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冻融循环对黄土二次湿陷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王泉 马巍 +3 位作者 张泽 赵淑萍 李国玉 毛云程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76-382,共7页
在黄土地区公路路基建设中,通常会采用预湿陷等办法来对湿陷性黄土进行处理以达到工程要求.但是在季节冻土区,处理过的黄土路基却在运营几年后,仍发生大量的不均匀沉降、塌陷等病害.为分析冻融循环作用对黄土二次湿陷的影响,采用室内试... 在黄土地区公路路基建设中,通常会采用预湿陷等办法来对湿陷性黄土进行处理以达到工程要求.但是在季节冻土区,处理过的黄土路基却在运营几年后,仍发生大量的不均匀沉降、塌陷等病害.为分析冻融循环作用对黄土二次湿陷的影响,采用室内试验方法,使大体积黄土样品先完成一次湿陷,再进行冻融循环和黄土二次湿陷.试验结果表明:重塑黄土与原状黄土的二次湿陷系数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趋向于同一个特定值;重塑黄土和原状黄土的二次湿陷系数皆大于0.015,说明二者皆满足湿陷条件,在冻融条件下具有二次湿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原状黄土 二次湿陷 黄土路基
下载PDF
特大规模滑坡遥感调查──巧家县城滑坡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治华 《环境遥感》 CSCD 1996年第4期280-284,共5页
目视解译1:67万彩红外航空象片发现巧家县城斜坡显示为典型的滑坡地形。经实地验证及结合地质资料、航空象片、卫星象片综合解译分析认为:根据斜坡形态、金沙江异常弯道、斜坡上松散物质分布及所处地质环境与降雨条件确定巧家斜坡... 目视解译1:67万彩红外航空象片发现巧家县城斜坡显示为典型的滑坡地形。经实地验证及结合地质资料、航空象片、卫星象片综合解译分析认为:根据斜坡形态、金沙江异常弯道、斜坡上松散物质分布及所处地质环境与降雨条件确定巧家斜坡为-巨型古滑坡,估算体积约120×108m3,就我们所查阅到的国内外报道中为一最大规模古滑坡,年龄约10万年。目前,滑坡整体已经稳定,但后壁、侧壁及滑体上发育的大量次生崩塌、滑坡、泥石流还将长期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遥感 泥石流 古滑坡
原文传递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次梁的抗连续倒塌性能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袁波 曾明会 李霞昭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1-48,共8页
目的分析次梁在框架结构中的抗连续倒塌性能,为抗连续倒塌设计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对6个不同次梁布置形式(不考虑次梁、长边单向布置、短边单向布置、十字型布置、井字形布置、密肋型布置)的五层框架结构进行倒塌... 目的分析次梁在框架结构中的抗连续倒塌性能,为抗连续倒塌设计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对6个不同次梁布置形式(不考虑次梁、长边单向布置、短边单向布置、十字型布置、井字形布置、密肋型布置)的五层框架结构进行倒塌动力分析,同时笔者对其中5个模型(不考虑次梁除外)进行倒塌的敏感性分析和经济性分析.结果次梁密肋型布置的结构的位移和速度时程曲线斜率最小,其次是十字型和井字形.在长边中柱和角柱失效下,框架结构的连续倒塌发生的概率最大,在内柱失效下,连续倒塌发生的概率最小.长边布置形式的次梁的结构的总造价最小,十字型和井字形布置其次,最大的是密肋型布置.结论次梁有一定的抗倒塌作用,其中密肋型布置形式对抗倒塌最有利;框架结构对长边中柱和角柱失效下连续倒塌最敏感,对内柱失效下最不敏感;结合经济性和抗倒塌性因素考虑,框架结构的次梁布置形式应首选十字型和井字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梁 SAP2000 连续倒塌 布置形式 敏感性 经济性
下载PDF
土石坝溃坝含沙流量线研究(一)——影响因素及二次波动现象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杰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257-2264,I0029,I0030,共10页
土石坝溃坝过程最大峰值流量影响因素众多,对其系统研究有利于大坝建造之初的防溃设计。深入了解土石坝溃坝峰值流量之后的流量变化情况,有助于下游制定更加科学安全的防洪措施。基于此,通过一系列土石坝溃坝模型试验,研究了坝体结构(... 土石坝溃坝过程最大峰值流量影响因素众多,对其系统研究有利于大坝建造之初的防溃设计。深入了解土石坝溃坝峰值流量之后的流量变化情况,有助于下游制定更加科学安全的防洪措施。基于此,通过一系列土石坝溃坝模型试验,研究了坝体结构(坝体填筑材料、是否开挖导流槽、上/下坡面坡比、坝体尺寸)和水流因素(库容)对溃坝含沙流量的影响,并对峰值流量之后的流量过程线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填筑黏聚力较大的材料、开挖导流槽、采用较小的上/下坡面坡比和较小库容均有利于降低溃坝峰值流量;不同影响因素下的土石坝溃坝含沙流量线在峰值点之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二次波动,这是由于间歇性溃口边坡坍塌短暂淤堵溃口,并造成溃坝水流中的泥沙含量发生变化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波动 土石坝溃坝 坝体结构 库容 边坡坍塌
下载PDF
“9·07”彝良地震诱发次生山地灾害调查及减灾建议 被引量:28
5
作者 王东坡 何思明 +2 位作者 葛胜锦 潘长平 翟敏刚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1-107,共7页
2012年"9·07"彝良地震诱发大量的次生山地灾害,包括崩塌、滚石、滑坡、泥石流等。其中,崩塌、滚石不仅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房屋损毁,也阻塞了救援道路,严重延缓了救援进度。且由于地震及余震多次往复作用,造成大部分山... 2012年"9·07"彝良地震诱发大量的次生山地灾害,包括崩塌、滚石、滑坡、泥石流等。其中,崩塌、滚石不仅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房屋损毁,也阻塞了救援道路,严重延缓了救援进度。且由于地震及余震多次往复作用,造成大部分山体稳定性降低,在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山地灾害将进入频发期,灾害链[滚石、崩塌、滑坡-泥石流-堵江(堰塞湖)-溃坝(洪水、更大规模泥石流)]表现将尤为突出。通过地震后对彝良县城洛泽河镇地震重灾区展开次生山地灾害调查,提出震区次生山地灾害的减灾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7”彝良地震 次生灾害 崩塌 滚石 滑坡 泥石流
下载PDF
后浇整体式预制混凝土梁-板子结构抗连续倒塌机理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钱凯 李治 +1 位作者 翁运昊 吴刚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83-193,共11页
为研究后浇整体式预制混凝土(PC)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性能,设计并制作了两个2跨1/3缩尺后浇整体式PC梁-板子结构模型。试验中采用堆加均布荷载与Pushdown结合的加载方式研究其在边柱失效下的抗力曲线与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后浇整体式P... 为研究后浇整体式预制混凝土(PC)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性能,设计并制作了两个2跨1/3缩尺后浇整体式PC梁-板子结构模型。试验中采用堆加均布荷载与Pushdown结合的加载方式研究其在边柱失效下的抗力曲线与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后浇整体式PC结构中预制板的整体性较好,开裂主要集中在预制板与梁交界处;在加载过程中PC子结构可有效发展二级抗力机制提供附加抗力;预制板沿短跨布置的子结构抗倒塌性能优于沿长跨布置子结构。随后通过有限元软件LSDYNA进行精细化有限元建模,研究PC子结构去柱后荷载重分配机理和新旧混凝土界面黏结强度对其抗倒塌性能的影响规律。有限元分析表明:预制板结合后浇叠合层可以保证楼板体系的整体性从而提升荷载重分布能力,塑性铰出现在梁端而不是柱端;沿短跨布置预制板与后浇叠合层在加载过程中的平均抗力贡献占比高达54%;新旧混凝土界面黏结强度对结构整体性有一定影响;但是当界面黏结强度降低不超过50%时,对结构的抗力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混凝土梁-板子结构 后浇整体式 有限元分析 二级抗力机制 连续倒塌
原文传递
基于备用荷载路径法的钢管混凝土框架抗连续倒塌机制非线性动力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景玄 王文达 石晓飞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4-20,共7页
根据GSA2003提出的备用荷载路径法,采用非线性动力分析方法对12层钢管混凝土空间框架当关键柱失效后,其剩余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机制进行分析。基于用户自定义材料开发平台(UMAT),进行了钢材和混凝土单轴本构滞回模型的二次开发,并与已有... 根据GSA2003提出的备用荷载路径法,采用非线性动力分析方法对12层钢管混凝土空间框架当关键柱失效后,其剩余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机制进行分析。基于用户自定义材料开发平台(UMAT),进行了钢材和混凝土单轴本构滞回模型的二次开发,并与已有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关键柱失效后,失去支撑的框架梁在小变形范围内主要通过梁受弯承载力提供抗倒塌能力;在大变形范围内,失去支撑并贯通节点的框架梁,通过其受拉承载力提供抗连续倒塌能力。根据失效柱位置的不同,抗连续倒塌机制也不相同,角柱失效后,X/Y方向的框架边梁均为梁机制作为主要抗力来提供抗连续倒塌的能力,未出现悬链线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 ABAQUS二次开发 非线性动力分析 连续倒塌
原文传递
汶川地震在甘肃省的次生典型边坡灾害特征 被引量:8
8
作者 邢爱国 吴志坚 +2 位作者 陈龙珠 车爱兰 王兰民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5-98,共4页
汶川大地震时在甘肃省南部山区造成了大量的边坡灾害。本文对调查区公路沿线典型次生边坡灾害的类型、特征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同时对一特大型黄土滑坡的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针对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次生边坡灾害 崩塌 落石 表面溜坍 黄土滑坡 汶川地震
下载PDF
县域普通高中振兴的特色发展逻辑 被引量:1
9
作者 范涌峰 田娟 《教育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41-50,共10页
“县中塌陷”已成为当前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刻不容缓的问题。“县中塌陷”映射出了当前高中教育发展面临的重重危机,即“唯分数”主导下学生个性的失语,“唯升学”主导下高中多样化功能的失位,功利主义教育逻辑主导下高中教育秩序的失... “县中塌陷”已成为当前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刻不容缓的问题。“县中塌陷”映射出了当前高中教育发展面临的重重危机,即“唯分数”主导下学生个性的失语,“唯升学”主导下高中多样化功能的失位,功利主义教育逻辑主导下高中教育秩序的失范,“分数GDP”主导下教育伦理与责任的失守。“县中塌陷”将抑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增强教育不公平的叠加效应,影响教育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加剧社会阶层固化。为此,特色发展逻辑应是当下县域普通高中振兴应遵循的基本逻辑。县中振兴的特色发展逻辑意味着县中发展在质量观、公平观、资源观和方法论上的全面转向。以特色发展促进县中振兴的关键在于:建立“以市为主”统筹规划县中特色发展的体制机制,构建“以学科特色为主导、以地域文化为底色”的学生个性发展支持系统,构建县中特色发展的专业支持系统,多方协同实现县中办学自主权的释放和增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高中 县中振兴 县中塌陷 特色发展
原文传递
转型期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投入“中部塌陷”问题研究
10
作者 黄旭中 熊芯蕊 +1 位作者 马丹 郝以谱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3期55-63,共9页
充足、均衡的教育投入是保障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的重要基础。基于201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发现,近年来我国中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存在“水平塌陷”和“增长塌陷”的双重塌陷问题。收敛性分析发现,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存在全域... 充足、均衡的教育投入是保障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的重要基础。基于201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发现,近年来我国中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存在“水平塌陷”和“增长塌陷”的双重塌陷问题。收敛性分析发现,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存在全域性收敛趋势,但地区间差异不收敛,且中部地区将长期陷入“低水平均衡陷阱”。Blinder-Oaxaca分解结果表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财政转移支付、城镇化率、产业结构是“中部塌陷”问题的主要成因。为此,应加快落实“中部崛起”战略,为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增长赋能增效;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向中部地区倾斜更多教育资源;强化教育治理,吸引社会力量加大投资力度,多措并举打破中等职业教育投入“中部塌陷”囹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投入 中部塌陷 水平塌陷 增长塌陷 低水平均衡陷阱
下载PDF
广西地区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类型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蕾 聂冠军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8-124,共7页
广西地处东南沿海地震带西段和右江地震带,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比较严重,主要为崩塌,其次为岩溶塌陷和地裂缝,滑坡、泥石流和堰塞湖等灾害较为少见。广西地区特殊的地质地貌条件造就了其独具特色的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灾害类型多... 广西地处东南沿海地震带西段和右江地震带,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比较严重,主要为崩塌,其次为岩溶塌陷和地裂缝,滑坡、泥石流和堰塞湖等灾害较为少见。广西地区特殊的地质地貌条件造就了其独具特色的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灾害类型多样,但单次地震造成的灾害类型相对单一;灾害的地区差异性显著;岩溶区地震具有"小震级、高烈度"的特点,极易小震致灾、甚至小震大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地区 地震次生地质灾害 崩塌 岩溶塌陷
下载PDF
Processes and mechanisms of multi-collapse of loess roads in seasonally frozen ground regions: A review 被引量:3
12
作者 GuoYu Li Wei Ma +4 位作者 Fei Wang YanHu Mu YunCheng Mao Xin Hou Hui Bing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15年第4期456-468,共13页
Usually, the collapsible loess widely distributed across the world can serve as a type of foundation soil that meets its strength requirement after dense compaction and elimination of collapsibility. However, many pro... Usually, the collapsible loess widely distributed across the world can serve as a type of foundation soil that meets its strength requirement after dense compaction and elimination of collapsibility. However, many problems such as cracks and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still occur in loess roads in the seasonally frozen ground regions after several years of op- eration. Many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se secondary or multiple collapses primarily result from the repeated freezing-thawing, wetting-drying, and salinization-desalinization cycles. Therefore, we conducted a research program to (1) monitor the in-situ ground temperatures and water content in certain loess roads to understand their changes, (2) study the effects of freezing-thawing, wetting-drying, and salinization-desalinization cycles on geotechn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fabrics of compacted loess in the laboratory, and (3) develop mitigative measures and examine their engineered effectiveness, i.e., their thermal insulating and water-proofing effects in field and laboratory tests. Our results and advances are reviewed and some further research needs are proposed. These findings more clearly explain the processes and mechanisms of secondary and multiple collapse of loess roads. We also offer references for further study of the weakening mechanisms of similar structural so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chanics of loess loess roads secondary or multiple collapse FREEZING-THAWING wetting-drying saliniza-tion-desalinization
下载PDF
不同特性地震下加固后典型校舍抗倒塌与可恢复性能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瑞 陈鑫 +2 位作者 孙勇 刘涛 赵宝成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6期16141-16151,共11页
中小学校是人员聚集场所,其校舍既是保障震时师生生命安全的重要载体,也是灾后重要的应急避难场所,地震作用下校舍抗倒塌性能和可恢复性对提升城镇抗震防灾能力有着重要意义。针对典型校舍的双跨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 中小学校是人员聚集场所,其校舍既是保障震时师生生命安全的重要载体,也是灾后重要的应急避难场所,地震作用下校舍抗倒塌性能和可恢复性对提升城镇抗震防灾能力有着重要意义。针对典型校舍的双跨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结构,根据结构安全鉴定结果,开展基于外包角钢法和黏贴碳纤维布法的加固设计。随后,建立结构有限元模型,选取具有不同特性的地震动记录,开展加固前后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地震响应分析。最后,基于倒塌概率和残余层间位移角指标,对比了不同特性地震作用下,加固前后双跨RC框架结构的抗倒塌和可恢复性能。结果表明:双跨RC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加固后薄弱层层间位移角在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分别降低21.89%和39.40%;近场地震的长周期和速度脉冲等特性对双跨RC框架抗倒塌和可恢复性能有较大影响,近场有脉冲和近场无脉冲地震作用下1.0g(g为重力加速度)时的倒塌概率分别为远场地震作用下的4.45倍和2.92倍,相应的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残余层间位移角比值分别为3.14和1.16;加固后倒塌概率和薄弱层残余层间位移角分别平均降低25.34%和54.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校舍 双跨混凝土(RC)框架 抗震加固 倒塌性能 可恢复性能
下载PDF
老空水疏放钻孔放水效率提升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伟 《煤炭与化工》 CAS 2021年第8期44-45,49,共3页
高河矿在施工疏放老空水钻孔过程中,由于矿山压力大、煤层节理裂隙发育、煤体酥软硬度小等不利因素的存在,经常出现钻孔钻透老空时出水量很小甚至不出水等现象。为保证巷道的安全快速掘进,根据巷道起伏变化,合理布置放水钻孔,精准降低... 高河矿在施工疏放老空水钻孔过程中,由于矿山压力大、煤层节理裂隙发育、煤体酥软硬度小等不利因素的存在,经常出现钻孔钻透老空时出水量很小甚至不出水等现象。为保证巷道的安全快速掘进,根据巷道起伏变化,合理布置放水钻孔,精准降低临近采空区积水水位,并在钻孔施工过程中积极采用二级防塌孔套管技术,提升了放水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二级防塌孔套管 放水效率
下载PDF
综合物探方法在次生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楠 王清玉 +2 位作者 何灿高 王杰 邱锴 《工程勘察》 2014年第3期94-98,共5页
地面塌陷多属工程建设、资源开发所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查明其成因及影响范围对工程处理方案的设计与施工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结合某实际工程对次生地质灾害产生的地质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用于因工程建设所致地灾调查的综合物探方法及... 地面塌陷多属工程建设、资源开发所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查明其成因及影响范围对工程处理方案的设计与施工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结合某实际工程对次生地质灾害产生的地质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用于因工程建设所致地灾调查的综合物探方法及勘察效果予以介绍,阐述了诸如高密度电法、瑞雷波探测、地震映像及剪切波测井等方法在地面塌陷原因分析和展布空间探测等方面的资料解译方法及有效性,以供类似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地质灾害 地面塌陷 施工扰动 地下水异常渗流 综合物探 电阻率 剪切波速度
下载PDF
中职生挫折成因及抗挫能力培养建议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伟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5-7,共3页
抗挫折能力即一个人在遭受挫折时使自己的心理及行为免于失常的能力。中职生挫折的形成受主客观双重因素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培养学生的自我疏导能力以及实施有效的抗挫折教育是培养中职生抗挫折能力的可行之路。
关键词 中职生 抗挫折能力 培养路径
原文传递
汶川大地震地质灾害及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长军 《工程勘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952-956,共5页
笔者参加了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工作,目睹了地震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大量的地质灾害。本文介绍了汶川大地震期间的地质灾害情况,对发生地震的地质构造原因及诱发地质灾害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如何避免地质灾害对建筑物... 笔者参加了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工作,目睹了地震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大量的地质灾害。本文介绍了汶川大地震期间的地质灾害情况,对发生地震的地质构造原因及诱发地质灾害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如何避免地质灾害对建筑物的影响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构造 地质次生灾害 崩塌 滑坡 泥石流
下载PDF
四川省青川县西部山区次生地质灾害现状遥感调查及防治建议
18
作者 刘同庆 陈有明 +3 位作者 褚进海 李郑 黄燕 杨扬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10年第B11期209-212,共4页
选择汶川地震重灾区之一且有代表性的青川县西部山区为研究区,分析了特殊构造部位与次生地质灾害的关系,建立了次生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标志,总结了该区次生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评价了该区的灾情现状,并提出了合理防治的建议。
关键词 次生地质灾害 崩滑体 解译标志 防治建议
下载PDF
梅子窝钨矿低品位资源回收探索
19
作者 洪叶荣 赵凤生 《中国钨业》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9,共4页
梅子窝钨矿是一个已开采90多年的老钨矿,其高品位的富矿已开采完毕。为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矿山进行了低品位资源回收的探索,该低品位脉矿资源因具有矿脉薄、断层多、围岩较破碎及不稳固,导致开采难度大和成本高。研究对传统的浅孔留矿... 梅子窝钨矿是一个已开采90多年的老钨矿,其高品位的富矿已开采完毕。为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矿山进行了低品位资源回收的探索,该低品位脉矿资源因具有矿脉薄、断层多、围岩较破碎及不稳固,导致开采难度大和成本高。研究对传统的浅孔留矿法进行了技术改造,在采场两端各布置一个脉石漏斗,崩矿时采用二次崩矿方法,先崩废石,再崩脉石,把脉石运到脉石漏斗放出,脉石和废石分开出矿,并对井下格筛实行分选,从而达到降低贫化率和损失率,提高开采回采率,从而实现了将次边际经济资源变成经济资源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品位 资源回收 二次崩矿 井下格筛分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