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的青海省手足口病季节特征分析 被引量:32
1
作者 饶华祥 石燕 +4 位作者 蔡芝锋 李永红 赵金华 张华一 徐莉立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5-348,共4页
目的分析青海省手足口病的季节性分布规律,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月汇总收集2012-2016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现住址为青海省的手足口病例数,利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在Excel 2007中通过编制计算... 目的分析青海省手足口病的季节性分布规律,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月汇总收集2012-2016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现住址为青海省的手足口病例数,利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在Excel 2007中通过编制计算公式来分析青海省手足口病的季节性分布特征。结果青海省手足口病的发病具有较强的季节性(M=0.613),发病高峰期为5~8月(r=0.610,珔a=181.322°,s=57.004°)。采用Watson-Williams检验对各年数据平均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492,P<0.001),即各年度发病高峰出现的时间及长短不全相同。结论青海省手足口病具有季节高发性,应在高发期来临前尽早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减少重症病例和暴发疫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度 圆形分布法 手足口病 季节特征 青海
原文传递
考虑光伏DG孤岛续航能力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 被引量:23
2
作者 伍言 刘俊勇 +3 位作者 向月 刘友波 杨嘉湜 王卓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2-118,124,共8页
通过构造受天气及时间影响的光伏DG功率输出模型,仿真分析了孤岛状态下光伏DG对负荷的支撑能力。根据影响孤岛系统可靠性的因素提出了最优孤岛划分算法。对传统最小路法进行改进,使其适用于含光伏DG的配电网可靠性指标计算。通过算例分... 通过构造受天气及时间影响的光伏DG功率输出模型,仿真分析了孤岛状态下光伏DG对负荷的支撑能力。根据影响孤岛系统可靠性的因素提出了最优孤岛划分算法。对传统最小路法进行改进,使其适用于含光伏DG的配电网可靠性指标计算。通过算例分析证明了光伏DG能够改善配电网可靠性,其改善程度具有季节性变化,并提出了按季节调整孤岛范围的孤岛优化运行方案,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光伏DG效能,提高配电网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电源 分布式发电 孤岛 配电网 可靠性 季节性特征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春季低温冷害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23
3
作者 陈斐 杨沈斌 +2 位作者 申双和 张弥 赵艳霞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40-547,共8页
水稻是一种喜温好湿作物,但时常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本研究以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为研究区域,选用1961~2007年76个气象站逐日气象资料,探讨了该区域春季水稻低温冷害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依据春季水稻低温冷害指标,将冷害强度分为3种等... 水稻是一种喜温好湿作物,但时常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本研究以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为研究区域,选用1961~2007年76个气象站逐日气象资料,探讨了该区域春季水稻低温冷害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依据春季水稻低温冷害指标,将冷害强度分为3种等级(轻度、中度和重度),然后采用气候统计分析法,分析了各等级低温冷害的空间分布和年际变化规律,最后结合小波分析方法,获取了不同程度冷害发生情况的时间频率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研究区域以轻度冷害为主,平均每年0.74次/站,范围占全区的54.0%;(2)东北部冷害程度较西南重,冷害频次平均偏高1.1次/年;(3)春季水稻低温冷害具有年际和年代际波动特征,上世纪60年代发生低温冷室最多,本世纪初最少;冷害频次显著减少,并以中度冷害减少为主;此外,该区冷害还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周期振荡特征,其中3~5年尺度通过了α=0.05红噪声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春季水稻低温冷害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灾害 季节特征 小波分析 变化趋势
下载PDF
江苏沿海大风特征及其变化分析 被引量:23
4
作者 李超 魏建苏 +2 位作者 严文莲 俞剑蔚 彭小燕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84-589,共6页
利用1981—2010年江苏沿海地区的大风资料,分析30 a沿海大风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江苏沿海地区最大风速≥6级和≥8级大风,呈逐年递减趋势。夏季,江苏沿海大风以东南风为主;秋、冬季,以偏北风为主;而春季,沿海大风以偏北风为主,东南风次多... 利用1981—2010年江苏沿海地区的大风资料,分析30 a沿海大风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江苏沿海地区最大风速≥6级和≥8级大风,呈逐年递减趋势。夏季,江苏沿海大风以东南风为主;秋、冬季,以偏北风为主;而春季,沿海大风以偏北风为主,东南风次多。冷空气偏北大风以冬季最为常见,低压(气旋)大风和入海高压后部大风易发生在春、夏两季,雷雨大风主要发生在夏季,台风大风主要发生在夏季和秋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大风 雷雨大风 季节特征 天气成因
下载PDF
我国农业劳动力需求的季节性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杜学振 王丽红 白人朴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3-108,共6页
针对农业劳动力需求的季节性问题,对我国13个典型农业省区开展农户调研;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剖析当前我国农业生产自身对劳动力需求数量和劳动强度与各个时段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4月份下半月至10月份下半月是我国农业劳动力需求的高峰... 针对农业劳动力需求的季节性问题,对我国13个典型农业省区开展农户调研;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剖析当前我国农业生产自身对劳动力需求数量和劳动强度与各个时段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4月份下半月至10月份下半月是我国农业劳动力需求的高峰期,13省区全年农业劳动力需求数量和劳动强度呈驼峰型分布,相关系数为0.86,劳动力需求数量与劳动强度显著正相关;各地区农业生产最大劳动力需求月份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南北方差异。农业劳动力需求的季节性导致了农村劳动力季节性剩余与农业劳动力季节性紧缺并存,农闲时间的长短决定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向和难易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 劳动力需求数量 劳动强度 季节性 剩余劳动力转移
原文传递
不同生活型绿化植物叶片碳同位素组成的季节特征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玉涛 李吉跃 +2 位作者 刘平 陈崇 何春霞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1-159,共9页
通过测定北京地区不同生活型绿化植物叶片的碳同位素组成(δ13C值),从植物种和生活型两个方面研究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自然可变性。结果表明:所测定的75种植物(隶属于35科65属)的叶片的δ13C值变幅,春季为-30.7‰--23.4‰,夏季为-31.5‰-... 通过测定北京地区不同生活型绿化植物叶片的碳同位素组成(δ13C值),从植物种和生活型两个方面研究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自然可变性。结果表明:所测定的75种植物(隶属于35科65属)的叶片的δ13C值变幅,春季为-30.7‰--23.4‰,夏季为-31.5‰--25.1‰,秋季为-31.4‰--23.9‰;落叶灌木种间差异不显著(p=0.114),而常绿乔木(p=0.005)、落叶乔木(p<0.001)、常绿灌木(p=0.022)、草本植物(p<0.001)和藤本植物(p=0.001)的种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同一生活型植物叶片的δ13C季节差异显著,春季叶片的δ13C值显著大于夏秋两季(常绿乔木除外),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的δ13C值在春、夏、秋3个季节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春季p=0.001、夏季p<0.001、秋季p<0.001),且叶片的δ13C值表现出乔木树种>灌木树种>藤本植物>草本植物、常绿植物>落叶植物的规律。因此,植物种和生活型均会引起植物叶片δ13C值的变化,但δ13C受生活型变化的影响较大,表明不同生活型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具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组成 绿化植物 生活型 季节特征 水分利用高效率
下载PDF
基于ERA-Interim资料近37年南海波浪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易风 冯卫兵 曹海锦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4-51,共8页
基于ECMWF的ERA-interim37a的风场及海浪场再分析资料,探讨了南海海域波浪的时空分布特征,主要分析了波浪场和风场的空间分布、季节特征以及4个海域(南沙、西沙、中沙、东沙)波高与周期的联合分布以及南海波高的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基于ECMWF的ERA-interim37a的风场及海浪场再分析资料,探讨了南海海域波浪的时空分布特征,主要分析了波浪场和风场的空间分布、季节特征以及4个海域(南沙、西沙、中沙、东沙)波高与周期的联合分布以及南海波高的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南海海域的有效波高大值区呈东北-西南走向,且具有明显季节性变化特征,波高与风速以及波向与风向整体相关性较好;有效波高和波周期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不同区域波高与周期联合分布相近。1979—2015年期间,南海大部分海域的有效波高呈逐年递增趋势,其量值约为0.2~0.8 cm/yr。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南海远洋运输、海洋工程设计、岛礁建设及海洋能开发与利用等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有效波高 季节特征 长期变化
下载PDF
中国肺结核病的季节性特征、循环周期及长短期预测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超 杜柳铭 +2 位作者 聂心容 房少洁 聂海亮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51-757,共7页
目的 分析中国肺结核病的季节性特征和循环周期并进行长短期预测,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CensusX-13季节调整法剖析中国肺结核发病的季节特征,采用Hodrick-Prescott(HP)滤波法分析发病的循环周期,基于分解后的长期趋势采... 目的 分析中国肺结核病的季节性特征和循环周期并进行长短期预测,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CensusX-13季节调整法剖析中国肺结核发病的季节特征,采用Hodrick-Prescott(HP)滤波法分析发病的循环周期,基于分解后的长期趋势采用线性回归模型进行长期预测,采用Holt-Winter季节指数平滑模型进行短期预测。结果 2010—2021年中国肺结核发病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肺结核报告发病数集中在第二季度,每年3—7月是报告发病高峰期。循环周期大致有6个,周期平均长度为21个月,整体呈现下降的长期趋势,长短期预测效果较好。结论 应针对肺结核病的季节性特征和循环周期,结合其病理特点,在发病高峰前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季节性特征 循环周期 长短期预测 流行病学
下载PDF
2005—2021年新疆肺结核季节流行特征及阶段趋势对比 被引量:11
9
作者 买力曼·巴哈尼 萨拉瓦提·哈日特别克 +2 位作者 聂艳武 田茂再 张利萍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22年第11期1285-1289,共5页
目的分析2005—2021年新疆肺结核流行现状和传播规律,为进一步做好肺结核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2005—2020年全国和新疆肺结核年报告发病率,建立连接点回归(joinpoint regression,JPR)模型对比肺结核的阶段性变化趋势;以2005年1月... 目的分析2005—2021年新疆肺结核流行现状和传播规律,为进一步做好肺结核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2005—2020年全国和新疆肺结核年报告发病率,建立连接点回归(joinpoint regression,JPR)模型对比肺结核的阶段性变化趋势;以2005年1月—2021年8月新疆肺结核报告月发病数建立Prophet模型和季节性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 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分析肺结核发病季节变化特征,并比较模型的拟合精度。结果JPR模型拟合结果显示,相较于全国缓慢下降且无明显转折点,新疆肺结核发病率变化曲线被2个明显的转折点划分为3个阶段:缓慢下降阶段[2005—2015年,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1.988,P<0.05],不明显上升阶段(2015—2018年,APC=19.071,P>0.05)和明显下降阶段(2018—2020年,APC=-36.048,P<0.05);总体上变化趋势较为平稳。Prophet模型和ARIMA(1,1,2)×(1,1,1)_(12)模型结果提示,新疆肺结核易在1月和3月高发,9月为发病低谷;Prophet模型拟合效果优于传统的ARIMA模型。结论2005-2021年新疆肺结核报告发病率远高于全国,且存在明显季节效应,应进一步加强春季肺结核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连接点回归模型 Prophet模型 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 季节特征
原文传递
El Nio事件期间南海环流的异常特征 被引量:10
10
作者 邢延松 程国胜 +1 位作者 舒业强 王东晓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1-209,共9页
基于CORA再分析资料对南海环流的季节特征和其受ElNio事件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冬季整个南海海区表现为一个大的气旋式环流,夏季南海北部是气旋式环流,南部是一个反气旋式环流。通过对南海海区异常流场进行MV-EOF分解,分析其前... 基于CORA再分析资料对南海环流的季节特征和其受ElNio事件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冬季整个南海海区表现为一个大的气旋式环流,夏季南海北部是气旋式环流,南部是一个反气旋式环流。通过对南海海区异常流场进行MV-EOF分解,分析其前两个模态,其空间型主要体现了南海环流冬季和夏季的特征,对应的时间系数与Nio3.4_NDJ指数有很好的相关性。通过分析南海环流在1986—2008年间ElNio年份的异常流场和异常流函数场,证明了MV-EOF分解后得到的联合时间系数所反映各阶段南海环流的季节特征与ElNio事件有相关性,即在8月[0],南海南部异常流函数场表现为反气旋式环流,北部为气旋式环流,南海夏季环流被增强,且ElNio事件时间尺度越长,北部的气旋式异常流场的影响范围就越大;在12月[0],南海除了东南部外,其余整个海区异常流函数场主要表现为反气旋式环流,冬季环流被减弱;在8月[+1],南海夏季流场强度都被削弱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环流 季节特征 MV-EOF EL Nio 异常流函数
下载PDF
基于TM影像的不同季节北京城市热环境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方永侠 申双和 +2 位作者 韩莹 杨沈斌 尹盟毅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7-493,共7页
利用2005-2006年4景北京Landsat TM影像,通过热红外波段反演地表温度,揭示不同季节城市热环境分布特征及其空间差异。分别利用遥感反演的地面温度和地面气象站观测的气温数据,计算地表热岛强度和空气热岛强度,并分析其季节变化,结果表... 利用2005-2006年4景北京Landsat TM影像,通过热红外波段反演地表温度,揭示不同季节城市热环境分布特征及其空间差异。分别利用遥感反演的地面温度和地面气象站观测的气温数据,计算地表热岛强度和空气热岛强度,并分析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城区相对近郊区,热岛效应在夏季显著;城区相对于乡村,四季都存在较强的热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 TM影像 城市热环境 热岛强度 季节特征
下载PDF
贵阳市西郊水厂所供管网末梢水重金属污染物季节性特征及潜在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8
12
作者 秦好丽 程雅柔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11-417,共7页
以贵阳市西郊水厂2014年3月和7月所供管网末梢水中10种重金属污染物检测数据为基础,进行了季节性特征分析,并采用美国环保局(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进行了潜在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贵阳市西郊水厂所供管网末梢水中10种重金... 以贵阳市西郊水厂2014年3月和7月所供管网末梢水中10种重金属污染物检测数据为基础,进行了季节性特征分析,并采用美国环保局(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进行了潜在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贵阳市西郊水厂所供管网末梢水中10种重金属的浓度均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重金属污染物的浓度随季节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汞、锌、硒、钼和钡5种重金属的平均浓度呈现枯水期高于丰水期的特征,而铅、铜、锰和镍4种重金属正好相反,砷浓度的季节性特征不显著;成年人的年平均致癌风险显著大于儿童,但两者年平均非致癌风险接近;儿童和成年人2类人群经口暴露途径的健康风险值均大于皮肤暴露,其中致癌风险分别在2.49×10-6-9.16×10-6和3.26×10-8-9.59×10-8之间,非致癌风险在2.29×10-8-3.20×10-8和1.85×10-10-4.14×10-10之间,且致癌风险均大于非致癌风险。贵阳市西郊水厂所供管网末梢水中10种重金属污染物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均未超过最大可接受水平,未对该供水区居民的健康造成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网末梢水 重金属 季节性特征 潜在健康风险评价
下载PDF
临床用血季节性特征分析及未来用血趋势预测 被引量:7
13
作者 何涛 毛伟 +8 位作者 余泽波 张涛 廖红梅 谭茜茜 刘不尽 卿芸 邹海曼 邹晓萍 欧阳熊妍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1277-1280,共4页
目的分析本地区2011—2016年临床用血情况,了解红细胞、血浆、冷沉淀和血小板的季节性用血特征,通过建立模型对未来用血趋势进行预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1—2016年本地区12家具有代表性的医院临床用血资料,分析季节性特征... 目的分析本地区2011—2016年临床用血情况,了解红细胞、血浆、冷沉淀和血小板的季节性用血特征,通过建立模型对未来用血趋势进行预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1—2016年本地区12家具有代表性的医院临床用血资料,分析季节性特征,并利用指数平滑法模型预测2017年1—6月份的临床血液需求量。结果各个血液成分在4个季度的临床用血量均较平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采用的指数平滑法模型很好地预测了临床血液需求量,2017年1—6月份的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一致,实际值在预测值95%的置信区间内,相对误差在10%以内。结论临床各成分用血趋势可予以科学预测,应在不断收集数据的基础上及时采用科学方法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安排好采供血计划,从而满足临床用血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用血 季节性特征 指数平滑法 预测 采供血计划
下载PDF
2011-2020年中国布鲁氏菌病时空分布特征及对部队驻训防控的启示 被引量:5
14
作者 袁阳 陶维光 +3 位作者 吕颖 徐孟川 刘聪敏 高秋菊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14-918,共5页
目的分析我国2011—2020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时空分布特征,为部队驻训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报告的法定传染病疫情信息,整理2011—2020年布病疫情按月发病数。用圆形分布法分析布病发病的高峰日和高... 目的分析我国2011—2020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时空分布特征,为部队驻训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报告的法定传染病疫情信息,整理2011—2020年布病疫情按月发病数。用圆形分布法分析布病发病的高峰日和高峰期,用Joinpoint回归分析法评价布病年发病率的长期趋势、变化百分比(APC)。按东、南、西、北、中5个地区及所辖省份分层分析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我国2011—2020年布病平均发病率为3.52/10万,10年间发病趋势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C=−2.12%,P=0.589);月发病率趋势为1—5月逐月递增(APC=34.38%)、5—12月逐月递减(APC=−11.6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和0.001);10年均存在明显季节性,其季节分布特征是全年均可发病,存在明显的高峰日和高峰期(P<0.001),各年发病高峰日不相同或不全相同(F=332.03,P<0.001),总高峰日为6月26日,总高峰期为3月21日—10月2日。5个方向中病例数最多的是北部,其次是中部、西部,较少的是南部、东部。北部地区所辖省份内蒙古自治区发病数最多(78646例)、黑龙江省次之(45132例),其次较多的是中部地区的山西省(44155例)和西部地区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2357例)。结论我国布病发病存在北部、中部地区高发特点,总发病高峰日为6月26日,高峰期为3月21日—10月2日,部队驻训时应重视高发地区、围绕高峰期做好布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发病率 季节性 圆形分布 Joinpoint回归
原文传递
经略21世纪海上丝路之海洋环境特征:海流特征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璇 郑崇伟 +1 位作者 李训强 孙威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6年第4期3-7,共5页
海流对于海洋渔业、海洋表层初级生产力分布、海洋物质输运等理化生现象有着重要影响。文章利用海洋再分析流场资料,简要分析印度洋海区和南海海区(20°S—30°N,30°E—130°E)的流场年平均以及季节变化特点,得出以下... 海流对于海洋渔业、海洋表层初级生产力分布、海洋物质输运等理化生现象有着重要影响。文章利用海洋再分析流场资料,简要分析印度洋海区和南海海区(20°S—30°N,30°E—130°E)的流场年平均以及季节变化特点,得出以下结论:1南海海区流场的季节变化显著,受到季风、黑潮和地形的共同影响作用,在东北季风期间存在沿粤东沿岸至海南岛南侧转向沿越南沿岸的一支流系,该流系的强度变化影响爪哇海等南海南侧海区流场变化。2苏拉威西岛东侧和加里曼丹岛西侧流系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在流动强盛的时期这两支流系均是偏南向流动;从爪哇海流出的海流常年存在,夏季附近流速最大,最大流速分布在1.0m/s。3赤道印度洋海区和非洲东岸的沿岸流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上层海区流动的低流速区存在流向切变;沿岸流最大流速在5-9月出现,可达1.8m/s以上,而赤道流系则在11月,可达0.8m/s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流 印度洋 南海 季节特征
下载PDF
媒介蚊虫季节消长趋势分析方法的探讨与比较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炳辉 刘砚涛 +5 位作者 马小芳 王伟 宋富成 孙庚晓 姜洪荣 付齐齐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69-872,878,共5页
目的 探讨并比较媒介蚊虫季节消长趋势分析的4种方法。方法 应用图示法、聚类分析法、季节指数法和游程检验法对青岛市蚊虫国家级监测点2017-2021年成蚊监测数据进行季节性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比较4种方法的应用效果。应用WPS 201... 目的 探讨并比较媒介蚊虫季节消长趋势分析的4种方法。方法 应用图示法、聚类分析法、季节指数法和游程检验法对青岛市蚊虫国家级监测点2017-2021年成蚊监测数据进行季节性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比较4种方法的应用效果。应用WPS 2012软件整理数据,并进行图示法和季节指数法分析,SPSS 23.0软件用于聚类分析法和游程检验法分析。结果 图示法、聚类分析法和季节指数法均得出成蚊消长趋势具有季节性特征,季节消长高峰期集中在6-9月;游程检验法得出成蚊消长趋势有季节性特征,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19,P=0.034)。结论 4种方法均可用于媒介蚊虫季节消长趋势的分析和判定,图示法、聚类分析法和季节指数法能够获得季节消长的高峰时间段,而游程检验法能作出有无统计学意义的判断,研究者可根据分析目的和工作需要,灵活选用各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蚊虫 季节性特征 聚类分析 季节指数 游程检验
原文传递
1998~2001年合肥地区平流层臭氧浓度垂直廓线变化特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葛战旗 胡欢陵 +1 位作者 胡顺星 闫顺生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263-267,共5页
L625紫外差分吸收(UV-DIAL)激光雷达主要用于18~45 km高度范围内平流层臭氧浓度垂直分布的长期监测.位于合肥郊区的这一台激光雷达自1996年8月全面建成并投入正常运行以来,进行了长期的连续观测,积累了大量宝贵资料。通过分析L625紫外... L625紫外差分吸收(UV-DIAL)激光雷达主要用于18~45 km高度范围内平流层臭氧浓度垂直分布的长期监测.位于合肥郊区的这一台激光雷达自1996年8月全面建成并投入正常运行以来,进行了长期的连续观测,积累了大量宝贵资料。通过分析L625紫外差分吸收激光雷达在1998~2001年期间的平流层臭氧观测数据,得出了合肥上空平流层臭氧浓度垂直分布的特征:平均垂直浓度分布的峰值点高度为23.32 km,峰值点的臭氧浓度为4.43×10^(12)cm^(-3),柱含量6.4×10^(18)cm^(-2);臭氧浓度有明显的一年周期震荡,表现为季节变化:平流层中上层臭氧浓度夏季高冬季低;平流层下层臭氧浓度夏季低冬季高。平流层臭氧浓度峰值高度的变化特征为夏季高冬季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光学 大气臭氧 一年周期 季节特征
下载PDF
上海市沿海防护林土壤微生物三大类群变化特征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玥 张金池 +1 位作者 王丽 李奕建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3-47,共5页
通过对上海市区6种林型沿海防护林的土壤养分和三大类群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的动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土壤层次三大类群微生物数量变化均较大,土壤表层(0~10cm)的细菌数量是底层(40~60cm)的2.3... 通过对上海市区6种林型沿海防护林的土壤养分和三大类群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的动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土壤层次三大类群微生物数量变化均较大,土壤表层(0~10cm)的细菌数量是底层(40~60cm)的2.33—3.67倍;土壤表层(0—10cm)的真菌数量是底层(40~60cm)的2.21~3.75倍;土壤表层(0~10cm)的放线菌数量是底层(40~60cm)的1.29~2.26倍;(2)不同林型下土壤三大类群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变化各有其自身特点,变化趋势不一致;(3)三大类群微生物数量从多到少的顺序为:细菌、真菌、放线菌,细菌在土壤微生物中占有绝对优势;(4)不同林型的表层土壤(0—10cm)中微生物总量差异较大,年内总量从大到小表现为:杨树、杨树+麻栎、榆树+榉树、水杉+杨树、东方杉、水杉、滩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防护林 土壤微生物 季节变化 上海市
下载PDF
2013-2022年青海省西宁市手足口病季节性特征分析
19
作者 李翠华 孙妍兰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57-1162,共6页
目的 探讨2013—2022年青海省西宁市手足口病季节性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预警和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导出的2013—2022年青海省西宁市手足口病的月病例信息,分别采用季节指数法、集中度法和圆... 目的 探讨2013—2022年青海省西宁市手足口病季节性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预警和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导出的2013—2022年青海省西宁市手足口病的月病例信息,分别采用季节指数法、集中度法和圆形分布法对手足口病的季节性特征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 2013—2022年西宁市累计报告10 228例手足口病病例,年均发病率为43.50/10万。2013—2022年手足口病发病的集中度M值合为0.57,显示其发病有较强的季节性,季节指数法分析结果显示每年的5-8月是发病的流行期。圆形分析结果显示,r=0.62,ā=187.38°(Z=3 976.224>Z0.05,P<0.001),流行高峰日为7月8日,发病高峰期为5月13日至9月3日。集中度法所得M值和圆形分布法所得r值之间呈现高度相关性(Pearson系数为1.000,P<0.001)。结论 2013—2022年西宁市手足口病发病存在较强的季节性特征,每年的5—8月是发病的高峰期,应在手足口病流行的高峰期前实行科学的防控措施,有效降低发病率及缩短流行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季节性特征 季节指数 集中度法 圆形分布法
原文传递
应用圆形分布法分析中国2004-2013年结核病发病的季节性特征 被引量:4
20
作者 熊勇超 夏兰芳 +1 位作者 杨志光 王林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5年第5期624-626,共3页
目的分析中国2004-2013年结核病发病的季节性特征,为制定结核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圆形分布的统计原理,对中国2004-2013年结核病发病情况进行季节性分析。结果 2004-2013年结核病发病存在明显的集中趋势(Z=59 072.71,... 目的分析中国2004-2013年结核病发病的季节性特征,为制定结核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圆形分布的统计原理,对中国2004-2013年结核病发病情况进行季节性分析。结果 2004-2013年结核病发病存在明显的集中趋势(Z=59 072.71,P<0.05)。结核病发病的高峰日为5月26日,发病高峰日95%的可信区间为5月25日到5月26日,流行高峰期为每年的1月10日至10月8日。结论中国结核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有必要在结核病发病高峰期加强监测和管理,从而更加有效降低结核病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形分布法 结核病 季节性特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