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CO_2激光切雕机及其加工工艺的研究 |
赵侠
段军
唐霞辉
|
《应用激光》
CSCD
北大核心
|
1995 |
5
|
|
2
|
古籍藏书印辨识举例 |
莫俊
|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3
|
传统印章篆刻与现代标志设计的继承和延展 |
张瀚文
|
《湖南包装》
|
2023 |
2
|
|
4
|
基于贪心算法进行三角剖分的印鉴匹配方法 |
邹晓
靳艳峰
|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5
|
在传统文化中探寻现代包装设计之新语义 |
王同兴
徐媛
|
《哈尔滨学院学报》
|
2010 |
3
|
|
6
|
明代皇室寿山石玺印研究——以佛道玺印为重点 |
董胤
|
《博物院》
|
2023 |
1
|
|
7
|
齐白石篆刻、写意花鸟画分期及两者创作风格的相互渗透 |
张永红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2
|
|
8
|
标新立派 善于创新——论赵之谦篆刻创新思想与实践 |
左家奇
|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
2007 |
2
|
|
9
|
传统篆刻工艺与自媒体平台的融合研究 |
杨婉茹
袁丹丹
|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
2019 |
2
|
|
10
|
清代考据学与篆刻艺术的复兴 |
廖晓晴
|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11
|
岭南篆刻艺术的徽派传承探析 |
郭守运
区婉仪
|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2
|
|
12
|
张大千对篆刻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
刘益明
|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17 |
2
|
|
13
|
清末“法学博士”金城及其书画篆刻艺术 |
郑汉印
孙晓涛
|
《榆林学院学报》
|
2015 |
2
|
|
14
|
对《中图法·第四版》"J"大类中"书法、篆刻"类目子目"美术字写法"类属的看法 |
李莲芳
|
《河池学院学报》
|
2005 |
2
|
|
15
|
吴昌硕篆刻实践研究——以“印从书出”和“印外求印”为视角 |
武蕾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 |
1
|
|
16
|
论吴让之对邓派篆刻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
张伟
|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
2016 |
1
|
|
17
|
新型航空发动机用Ni-cBN主动切削涂层切削性能研究 |
王宇
崔岳峰
郭睿
刘建明
黄凌峰
王帅
|
《热喷涂技术》
|
2023 |
0 |
|
18
|
篆刻艺术中的“并笔”及其审美意蕴 |
关小彬
|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2016 |
1
|
|
19
|
戈革、周汝昌交游考略 |
刘青松
|
《科学文化评论》
|
2020 |
1
|
|
20
|
浅议汉画像石 画像砖上的装饰艺术手法对篆刻艺术的影响 |
秦琴
马海元
|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
2018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