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壁面吸气抑制分离减少流动损失的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王松涛 潜纪儒 +1 位作者 冯国泰 王仲奇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8-50,共3页
研究了斜流压气机具有大尺度分离的导向叶栅内的流场结构;通过对壁面不同吸气位置与吸气量对流场结构及损失的影响分析,并借助于拓扑分析的手段,探讨了针对于大尺度分离结构条件下吸气点位置的选择原则,总结出了端壁与吸力面吸气位置与... 研究了斜流压气机具有大尺度分离的导向叶栅内的流场结构;通过对壁面不同吸气位置与吸气量对流场结构及损失的影响分析,并借助于拓扑分析的手段,探讨了针对于大尺度分离结构条件下吸气点位置的选择原则,总结出了端壁与吸力面吸气位置与分离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流动 吸气式压气机 流场结构
下载PDF
明渠弯道水流平均运动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陈启刚 钟强 +1 位作者 李丹勋 王兴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9-375,共7页
利用高频粒子图像测速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系统对明渠弯道水流进行了测量,在两种不同试验方式的配合下,不仅提供了大量高精度的平面二维流场数据,还成功重构了弯道水流的三维平均流速场,为深入研究弯道水流复杂的时均流动... 利用高频粒子图像测速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系统对明渠弯道水流进行了测量,在两种不同试验方式的配合下,不仅提供了大量高精度的平面二维流场数据,还成功重构了弯道水流的三维平均流速场,为深入研究弯道水流复杂的时均流动结构提供了试验依据。试验结果表明,由于弯道曲率不连续,水流主流区在弯道入口位于凸岸附近,随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逐渐转移至凹岸,并一直维持至弯道出口;凹岸顶托及环流运动导致不同横向位置处的纵向流速剖面近床面区域速度梯度及最大流速的位置沿程发生改变;弯道曲率越大,最大水深平均纵向流速转移至靠近凹岸一侧的位置离弯道入口越远;受上游直段二次流的影响,环流运动在弯道入口断面呈三涡结构,随后快速衰减为双涡结构;弯道主环流的强度沿程先增加后减小,涡核位置沿程往复摆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渠弯道 粒子图像测速 流速剖面 环流运动 涡结构 弯道曲率
下载PDF
涡流发生器对高负荷扩压叶栅性能影响的机理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吴培根 王如根 +2 位作者 郭飞飞 胡加国 李坤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9-56,共8页
为探明涡流发生器流动控制技术对高负荷扩压叶栅性能影响及作用机理,根据高负荷扩压叶栅的流动特点,提出了在叶栅入口端壁处加涡流发生器的流动控制方案,通过计算研究了采用涡流发生器前后叶栅气动性能、附面层及主要旋涡结构的变化。... 为探明涡流发生器流动控制技术对高负荷扩压叶栅性能影响及作用机理,根据高负荷扩压叶栅的流动特点,提出了在叶栅入口端壁处加涡流发生器的流动控制方案,通过计算研究了采用涡流发生器前后叶栅气动性能、附面层及主要旋涡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涡流发生器后,叶栅正攻角下的气动性能显著提升,总压损失减小,静压升增大,稳定工作最大正攻角从3°增加至5°,其中在3°攻角下总压损失系数下降0.028,静压系数提升0.033;涡流发生器生成的尾涡阻挡端壁附面层由压力面向吸力面的横向迁移,使吸力面/端壁区域聚集的低能流体减少,改善了角区流动;采用涡流发生器后,通道涡、集中脱落涡和壁角涡减弱,角区分离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负荷扩压叶栅 涡流发生器 二次流动 旋涡结构 角区分离
下载PDF
逆流推力矢量喷管基本流动特征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杨建军 汪明生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69-775,共7页
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通过对逆流方案中喷管气动性能的研究验证了逆流推力矢量方案的可行性。在非矢量状态下主喷管出口截面上的流量系数和推力系数分别达到99.2%和98.8%;矢量化状态下最大推力矢量角超过了20°,而推力系数与非矢量... 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通过对逆流方案中喷管气动性能的研究验证了逆流推力矢量方案的可行性。在非矢量状态下主喷管出口截面上的流量系数和推力系数分别达到99.2%和98.8%;矢量化状态下最大推力矢量角超过了20°,而推力系数与非矢量状态下的比较下降不超过3.7%,且最大抽吸二次流量比仅为2.1%。此外,对该方案中一些基本的流动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抽吸二次流量比与推力矢量角的变化关系所揭示的流场结构,并对此进行了详细解释,同时揭示了逆流剪切层强烈的湍动特性和大涡结构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推力矢量喷管 逆流剪切层 流动控制 抽吸二次流 流动结构
下载PDF
Eckardt叶轮二次流与射流尾迹结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孙志刚 胡良军 +2 位作者 何平 李文 谭春青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017-2021,共5页
通过对Eckardt离心叶轮数值计算与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半开式离心叶轮内部二次流的形成机理与分布,建立基本的半开式离心叶轮内部三维二次流模型;基于该二次流模型,对射流尾迹结构的特点与形成机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
关键词 离心压气机 Eckardt叶轮 二次流结构 射流尾迹结构
原文传递
正弦派生曲线弯道水流结构特征实验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曹玉芬 高术仙 白玉川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1-32,共12页
探究窄深型弯曲河段三维水流结构,使用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DV)对正弦派生弯道水槽中40个断面12160个测点三维水流数据进行加密测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弯曲岸壁形态改变了水流结构特征,曲率为0断面附近区域为水流动力轴线在左右两岸摆动... 探究窄深型弯曲河段三维水流结构,使用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DV)对正弦派生弯道水槽中40个断面12160个测点三维水流数据进行加密测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弯曲岸壁形态改变了水流结构特征,曲率为0断面附近区域为水流动力轴线在左右两岸摆动的过渡区;在左右两岸侧,纵向流速沿程波动分布,波动周期相同相位相差180°,且在凹岸处存在小流速区;各断面存在中心区近底主环流和近岸近水面反向小环流,部分断面近岸近底还出现与中心环流同向的小环流,环流强度最小值出现在各弯段弯顶附近。实验数据可为连续多个弯道数值模拟提供数据验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弦派生曲线弯道水槽 纵向流速 水流动力轴线 二次流结构 二次流强度
原文传递
数值模拟喷射夹角对VIGA制粉雾化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郭快快 陈进 +1 位作者 刘常升 陈岁元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29-735,共7页
通过计算流体力学软件数值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以高温合金雾化过程中气、液、固三相的交互作用机制为研究对象,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法的VOF(volume of fluid)多相流模型和DPM(discrete phase model)离散相方法,研究了喷射夹角对熔体... 通过计算流体力学软件数值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以高温合金雾化过程中气、液、固三相的交互作用机制为研究对象,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法的VOF(volume of fluid)多相流模型和DPM(discrete phase model)离散相方法,研究了喷射夹角对熔体主雾化和二次雾化过程TAB(Taylor analogy breakup)破碎过程和粒度分布的影响,并与同步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喷射夹角的增大,回流区面积逐渐减小.金属熔体的初次破碎形态呈“倒喷泉状→伞状”,初次液滴的尺寸为0.3~0.9 mm.初次破碎液滴的气体韦伯数(We)为10~90,随喷射夹角的增大,粉末的平均粒径逐渐降低,喷射夹角为36°时,实验制备的粉末粒径与数值模拟得到的粉末粒径基本一致,表明了数值模拟合金雾化破碎过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感应熔炼气雾化(VIGA) 主雾化和二次雾化 喷射夹角 流场结构 粒度分布
下载PDF
高压比离心压气机二次流旋涡结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康达 钟兢军 +1 位作者 徐毅 刘志杰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243-2251,共9页
为揭示高压比离心压气机的流动特性,采用数值方法对高压比离心压气机的旋涡结构和流动损失的产生及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根据不同类型旋涡的具体特征,给出了分别适用于受迫涡和自由涡的二次流识别方法,包括截面旋线法和拟定主流的截面... 为揭示高压比离心压气机的流动特性,采用数值方法对高压比离心压气机的旋涡结构和流动损失的产生及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根据不同类型旋涡的具体特征,给出了分别适用于受迫涡和自由涡的二次流识别方法,包括截面旋线法和拟定主流的截面流线法。应用给出的二次流识别方法并结合耗散函数,探讨了压气机内旋涡的形成机理以及旋涡与损失的关联性。研究表明:当涡量与截面法矢量夹角的余弦值大于零时,旋线方向与实际气流方向定性一致,否则相反;旋线显示的涡轴方向与截面法矢量夹角大于90°时,识别出的旋涡不存在;刮削涡和泄漏涡既是低能流体的聚集区也是能量的耗散区,是影响离心压气机损失产生及分布的关键因素;诱导轮尾迹会抑制导风轮流道内叶表通道涡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压气机 二次流 旋涡结构 串列叶轮
下载PDF
弯曲流道内二次流动的运动学分析和数值可视化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庆龙 戴斌 +1 位作者 戴韧 陈康民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721-2727,共7页
通过运动学分析,得到了涡量与二次流之间的关系方程,介绍了弯曲流道内二次流结构的可视化方法.以截面法向涡量为基础,可求解得到与涡量对应的二次流速度场.该方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从运动学求解得到的涡量与二次流流函数之间的方程,直... 通过运动学分析,得到了涡量与二次流之间的关系方程,介绍了弯曲流道内二次流结构的可视化方法.以截面法向涡量为基础,可求解得到与涡量对应的二次流速度场.该方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从运动学求解得到的涡量与二次流流函数之间的方程,直接体现了二次流作为涡的特性,且作为分析流动结构的后处理方法,能够量化地求解出二次流速度以及分布情况.该方法消除了位势流的影响,使二次流显示更加真实清晰,这种方法比速度矢量图法更加准确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流 涡量 运动学分析 可视化 涡系结构
原文传递
ORC向心透平静叶栅内二次流结构和损失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智 尹立冰 +2 位作者 刘艺苗 焦庆雅 屈海涛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01-807,共7页
为了改进有机工质朗肯循环(ORC)向心透平静叶栅的气动性能,对ORC向心透平内有机工质流动进行三维黏性数值模拟,分析静叶栅上下端壁和通道内各种涡系的表现形式,给出了沿轴向和径向方向的总压力损失系数分布.结果表明:静叶栅内存在压力... 为了改进有机工质朗肯循环(ORC)向心透平静叶栅的气动性能,对ORC向心透平内有机工质流动进行三维黏性数值模拟,分析静叶栅上下端壁和通道内各种涡系的表现形式,给出了沿轴向和径向方向的总压力损失系数分布.结果表明:静叶栅内存在压力面与吸力面之间的横向流动,但通道涡并没有形成,通道涡并不是ORC向心透平静叶栅内二次流涡流形式中的重要涡系结构;主要总压损失沿流向方向集中在静叶栅后0.4流向位置,沿叶高方向集中在上下端壁,沿周向方向则聚集在吸力面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心透平 静叶栅 二次流损失 涡系结构 有机工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锅炉二次风系统数值模拟计算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海明 杨婧君 郭铁桥 《中国科技论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57-1261,共5页
为了研究锅炉二次风系统内部流场的分布特性,采用ANSYA CFX数值模拟计算软件对平顶山平东热电厂某机组四角切圆燃烧锅炉的二次风系统进行计算分析,对二次风系统建立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并在给定边界条件下进行不同工况下的数值模拟,同时... 为了研究锅炉二次风系统内部流场的分布特性,采用ANSYA CFX数值模拟计算软件对平顶山平东热电厂某机组四角切圆燃烧锅炉的二次风系统进行计算分析,对二次风系统建立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并在给定边界条件下进行不同工况下的数值模拟,同时提出结构优化的方法,合理分配二次风道内的风量,以提高锅炉的燃烧效率。结果表明:将总风管过渡到二次风箱的90°角换成45°角后,二次风道内的流量分配出现了沿程增大的现象,合理地分配了二次风道内的风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风系统 流动特性 数值模拟 结构优化
下载PDF
进口旋流周向位置对高压涡轮进口导叶气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杨 张扬 +1 位作者 苏欣荣 袁新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02-410,共9页
为了揭示旋流周向位置对下游进口导叶(IGV)气动特性的影响机理,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并分析了进口旋流在多个不同周向位置处时旋流与通道内二次流的相互作用原理,进而重点分析了3个典型位置算例中的二次流动、涡系结构和熵增情况。研究... 为了揭示旋流周向位置对下游进口导叶(IGV)气动特性的影响机理,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并分析了进口旋流在多个不同周向位置处时旋流与通道内二次流的相互作用原理,进而重点分析了3个典型位置算例中的二次流动、涡系结构和熵增情况。研究表明:进口旋流与通道内固有二次流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及黏性耗散是旋流所造成损失的主要原因;通道损失最大的工况不在旋流正对叶片头部时出现,而是在旋流靠近叶片头部近压力面一侧时产生;此外,旋流与通道涡相互作用,在进口旋流达到一定强度时会在叶片尾缘附近形成诱导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涡轮 进口旋流 周向位置 二次流动 涡系结构
原文传递
离心压气机流场的计算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林旋 葛宁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20年第2期74-76,100,共4页
针对一款典型的高压比离心压气机SRV2,采用NUMECA软件,计算其内部的流场情况,并对这些流动状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离心压气机中主要存在3种二次流结构,这些二次流相互作用,形成了离心压气机中常见的射流尾迹结构。该研究对于改进离心... 针对一款典型的高压比离心压气机SRV2,采用NUMECA软件,计算其内部的流场情况,并对这些流动状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离心压气机中主要存在3种二次流结构,这些二次流相互作用,形成了离心压气机中常见的射流尾迹结构。该研究对于改进离心压气机设计、提高其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压气机 数值计算 二次流结构 射流尾迹结构 流动机理
下载PDF
热斑旋流对燃气透平高压静叶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毅飞 马灿 +1 位作者 苏欣荣 袁新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89-1193,共5页
为了揭示热斑和旋流对燃气透平高压静叶的影响机制,本文运用自主开发的有限体积求解器,对LISA一级半透平受到正对通道中心的热斑旋流影响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本文详细阐述了热斑和旋流在叶片通道内的流动过程,研究了其对燃气透平高压... 为了揭示热斑和旋流对燃气透平高压静叶的影响机制,本文运用自主开发的有限体积求解器,对LISA一级半透平受到正对通道中心的热斑旋流影响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本文详细阐述了热斑和旋流在叶片通道内的流动过程,研究了其对燃气透平高压级静叶的温度分布、叶片表面压力分布的复杂影响以及热斑旋流通过静叶通道时热斑形态变化和通道内涡系结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斑 旋流 温度分布 二次流结构
原文传递
无心跳供体肺支气管内气体二次流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胥义 邓如意 +2 位作者 刘晶 刘道平 赵晓刚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9-437,共9页
无心跳供体(NHBD)肺有望解决临床供肺严重不足的问题,肺内低温通气被公认为是NHBD肺在体低温保护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建立3D非对称四级支气管模型,借助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分别研究在3种被动呼吸频率(0.125、0.25、0.5 Hz)条件下... 无心跳供体(NHBD)肺有望解决临床供肺严重不足的问题,肺内低温通气被公认为是NHBD肺在体低温保护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建立3D非对称四级支气管模型,借助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分别研究在3种被动呼吸频率(0.125、0.25、0.5 Hz)条件下肺支气管内的二次流结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被动吸气时主支气管截面上不存在二次流结构,且截面上最大无量纲速度差分别为0.67(@0.125 Hz)、0.5(@0.25 Hz)和0.3(@0.5Hz),但在被动呼气时存在明显的二次流结构,且其截面最大无量纲速度差增大到1.25、1.1和1.06;随着支气管级数的增加,无论是吸气还是呼气状态,其对应截面上都存在明显的二次流动结构,但呼吸频率对其截面上最大无量纲速度差变化的影响不大(维持在1.0左右);总体来讲,左肺各支气管内的流动结构比右肺要复杂一些,这与左右支气管的不对称结构有关。该研究明确了低温保护性气体在NHBD肺支气管内的流动总是伴随着二次流的特性,这对于进一步探索其临床保护工艺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心跳供体肺(NHBD) 支气管 二次流 低温通气
下载PDF
缠绕管结构参数对管内压降的影响及压降模型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燕妮 杨遥 +2 位作者 黄正梁 王靖岱 阳永荣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620-1627,共8页
为了研究缠绕管内流体的压降规律、建立具有较宽适用范围的压降预测模型,以水为介质,采用U型压差计测量缠绕管内流体进、出口的压降,实验考察缠绕直径、缠绕角度、管径等缠绕管结构参数对管内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流速及其他结构参数... 为了研究缠绕管内流体的压降规律、建立具有较宽适用范围的压降预测模型,以水为介质,采用U型压差计测量缠绕管内流体进、出口的压降,实验考察缠绕直径、缠绕角度、管径等缠绕管结构参数对管内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流速及其他结构参数相同的情况下,缠绕直径或管径越小,单位长度缠绕管内压降越大;在不同流速区间,缠绕管结构参数对管内压降的影响程度不同.在低流速(小于0.5 m/s)下,缠绕管结构对管内压降的影响较小;在高流速(大于0.5 m/s)下,缠绕管结构对管内压降的影响显著.采用统一的压降预测模型对实验数据拟合会使得其在高压降区失准,进而提出由流动参数和缠绕管几何参数组合而成的分段特征参数,并构建分段式压降预测模型.分段式压降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的相对偏差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缠绕管 二次流 结构参数 压降模型 特征参数
下载PDF
叶根几何参数和来流参数对叶片端壁传热影响的研究
17
作者 祝培源 陶志 +1 位作者 宋立明 李军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2-218,230,共8页
针对典型燃气透平Pack-B叶片,建立了叶片端壁传热特性的数值模型。在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叶根几何参数和来流参数对叶片端壁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叶根倒角半径的增大,叶片端壁前缘区域的传热减弱,而端壁尾缘区域的... 针对典型燃气透平Pack-B叶片,建立了叶片端壁传热特性的数值模型。在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叶根几何参数和来流参数对叶片端壁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叶根倒角半径的增大,叶片端壁前缘区域的传热减弱,而端壁尾缘区域的传热增强;随着叶根倒角最小角度的增大,端壁前缘区域传热略有增强,而端壁尾缘区域的传热有所减弱;来流湍流度为1%时,由于端壁区域二次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使得其端壁前缘区域和中部区域的传热明显高于湍流度为4%、6%和10%的情况,而其他区域的传热随着来流湍流度的提高而增强;随着来流雷诺数的增大,整个端壁的传热均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壁传热 二次流结构 叶根倒角 数值研究
下载PDF
波浪管内二次流动数值分析
18
作者 蔡报炜 韩方林 《应用科技》 CAS 2020年第3期1-5,共5页
为获得波浪管内更精确的流场分布以进一步明确其强化换热的机理,本文采用湍流模型和壁面处理方法对波浪管换热器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不同工况下波浪管内流场的计算,分析了波浪管内二次流的形成机理、发展过程以及其对波浪管换热器换... 为获得波浪管内更精确的流场分布以进一步明确其强化换热的机理,本文采用湍流模型和壁面处理方法对波浪管换热器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不同工况下波浪管内流场的计算,分析了波浪管内二次流的形成机理、发展过程以及其对波浪管换热器换热特性和阻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波浪管内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层流,在极低雷诺数下也会形成二次流;波浪管内的二次流动会产生2种对阻力特性和换热特性贡献不同的涡,这2种涡的大小和分布会随湍流化程度的升高而改变,从而导致波浪管的强化换热能力和相对阻力也随之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传热 波浪管 二次流 数值模拟 换热特性 阻力特性 综合换热性能 结构涡 流动涡
下载PDF
涡轮叶栅端壁二次流动与换热的V2F模拟
19
作者 田兴江 常海萍 +1 位作者 张镜洋 成锋娜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913-2920,共8页
针对低展弦比涡轮叶栅端壁区亚声速流动及换热,采用基于线性涡黏假设的V2F模型开展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涡轮叶栅流动中存在马蹄涡、通道涡、压力侧角涡、吸力侧角涡等多种复杂涡系结构,其中马蹄涡与通道涡是涡轮叶栅二次损失的主要来源... 针对低展弦比涡轮叶栅端壁区亚声速流动及换热,采用基于线性涡黏假设的V2F模型开展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涡轮叶栅流动中存在马蹄涡、通道涡、压力侧角涡、吸力侧角涡等多种复杂涡系结构,其中马蹄涡与通道涡是涡轮叶栅二次损失的主要来源.端壁换热与马蹄涡及通道涡强度及位置直接相关,并呈现明显的分区特征.端壁极限流线结果显示,V2F模型模拟的端壁单马蹄涡分离线与实验结果吻合,优于SST(shear stress transport)k-ω模型模拟的端壁双马蹄涡分离线.V2F模型引入了新的湍流尺度,在马蹄涡及通道涡位置、端壁静压损失系数分布、叶栅出口总压损失分布及端壁Standon数分布等方面均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对叶栅气动损失及端壁换热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叶栅端壁 二次流 端壁换热 V2F模型 总压损失系数 涡系结构
原文传递
基于有限元模拟的二次滤网结构改进研究
20
作者 陆素君 殷珑 《装备制造技术》 2014年第12期42-43,53,共3页
二次滤网结构对凝汽器循环水的杂质和流动的均匀性有很大的影响,改进二次滤网结构能够提高凝汽器循环水冷却效率。针对电站二次滤网结构发生堵塞现象以及凝汽器循环水冷却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使用有限元技术改进二次滤网结构的方法。... 二次滤网结构对凝汽器循环水的杂质和流动的均匀性有很大的影响,改进二次滤网结构能够提高凝汽器循环水冷却效率。针对电站二次滤网结构发生堵塞现象以及凝汽器循环水冷却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使用有限元技术改进二次滤网结构的方法。利用FLUENT6.3模拟软件,对比不同二次滤网的结构水流动情况下的受力分析,得出二次滤网井字型结构的受到水流阻力小于常规的圆形孔型,提高了二次滤网的效率,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滤网 水流阻力 有限元模拟 结构改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