态:一是凯末尔主义的激进世俗化;二是以世俗民主制度为基础的温和伊斯兰主义。土耳其能够发展出一种模式,首先在于它成功地进行了民族建构(民族主义),它涉及到的问题,是作为传统帝... 土耳其的发展道路作为一种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形态:一是凯末尔主义的激进世俗化;二是以世俗民主制度为基础的温和伊斯兰主义。土耳其能够发展出一种模式,首先在于它成功地进行了民族建构(民族主义),它涉及到的问题,是作为传统帝国统治民族的土耳其人如何在后帝国时代建立新的民族认同。对土耳其模式的两个阶段的划分主要是基于对土耳其政教关系(世俗主义)的观察,它涉及到的问题是土耳其如何通过世俗化建设一个现代国家。土耳其政教关系的发展反映的是土耳其模式的动态性。只有综合看待上述内容,才能比较全面地理解土耳其模式。总结和研究土耳其模式对于中东其他国家的发展具有参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耳其模式 民族主义 世俗化 正义与发展党
下载PDF
Reliability of geomagnetic secular variations recorded in a loess section at Lingtai, north-central China 被引量:13
15
作者 朱日祥 郭斌 +3 位作者 潘永信 刘青松 A.Zeman V.Suchy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0年第1期1-9,共9页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rock magnetic properties using stepwise isothermal remanence (IRM) acquisition, thermomagnetic analysis and temperature-dependent susceptibility history, identifies magnetite as the carrier of ...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rock magnetic properties using stepwise isothermal remanence (IRM) acquisition, thermomagnetic analysis and temperature-dependent susceptibility history, identifies magnetite as the carrier of the main fraction of the remanence, associated with maghemite and hematite in Malan loess (L1), Holocene soil (S0) and last-glacial paleosol (S1). The presence of short-lived direction fluctuations indicates that no significant smoothing occurs in L1 when its remanence is locked, and thus L1 is capable of recording the geomagnetic secular variation (PSV), while the PSV has been severely smoothed or wiped out by pedogenic processes during S1 formation.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the Mono Lake and Laschamp excursions are two independent geomagnetic events based on this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MAGNETIC secular variations VGP scatter LOESS GEOMAGNETIC excursion.
原文传递
西双版纳傣族宗教生活的世俗化倾向——以嘎洒、勐罕、大勐龙三镇为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龚锐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6-43,共8页
如果对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西双版纳傣族的宗教生活做一个总体的回顾 ,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西双版纳傣族的小乘佛教正处于日益世俗化的进程中。文章以西双版纳三个傣族乡镇的宗教生活为田野调查个案 ,并对这三个个案进行了比较分析 ... 如果对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西双版纳傣族的宗教生活做一个总体的回顾 ,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西双版纳傣族的小乘佛教正处于日益世俗化的进程中。文章以西双版纳三个傣族乡镇的宗教生活为田野调查个案 ,并对这三个个案进行了比较分析 ,从中得出西双版纳傣族的宗教生活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世俗化的倾向。本文以此为切入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傣族 宗教生活 世俗化 小乘佛教
原文传递
延续与变迁:当代土耳其的政教关系 被引量:14
17
作者 昝涛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65,共35页
自2002年具有伊斯兰主义背景的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执政以来,土耳其政教关系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在埃尔多安时代,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正发党作为一个政治伊斯兰力量长期执政,借助政权的力量不断"试水"世俗主义;另一方面... 自2002年具有伊斯兰主义背景的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执政以来,土耳其政教关系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在埃尔多安时代,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正发党作为一个政治伊斯兰力量长期执政,借助政权的力量不断"试水"世俗主义;另一方面,在正发党的控制下,土耳其宗教事务部日趋"伊斯兰化"。当下,土耳其政教关系的发展状况与其历史发展一脉相承。从土耳其现代史的长时段视野来看,埃尔多安和正发党并没有提供全新的东西,它们所体现的是政治伊斯兰在土耳其的历史延续性。即使正发党在牢固地掌握权力之后,也并未寻求完全颠覆土耳其的世俗主义政体,土耳其既有的政教关系尚未发生实质性的改变。作为国家和社会共同拥有的意识形态,凯末尔主义的世俗主义虽然不断面临挑战,但在土耳其仍具有相当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教关系 土耳其 埃尔多安 正义与发展党 世俗主义
原文传递
英国19世纪宗教与小说创作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增 龙瑞翠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0-127,共8页
人高于动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作为精神的社会存在,人必然是要寻求精神依托的,而宗教就是其中一个重要选择。在维多利亚时代,由于工业革命及科学的发展,人们可能已经不再相信传统的宗教,但他们依然需要宗教作为精神的依托,因而虔诚信教... 人高于动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作为精神的社会存在,人必然是要寻求精神依托的,而宗教就是其中一个重要选择。在维多利亚时代,由于工业革命及科学的发展,人们可能已经不再相信传统的宗教,但他们依然需要宗教作为精神的依托,因而虔诚信教依然是那个世纪的一个重要标志,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社会精英,甚至是科学家和进化论支持者都是宗教的信仰者。这一时期的宗教体现出一种世俗化的倾向,它反映在人们的日常道德行为之中,成为一种社会公众性的意识形态以及智性生活的中心,成为人们生活的核心和空洞信仰的能量来源。身为维多利亚时代一分子的作家也必然受到那个时代宗教情势的影响。作为时代敏感的晴雨表,他们体验并感知着宗教的变革,并自觉不自觉地用自己的笔将其反映出来,文学与宗教呈现出一种密切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创作 宗教世俗化 福音主义 牛津运动 宗教性
下载PDF
四川藏区藏传佛教现状调查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雪梅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5-111,共7页
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描述和分析了四川藏区藏传佛教的现状。近年来,区内藏传佛教复兴的趋势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贫困地区、弱势群体对宗教的需要程度明显更高。在世俗化趋势下,宗教对社会生活的参与主要集中在生老病... 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描述和分析了四川藏区藏传佛教的现状。近年来,区内藏传佛教复兴的趋势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贫困地区、弱势群体对宗教的需要程度明显更高。在世俗化趋势下,宗教对社会生活的参与主要集中在生老病死等人生事务上,民俗信仰的成分很大。它能解决的不是社会发展,而主要是通过补偿、整合和世俗干预等机制来解决个体精神和心理层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藏区 藏传佛教现状 社区参与 世俗化
原文传递
论现代化条件下的宗教世俗化问题 被引量:8
20
作者 汪维钧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7-72,共6页
世俗化是当代宗教意识的主体色,也是当代宗教发展的潮流和显著特征。宗教世俗化的过程是一个涉及人文精神、宗教权力、宗教观念、宗教价值取向、宗教礼仪和戒律、宗教情感及传道方式等诸多方面,经历从"附魅"到"祛魅"... 世俗化是当代宗教意识的主体色,也是当代宗教发展的潮流和显著特征。宗教世俗化的过程是一个涉及人文精神、宗教权力、宗教观念、宗教价值取向、宗教礼仪和戒律、宗教情感及传道方式等诸多方面,经历从"附魅"到"祛魅"、从核心化到边缘化、从"上帝万能"到"上帝已死",从彼世到此世、从繁琐严格到简约宽松、从间隔性到新的交感性的复杂过程。世俗化与宗教热这两种似乎矛盾的相关性现象的奇特结合,伴随着世俗化过程中出现的传统宗教的复兴和新兴宗教的兴起,其背景恰恰是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世俗化 宗教热 现代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