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恶性肿瘤手术中无瘤操作技术的进展 被引量:60
1
作者 赵蕊 杨华 +1 位作者 顾玮瑾 蔡宏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30-732,共3页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恶性肿瘤发病率越来越高,并趋于年轻化。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是恶性肿瘤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也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外科手术仍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但手术操作往往会增加恶性细胞医源性扩散的概...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恶性肿瘤发病率越来越高,并趋于年轻化。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是恶性肿瘤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也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外科手术仍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但手术操作往往会增加恶性细胞医源性扩散的概率,而影响手术的治疗效果。1954年Cole等提出了无瘤操作技术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继发原发性 外科手术 无瘤技术
原文传递
淋巴瘤患者长期随访的死亡原因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韩森 刘卫平 朱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0-93,共4页
淋巴瘤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好,经规范化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能长期生存。通过对淋巴瘤患者的长期随访,发现部分患者与治疗相关的远期并发症,通过对淋巴瘤患者死亡原因的分析,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其预后。本文旨在通过综述淋巴瘤患者长期随访... 淋巴瘤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好,经规范化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能长期生存。通过对淋巴瘤患者的长期随访,发现部分患者与治疗相关的远期并发症,通过对淋巴瘤患者死亡原因的分析,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其预后。本文旨在通过综述淋巴瘤患者长期随访所知的死亡原因进行分析,从而为今后淋巴瘤患者的随访和治疗带来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长期随访 死亡原因 第二原发肿瘤 心血管病
下载PDF
膀胱癌术后放疗与第二原发直肠恶性肿瘤的关联性研究:一项基于大队列的回顾性研究
3
作者 孙微波 孙明霞 +8 位作者 李海婷 李子园 田勤 马丽佳 闫泽晨 任翼麟 刘中阳 程晓军 朱绍成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7-373,共7页
目的探讨膀胱癌术后放疗与发生第二原发肿瘤直肠癌风险的关系。方法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肿瘤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数据库(SEER)(1975—2017)中纳入符合标准的膀胱癌患者75120例。第二原发肿瘤定义为膀胱癌治疗后5年以上发生的直肠癌,... 目的探讨膀胱癌术后放疗与发生第二原发肿瘤直肠癌风险的关系。方法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肿瘤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数据库(SEER)(1975—2017)中纳入符合标准的膀胱癌患者75120例。第二原发肿瘤定义为膀胱癌治疗后5年以上发生的直肠癌,第二原发肿瘤直肠癌的累积发病率通过Fine⁃Gray竞争风险回归进行估计。用泊松回归评估放疗患者与未放疗患者中直肠癌的相对风险。结果在75120例患者中,70045例(92.4%)为白人,中位年龄65.8岁(54~74岁)。2236例(3%)接受了术后放疗,72884例(97%)仅接受了手术治疗。在放疗和非放疗患者中,30年随访期间直肠癌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0.93%和0.43%(P=0.004)。在竞争风险回归分析中,接受放疗与发生直肠癌明显相关(HR=1.86;95%CI 1.26~2.74,P=0.009)。直肠癌放疗相对风险(RR)随着直肠癌诊断时间越早增加越显著(1975—1985 v.s.1985—1994:RR=2.59;95%CI 1.20~4.86,P<0.001),放疗时年龄越小发生第二原发肿瘤的概率越大(≤50岁vs.>50岁:RR=7.89;95%CI 2.97~21.30,P<0.001);使用泊松分布计算放疗患者直肠第二肿瘤相对风险均更高(RR=2.20;95%CI 1.45~3.18,P<0.001),诊断日期调整后,放疗患者直肠第二肿瘤风险仍更高(RR=1.77;95%CI 1.17~2.57,P=0.009)。结论膀胱癌放疗后发生直肠癌的风险增加,应积极随诊检查尽早发现膀胱癌放疗后相关的第二原发肿瘤直肠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第二原发肿瘤 直肠癌 放疗
原文传递
来那度胺致多发性骨髓瘤继发第二原发肿瘤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何晓玉 马薇 +7 位作者 荣爱红 田文灏 闫洪超 王冲 邢彩霞 刘爱琪 尹亚南 石凤芹 《中国医药》 2024年第1期119-122,共4页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肿瘤的一种类型,是以恶性浆细胞在骨髓克隆性增殖为特征的疾病,导致贫血和相关的血细胞减少、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溶骨性骨病、高钙血症和肾功能不全。近年来新药的广泛应用,延长了MM患者的生存期,提高了随访率...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肿瘤的一种类型,是以恶性浆细胞在骨髓克隆性增殖为特征的疾病,导致贫血和相关的血细胞减少、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溶骨性骨病、高钙血症和肾功能不全。近年来新药的广泛应用,延长了MM患者的生存期,提高了随访率,但使远期并发症相对增多,其中第二原发肿瘤已经成为新的临床难题。本文报道1例来那度胺致MM继发第二原发肿瘤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停止服用来那度胺4个月后完全缓解,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来那度胺 第二原发肿瘤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1173例淋巴瘤患者死亡原因调查 被引量:2
5
作者 韩森 刘卫平 +6 位作者 季新强 方健 刘江美 殷鹏 王黎君 周脉耕 朱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47-451,共5页
目的:分析淋巴瘤患者人群的死亡原因和长期预后情况。方法:收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199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 200例淋巴瘤患者的基线资料,筛选其中已经发生死亡且死亡原因已知的患者,并收集其临床资料和死亡信息。结果:共筛选出1173... 目的:分析淋巴瘤患者人群的死亡原因和长期预后情况。方法:收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199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 200例淋巴瘤患者的基线资料,筛选其中已经发生死亡且死亡原因已知的患者,并收集其临床资料和死亡信息。结果:共筛选出1173例患者,其中男性742例(63.3%),女性431例(36.7%)。中位年龄为56(8~ 92)岁。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 77例(6.6%),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 1095例(93.4%),病理分类不明确1例。总体人群生存期为0~ 253个月,中位生存期为20个月。直接死亡原因包括淋巴瘤688例(58.7%),各类感染性疾病119例(10.1%),心血管疾病(car diovascular disease,CVD) 96例(8.2%),第二原发肿瘤68例(5.8%),其他疾病202例(17.2%)。根本死亡原因包括淋巴瘤936例(79.8%),第二原发肿瘤94例(8.0%), CVD75例(6.4%),呼吸系统疾病32例(2.7%)和其他疾病36例(3.1%)。生存期超过5年的217例患者根本死亡原因为淋巴瘤129例(59.4%),第二原发肿瘤38例(17.5%), CVD35例(16.1%)和其他疾病15例(6.9%)。生存期超过10年的60例患者根本死亡原因为淋巴瘤28例(46.7%),第二原发肿瘤17例(28.3%), CVD7例(11.7%)和其他疾病8例(13.3%)。结论:原发肿瘤仍是淋巴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第二原发肿瘤和CVD是除原发肿瘤以外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并且随着生存期的延长,二者所致的死亡风险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死亡原因 第二原发肿瘤 心血管病 肿瘤心脏病学
下载PDF
影响淋巴瘤患者生存的第二原发肿瘤特点分析
6
作者 韩森 刘卫平 +7 位作者 米岚 季新强 方健 刘江美 殷鹏 王黎君 周脉耕 朱军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5-149,共5页
目的分析影响淋巴瘤患者生存的第二原发肿瘤特点,探讨淋巴瘤患者死于第二原发肿瘤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173例已经发生死亡并且死亡原因已知淋巴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和相关死亡信息,分析淋巴瘤患者的根本死因和死于第二原发肿瘤患者的特点... 目的分析影响淋巴瘤患者生存的第二原发肿瘤特点,探讨淋巴瘤患者死于第二原发肿瘤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173例已经发生死亡并且死亡原因已知淋巴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和相关死亡信息,分析淋巴瘤患者的根本死因和死于第二原发肿瘤患者的特点,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淋巴瘤患者死于第二原发肿瘤的影响因素。结果1173例淋巴瘤患者中,死于淋巴瘤原发病935例(79.7%),死于第二原发肿瘤94例(8.0%),死于其他各类疾病144例(12.3%)。在生存时间超过5年的217例淋巴瘤患者中,根本死因为第二原发肿瘤38例(17.5%)。在生存时间超过10年的60例淋巴瘤患者中,根本死因为第二原发肿瘤17例(28.3%)。94例死于第二原发肿瘤的患者中,死于肺癌31例,胃癌15例,肝癌13例,胰腺癌9例,结直肠癌6例,第二原发淋巴瘤6例,其他类型肿瘤14例。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确诊时的年龄、一线治疗效果和是否进行胸部或纵隔区放疗与淋巴瘤患者死于第二原发肿瘤有关(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一线治疗效果(P=0.030)和是否进行胸部或纵隔区放疗(P=0.039)是淋巴瘤患者死于第二原发肿瘤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第二原发肿瘤是影响淋巴瘤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死于第二原发肿瘤的风险显著增加。一线治疗的效果和接受胸部或纵隔区放疗是淋巴瘤患者死于第二原发肿瘤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死亡原因 第二原发肿瘤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527例鼻咽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后第二原发癌的临床特征分析
7
作者 胡洪波 雷昊 +5 位作者 莫柒艳 李龄 曲颂 梁霞 朱小东 赵伟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305-309,共5页
目的分析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后第二原发癌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根治性调强放疗527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分析其调强放疗后第二原发癌的特征。结果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5.5个月(4.0~97.0个月)... 目的分析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后第二原发癌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根治性调强放疗527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分析其调强放疗后第二原发癌的特征。结果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5.5个月(4.0~97.0个月),出现第二原发癌12例,发生于照射野内、野外各6例,发生部位肺3例、舌2例、颈部2例、肾2例、脑1例、口腔1例、胃1例。全组患者第二原发癌1年、3年和5年累计发生风险率分别为0.4%、1.4%和3.1%,照射野内1年、3年和5年第二原发癌累计发生风险率分别为0.4%、0.8%和1.5%。不同性别、年龄、临床分期、放疗时间及有无化疗患者调强放疗后第二原发癌的累计发生风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呼吸消化道是鼻咽癌调强放疗后第二原发癌最常见的发生部位,肺癌是最常见的第二原发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调强放疗 第二原发癌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基于SEER数据库的第二原发肝细胞癌风险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8
作者 胡水全 陈升阳 +1 位作者 宋立山 李晓勇 《重庆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825-832,837,共9页
目的 构建预测第二原发肝细胞癌(spHCC)的预后风险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中2004—2015年sp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特定死因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变量进行比较,计算各种死因的3年死亡率并分析影响因素,... 目的 构建预测第二原发肝细胞癌(spHCC)的预后风险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中2004—2015年sp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特定死因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变量进行比较,计算各种死因的3年死亡率并分析影响因素,建立竞争风险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来验证模型。结果 共提取1 777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肝细胞癌(HCC)特异性死亡的spHCC患者3年累计死亡率为47.3%,第一原发癌(FPC)特异性死亡的spHCC患者3年累计死亡率为5.5%,其他原因死亡则为23.1%。年龄、T期、N期、M期、手术治疗是spHCC患者HCC特异性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间隔时间、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是spHCC患者FPC特异性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婚姻状况、T期、N期、化学治疗是spHCC患者其他原因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构建模型的C指数为0.718(95%CI:0.693~0.743)。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肯定了模型的准确性和预测能力。结论 该模型预测spHCC癌症特异性死亡风险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原发性恶性肿瘤 SEER数据库 竞争风险回归分析 列线图 肝细胞癌
下载PDF
^(18)F-FDG PET/CT联合肿瘤标志物在乳腺癌并发第二原发肺癌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9
作者 张静 姜雨萌 +3 位作者 许傲迪 林帅 房娜 王艳丽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3-230,共8页
目的探讨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联合肿瘤标志物在乳腺癌并发第二原发肺癌(SPL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22年3月于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中心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乳腺癌患者664例,选取... 目的探讨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联合肿瘤标志物在乳腺癌并发第二原发肺癌(SPL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22年3月于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中心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乳腺癌患者664例,选取最终经病理或随访证实为SPLC 61例[肺腺癌(ADC)55例、肺鳞癌(SCC)4例、小细胞肺癌(SCLC)2例]、乳腺癌肺转移(MBC)30例、炎性病灶23例;所有患者均于检查前后两周内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并于检查期间未进行任何治疗。SCC及SCLC病例数较少,不做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比较ADC组、MBC组及炎性组的一般资料、^(18)F-FDG PET/CT表现和肿瘤标志物水平。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ADC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独立危险因素的诊断效能。结果55例ADC患者中,微浸润性腺癌(MIA)12例、浸润性非黏液腺癌低危组31例、浸润性非黏液腺癌高危组8例、浸润性黏液腺癌4例。ADC组肺部病灶确诊时患者年龄大于MBC组。ADC组随访患者肺部病灶变化间隔时间大于MBC组及炎性组。ADC组磨玻璃、空泡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牵拉征多于MBC组,类圆形较MBC组少见。ADC组肺部病灶磨玻璃多于炎性组,尖角征及刀切征较炎性组少见。ADC组肺部病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_(mean))、最大瘦体标准摄取值(SUL_(max))、平均瘦体标准摄取值(SUL_(mean))均小于MBC组及炎性组。4例SCC多表现为体积较大的软组织肿块、支气管截断征(3/4)多见,SUV_(max)、SUV_(mean)、SUL_(max)、SUL_(mean)的中位水平分别为9.4、5.6、6.9、4.2;2例SCLC多为边缘光滑的类圆形结节(2/2),SUV_(max)、SUV_(mean)、SUL_(max)、SUL_(mean)的中位水平分别为8.0、5.1、5.5、3.5。ADC组及炎性组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低于MB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第二原发肺癌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肿瘤标志物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