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精度截面测量仪器研究
1
作者 郭永伟 曾洁 张家敏 《仪器仪表用户》 2004年第3期9-11,共3页
本文以轮对测量系统的开发实践过程为依据.对爬行测量设备的构成及工作原理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使用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的整个测量过程的数据处理过程,并探索研究了编码器分辩率、臂长及处理器速度等同类产品开发过程中将会遇到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 截面测量 爬行测量 单片机 数据处理 编码器 处理器
下载PDF
北天山北缘构造剖面测量及多期构造变形 被引量:6
2
作者 杨庚 何登发 +5 位作者 李伟 李本亮 王晓波 石昕 张朝军 管树巍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1-52,共12页
天山北缘为典型的大陆内部活动构造特征,发育准噶尔盆地南缘逆冲带,主要表现为新生代时期形成的多排平行山体的背斜和逆冲断层。为了详细研究该区主要构造变形特征和变形形成时间,2005年我们对天山北缘进行了详细的地表地质剖面测量,之... 天山北缘为典型的大陆内部活动构造特征,发育准噶尔盆地南缘逆冲带,主要表现为新生代时期形成的多排平行山体的背斜和逆冲断层。为了详细研究该区主要构造变形特征和变形形成时间,2005年我们对天山北缘进行了详细的地表地质剖面测量,之后进行了多年地表地质区域调查,落实了关键砾岩地层时代,充分结合卫星遥感影像资料、二维三维地震剖面和钻井测井资料,应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完成了一条近SN向的长度50km的金钩河—安集海河构造地质大剖面。野外观察和地质测量以及生长地层和生长地层不整合分析表明,安集海深层背斜初始形成时间为中新世早期,在第四纪西域组(Q1x)、乌苏群(Q2)和第四纪中晚期(Q4)最终定型的浅表背斜,深层为断层转折褶皱和中浅层反冲的楔形构造叠加组合而成;霍尔果斯深层背斜初始形成时间为中新世晚期,在第四纪中晚期Q4最终定型,构造样式为深层断层转折褶皱、中深层楔形构造和浅层断层扩展背斜叠加组合而成。区域地质调查发现一条近东西走向285°,发育在中生界地层的准南走滑断层,该断层位于准南边界逆冲断裂以北,形成时间最晚(Q4)。根据准南安集海背斜、霍尔果斯背斜和准南边界逆冲断裂初始形成时间,可以认为准南构造初始逆冲次序为后展式,然后整个逆冲带从第四纪早期西域组晚期开始一直活动到现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面测量 地震剖面 断层相关褶皱 走滑断层 后展式逆冲 多期变形
下载PDF
利用140 GHz雷达实现目标缩比模型的RCS测量与成像(英文) 被引量:1
3
作者 成彬彬 江舸 +3 位作者 杨陈 蔡英武 邓贤进 张健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416-3422,共7页
构建了140 GHz频段的单基雷达用于缩比模型的高分辨力成像和雷达散射截面积(RCS)测量。雷达的相干收发机用全固态的方式实现,其发射信道采用一个Ka波段频率源驱动的倍频链作为本振,在5 GHz的带宽内实现了0.5 mW的输出功率,接收机采用基... 构建了140 GHz频段的单基雷达用于缩比模型的高分辨力成像和雷达散射截面积(RCS)测量。雷达的相干收发机用全固态的方式实现,其发射信道采用一个Ka波段频率源驱动的倍频链作为本振,在5 GHz的带宽内实现了0.5 mW的输出功率,接收机采用基于肖特基二极管的次谐波混频器实现相干接收。该雷达RCS测试系统显示出高信噪比的特点,获得了大于100 dB的动态范围和3 cm的成像分辨力。除了可实现对目标的逆合成孔径成像,该系统还可完成对旋转目标全方位角的RCS测量。利用该系统对某航空母舰1/720th模型进行了成像实验和RCS测量,模拟了全尺寸目标在P波段的结果。所获得的数据根据缩比定律可为P-波段雷达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雷达 成像 雷达散射截面积测量 缩比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