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城区秋季大气PM_(2.5)中主要水溶性无机离子分析 被引量:35
1
作者 吕文英 徐海娟 王新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8-101,共4页
分别在广州市中心城区高楼顶(距地50m)和交通干线路边(距地1.2m),于2006年秋季连续一周采集了大气PM2.5样品,对比分析了SO42-、NO3-、Cl-、F-、Na+、NH4+、Ca2+、K+、Mg2+等9种水溶性无机离子含量。结果表明,楼顶相对充分混合大气中PM2.... 分别在广州市中心城区高楼顶(距地50m)和交通干线路边(距地1.2m),于2006年秋季连续一周采集了大气PM2.5样品,对比分析了SO42-、NO3-、Cl-、F-、Na+、NH4+、Ca2+、K+、Mg2+等9种水溶性无机离子含量。结果表明,楼顶相对充分混合大气中PM2.5的质量浓度范围59.5~129.5μg/m3,均值为83.7μg/m3;交通干线路边大气PM2.5的质量浓度范围为108.4~132.2μg/m3,均值为121.1μg/m3。9种离子总浓度平均达到50.9(楼顶)和44.1(路边)μg/m3,占PM2.5质量浓度的60.8%(楼顶)和36.4%(路边)。SO42-和NO3-为水溶性无机离子主要组成,其占PM2.5质量浓度的比例均是楼顶高于路边,显示二次气溶胶对楼顶充分混合大气中PM2.5有较大贡献,而路边样品中一次来源贡献相对较大。计算表明采样期间海盐对广州大气PM2.5中的水溶性组分贡献较小。NH4+当量浓度远小于SO42-和NO3-的当量浓度,中和度远<1,反映PM2.5酸性较强,且楼项PM2.5粒子酸性高于路边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子(PM25) 水溶性组份 硫酸盐 硝酸盐 二次气溶胶 粒子酸性 广州
下载PDF
城市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系统对PM_(2.5)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欧阳琰 蒋维楣 刘红年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38-845,共8页
发展了南京大学城市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系统(NJU-CAQPS),在模式系统中引入了气溶胶模块.运用该系统对南京地区冬夏两季PM2.5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与实际观测资料对比,检验发展后的模式系统对于细... 发展了南京大学城市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系统(NJU-CAQPS),在模式系统中引入了气溶胶模块.运用该系统对南京地区冬夏两季PM2.5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与实际观测资料对比,检验发展后的模式系统对于细颗粒物的模拟性能.结果表明,南京市城近郊内冬夏两季PM2.5浓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一般在半夜和清晨会出现较高浓度,午后至傍晚浓度较低.冬季浓度高于夏季,冬夏两季算例的浓度日均值之比为1.51.空间分布受到排放源位置、地面流场等因素影响.二次气溶胶在PM2.5中占相当的份额,冬夏两季算例中二次气溶胶在PM2.5中所占比例分别为12%和15%,夏季二次气溶胶对PM2.5浓度贡献较冬季大.与实际观测资料的对比验证表明,经过发展的该模式系统对于城市PM2.5等颗粒物的模拟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系统 PM2.5 数值模拟 二次气溶胶
下载PDF
重庆市主城区不同粒径颗粒物水溶性无机组分特征 被引量:32
3
作者 张丹 翟崇治 +1 位作者 周志恩 张灿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99-1106,共8页
于2010年3月—2011年7月,在重庆市主城区同步采集PM1.0、PM2.5和PM10三种粒径的颗粒物样品.用离子色谱分析了样品中F-、Cl-、NO3-、SO42-、Na+、NH4+、K+、Mg2+和Ca2+9种水溶性无机组分,并收集了SO2和NO2等气体污染物的数据.结果表明:... 于2010年3月—2011年7月,在重庆市主城区同步采集PM1.0、PM2.5和PM10三种粒径的颗粒物样品.用离子色谱分析了样品中F-、Cl-、NO3-、SO42-、Na+、NH4+、K+、Mg2+和Ca2+9种水溶性无机组分,并收集了SO2和NO2等气体污染物的数据.结果表明:采样期间ρ(PM1.0)、ρ(PM2.5)和ρ(PM10)分别为82.9、104和160μg/m3,PM1.0、PM2.5、PM10中所测9种水溶性无机组分的浓度之和分别为40.82、48.66和57.99μg/m3.ρ(SO42-)、ρ(NO3-)和ρ(NH4+)相对较高,并且主要分布在细颗粒物中.多数水溶性无机组分浓度冬季最高,春季其次,夏、秋季浓度偏低.所测组分溶液的pH显酸性,冬季样品的pH最低,细粒子的酸性要强于粗粒子.SOR(硫的氧化率)与NOR(氮的氧化率)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较高,SOR秋季最高,NOR冬季最高.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化石燃料以及生物质的燃烧、机动车尾气排放是水溶性无机组分的主要来源,建筑施工、土壤风沙等扬尘类污染源对水溶性无机组分也有一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无机组分 PM1.0 PM2.5 PM10 二次气溶胶 重庆
下载PDF
北京地区夏季PM10污染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王雪松 李金龙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19-427,共9页
利用三维区域空气质量模式CAMx ,对北京地区夏季PM10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 ,北京市城近郊区夏季的PM10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规律。一般在半夜前后和早晨常表现出较高的浓度 ;中午前后由于大气化... 利用三维区域空气质量模式CAMx ,对北京地区夏季PM10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 ,北京市城近郊区夏季的PM10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规律。一般在半夜前后和早晨常表现出较高的浓度 ;中午前后由于大气化学转化对二次气溶胶的生成贡献 ,在城市地区也会表现出一定的高浓度值 ;傍晚前后往往是一天中浓度最低的时段。PM10的空间分布与源排放关系密切 ,中午前后的空间分布会体现出光化学反应对其二次生成作用的影响。二次气溶胶在PM10中占有相当的份额 ,对于PM10中硫酸盐和硝酸盐的浓度变化 ,其中的二次组分起主要决定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数值模拟 二次气溶胶
下载PDF
中国典型城市臭氧与二次气溶胶的协同增长作用分析 被引量:26
5
作者 李红丽 王杨君 +6 位作者 黄凌 刘子义 汪午 冯加良 徐健 张坤 李莉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368-4379,共12页
大气PM2.5和O3是中国城市大气中最受关注的大气污染物,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影响关系.本文将O3,max作为光化学活性指标,把CO作为一次排放源的示踪剂,对2017年4-10月期间北京、上海和广州的臭氧与二次气溶胶的协同增长关系进行深入分析.... 大气PM2.5和O3是中国城市大气中最受关注的大气污染物,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影响关系.本文将O3,max作为光化学活性指标,把CO作为一次排放源的示踪剂,对2017年4-10月期间北京、上海和广州的臭氧与二次气溶胶的协同增长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光化学活性条件下,3个城市在协同增长时段PM2.5质量浓度增长量的均值与估算二次气溶胶质量浓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北京和广州在春季、秋季出现协同增长的小时数较多,且北京在各光化学活性水平下的协同增长时段中PM2.5浓度增长量均最大;出现PM2.5和O3协同增长现象时段中上海市风速最大,广州市气温最高,北京市相对湿度范围最大;随着光化学活性的增强,上海和广州两市二次气溶胶的生成量呈倍数增加,其生成量范围分别为13.6~29.2μg·m^-3和9.1~28.7μg·m^-3,北京市二次气溶胶的生成量则变化不大(25.0~34.0μg·m^-3),但各光化学活性水平下的北京二次气溶胶生成量均高于上海和广州.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北京、上海和广州3个城市的O3污染对二次气溶胶生成协同增长作用明显,而且北京尤其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活性 PM2.5 臭氧 二次气溶胶 协同作用
原文传递
大气细颗粒物在线源解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6
作者 喻义勇 王苏蓉 秦玮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5年第3期12-17,共6页
基于对国内外关于PM2.5化学组分特征、二次气溶胶生成机理、源解析模型的研究综述,引入实现PM2.5在线源解析的2种可能方法,即气溶胶质谱+解析算法与3类化学组分组合观测+受体模型。重点阐述了气溶胶质谱及在线水溶性离子、EC/OC和金属... 基于对国内外关于PM2.5化学组分特征、二次气溶胶生成机理、源解析模型的研究综述,引入实现PM2.5在线源解析的2种可能方法,即气溶胶质谱+解析算法与3类化学组分组合观测+受体模型。重点阐述了气溶胶质谱及在线水溶性离子、EC/OC和金属元素仪器的应用研究现状,并分析了不同仪器测定结果的可靠性、优势及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城市尺度的大气化学二次反应机理及关键技术参数研究、大气颗粒物化学组分连续观测应用于在线源解析的研究、基于多种信息来源和技术手段的在线源解析方法集成研究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化学组分 二次气溶胶 受体模型 在线源解析 大气污染
下载PDF
城市边界层理化结构与大气污染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7
作者 孙业乐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374-1389,共16页
自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我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但京津冀地区细颗粒物浓度仍远高于国家标准,秋冬季重污染天气仍时有发生.近些年,我国科学家在大气污染的立体探测、成因机制和来源解析、气溶胶和边界层相互作用等研... 自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我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但京津冀地区细颗粒物浓度仍远高于国家标准,秋冬季重污染天气仍时有发生.近些年,我国科学家在大气污染的立体探测、成因机制和来源解析、气溶胶和边界层相互作用等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进一步支撑了我国大气污染的科学防治和重污染天气的有效应对,然而我国当前大气污染仍面临诸多科学难题.本文简要概述了我国近些年在大气污染垂直探测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特别是依托于北京325 m气象塔建设的城市边界层理化结构探测平台,详细论述了北京地区不同季节大气气溶胶化学组分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边界层物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同时基于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峰会(APEC)和201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前后的垂直观测,阐明了大气污染化学组分对区域源排放控制的响应机制.本文还针对大气细颗粒物中的二次无机组分(硝酸盐和硫酸盐)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生成机制以及极端霾事件的生消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并在最后对大气污染监测、二次无机气溶胶生成机制和有机气溶胶的分子组成和物理化学属性(相态、挥发性和氧化态等)等未来研究给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边界层 理化结构 大气污染 二次气溶胶 生成机制
原文传递
上海市浦东城区二次气溶胶生成的估算 被引量:21
8
作者 崔虎雄 吴迓名 +4 位作者 段玉森 伏晴艳 张懿华 王东方 王茜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003-2009,共7页
利用2010年5~10月不同日最高O3小时浓度(O3,max)下PM10浓度变化评估不同O3浓度水平下二次气溶胶生成量.CO作为一次颗粒物的标志物,O3作为光化学反应水平的指示物种.结果表明不同光化学水平条件下,PM10中一次与二次气溶胶浓度及比例存... 利用2010年5~10月不同日最高O3小时浓度(O3,max)下PM10浓度变化评估不同O3浓度水平下二次气溶胶生成量.CO作为一次颗粒物的标志物,O3作为光化学反应水平的指示物种.结果表明不同光化学水平条件下,PM10中一次与二次气溶胶浓度及比例存在较大差异.随着光化学水平的增加,PM10中一次气溶胶排放浓度增长不大(0.036~0.044 mg.m-3),二次气溶胶的生成量却呈数倍增长(0.018~0.055 mg.m-3);二次与一次气溶胶浓度的比例也从49.8%增加到124.5%.O3,max出现的时间也随着光化学水平的增强由13:00推迟到14:00,二次气溶胶生成的主要时段也从11:00~20:00增加到09:00~20:00;此外,PM2.5中主要组分SO24-、NO3-、OC等比例随着光化学水平(即O3,max浓度)的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当O3,max<0.10 mg.m-3时,PM2.5主要由12.0%有机碳(OC)、18.7%硫酸盐、13.1%硝酸盐和4.5%元素碳(EC)组成,而O3,max>0.20mg.m-3时,PM2.5主要由20.0%有机碳(OC)、22.9%硫酸盐、23.1%硝酸盐和4.7%元素碳(EC)组成.说明SO24-、NO3-、OC受光化学水平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气溶胶 光化学反应 臭氧 气溶胶组分
原文传递
东海大气气溶胶的化学特征及来源 被引量:15
9
作者 石金辉 张云 +1 位作者 高会旺 张经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750-1757,1758+1757,共8页
利用2006年11—12月、2007年2—3月、2008年5月和2008年6月在东海4个航次中采集的总悬浮颗粒物(TSP)和Anderson分级样品,分析了其中可溶性无机离子的浓度,探讨了东海气溶胶中水溶性组分的化学特征、季节变化、粒径分布及来源.结果表明,... 利用2006年11—12月、2007年2—3月、2008年5月和2008年6月在东海4个航次中采集的总悬浮颗粒物(TSP)和Anderson分级样品,分析了其中可溶性无机离子的浓度,探讨了东海气溶胶中水溶性组分的化学特征、季节变化、粒径分布及来源.结果表明,气溶胶总水溶性离子的浓度为13.5~95.3μg·m-3,平均为33.9μg·m-3,对颗粒物质量的贡献约为54%.水溶性离子中以SO24-的质量浓度最高,Cl-、Na+、NO3-、NH4+的浓度次之,K+、Mg2+、Ca2+、PO34-的浓度较低.海盐离子和二次离子(非海盐SO42-(nss-SO24-)、NO3-和NH4+)对水溶性离子的贡献分别为38%和57%.离子平衡显示,东海气溶胶基本呈中性.总水溶性离子浓度在冬季较高,春、夏季较低,但水溶性离子对颗粒物质量的贡献在春季明显低于夏、冬季.气溶胶中Na+、Cl-和Mg2+的浓度主要在3.3~7.0μm粗粒子上出现峰值,Ca2+浓度在2.1~4.7μm粗粒子上出现峰值,SO24-、NH4+、K+浓度在0.43~1.10μm细粒子上出现峰值,NO3-的浓度峰值冬季出现在0.43~0.65μm细粒子上,春、夏季出现在3.3~4.7μm粗粒子上.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东海气溶胶中的化学组分主要受到人为污染源、海洋源和地表扬尘等3个因素的影响,其贡献率分别为53.6%、28.9%和7.3%.NO3-/nss-SO24-为0.45±0.25,显示固定污染源比移动污染源对东海大气气溶胶的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离子 气溶胶 东海 海盐 二次气溶胶
原文传递
上海市典型霾污染过程二次无机气溶胶组分特征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懿华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1年第B12期7-13,共7页
2010年的5月19日—5月21日,上海市出现持续性高浓度细颗粒物的霾污染过程。在线气溶胶离子组分监测结果表明,SO42-、NO3-和NH4+二次离子成分是该次污染过程的主要贡献者。通过污染过程分析发现,有利的反应条件、充足的气态前体物和一定... 2010年的5月19日—5月21日,上海市出现持续性高浓度细颗粒物的霾污染过程。在线气溶胶离子组分监测结果表明,SO42-、NO3-和NH4+二次离子成分是该次污染过程的主要贡献者。通过污染过程分析发现,有利的反应条件、充足的气态前体物和一定的大气氧化性使得NO2迅速向颗粒态转化,加上陆地排放的SO2经充分二次转化后重新从海面输送回来,导致PM2.5浓度交替出现峰值,形成连续霾污染。因此,为有效控制上海市霾污染,必须协同控制NOx和SO2气态污染物,前者因其转化速度快且具有复合效应需严控上海排放源,后者因其区域长距离输送特性应加强区域联防联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 PM2.5 霾污染 二次气溶胶 水溶性离子 上海市
下载PDF
基于观测的模型(OBM)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我国大气化学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英南 薛丽坤 +3 位作者 陈天舒 申恒青 李红 王文兴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21-632,共12页
基于观测的模型OBM(observation-based model)作为分析大气化学过程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深度挖掘大气综合观测数据以及全面认识区域大气复合污染成因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为进一步推进OBM在大气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并提升PM_(2.5)和臭氧(O... 基于观测的模型OBM(observation-based model)作为分析大气化学过程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深度挖掘大气综合观测数据以及全面认识区域大气复合污染成因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为进一步推进OBM在大气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并提升PM_(2.5)和臭氧(O_(3))协同防控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本文梳理了OBM结构和内置大气化学机制的发展历程,并总结了应用OBM解析O_(3)和二次气溶胶生成机制及其他活性成分化学机制的研究成果.结果表明:OBM结构和内置大气化学机制在不断更新,使OBM由最初用于O_(3)生成机制的研究逐步发展成为功能强大的大气化学全过程分析工具,为我国大气复合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但是,OBM自身结构的局限性、我国尚未掌握OBM核心技术以及可利用的观测数据仍有限等原因制约了OBM在我国大气化学研究中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广.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大气化学过程解析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模型,充分发挥OBM的优势;开发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在线OBM运行系统和大气化学机制;建立有代表性的区域监测网络为OBM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广提供综合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观测的模型(OBM) 大气化学机制 区域大气复合污染 环境空气臭氧 二次气溶胶
下载PDF
京津冀城市群冬季二次PM_(2.5)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8
12
作者 姚青 杨旭 +3 位作者 唐颖潇 樊文雁 蔡子颖 韩素芹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421-2429,共9页
二次组分是造成京津冀城市群冬季PM_(2.5)污染的重要因素.采用CO示踪法,估算2017~2021年冬季京津冀城市群二次PM_(2.5)浓度,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探讨区域二次PM_(2.5)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7~2021年冬季京津冀区域PM_(2.5)浓度下降... 二次组分是造成京津冀城市群冬季PM_(2.5)污染的重要因素.采用CO示踪法,估算2017~2021年冬季京津冀城市群二次PM_(2.5)浓度,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探讨区域二次PM_(2.5)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7~2021年冬季京津冀区域PM_(2.5)浓度下降趋势明显,河北中南部一次PM_(2.5)下降幅度最大,二次PM_(2.5)浓度年际波动平稳,北京和天津二次PM_(2.5)占比明显高于其他城市.随着污染程度加剧,一次PM_(2.5)和二次PM_(2.5)质量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二次PM_(2.5)占比呈显著增大趋势.与直接测量结果相比,CO示踪法获得的结果偏低,与冬季CO浓度较高,一次PM_(2.5)浓度高估有关,选取合适的一次气溶胶基准值是改进该方法,获取合理估算值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气溶胶 京津冀城市群 时空分布 光化学反应 臭氧(O_(3))
原文传递
Simulation of secondary aerosols over North China in summer 被引量:8
13
作者 LIU Yu LI Weiliang ZHOU Xiuj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5年第z2期185-195,共11页
The comparisons of observed and simulated NOx, CO, O3, NH3, HNO3, SO2 and PM2.5 indicate that CMAQ model can simulate variations of pollutants over North China well.Moreover, the model results show that high NH3 is in... The comparisons of observed and simulated NOx, CO, O3, NH3, HNO3, SO2 and PM2.5 indicate that CMAQ model can simulate variations of pollutants over North China well.Moreover, the model results show that high NH3 is in Hebei, Henan and Shandong provinces,with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30-35)×10-9. The results of the sensitive experiment indicate that high concentration of NH3 has the efficiency of the production of secondary sulfate aerosol increase by more than 30%, especially at the juncture of Handan, Anyang and Changzhi that increased by 50%. In addition, NH3 also produces secondary ammonia and nitrate aerosol, and the sum of them is approximately equal to sulfate aerosol. The height of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PBL) in Beijing is higher in daytime, with average height of 1500 m at noon. This makes SO2,NH3 and HNO3 transported into upper PBL of 850 hPa. The high secondary sulfate, and ammonia and nitrate aerosol happen in the upper and lower PBL, respectively. Because PM2.5 lifetime is relatively long, it can be transported into the middle troposphere to form a thick aerosol layer,which is the arched roof of aerosol. The model result suggests that if the aerosol concentration in North China would be controlled, the reduction of NH3 emission is one of efficient ways besides the reduction of primary SO2, NOx and aerosol emi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condary aerosol PM2.5 NH3.
原文传递
南昌市PM_(2.5)中硫酸盐、硝酸盐及其气态前体物的分布特征与转化机制 被引量:8
14
作者 邹长伟 刘凌 +2 位作者 黄虹 徐敏 朱方旭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1-618,共8页
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南昌市3种类型采样点(混合区、主干道旁侧、燃煤电厂附近),对大气PM_(2.5)中SO_4^(2-)和NO_3^-及其气体前体物SO_2、NO_2进行同步采样,通过分析硫氧化速率(SOR)和氮氧化速率(NOR),对PM_(2.5)中硫酸盐和硝酸盐的... 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南昌市3种类型采样点(混合区、主干道旁侧、燃煤电厂附近),对大气PM_(2.5)中SO_4^(2-)和NO_3^-及其气体前体物SO_2、NO_2进行同步采样,通过分析硫氧化速率(SOR)和氮氧化速率(NOR),对PM_(2.5)中硫酸盐和硝酸盐的来源、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南昌市SO_2浓度18.9~74.8μg/m^3,NO_2浓度29.7~62.6μg/m^3,PM_(2.5)中SO_4^(2-)浓度13.7~28.4μg/m^3,NO_3^-浓度3.9~39.9μg/m^3,SOR值0.28~0.60,NOR值0.09~0.33。SO_2、NO_2、SO_4^(2-)、NO_3^-和SOR、NOR的季节分布和日分布,反映硫酸盐和硝酸盐的二次生成受气象条件、环境条件和排放源的影响。SOR与NOR的季节分布正好相反,日分布也差异较大,反映生成机制不同。SO_2、NO_2、SO_4^(2-)、NO_3^-和SOR、NOR在不同采样点的分布,反映燃煤烟气和机动车尾气增加SO_2、NO_2的浓度,促进SO_4^(2-)、NO_3^-的二次生成。[NO_3^-]/[SO_4^(2-)]春、夏、秋、冬分别为0.86、0.15、0.83、0.70,反映南昌市机动车尾气贡献比例较大;[NO_3^-]/[SO_4^(2-)]受硫酸盐和硝酸盐在不同季节的二次生成机制和速率的影响,也受排放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硫酸盐 硝酸盐 二次无机气溶胶 气态前体物
下载PDF
随州市2015—2020年冬季二次气溶胶对PM_(2.5)贡献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郝元甲 白永清 +6 位作者 朱燕 岳岩裕 杨涛 贺晓露 赵天良 秦幼文 李艳婕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3-342,共10页
二次气溶胶是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量化二次气溶胶贡献是认识PM_(2.5)污染成因的关键.本研究通过近似包络法(AEM)估算了随州2015—2020年冬季的一次气溶胶和二次气溶胶浓度,分析了二次气溶胶对PM_(2.5)贡献的变化特征及其可能的影响因... 二次气溶胶是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量化二次气溶胶贡献是认识PM_(2.5)污染成因的关键.本研究通过近似包络法(AEM)估算了随州2015—2020年冬季的一次气溶胶和二次气溶胶浓度,分析了二次气溶胶对PM_(2.5)贡献的变化特征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得到以下主要结论:①随州冬季PM_(2.5)及其一次和二次组分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分别为5.8、3.8和1.7μg·m^(-3)·a^(-1),而二次气溶胶对PM_(2.5)贡献呈逐年上升趋势(2.1%a^(-1)),反映了减排进程中二次气溶胶对空气质量变化的重要贡献.②人为活动和化学转化分别影响了一次和二次PM_(2.5)日变化分布.一次PM_(2.5)双峰结构(09:00和21:00)对应了早晚人为活动高峰,二次气溶胶在午后(13:00—15:00)和凌晨(03:00—06:00)对PM_(2.5)贡献最大;PM_(2.5)正午峰值可能与当地二次污染生成密切相关.③二次气溶胶对随州冬季PM_(2.5)平均贡献为60.0%;随着PM_(2.5)污染程度加重,二次气溶胶对PM_(2.5)贡献明显增加,从清洁条件的29%上升到重污染条件的72%,表明二次气溶胶对重污染事件的显著贡献.④二次气溶胶贡献与污染物浓度及气象条件的关系分析表明,相对高温高氧化条件下的光化学氧化作用加速了气态前体物的消耗,明显促进了二次气溶胶的形成.特定气象条件驱动下的大气污染物区域传输也可能对二次气溶胶生成有一定的贡献.因此,未来需要坚持以PM_(2.5)和O_(3)协同控制为核心,强化区域协同减排,做好对二次污染源的控制,加强对二次污染的针对性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二次气溶胶 近似包络法(AEM) 协同控制
原文传递
北京市大兴新城地区疫情前后细颗粒物二次气溶胶变化特征及潜在源分析
16
作者 李澳 王亚飞 +1 位作者 崔景文 李云凤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40-352,共13页
为探究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前后北京市大兴新城地区细颗粒物(PM_(2.5))中二次气溶胶的变化特征,观测了2022年11月15日—2023年3月15日的PM_(2.5)、水溶性离子和碳组分样品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二次无机气溶胶(Secondary inorg... 为探究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前后北京市大兴新城地区细颗粒物(PM_(2.5))中二次气溶胶的变化特征,观测了2022年11月15日—2023年3月15日的PM_(2.5)、水溶性离子和碳组分样品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二次无机气溶胶(Secondary inorganic aerosol,SNA)(SO_(4)^(2-)、NH_(4)^(+)和NO_(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s,SOA)平均浓度分别为14.38、6.23、3.47和4.64μg·m^(-3),二次气溶胶整体在PM_(2.5)中的占比为64.57%.疫情前后期间硫氧化率(SOR)和氮氧化率(NOR)的平均值均大于0.1,说明本地二次转化程度较高;在二次组分中,NO_(3)^(-)浓度最高,其次是NH_(4)^(+)、SOA和SO_(4)^(2-).通过分析疫情结束前后NH_(4)^(+)的理论值和观测值的相关性发现,大气中的二次无机气溶胶主要以(NH_(4))_(2)SO_(4)和NH_(4)NO_(3)的形式存在.通过阴、阳离子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大兴新城地区大气颗粒物PM_(2.5)总体呈碱性,大气环境处于富氨状态.通过分析PM_(2.5)、SNA、SOA与相对湿度(RH)的关系发现,在高湿度的环境下有利于二次气溶胶的产生.通过后向轨迹分析发现,影响大兴新城地区的污染气团中以河北省气流影响为主,SNA的潜在源区分布结果也证实主要受河北省中南部影响.由此可见,京津冀联防联控工作仍是需要长期持续关注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二次气溶胶 气象因素 酸碱性 潜在源区 大兴新城地区
原文传递
大气二次气溶胶形成过程的实验室研究进展
17
作者 库得斯·艾依来提 何翔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7-10,共4页
大气污染中的二次气溶胶是我国灰霾污染中的主要的成分,其形成机制是大气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文中阐述了大气污染中二次气溶胶的基本概念、来源和分类,通过其来源不同分为二次有机气溶胶和二次无机气溶胶。此外,明确了二次气溶胶在大... 大气污染中的二次气溶胶是我国灰霾污染中的主要的成分,其形成机制是大气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文中阐述了大气污染中二次气溶胶的基本概念、来源和分类,通过其来源不同分为二次有机气溶胶和二次无机气溶胶。此外,明确了二次气溶胶在大气环境中非均相反应的形成机制研究的重要性,阐明实验室研究中气象要素的改变对二次气溶胶生成过程的影响,并对大气环境治理提供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气溶胶 非均相反应 形成机制
下载PDF
北京春季亚微米气溶胶的化学组分、特性及有机气溶胶来源解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瑛 黄汝锦 +2 位作者 钟昊斌 段静 古仪方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19年第6期556-566,共11页
基于颗粒物化学组分监测仪(Aerosol Chemical Speciation Monitor,ACSM)的在线实时观测,对北京春季亚微米气溶胶(PM1)的化学组分和特性进行分析,并利用PMF&ME-2(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Multilinear Engine)源解析模式... 基于颗粒物化学组分监测仪(Aerosol Chemical Speciation Monitor,ACSM)的在线实时观测,对北京春季亚微米气溶胶(PM1)的化学组分和特性进行分析,并利用PMF&ME-2(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Multilinear Engine)源解析模式对其中的有机物进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在观测期间PM1的浓度变化范围为2.40—249.10μg?m?3,平均浓度58.0μg?m?3,其中有机物为主要组分,占比41.4%。有机物的来源包括四个一次源:机动车排放源(hydrocarbon-like organic aerosol,HOA)、烹饪源(cooking organic aerosol,COA)、燃煤燃烧源(coal combustion organic aerosol,CCOA)、生物质燃烧源(biomass burning organic aerosol,BBOA)和一个二次有机源(oxygenated organic aerosol,OOA)。通过不同污染事件的对比结果表明,二次气溶胶在重污染期所占比重会明显上升,并且静稳气象条件也对污染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微米气溶胶 来源解析 二次气溶胶
下载PDF
不同NOx条件下有机胺光氧化二次气溶胶的形成及其云凝结核活性
19
作者 蒋友凌 马嫣 +1 位作者 郑军 马鑫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01-311,共11页
本研究采用烟雾箱模拟的方法,在不同NOx条件下,对二甲胺、三甲胺、二乙胺、苯胺、乙醇胺与OH自由基光氧化生成二次气溶胶(SA)的过程及其云凝结核(CCN)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当不添加NOx时,乙醇胺的SA生成系数(FAC)最高(0.22),而三甲... 本研究采用烟雾箱模拟的方法,在不同NOx条件下,对二甲胺、三甲胺、二乙胺、苯胺、乙醇胺与OH自由基光氧化生成二次气溶胶(SA)的过程及其云凝结核(CCN)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当不添加NOx时,乙醇胺的SA生成系数(FAC)最高(0.22),而三甲胺与苯胺的FAC较低(≤0.05),二甲胺与二乙胺的FAC则趋于0,且该条件下生成的气溶胶CCN活性较弱,三甲胺、苯胺与乙醇胺生成的SA吸湿性参数(κ_(SA))值为0.10~0.22,符合典型有机物κ值.当添加NOx后,各有机胺生成的SA粒径、密度变大,且SA的生成系数均有提高,在高NOx浓度条件下按SA的生成系数对有机胺排序:乙醇胺>苯胺>二甲胺>三甲胺>二乙胺;同时添加NOx后SA的CCN活性变强,在高NOx浓度条件下按其CCN活性对有机胺排序:乙醇胺>二甲胺>苯胺>二乙胺>三甲胺,其中,乙醇胺最高(κ_(SA)=0.65).此外,在光氧化过程中添加NOx可能会促进二甲胺、二乙胺、苯胺与乙醇胺生成硝酸盐,进而促进生成的气溶胶产率与CCN活性增加,而三甲胺光氧化生成的SA则以非盐类有机物为主,故在高NOx条件下虽然促进了SA产率的提升,但其CCN活性仍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箱 有机胺 二次气溶胶 云凝结核 活性
原文传递
大气中二次无机气溶胶的形成反应和清除方法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建生 刘炳光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共6页
综述了雾霾发生期间大气气溶胶的化学组成、性质和溯源研究进展。从无机化学视角分析了二次无机气溶胶的形成反应和形成过程,认为大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在光照射、氧气、水分和催化剂存在下发生氧化反应和水合反应生成含有硫... 综述了雾霾发生期间大气气溶胶的化学组成、性质和溯源研究进展。从无机化学视角分析了二次无机气溶胶的形成反应和形成过程,认为大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在光照射、氧气、水分和催化剂存在下发生氧化反应和水合反应生成含有硫酸、硝酸和亚硝基硫酸的酸雾,然后与大气中含有的氨、钙、铝和铁的化合物反应生成无机复盐;当大气温度和湿度变化时就析出含大量结晶水的无机复盐,成为灰霾的主要组分,无机复盐结晶体积膨胀导致太阳光的散射;还提出了清除二次无机气溶胶的途径和方法。建议加强重金属对雾霾形成催化作用的研究;建议加强对环境友好的光催化清除雾霾方法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 二次气溶胶 无机复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