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析了1948~2007年北半球夏季Hadley环流的主导模态及其变率,结果表明:北半球夏季Hadley环流变率的主导模态包括两个赤道非对称模态,其主体分别位于北半球(简称为AMN)和南半球(简称AMS)和一个赤道准对称的模态(简称QSM),AMN和AMS主...本文分析了1948~2007年北半球夏季Hadley环流的主导模态及其变率,结果表明:北半球夏季Hadley环流变率的主导模态包括两个赤道非对称模态,其主体分别位于北半球(简称为AMN)和南半球(简称AMS)和一个赤道准对称的模态(简称QSM),AMN和AMS主要表征Hadley环流的年代际变率部分,而QSM主要表征Hadley环流的年际变率部分。AMN的时间系数呈现明显的减弱趋势,AMS的时间系数则表现为明显的增强趋势,两个模态的年代际变率表明:北半球夏季Hadley环流发生了显著的年代际转型,在1970年代以前呈现"北强南弱"型,之后转变为"南强北弱"型。印度洋—西太平洋暖池和热带大西洋赤道带海温的异常增暖以及由热带大西洋和印度洋海温非均匀增暖形成的减弱的北半球大尺度经向海温梯度和加强的南半球大尺度经向海温梯度可能是导致上述Hadley环流变率的重要影响因子。不同于两个非对称模态,QSM模态的变率主要与热带东太平洋的海温以及Ni^no3.4指数有明显的线性关系,说明ENSO对夏季Hadley环流的影响主要是在年际尺度上。对Hadley环流年代际转型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其越赤道部分的减弱与东半球热带季风区经向越赤道环流的减弱有密切联系。相关和合成分析的结果显示,南海季风、南亚东区季风以及西非季风的强弱与越赤道环流异常有显著相关,热带季风在这些区域的减弱趋势很可能共同受到北半球夏季Hadley环流年代际转型中越赤道环流减弱的影响。然而,南亚西区季风与经向环流没有明显相关,同时也未呈现显著的年代际趋势,这一结果从环流的角度验证了Li and Zeng(2002)将南亚季风区划分为东区和西区的合理性。展开更多
文摘本文分析了1948~2007年北半球夏季Hadley环流的主导模态及其变率,结果表明:北半球夏季Hadley环流变率的主导模态包括两个赤道非对称模态,其主体分别位于北半球(简称为AMN)和南半球(简称AMS)和一个赤道准对称的模态(简称QSM),AMN和AMS主要表征Hadley环流的年代际变率部分,而QSM主要表征Hadley环流的年际变率部分。AMN的时间系数呈现明显的减弱趋势,AMS的时间系数则表现为明显的增强趋势,两个模态的年代际变率表明:北半球夏季Hadley环流发生了显著的年代际转型,在1970年代以前呈现"北强南弱"型,之后转变为"南强北弱"型。印度洋—西太平洋暖池和热带大西洋赤道带海温的异常增暖以及由热带大西洋和印度洋海温非均匀增暖形成的减弱的北半球大尺度经向海温梯度和加强的南半球大尺度经向海温梯度可能是导致上述Hadley环流变率的重要影响因子。不同于两个非对称模态,QSM模态的变率主要与热带东太平洋的海温以及Ni^no3.4指数有明显的线性关系,说明ENSO对夏季Hadley环流的影响主要是在年际尺度上。对Hadley环流年代际转型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其越赤道部分的减弱与东半球热带季风区经向越赤道环流的减弱有密切联系。相关和合成分析的结果显示,南海季风、南亚东区季风以及西非季风的强弱与越赤道环流异常有显著相关,热带季风在这些区域的减弱趋势很可能共同受到北半球夏季Hadley环流年代际转型中越赤道环流减弱的影响。然而,南亚西区季风与经向环流没有明显相关,同时也未呈现显著的年代际趋势,这一结果从环流的角度验证了Li and Zeng(2002)将南亚季风区划分为东区和西区的合理性。