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矿长距离掘进巷道分段降温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永亮 翟雪峰 +2 位作者 卢守青 张西龙 曹建霞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3-79,共7页
为解决金属矿长距离掘进巷道回风阶段产生的热害问题,利用Fluent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数值模拟掘进巷道降温模型。首先,提出长距离掘进巷道分段降温思路,并利用SpaceClaim软件分别建立采用常规压入式通风和分段降温技术的巷道三维几何... 为解决金属矿长距离掘进巷道回风阶段产生的热害问题,利用Fluent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数值模拟掘进巷道降温模型。首先,提出长距离掘进巷道分段降温思路,并利用SpaceClaim软件分别建立采用常规压入式通风和分段降温技术的巷道三维几何模型;然后,利用网格划分软件划分几何模型网格,并利用Fluent软件对该模型作参数设置及数值模拟;最后,提出有效降温区域的概念并分析采用常规压入式通风和分段降温技术的巷道降温模拟结果。结果表明:在100 m长的掘进巷道模型中,采用分段降温技术的模型降温效果比常规降温模型的降温效果提高17.7%;采用分段降温技术的巷道回风风温比常规压入式通风回风风温低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距离掘进巷道 分段降温 热害 计算流体力学(CFD) 有效降温区域
下载PDF
分段冷却工艺对新型热轧耐磨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贾改风 吕德文 +2 位作者 张继永 李冠楠 李爱民 《轧钢》 2021年第3期22-26,共5页
采用控制轧制+分段冷却技术一步生产法,可使新型热轧耐磨钢NM400R在线获得最终多相组织,无需轧后热处理,工艺流程短、工序能耗低、节能环保。由于在轧后采用分段冷却技术,为保证产品力学性能,需精确控制组织中各相比例,对冷却工艺和层... 采用控制轧制+分段冷却技术一步生产法,可使新型热轧耐磨钢NM400R在线获得最终多相组织,无需轧后热处理,工艺流程短、工序能耗低、节能环保。由于在轧后采用分段冷却技术,为保证产品力学性能,需精确控制组织中各相比例,对冷却工艺和层冷设备控制精度要求较高。经研究,一段中冷温度、空冷时间,二段冷却速率和卷取温度是影响成品带钢组织性能的主要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中冷温度的升高,成品带钢组织中铁素体比例减少,马氏体或贝氏体比例增加,带钢的强度、硬度增加,伸长率和冷弯性能降低;随着空冷时间的延长,带钢的强度、硬度降低,伸长率和冷弯性能提高;在二段冷却中,随着冷速的增大,带钢的金相组织由F+P逐渐转变为M;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卷取温度的降低,带钢的强度、硬度增加,伸长率和冷弯性能下降。结果表明,终轧温度830~930℃,中冷温度600~700℃,空冷时间4~8 s,一段冷速不小于20℃/s,二段冷速不小于30℃/s,冷却至室温卷取可使新型热轧耐磨钢NM400R获得最佳的强韧性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热轧耐磨钢NM400R 分段冷却 终轧温度 中冷温度 冷却速率 卷取温度 组织性能
原文传递
高温采煤工作面集中供冷和分段供冷方式对比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隋秀华 曾现伟 +2 位作者 黄云前 王凤娇 曹冬冬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1-95,共5页
为了研究采煤工作面空冷器供冷方式对工作面温度的影响,基于能量守恒定律及热传递原理,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和现场试验的方法对采煤工作面集中供冷及分段供冷的方式进行研究。发现2种供冷方式均对采煤工作面的温度起到降温作用;实例中分... 为了研究采煤工作面空冷器供冷方式对工作面温度的影响,基于能量守恒定律及热传递原理,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和现场试验的方法对采煤工作面集中供冷及分段供冷的方式进行研究。发现2种供冷方式均对采煤工作面的温度起到降温作用;实例中分段供冷方式采煤工作面平均温度为27.5℃,比采用集中供冷方式采煤工作面平均温度低0.3℃;通过计算方差,分段供冷方式采煤工作面方差仅为0.079,集中供冷方式采煤工作面温度方差为0.585。结果表明:分段供冷方式能够给采煤工作面提供更低、更稳定的温度,能够保证整个采煤工作面具有更好的工作温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冷器 集中供冷 分段供冷 高温热害
下载PDF
铝带冷轧机工作辊分段冷却热辊型调控功效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伟 刘传相 《精密成形工程》 2017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研究铝带冷轧机轧辊热辊型调控功效对分段冷却流量分布的影响。方法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及其APDL参数化编程语言,建立工作辊温度场和热辊型轴对称仿真模型,对轧辊温度场仿真结果和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轧辊基本冷却和分段局部冷... 目的研究铝带冷轧机轧辊热辊型调控功效对分段冷却流量分布的影响。方法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及其APDL参数化编程语言,建立工作辊温度场和热辊型轴对称仿真模型,对轧辊温度场仿真结果和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轧辊基本冷却和分段局部冷却2种模式的热辊型调控效应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轧辊温度场仿真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误差较小。热辊型调控功效分析表明,二次基本冷却模式能改善轧辊中部冷却效果,减少板边处轧辊局部冷却能有效改善板边处轧辊的温降,得到了二肋浪位置附近喷嘴对二肋浪处热辊型的调控效应系数相对比例。结论热辊型调控功效分析研究结果为二肋浪等局部板形控制的分段冷却流量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辊温度场 热辊型 有限元 分段冷却
下载PDF
浅谈轧机板形控制系统的组成及控制原理 被引量:1
5
作者 郭明明 《世界有色金属》 2021年第10期6-8,共3页
板形是铝箔的重要质量指标,采用板形自动控制系统是提高铝箔板形精度和实现最高生产效率的必由之路。本文介绍一种自动化程度很高的铝箔板形自动控制系统OPTIROLLi2的组成及控制原理。
关键词 板形辊控制系统 板型辊 SIKO SFC VC 弯辊 倾斜 分段冷却
下载PDF
智能方法在板形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6
作者 刘宏民 贾春玉 单修迎 《燕山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1-5,17,共6页
介绍了智能方法在轧制领域特别是在板形控制中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神经网络、模糊控制、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智能方法在板形模式识别模型、板形预报模型、板形控制的液压弯辊控制模型和轧辊分段冷却控制模型中的应用,表明将智能方法... 介绍了智能方法在轧制领域特别是在板形控制中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神经网络、模糊控制、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智能方法在板形模式识别模型、板形预报模型、板形控制的液压弯辊控制模型和轧辊分段冷却控制模型中的应用,表明将智能方法引入板形控制中,改变了依赖经验和传统方法进行板形控制的局面,为板形控制建模走出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模糊 智能 模式识别 板形预报 液压弯辊 分段冷却 板形控制
下载PDF
热精轧机轧辊分段冷却系统的研究与改进
7
作者 杨永兴 《铝加工》 CAS 2024年第5期49-54,共6页
以2800 mm四重可逆式热精轧机为研究对象,介绍其轧辊分段冷却系统的改进过程。通过对喷嘴的参数及布置等进行分析,验证设计的合理性。结合理论与实践,确认“色差”的产生与喷射均匀性有直接关系,而根本原因在于喷嘴的稳定性不足。喷嘴... 以2800 mm四重可逆式热精轧机为研究对象,介绍其轧辊分段冷却系统的改进过程。通过对喷嘴的参数及布置等进行分析,验证设计的合理性。结合理论与实践,确认“色差”的产生与喷射均匀性有直接关系,而根本原因在于喷嘴的稳定性不足。喷嘴的结构、材料及维护方法是影响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设计时采用更可靠的喷嘴结构和材料,并优化维护方法,可避免“色差”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精轧机 轧辊分段冷却 喷射均匀性 色差 喷嘴
下载PDF
莱钢1500mm六辊可逆冷轧机的板形控制技术 被引量:3
8
作者 宋晓云 马净 《一重技术》 2008年第3期34-36,共3页
以莱钢1500mm六辊可逆式冷轧机为例介绍板形控制的新技术,并介绍板形仪的使用和目标曲线的选取。
关键词 板形控制 凸度 平直度 液压弯辊 分段冷却
下载PDF
食品行业氨制冷系统节能技术的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沈娇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9年第8期124-128,共5页
针对近年来食品、冷链行业迅速发展带来的节能降耗需求,人们要在投资可控的范围内提出节能降耗的具体办法,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采取节能措施。本文以啤酒厂为例,对氨制冷系统的分级冷却技术和峰谷电价蓄冷技术进行了简述,并结合实际工... 针对近年来食品、冷链行业迅速发展带来的节能降耗需求,人们要在投资可控的范围内提出节能降耗的具体办法,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采取节能措施。本文以啤酒厂为例,对氨制冷系统的分级冷却技术和峰谷电价蓄冷技术进行了简述,并结合实际工程,从能源消耗、运行费用及初投资等方面与传统氨制冷模式进行对比,计算投资回收期,总结节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冷却技术 峰谷电价蓄冷技术 能效对比
下载PDF
700 MPa级热轧带钢分段冷却工艺生产实践
10
作者 凌爱兵 《冶金标准化与质量》 2021年第3期39-41,47,共4页
对一种700 MPa级微合金热轧高强钢进行层流分段冷却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分段冷却工艺,较前段冷却工艺带钢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分别提高13~26 MPa和26~51 MPa,犷孔率提高9%左右,断后伸长率降低约1%,分段冷却工艺可以显著提高热轧带钢综合... 对一种700 MPa级微合金热轧高强钢进行层流分段冷却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分段冷却工艺,较前段冷却工艺带钢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分别提高13~26 MPa和26~51 MPa,犷孔率提高9%左右,断后伸长率降低约1%,分段冷却工艺可以显著提高热轧带钢综合力学性能。分段冷却工艺和前段冷却工艺,热轧带钢宽度方向纵向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均在一定波动,但前者在改善热轧带钢最边部强度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高强钢 分段冷却工艺 力学性能 宽度方向
下载PDF
间歇溅射和分段冷却对ZnO薄膜结构的影响
11
作者 常春荣 李子全 +2 位作者 徐芸芸 周衡志 骆心仪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6-18,共3页
用超高真空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高c轴取向的ZnO薄膜,并用XRD和SEM研究了溅射和冷却方式对ZnO薄膜结构性能和工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连续溅射相比,间歇溅射可以降低ZnO(002)的晶面间距,晶粒长大致密化,随着间歇时间的延... 用超高真空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高c轴取向的ZnO薄膜,并用XRD和SEM研究了溅射和冷却方式对ZnO薄膜结构性能和工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连续溅射相比,间歇溅射可以降低ZnO(002)的晶面间距,晶粒长大致密化,随着间歇时间的延长,薄膜的自优化程度增加;与连续冷却相比,分段冷却对ZnO薄膜的质量影响不大,但可将薄膜的冷却时间,从2.5—3h缩短至1.5h左右,从而提高了薄膜的制备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技术 ZNO薄膜 间歇溅射 分段冷却
下载PDF
模糊逻辑在冷轧板形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军 《宝钢技术》 CAS 2002年第6期9-13,共5页
介绍了 1 5 5 0酸轧出口精细分段冷却模糊控制的概况。主要从模糊区间的划分、模糊逻辑、规则的产生和解模糊控制等方面 ,分析了模糊控制在冷轧五机架出口处工作辊精细分段冷却中的应用。同时 。
关键词 模糊逻辑 板形控制 模糊控制 分段冷却 冷轧带钢
下载PDF
热轧带钢卷取温度控制中的自适应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彭力 涂序彦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5-167,共3页
通过对一个实际的热轧带钢卷取温度控制系统长时间地观察和采样,归纳出一套适用面广、适应性强的自适应律.首先利用温度计算模型,结合目标与实测值得到自适应律的初值,经自适应计算后再去修正原简化模型进而提高模型计算精度.经过... 通过对一个实际的热轧带钢卷取温度控制系统长时间地观察和采样,归纳出一套适用面广、适应性强的自适应律.首先利用温度计算模型,结合目标与实测值得到自适应律的初值,经自适应计算后再去修正原简化模型进而提高模型计算精度.经过多次改进后,在现场使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流冷却 温度计算模型 自适应律 热轧带钢 卷取温度控制 自适应控制系统
下载PDF
回采工作面热环境分析与风流冷却方式选择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伟 杨德源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2-45,共4页
针对影响回采工作面热害因素复杂,供风量不合理的现象,通过对回采工作面热源因素的分析,计算了热源的放热量,建立了风流通过回采工作面的热交换模型,通过控制采区出口的风温在规程允许的范围内(即不超过26℃),计算出了回采工作面入口处... 针对影响回采工作面热害因素复杂,供风量不合理的现象,通过对回采工作面热源因素的分析,计算了热源的放热量,建立了风流通过回采工作面的热交换模型,通过控制采区出口的风温在规程允许的范围内(即不超过26℃),计算出了回采工作面入口处的风温及最优风量。当通风降温不能满足要求时,须采用机械降温的方式,为实现最优的机械降温效果,对2种冷却方式的优缺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采深不大、岩温不高的工作面采用集中冷却方式;在回采深度大、岩温高的工作面采用分段均匀冷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采工作面 热源 最优风量 集中冷却 分段均匀冷却
下载PDF
连铸方坯免加热直接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开乐 蔡伟 +2 位作者 金梁 彭聪 陈少前 《轧钢》 2023年第3期103-107,114,共6页
连铸方坯免加热直接轧制技术由于坯料不经过加热炉加热,故比传统的经加热炉加热轧制生产工艺节能减排且降低成本。但由于直轧开轧温度低于常规轧制温度,轧件的变形抗力会有所增加,轧制力也增加,最终使棒线区粗、中轧机组电机超负荷运行... 连铸方坯免加热直接轧制技术由于坯料不经过加热炉加热,故比传统的经加热炉加热轧制生产工艺节能减排且降低成本。但由于直轧开轧温度低于常规轧制温度,轧件的变形抗力会有所增加,轧制力也增加,最终使棒线区粗、中轧机组电机超负荷运行,影响设备使用寿命;同时,由于直轧坯料头、中、尾温度相差较大(最大温差可达100℃),不利于棒线区轧制工艺以及成品负偏差率、力学性能以及金相组织的稳定;再有,连铸区流与流之间拉速相差较大,导致不同铸坯之间温度相差较大,不利于棒线区轧制工艺的稳定。针对以上问题,介绍了棒线材免加热直接轧制的关键技术,即在连铸区提高拉坯速度,优化连铸出坯节奏(阶梯出坯)、优化二冷区水量;在棒线区增设温度不合坯料剔除程序,优化无间隔轧制技术,优化粗、中轧压下量,采用预穿水分段控冷等措施,保证了直轧工艺的顺利进行,实现了批量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加热直接轧制 铸坯拉速 二冷区水量 阶梯出坯 坯料剔除 无间隔轧制 压下量分配 分段控冷 节能减排
原文传递
多级单轴离心式空压机选型及性能预测软件开发
16
作者 付兴明 马俐 +1 位作者 郎红专 李鹤 《风机技术》 2023年第S01期47-51,86,共6页
为了快速且准确地对大型多级离心空压机进行性能预测以及开展选型工作,方便选购用户在购买产品之前,选择合适的压缩机型号,满足其使用预期。本文基于Python编程语言,设计并开发了多级单轴空压机性能预测和选型软件,深入研究了空压机性... 为了快速且准确地对大型多级离心空压机进行性能预测以及开展选型工作,方便选购用户在购买产品之前,选择合适的压缩机型号,满足其使用预期。本文基于Python编程语言,设计并开发了多级单轴空压机性能预测和选型软件,深入研究了空压机性能预测的影响因素,分析了气体物性参数的影响及其获取接口,考虑了段间冷却水析出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将WMO手册推荐使用的改进Goff-Gratch公式用于段间冷却水析出计算,优化了段间参数计算模型。软件可根据用户需求计算整机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性能参数,以及整机的性能曲线。软件界面简洁,计算速度快且结果准确,并能以Excel文档格式输出各段、级的各项性能参数,提高用户的选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式空压机 段间冷却 性能预测 PYTHON
下载PDF
U71Mn钢分段式冷却强化工艺试验研究
17
作者 史文义 《包钢科技》 2022年第6期48-52,63,共6页
通过测定U71Mn钢的过冷奥氏体转变动力学曲线,分析其相变规律。基于现场钢轨热处理工艺进行分段式冷却强化热模拟试验,研究冷速和终冷温度对组织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U71Mn钢的珠光体转变临界冷速为7℃/s,允许珠光体转变的温度范围为... 通过测定U71Mn钢的过冷奥氏体转变动力学曲线,分析其相变规律。基于现场钢轨热处理工艺进行分段式冷却强化热模拟试验,研究冷速和终冷温度对组织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U71Mn钢的珠光体转变临界冷速为7℃/s,允许珠光体转变的温度范围为500~600℃。其分段式冷却合理工艺参数为开始冷却温度为850℃,冷速为6~12℃/s,终冷温度为570℃,此工艺参数下可获得珠光体组织,同时满足钢轨硬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71Mn钢 分段式冷却强化 热模拟 显微组织 硬度
下载PDF
小型焦炉的分段冷态大修
18
作者 李保平 《煤气与热力》 2002年第4期314-315,319,共3页
介绍了 6 6 -III型焦炉降温大修的经过和控制要点以及大修的效果。
关键词 小型焦炉 冷炉大修 控制要点 使用寿命
下载PDF
考虑风速和雨强组合风-雨双向作用下直筒-锥段型钢结构冷却塔内压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杜凌云 柯世堂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20-228,共9页
作为一种新颖的直筒-锥段型钢结构冷却塔,独特的结构形式导致塔筒内表面气动力分布与传统双曲线型混凝土冷却塔明显不同;尤其在强风暴雨极端气候条件下,暴雨亦会直接影响内表面气动力并改变脉动风的湍流效应,而传统研究大多仅关注风驱... 作为一种新颖的直筒-锥段型钢结构冷却塔,独特的结构形式导致塔筒内表面气动力分布与传统双曲线型混凝土冷却塔明显不同;尤其在强风暴雨极端气候条件下,暴雨亦会直接影响内表面气动力并改变脉动风的湍流效应,而传统研究大多仅关注风驱动雨对于结构表面的冲击效应。为解决该问题,针对国内某在建189 m高新型直筒-锥段型钢结构冷却塔,以风-雨双向耦合算法为核心,基于CFD数值模拟采用连续相和离散相模型分别进行风场和雨滴模拟。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风速和雨强的9种组合对塔筒内表面风驱雨量、雨滴附加作用力和等效内压系数的影响规律,揭示风-雨双向耦合作用下塔筒内部风场速度流线、湍动能强度、雨滴运行速度和轨迹的作用机理,提炼出不同风速和雨强组合的最不利工况及其内压系数分布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筒-锥段型钢结构冷却塔 风-雨双向耦合 数值模拟 内表面气动力 流场作用机理
下载PDF
直筒-锥段型钢结构冷却塔平均风荷载及静风响应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柯世堂 杜凌云 +1 位作者 刘东华 马兆荣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9-155,共7页
作为一种新颖的典型风敏感结构,直筒-锥段型钢结构冷却塔的动力特性和风致受力性能亟待研究。以国内拟建的某超大型钢结构冷却塔(189 m)为例,基于有限元方法分别建立主筒、主筒+加强桁架、主筒+加强桁架+附属桁架(铰接)、主筒+加强桁架... 作为一种新颖的典型风敏感结构,直筒-锥段型钢结构冷却塔的动力特性和风致受力性能亟待研究。以国内拟建的某超大型钢结构冷却塔(189 m)为例,基于有限元方法分别建立主筒、主筒+加强桁架、主筒+加强桁架+附属桁架(铰接)、主筒+加强桁架+附属桁架(固接)四种钢结构冷却塔模型,并对比分析其动力特性及传力路径;然后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进行直筒-锥段型冷却塔表面平均风荷载数值模拟,有分别加载规范和数值模拟风压对四种模型进行风致响应分析,对比研究增设加强桁架、附属桁架及与主筒和地面不同连接方式对直筒-锥段型钢结构冷却塔动力特性和静风响应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可为我国此类超大型钢结构冷却塔的结构选型和抗风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筒-锥段型钢结构冷却塔 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 动力特性 静风响应 参数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