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4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气复合污染及灰霾形成中非均相化学过程的作用 被引量:140
1
作者 朱彤 尚静 赵德峰 《中国科学: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31-1740,共10页
城市和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的特征为污染源排放的一次污染物通过大气中的化学反应生成高浓度的氧化剂(臭氧等)及细颗粒物等二次污染物,它们在静稳天气下积累,导致低能见度的灰霾现象并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和气候.大气复合污染中同时存在高浓... 城市和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的特征为污染源排放的一次污染物通过大气中的化学反应生成高浓度的氧化剂(臭氧等)及细颗粒物等二次污染物,它们在静稳天气下积累,导致低能见度的灰霾现象并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和气候.大气复合污染中同时存在高浓度的一次排放和二次转化的气态及颗粒污染物,这为细颗粒表面非均相反应提供了充足的反应物;而气态污染物在细颗粒表面的非均相反应可改变大气氧化性及颗粒物的化学组分、物化性质和光学性质,从而可能对大气复合污染和灰霾的形成起到促进的作用.利用漫反射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和单颗粒显微拉曼原位在线技术,我们对大气气态污染物NO2、SO2、O3、甲醛在CaCO3、高岭石、蒙脱石、NaCl、海盐、Al2O3和TiO2等大气主要颗粒物表面的反应进行了系统的反应动力学和机制研究,我们发现反应主要产物为硫酸盐、硝酸盐或甲酸盐,它们可极大改变颗粒物吸湿性和消光性质.通过分析这些非均相反应的动力学过程,我们识别出NO2-颗粒物-H2O、SO2-颗粒物-O3、有机物/SO2-颗粒物-光照等三元反应体系的协同作用机制,这些协同机制对于阐明大气复合污染及灰霾形成的反馈机制和非线性过程提供了实验证据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二次污染物 氧化性 三元反应 非线性过程
原文传递
我国机动车排放VOCs及其大气环境影响 被引量:45
2
作者 陈天增 葛艳丽 +1 位作者 刘永春 贺泓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78-492,共15页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作为大气中主要污染物之一,是O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SOA)的重要前体物.为全面了解我国城市机动车排放VOCs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本文系统介绍了我国部分城市大气...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作为大气中主要污染物之一,是O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SOA)的重要前体物.为全面了解我国城市机动车排放VOCs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本文系统介绍了我国部分城市大气中VOCs的源解析最新成果,并分车型、分燃料综述了我国机动车VOCs的排放因子、成分谱及其对二次污染的贡献,以期为未来机动车VOCs排放和控制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持.研究发现,机动车是我国城市大气VOCs的最大源,平均贡献率为36.8%;摩托车和轻型汽油车是主要排放车型.机动车尾气排放VOCs对城市O3和SOA生成都有重要贡献,随着排放标准提升和运行工况改善,机动车排放因子和臭氧生成潜势(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s,OFPs)明显降低,成分谱以芳香烃和烯烃等活性组分为主,对二次污染的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S 机动车 源解析 排放特征 二次污染物
原文传递
我国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处理现状与污染控制建议 被引量:43
3
作者 艾恒雨 孟棒棒 +3 位作者 李娜 俞哲彬 黄启飞 田书磊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553-558,共6页
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是膜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副产物,与垃圾渗滤液相比,其有机污染物、无机盐和金属离子浓度更高,且生化性较差,若处置不当会造成更严重的二次污染。通过对国内外膜浓缩液典型处理工艺的分析,探讨回灌、高级氧化、蒸发、... 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是膜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副产物,与垃圾渗滤液相比,其有机污染物、无机盐和金属离子浓度更高,且生化性较差,若处置不当会造成更严重的二次污染。通过对国内外膜浓缩液典型处理工艺的分析,探讨回灌、高级氧化、蒸发、"预处理+高级氧化+深度处理"等不同工艺的处理效果、存在问题以及工程应用现状。实际调研结果表明:我国膜浓缩液的安全处理尚处于起步阶段,高级氧化、浸没燃烧蒸发(SCE)和机械式蒸汽再压缩(MVC/MVR)等工程应用技术也仅为小试或中试规模。为有效保障我国膜浓缩液安全处置,建议从源头减少膜浓缩液产量,改进并完善已有膜浓缩液处理技术,开发膜浓缩液资源化利用技术,妥善处理膜浓缩液二次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膜浓缩液 二次污染物 安全处置
下载PDF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过程中二次污染物的生成与控制 被引量:26
4
作者 李诗媛 别如山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3-67,共5页
在我国 ,采用焚烧法处理城市固体垃圾 ,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然而焚烧带来的二次污染物 ,如二、细颗粒、重金属、HCl以及SOx、NOx 等也随之引起了广泛关注。对垃圾焚烧过程中各种二次污染物的产生机理及其控制方法进行了综述。并且... 在我国 ,采用焚烧法处理城市固体垃圾 ,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然而焚烧带来的二次污染物 ,如二、细颗粒、重金属、HCl以及SOx、NOx 等也随之引起了广泛关注。对垃圾焚烧过程中各种二次污染物的产生机理及其控制方法进行了综述。并且指出近期我国城市固体垃圾焚烧烟气污染物的重点控制对象应为颗粒物、HCl、SOx 和NO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 焚烧 二次污染物 生成 控制
下载PDF
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22
5
作者 丁晶 关淑妍 +3 位作者 赵庆良 高庆伟 赵冠舒 王琨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3,共13页
截至目前,作为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工艺之一的膜分离工艺,可保证垃圾渗滤液处理后达标排放,但同时将产生大量的膜滤浓缩液。浓缩液含有大量难降解有机污染物,若不能进行妥善处理处置,将会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根据相关研究及工程应用案例... 截至目前,作为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工艺之一的膜分离工艺,可保证垃圾渗滤液处理后达标排放,但同时将产生大量的膜滤浓缩液。浓缩液含有大量难降解有机污染物,若不能进行妥善处理处置,将会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根据相关研究及工程应用案例,从工艺原理、应用效果、处理成本及技术发展角度,对渗滤液膜滤浓缩液处理工艺进行分类探讨,评述回灌法、物理处理法(浸没燃烧蒸发法和机械式蒸汽再压缩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焚烧、高级氧化和超临界水氧化法)、物化处理法(絮凝沉淀、吸附、膜分离和固化稳定化处理)等单元工艺和无膜/有膜等组合工艺的技术特点、现存问题及应用范围,最后总结不同条件下产生膜滤浓缩液的处理工艺路线,有针对性地提出渗滤液膜滤浓缩液处理的发展方向,期望可为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处理工艺的深入研究与广泛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滤液膜滤浓缩液 处理处置 二次污染物 无害化
下载PDF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主要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14
6
作者 魏永军 朱庚富 《电力环境保护》 2008年第3期57-59,共3页
从项目选址、垃圾贮存、焚烧及灰渣处置等方面探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需注意的主要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垃圾焚烧发电 二次污染物 污染防治措施
下载PDF
NaClO_2湿法氧化脱硝污染物排放特征与监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胡月琪 郭建辉 +4 位作者 孔川 张虎 张超 侯帅 李萌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06-1715,共10页
针对应用NaClO_2作为氧化剂氧化吸收低温烟气中的NO_x,基于实际工业应用烟气排放的实测结果分析,探讨了脱硝烟气组分对NO_x和SO_2监测方法的影响,分析评估了烟气脱硝后NO_x的实际排放水平、净化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讨论了NaClO_2湿法氧化... 针对应用NaClO_2作为氧化剂氧化吸收低温烟气中的NO_x,基于实际工业应用烟气排放的实测结果分析,探讨了脱硝烟气组分对NO_x和SO_2监测方法的影响,分析评估了烟气脱硝后NO_x的实际排放水平、净化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讨论了NaClO_2湿法氧化脱硝二次气态污染物的排放水平与特征,以期为制定科学合理的NO_x排放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研究选择北京市3家供热厂9台实际使用的NaClO_2湿法氧化脱硝燃煤供暖锅炉,根据相关文献烟气模拟试验的最佳试验条件,采用4种NO_x与SO_2监测方法,对其脱硝烟气中气态污染物的排放进行了实测。结果表明,锅炉烟气经MgO或NaOH湿法脱硫和NaClO_2湿法氧化脱硝后,SO_2基准氧含量排放浓度为2~7mg·m^(-3),低于北京市地方排放标准限值(10mg·m^(-3));而NO_x基准氧含量排放浓度为92~105mg·m^(-3),超过了现行北京市地方标准排放限值(80mg·m^(-3))。烟气净化装置SO_2净化效率高达99.1%~99.6%,NO_x净化效率为52.5%~74.3%,平均为65.1%。净化装置SO_2进口浓度与烟气氧含量不影响其净化效率,而NO_x的净化效率与净化装置NO_x进口浓度及烟气氧含量有一致的变化趋势。烟气氧含量可能对NaClO_2湿法氧化脱硝系统NO_x的净化效率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使净化后烟气中NO_x的基准氧含量排放浓度维持于某一特定排放水平。NaClO_2湿法氧化脱硝二次污染物Cl_2逸出严重,排放浓度为1.4~30mg·m^(-3),平均为12mg·m^(-3),超标率89.7%;而HCl排放浓度为0.22~11mg·m^(-3),平均为2.2mg·m^(-3),97.4%达标。NaClO_2湿法氧化脱硝后烟气组分复杂,应选择适宜的监测方法测定NaClO_2湿法氧化脱硝后烟气中NO_x和SO_2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脱硫 湿法氧化脱硝 亚氯酸钠 二次污染物 监测与评价
下载PDF
大气氧化性及其对二次污染物形成的贡献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芃 朱盛强 +3 位作者 张梦媛 邵田 Qi Ying 张宏亮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069-2078,共10页
大气氧化性(atmospheric oxidation capacity,AOC)是指大气化学过程对一次污染物的氧化能力,一般用氧化剂的浓度或者总反应速率来表征.AOC对二次污染的形成起重要的作用,是研究二次污染物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利用三维空气质量模式(Communi... 大气氧化性(atmospheric oxidation capacity,AOC)是指大气化学过程对一次污染物的氧化能力,一般用氧化剂的浓度或者总反应速率来表征.AOC对二次污染的形成起重要的作用,是研究二次污染物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利用三维空气质量模式(Community Multi-scale Air Quality model,CMAQ)模拟了2013和2020年我国主要大气氧化剂(HO_(2)、OH和NO_(3)自由基)与二次污染物(臭氧和二次颗粒物)及其前体物,并结合观测数据,综合讨论了AOC对二次污染物生成的作用.结果表明,从2013~2020年,颗粒物浓度显著下降,而AOC水平并未明显降低,甚至在华北平原(NCP)和珠江三角洲(PRD)地区还略有上升.主要氧化剂浓度呈现一定的区域特征,HO_(x)(OH+HO_(2))在四川盆地浓度水平较高,而NO_(3)自由基在华北平原的浓度水平较高.O_(3)光解过程是生成AOC最主要的来源,而OH自由基和二氧化氮生成硝酸的过程是AOC最主要的汇.AOC与二次污染物浓度关系密切,在O_(3)重污染情况下,AOC的浓度水平与年均值相比增幅明显(最高可达475%);同时,在高AOC水平下,二次有机气溶胶(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SOA)的浓度也有显著升高.因为二次无机气溶胶(secondary inorganic aerosol,SIA)的生成过程包含气相和其他相位过程,并且受排放的季节性变化影响较大,因此总浓度与AOC关系不直接.此外,通过情景模拟分析了AOC和二次污染物浓度对不同污染物减排的响应.在夏季,减少氮氧化物(NO_(x))排放可以降低AOC,而在冬季AOC对排放调整的响应较为复杂,呈现较强的区域差异性特征.研究表明,在减少一次排放的同时要控制AOC的升高,才能高效地实现空气质量的提升和细颗粒物(PM_(2.5))与O_(3)协同控制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氧化性 二次污染物 三维空气质量模式 臭氧 减排政策
原文传递
污泥电厂掺烧烟气二次污染物来源及控制标准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顾敏燕 段妮娜 朱俊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3年第1期186-191,I0018,共7页
针对污泥电厂掺烧二次污染物,总结了污泥电厂掺烧系统中特征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重点阐述了二噁英和重金属的形成过程与机理。通过总结国内外焚烧相关的烟气排放标准,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污染物控制种类和限值差异。梳理现有燃煤电厂烟气... 针对污泥电厂掺烧二次污染物,总结了污泥电厂掺烧系统中特征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重点阐述了二噁英和重金属的形成过程与机理。通过总结国内外焚烧相关的烟气排放标准,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污染物控制种类和限值差异。梳理现有燃煤电厂烟气处理系统及功能,重点阐述了二噁英和重金属的控制方法与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电厂掺烧 焚烧 烟气 二次污染物
下载PDF
Response of warm season secondary pollutants to emissions and meteorology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region during 2018-2022
10
作者 Yueqi Gao Siyu Wang +7 位作者 Zhaolei Zhang Wenxuan Yu Shuai Wang Shengqiang Zhu Peng Wang Yan Li Yele Sun Hongliang Zhang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24年第4期58-64,共7页
自2013年起中国空气质量虽改善,但华北平原(NCP)重污染仍存在且二次污染加剧,而人们对其成因和变化了解有限.本研究利用2018-2022年数据,借助CMAQ模型探讨此污染响应.结果显示,在2018-2022年间,PM_(2.5)浓度显著下降31%-37%,O_(3)和NO_... 自2013年起中国空气质量虽改善,但华北平原(NCP)重污染仍存在且二次污染加剧,而人们对其成因和变化了解有限.本研究利用2018-2022年数据,借助CMAQ模型探讨此污染响应.结果显示,在2018-2022年间,PM_(2.5)浓度显著下降31%-37%,O_(3)和NO_(2)的年下降速率分别为1%和0.5%SIA和SOA也显著减少,每年分别减少9%和6%PM_(2.5)主要因排放减少而下降,而O_(3)则受气象影响而波动.硫酸盐和铵下降的主因是减排,而硝酸盐对气象变化敏感排放和气象变化对SOA的总体减少同样重要,但人为SOA对排放控制敏感生物SOA易受气象变化影响.研究强调了控制人为排放对缓解NCP地区夏季二次污染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二次污染物 人为排放 气象 华北平原
下载PDF
疫情期间人为源减排对城市大气氧化性的影响
11
作者 朱剑蓝 秦墨梅 +1 位作者 朱嫣红 胡建林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7-625,共9页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以细颗粒物(PM_(2.5))和臭氧(O_(3))共同引发的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事件频发,大气氧化性(AOC)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WRF-CMAQ模型,以2020年疫情管控期为案例探究人为源减排对AOC的影响,选取中国东部3个典...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以细颗粒物(PM_(2.5))和臭氧(O_(3))共同引发的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事件频发,大气氧化性(AOC)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WRF-CMAQ模型,以2020年疫情管控期为案例探究人为源减排对AOC的影响,选取中国东部3个典型城市(石家庄、南京和广州)进行深入分析,量化排放变化及气象变化对氧化剂和AOC变化的贡献,探讨AOC变化对二次污染物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2019年同期相比,2020年石家庄、南京和广州的城市平均AOC分别增加了60%、48.7%和12.6%;氧化剂臭氧、羟基自由基和硝酸根自由基的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1.6%~26.4%、14.8%~73.3%和37.9%~180%).排放变化使3个城市AOC分别增加了0.06×10^(-4)、0.12×10^(-4)和0.33×10^(-4)min^(-1),气象变化导致石家庄和南京AOC增加(分别为20%和17.9%),但在广州却相反(-9.3%).增强的AOC导致氮氧化速率和挥发性有机物氧化速率升高,即促进了一次污染物向二次污染物的转化,并抵消了部分一次减排的影响,造成了管控期间二次污染物相对排放的非线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氧化性 WRF-CMAQ模型 减排 疫情管控 二次污染物
原文传递
珠海2019年秋季一次大气污染过程的特征、成因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玺 周声圳 +9 位作者 高敏 陈雨锋 李桢楷 王汐如 罗凯戈 李佶轩 邵应泉 赵军 杭建 范绍佳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4-75,共12页
2019年秋季在珠三角典型沿海城市珠海观测到一次中重度污染过程,本文对此次过程的污染特征、形成机制和来源进行了研究.通过采集PM_(2.5)样品,分析了9种水溶性无机离子(WSIIs)、有机碳(OC)、元素碳(EC)和水溶性有机碳(WSOC)等化学组分... 2019年秋季在珠三角典型沿海城市珠海观测到一次中重度污染过程,本文对此次过程的污染特征、形成机制和来源进行了研究.通过采集PM_(2.5)样品,分析了9种水溶性无机离子(WSIIs)、有机碳(OC)、元素碳(EC)和水溶性有机碳(WSOC)等化学组分的浓度水平和污染特征;进一步结合污染过程中的不利天气形势、72 h后向气流轨迹及PM_(2.5)的潜在源贡献因子(W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WCWT)等方法分析了污染的形成机制和来源.结果表明,有机物(OM)是污染时期PM_(2.5)中增长最快的组分,其次是占WSIIs约82.46%的SO_(4)^(2-)、NO_(3)^(-)和NH_(4)+(SNA).NO_(3)^(-)/SO_(4)^(2-)均值为0.20,表明珠海以固定源污染为主;硫氧化率(SOR)均值为0.65,氮氧化率(NOR)均值为0.08,高温高湿的气象条件可能是造成珠海比中国其他城市SOR偏高而NOR偏低的原因.在污染时段,二次有机碳(SOC)明显增加,WSOC/SOC随污染物的升高而降低并趋近于1,因此,污染时期的WSOC可能主要是二次生成的.副高控制型、台风外围型和高压出海型等天气形势控制着整个珠三角地区时,不利于污染物的传输和扩散,使污染加剧.后向气流轨迹分析表明,污染时期的气团轨迹主要来自于高污染的内陆地区,这可能是造成此次污染形成的重要原因和来源.WPSCF和WCWT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江西、广东等内陆地区,因此,珠海在控制本地排放的同时,也应该关注上风向临近省市的污染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二次污染物 气象因素 来源分析 珠三角地区
原文传递
环境空气光化学污染研究进展
13
作者 关亚鹏 郝卓莉 张加赢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3年第20期26-28,共3页
本文对城市光化学污染特征及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光化学污染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现场监测分析、实验室研究和模式计算,对三种方法的适用性及特点进行了阐述,对发展历程以及应用作了详细介绍,最后提出了城市光化学污染防治的具体... 本文对城市光化学污染特征及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光化学污染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现场监测分析、实验室研究和模式计算,对三种方法的适用性及特点进行了阐述,对发展历程以及应用作了详细介绍,最后提出了城市光化学污染防治的具体建议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污染 二次污染物 臭氧 过氧乙酰硝酸酯 污染防治
下载PDF
城市垃圾焚烧的二次污染及其控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师宓 《绿色科技》 2019年第6期115-117,共3页
指出了焚烧法是一种热处理城市垃圾的方法,具有减容效果好、消毒彻底、处理效率高、有利于实现资源化等优点。但焚烧法所造成的二次污染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焚烧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探讨了城市垃圾焚烧二次污染控制技术,包括废气、... 指出了焚烧法是一种热处理城市垃圾的方法,具有减容效果好、消毒彻底、处理效率高、有利于实现资源化等优点。但焚烧法所造成的二次污染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焚烧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探讨了城市垃圾焚烧二次污染控制技术,包括废气、焚烧灰渣、废水、噪声、恶臭等。通过源头控制、末端处理、监管监测等措施,最终实现城市垃圾焚烧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垃圾 焚烧 二次污染 控制技术
下载PDF
新疆石化工业区颗粒物含水量和酸度对二次无机组分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会斌 迪丽努尔·塔力甫 +5 位作者 王新明 张潇潇 王威 阿布力克木·阿不力孜 买里克扎提·买合木提 刘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536-2546,共11页
大气二次污染物是新疆独山子区大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大气中二次组分的转化过程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有着重要意义.对新疆独山子区2015年9月至2016年7月采集到的样品进行水溶性组分分析.结果表明,水溶性无机离子(TWSIs)表现出与PM... 大气二次污染物是新疆独山子区大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大气中二次组分的转化过程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有着重要意义.对新疆独山子区2015年9月至2016年7月采集到的样品进行水溶性组分分析.结果表明,水溶性无机离子(TWSIs)表现出与PM2.5一致的季节变化,为冬季(67.86μg·m^-3)>秋季(13.77μg·m^-3)>春季(10.09μg·m^-3)>夏季(4.85μg·m^-3);冬季二次无机离子(NH4^+、SO4^2-和NO3^-)占TWSIs的98%;结合气溶胶热力学模型(E-AIM)探讨独山子区大气颗粒污染物中颗粒相含水量以及颗粒酸碱性;表明独山子区颗粒物呈酸性,年均原位pH为0.81,其中冬季样品的pH(2.93)值最高;颗粒含水季节变化为冬季(331.32μg·m^-3)>秋季(5.91μg·m^-3)>春季(5.46μg·m^-3)>夏季(1.62μg·m^-3);年均氮氧化率(NOR)和硫氧化率(SOR)分别为0.13和0.47,表明区域污染物存在二次转化;进一步分析表明颗粒相中的硫酸盐质量浓度受到颗粒含水量和颗粒酸碱度的影响较为明显;高的颗粒相含水条件下区域硝酸盐的形成主要以非均相反应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污染物 热力学模型 颗粒酸度 颗粒含水 水溶性离子(WSIs)
原文传递
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及二次污染物控制 被引量:3
16
作者 陶丽娟 王国庆 别如山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6-80,共5页
阐述了生活垃圾的焚烧处理的重要性 ,综述了各国垃圾焚烧处理的先进技术及二次污染物控制工艺 ,提出我国垃圾焚烧二次污染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 生活垃圾 焚烧 二次污染 控制
下载PDF
论环境侵权的“无因果关系”及其认定规则的健全 被引量:3
17
作者 唐绍均 李生银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5-91,共7页
“有因果关系”与“无因果关系”为环境侵权“因果关系”的周延性区分,两者虽相互对立,但各有侧重。“有因果关系”侧重于正向证成因果关系的存在,“无因果关系”侧重于反向阻断因果关系的成立,人民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将推定“有因果关系... “有因果关系”与“无因果关系”为环境侵权“因果关系”的周延性区分,两者虽相互对立,但各有侧重。“有因果关系”侧重于正向证成因果关系的存在,“无因果关系”侧重于反向阻断因果关系的成立,人民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将推定“有因果关系”作为举证证明“无因果关系”的逻辑起点。“次生污染物”对损害的“无因果关系”情形未涉及、“无因果关系”情形中污染物的到达标准未细化、“无因果关系”情形中损害发生地的范围未明确成为当前环境侵权“无因果关系”适用中的疑难问题,建议增列“次生污染物”对损害的“无因果关系”情形、细化污染物的到达标准、明确损害发生地的范围,从而实现环境侵权“无因果关系”认定规则适用的息争止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侵权 无因果关系 证明标准 次生污染物 到达标准
下载PDF
养殖场、农田和道路大气PM_(2.5)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雪君 高志岭 +2 位作者 刘学军 张楠 张金瑞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398-2407,共10页
为探究不同监测位点PM_(2.5)中水溶性离子的组分差异和相关性特征,于2015年12月—2016年5月在保定地区养殖场、农田和道路3个监测位点进行PM_(2.5)样品的采集和分析,并结合主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对其主要来源进行了分析.3个监测位点大... 为探究不同监测位点PM_(2.5)中水溶性离子的组分差异和相关性特征,于2015年12月—2016年5月在保定地区养殖场、农田和道路3个监测位点进行PM_(2.5)样品的采集和分析,并结合主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对其主要来源进行了分析.3个监测位点大气PM_(2.5)日均质量浓度和水溶性离子组成均存在明显区别:PM_(2.5)污染水平为道路>养殖场>农田,水溶性离子污染水平为养殖场>道路>农田;3个监测位点中,二次污染物SNA(SO_4^(2-)、NO_3^-和NH_4^+三者的简称)浓度及占总离子的比值均以养殖场监测位点为最高,其次分别为道路和农田;养殖场监测位点的阴阳离子电荷平衡呈碱性(1.07),而道路和农田均接近中性(1.00和0.98).此外,不同时期PM_(2.5)水溶性离子组成特征也存在明显区别:各监测位点采暖期SNA占比均高于沙尘期,其中养殖场位点SNA占比差异最大,因此采暖期二次污染的贡献高于沙尘期.尽管3个监测位点的二次污染均以固定源为主,但固定源对采暖期养殖场和农田位点的二次污染的贡献明显低于沙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水溶性离子 采暖期 沙尘期 二次污染物
下载PDF
基于PM2.5中的黑碳变化探究上海冬季典型污染过程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奇 方引 +4 位作者 冯艳丽 张帆 朱文杰 汪午 陈颖军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3-274,共12页
2016年11月29日-12月9日,上海连续发生两起大气污染事件,最高小时PM2.5质量浓度分别达到119和179μg/m^3.利用黑碳(black carbon,BC)仪的在线观测数据,结合大流量PM2.5滤膜样品的化学组成数据--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元素碳(eleme... 2016年11月29日-12月9日,上海连续发生两起大气污染事件,最高小时PM2.5质量浓度分别达到119和179μg/m^3.利用黑碳(black carbon,BC)仪的在线观测数据,结合大流量PM2.5滤膜样品的化学组成数据--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元素碳(element carbon,EC)、水溶性离子、金属元素,观察两次污染过程中PM2.5的化学组成和来源变化.结果表明,在两次污染过程中,污染期的平均PM2.5质量浓度分别是洁净期的4.2和3.9倍,而平均黑碳质量浓度仅为洁净期的1.6和1.9倍.污染期的最高黑碳质量浓度为8.94μg/m^3,占PM2.5的百分比为22.0%.在两次污染过程中,洁净期的平均黑碳质量浓度占PM2.5的百分比分别为11.8%和7.5%,显著高于污染期的4.4%和3.7%.污染期的二次污染严重,平均二次污染物分别占PM2.5的百分比为41.8%和31.9%,平均二次有机碳(secondary OC,SOC)占有机碳的百分比分别为42.5%和34.9%.在两次污染过程中,燃煤、机动车、船舶排放和生物质燃烧均有显著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黑碳 污染过程 二次污染物
下载PDF
共存Fe^(3+)对水中腐殖酸/牛血清蛋白臭氧氧化过程的影响
20
作者 吴冰滢 张文皓 +3 位作者 张智琦 曾边浩 李兵 高华生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22年第6期92-97,共6页
为探索管道腐蚀产物对供水系统典型有机污染物臭氧氧化过程的影响,采用模拟含金属离子Fe^(3+)与腐殖酸/牛血清蛋白的试验水,进行均相催化臭氧氧化试验.结果表明,臭氧氧化腐殖酸的效率大于牛血清蛋白,持续氧化60 min,两者去除率分别达61... 为探索管道腐蚀产物对供水系统典型有机污染物臭氧氧化过程的影响,采用模拟含金属离子Fe^(3+)与腐殖酸/牛血清蛋白的试验水,进行均相催化臭氧氧化试验.结果表明,臭氧氧化腐殖酸的效率大于牛血清蛋白,持续氧化60 min,两者去除率分别达61.9%与13.8%;Fe^(3+)的存在对臭氧氧化腐殖酸和牛血清蛋白表现出了不同影响,前者去除率随Fe^(3+)投加量的增大而降低,最大由57.6%降至46.0%,后者去除率随Fe^(3+)投加量的增大而升高,最高由12.4%升至40.0%.Fe^(3+)共存条件下,两种污染物溶液的Zeta电位绝对值及其颗粒平均粒径均在臭氧氧化后降低;腐殖酸与Fe^(3+)间存在明显的凝聚作用,其颗粒平均粒径在Fe^(3+)投加后明显增大,而牛血清蛋白与Fe^(3+)间无明显凝聚,其颗粒平均粒径变化不大.对臭氧氧化有机污染物的机理展开讨论,表明腐殖酸与Fe^(3+)间的凝聚作用会抵消臭氧氧化过程中Fe^(3+)的催化作用.由此推论,管道腐蚀产生的金属离子Fe^(3+)对终端管网二次污染控制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包括通过催化臭氧氧化作用以强化蛋白质污染物的降解,通过凝聚作用在过滤过程中协同去除腐殖质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污染物 腐殖酸 牛血清蛋白 Fe^(3+) 催化臭氧氧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